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古诗文诵读》校本教材
小学古诗文诵读考级实施方案(讨论稿)

XXXX小学古诗文诵读考级实施方案(讨论稿)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进一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抓住学生诵读记忆的黄金年龄,积极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不断积累语言,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汲取中华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弘扬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二、考级级别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把考核内容分为十二个级别,学生逐级申报考核,达到相应的诵读量即可参加相应的诵读考级。
考核对象是一至六年级学生,经考核合格后颁发相应的等级证书。
一年级会背上册的为一级,会背下册的为二级。
依此类推,直至十二级。
三、考级内容学校统一编印的校本诵读教材《古诗文诵读》I——6本。
每年级一本,每本分上下册,上下学期分别考上下册。
四、考级程序及组织1.考级程序按照“学生个人申报一一语文教师(班级小考官)初测认可一一学校考核确认一一颁发考级证书(证书由集团统一印制)。
2.考级具体工作由各校区教导处统一组织。
五、考级方法及要求1.考级方法:由小考官依据难易程度随机指定本年级本学期所背古诗文中的三首,全部背诵正确,方可认定相应等级。
考虑学生紧张因素,特设提醒制度,四句古诗提醒1次,八句古诗提醒2次,较长古诗文提醒3——5次。
3.背诵要求:背诵古诗文时,要先背题目、作者,声音洪亮,背诵准确、流畅,不重复、不添字、不漏字;背错自己可以重背,思考时间不超过半分钟。
六、考核时间每学期期末考试前一个月组织考级,一周后进行补考。
七、主要措施1.利用晨间、午间、课前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提倡各班制定恰当的周背诵数量目标。
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作适当解读,并坚持师生同读同背。
4.为了减轻教师的压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每次测评推荐优秀学生作为“古诗文诵读小考官”,并发给考官证。
为了激励学生,“古诗文诵读小考官”一学期推荐一次。
考官需公正,弄虚作假者经核实的取消考官称号。
小学四年级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小学四年级校本课程教学方案
小学四年级校本课程教学方案
教学
内容
校本教材小学四年级版45 86页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在大量诵读的根底上,摸索出积累、背诵古诗词和诵读古诗文的方法。
利用古诗文诵读课,营造古诗文诵读的气氛。
2、开展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古诗文学习实践活动,为学生的诵读提供资源和协助。
周次
内容安排
第一周
教学《寒食》自学《送春》
第二周
教学《秋夕》自学《客中初夏》
第三周
教学《首夏中行吟》自学《暮江吟》
第四周
教学《凉州词》自学《前出塞》
第五周
教学《夏日绝句》自学《题临安邸》
1/ 3
教学《过故人庄》自学《农家》
第七周
教学《回乡偶书》自学《登科后》
第八周
教学《浣溪沙》复习《寒食》
第九周
教学《卜算子咏梅》
第十周
教学《青玉案元夕》
第十一周
教学《富贵不能淫》
第十二周
教学《九思》
第十三周
教学《五日三省吾身》
第十四周
教学《叶公好龙》
第十五周
教学《名言名句精选》
第十六周
教学《名言警句》
2/ 3
古诗词诵读竞赛
第十八周
手抄报评比学期总结
评比、表扬
教学评价
组织开展古诗文手抄报竞赛、古诗文诵读竞赛,检查和了解学生对古诗文的掌握情况。
3/ 3。
小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

目录第一单元 三字经(节选)人r én 之zh ī初ch ū------------------------4 苟ɡǒu 不b ù教ji ào ------------------------5 昔x ī孟m èn ɡ母m ǔ------------------------6 窦d òu 燕y àn 山sh ān ------------------------7 养y ǎn ɡ不b ù教ji ào ------------------------8 子z ǐ不b ù学xu é------------------------9 玉y ù不b ù琢zhu ó------------------------10 为w éi 人r én 子z ǐ------------------------11 香xi ān ɡ九ji ǔ龄l ín ɡ------------------------12 融r ón ɡ四s ì岁su ì------------------------13第一课 第二课 第三课 第四课 第五课 第六课 第七课 第八课 第九课 第十课 第二单元 弟子规(节选)第一课 第二课 第三课 第四课 第五课弟d ì子z ǐ规ɡu ī------------------------15 父f ù母m ǔ呼h ū------------------------16冬d ōng 则z é温w ēn ------------------------17 事s h ì虽s u ī小xi ǎo------------------------18 亲q īn 所s u ǒ好h ǎo ------------------------19目录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亲qīn有yǒu过g uò-----------------------20 亲qīn有yǒu疾jí------------------------21 兄xiōng道dào友yǒu------------------------22 或h uò饮yǐn食s hí------------------------23 称chēng尊zūn长zhǎng------------------------24第三单元古诗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望wànɡ天tiān门mén山shān------------------------26 绝jué句jù------------------------28四sì时shí田tián园yuán杂zá兴xīnɡ---------------30乌wū衣yī巷xiànɡ------------------------32咏yǒnɡ柳liǔ------------------------34山shān行xínɡ----------------------------36暮mù江jiānɡ吟yín------------------------38鹿lù柴zhài------------------------40江jiānɡ雪xuě---------------------------42惠huì崇chónɡ《春chūn江jiānɡ晓xiǎo景jǐnɡ》-------------44(节选)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小学《古诗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

三年级诵读校本教材目录上卷目录第一单元1.宿建德江(唐)孟浩然2.千字文13.《笠翁对韵》一东第二单元1.凉州词(唐)王之焕2.千字文23.《笠翁对韵》一东第三单元1.凉州词(唐)王翰2.千字文33.《笠翁对韵》一东第四单元1.竹里馆(唐)王维2.千字文43.《笠翁对韵》二冬第五单元1.题西林壁(宋) 苏轼2.千字文53.《笠翁对韵》二冬第六单元1.千字文62.《笠翁对韵》二冬3.自己能念多好第七单元1.千字文72.《笠翁对韵》三江3.明天要远足第八单元1.千字文82.《笠翁对韵》三江3.妈妈有多大第九单元1.千字文92.《笠翁对韵》四支3.太阳的话第十单元1.千字文102.《笠翁对韵》四支3.春之消息第十一单元1.千字文112.《笠翁对韵》四支3.积雪第十二单元1.千字文122.《笠翁对韵》四支3.轮船第十三单元1.千字文132.《笠翁对韵》五微3.林中月夜第十四单元1.千字文142.《笠翁对韵》五微3.天上的老爷爷第十五单元1.千字文152.《笠翁对韵》五微3.我学写字假期:千字文剩余13篇,复习《笠翁对韵》下卷第一单元1.清明(唐)杜牧2.千字文293.《笠翁对韵》六鱼第二单元1.秋夕(唐)杜枚2.千字文303.《笠翁对韵》六鱼第三单元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2.千字文313.《笠翁对韵》六鱼第四单元1.游园不值(宋)叶绍翁2.千字文323.《笠翁对韵》七虞第五单元1.千字文332.《笠翁对韵》七虞3.善良第六单元1.千字文342.《笠翁对韵》七虞3.向着明亮那方第七单元1.千字文352.《笠翁对韵》七虞3.星星第八单元1.千字文362.《笠翁对韵》八齐3.小草第九单元1.千字文.372.《笠翁对韵》八齐3.母亲节第十单元1.千字文.382.《笠翁对韵》八齐3.就我一个人的时候第十一单元1.千字文.392.《笠翁对韵》九佳3.蜗牛第十二单元1.千字文.402.《笠翁对韵》九佳3.老师,你是百变魔术师第十三单元1.千字文.412.《笠翁对韵》九佳3.白天鹅第十四单元1.千字文.422.《笠翁对韵》九佳3.啄木鸟第十五单元1.千字文.432.《笠翁对韵》十灰3.我们的六月假期:千字文剩余13篇,复习《笠翁对韵》三年级诵读校本教材上卷第一单元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优秀资料(2021-2022年收藏)小学四年级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阅读》

四年级校本课程暨古诗文阅读计划一、指导思想古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化的宝库。
她是宝贵的精神食粮,不仅蕴含着深刻的知性美和崇高的人格美,更积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她是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让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深深地烙上了龙的传人的印迹。
为全面落实新《课标》理念,展示我校课改实验的成果,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结合我校小语工作计划的安排,将开展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比赛,意在把学生引入古诗文的海洋,让他们与高尚对话,与智慧碰撞,从而打下扎实、厚重的文学功底。
二、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诵读习惯。
2、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领悟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三、实施措施1、营造“书香班级”。
在这学期开设的“才艺台”的栏目中,指导学生用古诗文的各种形式来展现自己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
4、在校本和班队课上,结合诵读古诗文,开展各类古诗文的实践活动,着重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的能力和技巧。
5、分阶段性评比“诵读大王”。
四、诵读内容:四年级上册古诗文阅读五、教学计划周次内容安排第一周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第二周 <<夜雨寄北>> 第三周《送沈子福归江东》第四周《山中留客》第五周《元日>> 第六周国庆假期第七周《山中送别》第八周《过故人庄》第九周《望洞庭》第十周《宿石邑山中》第十一周《渔歌子》第十二周《洛桥望晚》第十三周《于易水送人》第十四周《断句》第十五周《古朗月行》第十六周《少年行》第十七周《乡村四月》第十八周《出塞》第十九周元旦假期第二十周《独坐敬亭山》第二十一周 <<四时田园杂兴>> 第二十二周 <<夏日绝句>>四年级校本课程暨古诗文阅读教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小学1-3年级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

小学1-3年级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校长寄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国学经典诵读不衰。
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又升华于现代的社会。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通过诵读经典,我们可以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
腹有诗书气自华”。
开展好古诗文诵读活动,可以加厚和刷新人生底色,提升文化品位,为人生夯实深厚的文化底蕴。
与经典同行,和圣贤对话,为民族增辉!我们创办这本教材,希望能以此为媒,面向师生,服务教学,记录我们的成长历程,为我们新的成绩加油鼓劲,成为学校架设的心桥、沟通的平台和求知的乐园。
我们相信这本教材必将在未来的岁月里茁壮成长,从稚嫩、蹒跚走向稳重、成熟!目录1.寻隐者不遇此诗讲述了一个诗人寻找隐士的经历,但最终未能找到。
这是一首典型的唐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自我认知的思考。
2.古原草这首诗描述了一片草原的美景,描绘了草原上的草、花、鸟和天空。
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3.登乐游原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乐游原上的游历经历,包括山、水、云和花草等景象。
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4.鹿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林中遇到的一只鹿,以及他对鹿的观察和感悟。
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5.XXX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雪的美景,包括江水、雪花和树木等景象。
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6.江南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地区的美景,包括江水、山峦和花草等景象。
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江南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7.敕勒歌这首诗描绘了敕勒人的生活和传统文化,包括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战争等方面。
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敕勒人的敬意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8.梅花这首诗描绘了梅花的美景,包括花朵、枝条和芳香等方面。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诵读篇》

校本教材——求知篇劝学qu ànxu é诗sh ī唐朝t ángch áo 颜真卿y ánzh ēnq īng三更s āng ēng 灯火d ēnghu ǒ五更w ǔg ēng 鸡j ī,正是zh èngsh ì男儿n án ér 读书d úsh ū时sh í。
黑发h ēi f ā不知b ùz h ī勤学q ínxu é早z ǎo, 白首b áish ǒu 方f āng 悔hu ǐ读书d úsh ū迟ch í。
【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品读】《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古诗。
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
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诗歌以短短的28个字便揭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
冬d ōng 夜y è读书d úsh ū示sh ì子z ǐ聿y ù古人g ǔr én 学问xu éw èn 无遗w úy í力l ì,少sh ào 壮zhu àng 工g ōng 夫f u 老l ǎo 始sh ǐ成ch éng 。
纸zh ǐ上sh àng 得来d él ái 终zh ōng 觉ju é浅qi ǎn ,绝ju é知zh ī此c ǐ事sh ì要y ào 躬g ōng 行x íng。
【译文】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即使这样,也是从年轻开始就下苦功夫且不断努力,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
小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三年级校本教材【教师寄语】中华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她源远流长,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反映社会生活,映照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心智。
诵读大量的古典诗文,可以使我们既获得丰富的文学知识,又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既启迪思维、培养灵感,又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既孕育创新精神,又增强审美情趣。
【古诗文篇】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解】江枫:寒山寺旁边的“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
姑苏:苏州的别称。
【译文】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
【赏析】《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
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小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
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
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
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屠苏:屠苏酒。
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4.曈曈:光辉灿烂。
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
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总把新挑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sìshí tián yuán zá xīng四时田园杂兴(选二)nán sòng fàn chéng dà[南宋] 范成大méi zi jīn huáng xìng zi féi梅子金黄杏子肥,mài huāxuě bái cài huāxī麦花雪白菜花稀。
rìcháng lí luò wú rén guò日长篱落无人过,wéi yŏu qīng tíng jiá diéfēi唯有蜻蜓蛱蝶飞。
前两句写景。
“金黄”与“雪白”,“肥”与“稀”,密疏浓淡,相对相映,构成了一副极美的丰收图景。
写景,是为着下面的叙事。
后两句叙事,不直接写劳作,而是从侧面以“闲”反写出农事正忙。
“唯有蜻蜓蛱蝶飞”,以“有”衬“无”,很美,透着生活的情趣。
guān shūyǒu gǎn观书有感nán sòng zhūxī【南宋】朱熹bàn mǔfāng táng yíjiàn kāi半亩方塘一鉴开,tiān guāng yún yǐng gòng pái huái 天光云影共徘徊。
wèn qúnǎdéqīng rúxǔ问渠哪得清如许,wèi yǒu yuán tóu huóshuǐlái 为有源头活水来。
渠:它指方塘。
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光明澄清澈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闲自在地来回走动。
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发源处不断有活水流下来。
这是诗人的感受。
他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读书学习,吸取知识的“活水”,思想、才学、智慧才会永不枯竭,永不陈旧,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tíqiū jiāng dúdiào tú题秋江独钓图qīng wáng shìzhēn【清】王士祯yìsuōyílìyìpiān zhōu 一蓑一笠一扁舟,yízhàng sīlún yícùn gōu 一丈丝纶一寸钩。
yìqŭgāo gē yìzūn jiŭ一曲高歌一樽酒,yìrén dúdiào yìjiāng qiū一人独钓一江秋。
-----------------------------------------------------------------------披着蓑衣,戴着斗笠,驾着小船,理好鱼线,下好鱼钩。
在秋色茫茫的江面上你,独自一个人垂钓,时而高歌一曲,时而饮酒一杯,真是说不出的自在。
诗人连用九个“一”字,奇异神妙,趣味横生。
“一人独钓一江秋”,天高水长,秋色苍茫,写“独钓”写出了阔境,令人回味不已。
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在今江苏省南京市。
朱雀桥:南京秦淮河上的桥名,在乌衣巷的附近。
王谢:指东晋时王导和谢安两个势力最大的家族。
这是一首凭吊古迹的诗。
前两句用“朱雀桥”、“乌衣巷”点明这里是王谢故居,用“野草”、“夕阳”写出它现如今的荒凉、衰败的景象。
后两句诗人以燕子主人的变换,巧妙地表现了历史盛衰的变迁。
燕子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但王谢两家却早已衰落,往日的显赫、繁华一去再也不回了。
物是人非,世事沧桑,诗人的感慨不言而喻。
dōng冬míng kāng hǎi【明】康海yún dòng yùxuěwèi xuě云冻欲雪未雪,méi shòu jiāng huāwèi huā梅瘦将花未花。
liúshui xiǎo qiáo shān sì流水小桥山寺,zhúlímáo shèrén jiā竹篱茅舍人家。
--------------------------------------------------------------阴云凝聚,将要下雪而未下雪;瘦削的梅树,将要开花而未开花。
小桥、流水之旁有一座依山而建的寺庙,竹篱内的茅舍中住着几户农家。
chūn yèluòchéng wén dí春夜洛城闻笛táng lǐbái【唐】李白shuíjiāyùdíàn fēi shēng谁家玉笛暗飞声,sǎn rùchūn fēng mǎn luòchéng 散入春风满洛城。
cǐyèqǔzhōng wén zhéliǔ此夜曲中闻折柳,hérén bùqǐgùyuán qíng何人不起故园情。
全诗用轻快流利的语言,表达了淡淡的思乡哀愁。
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能不勾起思乡之情吗?jīn rìgē今日歌míng dài huàjiāwén jiā【明代画家】文嘉jīn rìfùjīn rì今日复今日,jīn rìhéqíshǎo今日何其少!rén shēng bǎi nián jǐjīn rì人生百年几今日, jīn rìbùwéi zhēn kěxī今日不为真可惜!ruòyán gūdài míng zhāo zhì若言姑待明朝至, míng zhāo yòu yǒu míng zhāo shì明朝又有明朝事。
wèi jūn liáo fùjīn rìshī为君聊赋《今日诗》。
nǔlìqǐng cóng jīn rìshǐ努力请从今日始。
念奴娇·赤壁怀古【北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ā)发。
人生如梦,一樽(尊)还酹(lèi)江月。
【注释】(1)大江:长江。
(2)淘:冲洗。
(3)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4)周郎: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
(5)雪:比喻浪花。
(6)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7)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8)英发:英俊勃发。
(9)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
(10)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11)故国: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12)华发:花白的头发(13)尊:同“樽”,酒杯。
【译文】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采桑子【北宋】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
它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今安徽阜阳)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
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注释】①西湖:指颍州西湖。
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
宋时属颍州。
晏殊、欧阳修、苏轼都在颍州做过太守。
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
②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③涟漪:水的波纹。
【译文】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