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标准园创建规范
美丽茶园创建标准

美丽茶园创建标准美丽茶园创建标准美丽茶园是指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环境优美、园貌美丽、管理科学、技术先进、品质安全、三产融合、效益显著,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标准茶园。
(一)必备条件1.茶园建园3年(含)以上,规模200 亩(含)以上,集中连片。
2.有注册商标,通过“三品”认证之一或SC认证。
3.符合申报主体要求,近三年无重大农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事故。
(二)基本条件4.生态环境优良:远离污染源,茶园水、土、气洁净。
产地环境条件必须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NY/T5010-2016)的要求。
5.园相园貌:茶园规模较大,集中连片面积200 亩(含)以上。
茶园布局合理,茶树种植规范、长势健壮,茶园管理科学,园相整齐。
茶园周边植被覆盖率高,水土保持良好。
茶园周围、主干道旁建生态防护林或留足植被,种植可观赏性花木。
6.基础设施:主要道路路面硬化,平整清洁,交通方便。
干道、支道、步道搭配合理,联通成网,便于作业和运输。
排蓄水系统良好合理,蓄水池、排水沟等配套,给、排水无污染。
7.产品品质:产品须通过“三品”认证之一,具有SC证书。
按照《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T5018-2015)进行生产管理,培训记录、生产加工档案真实清楚完整,实施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推行标准化生产,种植模式科学实用,特色明显,生态和经济效益好。
产量和品质稳定,实行品牌销售,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配套设施8.休闲设施配套:周边交通便利,有专门停车场。
有游步道、休憩处、指示牌、洗手间、果壳箱等设施。
周边民宿配套,食宿卫生,安全有保障,危险地带有提示牌。
9.农事体验具备:建有产品展示和专门品茶区,建有科普宣教或茶事体验活动场所。
开展农事节庆、休闲体验等活动,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茶叶标准园建设实施方案

茶叶标准园建设实施方案一、前言。
茶叶是我国传统的饮品,也是一种重要的农产品。
为了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茶叶标准园建设实施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就茶叶标准园的建设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茶叶标准园的选择。
在选择茶叶标准园的位置时,应优先考虑土壤和气候条件。
茶叶适宜生长的土壤酸碱度应在5.5-6.5之间,含有机质丰富,排水良好。
气候条件则应为温暖湿润,年降水量在1200-1800毫米,年平均气温在16-20摄氏度。
此外,茶叶标准园的海拔高度也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一般海拔在500-1500米之间为宜。
三、茶叶品种的选择。
茶叶品种的选择对于茶叶标准园的建设至关重要。
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茶叶品种,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同时,要确保茶叶品种的优质和高产,以满足市场需求。
四、茶叶标准园的基础设施建设。
茶叶标准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灌溉系统、排水系统等。
道路的建设有利于茶叶的采摘和管理,灌溉系统的建设能够保证茶叶的生长需水,排水系统的建设则能够有效排除雨水,防止水涝。
五、茶叶标准园的管理。
茶叶标准园的管理是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管理工作包括茶叶的修剪、病虫害的防治、施肥等。
在管理过程中,应注重科学施肥,合理使用农药,严格控制病虫害,以保证茶叶的品质和安全。
六、茶叶标准园的宣传推广。
茶叶标准园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更是为了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
因此,茶叶标准园的宣传推广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举办茶叶品鉴会、茶叶文化节等活动,将茶叶标准园的建设理念和成果向社会进行宣传,提升消费者对茶叶的认知和信任。
七、结语。
茶叶标准园的建设是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各地茶叶生产者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茶叶标准园建设实施方案的落实,为茶叶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农业部茶叶标准园创建规范(试行)

农业部茶叶标准园创建规范(试行)农业部茶叶标准园创建规范(试行)按照农业部茶叶标准园创建方案的要求,为规范创建工作,统一验收标准,特制定本规范。
一、园地要求(一)环境条件。
应远离公路干线200m以上,与其他作物地块间建有隔离带。
茶园应为平地或缓坡,坡度在25°以下,其中坡度15°-25°的茶园需建立等高梯级园地。
土壤pH值4.5-6.0,土层有效深度1m以上,土壤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排灌条件良好。
标准园的土壤、空气、灌溉水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行业标准(NY5020-2001)。
(二)标准园规模。
集中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
(三)功能区布局。
生产资料存放、生产、加工、包装、检验、贮藏等设施齐全,布局合理,满足生产需要。
标准茶园离茶叶初制厂的直线距离5km以内,茶叶加工厂应与办公、生活区隔离。
(四)茶园基础设施。
园内水、路设施配套,建有排、蓄、灌水系统,能灌能排。
有条件的茶园建立喷灌或滴灌等现代节水灌溉系统。
建有茶园道路系统,有主干道、支道、操作道等,能适应机械化生产要求。
二、栽培管理要求(五)品种选择。
应选用抗逆、优质、高产、适制性好、商品性好和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80%采用无性系苗木,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六)种植。
采用双行或单行条栽的方式种植,行距以1.2-1.8米为宜。
(七)土壤耕作。
根据茶园的类型、土壤和气候条件等,合理采用浅耕、中耕、深耕和免耕等耕作技术,避免土壤板结,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肥力改善。
有条件的配备耕作机,提倡使用茶园耕作机械完成耕作作业和进行茶园地表覆盖。
修剪枝、叶应全部回归茶园,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回归有效养分。
(八)水肥管理。
应用节水灌溉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加强养分综合管理,有机肥与化肥配合,基肥和追肥配合,按需施肥。
(九)病虫防控。
配备至少1名植保人员,负责制定防治计划、确定防治技术;负责农药采购、使用、贮藏、处理和防治指导工作,并记录防治档案。
标准茶园建设技术规程

尺度茶园建设技术规程§1 新建尺度茶园技术规程一、场地规划茶树为多年生常绿植物,其经济春秋均可达四五十年以上,甚至更久。
在合理进行场地规划与设计时,要严格以生态学道理和生态学规律为依据,按照茶树生育规律及环境适应特点,在规划中需按照实际情况,对区块的划分、道路网、排灌系统、行道树、防风林等的设置进行全面考虑。
详细查询拜访种茶地段每个山头的土壤、地势、地形、水源和林木分布情况,绘制草图制订好综合治理规划。
力求把茶、林、渠、道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与整个农田底子建设规划相联系,又能适应机械化,便于茶园办理,提高地盘的操纵率。
场地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包罗:场地选择、场地域块规划、道路网、排蓄水系统、防护林的设置等。
〔一〕场地选择茶树在持久的发展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喜欢温暖气候和酸性土壤的特性。
在进行茶园场地选择时,宜选择山地和丘陵的平地和缓坡地,附近有较丰富的水源,周围生态环境较好,地域年降水量1200毫米以上,年均温大于10度,活动积温在3500度以上。
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PH值4.5-6.5,非石灰岩发育成土。
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全氮含量0.1%以上。
土壤为壤土、砂壤土或粘壤土,土质疏松,布局良好,土层深度在以上,地下水位在以下。
新开垦的布局差、肥力低的荒地,宜先种植绿肥以改进土壤。
一般山高风大的西北向坡地或深谷低地,冷空气堆积的处所开展茶园,易遭受冻害,而南坡高山茶园那么往往易受旱害。
坡度在25°以下的山坡或丘陵地都可种茶,尤其以10°~ 20°坡地起伏较小较为抱负,使用乘用式茶园办理机械的尺度茶园要求茶园倾斜度应小于5度〔8%〕。
除气候、土壤及地形地势条件外,为使达到能出产绿色产物或有机〔天然〕产物的环境要求,茶园周围至少在5千米范围内,不克不及存在排放有害物质的工厂、矿山等;空气、土壤、水源无污染,与一般出产茶园、大田作物、居民生活区的距离在1千米以上,且有隔离带。
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要求

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要求
一、土壤环境要求:
1.土壤质量要求高,要求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适宜茶叶生长;
2.保持土壤的水、肥、气、热等环境因素平衡,以满足茶叶生长所需。
二、生态环境要求:
1.建设茶叶原料生产基地时,要选择空气质量好、水源充足且无污染
的地区;
2.基地周围不得有工厂、化工厂等可能造成空气、水质污染的厂区;
3.基地周围要保持适宜的植被覆盖,保持生态平衡,减少野生动物对
茶叶的侵害。
三、种植技术要求:
1.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茶叶品种,确保茶叶的品质;
2.合理选择茶树的栽培密度和留条高度,以保证茶叶光照均匀、通风
良好;
3.积极采用有益土壤和植物健康的有机肥料,减少或避免使用化学农药;
4.严格控制枝条和叶片的嫩度,采摘过程要细致,保证茶叶的整体品质。
四、管理要求:
1.建立科学的灌溉制度,合理配置土壤水分以满足茶树的生长需求;
2.定期修剪茶树,保持树形、更新枝条,保证茶树的健康生长;
3.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无公害的方法,减少农药使用。
五、安全要求:
1.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规的要求,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2.加强田间管理,严禁使用有毒农药和化肥,避免茶叶受到重金属等
有害物质的污染;
综上所述,建设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需要统一土壤环境,保持生态环境,采用合理的种植技术,加强田间管理和安全控制。
这些要
求可以提高茶叶的质量,保护环境,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只有在这些
要求的基础上,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
提升茶叶产业的竞争力。
浅谈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建设

浅谈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建设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是指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种植,以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的种植基地。
建设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对于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浅谈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建设。
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建设要选择合适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
茶树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适宜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可以为茶叶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利于茶树的健康生长。
在选择种植基地时,要选择海拔适中、气候温和、降水充足、土壤肥沃的地区,同时要进行土壤调查和土壤改良,确保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建设要合理布局和规划。
种植基地的布局要科学合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要根据茶叶的生长习性和水肥要求,科学规划茶树的种植密度和行距,保证茶树之间的空间充足,避免争夺光照和养分。
要科学布局种植基地内的配套设施,如灌溉系统、肥料施用系统和防雨设施等,以提高茶叶的生产效益和质量。
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建设要严格执行种植管理规范。
种植基地的管理是保证茶叶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要严格执行相关的种植管理规范,包括茶树的修剪、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溉等。
要定期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以提高茶叶的抗性和品质。
要科学施肥,合理使用有机肥和化学肥料,避免过度施肥和排放污染物。
要科学管理灌溉水源,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建设要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
要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开展茶叶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等,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要积极推广和应用科学种植技术,提高茶叶的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要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和管理能力。
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建设是促进茶叶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要选择合适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合理布局和规划种植基地,严格执行种植管理规范,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促进茶叶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苏州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苏州市级园艺作物(果树、茶叶)标准园创建管理办法的通知

苏州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苏州市级园艺作物(果树、茶叶)标准园创建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农业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05.21•【字号】苏市农办[2012]36号•【施行日期】2012.05.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苏州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苏州市级园艺作物(果树、茶叶)标准园创建管理办法的通知(苏市农办〔2012〕36号)各市、区农委(农业局、农发局、地方局):为推动市级园艺作物(果树、茶叶)标准园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按照果树、茶叶标准园创建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委特制定了《苏州市级果树标准园创建管理办法》和《苏州市级茶叶标准园创建管理办法》(见附件)。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市(区)实际认真落实。
附件:1.苏州市级果树标准园创建管理办法2.苏州市级茶叶标准园创建管理办法3.苏州市级果树标准园验收申请表4.苏州市级茶叶标准园验收申请表苏州市农业委员会2012年5月21日附件1:苏州市级果树标准园创建管理办法为了进一步促进市级果树标准园创建活动顺利开展,提高我市果树生产的整体水平,创建品牌果园,提高果品市场竞争力,按照市级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实施方案要求,特制定创建管理办法。
一、果树标准园创建规范(一)园地要求1、环境条件。
标准园的土壤、空气、灌溉水质量符合相关果品产地环境条件行业标准的要求。
2、标准园规模。
集中连片面积500亩以上,其中核心区不少于200亩。
3、功能区布局。
标准园须统一规划,布局合理,具有农资存放、生产、采后处理、检验、贮藏等功能区,设施设备齐全,满足生产需要。
4、基础设施。
园内水、电、路设施配套,确保涝能排、旱能灌,主干道硬化,能通过运输车辆。
5、栽培模式。
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和生产实际,选择适宜的栽培模式(露地、促成、延迟、避雨),具备必要的促成、延迟、避雨、防寒、防风设施。
(二)栽培管理要求6、品种选择。
茶叶标准园建设实施方案

茶叶标准园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茶叶是我国的传统饮品,也是我国的重要农产品之一。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茶叶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茶叶产业也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提高茶叶的质量和产量,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决定开展茶叶标准园建设项目。
二、项目目标。
1. 建设标准化的茶叶园,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2. 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提高茶叶生产效益;3. 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茶叶品牌形象。
三、项目内容。
1. 地块选择,选择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水资源充足的地块进行茶叶标准园建设;2. 种植茶树,选择优质茶树品种,进行规范化种植,保证茶叶的品质;3. 施肥管理,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保证茶树的养分需求;4.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绿色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5. 采摘加工,制定规范的采摘和加工流程,保证茶叶的新鲜和品质;6. 品牌推广,建立茶叶品牌形象,推广茶叶产品。
四、项目实施步骤。
1. 地块选择,通过土壤检测和气候调查,选择适宜的茶叶种植地块;2. 种植茶树,购买优质茶树种苗,进行规范化的种植;3. 施肥管理,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4.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茶园,采取预防和治理措施;5. 采摘加工,制定采摘和加工标准,保证茶叶品质;6. 品牌推广,开展茶叶品牌推广活动,提升产品知名度。
五、项目预期效益。
1. 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满足市场需求;2. 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提高茶叶生产效益;3. 增加茶叶产业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4. 塑造茶叶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竞争力。
六、项目风险及对策。
1. 自然灾害风险,建立健全的保险制度,规避自然灾害风险;2. 市场销售风险,建立多元化的销售渠道,降低市场销售风险;3. 技术推广风险,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茶农技术水平。
七、项目实施计划。
1. 地块选择阶段,1个月;2. 种植茶树阶段,3个月;3. 施肥管理阶段,6个月;4. 病虫害防治阶段,持续进行;5. 采摘加工阶段,2个月;6. 品牌推广阶段,持续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地形地势
➢ 坡向。在我国主要产茶地区,与阴坡相比,阳坡获得的太阳辐
射多,温度高,但湿度比较低,土壤比较干燥,因此阳坡的茶 园春季茶芽萌动比偏阴坡早1-3天,春茶采摘期也相应提早。阴 坡冻害一般比阳坡重,江北茶区或海拔较高时应尽量选择阳坡 种茶。
➢ 地形。一些缓坡的低洼地、急陡坡转为缓坡的折转地段和山陇
➢ 土壤化学性质。茶树喜欢酸性土壤,适宜pH值4-5.5之间。茶 园土壤要求有机质丰富,营养成分多,养分含量高而平衡,保 肥能力强,有良好缓冲性。标准茶园土壤的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应低于《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规定的限量值
➢ 土壤生物性质。茶园土壤含有大量微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 放线菌。标准茶园土壤要求生物活性强,土壤呼吸强度和土壤 纤维分解强度强,微生物和动物数量多、种类丰富。
四是确保产业提档升级。就是通过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企 业,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
茶叶标准园创建规范
参考文件:
《茶叶标准园创建规范(试行)》农办农[2010]61号 《标准茶园建设规范》NY/T 2172-2012
(一)环境条件 应远离公路干线200m以上,与其他作物地块间建有隔离带; 应为平地或缓坡,坡度在25°以下,其中坡度15°-25°
的茶园需建立等高梯级园地; 土壤pH值4.5-6.0,土层有效深度1m以上,土壤疏松、肥
沃,通透性良好,排灌条件良好; 土壤、空气、灌溉水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
行业标准(NY5020-2001)。
1.大气质量
➢ 茶叶是采摘后直接加工, 要求茶园上空和周边空 气要清新,各种污染物 如总悬浮颗粒物、二氧 化硫、二氧化氮及氟化 物等的含量应低于《无 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 条件》规定的限量值。
年度
1990 2014 增减数 增减数%
面积 产量 单产 (万亩) (万吨) (公斤)
1592 54.0
34
3974.7 209.6 52.7
2382.7 149.7
155.6 288.1
18.7 55.0
三是通过标准园创建,提高园艺产业化水平,
增强竞争力
• 生存困难。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很难 与销区建立相对固定的供货渠道、占有相对稳定的市 场份额。
(二)标准园规模 集中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
(三)功能区布局 生产资料存放、生产、加工、包装、检验、贮藏等设施
高度发生变化,茶园所处海拔高度对茶树生长和品质产生 重要影响,通常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和大于10°活 动积温都明显地降低。适宜的海拔高度上种茶,茶叶品质 好。海拔过高,温度降低,积温减少,生长期缩短,易受 冻害。
➢ 坡度。在山区、半山区或低丘陵地区应注意选择适宜的地
形发展茶园,选择25°以内坡地或丘陵岗地为宜。坡度过 大时不宜发展为茶园,不仅建园投入高,茶园管理也不方 便。
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的目标任务
一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这是标准园创建项目的首要任务,就是 通过推进标准化生产,确保项目区产品100%符合食品安全国家 标准或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业标准园。
二是确保生产供应稳定。就是通过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抗御灾害 能力,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和应急供应保障能力。
三是确保农民收入增加。就是通过推广节本增效技术,亩纯收入 提高10%以上。
的末端处,水库、山塘下方地,常常是地表径流地下水汇集的 地方,容易造成湿害,不宜选作种茶地段。
冬季晴天夜晚,冷空气向低洼地段汇集,处在谷底的部位温度 较低,易引起冻害。在寒潮或冷空气来临时,坡顶迎风面的温 度最低,茶树也易受冻。因此,在迎风坡顶和山谷或低洼处种 茶,应选择耐寒性强的品种,或在迎风口营造防护林。
项目
总悬浮颗粒物 (毫克/米3 )
二氧化硫(SO2) (毫克/米3 )
二氧化氮(NO2) (毫克/米3 )
氟化物(F) (微克/米3 )
氟化物(F) [微克/(米3·天)
日平均 0.30 0.15 0.10
7 1.8
1小时平均 -
0.50 0.15
20 -
2.土壤质量
➢ 土壤物理性质。应具备土层深厚,表土层的厚度一般25-30厘 米,心土层30-45厘米,剖面构型合理,质地砂壤,土体疏松, 通透性良好,持水保水能力强,渗水性能好,同时含有一定数 量的粘粒以维持供肥和保水能力。
• 做不大。规模效益差,抗御风险的能力弱,难以自我 积累自我发展。
• 做不强。面对千家万户,生产管理、技术推广、质量 监管难度大,严重制约了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以及竞 争力的提高。
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的总体要求
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就是集成技术、集约 项目、集中力量,在优势产区建设一批规模化 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 产业化经营的生产基地,示范带动产品质量提 升和效益提高。
31
为什么要创建标准园
2
标准园创建的基本要求
3
茶叶标准园创建规范
2009年2月26日,原农业部副部长危 朝安同志在全国水果工作会上首次提出 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推进标准化 生产。当时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是提高园艺产品质量,保障人们消费安全
当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显示 ,蔬 菜、果品、茶叶合格率均在95%左右,总体上产 品质量是安全的、食用是放心的。但仍有5%的产 品不合格,茶叶中尤其是夏秋茶农残监测合格率 较低 。这部分产品数量不多,但负面影响大,社 会关注度高。
案例分析: 2010年2月海南豇豆农残超标
三大负面效应
• 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信心 严重受挫。
• 农民:经济损失惨重。媒体公 布后,地头批发价,从年前的 3元/斤,降至0.3-0.5元/斤, 直接经济损失近十亿元。
• 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能力遭到质疑。
二是通过标准园创建,转变园艺产业发展方
含量((毫克/千克)
镉
0.30
汞
0.30
砷
40
铅
250
铬
150
铜
150
pH
4.0-6.5
注: 按元素重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 厘摩尔(+) /千克的土壤,若≤ 5厘摩尔(+) /千克,其标准值 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3.地形地势
➢ 海拔。光照、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土壤性质等虽海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