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宾语前置和状语后置(教师版)

合集下载

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倒装句是指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使得谓语位于主语之前。

倒装句可以用来强调句子中的某个部分,或者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

宾语前置是指将句子中的宾语提到谓语之前,以便更加突出宾语的重要性。

这种语法结构在口语和文学作品中比较常见。

状语后置是指将句子中的状语放在句子的结尾,以便更加突出状语的作用。

状语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词语,如“快乐地唱歌”、“非常努力地学习”等。

状语后置常用于口语和文学作品中。

需要注意的是,倒装句、宾语前置和状语后置都是为了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或者更加符合语言习惯而采用的语法结构,但它们并不是必须遵守的语法规则。

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宾语前置和状语后置句式总复习

宾语前置和状语后置句式总复习
“东向” 东向” 东向 “向东” 向东” 向东
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 介宾结构, 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 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 宾语前置。 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 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 三是用 三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 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 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 ”“是 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是”只是宾 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四是介词宾语,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四是介词宾语,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介词宾语
1、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谁 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 敢违背。 敢违背。 2、太师, 您撞谁呀? 太师, 您撞谁呀? 3、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 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
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 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
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 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 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 南阳何禺页异焉。玄谓操曰: 玄、南阳何禺页异焉。玄谓操曰:“天 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 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 其在君乎? 者,其在君乎?”
所以世人并没有认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否定句中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宾语前置)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名家指路》P251~~254第22~~26题 名家指路》 第 题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 得意地说: 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 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 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 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 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 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 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晋平公说: 太师, 您撞谁呀? 晋平公说:“太师, 您撞谁呀?” 师旷故意答道: 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 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 因此我气得要撞他。 因此我气得要撞他。” 晋平公说: 说话的是我嘛 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 师旷说: 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 啊!” 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 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 公说: 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 公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

如何判断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如何判断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如何判断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什么是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是指在一个句子中,宾语前面有状语修饰,宾语后面有定语修饰的语法结构。

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与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与宾语前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跟踪练习】
❖ 分辨下面文言句式的类型。 ❖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2.马之千里者。 ❖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 ❖ 4.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 5.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6.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7.形似酒樽,饰以篆文山龟之形。 ❖ 8.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鸿门宴》)
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 在文言文中,状语后置是将介宾短语放在 动词后面作补语,当翻译成现代汉语时, 一般要把它提到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
介词“于”、“以”组成的介宾短语
❖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 大都处于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大 多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被动句
❖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 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的动作行为的承受 者、受动者,而不是主动者、施动者。
❖ 被动句是相对于主动句而言的。在动词性谓语中,主 语是施动者,即动作行为的发生者,这种句子称为主 动句;反之,主语是受动者,即动作行为的接受者, 这种句子称为被动句。比如,
❖ “大雨把战士们淋得浑身湿透了。” ❖ 这是主动句,“淋”的动作行为是“大雨”发出
的。 ❖ “战士们被大雨淋得浑身湿透了。” ❖ 这是被动句,主语“战士们”是“淋”这一动作
的接受者。 ❖ 分析主语是否有“被迫”的情形,或者注意主语产生
动作行为的原因是否来自于外界。
于:谓语+于+宾语
❖ “于”字本身不表示被动的意 思,而是动词有被动的意义, 由于用“于”引出动作行为的 主动者,被动的意义就更加明 显了 。

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讲解

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讲解

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讲解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讲解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个语法现象,即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

这个语法规则在中文中经常出现,特别是在书面语中,对于汉语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探讨这一现象,并为您提供全面、深入和灵活的理解。

让我们来具体了解状语和宾语以及定语的概念。

状语是指在句子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或词组。

宾语是指动词所作用的对象,即句子中被动作的事物或人。

定语是指在句子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或词组。

通过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的语法规则。

在汉语中,状语通常位于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而宾语则位于动词的后面、形容词的前面。

定语则通常位于名词的前面。

然而,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状语出现在宾语之后,而定语则放在名词的后面,这就是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的语法现象。

这一语法规则常常在修辞手法中使用,可以增加句子的表达力和语义深度。

通过改变词语的位置,我们可以更好地突出句子中的某个信息,同时也能增加句子的变化和灵活性。

下面,让我通过一些例句来进一步说明这一现象。

1. 我昨天在花园里看见了一只漂亮的蝴蝶。

在这个例句中,状语“昨天”出现在宾语“一只漂亮的蝴蝶”的后面,而定语“一只漂亮的”则出现在名词“蝴蝶”的后面。

通过这样的排列,我们可以首先得知动作发生的时间,“昨天”,然后进一步介绍宾语“一只漂亮的蝴蝶”。

2. 他买了一部很贵的手机。

在这个例句中,状语“很贵”出现在宾语“一部手机”的后面,定语“一部”则出现在名词“手机”的后面。

通过这样的排列,我们可以先了解到手机的价格“很贵”,然后再具体说明手机是一部。

在实际应用中,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的表达方式非常常见。

尤其是在广告、新闻报道、文学作品以及演讲等语境中,这一语法现象经常被用来达到修辞上的效果。

通过运用这种表达方式,我们可以给人以更加丰富、生动、有感染力的语言感受。

语文文言文状语后置和宾语前置

语文文言文状语后置和宾语前置

语文文言文状语后置和宾语前置
语文中,有一种语法现象叫做状语后置和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指的是,在句子中状语(包括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一般位于谓语动词之后,而宾语前置指的是,在句子中宾语一般位于动词之前。

这两种现象在文言文中尤为常见。

比如,文言文中的“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一句中,“东山”就是
状语,位于动词“登”的后面。

而“小鲁”则是宾语,位于动词“登”的前面。

再比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远上白云间”是状语,位于动词“在”的后面,“一片孤城”是宾语,位于
动词“在”的前面。

状语后置和宾语前置在语文中的应用很广泛,可以丰富句子结构,增强表达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写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采用这种语法结构,不要过度使用,以免影响句子的语言流畅度和准确性。

- 1 -。

最新高三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学案教师版

最新高三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学案教师版

文言文阅读之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句式类型及其用法,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二、定语后置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

1.请根据表格中给出的定语后置的形式,找出两句或以上课内文言例句定语后置的形式例句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作为标志词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定语放在中心词后,中间用“之”作为标志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僧之富者不能至(《为学》)定语放在中心词后,数量词或数词作定语马之千里者(《马说》)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2.定语后置小结(1)用“者”的后置格式:中心词十定语十者(2)用“之”使定语后置格式:中心语+之+定语(3)数量词或数词作定语格式:中心语十数量定语3.学以致用:下列各句中没有定语后置现象的一句是( B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村中少年好事者。

D.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三、状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或主语之前,作句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面作补语。

翻译时,习惯上把它当作状语,所以这种语法现象称为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

1.请根据表格中给出的状语后置的形式,找出两句或以上课内文言例句状语后置的形式例句用“于”(“乎”,相当“于”)字构成介词结构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师说》)用“以”字构成介词结构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2.状语后置小结(1)用“于”“乎”字构成介词结构格式:动/形十于(乎,相当“于”)十宾(2)用“以”字构成介词结构格式:动十以十宾3.学以致用:下列句子中没有状语后置现象的一句是( C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文言文阅读之特殊句式(教师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新高考专用)

文言文阅读之特殊句式(教师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新高考专用)

文言文阅读——特殊句式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判断句判定判断句的方法有二:一是看外在语言标志,“……者……也”“……也”“……者……”,以及副词“皆”“诚”“则”“乃”“必”“非”“本”等。

二是从特征入手,判断句的特征之一就是谓语部分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如“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破灭之道”就是一个名词性短语,符合判断句的特征。

“是”字在文言文中一般作指示代词“这”讲,偶尔有作判断动词的。

例如“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中的“是”作“这”讲,“也”才是判断标志词;“自言本是京城女”中的“是”,就是一个判断动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答案:D(D项①为被动句,②为判断句。

其他三组均为判断句。

)2.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B.秦,虎狼之国C.无恻隐之心,非人也D.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答案:D(D项为一般陈述句,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

)二、被动句判断被动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从标志词入手,看是否符合被动句的要求。

被动句的标志词主要有以下几类:①“为”“为……所……”或“……为所……”。

②“于”或“受……于……”。

③“见”或“见……于……”。

④“被”字。

(2)从语法入手,看主语是不是受动者。

因为有些被动句没有标志词,但含有被动意,所以单凭标志词判断是不行的,还需要考虑主语是不是谓语的受动者。

(3)巧借“添”“变”二法。

①在动词前或后加上“被”而未改变句子基本意义的,是被动句。

②主谓结构的句子能够变成动宾主动句的,是被动句。

如“函谷举”,可以将其变为“举函谷”。

1.下列各句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C.终必不蒙见察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答案:D(D项为状语后置句。

)2.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答案:D(D项①为状语后置句;②中的“见”字不表被动,而是表示“对我怎么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语法:宾语前置
在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主
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例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例句:《论语》子曰:“未知思也,夫何远之有”翻译:他是没有真的想念啊,又谈什么遥远呢一、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曷)”、“奚”、“安”“胡”、“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又如:《鸿门宴》:“沛公安在”
这种形式的宾语前置如果记熟了可以当成固定结构来掌握,比如《论语》中有很多恰当的例子。

例如: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分析:这句话有两个特殊句式,一是宾语前置,何有=有何;二是状语后置,何有于我哉=于我何有哉。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二、介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谓语动词。

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固定结构:“是以”就是“以是”,翻译成“因此”。

“是以”在古文中经常连用,“是以”是宾语前置,“是”是代词,是“这、这个原因”等之义;“以”是介词,是“因、由于”等之义,“是”作介词“以”的宾语而构成介宾前置,一般是“因此”、“所以”等意思。

例如:《出师表》,“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四、以“是”或“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
古汉语有时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例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

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古代汉语语法:状语后置
在文言文中,状语后置是将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当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要把它提到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

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于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大多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中,两个“于蓝”在翻译时,要分别放在动词谓语“取”和“青”的前面作状语。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如,“具告以事”(司马迁《鸿门宴》)中,“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

”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


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处于补语的位置时,翻译成现代汉语,可视其情况来确定是作状语,还是作补语。

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

而“固先乎吾”中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

总之,区分定语后置与状语后置现象,除了注意其本身的特点外,要注意抓中心词,并看词性。

定语所修饰的中心词一般是名词或代词,且处于修饰语的前面;而状语后置是由介词“以”或“于” 组成的介宾短语处于动词或形容词之后。

特殊句式判断练习题:
一、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并翻译句子
1、得双石于潭上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不必贤于弟子。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尝五战于秦。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申之以孝悌之义。

翻译:__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申:反复陈述。

以上句子的类型是:状语后置句
一、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并翻译句子
1、何陋之有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唯公马首是瞻翻译:看着我马头的方向(来决定进退)”
3、微斯人,吾谁与归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王来何操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问:“何以知之”翻译:大王问:您凭什么知道呢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翻译:不通晓句读的,有的(倒要)向老师学习;不能解决疑惑的,有的(却)不向老师请教。

8、古之人不余欺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沛公安在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句子的类型是: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