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利益诉求渠道不畅成因分析
我国农民利益表达的现实困境与对策思考

醒, 开始 “ 依法抗争” 和“ 以法 抗 争 ” 。但 是 , 一方面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7—1 1
基金项 目: 河南省 软科学研究项 目( 1 3 2 4 0 0 4 1 0 5 6 1 )
作者简介 : 赵建杰 ( 1 9 7 1 一 ) , 男, 河南郸城人 , 周1 5 师范学 院政法系副教授 , 法学硕士, 主要从事中国政治方面的研究。
参 与 比率 一直偏 低 。
、
目前我 国农 民利 益表 达存在 的 困境
( 一) 农 民利益表 达 主体性 意识 缺乏
主体 化 的表达 意 识 是 现代 公 民利 益 表达 能力 的 重要 保 障与 主要 表 现 。利 益 表达 作 为 一 种政 治输 入 过程 , 必然 涉及 到相 关利 益主 体 的政 治 主体 性 。政 治 主 体性 是 指 政 治 主体 在 政治 生 活 中形 成 的掌 握 和借 助公 共权 力 、 承 载 和传 播 政 治 思想 文 化 、 创 建 和 铺设
2 0 1 3年 1 2月
中央 社 会 主 义 学 院学 报
J OURNAL OF THE CENTRAL I NS TI TUTE OF S OCI ALI S M
De c . 2 0 1 3
第 6期 ( 总第 1 8 6期 )
N O. 6 ( Ge 1 . 1 8 6 )
会稳定 , 保 障农 民根本利益 的实现 , 必须注重农民的利益表达 , 培育农 民利 益表达 主体性意识 和能力 , 构建有效 的 农 民利益表达机制 , 加 强农 民的 自身 团结 , 引导他们合理的利益诉求 通过合法 的形式来表达 。
关键词 : 农 民利益 ; 表达机制 ; 和谐社会
农村市场主体的利益冲突、利益诉求及利益实现途径分析

道的畅通 ,整合利益 冲突 ,合理实现 主体利益需 求已经成为 权属 关系模糊 、集体成 员资格模糊 、新老成 员对 集体资产 的
构建和谐社会 的必 然要求 。改革开放 3 0 多年来 ,伴随着市场 权属 是否均等模糊 ,造成 集体产权主体虚置 ,名义上社员人
理能 即农村集体经 济组织在经济 上对本组织 内农 民集体所 有 利益代 表人的角 色 ,不 再仅仅 是一个纵 向依赖 的行政组 织 ,
的 资产 行使 所有 权 、管 理权 、经 营权 ( 发包 权 、投 资权 等) 。
一
定范 围内和一 定意义上 是国家 的代表者 ,行使 国家权 力 ,
。在农户 经济组织 与农 户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 形成 管理 与被管理 、发包 政部 门 ,特别还有作为基层政权管理者的乡镇 干部“ 方与承包 方 、服务 与被 服务的错综 复杂的利益 关系。作为集 与政 府之 间的利益 冲突大多集中在土地 问题上 ,并伴随引发 体经济组 织这种政 合一的身份 ,在 内部缺乏相 关制度进行规 其他 一系列的社会 问题 等。由于征地制度 的不完善 、补偿标
农业经济
2 0 1 3 / F
农村市场 主体的利 益冲突、 利益 诉求 及利益 实现 途径分 析水
◎ 曲福 玲
摘
于 战 平 陈 宏毅
要 :随着农 村市场化进程 的推进 ,农村 市场主体的利 益冲突呈现 出多元 化 ,而且利益诉求数望加剧 ,政 治诉求和社会诉 求的愿望更加 迫切。 因此提 出农村 市场主体 的利益实现 途径 ,包括倡导并推行利益共
※基金 项 目:天津 市哲 学社会科 学研 究规 划资助项 目 “ 天津 郊 区县城镇 化进程 中集体 建设 用地 资本化 实践模 式调查及发展 对策研 究”( 编
农民增收困难:现状、成因、措施

农民增收困难:现状、成因、措施
农民增收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产业结构不合理:在农村地区,许多农民仍然依赖传统的农业种植和畜牧业生产方式,产出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增加收入。
2. 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农村地区的农业技术和生产设施相对滞后,缺乏有效的农业科技支持和技术培训,导致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无法有效提升,进而影响农民收入。
3. 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村地区由于信息传递渠道不畅、市场信息不对称,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很难获取准确的市场行情,农民往往难以把握市场机会,增收受限。
4. 农产品销售困难:农民在农产品销售环节面临着产品质量检验、运输和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同时由于交通设施不完善,物流成本高,农产品销路受限。
为解决农民增收困难,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农民发展适应当地优势的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2. 加强农业科技支持: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农业生产效益提高。
3. 建立健全市场信息系统: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加强对农民的市场信息培训,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4. 改善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畅通程度,扩大农产品市场。
5. 政策支持和帮扶: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制定完善的农业支持政策,提供金融支持和技术培训等帮扶措施,鼓励农民增加收入。
综上所述,解决农民增收困难需要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的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更好的条件。
农民利益诉求表达障碍及其对策

农民的利益诉求问题 , 具有 f 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当前我国农 民的利益诉 求表达的主 要障碍
件。另…方面农村行政官员在行政决策过程 中, 难免有一些
非科 学 的 因素 , 同时 又 不太 重视 农 民群众 的 意愿 , 往往 凭 主
观臆 断办事 。即使 有些农 村行政 官员 的主 观动机 是好 的 , 也
取决 于下层农 民群众 的认可度 。换句 话说 , 现行 的制度框 架内, 没有农 民群众 商接制约 农村 官员权 力的机制 。农村 官
员 只对 l _ 二 级负 责 , 对下 级 负责 。这 种 自上 而下 的 管理 , 不 缺
乏一 种 自下而 上的约束 机制 , 这正是 造成农 民群众利 益诉求 渠道体 制性障 碍的根本 原因 。在 这种情 况 下 , 一方 面农 民群 众 的利 益诉求 无法表达 , 农 民群 众对农 村行政 官 员有一 造成 种 潜 在的 不 满情 绪 , 至酿 成一 种 公 开化 的群 体性 对抗 事 甚
改革开放 2 年 来 , 国农村 发 生 了巨大 变 化 而 农 民 7 我
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畅则构成了激活农民 自主创莉能力
的最 大障碍 。主要 表现在 以下 几个方 面 : () 1政策性 阻碍 。政 策 的 目的在 于实 现农 民的利 益 , 政
难免好心办坏事 , 以满足农民群众利益诉求的正常表达。 难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来看 , 长期 的制度安排都是重城
’喇 s t 'i rbe so eo s c si x rsigte b n f l m f a m r w r rp sd a d tec u tr e s rso s b i i e e e t e h e po l fh b t l e pes h e e t a o r es e p o e . n h o nem aue fet l hn t f ci m t ae n n ici f e o a s gh v
浅析农民利益诉求表达的现状与对策

{占 I 缸会 ; J
29() 0.中 04
袈 l 刭 蓝 柬 袤 的观 状 与对 策 | l
周 健 白 雷
摘 要 农民利益诉求的顺畅表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 , 对维护社会稳定有序具有 重要 意义。 当前我 国农民利益诉求的表达还存在诸多障碍, 损害农 民利益的事件屡有发生, 为了切实维护农 民权益, 应该健
事什, 并逐渐产生 了一批“ 减负代表” “ 、上访代表” 等名义 行动 的农 民 抗争精 英。 一些地方的农 民与基层政权 的冲突事件 , 都导致 了不利于 社 会稳 定的因素的存在, 如果能保障农 民的意愿得到尊重、 民的诉 农 求得 以顺 畅表达 , 从而使农民的权益得 以切实保障 , 就可 以减少一些 非理性 的抗争活 动, 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
( ) 一 健全和完善与农 民利益诉求表达相 关的制度 建设
从表达利益诉求的过程来看 , 既是农 民政治参与的过程 , 这 也是 对受损农民利益给予救济的重要环节 。按 照民主制度建设的 自下而
近些年来 , 中国农村特发生了~系列直接针对基层政府的群体性 上的原则思考, 从基层 健全利益诉求表达 的制度建 设尤为重要 , 例如
( 有 利于实现 广大农 民的政 治参与 四)
地方政府在行使 行政权 力的过程中,不仅要执行中央的方针政 策, 也应当充分考虑到本地 的实 际情况 。 只有让广大农民群体拥有一
定的话语权 , 才能使其利益诉求得 以顺 畅表达 , 才能为制定农民农村 众建立 自己的社团组织, 是保障农 民利益诉 求得以及时、 中表达 的 集
群体缺少 自己的专门利益表达组织。在现实状况 中村 民委员会更多 的是具有行政色彩, 更像是乡镇政府的下级机构 , 其表 达农民群众的 利益 诉求的功能十 分有限, 不仅不能起到促进农 民政 治参与的作用 。
农副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问题的思考

农副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问题的思考一、引子话说有一天,小张去菜市场买菜,结果发现很多新鲜的蔬菜水果都卖不出去,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因为农副产品销售渠道不畅。
这个问题可大可小,但却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和我们的生活质量。
那么,这个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
二、问题所在1.1 信息不对称我们来说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在过去,农民种植什么、养殖什么,都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感觉。
而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民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比如市场需求、价格走势等。
但是,这些信息并没有完全传递给消费者,导致了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
消费者不知道哪些农产品好卖,哪些不好卖,而农民也不知道市场需求,种植什么、养殖什么才能赚钱。
1.2 销售渠道单一我们来说说销售渠道单一的问题。
现在的农民大多依赖于传统的销售渠道,比如集市、批发市场等。
这些地方虽然人多,但是竞争激烈,而且很多消费者并不了解这些产品的质量和价格。
这些地方的销售时间和地点也比较固定,不利于农民及时调整生产和销售。
1.3 品牌意识不强再来说说品牌意识不强的问题。
很多农民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产品也可以成为一种品牌,通过品牌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他们只是想着把产品卖出去就好,没有考虑如何让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这样一来,消费者就很难记住这些产品,也就无法形成口碑效应。
三、解决办法2.1 建立农产品信息平台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农产品信息平台。
这个平台可以让农民了解到市场需求、价格走势等信息,同时也可以让消费者了解到哪些农产品好卖、哪些不好卖。
这样一来,信息就可以实现对称,农民和消费者都可以从中受益。
2.2 拓展销售渠道为了解决销售渠道单一的问题,我们可以拓展销售渠道。
比如,可以利用互联网开设网店,将农产品直接卖给消费者;还可以与超市、餐馆等合作,将农产品引入线下市场。
这样一来,销售渠道就会变得更加多样化,有利于农民及时调整生产和销售。
农村信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3)

农村信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一、问题描述在中国的农村地区,信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由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农村地区面临着许多问题。
以下将重点探讨农村信访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对策建议。
1. 资源短缺:农村地区资源匮乏,贫困程度较高。
由于缺乏投资和经济支持,农民们往往无法享受到应有的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
这导致了大量信访案件的产生。
2. 土地纠纷:由于土地资源有限以及城市扩张等原因,土地纠纷在农村地区比较常见。
不少转移人口涉足到城市之前是农民,在城市落户后回到农村提出了相应要求,引发了土地权益争议。
3. 劳动权益保护: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很多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工业区。
然而,在工业化进程中,农民工的权益保护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工资拖欠、劳动合同不规范以及农民工社会保障等问题经常导致信访事件的发生。
4. 危害环境问题:由于农村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许多农民转向非法和无序开采矿产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环境恶化引起了许多居民的不满,在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时会通过信访渠道表达诉求。
二、问题原因分析1. 政策执行不到位:政府部门在农村信访问题上常常无法有效地执行政策。
监管不力、信息不畅通以及腐败等问题导致政策实施效果打折扣,加剧了信访问题的产生。
2.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短缺且滞后,限制了农村居民享受到公共服务和基本权益。
缺乏可靠的电力、交通和水源等基础设施使得进一步发展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3. 信息传递不畅:信息传递在农村地区受到限制。
由于农民教育水平的局限性、传媒的欠发达以及行政体系中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通等因素,导致了农村居民缺乏必要的知识和信息,使得他们难以获得应有的权益。
4. 公众意识缺失:在农村地区,很多农民对法律、权益保护和信访渠道的认知度较低。
对于自身权益的保护意识弱化,使得一些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并通过合适渠道表达。
三、对策建议1. 改善资源配置: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优先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扶贫工作,并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农村信访稳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农村信访稳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农村信访稳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信访工作组织不完善:部分农村地区信访工作组织不健全,缺乏专门的信访机构和人员,导致没有统一的信访渠道和处理机制。
2. 地方政府重视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村信访稳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信访投诉问题处理不及时,未能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民合理诉求,导致信访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
3. 农民权益保障不到位:农村地区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不到位,存在土地权、劳动权、收益权等多方面问题,农民出于维权需求而发起信访活动。
4. 信访问题处理不彻底:有些信访问题在处理过程中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只是采取了一些表面措施,没有根本解决问题的症结。
5. 缺乏有效的预防机制:对于一些潜在的信访问题,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预防机制,没有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机制和措施。
原因分析如下:
1.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导致农民的各项权益受到侵害。
2. 农村地区信访工作的专业水平相对较低,缺乏专业人才和相关培训,导致信访问题处理能力不足。
3. 部分地方政府官员思想观念滞后,对信访问题重视不够,存在对农村信访稳定工作的认识误区。
4. 农村地区社会管理不规范,农民组织建设相对薄弱,导致农民维权手段相对单一,只能通过信访方式表达诉求。
5. 农村地区法治意识相对薄弱,对于维权渠道和方式不了解,信访成为他们主要的诉求表达途径。
综上所述,农村信访稳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主要与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政府等多个方面的因素相关,需要综合考虑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