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习题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一 4-10《别了,“不列颠尼亚”》 课时同步练习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4-10《别了,“不列颠尼亚”》课时同步练习习题(含答案解析)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劲jìng劲拔遒劲疾风劲草刚劲挺拔B.泊bó停泊漂泊淡泊名利水泊梁山C.应yīng应届应聘应声而落应有尽有D.鲜xiān鲜见鲜有寡廉鲜耻屡见不鲜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淘汰出奇制胜威慑厉兵秣马B.热衷磨肩接踵翱翔相辅相成C.迷惘变换莫测爆炒招摇撞骗D.诙谐头晕目眩嬉笑若及若离3、选择恰当的词填空()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香港防务。
A.接管B.接手C.接替D.接任4、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在计量单位方面,我国政府取消了传统的“斤”和“两”,代之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千克”和“克”。
B.第16届国际电动车会议暨展览会主题是“电动车——21世纪的清洁交通工具”,这一主题在环保观念深人心的今天,无疑是很有号召力的。
然而,电动汽车的使用能否真正解决汽车的污染问题,环保型汽车的发展只有电动车一条出路吗?对于这些问题,目前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旧社会,一会儿这个“款”,一会儿那个“费”,万变不离其宗,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都想从农民的口袋里掏钱。
D.进人21世纪以来,中国邮政对其部分业务进行了调整,从邮寄包裹,EMS特快专递,到邮政汇款、163上网接入服务等等都实现了不同幅度的提速,业务质量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一句话:信函服务较好,汇款差强人意。
5、下列各句中的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婷、杨兴合作的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报道香港回归的力作。
B.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
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C.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
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别了_不列颠尼亚》

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
及其他方面的联系 等。
本文是一篇特写。特写要求用类似于 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 是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 短小精粹的新闻文体。特写侧重于“再 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描述某一重 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 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 现在读者面前。
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 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 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 永远都有阳光照耀,实指它的繁荣强盛。 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 于1997年7月1日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 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殖 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的告别仪 式称为“日落仪式”。
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 查尔 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 亚”号离开香港。
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的运 用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在哪些段落里), 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第4、7、11自然段。
背景中有历史事件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 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 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 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大, 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
文中三次写到降旗,各有什么意义
第一次降旗 (3段)是港都旗帜在《日落
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标志着今后 的香港再也不会由港督来统治。
第二次降旗 (7段)是香港岛上的每天一度 的降 旗,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 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第三次降旗 (8段)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易 帜,标志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 的统治的结束,五星红旗的升起,也标 志着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 使主权。
课时作业8:第3课 别了,“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一、语言运用专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初冬的澳门,天气不冷,但海边的大风,______了云,天上仅剩下蓝。
近处起伏的海面,阳光跃动,好像碎金;有那么一段时间,风渐息,远处平静的海面,( ①)。
海燕、海鸥在海面飞翔,______。
友谊大桥上又是另一番风景。
海更加壮阔,天更加辽远,海岸上是一座座或中或洋、或伟岸或秀丽,镀上了金的和银的阳光的疏疏朗朗的建筑。
海中的澳门观光塔,优雅别致,直刺蓝天。
从桥上遥遥望去,还能看到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
千里烟波,雾霭沉沉,大桥如一条雄健、伟岸的长龙,飞架香港、澳门、珠海三地。
澳门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是大三巴牌坊,它中西合璧,( ②),这两种美,一种细腻柔婉,一种巍峨壮观。
它历经四百多年沧桑,______了澳门曲曲折折的回归历史。
此时,阳光愈发热烈,冬季的气息荡然无存。
大三巴牌坊前人潮涌动,摩肩接踵。
______的人们是对历史和文明的敬重。
我站在台阶上,仰视着那些栩栩如生的雕像——飞翔的白鸽、灿烂的太阳、美轮美奂的星辰……澳门,因为厚重、包容,所以繁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驱散悠然自得见证熙来攘往B.驱散泰然自若目睹纷至沓来C.驱除悠然自得目睹纷至沓来D.驱除泰然自若见证熙来攘往2.文中画线句子还可以有多种表达形式,表达效果最好的一项是( )A.海岸上一座座或中或洋、或伟岸或秀丽的建筑,镀上了金的和银的阳光,疏疏朗朗。
B.海岸上的一座座建筑,或中或洋,或伟岸或秀丽,疏疏朗朗,镀上了金的和银的阳光。
C.海岸上的一座座建筑,或中或洋,疏疏朗朗,被阳光镀上了金和银,或伟岸或秀丽。
D.海岸上一座座疏疏朗朗、或中或洋、或伟岸或秀丽的建筑,被阳光镀上了金和银。
3.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①②4.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和一处标点存在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别了不列颠尼亚阅读理解

《别了不列颠尼亚阅读理解》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一个有点特别的故事。
有个地方叫香港,它以前被英国管着。
但是后来,香港要回到咱们中国啦。
“别了不列颠尼亚”说的就是英国离开香港的事情。
就好像有个小朋友来咱们家玩了很久,现在要回家了一样。
在那一天,很多人都很开心,因为香港终于又回到了祖国妈妈的怀抱。
小朋友们,能明白吗?
《别了不列颠尼亚阅读理解》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说。
以前呀,香港被英国占着,咱们心里都不好受。
但是后来,咱们国家越来越强大,英国就得把香港还回来。
当英国的旗子降下来,咱们中国的旗子升上去的时候,大家都激动得不得了。
这就像是咱们把自己心爱的玩具拿回来了一样开心。
小朋友们,是不是很有意思?
《别了不列颠尼亚阅读理解》
小朋友们,咱们再来讲讲。
香港本来就是咱们中国的,被英国拿走了那么久。
终于到了要回来的那一天,大家都盼着。
看着英国的人离开,就好像把不好的东西送走了。
香港又能和祖国妈妈在一起啦,大家都特别高兴。
小朋友们,要记住这段历史哟!。
别了_不列颠尼亚

我好比凤阁(gé)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dàn)着我的骨肉, 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离散和哭泣,伤痛与屈辱已成为历史,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 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 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 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 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 已铭记这一刻,中华儿女更会铭记这一刻,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别了, ‚不列颠尼亚‛》,让我们再 次感受这一历史时刻!
4 、背景:港督府变迁(第4段)
问题3、按照时间和空间
的顺序列出英国殖民者在文中 活动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事件。
港督府
第一场景:6月30日下午4点30分,末 彭
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 帜。(第三自然段)
定 康 和 女 儿 离 开 总 督 府
第二场景: 6月30日下午4时40分 彭定康乘车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 (第三自然段)
“蒙蒙细雨”对“告别”的仪式的氛 围起了点染的作用。
8、总结本文的中心
本文通过描述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的场景,记录了象征英国殖民统治 的‚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的最 后历史时刻,充分表现了香港回归 这一深刻的历史主题。
记者
9、总结各方人士的评说
中央电视台记者白岩松的现场解说词是:“彭定康的车
轮原地转起了圈子,但历史的车轮是不会在原地转圈的。”
第六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在中国 南海,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 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第十自然 段)
(三)能力提升
问题4、文中三次写到 降旗,各有什么意义?
别了,不列颠尼亚(用)

据目击者陈述:肇事司机撞人后,依然若无其 事开车至教学楼接女友,后被保安和追赶而来 的众多学生拦下,并被警方控制。当保安和学 生勒令肇事司机下车时,肇事者口出狂言: “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爸是李刚”。 据悉,受害学生均系该校工商学院大一新生, 事故发生时两女生正在校园内轮滑。
经过多年艰苦训练,中国运 动员刘翔终于在2004年8月 27日,雅典奥运会上获得男 子110米栏冠军,被媒体称 为“亚洲飞人”。
(时间)
(地点)
8月21日,在北大的李宁08接 待中心,著名体操奥运冠军李宁代 (人物) 表李宁基金向33岁的德国体操运动 (事件) 员丘索维金娜捐赠了2万欧元, 用以丘索维金娜儿子的白血病康 复治疗。(《京华时报》)
(原因)
1、真实性(首要特点)
2、时效性 3、重要性(有价值)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有一行标题和多行标
题之分。
导语:用精练的语言将消息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
必须有必要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除此之外 有时还要有事件的起因和结果。
主体:五个要素都要具备,其在事件的顺叙中,有
时还插入有关的背景材料和其他相关内容。
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告别 第一个场景: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晚上6点15分,在添马舰军营 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 第二个场景:束的告别仪式。 晚上7时45分,开始了港岛第二 第三个场景:次升旗仪式。
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政权 第四个场景: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 一次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第四个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 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 离开香港。
别了,不列颠尼亚

董建华 香港首任行政长官
曾荫权 香港现任行政长官
香 港 国 际 金 融 中 心
香 港 中 银 大 厦
香港国际机场
香港维多利亚港夜景
香港国际会展中心
布置作业:
1、香港已经回归,那我国政府为什么
能成功地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谈
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2、搜集有关香港历史的资料,写一段
文字,谈谈香港回归对我们中华民
港
4点30分,末任港督降旗。
港督府
末任港督彭定康
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 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 国国旗。
彭 定 康 接 过 降 下 的 旗 帜
彭 定 康 接 过 降 下 的 旗 帜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 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 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
(三)文本解读
1、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有哪些 独 特之处? ①从句式看,是一个倒装句。 ②从修辞手法看,运用拟人手法, “别了”
委婉中略含嘲讽的口气,表明英国在 香港殖民统治的结束。
③题目化用了毛泽东主席的一篇文章《别了,
司徒雷登》,非常独特,引人注目。 (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 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 一篇文章《别了,司徒雷登》)
5、《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新闻选
择的写作角度是(
C)
A.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现场庄严肃穆的 情景。 C.英方撤离香港时的情景。
D.香港回归的历史背景。
B.人们欢庆香港回归激动人心的情景。
(四)鉴赏品味
揣摩下列语句的含义: 1、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 亚”号和邻近 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 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 “日落仪 式”的背景。 含义 :“不列颠尼亚”号和巨幅紫荆 花图案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英国在香 港的统治即将结束,而作为香港特别行 政区象征的紫荆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 冉升起,香港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后综合提升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后综合提升积累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的哲学就已产生洞察天地人世的_____________。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涌现出一大批独具个性的哲学家,他们对宇宙天地的诘问和遐想,()对人类未来走向的展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高度。
那些简洁有力的文字,诗一般地阐述深邃的哲理,让人_______________。
在那个时代,不仅人类的所有哲学命题都已被提出,而且得到了极具个性的艺术化诠释。
中国的哲学如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河,汹涌而曲折地奔流了两千多年,风景让人__________________,这条大河奔流的轨迹,是人类思想史中辉煌耀眼的一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奇思妙想叹为观止波澜壮阔眼花缭乱C.突发奇想叹为观止波澜壮阔扑朔迷离B.突凝奇想拍案叫绝活澜壮阔扑朔迷离D.奇思妙想拍案叫绝波涛汹涌眼花缭乱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对人间万象的观察和思考,对过往历史的回顾和反思B对过往历史的回顾和反思,对人间万象的观察和思考C.对人间万象的思考和观察,对过往历史的回顾和反思D.对过往历史的反思和回顾,对人间万象的观察和思考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所有人类的哲学命题都已被提出B.所有的哲学命题不仅都已被人类提出C.不仅所有的哲学命题都已被人类提出D.所有的哲学命题人类不仅都已提出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恶劣的经济形势冲击下,公司终于宣.告.破产。
B.这次考试很难,但他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
C.他沉默地走进来,一脸的凝重..已经说明了一切。
D.我们之间的友谊建立在彼此信赖..的基础上。
5.阅读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 香港》,回答问题。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了不列颠尼亚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世人瞩目( ) 冉冉升起( ) 凝重( ) 掩映( )
2.根据语言环境解释词语。
(1)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陈迹——
(2)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告终——
3.在横线上填写相关的事件。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在1997年6月30日开始的。
4点30分,________,4点40分,__________,6点15分,__________,7点45分,__________,子夜十分,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__________,新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__________。
零点40分,“不列颠尼亚”号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的作用是什么?
(1)别了,“不列颠尼亚”。
( )
(2)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 )
(3)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即将告终。
” (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掩映( ) 易帜( )
3.在文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__________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________。
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_____________。
4.“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的深刻含意是什么?语言特点是什么?
5.文中第8段中的“子夜”就是“半夜”的意思,作者为什么用“子夜”而不用“半夜”?
快乐时光
修改的功效
约翰是一名教写作的老师,他发现很难使学生相信修改文章的必要性。
对他们来说,草稿即是定稿。
最后,约翰在办公室门上贴上一张大标语,通过这一方法使好多学生养成了修改文章的习惯。
标语上写的是:
“哦,这很难,你知道。
我决定不下是否自杀,你知道。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第三场第一幕,草稿。
“生,还是死,问题就在这里。
”定稿。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零点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
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1.选段中“刚刚”一词可否删去,为什么?
解析:本题要结合文章,在这里要表现的是一种时间上的变化带来的主权意义的改变,在前一分钟他是香港的最高长官,而现在他已经不能在这里停留了。
参考答案:不能。
因为“刚刚”一词表现了没有停留,“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前一分钟还是香港的统治者,但现在已经成为历史了。
2.“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为什么要把过去的天数写得这么详细?
解析:这是用数字表现时间长,表现人们对这天的期盼久远,中国人屈辱的历史终于可以画上句号了。
参考答案:把时间计算得这么详细是为了表现中国人受屈辱的时间长,而今天终于结束了屈辱,表达了人们的喜悦之情。
3.“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能够将“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删除吗?
解析:“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开是在英国的军舰和中国的汽艇护送下,这里实际上表现了中国对于主权的回归。
这样的画面,让人觉得含蓄而又意味深长。
参考答案:不能删。
因为恰是这样的护送,才能体现出中国对香港开始行使主权,很含蓄地表达了人们的高兴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