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答题模板

合集下载

32类地理问题常见答题模板

32类地理问题常见答题模板

32类地理问题常见答题模板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理问题答题模板:
1. 地理位置问题:
- 问题:某地位于哪个国家/洲/地区?
回答:某地位于[国家/洲/地区]。

例如,北京位于中国,巴黎位于法国。

2. 自然地理问题:
- 问题:某地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回答:某地的气候特点是[气候描述]。

例如,亚马逊雨林地区气候湿润多雨。

- 问题:某地的地形特征有哪些?
回答:某地的地形特征包括[地形特征描述]。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
最高的山脉之一。

- 问题:某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
回答:某地的自然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列举]。

例如,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石资源。

3. 人文地理问题:
- 问题:某地的人口特征是什么?
回答:某地的人口特征包括[人口特征描述]。

例如,印度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

- 问题:某地的主要语言是什么?
回答:某地的主要语言是[语言名称]。

例如,巴西的主要语言是葡萄牙语。

- 问题:某地的文化特色有哪些?
回答:某地的文化特色包括[文化特色列举]。

例如,日本的文化特色之一是茶道。

这些模板可以帮助你回答不同类型的地理问题,但具体回答还需要根据问题的
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完整版)高中地理答题模板

(完整版)高中地理答题模板

农业1、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或农业发展条件):(1)自然因素:①地形平坦。

②气候暖湿(或光热水充足,或雨热同期)。

③土壤肥沃。

④灌溉水源充足。

(2)社会因素:⑤市场。

⑥交通。

⑦政策扶持。

⑧劳力。

⑨技术2、某地农业区位远离市场的原因(如海南是我国冬季瓜果供应、美国南部阳光地形种植花卉和蔬菜供应北方市场等):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②农产品保鲜、冷藏术的发展3、(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①地形平坦。

②土壤肥沃。

③雨热同期。

④灌溉水源充足。

⑤劳动力丰富。

⑥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⑦大米是这里人的主食4、温带发达国家乳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如西欧、美国、新西兰):①土地贫瘠、气温较低,不适合种植谷物,但适应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人口稠密,城市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

③交通发达。

5、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①水稻种植业。

②大牧场放牧业。

③商品谷物农业。

④混合农业。

⑤种植园农业。

⑥乳畜业。

⑦(粗放)畜牧业⑧园艺业。

⑨灌溉农业。

⑩河谷农业。

绿洲农业。

传统旱作农业。

还有①基塘农业。

②立体农业。

③坝子农业6、各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①东亚(不含中国):水稻种植业。

②东南亚和南亚:水稻种植业和种植园农业。

③中亚:灌溉农业和畜牧业。

④西亚和北非:河谷农业,灌溉农业和畜牧业。

⑤地中海沿岸:园艺业。

⑥欧洲:乳畜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园艺业。

⑦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灌溉农业等。

⑧南美:大牧场放牧业、种植园农业、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

⑨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7、中国各地的农业地域类型:①东北:商品谷物农业。

②(内蒙古等四大牧区):牧区畜牧业。

③华北:传统旱作农业。

④南方(含西南):水绿洲农业(也可以说是灌溉农业)。

⑦青藏高原的湟水和雅鲁藏布江谷地:河谷农业。

⑧横断山区及南方丘陵:立体农业。

⑨云贵高原:坝子农业。

⑩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混合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向(1)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绿化,有计划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商品农业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民收入工业1、分析某地工业区位因素:①近原料产地。

高中地理干货丨高考地理必备38个答题模板,个个都能秒杀难题!考试必备(附电子版)

高中地理干货丨高考地理必备38个答题模板,个个都能秒杀难题!考试必备(附电子版)

高中地理干货丨高考地理必备38个答题模板,个个都能"秒杀"难题!考试必备(附电子版)1.某地地理位置的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1)绝对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纬度带位置、温度带位置)(2)相对位置和相邻位置(位于XX地区的XX方位,东西南北中靠、濒、临、接XXXXXX地区)【引申题型】——地理位置进行评价(1)经纬度位置(所跨纬度带、热量带)——气候→农业(种类、生长期和熟质)(2)海陆位置(降水、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3)相邻位置(陆上相邻)——商贸、国际协作与分工(如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利于对外开放等)(4)交通位置(陆上、海上交通)——运费、大物流、转口贸易、商贸、腹地。

(5)经济位置——吸引资金、技术引进;科研,技术发展;国际协作和分工(6)政治位置——政治中心或区域行政中心2.地形特征的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1)地形类型多样或单一,以XX、XX、XX地形为主(2)地势起伏大(小),地势XX高XX低(3)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4)特殊地貌(如果有则一定要说):海岸线、喀斯特地貌、沙漠戈壁、冰川地貌、火山等【引伸题型】地形对地理要素的影响=气候+河流+土壤+农业+工业+交通+城市3.等值线题目的五读法——秒杀选择题(1)读图名——明确等值线的类型(2)读数值——注意取值,同时注意题干中所注的关键词“最大”、“最小”等词汇,在高考时一定要有目的性地勾画重点,正确运用好公式。

这里特别强调局部范围内“闭合”的地方(3)读懂疏密程度——反映水平差距的大小(如坡度、温差、风力、空间差异等等)(4)读懂凸起方向——这也是命题的重点,“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凸高为高、凸低为低”往往成为考试比较青睐的东西(5)读延伸方向——通过等值线这个载体,来考查影响某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这也是一种考法4.地方时的计算——找关键,取整估算,接近秒猜正确选项(1)第一步必须通过图文信息找到已知地方时——这是解题的关键(2)第二步明确公式,看算东还是算西,用加还是用减,这个题目有点变化,特别注意带有航程类的题目,必须加上航行的时间,否则这个题目就会陷入陷阱,要素不全,答案出错5.日界线——走好两步,即可得解(题干告知信息“处于同一天、新的一天和旧的一天”等等)(1)第一步是画出剖面图(2)第二步是找到0:00所在的经线这样题目即可得出正确选项6.地球公转类的题目——巧用“万能图”方法一:快速浏览题目,如果涉及到季节“三夏一冬选冬、三冬一夏选夏、遇到春秋不选”方法二:画出万能图,找到对应点,看移动方向7.航空发射基地的区位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1)良好的气象条件,风速小,晴天较多,大气透明度好(2)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3)人烟稀少,有建立禁区的可能(4)最好接近赤道地区,因为纬度低,惯性离心力大且地转偏向小,航天器自转线速度大,利于发射,节约燃料(5)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的要求(6)夜间发射,利于跟踪目标进行观察8.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选择题双管齐下9.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题目边缘化凡是涉及到这类题的时候,知识迁移快速移到“我国的西北地区、进一步推到中亚地区”和“青藏高原,进而推到其他地区的高原”标准论述是“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XX的积累”“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昼夜温差大”10.影响太阳幅射的因素:纬度+地形+光照(1)纬度低,太阳幅射强(2)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幅射的削弱少(3)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11.影响降水的因素:大气环流+地形+局部下垫面+海陆位置+洋流+人类活动(1)大气环流:单一气压带(单一风带)或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2)地形:坡向(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海拔(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对流不旺盛,形成凉爽的热带草原气候)(3)局部下垫面:植被和部分湿地可以增加空气湿度,降水偏多(如果遇到冷空气,会形成降雪,其中以冬季的日本西北部地区和冬季的美国五大湖沿岸最为突出)(4)海陆位置:如果是大区域,离海近降水多,离海远降水少,如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是由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地区递减(但如果是局部范围有根据等降水量线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如福建的东南沿海平原和西部山区地区就是一个特例)(5)洋流: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作用明显,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作用明显(6)人类活动:如人工降水、城市雨岛效应等如在选择题中遇到“降雨”类的题目——秒杀之道第一、看闭合状,找低压中心或气旋中心第二、看凸起方向,找低压槽,通过“锋面气旋、西冷东暖、冷锋后暖锋前”这个技巧来处理第三、快速判断季节,是否与季风有关第四、快速出“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来判断大气流的影响因素这样,就能快速、准确地得出答案12.气候特征的描述:气温+降水+组合 (或分要素论述)(1)气温特征的描述=气温大小+年变化幅度+日变化幅度(2)降水特征的描述=降水量大小+年度分配+季节分配【注】气候成因两种模式的分析(1)地带性分布模式:太阳幅射+大气环流(2)非地带性分布模式:地形+洋流(识记三种气候的几个特殊性分布及其分析)13.“风向”类的题目——四大思维,即可拯救(1)读数字,就近“作垂线,伸手”即可得出(2)看到纬线,快速画出“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3)准确定位东亚、东南亚、南亚三个地区,判断季节,明确四大风向及原因(4)题目中有锋面,看符号凸向,画出箭头,即可得出答案14.全球三大环境问题——“全球化思维”培养首先观察选项,看题中是否具有“全球性思维”的选项,有必选之,如果没有,根据情况而定全球气候变暖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原因(1)自然原因:太阳的异常活动(2)人为原因:①矿物能源的使用量加大,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②破坏植被,致使森林等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主要影响(1)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被淹(2)导致干旱、暴雨和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3)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4)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最终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1)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发展新能源;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场排放甲烷等(2)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植树造林;保护原始森林;采用固碳技术(3)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培育农作物新品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海岸堤坝,防止海水入侵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方法技巧:全球变暖的影响类问题的分析思路在复习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时,应注重理清思路,防止单纯地死记硬背知识点而不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

地理高考答题万能模板(精选5篇)

地理高考答题万能模板(精选5篇)

地理高考答题万能模板(精选5篇)1.地理高考答题万能模板第1篇一、自然地理部分如何描述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地势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二、影响地理气温的因素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地理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三、影响地理降水的因素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地形:迎风坡、背风坡;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四、描述高考地理河流的水文特征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结冰期:有无、长短;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高三地理怎么复习高考地理聚合思维法是指从不同来源,不同方向探索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方法。

如: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授通过长期对气温、气压、风向和湿度等气候要素的观察,并仔细观察冰的初冻、融化以及物候现象等,得出了我国近五千年以来的气候变化规律。

逆向思维法这是以背道常规现象、由结论推原因或条件的高考地理思维方式。

如: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发现了岩溶地形,这一反常现象怎样解释?按青藏高原现在的自然条件,不能形成岩溶地貌。

但如果反过来由果索因,从青藏高原的发展历史来探寻答案,则问题就解决了。

假设思维法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考地理科学假说。

由于受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某些现象不能确切了解其产生和发展规律,往往借助猜测,作出假定说明。

高中地理简答题答题模板(详细)

高中地理简答题答题模板(详细)

高中地理简答题答题模板(详细)地理位置分析:1.海陆位置:描述该地处于陆地还是海洋边缘,对气候、经济等方面的影响;2.经纬度位置:描述该地所处的经度和纬度,对气候、季节等方面的影响;3.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描述该地所处的大洲或国界位置,对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影响;4.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等对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影响;5.经济和军事位置:描述该地的经济和军事地位,对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影响;6.相邻地区:描述该地的相邻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区,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1.主要地形类型:描述该地的主要地形类型,如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等;2.地势起伏:描述该地的地势高低起伏程度,如大、小、平缓、陡峭等;3.地势特征:描述该地的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如山峰、峡谷、河流、湖泊等。

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描述该地的地势特点,如哪里高哪里低,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等。

某地地形分布特点:描述该地的地形分布特点,如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如东部是平原,西部是山地等。

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1.等高线的分布:通过等高线的分布来判断地形地势高低;2.河流流向:通过河流的流向来判断地势高低;3.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等。

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特征:1.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2.云贵高原:崎岖不平;3.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4.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5.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分析某区域地形地貌成因:1.流水的侵蚀:如黄土高原地貌、河流峡谷、瀑布、丹霞地貌等;2.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如喀斯特地貌;3.流水的冲积作用:如平原、冲积扇、三角洲和冲积岛等;4.风力的侵蚀作用:如风蚀蘑菇、风蚀洼地、戈壁、雅丹地貌等;5.风力的沉积作用:如沙丘、黄土高原等;6.冰川的侵蚀作用:如挪威的峡湾、五大湖、欧洲的许多湖泊等;7.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如渭河谷地、汾河谷地、鄱阳湖、贝加尔湖、坦葛尼喀湖、死海、台湾海峡等;8.岩层断裂上升:如泰山、庐山、华山等;9.板块相撞:如高大山脉和高大年轻的高原,海沟、地震、太平洋中的岛弧等;10.板块张裂,地壳下陷:如东非大裂谷、红海、死海、约旦河谷、大西洋;11.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如马尔代夫、南海诸岛、太平洋诸多岛屿、大堡礁等;12.由火山的喷发物堆积而成:如夏威夷群岛、XXX的列斯群岛等;13.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易被侵蚀;14.向XXX:向斜槽部的岩层受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15.渭河平原的成因:地壳断裂下陷,流水的沉积作用。

地理答题模板

地理答题模板

4.河流及交通小专题:⑴中国南流出境河流境内外名称变化:元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⑵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航运价值大.⑶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⑷极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缩短航程,节时节能.⑸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②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变式: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②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⑹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经济意义:①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

②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政治意义:①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

②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脱贫速度。

③有利于社会稳定;战略意义:①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

②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⑺俄罗斯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重要意义:①加强东西部经济联系,促进物资交流;②加快资源开发,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9.农业小专题:⑴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①气候湿润多雨;②排水良好的坡地。

⑵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自然条件:地势高,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充足.⑶尼罗河三角洲(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⑷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①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②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③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⑸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①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自然条件)②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社会经济条件)⑹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弊:旱涝灾害频繁.变式:温带季风气候(黄淮海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②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完整版)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完整版)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完整版)第一版块基础概览自然地理部分☆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影响降水的因素: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4.空气密度☆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社会人文地理部分☆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1.土地:地形、土壤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3.水源(灌溉水源)「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2.交通3.国家政策4.劳动力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6.工业基础☆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地理位置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3.农业因素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5.市场因素6.科技因素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8.历史因素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城市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影响当地供水和交通运输4.资源条件(代表城市:大同、大庆、鞍山、克拉玛依、英国伯明翰、美国芝加哥、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矿>)「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代表城市:株洲、石家庄、日本筑波)2.政治因素(代表城市:合肥,美国华盛顿,巴西巴西利亚)3.军事因素(代表城市:美国波士顿)4.宗教因素(代表城市:耶路撒冷)5.科技因素(代表城市:日本筑波)6.旅游因素(代表城市:黄山、泰安)☆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自然方面」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一、选择题。

1. 下列属于南极洲气候特点的是()。

A. 降水少B. 气温高C. 潮湿多雨D. 植被茂盛。

2. 以下属于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的是()。

A. 兰州B. 青岛C. 呼和浩特D. 成都。

3.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

A. 撒哈拉沙漠B. 非洲沙漠C. 澳大利亚大沙漠D. 南极洲沙漠。

4. 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是()。

A. 青海湖B. 洞庭湖C. 太湖D. 纳木错。

5.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

A. 长江B. 亚马逊河C. 尼罗河D. 黄河。

二、填空题。

1.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为__________米。

2. 中国最大的半岛是__________半岛。

3.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__________岛。

4. 世界上最大的洲是__________洲。

5. 中国最长的河流是__________河。

三、解答题。

1. 请简要介绍世界上著名的火山及其分布情况。

2. 请分析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3. 请说明我国长江流域的地理特点及其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4. 请描述我国的自然资源分布情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5. 请简要介绍世界上著名的河流及其流经的国家和地区。

四、综合题。

1. 请结合地理知识,分析我国西部地区的气候、地形、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2. 请结合地理知识,分析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的地理优势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并提出合理的发展规划。

3. 请结合地理知识,分析世界上著名的自然灾害及其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4. 请结合地理知识,分析世界上著名的旅游胜地及其地理环境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并提出合理的旅游开发建议。

5. 请结合地理知识,分析世界上著名的自然资源丰富地区的开发利用情况及其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资源管理建议。

以上就是地理大题答题模板,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祝大家学习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答题要点
一、选择题
①材料题:通读材料,抓住题干中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②图表题:分析数据趋势,注意看图例
③经纬图题:熟悉各种类型地图,“看图定位法”
二、大题答题模式
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地貌)、水源、土地、生态、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相对位置)风(狭管效应(加剧风力)/焚风效应(导致某地炎热))社会经济条件:原料、劳动力、土地、资金、基础设施、交通、科学技术(冷藏保鲜技术)、投资者的爱好、地理优势(经济交通枢纽、靠近经济发达地区)
具体分析
一、自然地理:(自然条件)
气候:降水(丰富/较少/干旱)、气温(气候炎热/寒冷、温度升高/降低)、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小)、太阳辐射(逆温/云层的保温作用/地面辐射强弱)地形(地貌、地势):平原、盆地、高原、山地、鞍部、岛屿/半岛/群岛、河流沉积地貌(冲击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迎风坡/背风坡、(地势平坦开阔/倾斜/陡峭)
水源:河流(侵蚀、搬运、堆积作用)、高山冰雪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降水(提供充足的水源/引发洪涝灾害/旱灾/加剧水土流失)地下水(新疆的坎儿井)、湖泊(淡水/咸水)、海水淡化/向领国买水/对水进行循环利用
土地:土壤肥沃/贫瘠土质疏松/紧密
生态:植物(茂盛/稀疏)、动物(珍稀动物-动物保护区)、微生物(微生物分解产生大量有机质,土壤肥沃)、生态脆弱、生物多样性
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水汽能否深入内陆)、纬度位置(所在的气候类型带)、相对位置(位于某座山/某个国家的何方向)二、人文地理(社会经济条件)
原料:靠近原料产地(减少运输成本),原料丰富(可规模生产)
劳动力;劳动力充足/不足
土地:地价低(设置工厂土地成本低)
资金:资金充足(有利于扩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产业创新)、经济发达/落后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协作条件好,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旅游业:地区接待力强)
交通:交通发达,运输能力强,;海陆空交通便利
科学技术:(冷藏保鲜技术)-农产品(乳蛋奶花卉等)能及时送往市场,从而市场竞争力强、企业科学技术能力强-较高的产品自主研发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投资者的爱好: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归回乡投资发展
地理优势:地理位置优越(旅游地理)、经济交通枢纽、靠近经济发达地区,为某地区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经济发达地区的辐射效应)、工业的集聚/分散效应和规模效应
三、旅游地理答题模板
一、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

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a.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总体促进社会发展) 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a.促进文化交流(①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特色和吸引力②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b.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
4.影响区域环境: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b.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低了旅游质量。

二、旅游资源游览价值的评价
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①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②科学价值
③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
④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旅游资源的质量(优质、独特,具备较高的审美或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2.交通位置及其通达度
3.客源市场: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

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4.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基础设施完善,地区接待力强)
5.旅游地的环境容量(可容纳多大的客流量)
四、旅游景区规划中一般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旅游资源的科学分析与评估,未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2.旅游开发没有形成特色。

旅游区形象不明,游客市场及产品定位不准
3.旅游区空间布局不合理,中心区过多的接待设施不利于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

4.景区开发建设中,城市化的特征过于明显,人工建设痕迹太多,对背景环
境破坏严重。

5.旅游建设项目缺乏科学的论证,人造景观重复建设、内容雷同,在当地缺乏文化根基。

四、环境保护答题模板(常考题型)
1.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一)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宏观性控制对策: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2. 技术性控制对策。

如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促进工业废水与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
3. 管理性控制对策,如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二)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2.城市废水的防治的防治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3.在缺水地区应积极将城市水污染的防治与城市废水资源化相结合
4.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
5.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三)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 1.发展节水型农业 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2.为什么北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以北京为例)?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
怎样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
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③扩大绿化面积。

建筑工地控制扬尘
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3.全球气候变暖
1、原因:①自然:全球气温处于波动上升期
②人为:人类活动(矿物燃料的燃烧、森林的破坏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增多,CO2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2.后果:冰川融化,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沿海陆地淹没,海水入侵,海浪侵蚀作用加强,洪水泛滥
3、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植树造林,全球合作
4.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
开源:①修筑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②开渠引水――――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问题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④废水处理再利用⑤海水淡化⑥人工降雨
节流:农业: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
工业: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⑤实行污水资源化⑥发展清洁生产生态: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植树造林其他:提高水价,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制定水法,调整产业结构
5.世界可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
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地退化,使可耕地面积减少②人口急剧增加,所需耕地越来越多③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
6.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
1、我国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
①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不大,人均耕地少②耕地分布不均,人均耕地水平差异大③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
④中低产田多,不合理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和耕地污染严重,加剧耕地不足
2、我国耕地比重小的原因―――山地多,平原面积小,干旱面积大
我国近年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自然原因:灾毁耕地
人为原因: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
我国耕地分布:主要分布在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的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黑龙江、内蒙古人均耕地最多
3、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
世界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美国
耕地供需矛盾实质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
7.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耕地的利用与保护
1、我国在解决土地现状与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时,采取的措施:
①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的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量
※※土地退化的防治
1、土地退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异常;全球变暖
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乱砍乱伐;水资源的不合利用;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污染
土地退化的表现-------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质量下降、土壤侵蚀
8.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
北方地区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盐渍化,土壤侵蚀
南方地区土壤侵蚀污染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为主
青藏地区寒漠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