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工艺流程 (1)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解题方法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一、探究解题思路呈现形式:流程图、表格、图像 设问方式:措施、成分、物质、缘由实力考查:获得信息的实力、分解问题的实力、表达实力 学问落点: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试验无机工业流程图题能够以真实的工业生产过程为背景,体现实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能够综合考查各方面的基础学问及将已有学问敏捷应用在生产实际中解决问题的实力。
【例题】某工厂生产硼砂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料,主要含有MgCO 3、MgSiO 3、CaMg(CO 3)2、Al 2O 3和Fe 2O 3等,回收其中镁的工艺流程如下:原 料:矿石(固体) 预处理:酸溶解(表述:“浸出”)除 杂:限制溶液酸碱性使金属离子形成沉淀核心化学反应是:限制条件,调整PH ,使Mg 2+全部沉淀 1. 解题思路明确整个流程及每一部分的目的 → 细致分析每步发生的反应及得到的产物 → 结合基础理论与实际问题思索 → 留意答题的模式与要点在解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粗读试题,尽量弄懂流程图,但不必将每一种物质都推出。
其次,再精读试题,依据问题去细心探讨某一步或某一种物质。
第三,要看清所问题,不能答非所问,并留意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在答题时应留意:前一问回答不了,并不肯定会影响回答后面的问题。
分析流程图须要驾驭的技巧是:① 阅读全题,确定该流程的目的——由何原料获得何产物(副产物),对比原料和产物;② 了解流程图以外的文字描述、表格信息、后续设问中的提示性信息,并在下一步分析和解题中随时进行联系和调用;③ 解析流程图并思索:从原料到产品依次进行了什么反应?利用了什么原理(氧化还原?溶解度?溶液中的平衡?)。
每一步操作进行到什么程度最佳?每一步除目标物质外还产生了什么杂质或副产物?杂质或副产物是怎样除去的?无机化工题:要学会看生产流程图,对于比较生疏且困难的流程图,宏观把握整个流程,不必要把每个环节的原理都搞清晰,针对问题分析细微环节。
考察内容主要有: 1)、原料预处理2)、反应条件的限制(温度、压强、催化剂、原料配比、PH 调整、溶剂选择)3)、反应原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水解原理、物质的分别与提纯) 4)、绿色化学(物质的循环利用、废物处理、原子利用率、能量的充分利用) 5)、化工平安(防爆、防污染、防中毒)等。
高考化学 工艺流程专题复习 化学工艺流程(一)化工生产中镁、铝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化工生产中镁、铝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1.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 (1)流程:(2)主要化学反应:①制石灰乳:CaCO 3=====高温CaO +CO 2↑、CaO +H 2O===Ca(OH)2;②沉淀Mg 2+:Mg 2++2Ca(OH)2===Mg(OH)2↓+Ca 2+;③制备MgCl 2:Mg(OH)2+2HCl===MgCl 2+2H 2O ;④电解MgCl 2:MgCl 2(熔融)=====电解Mg +Cl 2↑。
2.工业炼铝的流程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于氧化铝中。
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 2O 3,此外还含有少量SiO 2、Fe 2O 3等杂质,冶炼金属铝很重要的一个过程是Al 2O 3的提纯。
由于Al 2O 3是两性氧化物,而杂质SiO 2是酸性氧化物,Fe 2O 3是碱性氧化物,因而可设计出两种提纯氧化铝的方案。
方案一:碱溶法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①、③两步骤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 ①Al 2O 3+2OH -===2AlO -2+H 2O ,SiO 2+2OH -===SiO 2-3+H 2O③AlO -2+CO 2+2H 2O===Al(OH)3↓+HCO -3,SiO 2-3+2CO 2+2H 2O===H 2SiO 3↓+2HCO -3(2)步骤③中不用盐酸(或H 2SO 4)酸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AlO -2与酸反应生成的Al(OH)3具有两性,可溶于强酸,不易控制酸的量;CO 2廉价而且生成的副产物NaHCO 3用途广泛,经济效益好(3)步骤④中得到较纯的Al 2O 3,可能含有________杂质,在电解时它不会影响铝的纯度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难点11 化学工艺流程(解析版)

重难点11 化学工艺流程一、工艺流程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工艺流程题实际上是考查考生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及相关知识来解决工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此类题目的基本思路:(1)先粗读,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理清思路。
先不必把每个环节的原理都搞清楚。
(2)针对问题再精读,分析细节,根据问题去研究某一步或某一种物质。
(3)要看清所问问题,不能答非所问,并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2.工艺流程题的解题方法(1)明确目的,提取有用信息。
通过阅读题头,了解流程图以外的文字描述、表格信息、后续设问中的提示性信息,进而明确生产目的——制备什么物质,找到制备物质时所需的原料及所含杂质,提取出所给的相关信息——化学反应方程式、物质的稳定性、物质的溶解性等。
(2)分析流程,弄清各步作用。
对比分析流程图中的第一种物质(原料)与最后一种物质(产品),找出原料与产品之间的关系,联系问题有针对性地思考:原料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中依次进行了什么反应?每一步除目标物质外还产生了什么杂质或副产物?杂质是否要除去,采用什么操作方法除去?(3)看清问题,准确规范作答。
这一步很关键,历年的高考评卷分析都指出考生的简述能力比较差,特别是化学用语的表述与实际要求存在很大偏差。
所以答题时要看清问题,不能答非所问,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如分清是要求回答实验操作名称还是具体操作步骤。
二、以物质制备为目的的化学工艺流程1.原料处理阶段的常见考查点(1)加快反应速率(2)溶解:通常用酸溶。
如用稀硫酸、盐酸、浓硫酸等。
(3)灼烧、焙烧、煅烧: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能溶解,并使一些杂质高温下氧化、分解。
2.分离提纯阶段的常见考查点(1)调pH除杂①控制溶液的酸碱性使其中的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如若要除去Al3+、Mg2+溶液中含有的Fe2+,先用氧化剂把Fe2+氧化为Fe3+,再调溶液的pH。
①调节pH所需的物质一般应满足两点:一能与H+反应,使溶液pH增大;二不引入新杂质。
2024高考化学工艺流程专题

②还原焙烧:指在低于炉料熔点和还原气氛条件下,使矿石中的金属氧化物转变为相应 低价金属氧化物或金属的焙烧过程。 该焙烧过程中,一般要在矿石中附加细小的炭粒作还原剂。 还原焙烧目前主要用于处理难选的铁、锰、镍、铜、锡、锑等矿物原料。
产物 ②控制反应速率 ③控制反应物转化率和产品产率 ④控制环境温度 ⑤抑制(促进)离子 的水解 ⑥降低生产成本酸浸时酸过量的目的:为了提高矿石中某金属元素的浸取率;抑制**离 子的水解等。对有多种反应物的体系,增大便宜、易得的反应物的浓度目的是:提高其他物质 的利用率,使反应充分进行;降低生产成本等。如:增大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使平衡发生 移动等。(应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2)控制加料的方法:逆向接触、加料顺序、缓 慢加料、间歇性加料等。
(2023·全国甲卷第26题)BaTiO3是一种压电材料。以BaSO4为原料,采用下 列路线可制备粉状BaTiO3。
回答下列问题:(1)“焙烧”步骤中碳粉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2)“焙烧”后固体产物 有BaCl2、易溶于水的BaS和微溶于水的CaS。
“浸取”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1)“焙烧”步骤中,BaSO4与过量的碳粉及过量的氯化钙在高温下焙烧得到CO、BaCl2、BaS 和CaS,BaSO4被还原为BaS,因此,碳粉的主要作用是做还原剂,将BaSO4还原。(2)S2-易发生 水解生成HS-,
4.研磨:增大固体样品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浸取)速率或使反应更充分。
真题思演维练模型和方法模型
高考理综化学大题训练(一)工艺流程题

高(Gao)考理综化学大题训练(一)工艺流程题1.【2017新(Xin)课标1卷(Juan)】(14分(Fen))Li4Ti5O12和(He)LiFePO4都是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可利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还含有少量MgO、SiO2等杂质)来制备,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酸浸”实验中,铁的浸出率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当铁的浸出率为70%时,所采用的实验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
(2)“酸浸”后,钛主要以形式存在,写出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TiO2·x H2O沉淀与双氧水、氨水反应40 min所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温度/℃30 35 40 45 50TiO2·x H2O转化率% 92 95 97 93 88 分析40 ℃时TiO2·x H2O转化率最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4)Li2Ti5O15中Ti的化合价为+4,其中过氧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
(5)若“滤液②”中,加入双氧水和磷酸(设溶液体积增加1倍),使恰好沉淀完全即溶液中,此时是否有Mg3(PO4)2沉淀生成?(列式计算)。
FePO4、Mg3(PO4)2的K sp分别为。
(6)写出“高温煅烧②”中由FePO4制备LiFePO4的化学方程式。
2【2017•新课标Ⅱ】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CaO、SiO2,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物。
实验室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的过程如图所示:回(Hui)答下列问题:(1)在分解水泥样品过程中,以盐酸为溶剂,氯化铵为助溶剂,还需加(Jia)入几滴硝酸。
加入硝酸的目的是,还可使(Shi)用代(Dai)替硝酸。
(2)沉(Chen)淀A的主要成分是,其不溶于强酸但可与一种弱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知识点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知识点在高考化学中,工艺流程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反应原理和工艺操作等内容。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介绍几个常见的工艺流程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在备考高考化学中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工艺流程简介工艺流程是指将原料通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反应转化为所需产品的过程。
在化学工业中,工艺流程通常包括原料的处理、反应、分离和制品的加工等几个环节。
二、化学反应工艺1.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其主要由空气中的氮气与大量的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制得。
这个工艺流程被称为哈伯-博士过程,它的主要反应方程式为:N2 + 3H2 ->2NH3。
该反应需要高温高压下进行,并伴有放热反应。
2. 硫酸工业的工艺流程:硫酸是化学工业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化学品,其制备工艺也十分复杂。
主要的工艺流程包括硫磺烧制、气体净化、气体转化、吸收剂回收以及浓缩和蒸发等几个过程。
硫酸的制备过程具有高温、高压、有害气体及腐蚀性物质的特点,因此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的安全措施。
三、分离工艺流程1. 蒸馏过程:蒸馏是一种常见的分离工艺,它是通过物质的沸点差异来实现组分之间的分离。
在蒸馏过程中,液相被加热,使其沸腾,并通过冷凝器凝结成液体,从而实现物质的分离。
常见的蒸馏方法有常压蒸馏和短程蒸馏等。
2. 结晶过程:结晶是通过溶液中的溶质在适当的条件下从溶解态转变为晶体态。
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溶液的制备、结晶条件的控制和晶体的收集等步骤。
结晶工艺在化学工业中广泛应用于纯化和制备高纯度的化学品。
四、常用工艺操作1. 活性炭吸附:活性炭是一种高度微孔化合物,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
在化学工业中,活性炭被广泛应用于气体净化、水处理以及溶剂回收等领域。
它可以通过吸附作用将有害物质从气体或液体中去除。
2. 沉淀反应:沉淀是指溶液中原本溶解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析出生成固体颗粒的过程。
这种工艺操作常用于废水处理中,通过与污染物发生反应并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
化学工艺流程是指根据化学原理和工程技术,对原材料进行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制得所需产品的一系列工艺步骤。
在高考化学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化学工艺流程知识,并了解相关的实验技术和安全措施。
首先,高考化学工艺流程涉及到原材料的选择和准备。
学生需要明白不同原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在反应中的作用和用量。
此外,还需要了解原材料的储存和运输方式,以及相应的安全措施。
其次,化学反应是化学工艺流程的核心。
学生需要理解不同化学反应的原理,反应条件和反应方程式。
在高考化学中,通常涉及到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等,学生需要熟悉各种反应的实验条件和实验方法。
此外,对于高考化学工艺流程,实验技术和安全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废弃物和有毒物质。
此外,学生还需掌握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
总的来说,高考化学工艺流程不仅是一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是实验技术和实践操作的训练。
通过对化学工艺流程的学习和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科学实验精神和动手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工程技术和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考工艺流程题解题技巧答案

工艺流程题一、化工流程命题立意及考点工艺流程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它是传统“无机框图题”的变革与创新。
以化工生产为背景,用框图的形式表述生产流程,是化学与生产、生活联系的重要体现,体系全,考点多 核心考点:物质的分离操作、除杂试剂的选择、生产条件的控制、产品分离提纯等。
知识落点:信息方程式书写、化学用语的表达、生产条件的控制、物质的分离等。
能力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
二、解题策略1、工艺流程题的结构规律是“主线主产品,分支副产品,回头为循环”。
2. 解答基本步骤(1)读题头,得目的,划原料,明产品,解决“干什么”(2)读题问,逐空填答,用语要规范,解决“怎么写”三、化工流程常见考点答题套路(1)增大原料浸出率(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多少)的措施:搅拌、升高温度、延长浸出时间、增大气体的流速(浓度、压强),增大气液或固液接触面积。
(2)加热的目的:加快反应速率或促进平衡向某个方向(一般是有利于生成物生成的方向)移动。
(3)温度不高于××℃的原因:适当加快反应速率,但温度过高会造成(如浓硝酸)挥发、(如H 2O 2、NH 4HCO 3)分解、(如Na 2SO 3)氧化或促进(如AlCl 3)水解等,影响产品的生成。
(4)从滤液中提取一般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晶体)的方法:蒸发浓缩(至有晶膜出现)、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冰水洗、热水洗、乙醇洗)、干燥。
(5)从滤液中提取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或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晶体的方法: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如果温度下降,杂质也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来)、洗涤、干燥。
(6)溶液配制、灼烧、蒸发、过滤用到的仪器。
(7)控制某反应的pH 值使某些金属离子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调节pH所用试剂为主要元原料预处理除杂、净化 产品分离提纯 反应条件控原料循环利用排放物的无害化处理素对应的氧化物、碳酸盐、碱,以避免引入新的杂质;pH分离时的范围确定、范围过小的后果(导致某离子沉淀不完全)或过大的后果(导致主要离子开始沉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一、探究解题思路呈现形式:流程图、表格、图像设问方式:措施、成分、物质、原因能力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分解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知识落点: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实验无机工业流程图题能够以真实的工业生产过程为背景,体现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能够综合考查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及将已有知识灵活应用在生产实际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题】某工厂生产硼砂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料, 主要含有 MgCO 3、MgSiO 3、 CaMg(CO3 2、 Al 2O 3和 Fe 2O 3等,回收其中镁的工艺流程如下:原料:矿石(固体预处理:酸溶解(表述:“ 浸出”除杂:控制溶液酸碱性使金属离子形成沉淀核心化学反应是:控制条件,调节 PH ,使 Mg 2+全部沉淀 1. 解题思路明确整个流程及每一部分的目的→ 仔细分析每步发生的反应及得到的产物→ 结合基础理论与实际问题思考→ 注意答题的模式与要点在解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粗读试题,尽量弄懂流程图,但不必将每一种物质都推出。
其次,再精读试题,根据问题去精心研究某一步或某一种物质。
第三,要看清所问题,不能答非所问,并注意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在答题时应注意:前一问回答不了,并不一定会影响回答后面的问题。
Ⅱ分离提纯Ⅰ预处理Ⅱ分离提纯Ⅲ还原分析流程图需要掌握的技巧是:①浏览全题, 确定该流程的目的——由何原料获得何产物(副产物 , 对比原料和产物 ;②了解流程图以外的文字描述、表格信息、后续设问中的提示性信息,并在下一步分析和解题中随时进行联系和调用; ③解析流程图并思考:从原料到产品依次进行了什么反应?利用了什么原理(氧化还原?溶解度?溶液中的平衡?。
每一步操作进行到什么程度最佳?每一步除目标物质外还产生了什么杂质或副产物?杂质或副产物是怎样除去的?无机化工题:要学会看生产流程图,对于比较陌生且复杂的流程图,宏观把握整个流程,不必要把每个环节的原理都搞清楚,针对问题分析细节。
考察内容主要有: 1、原料预处理2、反应条件的控制(温度、压强、催化剂、原料配比、 PH 调节、溶剂选择3、反应原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水解原理、物质的分离与提纯4、绿色化学(物质的循环利用、废物处理、原子利用率、能量的充分利用5、化工安全(防爆、防污染、防中毒等。
2、规律主线主产品分支副产品回头为循环核心考点:物质的分离操作、除杂试剂的选择、生产条件的控制产品分离提纯3. 工业生产流程主线与核心4. 熟悉工业流程常见的操作与名词排放物的无害化处理原料的预处理①溶解通常用酸溶。
如用硫酸、盐酸、浓硫酸等②灼烧如从海带中提取碘③煅烧如煅烧高岭土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能溶解。
并使一些杂质高温下氧化、分解④研磨适用于有机物的提取如苹果中维生素 C 的测定等。
控制反应条件的方法①控制溶液的酸碱性使其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 pH值的控制。
例如:已知下列物质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 pH 如下表所示问题:若要除去 Mn 2+溶液中含有的 Fe 2+,应该怎样做?调节 pH 所需的物质一般应满足两点:○ i 、能与 H +反应,使溶液 pH 值增大; ○ ii 、不引入新杂质。
例如:若要除去 Cu 2+溶液中混有的 Fe 3+,可加入 CuO 、 Cu(OH2、 Cu2(OH2CO 3等物质来调节溶液的 pH 值②蒸发、反应时的气体氛围③加热的目的加快反应速率或促进平衡向某个方向移动④降温反应的目的防止某物质在高温时会溶解或为使化学平衡向着题目要求的方向移动⑤趁热过滤防止某物质降温时会析出⑥冰水洗涤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减少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①结晶——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蒸发溶剂、冷却热饱和溶液、浓缩蒸发②过滤——固、液分离③蒸馏——液、液分离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间的分离⑤萃取——用一种溶剂将溶质从另一种溶剂中提取出来。
⑥升华——将可直接气化的固体分离出来。
⑦盐析——加无机盐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常见名词浸出:固体加水(酸溶解得到离子浸出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的多少酸浸:在酸溶液中反应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溶解过程水洗:通常为除去水溶性杂质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专项练习1. 聚合氯化铝是一种新型、高效絮凝剂和净水剂,其单体是液态的碱式氯化铝[Al2(OHn Cl 6-n ]。
本实验采用铝盐溶液水解絮凝法制备碱式氯化铝。
其制备原料为分布广、价格廉的高岭土,化学组成为: Al 2O 3(25%~34% 、 SiO 2(40%~50% 、Fe 2O 3(0.5%~3.0%以及少量杂质和水分。
已知氧化铝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化学性质也有差异,且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高岭土中的氧化铝难溶于酸。
制备碱式氯化铝的实验流程如下:2 (OH nCl 6-n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⑴ “ 煅烧”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配制质量分数 15%的盐酸需要 200 mL 30%的浓盐酸(密度约为 1.15 g·cm -3和 _______ g蒸馏水,配制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______________。
⑶ “ 溶解” 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加少量铝粉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 调节溶液 pH 在4.2~4.5” 的过程中, 除添加必要的试剂, 还需借助的实验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_; “ 蒸发浓缩” 需保持温度在 90~100℃,控制温度的实验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
2、在已知提取氯化钠、溴、镁等化学物质的富碘卤水中 , 采用下面的工艺流程生产单质碘 :试回答:(1乙、丁中溶质的分子式:乙 ,丁。
(2第④步操作中用稀 H 2SO 4浸洗的目的是 (填写字母编号a. 除去未反应的 NO 3-b. 除去未反应的 I -c. 除去未反应的 Fed. 除去碱性物质(3第⑦步操作可供提纯的两种方法是和 (不要求写具体步骤。
(4实验室检验 I 2的方法是。
(5甲物质见光易变黑,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①中溶解银的硝酸应该用硝酸(填浓或稀。
原因是。
3、工业上用铝土矿(成分为氧化铝、氧化铁制取铝的过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水蒸气的作用。
(2沉淀 C 的化学式为 ________,该物质除了用于金属冶炼以外,还可用作________。
(3操作 I 、操作 II 、操作 III 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有 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洗涤 Al(OH3沉淀应该如何操作:。
(5生产过程中,除 NaOH 、 H 2O 可以循环使用外,还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__(填化学式。
用此法制取铝的副产品是 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及解析1、解析:对比原料与产品可知,该生产的主要工序:一是除去原料高岭土中的杂质,二是将 Al 2O 3利用水解絮凝法转化为产品。
再进一步分析,除铁用铝置换后过滤,高岭土中的 Al 2O 3不溶于酸,必须经煅烧改变结构。
该题经这样分析,题设的所有问题的答案就在分析之中。
答案:⑴改变高岭土的结构,使其能溶于酸;⑵ 230;量筒;⑶ Al 2O 3+6H +=2Al 3++3H 2OFe 2O 3+6H +=2Fe 3++3H 2O ;⑷除去溶液中的铁离子;⑸ pH 计(或精密 pH 试纸 ;水浴加热2、 (1 FeI 2FeCl 3(2 C(3升华、凝华、萃取、分液、减压蒸馏(4将 I 2加在淀粉溶液中,溶液显蓝色光(5 2AlI===== 2Ag +I2(6稀(2分减少过程中产生 NO x 的量;节生硝酸物质的量3、 (1加热加快反应(2 Fe 2O 3颜料;(3烧杯、漏斗、玻璃棒;(4用玻璃棒引流向过滤器中加水浸没沉淀,滤去洗液后,反复 2到 3次即可。
;(5 CaO 和 CO 2Fe 2O 3和 O 2;二、高考是怎么样考的? 2009—— 2011年北京化学工艺流程题统计【例 1】 (2009北京理综, 26, 15分以富含硫酸亚铁的工业废液为原料生产氧化铁的工艺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Ⅰ . 从废液中提纯并结晶出 FeSO 4·7H 2O 。
Ⅱ . 将 FeSO 4·7H 2O 配制成溶液。
Ⅲ .FeSO 4溶液与稍过量的 NH 4HCO 3溶液混合,得到含 FeCO 3的浊液。
Ⅳ . 将浊液过滤,用 90℃热水洗涤沉淀,干燥后得到 FeCO 3固体。
Ⅴ . 煅烧 FeCO 3,得到Fe 2O 3固体。
已知:NH 4HCO 3在热水中分解。
(1Ⅰ中,加足量的铁屑除去废液中的 Fe 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Ⅱ中,需加一定量硫酸。
运用化学平衡原理简述硫酸的作用_____________。
(3Ⅲ中,生成 FeCO 3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
若 FeCO 3浊液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有部分固体表面变为红褐色,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4Ⅳ中,通过检验 -24SO 来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
检验 -24SO 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
(5 已知煅烧 FeCO 3的化学方程式是 4FeCO 3+O22Fe 2O 3+4CO2。
现煅烧 464.0 kg的 FeCO 3, 得到 316.8kg 产品。
若产品中杂质只有 FeO ,则该产品中 Fe 2O 3的质量是 _________ kg。
(摩尔质量 /g·mol -1:FeCO3 116 Fe 2O 3 160 FeO 72【例 2】 (2010北京理综, 26. 14分某氮肥厂氨氮废水中的氮元素多以 NH +4和 NH 3·H 2O 的形式存在,该废水的处理流程如下:3HNO I∏I∏−−→−−→−−→氨氮废水低浓度氨氮废水含废水达标废水 (1过程Ⅰ:加 NaOH 溶液,调节 pH 至 9后,升温至 30 ℃,通空气将氨赶出并回收。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 NaOH 溶液的作用:________。
②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通空气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Ⅱ:在微生物作用的条件下, NH 4+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 NO 3-。
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①第一步反应是 ________反应 (选填“放热”或“吸热”,判断依据是 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