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线段计算题
初一线段题10道带答案

初一线段题10道带答案做题先画图,否则思路没弄明白,容易出做的。
1线段AB=3cm,在线段AB上取一点M,使AM=BM,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AC=3B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使AD=1/2AB。
(1)求线段BC DC的长,(2)点M是哪些线段的中点?解由题意可得下图:1)因为AC=3BC又因为AM=BM所以AM=MB=BC=AB/2=1.5CM又因为AD=1/2AB所以DA=AM=MB=BC所以BC=DA+AB+BC=1.5+1.5+3=6CM2)由第一问已经求得DA=AM=MB=BC所以DA+AM=MB+BC即DM=MC所以M是AB的中点,同时也是线段DC 的中点。
2已知线段AB=100,P为AB上一点,M为AB的中点,N为AP 的中点,若MN=15,求AP的长?由题意可得下图图①图②1当P靠近B,图1因为N是AP中点,M是AB的中点所以AP=2AN=2(AM-MN)即=2(100/2-15)=702当P更靠近A 如上图2同理: AP=2AN=2(AM-MN)=70这里如果AP=70 ,那么AB>100所有P这个点在MB 之间。
(AP<100,AP的中点N只能在AM之间,否则就会出现AP >100的情况,还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的)3.已知AB:AC=1:3,AC:AD=1:4,且AB+AC+AD=40,则AB,BC,CD的长分别是多少?解:由题意可得因为AB:AC=1:3则AC=3AB又因为AC:AD=1:4所以3AB:AD=1:4则AD=12AB所以AB+AC+AD=40AB+3AB+12AB=40即AB=2.5所以AC=7.5AD=30所以BC=2AB=5CD=DA-AC=22.54.已知线段AB,延长AB到点C,使BC=3分之1AB,D为AC中点,若DC=4CM,求AB的长度?解由题意可得因为BC=1 /3 AB又因为D是AC中点所以AC=2AC=8AB=AC-BCAB=8-1 /3 AB所以AB=65 线段AB被分成2:3:4三部分,第一部分中点和第三部分中点之间的距离为4.2cm,求AB的长度解由题意可得下图因为E是AC的中心F是DB 中点因为AC:CD:DB=2:3:42EC:CD:2DF=2:3:4DC=3EC DC=3/2DF因为EF=4.2EC+CD+DF=4.2EC+3EC+2EC=4.2所有EC=0.7DF=1.4CD=2.1所AB=AC+CD+DBAB= 2EC+CD+2DF=2*0.7+2.1+1.4*2=6.3CM6 B,C是线段AD上的两点,且CD=1/2AD,AC=3厘米,BD=4厘米,求线段AB的长解:按题意得由CD=1/2ADC是AD的中点即CD=AC=3AD=2CD=6AB=AD-BD=6-4=2CM7点B,C在线段AD上,M是线段AB的中点,N是线段CD的中点,若MN=a,BC=b,则AD的长度是多少?解:由题可得MF=a,BC=bMB+CN+BC=aMB+CN=a-b所以AD=AB+BC+CD因为M是线段AB的中点,N是线段CD的中点AD=2MB+BC+2CN=2(a-b)+b所以AD=2a-b8 点C、E、F在线段AB上,一共有多少条线段?解由题意可得4+3+2+1=10简单的画图理解也可以记住n*(n-1)/2=5*4/2=10不能理解就多画基础,画着画着就理解了9 已知线段AC和BC在一条直线上,如果AC=5.6cm,BC=2.4cm。
动点问题线段初一例题

动点问题线段初一例题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在初中数学中超常见的主题——动点问题。
别担心,不会让你觉得无聊得像看干巴巴的教科书。
我们要用轻松幽默的方式,给你讲解这个看似复杂但其实挺简单的概念。
记住,动点问题就像你在操场上追逐朋友一样,充满了动感和乐趣!2. 动点的定义2.1 什么是动点?首先,什么是动点呢?简单来说,动点就是在某条线段上移动的小点。
就像你在水上漂浮的橡皮鸭子,慢慢地在水面上游动,不断改变位置。
它的位置是随着时间变化的,真是个灵活的小家伙,对吧?2.2 线段的概念再来聊聊线段。
线段就是两点之间的直线,比如说你在操场上画的那条线,起点是你,终点是你的好朋友。
动点在这条线段上游走,就像你们在操场上跑来跑去,乐此不疲。
这个过程其实充满了变化,让我们来看看动点在不同情况下会发生什么!3. 动点问题的例题解析3.1 例题设置好啦,既然聊到动点了,那我们来设定一个具体的例子。
假设有一条线段AB,A点在0,B点在10。
然后,有一个小动点P,它从A点出发,以每秒2单位的速度向B 点移动。
那么问题来了,经过多少时间P才能到达B点呢?3.2 解决问题这其实不难,动点P的速度是每秒2单位,线段AB的长度是10单位。
想要到达B点,我们只需要用总距离除以速度,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所以我们来算一下:10 ÷ 2 = 5秒!哇,这个动点真是飞得快,五秒钟就到达了终点,跟闪电似的。
不过,动点问题不止于此哦!假如我们让这个动点在A点和B点之间来回跑呢?它的速度不变,还是每秒2单位,但我们加点戏剧性。
假设P到达B点后,不停地来回折返,像个小猴子一样,乐此不疲。
我们可以算算它在10秒内来回跑了多少次。
4. 小结与反思4.1 总结动点问题所以,动点问题其实是对变化和时间的一种探索,像是在玩一种有趣的游戏。
我们用简单的计算和思维,轻松地解决了动点的移动问题。
动点就像我们的生活,总在不断变化,偶尔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只要我们认真思考,总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初一数学比较线段的长短试题

初一数学比较线段的长短试题1.点B把线段AC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点B就叫做线段AC的_______,这时,有AB=_______,AC=_______BC,AB=BC=_______AC.点B和点C把线段AD分成三条相等的线段,则点B和点C就叫做AD的_______.【答案】中点,BC,2,,三等分点【解析】根据线段的中点,三等分点的定义即可得到结果.点B把线段AC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点B就叫做线段AC的中点,这时,有AB= BC,AC=2BC,AB=BC=AC.点B和点C把线段AD分成三条相等的线段,则点B和点C就叫做AD的三等分点.【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中点,三等分点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线段的中点,三等分点的定义.2.如右图,点C分AB为2∶3,点D分AB为1∶4,若AB为5 cm,则AC=__cm,BD=_____cm,CD=______cm.【答案】2,4,1【解析】根据点C分AB为2∶3,点D分AB为1∶4,AB为5cm,即得结果.∵点C分AB为2∶3,点D分AB为1∶4,AB为5cm,∴AC=2cm,AD=1cm,BD=4cm,∴CD=AC-AD=1cm.【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比较线段的长短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图形,理解比值中的每一份代表的长度.3.若线段AB=a,C是线段AB上任一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则MN=_______+_______=_______AC+_______BC=_______【答案】MC,CN,,,AB【解析】根据线段的中点的性质即可得到结果.∵线段AB=a,C是线段AB上任一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MN=MC+CN=AC+BC=AB.【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中点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线段的中点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部分,且这两部分均等于原线段的一半.4.已知线段AB,在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BC=2AB,再在BA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使DA=AC,则线段DC=______AB,BC=_____CD.【答案】6,【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设AB=1,则可求出DC,BC,CD,从而可得出答案.根据题意画图如下:设AB=1,则BC=2,CD=2AC=2(AB+BC)=6,∴可得:线段DC=6AB,BC CD.【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线段长度的计算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草图,然后利用已知条件解答.5.如图,CB=AB,AC=AD,AB=AE,若CB=2㎝,则AE=( )A.6㎝B.8㎝C.10㎝D.12㎝【答案】D【解析】先由CB=AB,CB=2㎝求出AB的长,再结合AB=AE即可得到结果.∵CB=AB,CB=2㎝,∴AB=4㎝,∵AB=AE,∴AE=12㎝,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线段长度之间的关系,正确计算出各条线段.6.如图,O是线段AC中点,B是AC上任意一点,M、N分别是AB、BC的中点,下列四个等式中,不成立的是( )A、MN="OC"B、MO=(AC-BC)C、ON=(AC-BC)D、MN=(AC-BC)【答案】D【解析】根据O是线段AC中点,M、N分别是AB、BC的中点,可知MN=MB+BN=(AB+BC)=OC,MB=MN-BN=(AC-BC),ON=OC-CN=(AC-BC),MN=MB+BN=(AC+BC),继而可选出答案.根据O是线段AC中点,M、N分别是AB、BC的中点,可知:A、MN=MB+BN=(AB+BC)=OC,故本选项正确;B、MB=MN-BN=(AC-BC),故本选项正确;C、ON=OC-CN=(AC-BC),故本选项正确;D、MN=MB+BN=(AC+BC),故本选项错误.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点评:注意根据中点的定义准确找出各线段的关系是关键.7.如图,M是线段的EF中点,N是线段FM上一点,如果EF="2a," NF=b,则下面结论中错误是( )A.MN=a-b B.MN=aC.EM=a D.EN=2a-b【答案】B【解析】根据M是线段的EF中点,N是线段FM上一点,EF=2a,NF=b,可知MN=MF-NF=a-b,EM=EF,EN=EF-NF,继而即可求出答案.由题意知:MN=MF-NF=a-b,EM=EF=a,EN=EF-NF=2a-b.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点评: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8.比较线段AB与AD的长短:答:___________【答案】AD>AB【解析】根据比较线段的长短的方法即可得到结果.根据叠合法可知AD>AB.【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比较线段的长短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比较线段的长短的两种方法:测量法和叠合法.9.已知:AE=EB,F是BC的中点,BF=AC=1.5㎝,求EF的长。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比较线段的长短练习题(附答案)

C. 与 D. 与
10.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被誉为母亲河,黄河壶口瀑布位于我省吉县城西 千米处,是黄河上最具气势的自然景观.其落差约 米,年平均流量 立方米/秒.若以小时作时间单位,则其年平均流量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立方米/时 B. 立方米/时
C. 立方米/时 D. 立方米/时
火车往返于 两个城市,不同的车站往来需要不同的车票,所以共有30种不同的车票.
21.答案:5
解析:因为 互为相反数, 互为倒数,所以 ,
又m的绝对值为 ,所以 ,则原式 .
22.答案:2
解析:
23.答案:5cm或11cm
解析:有两种情况,如答图所示.
24.答案:0
解析:∵从数轴可知: ,
∴ , , ,
3.答案:B
解析:因为 的长为 ,点D为线段 的中点,所以 .
分两种情况:
(1)如图1,C为线段 的一个三等分点,所以
所以 ;
(2)如图2,因为C为线段 的一个三等分点,所以
所以 .故选B.
4.答案:B
解析:因为点M在线段 上,所以再加下列条件之一,即可确定点M是 的中点:① ;② ;③ .而无论点M在 上的什么位置,都有 ,所以选项B不能确定点M是 的中点.
24.已知有理数 表示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 =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从“数”“形”两个角度理解线段的中点.
(1)由形到数:若点M是线段 的中点,则 .
(2)由数到形:若点M在线段 上,且 或 ,则点M是线段 的中点.
2.答案:C
解析:两条直线相交最多有 (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最多有 (个)交点,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 (个)交点,五条直线相交最多有 (个)交点,六条直线相交最多有 (个)交点.故选C.
七年级数学线段长的计算(专题)(含答案)

线段长的计算(专题)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1.如图,已知线段AB=16,M为AB的中点,N为BC的中点,NC=4,线段MN的长为( )A.12B.8C.4D.16答案:A解题思路:===8+4=12故选A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求线段的长2.如图,已知线段AB,点C是线段AB上一点,点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且MN=10,AB的长为( )A.10B.5C.15D.20答案:D解题思路:AB=AC+BC=2MC+2CN=2(MC+CN)=2MN=20故选D.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求线段的长3.在直线上任取一点A,截取AB=5cm,再截取BC=7cm,则线段AC的长为( )A.12cmB.1cm或12cmC.2cm或6cmD.2cm或12cm答案:D解题思路:分析:先作线段AB,因为点C的位置不确定,故需分以下两种情况:①点C在点B的右边,如图1,求线段AC的长度,设计方案:AC=AB+BC=5+7=12②点C在点B的左边,如图2,求线段AC的长度,设计方案:AC=BC-AB=7-5=2综上,线段AC的长为12cm或2cm.故选D.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求线段的长4.已知线段AB=40cm,点C在直线AB上,且BC=3AC,则线段AC的长为( )A.cm或120cmB.10cm或20cmC.10cm或30cmD.20cm或30cm答案:B解题思路:由题意可知点C的位置不确定,需要分类讨论.又因为BC=3AC,所以BC AC,则点C只能在点B的左边,所以分以下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C在线段AB上时,如图1所示,求线段AC的长,设计方案:设AC=x,则BC=3x,由题意得3x+x=40,所以x=10,即AC=10.②当点C在线段AB外时,如图2所示,求线段AC的长,设计方案:设AC=x,则BC=3x,由题意得3x-x=40,所以x=20,即AC=20.综上所述,线段AC的长为10cm或20cm.故选B.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求线段的长5.已知线段AB=32cm,点C在直线AB上,且AC=3BC,M,N分别为线段AB,BC的中点,则线段MN的长为( )A.16cm或20cmB.12cm或24cmC.18cm或24cmD.12cm或18cm答案:B解题思路:由题意可知,点C的位置不确定,因此需要分类讨论.①当点C位于点B的右侧时,如图1所示,求线段MN的长度,设计方案:由AB=32,AC=3BC,得BC=16,所以.②当点C位于线段AB上时,如图2所示,求线段MN的长度,设计方案:由AB=32,AC=3BC,得BC=8,所以.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为12cm或24cm.故选B.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求线段的长6.已知线段AB=8 cm,在直线AB上截取线段BC=3 cm,则线段AC的长为( )A.5 cmB.11 cmC.5 cm或11 cmD.14 cm答案:C解题思路:根据题意,画图,应分成两种情况:①点C在线段AB外,②点C在线段AB上,当为第①种情况时,当为第②种情况时,所以,线段AC的长为5 cm或11 cm.故选C.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求线段的长7.在直线上任取一点A,截取AB=20cm,再截取BC=15cm,则AC的中点D与BC的中点E 之间的距离为( )A.10cm或2.5cmB.2.5cm或17.5cmC.5cm或10cmD.10cm答案:D解题思路:分析:截取线段AB之后,因为点C的位置不确定,所以点C可能在点B的右边,也可能在点B的左边,需要分以下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C在点B的右边时,如图1所示,求线段DE的长度,设计方案:.②当点C在点B的左边时,如图2所示,求线段DE的长度,设计方案:.综上所述,AC的中点D与BC的中点E之间的距离为10cm.故选D.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中点8.在直线上任取一点A,截取AB=8cm,再截取AC=20cm,则AB的中点D与点C之间的距离为( )A.16cm或6cmB.16cm或24cmC.6cm或14cmD.14cm或24cm答案:B解题思路:分析:根据题意,先作线段AB,因为点C的位置不确定,且AC AB,故需分以下两种情况:①点C在点A的右边,如图1,求CD的长度,设计方案:②点C在点A的左边,如图2,求CD的长度,设计方案:综上,AB的中点D与点C之间的距离为16cm或24cm.故选B.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中点9.已知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9,AC=16,M,N分别为线段AB,BC的中点,则线段MN的长为( )A.8B.C.8或D.8或答案:A解题思路:分析:根据题意,先作线段AB,因为点的位置不确定,且AC AB,故需分以下两种情况:①点在点A的右边,如图1,求线段MN的长,设计方案:由AB=9,AC=16,得BC=AC-AB=7.②点在点A的左边,如图2,求线段MN的长,设计方案:由AB=9,AC=16,得BC=AB+AC=25综上,线段MN的长为8.故选A.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中点10.已知线段AB=16,点C在直线AB上,若BC=3AC,M,N分别为线段AB,BC的中点,则线段MN的长为( )A.4B.2或14C.4或20D.2或4答案:D解题思路:分析:根据题意,先作线段AB,因为点C的位置不确定,由BC=3AC得,BC AC,故需分以下两种情况:①点C在线段AB上,如图1,求线段MN的长,设计方案:设AC=x,则BC=3x,由题意得x+3x=16,解得x=4,所以BC=12..②点C在点A的左边,如图2,求线段MN的长,设计方案:设AC=x,则BC=3x,由题意得3x-x=16,解得x=8,所以BC=24..综上,线段MN的长为2或4.故选D.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中点。
七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汇总

七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汇总1、已知线段AB,BC为同一直线上的两条线段,M,N分别是线段AB,BC的中点,AB=16㎝,BC=6㎝,则MN的长为多少?2、已知线段AB=7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BC=3cm,则线段AC=_______3、在同一条公路旁,住着五个人,他们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如图9,不妨设这五个人的家分别住在点ABDEF位置,公司在C点,若AB=4km,BC=2km,CD=3km,DE=3km,EF=1km,他们全部乘出租车上班,车费单位报销.出租车收费标准是:起步价3元(3km以内,包括3km),以后每千米1.5元(不足1km,以1km计算),每辆车能容纳3人.(1)若他们分别乘出租车去上班,公司在支付车费多少元?(2)如果你是公司经理,你对他们有没有什么建议?4、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上有一个停车点,记作0米,如果由停车点向东走50米,记作+50米,向西走30米,记作-30米,回答下列问题:(1)甲先由停车点向东走了80米,有向西走了50米,此时,甲相对停车点的位置记作什么?(2)乙先由停车点向东走了90米,又向西走了120米,此时,乙相对停车点的位置记作什么?5、小虫重某点0出发在一直线上来回爬行,假定向右爬行的路程记为正数,向左爬行的路程记为负数,爬行的各路段路程依次为(单位cm);+5,-3,+10,-8,-6,+12,-10问:(1)小虫最后是否回到出发点?(2)小虫离开出发点最原始多少米?(3)在爬行中,如果每爬行1cm奖励1粒芝麻,则小虫一共得到多少粒芝麻?6、—2的绝对值表示它离开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记作7、已知|x|=3,|y|=2,且x<y,则x+y=____8、若(x-1)2+|y+4|=0,则3x+5y=______若|a-3|+ |3a-4b|=0,则-2a+8b=____9、1、(-5)7读作________________,其中底数是______,指数是_______。
初一数学专题四:线段动态问题(含详解答案)

线段的动态问题为各个学校期末考试的重难点,主要包括动点问题和动线段问题.模块一:线段的动点问题1.主要分析步骤:(1)数形结合,画图;(2)设元,看清楚动点的速度和方向,表示线段长度;(3)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方程.2.动点问题求解的几个辅助工具:(1)数轴上两点的距离①两点间的距离=这两点分别所表示的数的差的绝对值;②两点间的距离=右端点表示的数-左端点表示的数.例如:a ,b 两点的距离可表示为b a -,也可表示为||a b -或者||b a -.特别地,||a 可以看成a 和0两点的距离,||b 可以看成b 和0两点的距离,如果||||a b =,那么有a b =或a b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满足左减右加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 ,若向左运动b 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 b -;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 ,若向右运动b 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 b +.(3)数轴上线段中点公式:如图,线段ab 的中点所表示的数是a b +2.模块二:动线段问题模块一线段的动点问题已知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数分别为-2和4,P 为数轴上一动点,对应数为x.(1)若P 为线段AB 的三等分点,求P 对应的数;(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 点到A 点、B 点距离和为10?若存在,求出x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A 、B 点和P 点(P 点在原点)同时向左运动,它们的运动速度分别为1、2、1个单位长度/分,则第几分钟时,P 为线段AB 的中点?第几分钟的时候P 到A 和B 的距离相等?学习是件很有意思的事(1)∵点P 为线段AB 的三等分点,∴AP AB 1=3或BP AB 1=3①当AP AB 1=3时,得到2=2x+,得x =0②当BP AB 1=3时,得到x 4-=2,得x =2∴P 对应的数为0或2.(2)假设存在点P ,则PA =+2x ,PB x =-4,∴||||x x +2+-4=10解得,x =-4或x =6.(3)①设经过t 分钟后,P 为AB 的中点则A 表示的数为t -2-,B 表示的数为t 4-2,P 表示的数为t -,则由题意得,t t t -2-+4-2=-2,得到t =2.②设经过x 分钟后,P 到A 和B 的距离相等.则A 表示的数为x -2-,B 表示的数为x 4-2,P 表示的数为x -,∴PA x x =-2-+=2,PB x x x=4-2+=4-∴||x 4-=2解得x =2或x =6.已知数轴上顺次有A 、B 、C 三点,分别表示数a 、b 、c ,并且满足()2a +|b +|=+1250,b 与c 互为相反数.两只电子小蜗牛甲、乙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2个单位/秒,乙的速度为3个单位/秒.(1)求A 、B 、C 三点分别表示的数,并在数轴上表示A 、B 、C 三点(2)运动多少秒时,甲、乙到点B 的距离相等?(3)当点B 以每分钟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时,点A 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点C 以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后B 点到点A 、点C的距离相等?(1)∵()2a +|b +|=+1250,∴a +12=0,b +5=0,解得a =-12,b =-5.又∵b 与c 互为相反数,∴c =5,∴A 、B 、C 三点分别表示的数是-12,-5,5.表示在数轴上是:学习是件很有意思的事(2)设运动x 秒时,甲、乙到点B 的距离相等.则甲所表示的数为x -12+2,乙所表示的数为x5-3则依题意,得x x 72=10-3-,解得x =3或x 17=5.答:运动3s 或者s 175时,甲、乙到点B 的距离相等.(3)设t 分钟后点B 到点A 和点C 的距离相等.则点A 所表示的数为t -12-5,点B 所表示的数为t -5-,点C 所表示的数为t 5-20.则由题意得,t t t t5-20+5+=-5-+12+5解得:t 3=23或者t 17=15.如图,已知A 、B 、C 是数轴上三点,O 为原点,点C 表示的数为6,BC =4,AB =12.(1)写出数轴上点A 、B 表示的数;(2)动点P 、Q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点P 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Q 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左匀速运动,M 为AP 的中点,点N 在线段CQ 上,且CN CQ 1=3,设运动时间为()t t >0秒.t 为何值时,OM=2BN.(1)C Q 表示的数为6,4BC =,OB ∴=6-4=2,∴B 点表示2.AB =12Q ,AO ∴=12-2=10,A ∴点表示-10;(2)由题意得,点P 表示的数为t -10+6,点Q 表示的数为t 6-3,则点M 表示的数为t t -10-10+6=-10+32,又∵CN CQ 1=3,∴点N 表示的数为t 6-,由题意可得t t -10+3=24-,即t t -10+3=8-2,解得t 18=5或t =2.如图,A 是数轴上表示-30的点,B 是数轴上表示10的点,C 是数轴上表示18的点,点A 、B 、C 在数轴上同时向数轴的正方向运动,点A 运动的速度是6个单位长度每秒,点B 和C 运动的速度是3个单位长度每秒.设三个点运动的时间为t (秒).(1)当t 为何值时,线段AC =6(单位长度)?(2)t ≠5时,设线段OA 的中点为P ,线段OB 的中点为M ,线段OC 的中点为N ,求PM PN 2-=2时t的值.学习是件很有意思的事(1)A 表示的数为t -30+6,B 表示的数为t 10+3,C 表示的数为t18+3||AC t =48-3=6,解得t =18或t =14(2)P 表示的数为t -15+3,M 表示的数为t 35+2,N 表示的数为t 39+2则PM t 3=-202,PN t 3=-242由题意得,PM PN 2-||t t 3=3-40--24=22解得,t 28=3或443.如图5-1,已知数轴上两点A 、B 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 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1)如果点P 是AB 的中点,则x =________;(2)如图5-2,点P 以1个单位长度/s 的速度从点O 向右运动,同时点A 以5个单位/s 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 以20个单位/s 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 、N 分别是AP 、OB 的中点,问:AB OP MN-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图5-1图5-2(1)x =1;(2)AB OP MN-的值不发生变化.由题意,O 为原点,设运动时间为t 分钟.则P 表示的数为t ,A 表示的数为t -1-5,B 表示的数为t 20+3,则M 表示的数为t -1-42,N 表示的数为t 20+32.则AB t =25+4,OP t =,MN t =12+2,则AB OP MN-=2为定值.如图,在射线OM 上有三点A 、B 、C ,满足20cm OA =,60cm AB =,10cm BC =(如图所示),点P 从点O 出发,沿OM 方向以1cm/s 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 从点C 出发在线段CO 上向点O 匀速运动,两点同时出发.学习是件很有意思的事(1)当2PA PB =时,点Q 运动到的位置恰好是线段AB 的三等分点,求点Q 的速度;(2)若点Q 运动速度为3cm/秒,经过多长时间P 、Q 两点相距70cm ?(3)当点P 运动到线段AB 上时,取OP 和AB 的中点E ,F ,求OB AP EF -的值.(1)设O 为原点,则A 表示的数为20,B 表示的数为80,C 表示的数为90,设经过的时间t 秒后,PA =2PB.则P 表示的数为t ,PA t =20-,PB t =-80,∴t t 20-=2-80,可得t =60或t =140当t =60秒时,可得Q 的速度为550÷60=6(cm/s )或者130÷60=2(cm/s )当t =140秒时,可得Q 的速度为550÷140=14(cm/s )或者330÷140=14(cm/s )(2)设经过t 秒,P 、Q 两点相距70cm ,则P 表示的数为t ,Q 表示的数为903t -,∴PQ t =90-4=70,解得t =5或t =40∴t =5或t =40时,满足P 、Q 两点相距70cm(3)P 表示的数为t ,E 表示的数为t 2,F 表示的数为50,EF 的长度为()t t 50-20<<802OB =80,AP t =-20,所以OB AP EF-=2.模块二动线段问题如图,数轴上线段2AB =(单位长度),4CD =(单位长度),点A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0,点C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6.若线段AB 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D 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1)问运动多少时8BC =(单位长度);(2)当运动到8BC =(单位长度)时,点B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_________;(3)P 是线段AB 上一点,当B 点运动到线段CD 上时,是否存在关系式BD AP PC-=3,若存在,求线段PC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A 表示的数为t -10+6,B 表示的数为t -8+6,C表示的数为t16-2,D表示的数为t20-2由BC=8得到t t t-8+6-16+2=8⇒=4或t=2.(2)当运动2秒时,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4;当运动4秒时,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6.(3)存在关系式BD AP PC-=3.设运动时间为t秒,设P原来表示的数为x,A表示的数为t6-10,B表示的数为t6-8,C表示的数为t16-2,D表示的数为t20-2,P表示的数为x t+6BD t=28-8,AP x=+10,PC t x=8+-16代入BD APPC-=3,解得x t=15-8或者x t33=-82,所以PC t x=8+-16=1或12.模块一线段的动点问题已知A 、B 分别为数轴上两点,A 点对应的数为-20,B 点对应的数为100.(1)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 从B 点出发,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 恰好从A 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C 点相遇,求C 点对应的数;(2)若当电子蚂蚁P 从B 点出发时,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 恰好从A 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D 点相遇,求D 点对应的数.(1)设运动的时间为t ,∴P 表示的数为t 100-6,Q 表示的数为t -20+4,由题得,t t 100-6=-20+4,可得t =12,此时C 对应的数为28(2)设运动的时间为t ,∴P 表示的数为t 100-6,Q 表示的数为t -20-4,由题得,t t 100-6=-20-4,可得t =60s ,此时D表示的数为-260.如图2-1,点A 、B 分别在数轴原点O 的左右两侧,且OA OB 1+50=3,点B 对应数是90.(1)求A 点对应的数;(2)如图2-2,动点M 、N 、P 分别从原点O 、A 、B 同时出发,其中M 、N 均向右运动,速度分别为2个单位长度/秒,7个单位长度/秒,点P 向左运动,速度为8个单位长度/秒,设它们运动时间为t 秒,问当t 为何值时,点M 、N 之间的距离等于P 、M 之间的距离;(3)如图2-3,将(2)中的三动点M 、N 、P 的运动方向改为与原来相反的方向,其余条件不变,设Q 为线段MN 的中点,R 为线段OP 的中点,求RQ RO PN 22-28-5.图2-1图2-2图2-3(1)A 对应的数为-120.(2)M 表示的数为2t ,N 表示的数为t -120+7,P 表示的数为t90-8||MN t =-120+5||PM t t s =10-90⇒=14.(3)N 表示的数为t -120-7,M 表示的数为t -2,P 表示的数为t 90+8,Q 表示的数为t 9-60-2,R 表示的数为t 45+4(.)()()RQ RO PN t t t 22-28-5=105+85⨯22-2845+4-5210+15=0.如图3-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 、B 、C ,AB AC 1=2,点C 对应的数是200.(1)若300BC =,求点A 对应的数;(2)如图3-2,在(1)的条件下,动点P 、Q 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 从A 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 、Q 、R 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 为线段PR 的中点,点N 为线段RQ 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4MR RN =(不考虑点R 与点Q 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3,在(1)的条件下,若点E 、D 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 、Q 分别从E 、D 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 、Q 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 为线段PQ 的中点,点Q 在从是点D 运动到点A 的过程中,32QC AM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图3-1图3-2图3-3(1)∵BC AC 1=300=2∴AC =600∵C 对应的数是200,则A 对应的数为200-600=-400(2)设t 秒时,MR RN =4则P 表示的数为t -400-10,R 表示的数为t -400+2,Q 表示的数为t 200-5,∵M 为PR 的中点,∴M 表示的数为t-400-4∵N 为RQ 的中点,∴N 表示的数为t 3-100-2()MR t t t =-400+2--400-4=6(M 在左,R 在右)()RN t t t 37=-100---400+2=300-22(N 在右,R 在左)MR RN t t t s 7⎛⎫=4⇒6=4⨯300-⇒=60 ⎪2⎝⎭.∴经过s 60时满足MR RN =4(3)设运动时间为t 秒,则P 表示的数为t -800-10,Q 表示的数为t -5.M 为PQ 的中点,则M 表示的数为t t t -800-10-515=-400-22.()QC t t =200--5=200+5,t AM 1515⎛⎫=-400--400-= ⎪22⎝⎭∴()QC AM t 3315-=200+5⨯-=300222为定值.模块二动线段问题如图,P 是定长线段AB 上一点,C 、D 两点同时从P 、B 出发分别以1cm/s 和2cm/s 的速度沿直线AB 向左运动(C 在线段AP 上,D 在线段BP 上).已知C 、D 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 AC =2.(1)线段AP 与线段AB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2)若Q 是线段AB 上一点,且AQ BQ PQ -=,求证:AP PQ =;(3)若C 、D 运动5秒后,恰好有CD AB 1=2,此时C 点停止运动,D 点在线段PB 上继续运动,M 、N 分别是CD 、PD 的中点,问MN AB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MNAB 的值.(1)根据C 、D 的运动速度知:2BD PC =,PD AC =2Q ,∴()BD PD PC AC +=2+,即2PB AP =,∴点P 在线段AB 上的13处,即AB AP =3.故答案为:AB AP =3;(2)证明:如图1,由题意得AQ BQ >,AQ AP PQ ∴=+,又AQ BQ PQ -=Q ,AQ BQ PQ ∴=+,AP BQ ∴=.由(1)得,AP AB 1=3,PQ AB AP BQ AB 1∴=--=3.(3)运动5秒时,cm PC =5,cm BD =10.由(1)可知AP AB 1=3设AP x =,则AC AP PC x =-=-5,PB x =2,PD PB BD x =-=2-10.CD AB 1=2Q ,()x x x x 1∴+2-10=⨯3⇒=102则D 仍为动点,设A 为原点AB AP =3=30Q ∴B 表示的数为30,设运动了t 秒(t >5)则D 表示的数为t 30-2,因为M 为CD 的中点,所以M 表示的数为t 5+30-22因为N 为PD 的中点,所以N 表示的数为t 10+30-22t t MN 10+30-25+30-25=-=222MN AB 512∴==3012为定值.。
初一数学直线射线线段练习题集附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厘米,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画一条长15厘米的线段AB,则AB盖住的整数点的个数共有()个A.13或14个 B.14或15个 C.15或16个 D.16或17个3、如下图是某风景区的旅游路线示意图,其中,,为风景点,为两条路的交叉点,图中数据为相应两点的路程(单位:千米).一学生从处出发,以千米/时的速度步行观览景色,每个景点的逗留时间约为小时.(1)当他沿着路线游览回到处时,共用了小时,求的长;(2)若此学生打算从处出发,步行速度与在景点的逗留时间保持不变,且在最短时间内游览完三个景点返回处,请你为他设计一条步行路线,并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不考虑其他因素)4、如图,从A到B最短的路线是()A. A—G—E—BB. A—C—E—BC. A—D—G—E—BD. A—F—E—B5、已知线段AB=10cm,直线AB上有点C,且BC=4cm,M是线段AC的中点,则AM= cm。
6、平面内有三个点,过任意两点画一条直线,则可以画直线的条数是()A.2条B.3条C.4条D.1条或3条7、在直线上顺次取A、B、C三点,使得AB=5㎝,BC=3㎝,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那么线段OB的长度是()A、0.5㎝B、1㎝C、1.5㎝D、2㎝8、点是直线外一点,为直线上三点,,则点到直线的距离是()A、B、小于C、不大于D、9、如图所示, 把一根绳子对折成线段AB, 从P处把绳子剪断, 已知AP= PB, 若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40cm, 则绳子的原长为()A. 30 cmB. 60 cmC. 120 cmD. 60 cm或120 cm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点C在线段的延长线上,则B.若点C在线段上,则C.若,则点一定在线段外D.若三点不在一直线上,则二、填空题12、若线段AB=10㎝,在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4㎝,M是线段AC的中点,则AM=㎝.13、在边长都是1的正方形方格纸上画有如图所示的折线,它们的各段依次标着①,②,③,④,…的序号.那么序号为24的线段长度是.14、.在直线上取A、B、C三点,使得AB = 9 厘米,BC = 4 厘米,如果O是线段AC 的中点,则线段OA的长为厘米.15、往返于甲、乙两地的火车中途要停靠三个站,则有种不同的票价(来回票价一样),需准备种车票.17、如图,从学校A到书店B最近的路线是①号路线,其道理用几何知识解释应是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段问题
1.如图,已知线段AB=10cm,AC=4cm,点D是BC中点,求CD的长。
B
2.已知线段AD上两点B,C,其中AD=16cm,BC=7cm, E,F分别是线段AB,CD的中点,求线段EF的长度。
3.如图,D为AB的中点,E为BC的中点,AC=10,EC=3,求AD的长
4.如图,AF=10cm,AC=DF=4cm,B,E分别是AC,DF的中点,求BE.
A
5.如图,AB=4cm,BC=3cm,如果O是线段AC中点,求线段OB的长度。
6.在一条直线上顺次取A,B,C三点,AB=5cm,点O是线段AC中点,且OB=1.5cm,求线段BC的长。
7、已知:如图,C是线段AB上一点,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AB=11,求MN。
8、已知:C是线段AB的中点,D是CB上一点,E是DB的中点,若CE=4,,求线段AB的长。
9、如图,线段AB 上有C、D两点,点C将AB分成两部分,点D将线段AB分成
两部分,若,求AB。
10、已知:如图线段MN,P为MN中点,Q为PN中点,R是MQ中点,则。
11、已知:B是线段AC上一点,且,又D是线段AC延长线上一点,且
,若,求AB、BC的长。
12、如图:,F是BC的中点,,求EF。
13、如图:E、F是线段AC、AB的中点,且,求线段EF的长。
14、已知A、B、C、D为直线上四点且满足,M、N分别为AB 和CD的中点,,求AB、AC、AD。
15、如图,已知,CD的长为10cm,求AB的长。
16、如图,B、C两点,把AD分成三部分,E是线段AD中点,,求:(1)EC的长;(2)的值。
17、如图,M是AC中点,N是BC中点,O为AB中点,求证:MC=ON。
18、一条直线上顺次有A、B、C、D四点,且C为AD中点,,求
的值。
19、已知线段AB、CD的公共部分,线段AB、CD的中点E、F的距离是6cm,求AB、CD的长。
20、已知线段,点C在直线AB上,点M、N分别是AC、BC 的中点,求MN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