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的功能
肾脏功能与肾脏疾病发生的关系

肾脏功能与肾脏疾病发生的关系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承担着过滤血液、排泄代谢废物、调节电解质平衡、维持体液平衡等重要功能。
肾脏的功能不仅与身体的健康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发生肾脏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肾脏功能与肾脏疾病发生的关系。
一、肾脏功能1、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球滤过功能是肾脏的一项重要功能,其主要作用是过滤血液中的废物、毒素及多余的液体,形成初步尿液。
而肾小球滤过率则是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之一。
平时肾脏在正常运作的情况下,会保持一定的肾小球滤过率,从而确保身体内的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可以正常排出。
2、调节电解质平衡肾脏还能够调节人体内的电解质水平,包括钠、钾、镁、钙等离子体积浓度的平衡。
体内的电解质水平的变化会影响身体内的水分平衡、神经、肌肉等器官的正常工作。
因此,肾脏对于体内电解质平衡的调节至关重要。
3、维持体液平衡肾脏还能够控制体液的酸碱平衡、维持体液内的渗透压。
当人体内液体量发生改变时,肾脏会调整尿量和尿的浓度,以维持体液平衡。
二、肾脏疾病1、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脏病是一种为期三个月及以上的渐进性的肾脏损害病程。
患有慢性肾脏病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会逐渐下降,造成体液平衡和代谢产物排泄能力的降低,进而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高血压、贫血、高尿酸血症等。
2、肾脏感染肾脏感染是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导致的肾脏疾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腰痛、排尿疼痛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肾脏感染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脓肿、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3、肾结石肾结石是由于尿液中的成分过多,形成结晶而聚集在肾脏内,形成石头。
肾结石常伴随着腰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进而影响肾脏的正常工作。
三、肾脏功能与肾脏疾病发生的关系肾脏功能不良是各种肾脏疾病的重要因素。
一旦肾脏功能受损,不仅会影响人体的水分、电解质、酸碱平衡等重要指标,而且还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而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大量饮酒等也可能对肾脏造成影响。
肾脏的生理学和排泄功能

肾脏的生理学和排泄功能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承担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学和排泄功能。
本文将对肾脏的生理学功能和排泄功能进行详细介绍,以加深对这一重要器官的理解。
一、肾脏的生理学功能1. 调节体液平衡: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排泄,控制人体内部的体液平衡。
当体内水分过多时,肾脏会产生大量稀尿,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反之,当体内水分不足时,肾脏会减少尿液的排泄,从而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2. 维持酸碱平衡:肾脏通过排泄酸性代谢产物和调节血浆离子浓度,对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血液中的酸碱度发生改变时,肾脏能够调节酸碱离子的排泄,使血液的酸碱平衡恢复正常。
3. 调节血压:肾脏能够通过调节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和排泄来调节血压。
当血液中钠离子水平过高时,肾脏会增加钠的排泄,从而降低血压;反之,当血液中钠离子水平过低时,肾脏会增加钠的重吸收,从而提高血压。
4. 产生尿液:肾脏通过对血液的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生成尿液。
尿液中包含了体内代谢废物、多余物质和水分等,通过排除尿液,肾脏能够清除体内的废物,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二、肾脏的排泄功能1. 滤过:肾脏通过肾小球将血液中的水分和溶质滤过到肾单位中。
在肾小球内部,通过毛细血管壁上的滤过旋涡,使水分和溶质进入肾小管。
2. 重吸收:在肾小管中,肾单位对滤过的水分和溶质进行选择性的重吸收。
水分和溶质经过肾小管的各个部分,根据体内的需要,有选择性地被重吸收回体内。
3. 分泌:除了滤过和重吸收外,肾小管还具有分泌功能。
通过分泌,肾小管可以将体内的某些废物和药物排泄进尿液中,进一步清除体内的代谢产物和外源性物质。
4. 浓缩与稀释:通过肾小管的浓缩和稀释作用,肾脏能够调节尿液的浓度。
当体内缺水时,肾脏可以通过浓缩尿液来减少水分的丢失;当体内水分过多时,肾脏可以通过稀释尿液来增加水分的排出。
总结:肾脏作为人体内部重要的器官,不仅具有多种生理学功能,如调节体液平衡、维持酸碱平衡和调节血压等,还担负着排泄代谢产物和废物的重要功能。
中医肖相如肾的九大功能

中医肖相如肾的九大功能中医肖相是指通过对人体面部及特定部位的观察,通过肤色、面容、眼睛、鼻子、耳朵、嘴唇、舌苔等特征,来分析判断一个人的体质,进而了解其内脏功能的健康状况。
其中,面部特征能够反映肾的九大功能,即肾主骨、藏精、制血、津液、耳聪、发达、牢固、生发、生殖。
下面将对肾的九大功能进行详细阐述。
1.肾主骨: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宰着人体的骨骼生长发育。
面部特征中,如果鼻梁高而直,则代表肾气旺盛,骨骼发育良好。
反之,如果鼻梁低平或塌陷,则可能表示肾气不足,骨骼发育欠佳。
2.藏精:肾脏是人体的精气之源,掌管着生殖发育和生育能力。
在面部特征中,眼睛是反映肾脏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眼睛亮丽有神表示肾气充足,而眼睛暗淡无神则可能表示肾气不足。
3.制血:肾脏能够促进造血功能,使人体血液健康流通。
面部特征中,红润的嘴唇代表血液充盈,而苍白的嘴唇则可能表示贫血或血液循环不畅。
4.津液:肾脏是水液代谢的主要调节器官,对液体的排泄和吸收起着重要的作用。
面部特征中,肌肤的湿润度和光泽度可以反映津液的健康状况。
湿润光滑的肌肤表示肾气旺盛,而干燥粗糙的肌肤则可能表示津液不足。
5.耳聪:肾脏与耳聪的关系密切,肾气旺盛可使耳聪明晰。
面部特征中,耳轮纹脉较为清晰,耳垂粉嫩而有光泽,都可以表示肾气旺盛,耳聪力健。
6.发达:肾为生发之源,与头发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关系。
面部特征中,黑亮且有光泽的头发表示肾气旺盛,而稀疏、干枯或早白的头发可能表示肾气不足。
7.牢固:肾主骨骼,肌肉、韧带和关节都与肾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面部特征中,骨骼明显突出、肉感不足,则可能表示肾气虚弱,骨骼不牢固。
8.生发:肾为生长发育的基础,对全身脏腑器官的发育和功能发挥都起着重要作用。
面部特征中,面形丰满、颧骨突出,则表示肾气旺盛,发育充分。
相反,若面形平平或颧骨不明显,则可能表示肾气不足。
9.生殖:肾脏是人体生殖功能的关键器官,对男女的性欲和生殖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体解剖学中的肾脏功能

定期检查
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 和血压,以预防肾脏损伤。
通过尿液检查、肾功能检查等定期检查, 及早发现肾脏问题并及时治疗。
THANKS
肾结石
肾结石是在肾脏内形成的坚硬 晶体,可能导致疼痛和尿路感
染。
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是一种尿路感染,可 能导致发热、腰痛和尿液异常 。
慢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指肾脏功能 逐渐下降,可能导致疲劳、食 欲不振和水肿等症状。
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肾脏突然 停止工作,可能导致恶心、呕 吐、头晕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人体解剖学中的肾脏功 能
目录
Contents
• 肾脏的概述 • 肾脏的过滤功能 • 肾脏的排泄功能 • 肾脏的内分泌功能 • 肾脏功能的异常与疾病
01 肾脏的概述
肾脏的位置和结构
位置
肾脏位于腹部的两侧,靠近பைடு நூலகம்主动脉 和下腔静脉。
结构
肾脏由肾皮质和肾髓质组成,肾皮质 是过滤血液的部分,肾髓质负责尿液 的浓缩和排泄。
02 肾脏的过滤功能
过滤过程
血液流入肾脏
血液通过肾动脉流入肾脏,进入 肾小球。
过滤作用
肾小球内的毛细血管壁形成滤过膜 ,血液中的水分、电解质和部分小 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 形成原尿。
过滤效率
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较高,能够 过滤掉大部分大分子物质和细胞, 只允许水和部分小分子物质通过。
过滤功能的调节
03 肾脏的排泄功能
排泄过程
过滤血液
肾脏通过滤过作用将血液中的水 分、代谢废物和多余物质过滤出 来,形成尿液。
浓缩尿液
肾脏通过重吸收作用将尿液中的 水分和营养物质重新吸收回血液 ,使尿液浓缩。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过滤血液、排泄废物、调节体液平衡等重要功能。
本文将从肾脏的结构以及其功能两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肾脏的结构肾脏位于腰部后腹膜腔内,左右对称地分布于脊柱两侧,形状呈豆状。
一般而言,成年人的肾脏长度约为11-12厘米,宽度约为5-6厘米,厚度约为3-4厘米。
肾脏的外部结构可分为皮质与髓质两部分,而内部则有集合管、小管等组织结构。
皮质位于肾脏的外侧,呈红褐色。
皮质中存在许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在血液过滤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髓质则位于皮质的内部,呈现放射状排列的纹理,髓质中含有集合管和小管。
肾脏的功能肾脏是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其功能主要包括:1. 血液过滤:肾脏通过肾小球对血液进行过滤,将其中的废物、余氮和过剩的水分排出体外,同时保留需要的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和某些离子。
2. 尿液排泄:在血液过滤的过程中,有害废物和多余水分形成尿液,通过肾小管进入集合管,最终由输尿管排出体外。
3. 维持体液平衡:肾脏调节体液中水分和溶质的含量,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当体内水分过多时,肾脏会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的水分;而当体内水分不足时,肾脏则减少尿液排出,保留更多水分。
4. 调节血压:肾脏通过调节尿液中水分和盐类含量,控制血液中容量和血液压力的平衡,从而影响血压的稳定。
5. 激活维生素D:肾脏中的细胞能够转化维生素D成为活性的形式,维生素D在体内有促进钙吸收和骨骼形成的重要作用。
总结:肾脏作为人体内部的重要器官,其结构和功能相辅相成。
肾脏的结构包括皮质和髓质,而功能则涉及血液过滤、尿液排泄、体液平衡调节、血压调节以及维生素D激活等。
了解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对于人们更好地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

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肾脏由数以百万计的基本功能单位组成,这些单位被称为肾小球。
肾小球是肾脏中的基本过滤单位,具有调节体液平衡、排除代谢废物和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多种功能。
首先,肾小球起着过滤血液的功能。
每个肾小球由球状体和被称为肾小管的结构组成。
血液进入肾小球后,经过球状体中的毛细血管被过滤,形成初尿。
初尿中包含了水、电解质、尿素、尿酸等物质,但没有蛋白质和血细胞等大分子物质。
这一过滤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它确保了体内有害物质的排除,同时保留了有益物质。
其次,肾小球还参与了体液的平衡调节。
肾小球可以根据体内的液体状况来调节初尿的生成速率。
当体内液体过多时,肾小球会减少初尿的生成,以减少体内液体的数量。
相反,当体内液体不足时,肾小球会增加初尿的生成,以保持体内液体平衡。
这种调节可以确保体内液体的稳定,使人体的生理功能正常运作。
此外,肾小球也对体内代谢产物进行排泄。
在初尿经过肾小管的吸收、分泌和再吸收过程后,最终形成尿液,将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排出体外。
这些废物的排泄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在体内积聚会导致中毒和其他疾病。
最后,肾小球还参与了酸碱平衡的调节。
当体内血液酸性增加时,肾小球会分泌更多的酸性物质,并排出尿液中,从而调节血液的酸碱度。
这种酸碱平衡的调节对于维持生理功能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因为血液的酸碱度一旦失去平衡,将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总之,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肾小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过滤血液、调节体液平衡、代谢产物的排泄和酸碱平衡的调节,肾小球确保了体内环境的稳定和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
了解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对于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非常重要。
肾脏生理解剖__功能

肾脏生理解剖__功能
肾脏是人体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器官,它不仅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
平衡,而且是血液循环和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制造了大量的激素,可以调节血液压和调节体内生化过程。
肾脏是重要的外分泌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有排泄废物、调节水电解质
平衡、调节酸碱平衡、分泌激素并激活其他腺体分泌以及参与免疫和新陈
代谢等。
1.排泄废物
肾脏是主要排泄废物的器官,它能够过滤血液中的毒素、活性物质、
有害物质、蛋白质等,这些物质可以经过排尿和汗液等形式排出体外。
此外,它还从体内排出了碳酸氢钠、氨基酸、葡萄糖等有机物,避免了体内
积聚这些毒素。
2.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肾脏能够通过在排尿中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来调节体内水电解质的
平衡,并能够根据体内环境的需要进行调节。
如果体内水电解质失去平衡,它将对细胞的活动和代谢产生不利影响。
3.调节酸碱平衡
肾脏可以通过分泌尿酸和碱性激素来调节酸碱平衡,以维持体内酸碱
平衡的稳定。
4.激素分泌
肾脏可以分泌一些激素。
肾脏功能了解肾脏的滤过和排泄功能

肾脏功能了解肾脏的滤过和排泄功能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负责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了解肾脏的滤过和排泄功能对于我们理解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肾脏滤过功能肾脏的滤过功能是指通过肾小球将血液中的废物和有毒物质过滤出来,形成尿液。
1. 肾小球滤过:肾小球是肾脏中重要的过滤单位,由毛细血管团和肾小球囊组成。
血液通过肾小球时,血浆中的水分、草酸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肾小球囊,形成初尿。
2. 肾小管重吸收:初尿进入肾小管后,在肾小管管壁上的小血管和间质中再次吸收正常生理状态下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回到血液中。
这个过程称为肾小管重吸收。
二、肾脏排泄功能肾脏的排泄功能是指通过尿液排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物质,以及调节水盐平衡。
1. 水分的排泄:肾脏调节体内的水分平衡,根据体内的需求来排泄多余的水分。
当人体缺水时,肾脏会减少尿液的排泄量,以保证足够的水分供应给身体。
2. 氮代谢产物的排泄:肾脏将体内蛋白质代谢产生的氨基氮转化为尿素,通过尿液排泄出去,以维持氮代谢的平衡。
同时,肾脏还通过尿液排除其他废物物质,如尿酸、草酸等。
3. 离子的排泄:肾脏通过尿液排泄体内过多的离子,如钠、钾、磷等。
对于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非常重要。
总结起来,肾脏的滤过功能通过肾小球将废物过滤成初尿,然后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将有用物质回收到体内。
而肾脏的排泄功能则是将废物和多余物质通过尿液排除出体外,保持体内稳定的内环境。
通过了解肾脏的滤过和排泄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肾脏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保持肾脏的健康状态,通过饮食均衡、适量运动和避免不良生活习惯等方式,有助于维护肾脏功能正常,促进身体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脏的功能肾藏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主生长发育升值和血液代谢集体的生长从旺盛到衰退都与肾中精气相关肾中精气的盛衰有直接影响皮肤的健美一些面色较黑的损美性疾患大多和肾精亏损有关这正与中医五色与五脏中肾主黑色的论述相吻合。
肾脏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形成尿液。
要知道尿液是如何形成的,首先要知道肾小球的结构。
(肾门处的动脉进人肾实质后,经分枝逐渐分成许多细小动脉,然后与肾小球相连。
)用显微镜看肾小球,它是一个由很多很细的血管即毛细血管组成的。
再用电镜看这些毛细血管,它上面有许多孔洞,就像筛网一样。
当血流经过肾动脉,进入肾小球时,体积大的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蛋白质等,因不能通过这些筛孔,所以仍留在血管内,重新返回体内;而体积小的成分,如水分、钠、氯、尿素、糖等,就通过这些筛孔滤出,流进肾小管内,此时滤出的液体叫作原尿。
原尿里面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如糖、氨基酸等。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这些营养成分就被全部重新吸收入体内,水分99%也被吸收,此时只剩余机体的代谢废物和很少的水分,它们就形成了尿液。
尿液进入肾盂后,再经过输尿管流入膀胱,当潴留到一定量时,就被排出体外。
人体每个肾脏约有130万个肾小球,它每天滤出原尿180升,形成尿液1.8升。
这里面含有机体代谢的全部废物。
肾脏还有一种重要的功能,就是内分泌功能。
所谓内分泌功能,就是肾脏合成分泌一些物质,起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
如(1)促红细胞生成素,由肾脏合成后,刺激骨髓造血,产生红细胞。
肾脏有重病时,不能合成,就会贫血。
(2)活性维生素D3,肾脏合成后,就进入肠管,可使肠管吸收钙增多,人体骨骼会更加强壮;肾脏有病变时,不能合成,小儿会产生佝偻病,成人骨骼会变软弱,甚至疼痛、骨折。
(3)前列腺素:肾脏是合成前列腺素的主要脏器之一。
可分为二类,一类有扩张血管作用,另一类则可引起血管收缩。
此外,肾脏也是多种内分泌物质的分解灭活场所。
如胰岛素、甲状旁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降钙素等许多激素,均可被近曲小管细胞灭活,从而参与了激素代谢的调节。
肾脏的功能(1)肾脏的排尿功能用显微镜看肾小球,由很多很细的毛细血管组成的,用电镜看这些毛细血管,上面有许多孔洞,就象筛网一样。
当血流经过肾动脉,进入肾小球时,体积大的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蛋白质(分子量比血红蛋白大的蛋白质)等,因不能通过这些筛孔,仍留在血管内,重新返回体内;而体积小的成分,如钠、钾、氯、尿素、糖等,随水分通过这些筛孔滤出,滤至肾小囊腔内,此时滤出的液体称作原尿。
原尿中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当流经肾小管时,这些营养成分被重新吸收入体内,如葡萄糖全部重吸收,水(99%)、钠、钾、氯、碳酸氢盐等大部分重吸收,对机体无用或有害的物质,如尿素、尿酸、磷酸根等只少量重吸收,肌酐全部不吸收;除重吸收外,肾小管和集合管还有分泌与排泄的功能,如尿中的氨,绝大部分由肾小管和集合管所分泌,分泌及排泄钾、氢离子,此时只剩余机体的代谢废物和很少的水分,形成了尿液。
尿液进入肾盂后,再经过输尿管流入膀胱,当潴留到一定量时,就被排出体外。
人体每个肾脏约有120万个肾小球,每天滤出原尿约180升,但每天形成尿液只有1.8升,其成分与血浆有很大差别。
肾脏的基本生理功能就是形成尿液,排泄各种水溶性物质。
其泌尿活动的生理意义,一是调控体液的容量及成份的排出,维持水(渗透压)和电解质平衡;二是排出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酸性物质,维持酸碱平衡;三是排泄体内的废物、毒物和药物。
而且可随着机体的不同情况而改变尿量和尿中物质的排出量。
因此,肾脏已不再被认为是单纯的排泄器官,而是机体内环境调节系统甚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①肾脏排泄代谢废物为维持正常的排泄功能,肾血流量一般保持在恒定范围内,肾血流量约占全身血流量的1/4~1/5左右,肾小球滤过率约125mL/min。
肾脏有自身调节功能,通过管球反馈、肾神经及血管活性物质等环节调节肾血浆流量,使肾小球滤过率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肾小球滤过率受毛细血管内压、肾血浆流量、动脉血白蛋白浓度及滤过膜的通透系数的影响,当血压过低,肾血浆流量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或通透系数下降时,肾小球滤过率显著降低或停止。
肾小球滤过膜对大分子物质具有屏障作用,滤过膜的屏障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机械性屏障,与滤过膜上的孔径大小及构型有关;二是电荷屏障,肾小球滤过膜带负电荷,可以阻止带负电荷的白蛋白滤出。
在某些病理状态下,滤过膜上的负电荷消失,使大量白蛋白经滤过膜滤出,形成蛋白尿。
尿素、肌酸、肌酐为主要含氮代谢产物,由肾小球滤过排泄;而马尿酸、苯甲酸以及各种胺类等有机酸则经过肾小管排泄,主要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向管腔内分泌的途径来排泄代谢废物,以肾小管近端排泄为主。
除排泄有机酸外,还分泌排出许多进入体内的药物及毒物,如酚红、对氨马尿酸、庆大霉素、青霉素类、头孢霉素类等也从近端肾小管排出。
药物若与蛋白质结合,则可通过肾小球滤过而排出。
②肾脏调节体内水和渗透压平衡肾脏具有强大的根据机体需要调节水排泄的能力,以维持体液渗透浓度的稳定。
从肾小球滤出的水分近80%在近端小管及髓袢降支被重吸收。
这部分水的重吸收与溶质的重吸收有关,钠自小管腔面的吸收为被动的,它伴随与氢离子交换,葡萄糖、氨基酸及磷酸盐的吸收则以弥散形式进入细胞,而在细胞基侧膜有Na+、K+-ATP酶,主动将钠泵入细胞间液,以保持细胞内钠平衡。
肾对尿液的稀释浓缩主要发生在集合管。
滤液进入髓袢后,通过逆流倍增机制而被浓缩。
肾脏自皮质到髓质,组织间液的渗透浓度逐渐升高,到肾乳突处最高。
髓袢各段通透性不同,髓袢降支对水容易透过,尿素较难,而氯化钠则极少能渗透,故水分不断向组织间透出,管腔内氯化钠浓度不断升高;而髓袢升支细段则对钠离子有高度通透性,对尿素有中度通透性,但水则不易透过。
因此在升支管腔中,钠浓度逐渐降低,而尿素浓度则有升高。
总之,调节人体水及渗透压平衡的部位主要在肾小管,只有在肾功能严重衰退,滤过率极度减少时,肾小球也可影响水的排泄。
影响肾稀释浓缩机能的因素很多,如抗利尿激素、慢性肾功能不全、利尿剂等。
③肾脏对钠、钾、氯的排泄及调节肾脏是钠、钾、氯的主要排泄场所。
在体液中,钠离子是细胞外液中最主要的电解质,钾离子是细胞内液中最主要的电解质。
钠、钾、氯的排泄直接关系到体内这些离子的相对平衡,对维持正常体液的体液量、渗透压以及酸碱平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尿钠是通过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作用后排出体外的。
正常人,血浆的钠离子浓度为135~145mmol/L,绝大部分是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其次是碳酸氢钠等。
肾小球滤过率一般为180L/24h(125ml/min),而每日排出的钠离子仅3~5g,99%以上的钠离子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其中大部分在近曲小管中重吸收,其余为髓袢升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钠的排泄受以下多种因素的影响:①肾小球滤过率与球管平衡。
每单位时间从肾小球滤过的钠离子量,对尿钠的排出具有重要影响。
近端小管重吸收钠离子的量随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而变化。
②肾上腺皮质激素有保钠作用,其中,以醛固酮的作用为最强,醛固酮增多可导致水钠潴留。
③肾动脉压或肾静脉压增加可使钠的重吸收减少。
正常人血清钾浓度为3.5~5.5mmol/L,每日从尿排出1.2~3.2g,肾脏保留钾的能力不如钠。
血清钾几乎全部要从肾小球滤过,其中98%左右在近曲小管重吸收,小部分在髓袢吸收。
肾脏排泄钾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钾平衡。
正常人摄入钾盐增加时,尿钾排出也增加。
②肾小管细胞内钾的浓度。
当肾小管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增加时,远曲小管对钾的重吸收减少,尿钾的排出增加;反之,则尿钾排出减少。
③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中钠离子的含量。
远曲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时,钾的分泌量即增加。
④醛固酮的影响。
当血清钾离子浓度升高时,可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从而使钾排泄增加,使钾离子浓度恢复正常。
这对维持正常血钾浓度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人血浆中氯离子的浓度约为98~108mmol/L,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的氯离子浓度只有1mmol/L,血液中氯几乎都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
每日随尿滤出的氯量约为5~9g。
肾小球滤过液中的氯离子,99%在肾小管中重吸收入血,其中60%~80%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由于钠在近端小管主动重吸收,引起水被动重吸收,使管腔中氯、钾离子等的浓度升高,通过扩散而被动重吸收。
因此,钠的主动重吸收直接关系着包括氯在内的钾、钙等离子的重吸收。
凡未被重吸收的氯,主要以氯化钠形式随尿排出,小部分以氯化铵由尿排出。
尿氯的排泄量,主要受摄入钠盐的影响,其次与肾小管液中的酸碱度有关,肾小管泌氢离子增加,远曲小管重吸收氯离子减少,尿中排氯增加。
综上所述,肾脏通过钠、钾、氯等排泄的调节,保持体内钾、钠、氯的正常水平,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④肾脏在酸碱平衡中的作用人的体液有一定的酸碱度,这种酸碱平衡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
人体在正常膳食情况下,体内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和少量的碱性物质。
酸性物质主要有两大类:碳酸(挥发性酸)和固定酸(非挥发性酸)。
糖、脂类、蛋白质氧化分解产生的硫酸、磷酸、乳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质,主要由肾脏排出体外,称为固定酸。
固定酸主要由蛋白质生成,体内生成固定酸的数量和食物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固定酸必须被中和并由肾脏排出,否则,会对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正常情况下,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液不会引起血液pH值的显著变化,主要是由于体内有一系列的调节机制,即:①体液中的缓冲系统。
②呼吸系统。
③肾脏。
肾脏的调节作用缓慢,但能完整地调节血液pH值。
这是肾脏的重要功能之一。
机体产生的固定酸,每天约为40~60mmol氢离子,它们可以通过肾小管泌氢作用自尿中排出。
近曲小管、远曲小管、集合管细胞都可以泌氢。
肾小管在排出酸性尿时,通过氢离子--钠离子交换,生成新的碳酸氢根离子,从而使在体液缓冲系统和呼吸系统调节机制中损失的碳酸氢根离子得到补充。
同时,血浆氢离子浓度和二氧化碳分压的升高,均可刺激呼吸中枢,加强呼吸运动,使二氧化碳排出增多,血浆碳酸浓度下降。
由于碳酸氢根离子的补充和碳酸的减少,使血浆中碳酸氢根离子与碳酸的比值不因对固定酸的缓冲而发生明显改变,使血浆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
这样,肾脏通过对肾小球滤过的碳酸氢盐的重吸收和生成新的碳酸氢盐,从而使细胞外液中的碳酸氢盐的浓度保持稳定,以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此外肾脏的泌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重吸收功能受动脉血的二氧化碳分压、血钾浓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原发性代谢性酸中毒或碱中毒的形成,主要与呼吸运动和肾脏活动有关,其中肾脏起着更大的作用。
(2)肾脏的内分泌功能肾脏还有另一种重要功能,肾脏能产生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即兼有一些内分泌功能,这些物质对机体生理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