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舞蹈兴趣小组教案
舞蹈兴趣小组活动教案

舞蹈兴趣小组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舞蹈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和审美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活动对象小学三至五年级学生三、活动时间每学期共计10次,每次活动时长为1.5小时四、活动地点学校舞蹈室五、活动内容1. 舞蹈基本知识介绍:让学生了解舞蹈的起源、分类和特点,学习舞蹈的基本术语和动作。
2. 舞蹈动作学习:教授简单的民族舞、现代舞等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基础舞蹈技能。
3. 舞蹈组合训练:通过学习舞蹈组合,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4. 舞蹈创编: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自主编排舞蹈,培养学生的舞蹈创作能力。
5. 舞蹈表演:组织学生进行舞蹈表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舞台表现力。
6. 舞蹈比赛:举办舞蹈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7. 舞蹈欣赏:组织学生观看舞蹈表演视频,提高学生的舞蹈欣赏能力。
8. 舞蹈交流:开展舞蹈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舞蹈学习和表演的经验。
9. 舞蹈总结:对每学期舞蹈活动进行总结,表彰优秀学生。
10. 舞蹈展示:举办舞蹈展示活动,展示学生舞蹈学习成果。
六、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动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舞蹈动作的要求。
2. 模仿法:学生跟随教师学习舞蹈动作,培养舞蹈基本技能。
3. 练习法:学生自主练习舞蹈动作,提高舞蹈技能水平。
4. 创编法:学生发挥创造力,自主编排舞蹈,培养舞蹈创作能力。
5. 评价法:对学生的舞蹈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教学资源1. 舞蹈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舞蹈教材,提供丰富的舞蹈学习内容。
2. 舞蹈视频:收集舞蹈表演视频,供学生欣赏和学习。
3. 音响设备:配备音响设备,播放舞蹈音乐。
4. 舞蹈服装:提供舞蹈服装,让学生在表演时穿着整齐。
5. 舞蹈道具:准备舞蹈道具,丰富舞蹈表演效果。
八、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小学舞蹈社团训练活动教案(精选4篇)

小学舞蹈社团训练活动教案(精选4篇)小学舞蹈社团训练活动篇1一、训练目标舞蹈兴趣小组是学生非常乐于参与的一个兴趣小组,活动内容与教育性和艺术性相结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培养孩子们正确的形体姿态和良好的气质,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乐感。
活动面向部分学生,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坚持自愿参加和普及提高的原则,让学生在唱唱、跳跳、动动中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
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学生基本情况本次参加舞蹈队的学生是一批老队员,由于学生的年龄和基本条件的不同,)所以不能要求同一标准,不能操之过急,特别是软度和开度要在个人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
因此,我结合我们舞蹈对的实际情况,特别做出如下的训练计划:三、训练步骤1、经过选拔组建舞蹈小队,对学生进行强化基本功训练,教师通过有趣的基训,使学生腿的开度和腰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压腿、踢腿、下腰等内容顺利完成。
2、当学生在地面完成软度开度的训练以后,可以进行把上规范而且简化的芭蕾训练,使孩子们的形体、姿态、腿线条、腰腿的软度、力度和控制进一步提高。
3、通过组合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基本功训练的系统性,更好的`服务于平日的舞蹈之中。
4、舞蹈训练,这是使孩子们掌握、熟悉、提高表演能力和技巧的重要部分,这个训练主要解决形体、中心、控制和唿吸,因为只有掌握这些才能完成舞蹈的表演。
四、基本功训练内容手、头颈、胯、胸肩、腰、腿等地面部分的练习:坐姿、勾绷脚、腿的外开、肩和头部的练习、后背挺直的练习、伸腿练习、压腿练习、胯膝屈伸、踢腿组合、背肌和腰肌的练习、腹肌的练习。
腿的练习:前压腿、旁压腿、吸腿、压胯。
身体协调训练:腰组合、头肩组合、手臂动作配合、步伐训练。
活动后重点排练六一节目。
五、训练时间每周三下午小学舞蹈社团训练活动教案篇2【活动前评析】舞蹈《千手观音》是一个由壁画产生灵感,从而将静态艺术转变为动态艺术的创作,是一个十分具有中国特色,让人赏心悦目的节目,不管是舞台的布置、灯光、服装、饰品还是演员优美的舞蹈动作,都给人带来一种震撼美。
小学生舞蹈课程教案七篇

小学生舞蹈课程教案七篇小学生舞蹈课程教案篇1毛毛虫跳舞【活动目标】1、了解毛毛虫的生长过程。
2、感受音乐优美的旋律,能在音乐中快乐地舞蹈。
(重点)3、尝试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现毛毛虫跳舞。
(难点)4、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音乐、毛毛虫的头饰、叶子、蝴蝶的翅膀。
【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1、角色导入(自己是蝴蝶,小朋友们是毛毛虫)师:我可爱的宝贝们!来!转转我们的小脑袋……展展我们的小胸……伸伸我们的胳膊……踢踢我们的小腿……扭扭我们的腰……最后扭扭我们的小屁股……伸个懒腰!恩,真舒服!(课前热身)2、引导幼儿了解生长过程。
师:妈妈把你们带到了这个世界上,你们开心呀吗?幼:开心!师:现在宝贝们都和妈妈长得不一样。
那只小虫虫可以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呢?幼:因为我们还没长大呢……师:那宝宝们怎么才能长大呢?幼:各抒己见3、出示成长图片,帮助幼儿了解。
师:请小虫虫们仔细看,你们到底是怎样长大的?4、教师小结:卵→蚕→(小、中、大)→蛹→蛾→卵二、欣赏音乐。
1、师:咦?是什么声音?2、幼儿欣赏。
师:宝宝们,觉得刚才这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你能听出什么?幼:开心,快乐……/像一个故事。
师:原来宝宝们的感受这么多啊!那我们再来听一次音乐。
这次啊,妈妈要和着音乐给你们讲个故事。
师:当你们还是卵的时候,你们使劲地摇晃自己的身体,可就是动不了。
于是你们累了,便香香地睡了一觉……当你们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自己能动了,你们变成了一条条很小很小的毛毛虫……你们想快快长大,和妈妈一样。
所以拼命地吃叶子……慢慢地,长啊长……长啊长……终于,你们长大了!你们长大了,便好开心!扭扭圆圆的身体跳起了舞……跳累了,你们就又要睡一觉……为了安全,你们便钻进了茧里,变成了蛹……过了一段时间,当你们千辛万苦再钻出茧的时候,你们的身体两边已经长出了翅膀,变成了会飞的蝴蝶……于是,你们又开心的起舞了……3、第三次倾听音乐,幼儿根据教师的引导,初步根据音乐创编动作。
小学舞蹈社团教案

小学舞蹈社团教案第一篇:小学舞蹈社团教案小学舞蹈社团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舞蹈基本知识的讲授和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舞蹈基础理论,常用术语,并能在舞蹈学习实践中应用。
2、舞蹈基训部分,即对学员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如:发展学员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能力,训练关节的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地面前压旁压腿、肩的开度训练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让学员能够初步的做到身体直立。
2.通过基本功的练习,使学员能够初步学会基本的压腿背脊的练习方法,重点是腰部的练习要加强。
3.通过组合的学习,训练孩子的体态和柔软度,以及协调性的练习,培养孩子对舞蹈的兴趣。
内容安排:一、基本功练习:压肩:1.可将双臂放在把杆上,伸直手臂,双腿打开,向下压肩。
注意手臂要伸直。
.手放在墙上,手掌按住墙面,用身体去贴墙,双脚打开,手臂伸直。
压前腿:双腿放在把杆伸直,蹦脚或勾脚,下巴磕对脚尖用腹部贴大腿。
压旁腿:面对把杆将一条腿放在旁边双腿伸直脚尖向外,蹦脚或勾脚,侧压眼睛向上看。
注意不要关胯。
二、教授《流浪猫之歌》舞蹈动作。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胸腰和腹肌的训练、后腿和背肌的训练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对孩子的收紧度及上课的规范性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
2.加强基本功部分的训练,着重加强腰部的训练。
内容安排:一、“胸腰”和腹肌的动作要领预备姿势:舞蹈演员身体直立,手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胸腰动作始自头部,先向上方拎上去,好似有人在上面牵着,将颈椎、胸椎一节节拉开,而后向远、向后方伸展,肩胛骨向内夹,胸椎向上顶,最终面部及胸口朝向上方,呈现女性极富表现力的胸腰姿态:二、腰部和背肌的训练:趴地卷后腰:双腿夹紧,脚不离地。
三、教授《流浪猫之歌》舞蹈动作。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踢腿和力量的练习、勾绷脚练习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对孩子的收紧度及上课的规范性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
.“大踢腿”是训练“腿功”的重要教材。
通过大踢腿练习,可使学生腿部肌肉柔韧、有力而富有弹性,并可增强腿、腰、背等的控制能力。
舞蹈兴趣小组活动教案

舞蹈兴趣小组活动教案第一篇:舞蹈兴趣小组活动教案舞蹈兴趣小组活动教案 | 2008-12-8 9:49:00荐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蒙古舞,初步了解蒙古民族舞蹈特点,并能感受舞蹈的美和音乐欢快的情绪。
2、鼓励孩子大胆表演跳舞,并敢于表现自己。
3、初步引导孩子进行合作舞蹈。
教学过程:教师导入:今天来了很多老师,同学们都很高兴,想给老师们表演吗?来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学过的组合。
教师示范:学生随音乐活动。
教师:现在我请一个同学做一个动作(老师悄悄说),请大家说出他这个动作的名称)。
学生:“跪立下腰”。
教师:“跪立下腰要注意什么?”学生:“不能说话,腰椎往前顶,头往后看------”教师:“好的,我们要注意这些方法,现在来跟着音乐做。
”学新课蒙族舞《草原小牧民》1、教师“今天大家跳得很不错,老师看到心情也特别愉快那今天我也给大家来段儿表演,请你们当观众”。
猜猜我跳的是那个民族的舞蹈”“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那一个动作给你的印象特别深(或你最喜欢哪个动作)?”2、教师示范舞蹈《草原小牧民》〉或《草原放牧》3、提问“猜猜我跳的是那个民族的舞蹈”“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那一个动作给你的印象特别深(或你最喜欢哪个动作)?”4、分解动作的学习。
(1)平踏步蒙古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的所以每个人都会骑马,我们先学会骑马的姿势。
我们现在要骑马出去放羊啦!身体稍稍往前倾,拉紧缰绳这样才不会从马上摔下来。
(2)扬鞭小牧民手擎羊鞭,快乐欢唱的形象(3)耸肩(4)提压腕。
5、重点练习骑马、扬鞭的动作。
6、合音乐。
“让我们跟着欢快的音乐跳动起来!”教师示范学生跟跳两遍。
7、谁来给我们的舞蹈取个好听的名字。
8、要求孩子有表情的舞蹈“这个舞蹈表现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那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表情来舞蹈,来跳一遍,看谁表情最好!”9、请个别学生表演10、合作表演。
教师讲解队形规则:“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来表演我请到的同学当草原上的小草,那么小草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呢?学生自己创作小草的动作。
舞蹈兴趣小组活动教案

舞蹈兴趣小组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舞蹈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和审美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活动对象小学三至五年级学生三、活动时间每学期共计10次,每次活动时长为1.5小时四、活动地点学校舞蹈室五、活动内容1. 舞蹈基本知识讲解:介绍舞蹈的起源、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舞蹈的历史和发展。
2. 舞蹈动作学习:教授简单的舞蹈动作,如基本功、民族舞、现代舞等,培养学生的舞蹈素养。
3. 舞蹈组合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舞蹈组合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4. 舞蹈作品排练:选择适合学生的舞蹈作品进行排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 舞蹈表演展示:组织学生进行舞蹈表演,展示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6. 舞蹈比赛:组织舞蹈比赛,让学生在竞技中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培养竞争意识。
8. 舞蹈艺术交流:邀请专业舞蹈演员进行讲座,让学生与舞蹈艺术家互动交流,拓宽视野。
9. 舞蹈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自主创作舞蹈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10. 舞蹈兴趣小组活动总结: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表彰优秀学生,鼓励大家继续努力。
六、活动步骤1. 热身活动:带领学生进行舞蹈热身,预防运动损伤。
2. 舞蹈基本知识讲解:介绍舞蹈的起源、分类和特点。
3. 舞蹈动作学习:教授简单的舞蹈动作。
4. 舞蹈组合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舞蹈组合的练习。
5. 舞蹈作品排练:选择适合学生的舞蹈作品进行排练。
6. 舞蹈表演展示:组织学生进行舞蹈表演。
7. 舞蹈比赛:组织舞蹈比赛。
9. 舞蹈艺术交流:邀请专业舞蹈演员进行讲座。
10. 舞蹈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自主创作舞蹈作品。
11. 舞蹈兴趣小组活动总结: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表彰优秀学生。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舞蹈技能的提升。
2. 学生舞蹈兴趣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3. 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八、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场地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小学舞蹈兴趣小组教案

小学舞蹈兴趣小组教案.舞蹈兴趣小组(2012-2013年度)教案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手臂的基本动作和基本姿态教学目的: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克服手臂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训练学生手臂时所需的软灵活性、节奏感,发展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度、力度、开度。
单一练习: 1.手臂的基本动作 1)单手基本动作(撩掌、盖掌、切掌、分掌、穿掌、端掌、推掌)双手配合动作(2 晃手、摇臂、云手、小五花、盘手 2.手的基本姿态单山膀、双山膀、顺风旗、双托掌、按托掌。
斜托掌、提襟组合练习:通过动作的单一练习和组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动作的协调性,是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过程准备活动:一、师生问好。
热身活动。
二、讲述手臂在舞蹈中的作用及基本动作。
手臂的基本动作1. )单手基本动作(1 撩掌、盖掌、切掌、分掌、穿掌、端掌、推掌 2)双手配合动作(晃手、摇臂、云手、小五花、盘手2.手的基本姿态单山膀、双山膀、顺风旗、双托掌、按托掌。
斜托掌、提襟三、具体训练 1、单一动作练习、组合动作练习2 四、课后作业今天所学习的舞蹈手臂基本方法能在课后多练习。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身体各部分协调活动训练教学目的: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即塑造身体的形态姿势,克服呆板的状态,训练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节奏感,发展舞蹈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调性。
使身体各部位达到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使整个是推向舞蹈艺动作更具美感。
形体训练是构成舞蹈语汇的基本条件,术的必经之路。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过程准备活动:一、师生问好。
热身活动。
二、舞蹈是人体的艺术,是通过人体的动作塑造艺术形象的。
如何利用人体这一“工具”,使自己的身体能够运用自如地传情达意,首先就要进行身体的基础训练——形体训练。
三、头与肩的训练1、头在舞蹈中可以传达感情,不同的位置可表现不同的情绪。
如:低头——思索,歪头——活泼,抬头——盼望,等等,具有独立的表达方式。
舞蹈兴趣小组教案

舞蹈兴趣小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舞蹈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爱好。
2. 通过舞蹈练习,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舞蹈基本概念:舞蹈的定义、分类、特点等。
2. 舞蹈动作技巧:地面动作、基本舞步、舞姿等。
3. 舞蹈组合:小组舞蹈、集体舞蹈等。
4. 舞蹈表演:舞蹈编排、角色分工、舞台表现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舞蹈基本概念、动作技巧等。
2. 示范法:教师示范舞蹈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 表演法:学生分组进行舞蹈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舞蹈动作的准确性、流畅性和表现力。
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舞蹈作品的创意、编排和表演水平。
五、教学计划1. 舞蹈基本概念讲解:2课时2. 舞蹈动作技巧学习:4课时3. 舞蹈组合练习:6课时4. 舞蹈表演实践:2课时5. 总结与展示:1课时六、教学资源1. 舞蹈教学视频:用于示范和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2. 舞蹈音乐:为舞蹈练习和表演提供背景音乐。
3. 舞蹈服装和道具:用于舞蹈表演,增强舞台效果。
4. 舞蹈教材:提供舞蹈动作的详细讲解和练习指导。
5. 舞蹈教室:提供宽敞的练习空间和镜子,便于学生观察和调整动作。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练习舞蹈动作时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3. 培养学生的乐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舞蹈情感。
5. 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八、舞蹈教学视频推荐1. 《基础舞蹈教程》:适用于初学者,从基本动作讲起,逐步深入。
2. 《舞蹈动作分解教学》:针对不同舞种,详细讲解动作要领。
3. 《集体舞蹈表演示范》:观看专业团队的表演,提高学生的舞蹈欣赏能力。
4. 《舞蹈比赛实况》:了解舞蹈比赛的形式和要求,为学生参加比赛做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蹈兴趣小组(2012-2013年度)教案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手臂的基本动作和基本姿态教学目的: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克服手臂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发展舞蹈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训练学生手臂时所需的软度、力度、开度。
单一练习:1.手臂的基本动作(1)单手基本动作撩掌、盖掌、切掌、分掌、穿掌、端掌、推掌(2)双手配合动作晃手、摇臂、云手、小五花、盘手2.手的基本姿态单山膀、双山膀、顺风旗、双托掌、按托掌。
斜托掌、提襟组合练习:通过动作的单一练习和组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动作的协调性,是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过程准备活动:一、师生问好。
热身活动。
二、讲述手臂在舞蹈中的作用及基本动作。
1.手臂的基本动作(1)单手基本动作撩掌、盖掌、切掌、分掌、穿掌、端掌、推掌(2)双手配合动作晃手、摇臂、云手、小五花、盘手2.手的基本姿态单山膀、双山膀、顺风旗、双托掌、按托掌。
斜托掌、提襟三、具体训练1、单一动作练习2、组合动作练习四、课后作业今天所学习的舞蹈手臂基本方法能在课后多练习。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身体各部分协调活动训练教学目的: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即塑造身体的形态姿势,克服呆板的状态,发展舞蹈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训练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
使身体各部位达到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使整个动作更具美感。
形体训练是构成舞蹈语汇的基本条件,是推向舞蹈艺术的必经之路。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过程准备活动:一、师生问好。
热身活动。
二、舞蹈是人体的艺术,是通过人体的动作塑造艺术形象的。
如何利用人体这一“工具”,使自己的身体能够运用自如地传情达意,首先就要进行身体的基础训练——形体训练。
三、头与肩的训练1、头在舞蹈中可以传达感情,不同的位置可表现不同的情绪。
如:低头——思索,歪头——活泼,抬头——盼望,等等,具有独立的表达方式。
头训练的质量直接影响技术动作的完成,特别是对旋转,翻身动作,对人体基本形态,以及对姿态完整性有重要影响。
头的基本位置有:正中位,中上位,中下位,左右转动位,左右倾倒位。
动作有:低头,摆头,转头,在做头的动作时,应注意以头顶部位找方向及角度,下巴附随,不可下巴主动。
2、肩关节是手臂动作的根,肩部的柔韧性、灵活性同大臂的动作常常联系在一起,影响动作的舒展及幅度。
肩的动作有:提肩,压肩,裹肩,展肩,前后转肩。
早联系肩的时候,手臂要放松,脖子不可参与动作,应在颈部保持伸长挺拔的状态下,完成肩的动作。
四、蹲的训练蹲式训练腿屈伸时肌肉的韧性和弹性,特别是对跳跃动作极其重要,它能给跳跃带来反推力及落地时的控制力。
主要训练脚跟脚踝关节,膝关节柔韧的能力。
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外开式,一种是不外开式。
如正步蹲,踏步蹲属不外开式;一字位,大一字位,交叉位属于外开式。
在训练蹲时,要特别注意用力点的正确,要用膝盖关节的屈伸完成,不可借助于上身的力量,否则达不到训练的效果和目的。
五、腰的训练腰的训练是形体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第一,它是幅度、软度等基本能力的训练;第二,它具有表现性,是舞蹈动律的核心部位。
腰可分为胸腰、中腰、板腰三节,胸腰以颈椎,胸椎部位为主,中腰以腰椎为主,板腰以髋关节为主。
腰的动作可以分为前屈,后伸,旁伸,横拧四种。
训练方式一般分为前腰,旁腰,后腰,拧腰等。
在训练时先从软度入手,通过向前、向后、向旁三个方向,逐渐达到复杂化,应从胸腰开始逐渐加大幅度。
在练习的同时要注意颈部动作的正确组合,颈部要与腰的弯曲角度保持垂直,不可折脖子。
六、具体训练1、单一动作练习2、组合动作练习四、课后作业今天所学习的舞蹈手臂基本方法能在课后多练习。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呼吸练习教学目的:舞蹈不仅是身体动作的艺术,而且是呼吸的艺术。
如果没有呼吸的配合,舞蹈动作会显得呆板、无神且缺乏感染力。
舞蹈中的呼吸称之为艺术呼吸。
艺术呼吸是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控制、处理、合理把握、运用呼吸,从生理的需求上升为理性的支配及其运用。
使呼吸、韵律、风格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体。
教学重难点: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过程准备活动:一、师生问好。
热身活动。
二、复习上节训练内容。
三、呼吸练习,授新课。
1、舞蹈是以肢体语言塑造艺术形象的一种表现美的艺术。
俗话说:“一戳一站一伸手,便知有没有”,所谓“有没有”是指舞蹈有没有艺术性和规范性,今天我们来学习影响舞蹈艺术性和规范性的重要因素——呼吸。
舞蹈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后者平稳均匀,而前者是有弹性,有韵律,有节奏的,有时长,有时短,有时平稳,如何掌握运用呢?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训练过程,现在让我们在压腿组合中初步体会一下在基训中如何运用呼吸。
2、体会运用呼吸:压、呼气;立、吸气(反复练习、体会)。
作用:身体线条更易拉长,动作具有弹性,避免了僵硬和拉伤肌肉,提高了动作质量,更有利于软开度的练习。
3、呼吸在舞蹈表演中同样起着巨大的作用。
它使我们的动作更具有了延伸感、韵律感,更富有艺术表现力,1)身体的呼吸(吸气时身体拉长展开,呼气时身体收敛内含)。
2)头的呼吸(指头时吸气,低头时呼气,转头时先吸后呼)。
3)手臂的呼吸(手臂波浪时以肩为轴,肘、腕依次向上带动吸气,向下带动呼气,体会手臂连绵不断的延伸感)。
4)造型时的呼气(造型时,身体姿态不动,然后气息流畅自然,不僵硬)。
训练步骤:1.教师完整示范,并且边示范,边讲解呼吸的运用。
2.训练学生:a.双跪坐,双背手,听音乐,节拍练呼吸,找呼吸时身体的韵律感。
b.练习单一的头的呼吸,然后与身体配合。
c.先练习单臂波浪时的呼吸,再练习双臂波浪时的呼吸,呼吸越深,动作越大,情绪越高。
d.大呼吸后双晃手造型,体会该动作的延伸感(眺望远方),双绷脚坐地展胸腰气息流畅。
训练时先把动作揉碎,分解练习,再教单一动作,然后与身体配合,最后配音乐练习组合。
四、小结今天学习的只是对舞蹈中呼吸的初步了解,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反复练习,不断深入,直到大家熟练掌握,运用自如。
当然这还需要大家的课后练习、巩固。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把上基本动作练习(一)教学目的:把杆练习是进行形体训练的最基本的训练,主要通过把杆的辅助,帮助幼儿掌握最基本的姿态,以发展肢体的柔韧、力量、协调、平衡、控制等能力。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过程准备活动:一、师生问好。
热身活动。
二、复习上节训练内容。
三、把杆练习把杆练习是进行形体训练的最基本的训练,主要通过把杆的辅助,帮助幼儿掌握最基本的姿态,以发展肢体的柔韧、力量、协调、平衡、控制等能力。
1.把杆练习的方法扶把训练有两种:—种是双手扶把,另一种是单手扶把。
我们采用双手、单手交替扶把的练习方法。
(1)双手扶把面对把杆,身体离把杆约1尺左右,双腿贴紧,脚跟并拢,膝盖绷直,双手放松弛,轻轻地放在把杆上,与双肩同宽,两肩放松,双肘下垂,肩胛放松,稍稍往后打开。
腹肌,背肌和臀肌收紧向上提,头部正直,面部表情松弛。
(2)单手扶把侧身扶把杆,内侧手轻轻放在把杆上,另一臂做自然下垂或侧平举等动作。
2.把杆基本动作(1)躯于的训练正确的躯干姿态是学习舞蹈的基础,受过训练的人体躯干,可以表现各种优美的舞蹈。
躯干的训练主要是让幼儿从小习惯于背、腹和臀部肌肉的收紧和提起,躯干的训练对幼儿在表演舞蹈时要做的动作如跳跃、旋转、控制缓慢的动作,以及灵活、平稳等都有很大帮助。
训练躯干姿态时可采用抒情平稳的音乐,如;音乐《绿色的祖国》(2)脚尖点地训练点地练习主要训练幼儿的脚背、踝及腿部肌肉的控制力量以及不同方向的点地方法。
动作要领如下:1双手轻轻放在把杆上、收腹挺胸、双眼平视,两脚并拢小八字站立。
2一脚向前(侧、后)点地,绷脚面,两腿绷直,重心在支撑腿上。
3收脚还原时,脚掌紧贴地面收回,保持身体正直,胯部要正。
4易出现错误:点地时绷脚不充分,两腿易屈膝,重心不稳,易出胯撅臀。
脚尖点地训练可采用的音乐,如:音乐《春天来了》(甄荣光曲,谢君丽伴奏)。
四、蹲姿训练蹲姿主要训练幼儿腿部力量,拉长小腿肌腱及跟腱的弹性、柔韧性。
其动作要领如下:1先面对把杆,双脚站小八字,准备一两个小节。
双手从准备姿势平稳地放到把杆上。
上身保持正直,挺胸收腹、收臂。
2两腿慢慢屈膝半蹲,下蹲时有被压迫下蹲的感觉。
3两腿慢慢直立还原,直立时有往上顶的感觉。
4易出现错误;蹲与起之间动作要连贯,力量要匀衡。
蹲姿训练可采用的音乐,如:音乐《牧童之歌》哈萨克族民歌。
五、压脚跟训练主要练习小腿肌肉和踝关节力量及柔韧性。
动作要领如下:1、面对把杆,双手轻扶把杆,双肘下垂,两肩放松,挺胸,收腹,抬臀,准备两小节。
2、两脚跟向上抬起、两膝绷直,上身保持稳定。
3、脚跟下压,落下还原。
4、压脚跟训练,可以双脚同时抬起下压,也可以单脚脚跟拍起下压,动作时,身体重心在脚跟抬起下压的主力腿上,动力腿可屈膝,将脚放在主力腿小腿部位。
5、易出现错误:上身不要晃动,两腿膝盖不要放松弯膝,动作要富有弹性。
压脚跟训练可采用的音乐,如音乐《赛木马》(汤六一曲) 六、小踢腿练习训练腿部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
小踢腿的特点是快速有力地踢到25。
或45。
高度后收回。
其动作要领如下:1、踢腿时,上体要保持正直,收腹挺胸立腰,收臀、收背,两腿外开,重心在主力腿上。
2、向前做小踢随时,动力腿有速度地经过擦地绷脚面,向前踢出35。
或45。
,然后,经过脚尖着地收回。
3、小踢腿可向前、旁、后踢腿。
踢腿时要注意绷直膝盖。
4、易出现错误:向前踢腿时送胯,向旁踢腿时,腿不外开,踢腿方向不正,向后踢蹬时,易骨盆前倾,或动力腿打开,身体向动力腿倾斜。
纠正方法如下:向前踢腿时,重心在支撑腿上,不要前移;向旁踢腿时注意腿外开,骨盆要正,臀部肌肉收紧;向后踢腿时,要收胯、立腰、腿外开。
小腿腿训练可采用的音乐,如音乐《侗家儿童多快乐》。
七、小结今天学习的只是对扶把踢腿的初步了解,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反复练习,不断深入,直到大家熟练掌握,运用自如。
当然这还需要大家的课后练习、巩固。
第五课时教学内容:把上基本动作练习(二)教学目的:把杆练习是进行形体训练的最基本的训练,主要通过把杆的辅助,帮助幼儿掌握最基本的姿态,以发展肢体的柔韧、力量、协调、平衡、控制等能力。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过程准备活动:一、师生问好。
热身活动。
二、复习上节训练内容。
三、压腿训练1、幼儿45。
斜角面对把杆,双脚“五位站立”。
一手扶把杆,一手自然下垂,挺胸、收腹,准备两小节。
2、重心移至主力腿,动力腿旁吸后向前伸直抬至把杆之上,向前压腿三次,下脑腰一次。
一手扶把杆,一手三位举起。
3、直立腿旁转90度,做压旁腿三次,下侧腰一次。
4、直立腿再旁转成后腿,一手扶把杆,一手三位,向后压腿三次,直立一次,然后腿落地还原,成准备姿势,换脚重复以上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