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 浸出制剂的制备
浸出制剂实验报告

浸出制剂实验报告浸出制剂实验报告引言浸出制剂是一种常见的制剂形式,通过将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接触,使药物成分溶解于溶剂中,达到提取药物有效成分的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实验结果评估其制剂效果。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本实验使用的药物为X药,溶剂为Y溶剂。
药物和溶剂的纯度要求高,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制备浸出制剂将一定量的药物X加入适量的溶剂Y中,放置一定时间,使药物充分溶解。
根据需要可以调整药物和溶剂的比例和浸出时间。
3. 过滤和干燥将浸出制剂溶液通过滤纸过滤,去除杂质。
然后将滤液用低温真空干燥器进行干燥,得到浸出制剂固体。
实验结果与讨论1. 浸出时间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浸出时间对浸出制剂的制备效果有一定影响。
在浸出时间较短时,药物的溶解度较低,制备的浸出制剂中药物成分含量较低;而在浸出时间较长时,药物的溶解度逐渐增加,制备的浸出制剂中药物成分含量也随之增加。
因此,在制备浸出制剂时,需要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所需药物含量来确定合适的浸出时间。
2. 药物与溶剂比例的影响药物与溶剂的比例也是影响浸出制剂制备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溶剂过多的情况下,药物的溶解度可能会受到限制,导致制备的浸出制剂中药物含量较低;而在药物过多的情况下,溶剂可能无法完全溶解药物,同样会影响浸出制剂的制备效果。
因此,选择合适的药物与溶剂比例对于制备高质量的浸出制剂至关重要。
3. 浸出制剂的质量评估通过实验制备的浸出制剂,可以通过测定药物含量来评估其质量。
药物含量的测定可以通过色谱法、光谱法等方法进行。
浸出制剂的药物含量越高,表示制备的浸出制剂质量越好。
结论本实验通过制备浸出制剂的过程,探究了浸出时间和药物与溶剂比例对浸出制剂制备效果的影响,并通过药物含量的测定评估了制备的浸出制剂的质量。
实验结果表明,合适的浸出时间和药物与溶剂比例对于制备高质量的浸出制剂至关重要。
通过本实验的实施,对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制剂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参考。
浸出 制剂

贮存中易产生沉淀、变质
三、有效成分的浸出
(一)浸出过程
传质过程, 以扩散原理
为基础
提高浓度差,加快浸 出速度
置换浸出阶段
细胞内 溶剂 (动态平衡 )
扩散阶段
有效成分从组织中
解吸、溶解
解吸、溶解阶段
溶剂润湿药材,
渗入细胞
浸润、渗透阶段
(二)影响浸出的因素
1
浸出溶剂
2 药材的粉碎度
3
浸出温度
4
浓度梯度
熔炼金属,制造铸型,并将液态金属浇注到铸 型型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和性 能铸件(毛坯或零件)的成形方法称为铸造。 铸造成形工艺具有如下特点: ① 适合制造形状复杂、特别是内腔形状复杂的毛坯 或零件,如气缸、箱体、泵体、阀体、叶轮等。
② 铸件的大小几乎不受限制,小到几克的电 器仪表零件,大到数百吨的轧钢机机架,均 可以铸造成形。
(3)浇注
把液态金属注入铸型的工序称为浇注
2.1.2特种铸造
(4)落砂和清理
与普通砂型铸造有显著区别的一些铸造方法,统称为特种 铸造。
(1)熔模铸造
熔模铸造是最常用的精密铸造方法,它是用易熔材料(如 蜡料)制成模样(蜡模),在模样上包覆若干层耐火涂料, 待其硬化干燥后,将模样熔化,排出型外,获得无分型面 的铸型(型壳),再经高温焙烧、浇注即获得所需铸件的 铸造方法。
③ 铸造生产工艺简单,使用的材料价格低廉, 应用范围广,对于某些塑性差的材料(如铸 铁),铸造是其毛坯生产的唯一成形工艺。
(1)合金流动性 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是指液态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 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
(2)合金的收缩性
浸出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浸出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通过浸出法制备出一种药物制剂,掌握浸出法的制剂技术,了解浸出制剂的性质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浸出法是一种制剂技术,它是将药物粉末与溶剂混合并静置,使药物成分从固体粉末中溶解出来,形成溶液或悬浮液,然后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法去除杂质,最后将药液制成制剂。
浸出制剂的制备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药物粉末与溶剂混合将药物粉末与适量的溶剂混合,并用磨粉机或搅拌器等设备充分混合,使药物成分均匀分布在溶剂中。
2. 静置将混合好的药物粉末和溶剂放置在室温下静置,使药物成分从固体粉末中溶解出来。
3. 过滤或离心将药液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法去除杂质。
4. 制剂将药液制成制剂,如口服液、注射液、外用药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药物粉末和溶剂本实验选用蒲地蓝为药物,以水为溶剂。
将蒲地蓝粉末称取0.5g,加入50ml的水中,用磨粉机充分混合。
2. 静置将混合好的药物粉末和溶剂放置在室温下静置,约30分钟。
3. 过滤将药液通过滤纸过滤,去除杂质。
4. 制剂将药液制成口服液,将滤液加入适量糖浆中,充分搅拌即可。
四、实验结果制得的蒲地蓝口服液呈深蓝色,无明显悬浮物,pH值为7.0。
五、实验分析浸出制剂是一种常用的制剂技术,具有制剂简单、易操作、药效稳定等优点。
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制剂时间长、药物成分易被水解等。
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制剂技术。
本实验选用蒲地蓝为药物,以水为溶剂,制得的口服液颜色深、pH值适中,符合药品制剂要求。
但由于蒲地蓝易被水解,制剂稳定性较差,所以在制剂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制剂时间和温度,以保证药品质量。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浸出法制备出一种蒲地蓝口服液制剂,掌握了浸出法的制剂技术,了解了浸出制剂的性质和应用。
同时,也发现了浸出制剂存在的一些缺点,需要根据不同的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制剂技术。
煎膏剂的制备浸出制剂

•手捻甚粘,两指张开 有长白丝,滴水成珠
(3)糖的炼制
目的:使糖的晶粒熔融;净化杂质和杀死微生物。炼糖时
控制糖的适宜转化率,还可防止煎膏剂在贮存中析出结晶 (产生“返砂”现象)
返砂:煎膏剂在贮存过程中,出现糖的结晶析出的现象称为“返砂”
。
原因:(1)总糖量过高,过饱和度大,糖结晶析出,总糖
量控制到85%(g/ml)以下为好。 (2)糖的转化率过低 或过高:一般认为以40%~50%为好
热后易转化水解生成转化糖(葡萄糖与果糖)。
• 此两种单糖在糖浆剂中都随加热时间的长短而或多或少的存在 。转化糖具有还原性,可延缓某些易氧化药物的氧化变质。
• 但转化糖过多对糖浆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 故有的药典规定转化糖不得超过0.3%适当浓度的乙醇、甘油、 挥发油(兼矫味)有一定的防腐效能。
• 中药糖浆含糖及其它营养成分,极易被微生物污染,霉变 。
•
方法:
•
加50%水 30min
• 蔗糖
煮沸
加入0.1%酒石酸
微沸
炼糖
冷却
70℃
• 加Na2CO3中和
备用 转化率60%,含水量22%以下)
• 冰糖含水分较少,炼制时间宜短,应在开始时加 适量水以免烧焦;饴糖含水量较多,可不加水, 炼制时间较长。
• 质量要求:
• 1、药粉应为细粉。糖量不超过清膏量的三倍。 • 2、外观:稠厚的的半流体制剂,稠度适宜,无焦臭,异
• 2.药用糖浆 为含药物或药材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液,
具有治疗作用。
• 3. 芳香糖浆 为含芳香性物质或果汁的浓蔗糖水溶液,
用作矫味剂。
如橙皮糖浆、姜糖浆等。
特点:
• 含糖或芳香剂(香料),掩盖药物不适气味,口感好,儿童尤宜 。
浸出药剂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浸出药剂的基本原理和制备方法。
2. 熟悉不同浸出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习浸出药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原理浸出药剂是指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通过适宜的溶剂和方法提取出来,制成可供内服或外用的制剂。
常用的浸出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等。
本实验主要涉及浸渍法和渗漉法。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 药材:丹参、黄连、甘草- 溶剂:70%乙醇、蒸馏水- 稀释剂:蒸馏水2. 仪器:- 烧杯、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容量瓶、移液管、玻璃棒、电子天平、烘箱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浸渍法制备酒剂(1)称取丹参粉末100g,置于烧杯中。
(2)加入70%乙醇500ml,密封浸泡。
(3)浸泡7天后,用布氏漏斗过滤,收集滤液。
(4)将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至500ml。
(5)酒剂质量检查:观察颜色、澄清度,测定乙醇含量。
2. 渗漉法制备酊剂(1)称取黄连粉末50g,置于布氏漏斗中。
(2)加入70%乙醇500ml,浸泡过夜。
(3)将布氏漏斗置于抽滤瓶上,抽滤收集滤液。
(4)将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至500ml。
(5)酊剂质量检查:观察颜色、澄清度,测定乙醇含量。
3. 流浸膏的制备(1)称取甘草粉末100g,置于烧杯中。
(2)加入蒸馏水500ml,煎煮30分钟。
(3)过滤,收集滤液。
(4)将滤液浓缩至约100ml。
(5)加入适量70%乙醇,搅拌均匀。
(6)静置过夜,过滤,收集滤液。
(7)将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至100ml。
(8)流浸膏质量检查:观察颜色、澄清度,测定乙醇含量。
五、实验结果1. 酒剂:颜色呈红色,澄清度良好,乙醇含量为70%。
2. 酊剂:颜色呈黄色,澄清度良好,乙醇含量为70%。
3. 流浸膏:颜色呈棕色,澄清度良好,乙醇含量为60%。
六、实验讨论1. 浸渍法适用于药材中有效成分易于溶解于溶剂的情况,制备过程简单,但浸出效率较低。
2. 渗漉法适用于药材中有效成分不易溶解于溶剂的情况,浸出效率较高,但制备过程较为复杂。
北中大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02浸出制剂的制备

实验二浸出制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浸出制剂的原理和制法。
2.掌握浸渍法、渗漉法制备酊剂、流浸膏剂的方法。
3.掌握糖浆剂、合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原理浸出制剂系指采用适宜的浸出溶剂和方法,浸提药材中有效成分,而制成的一类制剂。
根据溶媒、浸出方法及制成剂型的不同而分为各种制剂,如汤剂、酊、酒剂(以乙醇或酒为溶媒)及流浸膏、浸膏剂、合剂、颗粒剂、胶剂、糖浆剂等。
常用的浸出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回流法、渗漉法及水蒸汽蒸馏法等。
影响浸出的因素很多,根据扩散公式,ds=- DF(dc/dx)·dt已知扩散值ds主要与F即扩散面积(药材的粉碎度)、dc/dx (即浓度差)有关;此外,还受浸出温度、时间、压力、溶媒的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在制备浸剂时,应该掌握及应用其要领。
酊剂是将药物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得的澄清液体药剂。
乙醇的浓度不同对药材中的成分溶解性不同。
必须根据药材的性质选择乙醇的浓度,含淀粉量大的药材,应选用较高浓度乙醇,否则淀粉、糊精吸水形成糊状物而使过滤困难,影响成品澄明度。
一般药物的酊剂浓度为20%(每100ml含20克药材),毒剧药酊剂为10%(每100ml含10克药材)。
酊剂的制备方法1.溶解法:将药物直接加入规定浓度的乙醇溶解至需要量,即得。
主要用于化学药物酊剂的制备。
2.稀释法:以流浸膏或浸膏为原料、用适量乙醇稀释至规定浓度,静置,过滤,即得。
3.浸渍法:以规定浓度乙醇为溶剂,按浸渍法制得。
所用乙醇浓度应始终相同,需根据药材性质选择适宜的温度、时间和乙醇浓度。
4.渗漉法:按渗漉法制备,收集渗漉液达所需量3/4时,停止渗漉,压榨残渣,与渗漉液合并,过滤,经含量测定,补加适量溶媒至规定浓度。
糖浆剂系指含药物、药材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一般含糖量在45%(g/g)左右,因含糖量高,渗透压高,微生物不易生长,而浓度低的糖浆为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容易滋生微生物,使糖浆败坏变质,所以,除另有规定外,糖浆剂内可加苯甲酸、苯甲酸钠,尼泊金类等防腐剂。
浸出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浸出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浸出制剂的制备实验目的:1.了解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制剂工艺。
2.锻炼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3.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实验原理:浸出制剂是指将药材放置于流化床干燥箱中,在常温下较长时间内连续接触流体,与药材有效成分相溶,形成较高质量的抽提液。
实验步骤:1.准备药材:将制剂所需的药材取出并剁碎。
2.制作溶液:将饮用水加热至80℃左右,加入适量的乙醇并搅拌均匀。
3.浸泡:将药材加入流化床干燥箱中,倒入制作好的溶液,盖上盖子,放置在恒温水浴中浸泡48小时。
4.分离:将溶液离心分离得到药液。
5.浓缩:将药液放入真空浓缩器中,锁定温度,开始浓缩,至溶液净重1/4时停止浓缩。
6.干燥:将浓缩后的药液放入流化床干燥箱中干燥8小时以上,至干燥后的药材干燥透彻,无水分为止。
7.包装:将药材分装并封装。
实验结果:制备出了色泽浅黄,无异味的浸出制剂,干燥后药材呈干燥状,无水分,较好地保留了药材的有效成分。
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出了浸出制剂,并保留了药材的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1.药材的剁碎操作不够细致,影响药材被溶液彻底浸泡。
2.干燥时间不够长,药材中仍有水分未被完全除去。
3.在浓缩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导致药液溢出。
改进方案:1.使用专业的药机进行药材剁碎。
2.将干燥时间逐渐延长至12小时以上。
3.在浓缩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避免药液溢出。
指导教师评价:本实验组技术水平较高,基本操作规范,存在一些小失误,但能够在实验中总结改进方案,责任心强,值得肯定。
酊剂的制备 浸出制剂

酊剂的制备:浸出制剂酊剂是一种透明、均质液体药剂,通常用于给药时口服。
制备酊剂的方法有许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是浸出制剂。
下面将介绍浸出制剂的制备过程。
1. 原料准备制备浸出制剂需要准备多种原料,包括药物、溶剂和辅料。
药物是制备酊剂时最重要的原料。
需要根据所需要的剂量来确定所需的药物量。
溶剂通常使用乙醇、甘油和水。
辅料包括香料、甜味剂、色素等。
2. 药物粉碎将需要的药物粉碎成细粉末,这可以提高药物对溶剂的溶解速度。
粉碎的方法可以使用磨粉机或钵磨机。
3. 溶解药物将粉碎的药物加入穿透力好的溶剂中,加热并搅拌混合,直到药物完全溶解。
4. 滤清将已经溶解的药物液体过滤,以去除含有大颗粒物质的沉淀物。
滤器的选用要根据药物液体的粘度和颗粒大小进行选择。
5. 调整浓度将过滤后的药物液体浓度调整至所需浓度。
可以使用电子天平测定溶液的密度,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所需的药物包装量。
6. 加入辅料将药物液体搅拌均匀,然后逐渐加入辅料,如香料,甜味剂和色素。
通常情况下,每次加入一种辅料,都需要充分搅拌,以确保均匀混合。
7. 储存将制好的酊剂装在无毒、无味、透明的瓶子里,并将其密封保存。
正确的储存条件可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8. 质量控制最后,需要对制备好的酊剂进行质量控制。
合格的酊剂应该具有准确的成分、稳定和一致的色泽以及符合规定的物理性状。
以上是浸出制剂的制备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备酊剂时需要严格按照制定的工艺流程和标准操作。
只有这样才能制备出质量合格的酊剂。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 2. 世界药典 3.《本草纲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浸出制剂的制备Ⅰ酒剂、酊剂与流浸膏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酒剂、酊剂与流浸膏的制备方法及操作要点。
2.掌握浸渍法、渗漉法等浸出方法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3.学习含醇制剂的含醇量测定方法。
二、实验指导1.酒剂、酊剂与流浸膏均为含醇浸出制剂,成品均应检查乙醇含量。
酒剂与酊剂尚须作甲醇量检查。
2.酒剂系指将药材用蒸馏酒浸提成分而制得澄清液体剂型。
对药材量无统一的规定,通常是以酒为浸出溶剂,采用冷浸渍法、热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制备,可加适量的炼糖或炼蜜矫味。
3.酊剂系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除另有规定外,毒性药的酊剂,每100ml相当与原药材10g;其他酊剂,每100ml相当与原药材20g。
通常以不同的乙醇为溶媒,采用溶解法、稀释法、浸渍法、渗漉法制备。
4.流浸膏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提取、蒸去部分溶剂,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而制成的制剂。
除另有规定外,每毫升相当与原药材1g。
一般以不同浓度的乙醇为溶剂,多用渗漉法制备,亦可用浸渍法、煎煮法制备。
操作方法及要点见教材,不再赘述。
流浸膏成品至少含20%以上的乙醇,若以水为溶剂的流浸膏,其成品中亦需加20%~25%的乙醇作防腐剂,以利于贮存。
5.渗漉法的工艺流程为:药材粉碎→润湿→装筒→排气→浸渍→渗漉→收集渗漉液。
采用渗漉法制备流浸膏时,按渗漉法操作,收集渗漉液时应先收集药材量85%的初漉液,另器保存,继续渗漉,收集约药材量3~4倍的续漉液。
续漉液回收乙醇,低温浓缩至稠膏状,与初漉液合并,搅匀,调整至规定的标准,静置24h以上,滤过,即得。
6.药材的粉碎度应适宜,以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若过粗有效成分浸提不完全,过细则渗漉、过滤等处理较困难。
装筒前药材应润湿,使其充分膨胀;装筒时应将药粉分次加入,层层铺平,松紧一致;装溶剂时应排除筒内气泡。
避免冲动粉住,使提取完全。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设备器皿:磨塞广口瓶、渗漉筒、木槌、接受瓶、铁架台、蒸馏瓶、冷凝管、温度计、水浴锅、烧杯、量筒、量杯、脱脂棉、滤纸、电炉、蒸发器、漏斗、天平等。
药品:五加皮、制川乌、制草乌、木瓜、红花、麻黄、乌梅、甘草、土槿皮、橙皮、远志、乙醇、白酒、氨溶液等。
四、实验内容(一)抗风湿酒【处方】五加皮制川乌制草乌木瓜红花麻黄乌梅甘草各10g 白酒500ml【制法】取以上各药加白酒500ml,加热回流提取2h后,放冷过滤,滤渣用力压榨,所得压榨液与滤液合并,静置24h,过滤即得。
【功能与主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日3次,一次5ml~10ml。
【注】 1.乙醇量测定根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ⅦE所载气相层析法测定,应符合规定。
2.为使药材中有效成分充分的浸出。
处方中质地坚硬的药材应适当粉碎成粗末。
但不宜过细,否则造成过滤困难。
3.浸渍期间,应注意时常振摇或搅拌。
亦可采用热浸渍法制备。
(二)土槿皮酊【处方】土槿皮200g 乙醇(80%)适量制备量100ml【制法】取土槿皮粗粉,置广口瓶中,加80%乙醇100ml,密闭浸渍3~5日,时加振摇或搅拌,滤过,残渣压榨,滤液与压榨液合并,静置24h,滤过,自滤器上添加80%乙醇使成100ml,搅均,滤过,即得。
【功能与主治】杀菌,治脚癣。
【用法与用量】外用,将患处洗净擦干后,涂于患处上,一日1~2次。
【注】 1.本品所用原料土槿皮以2号粉为宜,粉末过细过滤较困难。
2.在浸渍期间,应注意时常振摇或搅拌,为提高浸提效率,可采用重浸渍法。
(三)橙皮酊【处方】橙皮(最粗粉)20g 乙醇(60% )适量共制100ml【制法】按浸渍法制备。
称取干燥橙皮粗粉,置入广口瓶中,加60%乙醇100ml,密盖,时加振摇,浸渍3~5日,倾出上层清液,用纱布过滤,压榨残渣,压榨液与滤液合并,静置24h,滤过,即得。
【功能与主治】理气健胃。
用于消化不良,胃肠气胀。
为芳香或苦味健胃药,亦有祛痰作用,常用于配制橙皮糖浆。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日3次,一次2~5ml。
【注】 1.新鲜橙皮与干燥橙皮的挥发油含量相差较大,故本品所用原料以干燥橙皮为宜,如用鲜橙皮为原料,投料量可酌情增加,乙醇浓度可增加至70%,以保证有效成分的浸出。
2.用60%乙醇足以使其中的挥发油全部浸出,且乙醇浓度不宜过高,以防止橙皮中的苦味质与树脂等杂质过多的混入。
3.浸渍时,应注意适宜的温度并时加振摇,以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
4.浸渍法目前也可采用超声波强化浸出:即称取干燥橙皮粗粉20g,置广口瓶中,加乙醇,密盖,置超声清洗机(工作频率为25.5~36.5kHz,输出功率不少于250W)的清洗糟内水液中,开机,超声浸出1h,停机,倾取上层清液,过滤,残渣用力压榨,压榨液与滤液合并,静置1h,过滤,即得。
6.本品含乙醇量应为50%~58%。
(四)远志流浸膏【处方】远志(中粉)100g 浓氨溶液适量乙醇(60%)加至 100ml【制法】取远志,按渗漉法制备。
用60%乙醇作溶剂,浸渍24h后,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初漉液85ml,另器保存。
继续渗漉,俟有效成分完全漉出,收集续漉液,在60℃以下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初漉液,混合后滴加浓氨溶液适量使呈微碱性,并有氨臭,再加60%乙醇稀释使成100ml,静置,俟澄清,滤过,即得。
【功能与主治】祛痰药,用于咳痰不爽。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0.5~2ml,一日1.5~6ml。
【注】 1.远志内含有酸性皂苷和远志酸,在水溶液中渐渐水解而产生沉淀,因此,加适量氨溶液使成微碱性,以延缓苷的水解,而产生沉淀。
2.装渗漉筒前,应先用溶剂将药粉湿润。
装筒时应注意分次投入,逐层压平,松紧适度,切勿过松、过紧。
投料完毕用滤纸或纱布覆盖,加几粒干净碎石以防止药材松动或浮起。
加溶剂时宜缓慢并注意使药材间隙不留空气,渗漉速度以1—3ml/min为宜。
3.药材粉碎程度与浸出效率有密切关系。
对组织疏松的药材,选用其粗粉浸出即可;而质地坚硬的药材,则可选用中等粉或粗粉。
粉末过细可能导致较多量的树胶、鞣质、植物蛋白等粘稠物质的浸出,对主药成分的浸出不利,且使浸出液与药渣分离困难,不易滤清使产品混浊。
4.收集85%初漉液,另器保存。
因初漉液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可避免加热浓缩而导致成分损失和乙醇浓度改变。
5.本品为棕色的液体,含乙醇量应为38%~48%。
五、含醇制剂含醇量的测定(一)气相色谱法系用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Ⅸ E)测定制剂在20℃时含有乙醇(C2H5OH)的容量百分数。
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条件与方法测定。
1.色谱条件与系统实用性实验用直径为0.25~0.18mm的二乙烯苯-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孔小球作载体,柱温为120℃~150℃;另精密量取无水乙醇4、5、6ml,分别精密加入正丙醇(作为内标物质)5ml,加水稀释成100ml,混匀(必要时可进一步稀释),照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40页Ⅵ E)测定,应符合要求:(1)用正丙醇计算的理论板数应大于700。
(2)乙醇和正丙醇两峰的分离度应大于2。
(3)上述3份溶液各注样5次,所得15个校正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得大于2.0%。
2.标准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恒温至20℃的无水乙醇和正丙醇各5ml,加水稀释成100ml,混匀,即得。
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恒温至20℃的供试品10ml(相当于乙醇约5ml)和正丙醇5ml,加水稀释成100ml,混匀,即得。
上述两溶液必要时可进一步稀释。
4.测定法取标准溶液和供试品溶液适量,分别连续注样3次,并计算出校正因子和供试品中的乙醇含量,取3次计算的平均值作为结果。
计算公式如下:(hi/hs)样×稀释倍数(10倍)计算法C% = ———————————————×C o%(hi/hs)标式中,hi为乙醇峰值;hs为正丙醇峰值;C o%为内标物质与混合样的容量百分比;C%为混合样中乙醇的百分含量。
(二)蒸馏法系用蒸馏后测定相对密度的方法测定各种制剂中在20℃时含有乙醇(C2H5OH)(%)(ml/ml)。
按照制剂的性质不同,分为三种测定方法。
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Ⅺ M检查,应符合规定。
六、思考题1.常用的浸出方法有哪些?各有和特点?2.比较浸渍法与渗漉法的异同点?操作中各应注意哪些问题?3.比较酒剂与酊剂的异同点?4.渗漉法制备流浸膏为何要收集85%初漉液,另器保存?Ⅱ糖浆剂、煎膏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糖浆剂、煎膏剂的制备方法及炼糖方法。
2.正确判断糖浆剂与煎膏剂的质量。
3.学习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指导1.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单纯的蔗糖近饱和水溶液称为“单糖浆”。
除另有规定外,中药糖浆剂一般含糖量应不低于60%(g/ml);单糖浆的含糖量为85%(g/ml)。
制备糖浆剂方法有冷溶法、热溶法、混合法。
2.用冷溶法制得的糖浆色泽较浅或无色,转化糖较少。
但该法因糖溶解时间较长,制备过程中易被微生物污染,滤过亦较困难。
故适用于单糖浆和不宜用热溶法制备的糖浆剂,如含挥发油或挥发性药物的糖浆剂。
3.热溶法制备糖浆剂的优点是蔗糖溶解速度快,易于滤过澄清,可杀灭微生物,成品利于保存。
但加热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沸后5min),否则转化糖的含量过高,制品的颜色容易变深。
应趁热滤过,自滤器上添加适量蒸馏水至规定容量即得。
此法适用于单糖浆,不含挥发性成分、受热较稳定的药物糖浆和有色糖浆的制备。
4.用混合法制备糖浆剂时,应根据药物的状态和性质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混合:①药物如为水溶性固体,可先加少量蒸馏水制成浓溶液后再与计算量单糖浆混合。
在水中溶解度小的药物,可酌加适宜辅助溶剂使之溶解后,再与单糖浆混合,搅匀,滤过,即可;②药物为液体制剂时,可直接与计算量的单糖浆混合,搅匀,滤过。
如为挥发油时,可先溶于少量的乙醇,或酌加适宜的增溶剂,溶解后再与单糖浆混匀;③药物为水浸提制剂时,可先加热使高分子杂质如蛋白质等凝固,滤过,滤液与单糖浆混匀。
必要时将浸提液浓缩,加乙醇处理,回收乙醇后的药液与单糖浆混匀;④药物为含醇的制剂时,当其与单糖浆混合时,易发生浑浊而不易澄清,可加适量甘油助溶或加适量滑石粉助滤;⑤药物为干浸膏时,可加少量的甘油或其他适宜的液体稀释后,再与单糖浆混匀;⑥药物中加人防腐剂、矫味剂、着色剂等附加剂时,应先用适量的水或乙醇溶解后再与糖浆混匀;⑦药物为中药材时,可根据处方中药材的性质,选用适宜的浸提溶剂和方法,浸出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滤出浸提液,净化,低温浓缩至适宜程度后,加入计算量的单糖浆及其他药物,混匀,即得。
为了除去中药水提液中的杂质如蛋白质、淀粉、粘液质等,常用水提醇沉法纯化,再用上述方法加入计算量的单糖浆或蔗糖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