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科学态度,探究必备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科学态度,探究必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解决一个小问题,还是探索未知的领域,拥有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究精神和态度都至关重要。
那么,究竟什么是像科学家一样探究?它又需要我们具备哪些素养和能力呢?首先,像科学家一样探究意味着要保持强烈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推动科学进步的源动力。
科学家们总是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们不满足于表面的现象,总是想要深入挖掘事物背后的本质和规律。
就像牛顿对苹果落地的好奇,促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对蒸汽顶起壶盖的好奇,引领他改良了蒸汽机。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应当培养这种好奇心。
当我们遇到一些看似平常的现象时,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
比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冬天嘴里呼出的气是白色的?这种好奇心会引导我们去寻找答案,从而开启探究之旅。
其次,严谨的态度是像科学家一样探究的基石。
科学研究容不得半点马虎和虚假,每一个数据、每一次实验都必须精确无误。
在探究过程中,我们要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仔细的筛选和分析,确保其可靠性。
不能因为急于得出结论而忽略了重要的细节,或者随意篡改数据以迎合自己的预期。
只有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环节,我们得出的结论才具有可信度。
同时,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也是像科学家式探究的重要特质。
科学的发展往往是在不断的质疑和推翻旧有理论中前进的。
哥白尼敢于质疑“地心说”,提出了“日心说”,从而推动了天文学的重大变革。
我们在探究的道路上,不能盲目地接受现有的观点和结论,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当然,质疑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否定,而是基于充分的证据和合理的推理。
再者,像科学家一样探究需要我们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
科学研究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实验的失败、理论的困境,这些都是常有的事。
但科学家们不会因此而放弃,他们会不断地尝试、改进,直到找到答案。
例如,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始终坚持不懈,最终成功地为人类带来了光明。
《像科学家那样》教案

《像科学家那样》教案教案:《像科学家那样》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职责,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尊重与敬仰;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4.通过探究科学实验和学术论文的阅读,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5.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和科学发展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一)科学家的工作和职责1.了解科学家的定义和特点;2.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二)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培养1.学会观察和描述自然现象;2.学会提出科学问题;3.学会设计和进行科学实验;4.学会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三)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1.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科学研究;2.学会有效地沟通和交流科学思想和观点;3.学会尊重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创新意识的培养1.学会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路;2.学会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想法;3.学会评估和改进自己的创新成果。
(五)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1.学会查阅和阅读学术论文和科学研究报告;2.学会分析和评价科学研究方法和结论;3.学会编写科学实验报告和学术论文。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谈论科学家的作用和贡献,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和好奇心。
(二)体验与探究1.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观察任务,让学生观察并记录自然现象;2.引导学生提出科学问题,并启发学生进行科学实验;3.分组进行科学实验,学生通过实验的过程,提高自己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三)合作学习1.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科学实验;2.引导学生有效地沟通和交流科学思想和观点;3.提倡学生尊重和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研究和创新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路;2.鼓励学生尝试新的方法和想法,勇于创新和探索;3.提倡学生评估和改进自己的创新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论文阅读和撰写1.学生阅读和分析科学研究论文和报告;2.引导学生评价和思考论文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结论;3.学生撰写科学实验报告和学术论文,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像科学家探究科学一样学习科学——以北京自然博物馆“小小研究生”暑期班为例

56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Education∙课程概述活动针对初中生物课中对能力层面“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的教学要求,以“水生生物晚上睡觉吗?”为问题导向,综合利用水族馆各类活体展示生物,充分利用展厅时间空间资源、多媒体教室和观察器材等教学资源,在7天时间内,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提出假设,制订观察研究计划,夜宿水族馆实施观察,记录并整理数据,交流讨论并得出结论,以论文和演讲汇报的形式展示分享成果,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本项目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活动让学生亲历完整的科学研究一般过程(遇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开展探究,得出结论,成文并交流),掌握观察记录法、分析综合法、对比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抽样检测等常用科学研究方法,达到能自主完成较为简单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
通过亲自体验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勇于克服困难、实事求是、大胆质疑、交流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按照探究的步骤可将活动分为“前期铺垫,引出问题”“制订研究方案”“观察记录”“整理数据,分析讨论”“撰写论文,分享交流”5个阶段。
Â前期铺垫,引出问题阶段目标:熟悉同伴和研究对象,知识铺垫,引入情境,引出探究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相互认识、初步了解,以便后续分组合作;对水族馆的生物形成初步了解;了解动物的休眠行为与物种分类、生活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引出探究问题。
学情分析和教学策略:学生正式活动前已通过招生简章知晓活动主题,因此在“引出问题”阶段,需要先让学生熟悉水族馆生物的行为规律,激发对生物的兴趣,引导学生自然地对水生生物夜间是如何“睡觉”的产生好奇和疑问,而非生硬地将问题“布置”给学生。
Â制订研究方案阶段目标:确定观察对象、观察指标、研究手段、如何记录数据、如何分工合作。
2022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教学设计【课标落实】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这就意味着科学课程不能只教给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科学是什么,科学家怎么做科学研究,小孩子怎么学着科学家的样子做科学研究。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等方式达成共识的过程。
在科学探究总目标中,要求学生知道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和观点;能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比较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
要在探究过程中,初步了解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在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获取信息(证据),并通过思维活动处理加工,获得概念性知识。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以落实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目标为指向,促进学生反思性思考,有助于学生对科学方法、步骤、程序有更完整的认识。
在一二年级的该专项学习中,突出了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和分享交流三个过程要素,并以适合一、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表述为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分享交流。
从三年级开始,进一步拓展到全部的探究过程环节,主要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几个方面。
到了五年级,又将查阅文献这一通过资料探究的独特探究方式专门提出介绍。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通过提出“什么原因导致了野外萤火虫数量减少甚至消失?”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分析讨论,并对问题进行探究。
本专项学习主要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科学家在研究得到成果后分享成果的方式。
小学科学精品论文: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究

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究——读《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有感课程标准要求科学课要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索为核心,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索。
什么是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指导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共事务的能力。
科学、科学,到底什么是科学?估计没有人能一下子解释清楚。
什么是科学精神?百度一下,科学精神的定义实在太复杂,但是我可以关注一些与我们小学生,与我们的科学课堂密切有关的关键词,如:善观察、勤动手、爱质疑、求真求证、独立与合作等。
科学精神最重要就是批判性的思维,也就是质疑。
只有在质疑声中思维不断碰撞,认知不断提高,合作不断加深,最后才能推动科学的发展。
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达尔文的进化论,都是非常典范的质疑,最后带来了科学重大进展。
科学精神是求真求证,也就是实事求是。
求真不是简单的对错,而是在人类知识最前沿进一步求真、去探索。
科学精神是独立与合作。
这两个看似矛盾,实际是完全统一的。
所谓独立,任何一个重要的科学发现,往往来自于少数人,甚至个别人。
而这些人在重大科学发现的过程中经常会经受一些磨难,他们必须坚持自己的观点才可以最后成功,所以我们需要独立的思考。
但是科学的发展,更需要大家在一起合作,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学习像科学家那样认识和看待自然世界是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
孩子具有科学家本性,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隐形的科学家。
小学科学课堂上进行的应该是“儿童的科学”,即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也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认知发展阶段决定了儿童的科学学习,本文尝试以儿童特有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为基点,引领儿童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究。
学习像科学家那样认识和看待自然世界是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
孩子具有科学家本性,婴儿时期,孩子可以对着一张纸,一颗珠子,一个小洞洞翻来覆去不厌其烦地研究半天。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教案_教学设计)

像科学家那样【教材分析】本册的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指向科学探究能力的专门训练。
随着学生探究能力和思维发展的进程,从中年段开始,我们把探究活动从低年段的三个环节进一步扩展到六个环节一一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得出结论和分享交流。
根据三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和探活动的能力,本课重点要关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进阶性要求,并对制订计划、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的具体指导。
专项学习单元所呈现的“像科学家那样”,为学生呈现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使学生知道科学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三大类,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分别研究什么O从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的态度,汲取精神文化。
然后以撒盐后冰融化得快的现象为例,引导学生提出通过实验寻找答案的问题,并能够根据书上的指导,完成作出假设、制定计划等探究活动.【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于科学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科学领域还是模糊的概念,通过阅读资源可以使学生清晰的明白什么是科学领域。
三年的科学课学习,学生学科认知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大部分学生已有仔细的观察力,而且知识道什么是融化、初步了解对比实验,虽然学生尚不具备独立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但能对实验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测,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探究实验方案。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不同的科学领域,科学家研究的领域也不相同。
2.可以对“冰融化”的科学探究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
3.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和观点,能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比较筒单的日常生活问题。
科学探究:1.通过对各类科学家的研究内容的简单交流比较这些科学家在研究的对象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的主要领域及其研究对象。
2.在探究活动中结合已有的经验和证据作出假设。
对比实验中,要注意观察改变条件带来的对应变量的变化。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数据说话,探究真相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数据说话,探究真相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无数的未知和谜题。
从宇宙的奥秘到生命的起源,从气候变化到疾病的治疗,每一个领域都有待我们去探索和理解。
而科学家们,正是那些勇敢地走在探索前沿的人,他们用独特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的真相。
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答案就是:数据说话,探究真相。
数据,这个看似普通的词汇,在科学探究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通往真理的大门。
科学家们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从中发现规律、验证假设,从而得出可靠的结论。
比如说,在天文学领域,科学家们通过观测和记录大量的天体数据,如恒星的亮度、颜色、位置等,来研究宇宙的结构和演化。
他们利用先进的望远镜和探测器,收集到海量的数据,然后运用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算法进行分析。
正是这些数据,让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不断深化,从最初的地心说、日心说,到如今的大爆炸理论,每一次的进步都离不开数据的支持。
在医学领域,数据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生们通过对患者的症状、病史、检查结果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
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会收集大量患者在使用不同药物或治疗方法后的反应数据,以此来评估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全球的医学研究人员迅速行动起来,收集了大量患者的临床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快速了解了病毒的传播方式、症状特点以及治疗效果,为疫情的防控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那么,科学家们是如何获取数据的呢?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有时候,他们需要亲自进行实验和观测。
比如,物理学家可能会在实验室里进行粒子对撞实验,以获取微观世界的信息;生物学家可能会深入野外,观察动物的行为和生态环境。
而在很多情况下,数据的获取还依赖于各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卫星可以收集地球的气候和环境数据;电子显微镜能够帮助科学家观察到细胞和分子的结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工业生产中的各种参数。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浙教版七年级《科学》“科学探究”教学设计及分析

导) 。 海尔蒙特的探究思路
提出问题:植物 是 “ 屹”什么长大的?
教 师 为 各 小 组 分 发 器 材 并 深 入 小 组进行指导 , 学 生 实 验 探 究 手 电筒 不 亮
【 教具准备 】
设 置 各 类 故 障 的老 式 手 电筒 ( 每 小
试 去 点 亮 一 个 新 的 小 灯 泡 。若 不 能 点
【 教学难 点】
“ 科学家的探究” 和“ 生 活 中 的 探
了 。
( 4 ) ( 学生 ) 进行 实验 , 检 验 假设 。
请 同 学们 回 顾 刚 才 这 个 故 事 的 情 节 , 将
斯的影 响 , 相 信 万 物 皆 源 于水 , 认 为“ 植
瓷
像斛学家一柱搽 究
浙 教 版 七 年级 《 科学》 “ 科 学探 究 ” 教 学设 计及 分 析
陈 莉 张 懿
一
、
《 科学探究》 教学设计
颗2 . 5千 克 重 的 柳 树 。为 了避 免 掉 入 杂 物, 他 用有 孔 的铁盖 盖 在缸 口, 每 天 只 用 雨水 浇灌 。 另外 , 他 还 把 落 叶 收 集 起 来计算质量 。 5年 后 ,海 尔 蒙 特 将 柳 树 移 出 、 称 重 ,柳 树 和 落 叶 的 总 质 量 增 加 了 7 5千 克, 而 干土 仅 损 失 了 0 . 0 6千 克 。 为此 , 他
( 1 ) 分析 “ 植物 是 ‘ 吃’ 什么长大 的” 探究 过程 , 概括 出“ 科学探究 ” 的 基 本 流
程。
针 对各种假 设 , 学 生 制 订 实 验 探 究 的计 划 以检 验 假 设 是 否 成 立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
————————————————————————————————作者:————————————————————————————————日期:
如何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科学论文
如何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
邹晓东
在科学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大胆观察、探究,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强化其学习的动机与责任,促进其主动参与。
一、摹其形,求其神:学习科学家的“精气神”
引导孩子像科学家一样,首要的就是学习科学家所具备的气质、态度与精神,从“形似”逐步到“神似”。
1.呵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好奇心与探究欲通常被认为是科学家不同于一般人的重要特质。
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是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探究欲是指对某事或某一问题保持一种持续的兴趣,渴求通过“刨根问底”式的探索行动一探究竟的想法和内在的需求。
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学生科学学习的起点,呵护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品质,维持、促进他们科学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是科学教学的责任所在。
2.帮助孩子们形成细致、务实、求真的作风
科学探索致力于揭开真相、追求科学真理,科学研究讲求严谨细致、实事求是。
引导孩子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就是要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像科学家一样务实求真,即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的科学性,假设背后理由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实验探究设计的严密性与可行性,实验探究方法与过程的规范性与恰当性,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分析、推理的逻辑性,以及结论的可靠性与可重复性等。
3.培养孩子们树立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科学贵在创新,创新精神是科学家最宝贵的特质之一。
在科学课中,教师要充分解放孩子,不束缚他们的手脚,让他们与生俱来的创造天性得到释放与弘扬。
在教学时,要基于儿童立场,凸显以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为重点的科学探究特性,以更加宽容的心态与包容的胸怀鼓励他们去发现,坚定地行进在对于他们来讲依然是未知的探索之路上。
二、习其法,得其能:学习科学家的“术有专攻”
术业有专攻,科学家之所以为科学家,最主要的是他们掌握着一整套解决科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与技能。
引导孩子像科学家一样,就要让他们怀有积极的心理期待,要让他们像科学家一样掌握一把“金钥匙”——科学的方法与技能,开启科学的神秘大门。
1.像科学家一样去搜集证据
引导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就要重视指导他们掌握观察与实验的方法,以实证思维去搜集证据。
一是学会像科学家一样去观察。
课堂中,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观察,教师要关注两个方面:
重视观察情境的设置,通过让学生扮演“科学家”角色,强化积极情感体验,提高观察的责任心,自觉开展好观察活动;
重视观察方法与技能的指导,包括工具材料的使用指导,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习得科学规范的观察方法与技能。
比如在《观察岩石》一课中,教师通过PPT、标本实物等创设“野外考察”情境,引导学生从“地质学家”角色出发,选择研究材料和工具等。
教师和学生
一起探讨工具的使用以及分别能观察到岩石哪方面特征、如何记录等。
二是学会像科学家一样去实验。
课程标准指出:实验的基本特征是有意识地改变某种变量,控制其他变量,探寻改变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实验,就要充分把握实验类型和特性,让学生按照实验目的和要求,学会设计实验变量的控制与改变,并通过正确的操作,寻求改变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比如,在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是否有关时,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方案,充分讨论哪些变量需要控制不变?哪个唯一的变量需要改变?在控制不变的变量中,怎样保持不变?
2.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椎理
科学家思考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理性,它是基于实证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思考。
在科学课中,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就要立足问题解决的过程,思考如何从问题出发,如何寻求合理的解释,如何对搜集到的数据与事实进行分析、归纳、推理,从而获取结论。
比如,在研究定滑轮的作用时,学生往往会想当然地认为使用定滑轮可以省力。
这时,唯一有用的办法,就是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去搜集数据,以数据来推理出使用定滑轮是否省力。
3.像科学家一样去交流解释
在科学课中,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交流解释,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构建交流平台。
课堂上,教师要注重搭建科学交流平台,通过信息发布会等多种途径,让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交流。
如在指导学生开展对岩石标本的观察后,组织“岩石观察报告会”。
第二,提高交流效能。
教师还要善于促进生生互动,如学生介绍页岩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注意其结构上具有层状的特点;当学生介绍砂岩时,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其沙一样的中等、均匀的颗粒大小等。
第三,使用科学语言。
在科学学习的交流中,教师要把握科学学科的特性,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概念与语汇来表达,展示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历其行,悟其情:获得像科学家一样的“真体验”
上世纪的自然课改革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泰斗刘默耕老师就鲜明地提出要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搞科学”。
“真刀真枪”就是不做看客,不作壁上观,而是强调儿童在探究活动中的亲历亲为与真正参与。
1.真正“卷入”探究活动
“卷入”体现了一种深度参与科学探究的状态。
美国科学教育专家兰本达说:“学习是在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卷入得深——他越是有动力——也就越能积极地和这一过程合作。
”教师要让学生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在“真刀真枪”的“捣鼓捣鼓”的活动中,真正“卷入”探究和研讨过程,心向往之,乐徜徉之,终发展之。
2.真切感受探究体验
体验是在亲身的经历与参与中获得的一种对科学的认识、理解,既有对科学知识即“理”的通晓,又有对科学情感即“趣”的感悟。
刘默耕老师认为小学的科学学习“行虽微而旨趣远,出虽浅而寓意深”。
在这种情与理、理与趣的融合性体验中,学生方能真正体味科学学习的妙趣,获得美妙的科学学习感受。
3.真实表达探究见解
真实表达,就是发表的见解要基于事实、基于证据,而非迎合老师、畏于权威,或者凭主观经验甚至是凭空而说。
现实中,以教师为权威的课堂容不得孩子们更多真实而个性化的表达,在“猜猜猜”的氛围中,孩子们逐步变得小心翼翼,以猜中老师心思为荣,长期如此,孩子们渐失独立的自我。
追求真实的表达,就是帮助孩子们找回自己,找回自信,找回自己的思考,找回“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
江苏省无锡市新安实验小学
( 21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