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圆百年交通梦想

合集下载

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

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

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是连接湖北省和上海市、重庆市的一条重要高速公路。

全线起自沪渝高速公路沿线的江苏省富阳市,经过湖北省的武汉市、宜昌市,最终通往重庆市。

全长约800公里,是湖北省连接长三角地区和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交通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强地区间的互联互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该高速公路的建设于1996年启动,历经多年的规划和建设,于2010年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自此以后,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成为湖北省西部地区通往上海市和重庆市的交通大动脉。

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的建设使得长三角地区与西部地区的沟通更加便捷,大大缩短了旅行时间。

该高速公路以其直线,平坦和宽阔的特点,成为全国公路网络的重要一环。

公路全线采用了全封闭立交、匝道互通式立交、高架立交等一系列高标准建设技术和设施,确保了交通的畅通和安全。

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路径经过湖北省的武汉市和宜昌市,这两个城市是湖北省的重要核心城市,也是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

该高速公路的建设对这两个城市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该高速公路,武汉市和宜昌市能够更加方便地与长三角地区和西部地区进行货物流通,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的建设也带动了沿线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沿线的武汉市和宜昌市都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景点。

通过该高速公路,游客们可以更加方便地前往这两个城市,游览名胜古迹,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

同时,湖北省的三峡大坝也是该高速公路沿线一大亮点,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往参观。

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特别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沿线地区的自然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得到了恢复和改善。

公路两侧建有防护林带,有效减少了路面噪音和环境污染。

高速公路的建设也充分考虑了水土保持和防洪措施,确保了沿线区域的安全稳定。

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它的建设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地区间的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

宜万铁路:天堑变通土

宜万铁路:天堑变通土

宜万铁路:天堑变通土曹恩源宜万铁路东起宜昌东站,西至重庆万州站。

途经湖北宜昌市、恩施州和重庆市万州区所辖的十个县市(区),线路全长377公里(湖北段324公里、重庆段53公里),总投资概算225.7亿元,为国家Ⅰ级电气化干线铁路。

宜万铁路是我国“八纵八横”铁路网主骨架之一,也是沪汉蓉快速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贯通中国东、中、西部的重要交通纽带。

宜万铁路地处云贵高原区与长江中下游江汉平原区的结合部,岩溶、顺层、滑坡、断层破碎带和崩塌等主要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广泛。

全线山高壁陡、河谷深切,地形极其复杂,不仅地质条件差,而且控制项目多、科技含量高、建设难度大、工期时间长。

是我国筑路史上施工难度最大、桥隧距离占干线比重最大的山区铁路。

全线共有隧道159座、288公里,其中双线隧道54座47.32公里,10公里以上隧道5座61.16公里;桥梁253座68.49公里,双线特大桥21座17.471公里,单线特大桥11座8.22公里。

正线桥梁隧道占线路总长的74%。

由于桥梁隧道比例之高为世界罕见,被业界誉为中国“桥隧博物馆”。

“云开巫峡千峰出,路转巴江一字流”自古以来东出巴蜀一直靠长江水路,而经过三峡出入川渝,滚滚长江,水大浪急,其艰险可以说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千百年来,修建一条铁路,让天堑变通土,就成了川鄂百姓的强烈愿望,而这个愿望的实现足足穿越了百年时光。

宜万铁路早期研究可追溯到1903年的川汉铁路,当年一些有志之士发动民间筹款,决定沿宜昌江北进川修建川汉铁路,由詹天佑主持开建,并于1909年12月10日动工,但不到一年,终因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国弱民穷、半途而废,从宜昌往秭归修了20多公里就被迫停工。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两大梦想,其中之一就是重修川汉铁路,但由于军伐混战,地质条件复杂,川汉铁路再次被搁置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铁路在百废待兴中艰难起步。

上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曾计划修筑川汉铁路。

沪蓉西高速公路

沪蓉西高速公路

• • •
(二)特长隧道
• 由于地形复杂,导致沪蓉西项目隧道众多,宜恩段初步设计共设隧道 26座,长度占路线的比例达到27.6%。本项目超过3公里的特长隧道 共计8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夹河岩隧道、龙潭隧道、野三关隧道。 夹活岩隧道。夹河岩隧道位于宜昌市长阳县,左洞长5146米,右洞 长5224米,穿越丹水支流沿溪与干沟之间的分水岭。 龙潭隧道。龙潭隧道进口位于宜昌市长阳县贺家坪镇堡镇村,出口 位于长阳县榔坪镇长丰村,左洞长8674米,右洞长8670米。 八字岭隧道。八安岭隧道位于恩施州巴东境内,左洞长3536米,右 洞全长3560米,隧道穿越丫叉河水系与四渡河水系之间的分水岭,最 大埋深390米。 野三关隧道。野三关隧道位于巴东野三关镇,左线长3677米,右线 长3650米,最大埋深240米。 张家冲隧道。位于巴东野三关镇境内,左线长3350米,右线长 3475米。 香炉山隧道。位于巴东县大支坪境风,左洞长3980米,右洞长 3960米。 大水井隧道。位于恩施市境内,左洞长3400米,右洞长3450米。
二、技术标准
• 沪蓉西高速公路全线采用技术标准为双向四车道山区高速 公路标准,各项设计技术指标如下: 设计行车速度: 80km/小时,山岭重丘区。 平纵指标:平曲线最小半径极限值 250米、一般值400 米,最大纵坡5%,凸曲线一般最小半径4500米,凹曲线 一般最小半径3000米,竖曲线最小长度70米,停车视距 110米。 路基宽度:整体式路基宽度为 24.5m,分离式路基宽 2×12.5米;中央分隔带宽1.5米。 荷载等级:汽车 -超20、挂车-120。 桥面布置:整体式与路基同宽 24.5米,中央分隔带1.5 米,分上、下行独立桥梁,外侧护拦0.5米,内侧护拦0.7 米;分离式桥梁宽度12.5米,内外侧护拦宽均为0.5米。 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 1/300、大桥1/100。 通航标准:无通航要求。 隧 道:单洞建筑限界净宽为 0.75+0.25+0.5+7.5+0.5+0.25=9.75米,净高5米。 地 震:设计基本烈度6度,按7度采取抗震措施

宜万铁路

宜万铁路

宜万铁路宜万铁路--桥隧博物馆永遇乐①2010年12月22日上午10时18分,和谐号4806次列车缓缓驶离恩施火车站,开往宜昌,这喻示着5万铁路工人奋战7年的宜万铁路正式通车。

宜万铁路是我国铁路路网四纵四横主骨架之一,是沪汉蓉快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宜万铁路东起鸦宜铁路宜昌东站,西至达万铁路万州站。

途经湖北宜昌、长阳、巴东、建始、恩施、利川和重庆万州七个县市区,线路全长377公里,其中宜昌东至凉雾段为一次复线288.46公里,凉雾至万州段为单线88.54公里。

全线共有隧道159座338.771公里,其中双线隧道54座47.32公里,10公里以上隧道5座61.161公里;桥梁253座68.487公里,其中双线特大桥21座17.471公里,单线特大桥11座8.215公里;铁路沿线24个车站中,有8个建在桥上或隧道里,堪称世界之最。

宜万铁路因此被喻为桥隧博物馆。

③宜万铁路途经的绝大部分地域是喀斯特地貌山区,地下暗河、湖泊密布,隧道多次打通地下溶洞。

利川市境内的齐岳山隧道,全长10.5公里,坐火车经过只需几分钟,而贯通却花了6年。

这条隧道通过15条断层、3条暗河,施工揭示溶腔138个,实测水压最高达2.3MPa,以这样大的压力,足以将水从地面送到100层的高楼。

现在,隧道上方220米处就有暗河,水量最大达40多万方。

上世纪60年代,国家打算续建川汉铁路,就是因为无法打通这条隧道才搁置。

④宜万铁路两跨长江,一跨清江,多次跨越深涧和峡谷。

在总长68.487公里的253座大中桥梁中,特殊结构桥梁29座,桥墩高超过100米的桥梁5座,复杂桥梁结构之多在铁路建设史上少见。

恩施市境内的渡口河特大桥全长634米,位于屯堡乡双龙村,处在V字形深沟中,大部分墩台建在陡峻的山坡上。

大桥共14个墩台,60多米的高墩有2个,92米1个;最高墩128米,比原中央电视台大楼还高出18米,建成时在亚洲铁路桥梁中排第一,在世界铁路桥梁中排第三。

宜万铁路

宜万铁路

宜万铁路——中国最难修建的铁路工程总投资:225.7亿元工程期限:2003年——2009年莽莽武陵大山,被文人墨客称为世外桃源,却是铁路建设者的噩梦。

这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桥梁隧道比例最高的铁路。

这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每公里造价最高的铁路。

这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地质条件最为恶劣的铁路。

铁路沿线24个车站中,有8个建在桥上或隧道里,堪称世界之最。

在鄂西武陵山区,长江与清江之间,山高壁陡,河谷深切,我国铁路建设史上施工难度最大的山区铁路——宜万铁路(湖北宜昌市至重庆市万州区),在3万多名铁路建设者5年的努力下,穿群山、越万壑,正在鄂西武陵大山中延伸。

铁路概况宜万铁路是我国"八纵八横"铁路网主骨架之一,是沪、汉、蓉快速通道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通中国东、中、西部的重要交通纽带。

线路全长377公里,东起湖北省宜昌市,西至重庆市万州区,途经湖北宜昌市、恩施州和重庆市万州区所辖的十个县市(区),贯穿武陵山区腹地,其中湖北省境内324.424公里,重庆市境内52.704公里,工程总投资225.7亿元。

宜万铁路基本呈东西走向,东起鸦宜铁路花艳站(宜昌东站),跨越长江,经点城、土城、五爪观至贺家坪,穿堡镇隧道至榔枰穿八字岭野三关隧道,跨支井河、野三关至高坪,经落水洞至建始经龙凤坝至恩施,线路过恩施车站跨清江,经龙麟洞穿云雾山隧道,马鹿箐隧道,再经元堡至利川,向西经凉雾穿齐岳山山脉,进入重庆市万州区,于五桥区沱口处跨长江至万州车站。

沿途共设24座火车站,近期开放19个。

全线按单线预留复线施工,国家Ⅰ级电气化干线铁路标准设计,其中宜昌东至凉雾段为一次复线288.46公里,凉雾至万州段为单线88.54公里。

全线共有隧道159座338.771公里,其中双线隧道54座47.32公里,10公里以上隧道5座61.161公里;桥梁253座68.487公里,其中双线特大桥21座17.471公里,单线特大桥11座8.215公里。

病句修改试题1

病句修改试题1

病句修改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福州市荣获“全国卫生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B.近年来,海交会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C.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

D.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顺利地按照村长的指引找到了那位佝偻着身躯的羌族老奶奶。

B.在全球粮食危机的背景下,墨西哥政府紧急启动食品扶贫计划。

C.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灾区儿童紧张、恐惧的心理得到缓解。

D.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地震后,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在废墟上重建社会主义美好新家园。

B.在成都市儿童医院,李春城看望、鼓励一名在地震中受伤的孩子。

C.王一冒着山体可能滑坡,再一次上山,人们为他捏了一把汗。

D.能否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使他们走向美好生活的关键。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

C.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D.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当天的《时报》报进了一些义务献血者的动人事迹。

B、这次会议上,大家对双休日加班的报酬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C、能否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D、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倾听着著名作家秦文君作“亲近文学”报告。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众志成城》的雄浑合唱拉开了“2008宣传文化系统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B、由于科学家的不懈研究,人们正在发现和推广深海生物的药用价值。

C、朋友是没有血缘的兄弟,只要能同甘,才能共苦。

沪蓉西高速公路全线双向通车

沪蓉西高速公路全线双向通车

、 户蓉西 高速 公路 是 国家 “9 8 7 1 ”高 速公 路 网沪渝 高速
 ̄- 段 的 关键 路 段 ,东 起 湖 北 宜 昌 ,西 至 与 重 庆 交 界 的 JL - I
鱼泉 口,穿越被 称 为 “ 工程 禁 区 ”的武 陵 山区,全长 1,历 时 8年修 建 ,耗资 2 4亿元 ,也是我国施工难度 1 0
《 交通标准化》2 1 年23 00 /月下半月刊 ・ 总第2 5 1期 . 1/ 7 2 71.
】 速 公路 。 勺 高
线全长 85 9 9 m,是沪蓉西高速全线最长的隧道 ,也是 目前全 国第三 长公路隧道 ,整座隧道穿越 的地段 被专家称 为 “ 隧道
地 质 病 害博 物 馆 ” 。
龙潭隧道为上下行 分离式隧道 ,右线全长 86 3 9 m,左
( 三峡晚报 》/ 0 0 1 9) 《 2 10 1
j 局 副局 长 肖大 选 、 中 交 股份 总 ( 运
司设计 ,由招商重工 ( 深圳 ) 限公司 有 建造 。船 长 1 75 m,宽 2 m,吃 水 2 .0 3
深 度 55 ,最 大 挖 深 3 m ,总 装 机 功 .m 0
朝、招商局集 团总裁傅育宁等出
船仪式。
率超 2万 k ,装机功 率、疏浚能力均 W
居 亚洲 第 一 、 世 界第联
种 当前 国际最先进的疏浚设备装置 ,是
T A P TS A DA Dl TON 2H L OFF B &M R 0 0 N 1 偿1 1 R NS OR T N R Z I A F A E A 2 1 ( o2 5 7
国疏 浚 业 和 造船 业 在 疏 浚 装 备 的 建造 能 力 上 已达 到 国 际 先进 水 平 ,是 中 国挖 泥 船 建船 史 上 的一 个重 要 里 程碑 。 ( 交天 航 局 网 /0 0 1 2) 中 2 102

感动青春(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孙玉国事迹)

感动青春(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孙玉国事迹)

感动青春记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孙玉国事迹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一首充满朝气的歌,它奋发向上、斗志昂扬。

有人说:青春是一张面庞,一张充满自信与欢乐的面庞,它笑容灿烂、美丽动人。

有人说:青春是一条路,一条充满鲜花和掌声的路,它前途明亮、前程似锦。

有人说:青春是一轮朝阳,一轮充满阳光与温暖的朝阳它激情飞跃、如火蒸蒸日上。

对于孙玉国来说:青春是深藏在心底不变的旋律,悠扬、激昂而又漫长,是他展现人生和风采的舞台。

他爱好金融财经和企业管理,却在铁路和公路施工领域大展身手、屡创佳绩,先后荣获铁道部建功立业奖章、铁道部建功立业先进生产个人、全国优秀建造师、全国工程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鲁班奖工程项目经理(承建)等多项荣誉;他拥有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和清华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硕士学位,却长期奋战在施工一线,被现场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亲切地称为兄弟战友;他有多项科研成果和工法荣获中国中铁股份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省部级和国家级奖项,10多篇工程论文发表在省部级以上刊物,是典型的技术管理干部,同时却在投标经营和项目二次经营活动中勇挑重担、大显身手、业绩突出;他在生活中文质彬彬、谦逊有礼、率真幽默,工作中却是风风火火、雷厉风行、严肃苛刻,以至于施工现场广为流传一句话:“只要黑脸包公没有来,就说明我们的项目没有什么问题!”……他,就是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建设分公司(以下简称“建设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工程管理部长孙玉国。

他现年38岁,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会员,工作以来,他始终坚持“对企业负责,用业绩说话”的工作态度,长期扎根于施工生产第一线,先后参加了朔黄铁路、西康铁路、宜万铁路、玉蒙铁路、临策铁路、郭白铁路等以及多个公路市政项目的施工建设,创造了一系列优秀的业绩,他管理的项目中有3项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1项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2项国家安全生产“安康杯”,多项省部级奖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国中铁“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圆百年交通梦想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圆百年交通梦想一个百年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它就是宜万(宜昌至重庆万州)铁路。

从1903年晚清政府动议修建川汉铁路至2003年12月1日宜万铁路开工,几代人翘首期待了整整一百年。

一条高速公路正在挺进深山。

它就是沪蓉西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宜昌至恩施段)。

2004年8月20日,沪蓉西高速公路开工,正式吹响了向武陵山区进军的号角。

宜万、沪蓉西桥隧比都在70%左右,公里造价分别是青藏铁路、京珠高速的两倍以上,堪称“天路”。

“两路”开工以来,各路建设精英会师武陵,逢山凿隧,遇水架桥,在被地质专家称为“宜万铁路:终圆百年出川梦很少人知道“铁路坝”这个地名和一条铁路的渊源。

眼前这个占地5.52万平方米的夷陵广场所在地,过去叫“铁路坝”。

尽管这里现在被繁华的商业中心环绕,早已不见一毫米钢轨,但100年前它却是川汉铁路建设指挥中心,川汉铁路宜万段东端起点—宜昌车站。

铁路坝见证了川渝鄂人民修筑川汉铁路的百年梦想,明年4月这个梦想将圆—宜万铁路全线通车。

但让简兴安气馁的是,川汉铁路的百年故事正在被人们遗忘。

7月9日早上,站在宜昌市夷陵广场边上,60岁的简兴安感到有些气馁。

他刚用近1个小时完成了一项调查。

调查结果却让这位宜昌市资深文史专家大跌眼镜:广场上晨练的市民很少有人知道“铁路坝”这个地名和一条老铁路的渊源。

老简1987年起就多次踏访川汉铁路遗址,对这条著名铁路的历史了如指掌。

多年来,他乐此不疲的事情,就是陪人眺望川汉铁路已然远去的背影。

7月8日,时代周报记者在简文兴的带领下,沿原川汉铁路遗址线路,从铁路坝、小溪塔、黄金卡、晓峰、张家口一路看去,并翻阅发黄的历史资料,力图揭开百年川汉铁路的神秘面纱。

百年前的出川梦1903年7月,一份奏折匆匆从四川送往北京,摆在了光绪皇帝的案头。

这份奏折由四川总督锡良拟就。

此前一个月,锡良由直隶正定府去四川赴任,行抵宜昌后舍舟而陆,对入川路途的险恶感触极深。

在奏折里,锡良奏请朝廷批准川人自筹资金修建川汉铁路。

甲午战争之后,大兴铁路渐成热潮,清政府将修建铁路提高到国家自强的高度。

火车挟着浓烟在中国的一些省轰鸣,而川内及出川尚无一条铁路。

事实上,川人世代渴望天堑变通途。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东有夔巫三峡,西有青藏高原,北有秦岭逶迤,南有乌蒙磅礴,数千年来,川人一直被这些崇山峻岭所困。

“云开巫峡千峰出,路转巴江一字流”,自古东出巴蜀,只能通过水路。

但经三峡出川,即使坐船从成都到重庆,也需一个多星期。

湖北利川古隶巴国,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前属四川管辖,据说其名典出《易经》的“利涉大川”,因它历为进出川要塞,利于往川、出川,取旅人贞吉而命名。

这同时也是川人梦想改善出口交通的一种美好寄名。

锡良的奏请得到朝野一致赞赏。

是时,列强利用各种手段,或直接修筑和经营,或假借中外合办之名,或通过贷款,几乎控制了中国铁路的筑路权。

中国民众包括官僚、绅士纷纷要求收回路权,商办铁路。

光绪皇帝欣然批准川人自筹资金修建铁路。

1903年12月,清政府颁布《铁路简明章程》:各省官商只要经过政府批准,都可以修筑铁路。

商办铁路自此成为一条国策。

次年年初,川汉铁路总公司在成都设立。

其预定路线自成都,经重庆、宜昌,达汉口,全长3000公里。

修建川汉铁路所需大量资金,主要用“田亩加赋”的办法来筹集,全川7000万人无论贫富贵贱,人人都成了川汉铁路的“原始股民”。

川汉铁路共集资1670余万两白银,是当时各商办铁路中最大一笔路款。

“这并不是因为当时川人最有钱,而是他们盼望铁路的心情最为殷切。

”文史专家简文兴说。

但川汉铁路的筹建并不顺利,一开始就受阻。

1905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以越权修路为由,不准川人在湖北修铁路。

第二年农历正月川鄂谈判达成协议:“宜昌至四川由四川修建,铁路建成25年后,湖北境内由湖北省倍价收回。

”川鄂两省同时拟定:宜昌至成都分三段(宜昌-万县、万县-重庆、重庆-成都)修筑,并确定先修长江三峡水道旁的宜(昌)夔(府)段(在长江北岸)。

但对从东向西还是由西向东修建,双方因各自利益而争执不下。

1908年11月,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詹天佑受命担任川汉铁路宜万段总工程师。

翌年,詹天佑到宜昌勘定线路,方决定选走东路先修宜昌至秭归一段。

该段自宜昌沿长江北岸经小溪塔、雾渡河、大峡口、香溪而至秭归,全长160公里,沿线山峦起伏、崇山峻岭,施工异常艰辛,修好它就等于打通了川汉铁路的最大“瓶颈”。

短暂修路史1909年12月10日,川汉铁路开工典礼在宜昌隆重举行,詹天佑从粤汉、京张等铁路线调集6000多员工,会聚宜昌。

中外来宾接踵来观,惊为奇事。

宜归段分设10个工程段,计划5年竣工,詹天佑以修建京张铁路“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风骨组织施工。

全段铁路筑路工人最多时超过4万人,气势恢弘,一派喧嚣繁忙:没有开挖机,工人就用锄头挖;没有钻山机械,就用钢钎和铁锤打炮眼;没有炸药,就土法炼制。

川汉铁路建设指挥中心设在了宜昌城城郊“一片宽敞地”。

在这块后来称作“铁路坝”的空地上,詹天佑搭起简易工棚和仓库。

他就在工棚里办公,指挥铁路施工。

修铁路所需要枕木、炸药、工具、水泥等也堆放于此—这里是川汉铁路宜万段东端起点宜昌火车站。

“铁路坝”这个地名至今在宜昌仍然保留,但它除了作为公交线路站名外,早已失去了具体含义。

7月9日早上,时代周报记者找到了这个地方,如今它已改称“夷陵广场”,是一个1997年修成的休闲广场,被誉为这座城市最大的“客厅”。

这里已看不见一毫米钢轨,作为川汉铁路遗址的任何痕迹已荡然无存。

简文兴有些惆怅地说,他曾建议政府在这个广场塑立詹天佑雕像,并介绍川汉铁路历史及铁路坝由来,但至今未被采纳。

回溯到99年前的1910年6月,宜归段铁路路基已铺设至现在的夷陵区上风垭,全长20多公里。

7月13日,铁路坝至小溪塔段开始铺轨,长7.5公里,采用的是标准轨距,詹天佑打下了第一颗道钉,当年12月行车,有三辆工程列车往来运料。

随后,宜昌、小溪塔、黄花、张家口等火车站也先后落成;至大峡口沿线路基、桥墩基本建成。

重点工程上风垭隧道,也很快修通并通行料车—这让川汉铁路公司驻宜总经理李稷勋欣喜不已,激情挥毫为这个隧道题字“上风垭山洞”。

7月8日,时代周报记者踏访了川汉铁路遗址。

从铁路坝到张家口一线,除了几处铁路桥墩、桥梁、涵洞等遗址尚存,保存最完好的是上风垭隧洞,其他的都被岁月湮没。

“10多年前,川汉铁路宜归段大部分路基还能看得到,”简文兴指着脚下的宜(昌)秭(归)公路说,它基本沿用了川汉铁路的路基。

就在川汉铁路紧张施工之时,一个坏消息传来了,这条铁路竟在修建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夭折。

保路运动的连锁反应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将干线铁路修筑权收归国有,取消商办。

川汉、粤汉等铁路属于干线范围,在收归之列。

清廷的这个决定,来自其对全国商办铁路的调查。

调查发现其中弊端丛生,由于技术、管理人才和监督机制的缺乏,商办铁路效率低下,建设进展不乐观,集资款大量被挪用、贪污。

但铁路收归国有并非由清政府兴办,而是拟借洋债请洋人修建,这与此前各省筹设铁路公司的初衷大相径庭,首先遭到各省强烈反对,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出现请愿、游行等保路抗争活动。

四川保路风潮尤甚。

清廷对川汉铁路收归国有后的资金补偿极不合理,仅换回实际用于铁路建设的股款。

对于因经营不善所造成的亏损,以及被川汉铁路公司驻上海经理施典章挪用到上海钱庄去投机而全部亏空的300万两白银,政府认为没有必要对此负责。

邮传部尚书盛宣怀指出,政府没有权力动用国库的钱,来填补四川商办铁路公司自己造成的投机损失。

这种做法在四川激起了普遍的不满,川人都是股民,大家感到切身利益受到了损害,认为政府此举“不但夺路,而且谋财”。

1911年6月17日,川汉铁路总公司发起动员大会,成立“保路同志会”,要求拒债废约保路,会上人人情绪高昂,“到会一千余人,一时哭声震天。

”1911年8月24日,川汉铁路总公司召开全体股东大会,提出全蜀股东不纳税的主张。

四川总督赵尔丰闻讯后,派人逮捕保路同志会和股东会负责人,枪杀请愿群众,导致数十人死亡,酿就“成都血案”,并引发四川全省武装暴动,保路运动走向高潮。

清政府看到保路运动势如破竹,便调集大量武昌驻军入川镇压,从而造成武昌防守空虚。

鄂军与蜀民东西呼应,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辛亥革命一举推翻千年帝制。

史学界也有人称“一条路搞倒了一个王朝”。

辛亥革命爆发后,宜昌革命志士联络各界人士并依靠路工率先响应,川汉铁路全线停工。

1913年6月,民国交通部派员接收川汉铁路工程,撤销川汉铁路驻宜公司,所铺铁轨和枕木,拆运至汉口,用于粤汉铁路。

1914年,詹天佑为落实孙中山《实业计划》中修建川汉铁路的设想,重新对川汉铁路进行勘测,选取了新线路。

但后因军阀混战,筹款困难,直到詹天佑1919年逝世,这条铁路仍无踪影。

深感军阀连年混战,川汉铁路复工无望,原川汉铁路公司驻宜总经理李稷勋,用痛惜遗憾的泪水写下《四川商办川汉铁路宜昌工场志痛碑文》,刻石立碑于宜昌东山巅,名为“血泪碑”,详述川汉铁路修建的起因、勘探、修筑及停工经过,以示悲痛。

1919年,李稷勋去世后葬于志痛碑旁,这里可俯视川汉铁路宜昌车站旧址—铁路坝。

大会战“宜万铁路集西南山区铁路之大成,建设条件之艰、难、险,是目前我国山区铁路建设历史之最,乃至世界山区铁路建设史上少见。

”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专家陈世彬如是说。

川汉铁路的修建动议,早在1903年就提出,但直到2003年整整100年后,宜万铁路才真正动工。

历经百年沉浮,川汉铁路走过了一条怎样的曲折历程?现今选定的施工线路是如何选定的?7月13日上午,一场动员大会在齐岳山隧道施工现场举行。

面对着1036名整齐列队的施工人员,中铁十二局集团公司董事长史道泉满脸严肃。

他声如洪钟,向工人们发出决战总攻令:齐岳山隧道在12月12日前必须贯通!“齐岳山通,则宜万铁路通。

”自2003年12月1日开工至今,5万建设者历经6载风霜雨雪,目前宜万铁路终于迎来“收官之战”:全线路基仅剩下齐岳山隧道198米没有贯通,铺轨已进入湖北恩施州境内。

铁道部宜万铁路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杨建龙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宜万铁路这条目前世界上已建和在建铁路中难度最大的山区铁路,预计明年4月全线通车。

决战川东万里长城在中铁十二局齐岳山(又被称作川东万里长城)隧道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席继红的记忆中,集团董事长亲临施工现场向一线工人作动员,并不多见,“中铁十二局的确遇到了最难啃的硬骨头”。

“齐岳山外表青葱秀美,但在其中进行隧道施工却凶险密布。

”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67岁的铁路设计专家陈世彬称,这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迄今为止施工条件最为艰难的隧道。

齐岳山隧道全长10528米,施工条件极其险恶,要穿越15条断层,3条暗河隧道,已被列为世界性难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多次组团到现场“会诊”施工技术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