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胺受体拮抗剂汇总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共33页

N N
乙二胺类,哌嗪类
亲脂性芳环部分
N O
氨基醚类
N C
丙胺类、哌啶类、三环类
Your company slogan
乙二胺类
Ar1
X (CH2)n N
R1 R2
Ar2
Ar常为苯基或2-吡啶基;Ar’可为苯基、对位取代苯基或噻吩 基,R及R’常为甲基,也可环合成杂环。
H3C
N
N CH3
CH3
Antergen
Your company slogan
氨基醚类
Ar1
X (CH2)n N
R1 R2
Ar2
O N
O
Ar' Ar O
哌 罗 克 生
R' N
R
S>R
O
N CH3
适用于各种皮肤、黏膜的过敏性疾病 对支气管哮喘效果较差,须与氨茶碱、麻黄碱等合用
CH3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与中枢兴奋药8-氯茶碱结合成盐,为常用的抗晕动病药
苯海拉明 Diphenhydramine(1943)
O
O
NH CH3
H3C .
N
N Cl
CH3
ON N
CH3
苯茶海明
Your company slogan
苯海拉明结构修饰
1)苯环对位引入取代基
R
C H 3
C H O C H 2C H 2N
C H 3
R O C H 3 甲 氧 拉 明 C l 氯 苯 海 拉 明
小肠、脾、免疫细胞
参与感染、过敏
Your company slogan
过敏性疾病
2019年WHO对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在这些国家的12 亿总人口中,22%患有过敏性疾病( 30个国家)。 美国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约为20~40%,已成为美国第六 大慢性疾病。 欧洲季节性过敏性鼻炎(花粉症)发病率约为10~20%。 英国1/3的人在一生的某个时期会发生过敏反应,1/5的人患 有花粉症;1/5的学龄儿童受到哮喘的困扰;1/6的儿童得过 与过敏反应有关的皮肤病,特别是湿疹。 在15年内,全球患过敏疾病的人数将占人口的1/2。 WHO把该类疾病列为“21世纪重点研究和预防的疾病”。
药物化学第十一章组胺受体拮抗剂及抗过敏和抗溃疡药

s)
Ar'
R
NCH2CH2N
ArCH2
R'
乙二胺类 H1 受体拮抗剂的结构通 式
CH2 NCH2CH2N
CH3 CH3
芬苯扎胺 Phenbenzamine
又名安妥根( Antergen )
1942 年发现的本类第一个临床应用的抗组胺 药
活性高,毒性较低。
CH2 NCH2CH2N
CH3 CH3
1 )将吩噻嗪母核的 N 原子用 C 原子替换,并通 过双键和侧链相连 。
S
H3C NCH2CH2
H
H3C
Cl
氯普噻
吨 Chlorprot hixene
反式( E 型)氯普噻吨的抗组胺活性为苯海拉明的 17 倍 ,强于顺式异构体。
顺式( Z 型)氯普噻吨的安定作用比反式( E 型)异构 体大,为抗精神病药。
应。
NH2 COOH 组氨酸脱羧酶 HN N
NH2 HN N
组氨酸
组胺
组胺受体
Histamine Receptor
主要有三个亚型: H1 、 H2 和 H3 受体。 H1 受体主要分布于支气管和胃肠道平滑肌以及其
它广泛组织或器官中。 H2 受体主要分布在胃、十二指肠壁细胞膜。 H3 受体主要分布在 CNS ,组胺作为神经递质参与
续进行,收率几乎定量。最后与马来酸成盐,得到本品。
氯代
CH3 Cl2, Na2CO3
N
CCl4
Sandmeyer反应 NaNO2, HCl
HCl, Cu2Cl2
CH2 N
缩合
N
CH2Cl
PhNH2·HCl 220℃
N
缩合
Cl
作用于组胺受体的药物抗过敏药物与抗溃疡药

CH3
N
N
CH3
通过类型衍化方法,得到一系列临床有效的H1受体桔抗 剂。在不改变基本结构的前提下,对模型化合物的某些 官能团用大小、理化性质相似的基团进行置换,如用吡 啶基、嘧啶基置换苯基,用氯原子、甲氧基置换甲基, 可以得到与模型化合物生物活性相似的药物来自N NCH3 N
CH3
CH3
S
N
N CH3
Cl
N
N
O O CH3
三环类结构也可衍生出无嗜睡作用的抗过敏药物。 氯雷他定(Loratadine)是有代表性的药物,它 是在阿扎他定(Azatadine)引入氯原子、碳酰基 团后的疏水衍生物。对H1受体拮抗性与 Terfenadine相当。有较长的作用时间和很小或几 乎没有的中枢效应。药理研究显示Loratadine对 外周H1受体有很高的亲和作用,而对中枢受体的 作用却很低。
异丙嗪
赛庚啶 P208
N CH3
赛庚啶(Cyproheptadine)。它是用-CH=CH-置 换了吩噻嗪环上的硫原子,用sp2杂化碳原子置换 环上的氮原子后得到的。S和-CH=CH-的替换是
一种生物电子等排置换。故能得相似活性。 Cyproheptadine的10,11位双键被饱和后,对H1 受体拮抗作用没有增强,但可降低对5-羟色胺受 体的作用
CH3O
美沙芬林(Methaphenilene)
美吡拉敏(Mepyramine )
NN
N CH3
P204
CH3 曲吡那敏(Tripelennamine)
H3CO
N NN
CH3 N
CH3
HCl
松齐拉敏 (Thonzylamine)
N NN
Cl
克立咪唑 (Clemizole)
抗组胺类药

物1.H1受体拮抗剂(1)第一代(镇静型)H1受体拮抗剂:具有镇静、受体选择性差、半衰期短、易通过血脑屏障等特点。
1)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抗组胺作用强,可用于各种湿疹(尤其婴儿湿疹)、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及皮肤瘙痒症等的治疗。
成人剂量为75~150mg/d,分3~4次口服,儿童一般用糖浆,剂量10~15ml,分2~3口服。
它与氨茶碱所组成的盐称为晕海宁,有较强的抗晕动病作用,用于晕船、晕车。
常见不良反应有嗜睡、口干及胃肠道刺激症状,偶可发生皮疹及粒细胞减少。
2)氯苯那敏(chlorphenamine):适用于荨麻疹、湿疹、药疹、皮肤瘙痒症及普通感冒。
成人口服剂量为12~24mg/d,分3次口服;儿童为0.35mg/(kg•d),分次口服。
3)安泰乐(hydroxiyzine):对寒冷性荨麻疹、人工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等均有较好疗效。
成人剂量为75~150mg/d,分3次口服;6岁以下儿童为25~50mg/d,分3~4次口服。
本品有嗜睡及致畸等不良反应,故孕妇忌用。
4)去氯羟嗪(decloxizine):除有较强的抗组胺作用外,尚有抗5-羟色胺(5-HT)及支气管扩张作用,且作用持久,镇静等不良反应较弱。
可用于急、慢性荨麻疹、湿疹、皮肤划痕症及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成人剂量75~150mg/d,分2~3次口服,儿童剂量不超过2mg/(kg•d),3岁以下儿童慎用。
不良反应可有嗜睡、口干及致畸等。
5)脑嗌嗪(cinnarizine):具有抗组胺和钙通道阻滞作用,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和改善脑循环,故尤其适用于老年人。
除可用于各种皮肤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外,尚可用于血管痉挛、微循环障碍等皮肤疾病如寒冷性多形红斑、雷诺氏征及冻疮等的治疗。
成人剂量75~150mg/d,分2~3次口服。
少数人有嗜睡,偶见胃肠道反应。
6)异丙嗪(promethazine):该药口服吸收较快,中枢安定作用较强,并有镇吐、抗晕动、抗胆碱及局麻作用。
药理学g034第四节组胺H1受体拮抗剂

第二代抗组胺药包括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它们在缓解过敏症状的同时减少了嗜睡等副作用。第二代抗组胺药 还具有抗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湿疹等炎症性疾病。
第三代抗组胺药
总结词
第三代抗组胺药在疗效和副作用方面进一步优化,代表药物有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 等。
详细描述
第三代抗组胺药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特异性,能够更准确地阻断组胺受体,减少对其他 受体的影响。它们通常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适用于儿童、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不
第一代抗组胺药
总结词
第一代抗组胺药是最早的抗组胺药物, 代表药物有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等。
VS
详细描述
第一代抗组胺药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来缓解 过敏症状,如皮疹、瘙痒、水肿等。但它 们具有镇静、嗜睡、乏力等副作用,且长 期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
第二代抗组胺药
总结词
第二代抗组胺药相较于第一代具有更好的疗效和更少的副作用。
药理学g034第四节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目录
• 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概述 • 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种类与药物 • 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 • 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 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
望
01
CATALOGUE
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概述
定义与特性
定义
组胺H1受体拮抗剂是一种药物, 通过与组胺H1受体结合,拮抗组 胺的作用,从而缓解过敏反应。
这类药物具有镇静作用,可能导 致服药者出现嗜睡、乏力等症状 ,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组胺H1受体拮抗剂可能导致口干 ,使人口渴难耐,需要多喝水来 缓解。
不良反应
01
02
03
眼干
这类药物可能引起眼干症 状,导致眼部不适,如干 涩、痒痛等。
H1受体拮抗剂

H1受体拮抗剂1.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①苯海拉明(可太敏、苯那君):是最早的抗组胺药,镇静作用明显,亦有抗胆碱、止吐和局麻作用,是治疗婴儿特应性皮炎和湿疹的首选药。
口服,成人剂量为25~50mg/次,体重>9kg的儿童为12.5~25mg/次,每日2~3次。
小儿用0.2%糖浆1~2mg/(kg.d),分3~4次口服。
苯海拉明糖浆,患儿<6个月,苯海拉明糖浆每次lml,每日3次;>6个月,每次1.5ml,每日3次;1岁,每次2m1,每日3次;2岁,每次3ml,每日3次;3岁,每次4m1,每日3次。
6岁以上儿童及成人苯海拉明注射液肌注用量为20mg/次,每日1~2次。
偶可引起皮疹及粒细胞减少,长期应用6个月以上可引起贫血。
②氯马斯汀(吡咯醇胺):口服后30分钟起效,抗组胺作用强而持久,可维持药效12小时。
口服,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1.34mg/次,每日2次。
可配成0.25%~0.5%糖浆供儿童服用。
3~6岁,每次2.5~5ml;6~12岁,每次5m1,均为每日2次。
常见头昏、嗜睡,尚有轻度抗胆碱作用,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
③氯苯那敏(扑尔敏):抗组胺作用强,有镇静及抗胆碱作用。
口服,成人剂量为4~8mg/次,每日3次;小儿0.35mg/(kg.d),分3~4次服。
忌用于1岁以下的儿童,孕妇慎用。
肌注,成人10mg/次,每日1次;儿童皮下注射0.35mg/(kg.d),分4次给药。
肝功能不全者不宜长期使用本药。
④赛庚啶(安替根):抗组胺作用较扑尔敏强,且具有轻、中度的抗5-羟色胺作用及抗胆碱作用,是治疗急性荨麻疹的有效药物,尤其对寒冷性荨麻疹有较好的疗效。
口服,成人2~4mg/次,每日3~4次;儿童每日0.15~0.25mg/kg,分3次服。
2~6岁儿童单次剂量不超过lmg, 2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本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副作用多以嗜睡为主。
⑤异丙嗪(非那根):为氯丙嗪的衍生物,抗组胺作用强,兼有显著的中枢抑制作用和抗胆碱作用,其作用时间较苯海拉明长。
组胺h2受体拮抗剂名词解释药物化学

一、组胺H2受体拮抗剂概述组胺H2受体拮抗剂是一类能够抑制组胺H2受体的药物,通过阻断胃部产生过多的胃酸来治疗消化系统相关疾病。
它们通常被用于治疗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和胃酸过多等疾病。
二、药物化学特性1. 药物结构:组胺H2受体拮抗剂的分子结构主要由苯环和其他官能团组成,这些官能团通常会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等参数。
2. 药物合成:组胺H2受体拮抗剂的合成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有机合成方法合成得到。
由于该类药物结构较为复杂,在药物合成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以及反应产物的纯度和结构。
3. 药物性质:组胺H2受体拮抗剂常见的药物性质包括形态学性质(如颜色、形状等)、理化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度等)以及药物稳定性(如光稳定性、热稳定性等)等。
三、常见的组胺H2受体拮抗剂及其药物化学特性1. 茶碱茶碱是一种经典的组胺H2受体拮抗剂,其治疗作用主要集中在胃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上。
该药物的化学结构含有多个甲基化的嘌呤环,因此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药理学特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2. 雷尼替丁雷尼替丁是一种常用的组胺H2受体拮抗剂,其结构中包含硫代嘌呤官能团。
该化合物常见的疗效包括胃酸过多和胃部溃疡的治疗。
3. 金刚霉碱金刚霉碱是通过真菌发酵生产的一种组胺H2受体拮抗剂,其结构中含有多环酮官能团。
由于其结构复杂,金刚霉碱的合成方法和药物性质研究备受关注。
四、组胺H2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组胺H2受体拮抗剂由于其显著的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已经成为治疗胃部疾病的一线药物。
随着药物化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对于该类药物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包括寻找更有效的合成路线、改进药物分子结构以及优化药物剂型等方面。
未来,随着对组胺H2受体拮抗剂药理学和临床感受性的深入了解,我们有望研发出更加安全、有效的新型组胺H2受体拮抗剂,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提供更多选择。
针对目前存在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也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以期寻找更加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案。
H2受体拮抗剂

H2受体拮抗剂[主要品种]已知壁细胞表面有三种组胺受体:即乙酰胆碱受体,胃泌素受体和H2受体.用于阻断H2受体,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就称为组胺H2受体阻滞剂,也称为H2阻断剂或H2拮抗剂咪唑类:西咪替丁、奥美替丁呋喃类:雷尼替丁噻唑类:法莫替丁、尼扎替丁(和雷尼替丁相似)哌啶甲苯醚类:罗沙替丁、兰替丁1976年英国西咪替丁、1983年雷尼替丁、1986法莫替丁、1988年尼扎替丁、乙溴替丁具有抗HP胃粘膜保护H2拮抗的功能对嗜酒抽烟患者、拉夫替坦临床实验促进细胞再生。
[适应症]适用于治疗胃酸分泌增加的疾病,如胃、十二指肠手术溃疡,糜烂性胃炎,部分反流性食管炎,胃酸过多所致的胃痛、烧心、反酸。
对那些与胃酸分泌增加无关的疾病如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胆汁反流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癌、胃肠痉挛、胃肠道寄生虫病没有十分显著的疗效。
适用于症状轻、非急性期的疾病。
[药理特点]雷尼替丁抑酸作用为西咪替丁的5-8倍,法莫替丁为西咪替丁的20-50倍。
西咪替丁溃疡停药后半年复发率为24%,一年复发率85%。
雷尼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需4-8周,胃溃疡需8-12周,突然停药后胃酸分泌会很快恢复原来水平,推荐递减法:由每天2次,减为每天1次,一周后改为隔日1次,逐渐停药。
法莫替丁可以治疗溃疡伴出血。
[不良反应]H2受体拮抗剂常见腹泻、头痛、嗜睡、疲劳、肌痛、便秘、一过性转氨酶升高、间质性肾炎大多可逆等,西咪替丁还具有抗雄激素作用会出现男性乳房发育、男性性功能障碍、精子计数减少、溢乳,多出现在用药1个月后。
中毒反应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如头昏、疲乏、口干、心动过缓、腹泻、肌痛,西咪替丁为著。
[H2受体拮抗剂用法]传统的给药方法是一日剂量分次给药,如西咪替丁200毫克,每天四次或400毫克,每天二次;雷尼替丁150毫克,每天二次;法莫替丁20毫克,每天二次。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组胺的基础分泌以夜间为主,并且夜间胃液酸度在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981年以后上市,称为第二代抗组胺药;由此发展出
了非镇静性H1受体拮抗剂。
一、结构类型
1.氨基醚类:苯海拉明 多西拉敏 卡比沙明 2.乙二胺类:曲吡那敏 美吡拉敏 美沙芬林 3.哌嗪类:西替利嗪 赛克力嗪 美克力嗪 4.三环类:赛庚啶 氯雷他定 酮替芬 5.丙胺类:氯苯那敏 吡咯他敏 阿伐斯汀 6.哌啶类:特非那定 阿司咪唑 左卡巴司汀
(产生作用)
组胺的形成、释放及作用过程
组织酸
抗组胺药临床分类
形 成
组织酸脱羧酶
脱羧
1.组织酸脱羧酶抑制剂
酞茂异喹
组胺
2.阻断组胺释放的抗组胺药
释 受到刺
色甘酸钠 里多酸钠
放 激后
3.组胺受体拮抗剂
结 与受体结合
组胺H1R拮抗剂: 苯海拉明 扑尔敏 赛庚啶
合 (H1 H2 H3)
组胺H2R拮抗剂:
产生作用
Ar
安体根 N
美吡拉敏
Ar N
Ar'
Ar'
CH3O
美沙芬林 S
N CH3 CH3
曲吡那敏 松齐拉敏
Ar
Ar'
N
N
CH3O N
(三)哌嗪类
R1
CH N
N R2
R1
赛克利嗪
H
美克利嗪
Cl
布克利嗪
Cl
西替利嗪
Cl
R2 CH3
CH3 CH2
CH2
C(CH3)3
CH2CH2OCH2COOH
(四) 丙胺类(Propylamines)
S
X N(CH3)2
三环类H1受体拮抗剂
S
N CH2CHN(CH3)2
CH3
异丙嗪
Cl CHCH2CH2N(CH3)2
泰尔登(氯普噻吨)
N CH3
赛庚啶
N
N CH3
阿扎他定
S
NN N(CH3)2
CH3
异西喷地
O S
N CH3
酮替芬
(六) 哌啶类
OH
OH
C
N CH2CH2CH2CH
特非那定
N
N
N NH
西咪替丁 雷尼替丁 法莫替丁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组胺酸在组胺酸脱羧酶催化下脱羧得组胺。
O
N N H
OH
NH2
组胺酸脱羧酶 N
N H
NH2
组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学递质,在细胞之间传递信
息,参与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组胺的释放依
赖于钙离子和GTP的存在。
组胺的化学名称为4-(2-氨乙基)咪唑。
3N
NH2
1
氨基醚类抗过敏药
H
CH3
C O CH2CH2 N
HCl
CH3
化学名:N,N-二甲基-2-(二苯基甲氧基)乙胺盐酸盐
对光热稳定,碱中稳定,遇酸易水解。
过敏性疾病、乘车船恶心、呕吐(镇静镇吐) 副作用大,头晕、嗜睡、神经过敏等 与中枢兴奋药 8-氯茶碱结合成盐
O
H C O CH2CH2 N
CH3
H3C N
2. 距离要求:芳环与叔氮原子之间的距离要求 为5~6埃(2~3C)。
3才.不具共有平较面大要的求抗:组两胺个活芳性环。Ar1和Ar2不共平面时,
4.手性要求:手性碳原子靠近芳环时可提高和受 体的立体选择性。
三、代表药物
1.盐酸苯海拉明
Diphenhydramine Hydrochloride
苯那君
H3受体虽已在中枢神经系统和一些外周组织中发 现,但作用尚不明确。
1933年在研究抗疟药时发现氨基乙基醚结构有抗 组胺活性,开始对了组胺H1受体拮抗剂研究。 1. 80年代以前上市,称为第一代抗组胺药;
由于脂溶性较高,易于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产生 中枢抑制和镇静的副作用;H1受体拮抗作用选择性不高, 故常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抗肾上腺素、抗5-HT、抗胆碱、 镇痛、局麻等副作用。
• (2)溃疡病因:主要有胃酸分泌过多或 胃粘膜的抵抗力下降,或两者兼而有之。
CH3 O
N
N Cl
N
使苯海拉明中枢抑制作用减轻,防止晕动病
茶海拉明,又叫茶苯海明, 俗称乘晕宁。
2. Chlorphenamine Maleate
马来酸氯苯那敏 Cl 扑尔敏 丙胺类 抗过敏药
CHCH2CH2N
CH3 CH3
N
CHCOOH CHCOOH
有手性碳,右 (S) >左 (R), 药用消旋体。
HN
NH2
2
N H
1
2
N
3
•目前已知的完全不同的组胺受体至少有三个亚型:
H1、 H2 和H3受体。
组胺作用H1受体 兴奋,引起肠道、子宫、支气管 等器官的平滑肌收缩,严重时导致支气管平滑肌 痉挛而呼吸困难。另外还引起毛细血管舒张,导 致血管壁渗透性增加,产生水肿和痒感,参与变 态反应的发生。
组胺作用H2受体兴奋,引起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 增加,而胃酸分泌过多与消化性溃疡的形成有密 切关系。
分子中含有两个N原子,故能和高氯酸成盐 含不饱和烯键,使KMnO4褪色具升华性 镇静作用弱, 副作用少, 适合小儿用
组胺H2受体拮抗剂
Histamine H2 Receptor Antagonists • 一、概述
• 1. 溃疡及其发病原因
• (1)溃疡:溃疡发生在胃幽门和十二指 肠处 ,是由胃液的消化作用引起的胃粘 膜损伤 。
抗组胺药
Histamine Antagonists
第一节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Histamine H1 Receptor Antagonists 组胺: 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的一种化学递质,
(或局部激素)。又被称为自身活性物质
微量情况就能产生明显的生理活性。
结合状态
(非活性的)
某种因素 作用
释放
与受体结合
氮卓司汀 咪唑司汀 依巴司汀
O
Ar
N
C
N 氨基醚类
N 乙二胺类 哌嗪类
N 丙胺类 哌啶类 三环类
(一) 氨基醚类(Aminoalkyl Ether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 O
Ar
N CH3 CH3
R1
Ar 苯海拉明 甲氧拉明 氯苯海拉明
R1
R
H
H
Ar 多西拉敏
CH3O H
卡比沙明
Cl
H
R1
R
H
CH3
Cl
H
(二)乙二胺类
R
H
N CH3
C
CH3
R=H
非尼拉敏
N
R = Cl
氯苯那敏
R = Br
溴苯那敏
CH3O N
N H
Cl
N
吡咯他敏
曲普利啶
(五)三环类
得子把到,H三或1受环乙体类烯拮基H1抗,受剂或体的一拮两个抗个碳剂芳原。香子Y可环和以通一是过个碳一杂原个原子基子,团。或Y联一结个起杂来原
Y
X N(CH3)2
H1受体拮抗剂
F
OCH3
C O
阿司咪唑(息斯敏)
CH3 C CH3 CH3
O N (CH2)3 C
C(CH3)3
克立咪唑
二、H1受体经拮抗剂的构效关系
结构通式
Ar1
X (CH2)nN(CH3)2
Ar2
1基. ,Ar噻1为吩苯甲基基,等A。rA2可r2以可以是有苯卤基素,或苯甲甲基基取,代吡。啶 X可以是O,C或N。 n 一般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