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防控知识
预防登革热宣传知识

预防登革热宣传知识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病毒性感染疾病,其传播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登革热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为了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知和预防意识,以下是一些关于登革热的宣传知识。
1. 登革热的症状和传播途径登革热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皮疹等。
病毒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感染后的人可以成为蚊子的传播源。
2. 登革热的预防措施- 泯灭蚊子滋生地:清除积水容器、清理花盆、清洗水槽等,以减少蚊子滋生的环境。
- 避免蚊子叮咬:穿长袖衣物、长裤,使用蚊帐,涂抹防蚊液等。
- 加强个人卫生:保持室内清洁、勤洗手,避免与患登革热的人接触。
3. 登革热的防治措施- 社区宣传:通过社区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登革热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
- 泯灭蚊子滋生地:政府部门应加强蚊子滋生地的巡查和清除工作,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环境。
- 强化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4. 登革热的应对措施- 健康教育:提供关于登革热的预防和治疗知识,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意识。
- 医疗救治:建立健全的医疗救治体系,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病情的恶化。
- 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应对登革热的挑战。
5. 登革热的重要性和影响登革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登革热的流行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造成为了严重影响。
总结: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病毒性感染疾病,其传播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为了预防登革热,我们应该泯灭蚊子滋生地、避免蚊子叮咬、加强个人卫生等。
政府和社区应加强宣传教育、泯灭蚊子滋生地、强化监测和报告等措施来防治登革热。
此外,健康教育、医疗救治和国际合作也是应对登革热的重要措施。
登革热的流行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造成为了严重影响,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加强对登革热的认知和预防意识,共同努力防止登革热的传播。
预防登革热宣传知识

预防登革热宣传知识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给人类。
登革热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特殊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预防登革热的传播和控制疫情的蔓延,宣传登革热的预防知识至关重要。
1. 登革热的病因和传播途径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毒主要通过两种蚊子传播给人类,分别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这两种蚊子是病毒的主要媒介,它们叮咬感染登革热病毒的人后,再叮咬其他人,将病毒传播出去。
2. 登革热的症状登革热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皮疹等。
患者可能还会浮现恶心、呕吐、眼结膜充血等症状。
在一些严重的病例中,登革热可能导致出血、休克和器官衰竭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3. 登革热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登革热的传播,我们需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泯灭蚊子滋生地:清除家中的积水,避免蚊子在水中繁殖。
可以倒掉花盆、清理雨水桶、清洗饮水容器等。
- 使用蚊帐和蚊香:在睡觉时使用蚊帐,特殊是在病毒流行地区。
在室内使用蚊香、电蚊香等防蚊产品也能有效避免被蚊子叮咬。
- 穿着长袖长裤:在蚊子多的地方,尽量穿着长袖长裤,减少被蚊子叮咬的机会。
- 使用防蚊喷雾剂:使用含有有效成份的防蚊喷雾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被蚊子叮咬的风险。
4. 登革热的治疗方法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愈登革热。
对于轻型病例,通常采取对症治疗,如控制发热、补充水分、歇息等。
对于重症病例,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并接受输液、血小板输注等支持性治疗。
5. 登革热的疫情监测和防控政府和卫生部门应加强登革热的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包括:- 加强病例报告和监测:医疗机构应及时报告登革热病例,卫生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 蚊虫监测和灭蚊工作:加强对蚊虫种群的监测,及时采取灭蚊措施,减少蚊子传播病毒的机会。
- 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登革热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总结: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传染病,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登革热防控知识培训

登革热防控知识培训一、了解登革热1. 什么是登革热?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该病毒共有4个血清型,感染后可引起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出血和休克。
2.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登革热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它们是登革病毒的传播媒介。
当感染病毒的蚊子叮咬人体后,病毒将通过蚊子的唾液进入人体,引发感染。
3. 登革热的高发季节和地区登革热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尤其是雨季。
在这些地区,登革病毒的传播速度更快,疫情更容易暴发。
二、预防登革热的措施1. 消灭蚊虫繁殖地蚊子是登革病毒的传播媒介,消灭蚊虫繁殖地是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蚊虫繁殖地:•积水容器:清空花盆、水桶等积水容器,或者翻倒储水容器。
•垃圾堆:保持垃圾桶干燥,定期清理垃圾堆。
•水塘和水沟:定期清理水塘和水沟,确保水流畅通。
2. 使用防蚊措施在高发季节和疫情暴发地区,使用防蚊措施是预防登革热的有效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蚊措施:•使用蚊帐:在睡觉时使用蚊帐,特别是在户外或没有蚊虫控制措施的地方。
•使用驱蚊剂:涂抹驱蚊剂,特别是在暴露的皮肤上。
•穿长袖衣物:穿长袖衣物可以减少蚊虫叮咬的机会。
3. 加强卫生教育加强卫生教育对于预防登革热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卫生教育的要点:•宣传登革热的症状和传播途径,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
•教育公众消灭蚊虫繁殖地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提供正确使用防蚊措施的指导,帮助公众有效预防登革热。
三、登革热的早期识别和治疗1. 早期识别症状早期识别登革热的症状对于及时治疗和控制疫情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早期识别症状:1.高热:突然出现高热,体温可达40℃。
2.头痛:剧烈的头痛,尤其是眼眶后部的痛感。
3.肌肉和关节疼痛: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常伴有肌肉酸痛感。
4.皮疹:出现红色皮疹,通常从脸部开始,然后扩散到全身。
2. 及时就医和治疗如果怀疑患有登革热,应立即就医并接受适当的治疗。
登革热预防知识

登革热预防知识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
为了预防登革热的发生和传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预防知识。
以下是一些关于登革热预防的重要内容:1. 蚊虫防护措施:- 使用蚊帐:在睡觉时使用蚊帐,特别是在黄昏和黎明时段,因为这是蚊子活动最为活跃的时间。
- 穿着长袖长裤:穿着长袖长裤可以减少暴露在蚊虫叮咬的机会。
- 使用驱蚊剂:使用含有DEET、酯类或IR3535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可以有效地防止蚊子叮咬。
- 消除蚊虫滋生地:清理周围环境,清除积水,因为蚊子的繁殖地主要是在积水处。
2. 社区卫生:- 增加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 定期清理环境:清理社区内的垃圾和积水,以减少蚊子的滋生地。
- 加强卫生监测:建立登革热疫情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3. 个人卫生:- 饮食健康: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抵抗疾病。
- 增强体育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
-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患病情况。
4. 旅行预防:- 选择合适的旅行目的地:在选择旅行目的地时,尽量避免前往登革热高发地区。
- 做好个人防护:在旅行期间,注意穿着长袖长裤,使用驱蚊剂,避免蚊子叮咬。
- 关注疫情信息:关注旅行目的地的疫情信息,及时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 症状和治疗:- 症状:登革热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皮疹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 治疗: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愈登革热,主要是通过对症治疗来缓解症状。
患者需要休息、补充水分,并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
总结:登革热是一种通过蚊虫传播的疾病,预防登革热的关键在于蚊虫防护措施和社区卫生措施。
个人卫生和旅行预防也是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方面。
在疾病发作时,及时就医并进行对症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全面的预防措施和科学的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发生和传播。
登革热防控知识

登革热防控知识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员流动的增加,登革热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对公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了解登革热的防控知识,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一、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登革热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蚊子通常在吸食感染者的血液后,获得病毒,病毒在蚊子体内繁殖,当蚊子再次叮咬其他人时,就可能将病毒传播给健康人。
此外,登革热患者在发病前 1 天至发病后 5 天内,血液中都含有病毒,如果在此期间输入其血液或使用其血液制品,也可能感染登革热。
二、登革热的症状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 3 15 天,多数患者在感染后 5 8 天发病。
发病后,患者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1、发热:体温迅速升高至 39℃以上,一般持续 2 7 天。
2、皮疹:发病后 3 6 天,患者的面部、四肢、胸部和背部等部位会出现红色皮疹,伴有瘙痒。
3、疼痛:头痛、眼眶痛、肌肉痛、关节痛等,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4、出血:部分患者会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胃肠道出血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休克。
需要注意的是,登革热的症状因人而异,有些患者症状较轻,甚至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而有些患者则病情严重,可能危及生命。
三、登革热的诊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流行病学史(如是否到过登革热流行地区、是否被蚊子叮咬等)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诊断登革热。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病毒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等。
四、登革热的治疗目前,登革热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患者在发病期间应卧床休息,多喝水,注意饮食营养。
对于高热患者,可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给予止痛药物;对于出血患者,应根据出血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
五、登革热的防控措施1、消灭蚊虫滋生地蚊子的幼虫(孑孓)通常在水中生长发育,因此,消灭蚊虫滋生地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措施之一。
预防登革热宣传知识

预防登革热宣传知识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给人类。
为了提高公众的认识和预防登革热的能力,以下是关于登革热的宣传知识。
1. 登革热的病因和传播途径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给人类。
感染登革病毒的蚊子主要有埃及伊蚊和亚洲伊蚊。
当感染登革病毒的蚊子叮咬人类时,会将病毒注入人体,从而导致登革热的发生。
2. 登革热的症状和严重程度登革热的症状通常在感染后2-7天内出现,包括高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皮疹、眼结膜充血等。
在一些情况下,登革热可能进展为严重疾病,如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这些病症可能导致死亡。
3. 登革热的预防措施登革热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消灭蚊子滋生地:清除家庭和社区周围的积水,蚊子的滋生地主要是积水处,因此保持环境清洁,消除积水是预防蚊子滋生的关键。
- 避免蚊虫叮咬:在蚊子活动的高峰期,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如果必须外出,应穿长袖衣物和长裤,并使用蚊虫叮咬防护措施,如使用蚊香、蚊帐和蚊虫喷雾剂等。
-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身体清洁等,可以减少感染登革病毒的机会。
4. 登革热的治疗和医疗建议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登革热,因此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
患者应休息,多饮水,避免用含有阿司匹林的药物,因为这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对于严重病例,如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患者应及时就医,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5. 社区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性登革热的传播主要发生在社区中,因此社区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社区应加强蚊虫防控工作,提高居民的健康教育水平,增强居民的防护意识。
定期清理社区周围的积水,加强蚊虫喷雾和灭蚊工作,可以有效减少蚊虫的滋生和传播。
6. 登革热的全球防控登革热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登革热的威胁。
国际组织和政府应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支持,共同研究和开发登革病毒的疫苗和治疗方法,以便更好地控制和预防登革热的传播。
登革热防控知识

登革热防控知识讲座(广播宣传稿)1.什么是登革热?登革热是一种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登革病毒传染病。
主要过程是由携带登革病毒的蚊子叮咬健康人后,病毒进入人体内繁殖,引起登革热病。
2.登革热的症状是什么?(一般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3至15天发病,通常5至8天。
)一般的症状表现有:起病急,高热(39摄氏度以上),发热时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骨关节肌肉痛,早期颜、颈胸皮肤潮红,极度乏力,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病程5至7天出现皮疹,多见于躯干部,一般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可有皮肤黏膜出血等。
登革热以轻症病人为主,但多次感染登革热易引起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而导致死亡,应引起人们足够程度的重视。
3.做好预防措施:先了解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主要习性: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主要孳生在各种人工和植物容器积水中,如:室内外积水缸罐、竹林中的竹筒、树洞、废弃轮胎、腌菜陶瓷器皿等。
吸血高峰在下午4至5点,次高峰在上午9至10点。
其中花斑蚊的活动飞行范围一般在滋生地附近50至100米范围,很少超过200米。
因此,在其活动高峰时段处于其滋生地周围100米范围内较易受到该种蚊子的叮咬。
伊蚊是登革热的唯一传播途径,因此,减少伊蚊数量或避免伊蚊叮咬是预防控制登革热传播的关键所在。
(1)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可积水的容器,如放置在户内外不用的花盆、缸罐等,让蚊子无处藏身。
(2)种养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等)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
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植水生植物,如要种植则改为用泥、沙种养。
保持花盆托盘不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
(3)及时清除沟渠、天台等积水、填塞竹节、树洞,对于长期无法清除的积水,可以投放杀灭蚊虫的药剂。
(4)家庭可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
(5)个人可在衣服上施用驱蚊剂,着浅色长袖衫、长裤,在户外活动时不要使用带有气味的化妆品、香水等。
登革热防控知识培训

登革热防控知识培训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播媒介为嗜温性蚊虫。
为了加强防控工作,我们需要了解以下知识:
1. 疾病特点:登革热的特点是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皮疹等症状,
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感染后在潜伏期,病毒可通过蚊子传播给其他人。
2. 预防措施:预防登革热的关键在于清除蚊虫繁殖环境,防止咬人、
咬蚊后传播。
常见的预防措施包括:清除废弃物和积水,保持环境清
洁卫生,定期清洗水容器,覆盖水桶和水缸,安装强力蚊帐,使用蚊
香和蚊液,穿长袖长裤等。
3. 个人保护:在登革热高发区,个人应采取一些防护措施,如:避免
蚊虫叮咬,穿长袖长裤,使用驱蚊剂,尽量在室内活动,避免在黄昏
和黎明时分外出。
4.社区控制:社区要建立登革热防控工作队伍,做好蚊虫监测与防控
工作。
对疫情高发区域,要加强宣传教育和预防知识培训,提高居民
防护意识,积极消灭蚊虫滋生的环境。
5. 早期诊断与治疗:若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和皮疹等症状,及
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曾与蚊虫接触或生活在登革热流行区域。
医生根据
临床表现进行早期诊断,提供适当的治疗,并进行病例报告。
6. 国际旅行:如果计划前往登革热疫情地区,应提前了解疫情情况,
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穿着长袖、长裤,使用驱蚊剂等,尽量避
免蚊子叮咬。
请大家加强对登革热的预防与控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改善生活环境,共同营造清洁、卫生的居住区域,共同维护社区健康与安全。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革热防控知识(一)
登革热由登革热病毒引起,主要由一种名叫白纹伊蚊的蚊子(广东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四个血清型。
该病流行季节为夏秋季(即每年的5-10月份),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容易出现暴发流行,目前无预防针和药物可以预防。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
尽早的对这个登革热疾病做出预防措施
1.登革热是怎样传播的?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是通过带有登革病毒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人而传播。
2.登革热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是什么?
人一般被带有登革病毒的蚊子叮咬后3-15天内发病,主要有以下症状和体征:
①突发高热:一般持续3-7天,体温可达39℃以上。
②三痛:主要为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骨痛。
③三红:面、颈、胸部潮红。
④出疹:皮肤可有麻疹样、针尖样、白斑样、荨麻疹样等多样性皮疹。
⑤出血:皮肤、齿龈、鼻腔少量出血。
⑥乏力以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3.如何预防登革热?
①水缸、水池、花瓶等贮水容器,每隔3-5天刷洗、换水一次;室外露天的盆、罐及瓶子倒置或掩埋。
及时清除单位、住户室内外各类型小积水,如房前屋后、阳台、天台、花盆托盘、各种盆罐容器、废旧轮胎、消防池等。
庭院喷水池、假山水池、荷花盆、莲盆等积水无法清除时可采取养鱼等方法,杜绝蚊虫孳生。
②房间装置防蚊网,睡觉时挂蚊帐。
③到登革热疫区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裸露皮肤涂蚊虫驱避剂防止蚊虫叮咬。
4.什么情况下可怀疑自己或家人感染了登革病毒?
同时具有以下三条,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①发病前15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或当地有登革热疫情发生。
②发病前15天内有可疑蚊虫叮咬史。
③出现上述登革热症状和体征。
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所以,预防是防制登革热的关键措施注意个人防护。
睡觉的时候要挂蚊帐、点蚊香;注意白天睡觉要挂蚊帐;出门郊游要穿长袖衣裤;涂防蚊水;如果出现发热、头痛等登革热类似症状要马上到医院就诊。
登革热防控方案(二)
生活中很多的时候是会穿一些流行性的传染性的疾病的,在出现一些流行性的疾病的时候,很多的人就会感染上一些疾病的,最常见的就是登革热这个疾病,在现在的生活中也是存在的,在出现这个疾病的时候是需要及时的防控的,而且需要及时的治疗的,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登革热防控方案。
登革热防治知识?预防登革热首先就要灭蚊,控制传染源最后提高人群抗病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登革热。
我们建议大家生活中切断传播途径。
饮用水缸或其他饮用水容器要加盖,至少5天天换水1次,不能定期换水的可放养食蚊鱼等,水井要加盖。
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
我们建议大家生活中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
防止积水,消除伊蚊孳生地,富贵竹等阴生水养植物的花瓶。
至少5天换水1次,并冲洗植物根部,养有大型水生植物的,要在水中投放灭蚊药物。
我们建议大家生活中清理积水。
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
贮水的水桶、陶瓮、排水槽等至少5天清理换水一次,所有渠道要保持畅通。
我们建议大家生活中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注意饮食均衡营养,我们建议大家生活中适当锻炼。
我们建议大家生活中轻型的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登革热发病突然来势凶猛,登革热的患者一般会出现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几天呈现反复状态,一些人于几天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起起伏伏。
不
仅发热,还可出现皮疹。
一般于发病后几天出现,登革热的患者一般会出现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登革热的患者一般会出现发病后的几天会开始表现出血的症状。
好啦,以上是我们关于登革热防治知识?的问题的解答,相信大家又有了进一步了解,在此,我们提醒大家,废轮胎要存放室内或避雨的场所,如要堆放室外,要用防雨布严密遮盖,不积雨水。
必要时可用杀虫剂喷杀成蚊,并在轮胎内施放马拉硫磷、双硫磷等杀幼剂。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个人的体质都不同,实际情况大家还要多多请教医生,否则后果自负。
登革热防控措施(三)
要做好防蚊灭蚊的工作,注意把室内潮湿的地方清理干净,做到杜绝蚊子孳生,定期做好灭蚊工作,做好家庭及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
个人如果出现类似感冒等登革热症状及时去医院确诊治疗。
登革热是一种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病通常在每年的5-11月流行于潮湿的亚热带城市,没有注意防蚊及做好各个公共场所的消毒措施的话,很容易就会造成蚊子孳生,传播病毒。
这种病症会引起肝、肾、心和脑的退行性病变;也会引起心内膜、心包、胸膜、胃肠粘膜、肌肉、皮肤及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程度的出血;会导致皮疹内小血管内皮肿胀,更会使血管周围水肿及单核细胞浸润。
重症的患者还会出现肝小叶中央坏死和出现淤胆,和小叶性肺炎,与肺小脓肿形成等。
它的感染症状可表现为无症状隐性感染、非重症感染及重症感染等。
它的潜伏期一般为3-15天,大多数在第8天会出现症状,是属于一种全身性疾病,在临床上的表现很复杂多样。
它的病程可分为三期,1.急性发热期、2.极期和3.恢复期。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定义,也可将登革热病症感染分为1普通登革热和2重症登革热这两种临床类型。
对于这种类型的病症,在目前是没有什么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可以用的,大多数都是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
它的治疗原则主要是1.早发现、2.早治疗、3.早防蚊隔离,所以它平时的防护措施和得病后的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每年的5-11月是登革热最流
行的季节,特别是在7-9月这个时间,是属于高发病时期,因为在这个时间,蚊子是特别多的。
要特别注意。
要做好防蚊灭蚊的工作,注意把室内潮湿的地方清理干净,做到杜绝蚊子孳生,定期做好灭蚊工作,做好家庭及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
个人如果出现类似感冒等登革热症状及时去医院确诊治疗。
陶铸中学医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