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第四讲
《沂蒙精神》班会课件

对青少年一代的期望与建议
坚定信仰
青少年应该坚定自己的信 仰,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以沂蒙精神为指导,勇 于追求真理和正义。
勇于担当
青少年应该勇于担当责任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 益活动,为社会进步和发 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努力学习
青少年应该努力学习知识 ,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 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 实的基础。
弘扬沂蒙精神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继 续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 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沂
蒙精神的时代价值。
推动文化创新
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我们也 应该推动文化创新,让沂蒙精神 与时代相结合,以更加丰富多彩 的形式展现出来。
加强青少年教育
我们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让 他们了解和认识沂蒙精神,引导他 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
孟良崮战役中的沂蒙人民支援前线
总结词
孟良崮战役中的沂蒙人民支援前线,是沂蒙精神典型 案例中的又一重要表现。
详细描述
在孟良崮战役中,沂蒙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倾其 所有支援前线。他们为部队提供粮食、衣物、药品等 物资,同时还组织起担架队、运输队等,全力支援前 线作战。在战役中,沂蒙人民的支援起到了关键作用 ,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观念。
社会组织参与
鼓励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沂 蒙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工作,通 过开展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 方式,推动沂蒙精神在社会中
的普及和传播。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
01
红色文化传承
沂蒙精神是中国红色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共产党
人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沂蒙精神》班会课件
沂蒙精神核心内涵及历史传承概述

沂蒙精神核心内涵及历史传承概述沂蒙精神是指中国山东省沂蒙山区域内特有的一种精神风貌和文化传统。
它源自于辽东半岛的辽阳地区,穿过河北的魏县、双桥、遵化、深州等地,蜿蜒地延伸至山东的烟台、临沂、菏泽等地。
沂蒙精神以其崇尚真理、励志向上、坚守信念和自强不息的特点而闻名。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沂蒙精神的内涵沂蒙精神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它强调传承与创新。
沂蒙山区是中国革命斗争的重要战略区域,数以万计的先烈在这里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而英勇献身。
他们以决不背离初心、勇往直前的精神,坚定地投身到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中去。
正是这种传承与创新的精神,使得沂蒙山区成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摇篮。
沂蒙精神强调勇敢与坚韧。
沂蒙山区地形险峻,地势复杂,在艰苦的环境下,人们不仅要面对自然的考验,更要面对敌人的迫害和剥削。
然而,他们并没有屈服,而是以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精神与之抗争。
正是这种勇敢与坚韧的精神,使得沂蒙山区成为了中国勇士的摇篮。
再次,沂蒙精神强调团结与合作。
沂蒙山区人民面临的问题繁多而复杂,唯有团结一心、携手合作,才能够应对这些挑战。
正是这种团结与合作的精神,使得沂蒙山区成为了中国合作的摇篮。
二、沂蒙精神的历史传承沂蒙精神的历史传承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是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一次伟大斗争。
在这次伟大斗争中,辽阳、深州、临沂等地区的人民积极参与,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正是在这个时期,沂蒙精神开始在中国人民中传承。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沂蒙山区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根据地。
在这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沂蒙山区的人民在与敌人的斗争中展现出了坚定的意志和英勇的勇气,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正是在这个时期,沂蒙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
近年来,沂蒙精神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沂蒙精神的内涵与起源》ppt课件

人,1943年达到5万人。伪军的总人数达到8万人,1943年伪
军多到28万人。1940年底,日军占领山东几乎所有县城,控
制铁路和公路5000公里,建立1156个据点。对中共根据地和
国民党军政驻地普遍连续“扫荡”、蚕食、分割、抉剔。
14
国
民
党
山 自1938年1月沈鸿烈任省政府主席,率省政府机 东关辗转于鲁西、鲁北。1939年1月进入鲁南山区, 府沈鸿烈主要致力于重建全省国民党各级行政机构。
此后,山东军区向东北输送第一、二、三、五、六、 七师等7万余人。4000名地方干部。
同年,山东分局改为中共中央华东局,新四军入鲁并
兼山东军区。华东局领导华中分局并直接领导山东五大战 略区。
1947年5月以孟良崮战役为标志,蒋介石集团重点进 攻战略失败。华东兵团分作东西两个兵团,实行内外线作 战。
1947年12月以胶东保卫战胜利为标志,山东战场 转入战略反攻。
1948年10月的济南战役为标志,华北与华东解放区 连城成一片,预示国共两党战略大决战即将进行。
1948年底进行淮海战役。
24
25
1948年10月以济南战役胜利为标志,与华北
解放区联接成一体,国共两党战略决战即将拉开帷 幕。
1948年11月至1949年2月,淮海战役结束,国民 党军队的主力在长江以北、黄河以南被席卷殆尽, 紧接着4月举行渡江战役、5月举行沪杭战役,6月举 行闽、赣追击战。中原厘定,天下大局定于一。
党面临一个生死悠关的选择,是紧跟国军走还 是坚持敌后?国民党实行战区制,蒋介石原来意 图把共产党的部队调动到第十战区属蒋鼎文指挥 的建制。
8
9
毛泽东果断地提出在华北作战略侧背牵制,拉 住牛尾巴,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
树立文化自信,用沂蒙红歌唱响沂蒙精神

文化传播与审美H綠论H第4卷第04期树立文化自信,用沂蒙红歌唱响沂蒙精神焦振振 薛步斌(沂蒙干部学院,山东临沂276000)摘要:沂蒙红歌诞生于沂蒙大地,与沂蒙精神交相辉映,是沂蒙精神“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党群关系的生 动艺术表现。
沂蒙红歌的出现与沂蒙精神密不可分,同时又推动了沂蒙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歌曲中传递的 “军民一心,正义必胜”的革命乐观主义,高度契合了文化自信的理念蒙红歌具有推动沂蒙精神传承与弘扬的独特优势,在实践中如何运用好这一有效工具,关键在于把握住党员领导干部、青少年和社会公众三类 重点群体,让沂蒙红歌真正贯穿于党性教育、深入到校园生活、满足社会需求。
关键词:文化自信;沂蒙红歌;沂蒙精神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 (2021 ) 04-0096-0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 讲到文化自信,他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 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 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诞生于革命 建设时期的红歌,是中国革命文化的优秀代表,以歌曲 的形式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伟 大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用一种精神的力量推动中国 社会不断前进。
无论是2019年全国掀起的“我和我的祖 国献礼建国70周年”活动,全民共唱一首歌;还是2020 年网络上流行的各种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主题的原 创歌曲,都使广大民众凝聚起众志成城的力量,传递了 必定胜利的信心,普遍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 育。
通过这些活动,也使人们更加了解红歌、自觉传唱 红歌。
而作为其中的优秀代表,沂蒙红歌记录了党员领 导干部带领沂蒙百姓进行革命、建设的伟大实践,见证 了沂蒙共产党人为沂蒙百姓谋幸福的初心使命,也唱 出了沂蒙精神“党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深 厚情谊,因其独特的美学意蕴和较强的互动性、感染 力,己成为新时代传承与弘扬沂蒙精神的有效途径。
红色热土---沂蒙精神

红色热土爱党爱军沂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
在上世纪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战争中,这里一直是中国革命最重要的战略基地。
日寇的铁壁合围,蒋介石的重点进攻,八路军在这里与日寇厮杀。
华东野战军在这里与蒋军血战,百万雄师从这里进军东北、驰聘华南、挺进全国各地,刘少奇、罗荣桓、徐向前、陈毅、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将近500名开国将帅在这里转战,在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指引下,我党我军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筑起了人民战争的铜墙铁壁,催生了沂蒙精神的诞生。
革命烽火熊熊燃起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努力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抗日武装斗争。
中共山东党组织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组建抗日武装,沂蒙山区群山绵延,地形复杂,用兵回旋余地大,这里群众基础良好,群众自发的抗日活动已经兴起。
1938年,党中央、毛泽东指示建立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山东抗日基地。
挺近沂蒙开创伟业为了开辟敌后战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中共中央、毛泽东决定,派干部、派兵去山东,开辟创建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山东抗日根据地。
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经过1938年一年的艰苦斗争,山东已有分散在各地抗日武装2.4万余人,为了统一指挥,中共中央决定组建八路军山东纵队。
1938年12月27日,八路军山东纵队在沂水王庄宣告成立,张经武任指挥,黎玉任政治委员。
八路军山东纵队的成立标志着山东起义武装已由分散的游击队成为战略上有统一指挥的游击兵团。
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后,与八路军115师并肩作战,驰骋在山东抗日战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八路军115师主力进军沂蒙1938年9月,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全会确定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派115师师部和部分主力进军山东。
1939年3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率师部与部分主力挺近山东,大大加强了山东的抗战力量。
115师与山东军民并肩作战,为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夺取抗战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沂蒙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

1 井冈山精神的形成、内涵及现实意义。
①井冈山精神的形成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不仅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而且孕育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的产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土地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遭到严重挫折的情况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审时度势,率领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在白色政权的四面包围之中建立起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党领导红军连续击退了反动势力的四次“进剿”和三次“会剿”,历经大小战斗近百次,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创设了一整套红军建军原则,提炼了红军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
毛泽东同志还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回答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问题,初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在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通过不断克服盲目主义、冒险主义错误的干扰,尤其是在反对教条主义的过程中,井冈山精神得以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井冈山精神从孕育、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完整地记录了以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艰辛探索和对社会理想、人生价值的深层思考,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②井冈山精神的内涵。
(一)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
(二)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
(三)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
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在屠刀面前不屈服,坚持革命斗争的产物。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井冈山斗争史是军民同仇敌忾的战斗历史。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的建立本身就体现着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复习提纲含答案整理只供参考

《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课程考试说明及复习提纲【课程考核方式】1、由平时成绩(40%)和期末成绩(60%)组成。
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皆按百分计算,最后总评成绩为二者结构成绩之和。
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成绩皆超过60分方为合格,任何一部分低于60分总评成绩皆是不合格。
2、期末考试形式:开卷考试。
从注重考记忆能力、变为考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试题分两种类型一是论述题,二是材料分析题。
总分100分,其中有60分依据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既能完成,40分是需要根据试卷提供材料自己分析归纳完成。
【课程复习提纲】1、根据专题一和教材内容理解和把握临沂大学“红色育人工程”的基本内容。
一是“三进”——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进校园”就是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做强红色馆、图书馆和博物馆“三馆”建设,做精电影院、大剧院和音乐厅“三院”建设,做大临沂大学学报、临沂大学报和校园网“三媒体”建设。
“进课堂”就是从教材,到课时、到学分、到考核体系,全面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
“进头脑”就是利用灌输式、熏陶式等各种方式,让红色文化在学生头脑里生根,能讲出来、写出来、演出来。
二是“三下”——下基地、下农村、下工厂。
“基地”就是我们这次挂牌的“一个中心、八个组团”临沂56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我们的的教学实践和红色育人双基地。
这“三下”不能少于一个月,下基地安排在第一学年,下农村、下工厂要结合学生的实践课程来安排。
三是“三研”——研编教材、研究课题、研发产品。
我们研编的红色文化教材,不仅仅是临沂大学的红色教材,也要成为全国老区大学的教材;研究课题方面,要成立沂蒙文化研究所,作为独立设置的研究机构,同时挂省里批准成立的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红色文化产业研究基地的牌子,还要把省里的沂蒙山文化研究纳进来,共同推进红色文化研究;研发产品就是要研发具有沂蒙老区特色的旅游纪念产品,这正是目前我们临沂旅游市场所缺乏的。
“六个一”活动:1.一场军训。
沂蒙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

1 井冈山精神的形成、内涵及现实意义。
①井冈山精神的形成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不仅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而且孕育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的产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土地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遭到严重挫折的情况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审时度势,率领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在白色政权的四面包围之中建立起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党领导红军连续击退了反动势力的四次“进剿”和三次“会剿”,历经大小战斗近百次,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创设了一整套红军建军原则,提炼了红军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
毛泽东同志还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回答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问题,初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在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通过不断克服盲目主义、冒险主义错误的干扰,尤其是在反对教条主义的过程中,井冈山精神得以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井冈山精神从孕育、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完整地记录了以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艰辛探索和对社会理想、人生价值的深层思考,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②井冈山精神的内涵。
(一)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
(二)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
(三)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
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在屠刀面前不屈服,坚持革命斗争的产物。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井冈山斗争史是军民同仇敌忾的战斗历史。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的建立本身就体现着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宏观上认识和了解沂蒙精神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沂蒙精神形成的背景
一、沂蒙传统文化是沂蒙精神产生的文化基础 二、苦难的生活是沂蒙精神产生的社会基础 三、革命斗争传统是沂蒙精神产生的思想基础
第二节 沂蒙精神的内涵与本质
一、沂蒙精神的形成及阶段性特征 二、沂蒙精神的内涵与本质 三、沂蒙精神的理论研究
在距今5亿-6亿年寒武纪时代,沂蒙山区还沉浸在汪洋大海之中,海 底有一个个突起的山地。风吹雨打,河流摆动等外力作用无时不在侵蚀着山 地,经过千万年之后,逐渐降低成平原。当平原再遇地壳抬升时,再次被抬 起,形成平顶的山地,从而进入新一轮侵蚀循环。崮就是新一轮侵蚀循环的 残留物,平坦崮顶就是平顶山地的遗存,崮顶高度可以代表古平原的抬升高 度,隐含了地壳抬升运动的重要信息。当地居民曾多次在崮上的石头里发现 三叶虫化石。
人们通常所说的“沂蒙七十二崮”并非确指。沂 蒙山区实有崮千余座,其中较有名气者近百座。崮 多以象形命名,如石人崮、拔垂子崮、油篓崮、马 头崮、龙须崮;也有的以崮的作用和方位命名,如 晨云崮、暸阳崮、透明崮、北岱崮、南岱崮;还有 的以传说命名,如孟良崮、抱犊崮、和尚崮等。
蒙阴县境内有:孟良崮、北岱崮、南岱崮、卢崮、拔垂 子崮、獐子崮、卧龙崮、虎啸崮、龙须崮、油篓崮、板崮、 水泉崮、安平崮、莲花崮、蝎子崮、瓮崮、茂崮、石人崮、 大崮、小崮、暸阳崮、尖崮、柴崮、晨云崮、龙头崮、马 头崮、云头崮、对崮、陈云崮、阁老崮、施崮、罗圈崮、 土门崮;
临朐县境内有:歪头崮、狮子崮、扁崮、龙头崮、 回头崮;
山亭区境内有抱犊崮。
仅以上这些有名有号的崮,就已经超过一百 三十座。此外,苍山县境内有石城崮;日照市 境内有吕母崮、龙门崮、幽尔崮、屋楼崮、抱 崮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山,如费县的挂心 崛子、望海楼、轿顶山等,虽然名字里不带 “崮”字,也都属于岱崮地貌。
陈毅在临沂
第一节 沂蒙精神形成的背景
一、沂蒙传统文化(文化基础) 二、近代以来,沂蒙人民苦难的生活(客观条 件) 三、沂蒙人民的抗争(主观因素)
一、沂蒙传统文化概括起来主要 有以下内容:
1、沂蒙自然文化。 沂蒙大地的山山水水,
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提供 了基本的生存条件和衣食 之源,使沂蒙人民在这块 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着 灿烂的文明。同时,自然 环境又影响着人们的存在 和发展。艰苦的自然环境、 长期的生活磨炼,造就了 沂蒙人民勤劳淳朴、吃苦 耐劳、向往光明、自强不 息的坚强性格。
平邑县境内有:不老崮、苏家崮、油篓崮、多乐崮、 和尚崮、泉崮、宝泉崮、太皇崮、摩云崮、团头崮、少山 崮、徐家崮、范家崮、马家崮、三家崮、大王崮、小王崮、 吴王崮、茅草崮、母子崮;
费县境内有:穷汉崮、云天崮、由吾崮、笼头崮、利 尖崮、齐眉崮、梅齐崮、柱子崮、刘家崮、海清崮、大崮、 右前崮、赵家崮、长庆崮、冲汉崮、五彩崮、确立崮、鹅 头崮、丁字崮、馍崮、宝崮;
我国几种主要造型地貌中的“丹霞地貌”、“张家界地 貌”、“嶂石岩地貌”、“喀斯特地貌”和“岱崮地貌”。
费 县 朱 田 镇 的 云 天 崮
岱崮地貌主要分布在沂蒙山区低山丘陵中的蒙 阴、平邑、费县、沂南、沂水、沂源、临朐县、山 亭区等县区境内,有名有号的崮多达几十座,号称 “七十二崮”,组成了壮美的沂蒙崮群,其数量之 多、地域之集中、形态之壮美,为世界罕见。
孟良崮(575,蒙阴)、吕母崮 (日照)、抱犊崮 (580,枣庄、苍 山及费县交界处)、北岱崮(679,蒙阴)、南岱崮(705,蒙阴)、锥子 崮(705,沂水)、天桥崮( 624.4 ,沂水)、丁家崮( 559 ,沂水)、水 塘崮( 515 ,沂南)、摩云崮( 1025 ,平邑)松崮顶( 662 ,沂源)。
沂南县境内有:石乐崮、垛罗崮、来家崮、石崇 崮、水塘崮、窦家崮、宣崮;
沂水县境内有:米家崮、鏊子崮、香炉崮、盘 龙崮、牛角崮、板子崮、锨板子崮、江家崮、天 桥崮、棺材崮、晏婴崮、纪王崮、东汉崮、剪子 崮、靴子崮、透明崮、红石崮、连崮、情人崮、 大坪崮、双崮;
沂源县境内有:钻天崮、杨家崮、鹰嘴崮、水 柿崮、道座崮、龙王崮、青泉崮、尹家崮、石人 崮、货郎崮、万泉崮、蝇帐崮、松崮、八十崮、 锥子崮、泉崮、大崮、螳螂崮、跌石崮、鼎足崮、 凤凰崮、仓粮崮、核桃崮;
在这个区域内,并非全都是山,像临沂市的兰山区、 罗庄区、河东区,以及苍山县、郯城县、临沭县、莒南县 的大部分,几乎全是平原,一望无际。
狭义的沂蒙山区,特指地处低山丘陵地区的8个县区, 包括临沂市的蒙阴县、平邑县、费县、沂南县、沂水县, 淄博市的沂源县,潍坊市的临朐县,枣庄市的山亭区等。
在20世纪艰苦卓绝的中国抗日战争和波澜壮阔 的人民解放战争中,沂蒙山区一直是中国革命最重 要的战略基地。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这里与日寇厮 杀,华东野战军在这里与国民党军血战,刘少奇、 罗荣桓、徐向前、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 近500名开国将军在这里转战。
第三节 沂蒙精神的价值功能
一、沂蒙精神的导向功能 二、沂蒙精神的激励功能 三、沂蒙精神的凝聚功能 四、沂蒙精神的育人功能
第三章 沂蒙精神概说
“沂蒙山区”是一个特定的称谓。广义的沂蒙山区,是 指以山东省临沂市、日照市,江苏省连云港市为中心的广 大地区,包括临沂市的三区九县,日照市的大部,淄博市 的沂源县,潍坊市的临朐县,济宁市的泗水县,枣庄市的 市中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江苏省的连云港市 以及邳州、新沂、赣榆、东海等县市的部分地区等。
临沂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校本课程
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
授课教师:孙海英
马克思主义学院 《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教研部
2012年9月
课堂讨论主题(五)
1、沂蒙传统文化与沂蒙精神的关系。 2、“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看地理环境与区 域精神的生成。 3、沂蒙精神的弘扬与批判。 4、沂蒙精神对社会的价值。 5、沂蒙精神对个体的价值。
解放战争时期,陈毅同志在指挥莱芜战役后,写了《如梦令·临沂蒙阴道 中》 :“临沂蒙阴新泰,路转峰回石怪。一片好风光,七十二崮堪爱。堪爱, 堪爱,蒋贼进攻必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