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

合集下载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

在国际上,GDP已成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1.生产法:生产法是指通过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个部门(农、工、建、服务等)的产出、增加值,并将它们进行加总得到GDP的核算方法。

生产法可以分为增加值法和产出法。

增加值法:按照产业部门分别核算各部门的增加值,再将所有部门的增加值相加得到GDP。

增加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

产出法:按照产出部门分别核算各部门的最终产品的产值,再将所有部门的产值相加得到GDP。

产值是指一个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总价值。

2.支出法:支出法是指通过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最终消费支出、国内固定资本投资、存货变动和对外贸易出口额、进口额等因素,得出GDP的核算方法。

最终消费支出:指个人和家庭为了满足自己生活和消费的需要,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国内固定资本投资: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固定资本形成的价值,包括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

存货变动:指企业货物的进出口净值。

对外贸易出口额、进口额: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买卖额。

3.收入法:收入法是指通过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个人、家庭和企业的各类收入,如工资、利润、利息、房屋租金、税收等,得出GDP的核算方法。

工资:指个人通过劳动创造收入所得。

利润: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获得的收益。

利息:指个人或企业通过提供借贷资金而获得的收入。

房屋租金:指个人或企业通过出租房屋而获得的收入。

税收:指政府从企业和个人所征收的各类税费。

通过以上三种核算方法,可以得到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GDP。

这三种方法互相印证,构成了GDP的核算体系,同时也为经济分析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

国民幸福指数
20级世纪70年代,不丹国王提出并实施“幸福计 划”,在不同的时期,政府推出了不同的国民幸 福目标,使人生基本问题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创造 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 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指标。在 这个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国民 总体生活得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 关注。
了颇具冲击力的新概念———GNC(Gross National Cool,国民生活快乐指数)。针对国际经济学界对日 本经济的通常看法,青木认为日本经济运行中最大的变 化之一,就是GNC正在事实上取代GDP,成为日本经 济运行的重要衡量指标。日本经济中最为活跃的企业, 已经是一些着重开拓个人体验的商业领域的中小企业, 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在传统的GDP增长指标之外,正在 事实上改善日本人的福利状况。
“国民幸福指数”(GNH)是衡量百姓幸福感的 标准,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 表”,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
2005年,我国两会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提交 了《落实“以人为本”,核算“国民幸福指数”》的 提案,建议我国从政治自由、经济机会、社会机会、 安全保障、文化价值观、环境保护六类构成要素,建 构我国的国民幸福核算指标体系,以监控国家经济社 会运行态势,了解人民的生活满意度,成为政绩考核 标准的组成部分。
② GNP则是按国民原则计算,是一个国民概念,包括本 国居民在国内和国外的财产和劳务所获得的收入,但不 包括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财产和劳务所获得的收入。它是 一个收入的概念。
两者间关系: GNP=GDP+国外净要素收入(Net Factor product) ,简称NFP
其中,国外净要素收入=本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外国居民从 本国获得的收入

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

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

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终极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速度,是评估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活动状况的重要指标。

GDP主要通过三种计算方法进行核算,分别为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一、生产法计算GDP:生产法是通过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活动的市场价值来计算GDP。

具体分为三个步骤:1.产业部门产出法:按照不同产业部门的主要产品生产计算,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2.产业部门产值法:通过采集和分析各个经济部门的产出数据来计算GDP。

3.原料和中间产品消耗法:计算各个经济部门在生产过程中购买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价值。

生产法计算GDP的优点在于能够很好地反映经济活动和经济结构。

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难以衡量非市场化的经济活动和无偿服务,以及如何处理重复计算等问题。

二、收入法计算GDP:收入法是通过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收入来计算GDP。

具体分为三个步骤:1.企业所得法:计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的利润。

2.劳动者所得法:计算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取得的工资、奖金和福利等收入。

3.资本所得法:计算资本所有者在生产过程中取得的利息、股息和租金等收入。

收入法计算GDP的优点在于能够比较准确地衡量经济活动对各类收入的分配情况,以及经济增长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处理未分配利润和非营利组织等问题。

三、支出法计算GDP:支出法是通过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等方面的支出来计算GDP。

1.消费支出法:计算个人和家庭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费支出。

2.投资支出法:计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投资支出。

3.净出口法:计算国内生产与国内消费和国内投资之间的差额。

支出法计算GDP的优点在于能够反映经济活动对不同支出项目的影响,以及国内生产与国内消费和国内投资之间的关系。

GDP及其核算方法简析

GDP及其核算方法简析

GDP及其核算方法简析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水平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

GDP的核算方法可以分为产出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首先,产出法是通过统计一个国家内所有产业部门的生产总值之和来计算GDP。

产业部门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国家统计机构会收集所有产业部门的生产数据,并将其加总。

产出法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和效率。

其次,支出法是通过统计一个国家内所有最终消费、政府支出、固定资本投资和净出口的支出总和来计算GDP。

最终消费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的货物和服务以及公共投资,固定资本投资是指企业购买的设备、建筑和土地,净出口是指出口减去进口。

支出法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消费需求和经济活动。

最后,收入法是通过统计一个国家内所有因生产活动而获得的收入总和来计算GDP。

收入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

国家统计机构会收集所有产业部门的收入数据,并将其加总。

收入法可以衡量一个国家在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收益和分配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三种核算方法计算出的GDP应该是一致的。

具体来说,产出法可以通过统计每个产业部门的价值添加(增加值)来得到产业部门的生产总值,而支出法可以通过统计不同支出项目的价值添加来得到总支出,收入法可以通过统计不同类型收入的价值添加来得到总收入。

总体上,产出、支出和收入应该是相等的。

GDP的核算方法可以提供各种角度来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

产出法可以显示不同产业部门的相对重要性和效率水平。

支出法可以揭示消费需求和投资活动的变化。

收入法可以显示收入的分配情况和不同经济体的贡献。

然而,GDP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只关注经济活动的总值,而没有考虑到质量和可持续性的因素。

例如,生产一些对环境有害的产品可能会增加GDP,但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其次,GDP无法准确衡量非市场经济活动,如家庭劳动和非正规经济的贡献。

如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如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如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是全球各国做国际比较、进行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GDP的核算方法有三个主要途径: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种核算方法。

一、生产法生产法是根据各个产业生产部门产出的价值,计算总和得到GDP的核算方法。

这种方法将经济活动按产业划分,统计每个产业的产出,并将其价值相加。

具体步骤如下:1.产业分类:按照不同产业的经营活动特点划分产业,一般可以将产业分类为第一产业(农林牧渔),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

2.收集数据:收集各个产业生产销售情况的数据,包括产出和价格等信息。

3.估算产值: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计算每个产业的产值,即产业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

4.累加产业产值:将每个产业的产值加总,得到国民经济的总产值,即GDP。

5.调整和核实:根据实际情况,对数据进行调整和核实,确保准确性。

6.计算GDP:将调整和核实后的数据汇总,计算得出GDP。

生产法即将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产值总和来计算GDP。

它适用于产业产出数据完善的情况,对于农业、制造业等产业较发达的国家更为适用。

二、支出法支出法是根据各个部门用于最终消费和投资的支出总和计算GDP的核算方法。

这种方法将国民经济的支出按照形态分为最终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出口净收入,然后将这些支出相加。

具体步骤如下:1.消费支出:计算个人和家庭在消费品和服务方面的支出。

2.投资支出:统计各个部门的投资支出,包括生产资本的投资和存货的变动。

3.政府消费支出:计算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

4.出口净收入:计算国外对国内产品的需求和对外产品的供应差额。

5.累加各项支出:将上述各项支出相加,得到国民总支出,即GDP。

支出法即通过计算所有支出的总和来计算GDP。

它适用于对国民经济需求和消费方面的数据较为完善的情况,对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分析较为常用。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2、国民生产总值(GNP)3、国民生产净值(NNP)4、国内生产净值(NDP)5、国民收入(NI)6、个人收入(PI)7、个人支配收入(DPI)8、中间产品9、最终产品10、生产法11、支出法12、收入法13、总投资14、净投资15、政府购买支出16、名义国内生产总值17、实际国内生产总值18、GDP的价格矫正指数19、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20、奥肯定律21、流量与存量22、重置投资23、自发投资24、引致投资25、转移支付26、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27、GNP缺口28、绿色GDP二、单项选择题1、GD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B、农民劳动C、工程师劳动D、保险业服务2、从总支出核算GDP包括()A、工资支出B、缴纳税金C、消费D、储蓄3、从总收入GDP包括()。

A、卖旧房所得B、卖粮食所得C、卖土地所得D、储蓄4、最终产品包括()A、钢筋B、水泥C、钳子D、稻谷5、正确的统计恒等式为()。

A、投资=储蓄B、投资=消费C、储蓄=消费D、总支出-投资=总收入-储蓄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收入()。

A、折旧B、原材料支出C、直接税D、间接税7、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B、原材料支出C、直接税D、间接税8、石油的生产不能按下述()方式计入GDP。

A、石化企业购买石油支出B、石化企业存货增加C、石油企业存货增加D、出口9、当年计入GDP的消费支出大于当年生产的消费品,表明()。

A、购买了旧货B、购买了库存产品C、当年产品出口增加D、统计错误10、假设当年生产消费品的产销率小于1,未销售的消费品按下述口径计入GDP。

()A、消费B、投资C、政府购买D、净出口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GDP和GNP都是流量概念B、GDP是地域概念,GNP是国民概念C、GDP和GNP都是以市场交换为基础D、GDP和GNP是同一概念,没有区别12、净出口是指()。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

本文将从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核算方法以及其意义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活动中创造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它包括了国内居民、企业和政府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总体表现。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主要有三种: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1. 产出法产出法是通过统计各个经济部门和行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总值,然后进行汇总计算得出国内生产总值。

这种方法主要关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通过统计各个产业的增加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2. 收入法收入法是通过统计一定时期内各个经济主体所获得的收入总和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这种方法主要关注经济主体的收入来源,包括工资、利润、利息、租金等各类收入,通过统计这些收入的总和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3. 支出法支出法是通过统计一定时期内各个经济主体的最终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这种方法主要关注各个经济主体的支出行为,通过统计这些支出的总和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三、国内生产总值的意义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具有以下几个意义:1. 经济发展的衡量标准: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GDP意味着经济活动充分、生产力高效。

2. 政策制定的依据:国内生产总值可以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依据,根据GDP的变化情况,政府可以调整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3. 经济结构调整的指引: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通过对GDP的分析,可以指导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4. 财富分配的参考依据: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富分配情况,通过对GDP的分析,可以了解贫富差距、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为财富分配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第一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例题讲解:例1 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3)国民收入(NI):广义的国民收入是指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经济活动业绩的数量指标,是在一个经济社会中用货币衡量的每年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狭义的国民收入是指一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从生产中所获得的全部收入,数量上等国民生产净值减去间接税,即狭义的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间接税。

(4)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可供利用的生产资源在正常情况下可以产出的最大产值。

(5)重置投资:指用于补偿在生产过程中损耗掉的资本设备的投资,亦即折旧。

例2 某地区居民总是把相当于GDP60%的部分存起来,并且不用缴税也不购买外地商品。

今年该地区将总值2000万元的汽车销往邻省,这对该地区的GDP产生影响,请回答:(1)该地区的GDP增加了多少?(2)假如当地政府增加同样2000万元购买本地汽车,是否会产生与(1)相同的结果?为什么?(3)假如政府将2000万元以补贴形式发给居民,该地GDP是否会增加?与(1)相比如何?为什么?解:第一种解法:考虑了乘数效应将总值2000万元的汽车销往邻省,首先导致国民收入的第一轮增加2000万元,在边际消费倾向为1-60%=40%的前提下,该地区将把其中的800万元用于消费,导致国民收入的第二轮增加,这样一直继续下去,便导致国民收入数倍的增加。

Y=2000×1+2000×40%+2000×(40%)2+2000×(40%)3+…=2000/(1-40%) =2000/60%=3333.3(万元)(2)会产生相同的效果,因为政府支出中对商品和劳务的支出是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具体如下,当政府向厂商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时候,在私人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中并没有包括对这些劳务的支出,因而应该加上政府的这部分支出,当政府向居民购买生产要素的服务而生产出物品和劳务的时候,它们也构成社会产品的一部分,因而应该加上政府的这部分支出,因此在国民收入每一轮中增加2000万元,由于边际消费倾向为40%,在此影响,每二轮增加为2000×40%,这样一直继续下去,和(1)的效果是一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是指用于 生产其它产品的产品;或现期生产出来的但是 进入了其他产品或劳务的产品和劳务。例如, 钢铁和棉纱就是中间产品。
煤用于家庭取暖与作饭时是最终产品, 作为发电与炼钢的原料时又是中间产品。
跨年生产问题
2021/2/11
5
实际区分最终与中间产品非常因难。 具体计算时采用增值法:计算在生产不同阶段增加的产 值(value added),即销售产品和劳务的收益与为其中 间产品费用之间的差额。
GDP紧缩指数,失业率中的奥肯定律表明当GDP增长大于
2.25个百分点时,每增加一个百分单位的国内生产总值,失
业率就降低0.5个百分点。
中国2006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7%,达
到20.9407万亿元。从总量上看,这是中国GDP首次突破
20万亿元大关。20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0067
0亿元,比上年增长9.0% ,2012年突破50万亿,去年
56.280291万/2/11亿。
14
②宏观经济管理中有重要作用 如制订战略目标、计划规划和财政金融政策时,都以达 到一定数量的GDP为标准。 ③在对外交往中有重要意义
与我国承担的国际义务相关,如承担联合国会费;与 我国享受的优惠待遇有关,如世界银行根据GDP来划 分给予优惠的标准。
2021/2/11
3
二、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final goods :一定时期内生产 的、在同期内不再加工、不再重复出售、 可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最终产品是 和中间产品相对而言的。
最终产品通常包括: ①消费品、军工产品; ②固定资产积累与储备; (折旧问题) ③净出口(进出口差)。
2021/2/11
不是市场交换活动,就不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之中。
非市场经济活动是那些公开或不公开的但没有市场交易行
为的经济活动。家务劳动是典型的非市场经济活动,无法用
市场价值来衡量。
随着市场化程度发展,许多家务也成了商品,当一位保姆
提供家务劳动时,收入被计入GDP,但如果这位保姆与男主
人结婚了,她付出跟以前相同的劳动,但这些劳动就不再被
2021/2/11
15
(2)GDP反映福利水平变动存在较大局限性:
首先,它不反映分配是否公平,只关注生产; 其次,非市场活动得不到反映; 第三,有些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内容 无法得到反映; 如环境质量的变动、不能反映精神满 足程度,闲暇福利。 第四,它并不能正确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无法 反映人们从产品和劳务消费中获得的福利状况。
第1章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指标 第四节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的衡等关系 第五节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 总值
2021/2/11
1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一、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简称GDP)的概念
(2)GDP与GNP的区别:
① GDP按国土原则计算,是一个地域概念,即不论本国居 民还是外国居民,凡是在本国国土范围内的财产和劳务 所获得的收入都计算在内,但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的 财产和劳务所获得的收入。它是一个生产的概念。
2021/2/11
8
② GNP则是按国民原则计算,是一个国民概念,包括本国 居民在国内和国外的财产和劳务所获得的收入,但不包 括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财产和劳务所获得的收入。它是一 个收入的概念。
具体计算GDP时采用增值法
生产阶段 产品价值 中间产品成本
小麦
100
---
面粉
120
100
面包
150
120
增值 100
20 30
2021/2/11
6
三、现在生产和销售
GDP计算的是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生产的而不是卖 掉的最终产品。
存货视为企业自己买下的存货投资。往年生产当年出售 的不计,本年生产未出售的也计入,看作是企业自己把 它买下,当成企业的存货投资。
2021/2/11
11
当一个美国经济学家飞到中国举办一场
关于“新经济与风险投资”的收费讲座 时 ,讲座收入 计入中国的GDP和美国的 GNP , 但 不 计 入 中 国 的 GNP 和 美 国 的 GDP。
2021/2/11
12
五、市场活动与非市场活动
许多产品和劳务虽然对人们的经济福利很有关系,但如果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定 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在本国领 土范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 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P1•Q1+P2•Q2+…+Pn•Qn
2021/2/11
2
理解GDP的要点: (1) 总量——市场价值的概念 (2) 流量——一定时期内 (3) 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而非中间产品的价值 (4) 地域概念,而不是国民概念 (5)生产的而非销售 (6) 市场活动——统计值
封闭条件下,GNP=GDP。
2021/2/11
10
中国诺基亚公司归芬兰人所有,所以该公司 在中国经营得到的利润,虽是中国GDP一部 分,但不被统计为中国GNP,而应归入芬兰 GNP。
中国海尔在美国工厂的利润,应作为美国 GDP一部分,但应被统计为中国的GNP。
随着国际经济联系加强,重视地域范围的 GDP相对重要性上升。
计入GDP了。
有人嘲笑地说,
千万别和你的保 021/2/11
13
GDP指标的意义与局限性
(1)GDP核算的意义
①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主要有3个重要经济指标,经济增
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这三个指标都与GDP有密切
关系,其中经济增长率就是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就是
假定生产1000亿元,只卖掉900亿元,则GDP仍是1000亿 元,其中的100亿元,为存货投资。
废品和变质问题;公共品问题
2021/2/11
7
四、GNP和GDP
(1)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是指一国 居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拥有的投入要素所 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两者间关系: GNP=GDP+国外净要素收入(Net Factor product) ,简称NFP
其中,国外净要素收入=本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外国居民从 本国获得的收入
2021/2/11
9
如果GNP>GDP,说明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 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 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