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科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
药学专科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

药学专科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一、学制:三年二、职业与岗位(群)分析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医院、药房、药物制剂室、药检所与医药公司、医药营销等部门工作、三、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药学专科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能够从事基层药品生产、检验、使用与制备一般药物制剂及熟悉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得高等技术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相关得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与药理学得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接受药学实验方法与技能得基本训练、四、能力分析及岗位考核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得知识与能力:1、掌握药物调剂得基本知识与操作,能从事药物得调剂工作;2、熟悉临床药学与药理学得基本知识,具有从事药房与医药营销工作能力;3、熟悉保证药物稳定性得基本知识,具有中药及药品保管与养护得基础知识、4、掌握药品质量控制得基本知识、药物得基本分析方法,了解药物质量标准制定得基本原则,具有良好得实验操作技能;5、熟悉药政管理与药事法规得基本知识;6、具有药物合理应用得基本知识,能熟练得按照处方调剂药物,对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咨询服务;7、掌握药物制剂得制备基本原理及技术,具有从事药物制剂生产、质量控制与一线管理得基本能力;8、有一定得市场意识,有药品市场营销得能力;9、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英语考试得三级至四级水平,熟练阅读英文药品说明书、药典等;具有计算机实际应用技能。
岗位考核:学生实习后要回校参加岗位考核,岗位考核科目有: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学、共2学分。
五、主干课程(一)主干学科:药学、化学(二)主干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事管理学二、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安排1、课程设置:(1)公共必修课9门,共616学时,32学分(2)专业基础课12门,共754学时,34学分(3)专业理论课 9门,共606学时,33学分(4)技能(实务)课 2门,共652学时,19学分(5)任选课 4 门,共144学时,8学分2、毕业最低学分:127学分各学年周数安排表(一)。
大专中药学学习计划

大专中药学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1. 加深对中药学原理的理解,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 掌握中药鉴定方法,提高对中药材质量的识别和评价能力;3. 全面掌握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和中药制剂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4. 提高中药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对中药学科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5. 学习和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中药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二、学习内容1. 中药学原理:包括中药的起源、发展历史、中药的基本功效、药理作用、毒理学等方面的知识;2. 中药质量控制:中药鉴定方法、中药材的分析和鉴别、中药质量评价等;3. 中药药理学:中药作为一种药物的药理作用,中药的药效和药理机制等;4. 中药化学:中药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中药成分的结构和活性等;5. 中药制剂学:中药的制剂制备、中药的剂型研发等;6. 中药专业实践:中药材的加工、中药饮片的制备,中药配方制备和临床应用等;7. 中药研究方法:中药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中药学科的学术文献检索和分析等;8. 现代科技手段:现代科技在中药研究和开发中的应用,包括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化学分析等。
三、学习计划1. 学习中药学原理,扎实掌握中药学的理论知识,包括中药的起源、发展历史、基本功效、药理作用、毒理学等方面的知识;2. 加强中药质量控制的学习,深入了解中药鉴定方法、中药材的分析和鉴别、中药质量评价等;3. 深入学习中药药理学和中药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中药的药理作用,中药的药效和药理机制等;4. 学习中药制剂学的知识,包括中药的制剂制备、中药的剂型研发等;5. 进行中药专业实践,学习中药材的加工和中药饮片的制备,中药配方制备和临床应用等;6. 学习中药研究方法和技术,包括中药学科的研究方法和中药学科的学术文献检索和分析等;7. 掌握现代科技手段在中药研究和开发中的应用,包括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化学分析等;四、学习方法1. 多听课、多思考、多讨论:学习中药学要加强课外学习,多听老师的讲解,加强思维的训练,多和同学一起讨论,学习中的问题要及时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和讨论,加深对中药学的理解;2. 大量阅读:要多读中药学方面的专著和论文,了解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进展,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培养中药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力;3. 参与实验:要积极参与中药学专业实践实验,在实验中认真思考问题、积极探索,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4. 科学研究:要积极参与中药学科的研究工作,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积极探索中药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研究内容;5. 实践锻炼:在校外实习实践的过程中,要努力学习和实践,积极从实践中掌握中药学专业实践操作能力;6.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提高中药研究和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药学专业教学计划

---------------------------------------------------------------最新资料推荐------------------------------------------------------药学专业教学计划药学专业教学计划一、专业名称、类别、学习形式、学制及招生对象 1、专业名称:药学 2、专业代码:630301 3、专业类别:药学类 4、学习形式:全日制 5、学制:五年 6、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二、专业培养目标 1.掌握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主要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药效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基本方法和技术; 3.具有药物制剂的初步设计能力、选择药物分析方法的能力、新药药理实验与评价的能力、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 4.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 5.了解现代药学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专门人才。
专业职业能力----学习分析表专业职业目标职业能力专业核心能力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从事药品经营、生产、检验、管理和使用的具有大学专科水平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
的化学、生物学及相关的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药物制剂、药物鉴定、药物分析及各项常规药学实验事项等信息,参与治疗方案的制订,实施药疗过程监督,并进行药物使用评价等药学服为药品的市场分析、药物制剂、药事管理1/ 11的基本技能。
掌握本专业所需要者提供药品的作用特点、安全性、注意技术岗位包括以市场营销为核心技能的岗位群,岗位工作主要关键能力掌握药品经营环节的专业任务及要求知识药品生产与检验、药物制剂、药事管理的基本技能。
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化学、生物学及基础、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理学基础、药事管理、临床医学概论、医院药房见习、制剂室见习、药厂见习、药检所见习、生产 1 析化学基础、物理化学基础、生物化学基础、药物化学专业课程要求支撑课程有机化学基础、分药品生产与检验、为医生和患产品策划、市场推广、相关的药学销售服务等。
药学专业各科的学习计划

药学专业各科的学习计划作为一名药学专业的学生,我深知药学是一门广泛而深刻的学科,涉及化学、生物学、药理学、药剂学等多个领域。
因此,我需要在学习药学专业的过程中,制定一个系统的学习计划,以确保自己能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为将来从事药学相关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首先,我将从基础课程开始,学习药学专业的各个领域知识。
在化学方面,我将学习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相关知识,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并且了解这些知识在药学领域的应用。
在生物学方面,我将学习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等相关内容,了解人体生理机能和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
在药理学方面,我将学习药物的作用机制,了解不同药物对人体的影响,为以后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在药剂学方面,我将学习药物的配制方法和质量控制技术,掌握药物的制备和贮存技术。
在学习这些基础课程的同时,我还将注重培养自己的实验技能。
我将积极参与实验课程,在实验室中动手操作,亲自进行药物的合成和分析,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
我也会在学习过程中多参加一些药学实践课程,积极参与临床实习,亲自接触患者,了解各种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和不良反应。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还将分阶段进行复习和总结。
在每学期结束后,我都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制定复习计划,并完成一定量的习题和实验,以确保所学知识能够得到牢固的掌握。
此外,我还计划参加一些药学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和比赛,积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除了专业知识外,我也会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我将主动学习英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以便能够更好地阅读国外的专业文献和参与国际学术交流。
我还会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我也会主动关注药品监管政策和规定,了解国内外药品市场动态,提高自己的行业洞察力。
总之,作为一名药学专业的学生,我将制定一套周密的学习计划,努力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积极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从事药学相关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高职药学课程设计

高职药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高职药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掌握药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药物的作用机制。
2.技能目标:能够进行药物的制备、分析和质量控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药学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药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制备、分析和质量控制等。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药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2.第二章:药物的作用机制。
3.第三章:药物的制备。
4.第四章:药物的分析。
5.第五章:药物的质量控制。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如下:1.讲授法:用于传授药学基本知识和原理。
2.讨论法:用于探讨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物制备的原理。
3.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药物分析和质量控制的具体案例。
4.实验法:用于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具体如下:1.教材:选用高职药学教程作为主教材。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药学相关的参考书籍。
3.多媒体资料:提供药物制备和分析的的视频资料。
4.实验设备:配备药物制备和分析所需的实验设备。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具体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相关的药物制备和分析作业,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3.考试:定期进行药物学的理论知识考试,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六、教学安排教学安排是确保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
具体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合理安排每一节课的内容和进度。
2.教学时间:根据学生的作息时间,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进行教学。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药学方向)教学计划(100301)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药学方向)教学计划(100301)(Clinical Medicine (Pharmacy))一、专业简介该专业培养达到硕士学位水平的高级临床药师。
培养学生具有较宽广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较深厚的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较强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能为临床医师提供临床合理用药的咨询和指导。
临床药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方向,将医学基础、临床医学专业和药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溶于一体,使学生具有较深厚的医学和药学知识功底,最后两年为临床药学实习阶段。
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将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与实施,研究、实施合理用药,承担医疗机构临床药学技术工作。
二、培养目标和要求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基础医药学、临床医药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富有开拓精神,能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与实施,协助临床医师合理用药;开展药学信息与咨询服务;进行临床药学研究,为提升药物治疗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承担医院药学教育、具有硕士水平的临床药学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努力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自觉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修养和医德医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愿为祖国繁荣和民族振兴事业而献身。
2、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广的自然科学知识、较深厚的医药学基础理论和较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一门外语,通过国家大学外语六级考试,有较强的适应未来医药学发展的素质和潜力。
在业务培养方面,本专业实行“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方式,主要学习医药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临床药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医学和医学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医疗文书知识与技能;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与实施,研究、实施合理用药,能够承担医疗机构临床药学技术工作。
药剂专业教学计划

药物制剂专业教学计划(中专)
一、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医疗卫生机构所需要的、具有较强药学理论和操作技术的药剂士。
毕业后从事医疗卫生机构及药业的药剂工作。
二、专业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知识、医学基础知识和药学理论,接受药剂专业的基本训练。
具体业务要求是:
1、掌握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必需的医学基础知识。
2、能独立从事调配处方工作,掌握常用制剂制配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进行药房常用制剂的快速检验工作。
3、具有了解国内外新药进展信息的初步能力。
4、具有初步的药事管理工作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专业主干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事管理、拉丁文等。
四、学制
学制:三年
五、毕业考试科目
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
六、毕业待遇:
《中专毕业证》
七、时间分配表
学期一二三四五六合计
总周数262726272618146
教学周数181918191818110
其
中上课14161616 62
考试1111 15
毕业实习221638
入学教育1 1
军事训练1 1
毕业教育11
机动1212 6
假期8888 4 36。
药学大专生学习计划和目标

药学大专生学习计划和目标作为一名药学大专生,我深知药学专业的繁重和复杂性,因此我希望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以便更好地掌握药学知识,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我的长远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药学专业人才,可以从事药品研发、药物临床试验、药品生产与销售等工作。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提高专业技能,并且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行业的发展和变化。
在学习计划方面,我将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系统性:药学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的学科,涉及到化学、生物学、药理学、药剂学等多个方面,因此要从整体系统地学习这些知识,不能只关注其中某一方面。
2.循序渐进:学习药学需要循序渐进,从基础知识开始,逐步深入,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学习。
3.重实践:药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练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因此要注重实验课程和实习实训。
4.注重实用:药学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习的目的是要应用到实际中去,所以要注重实用性,不要只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和原则,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己的学习和实践:1. 提高基础知识水平:要学习好药学,首先要打好化学、生物学、数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知识。
因此,我将注重这些基础学科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基础知识水平。
2. 加强实验课程的学习:实验课程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可以更好地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际操作的能力。
因此,我将努力用心学习实验课程。
3. 参加实习实训:实习是药学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和工作内容,了解行业的发展情况。
因此,我将积极参加实习实训活动,争取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4. 注重专业技能培养:药学是一个专业技能要求很高的学科,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才能胜任工作。
因此,我将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比如制剂技术、分析技术、中药炮制技术等方面的技能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学专科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
一、学制:三年
二、职业与岗位(群)分析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医院、药房、药物制剂室、药检所和医药公司、医药营销等部门工作。
三、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药学专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从事基层药品生产、检验、使用和制备一般药物制剂及熟悉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接受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
四、能力分析及岗位考核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药物调剂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能从事药物的调剂工作;
2、熟悉临床药学和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具有从事药房和医药营销工作
能力;
3、熟悉保证药物稳定性的基本知识,具有中药及药品保管和养护的基
础知识。
4、掌握药品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药物的基本分析方法,了解药物质
量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
5、熟悉药政管理和药事法规的基本知识;
6、具有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知识,能熟练的按照处方调剂药物,对临
床合理用药提供咨询服务;
7、掌握药物制剂的制备基本原理及技术,具有从事药物制剂生产、质
量控制和一线管理的基本能力;
8、有一定的市场意识,有药品市场营销的能力;
9、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英语考试的三级至四级水平,熟练阅读英
文药品说明书、药典等;具有计算机实际应用技能。
岗位考核:学生实习后要回校参加岗位考核,岗位考核科目有: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学。
共2学分。
五、主干课程
(一)主干学科:药学、化学
(二)主干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事管理学
六、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安排
1、课程设置:
(1)公共必修课9门,共616学时,32学分
(2)专业基础课12门,共754 学时,34学分
(3)专业理论课9门,共606学时,33学分
(4)技能(实务)课2门,共652 学时,19学分
(5)任选课4 门,共144 学时,8 学分
2、毕业最低学分:127学分
各学年周数安排表(一)
课程结构比例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