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结构建筑如何防火

合集下载

不同木结构建筑的防火机理与防火技术

不同木结构建筑的防火机理与防火技术

不同木结构建筑的防火机理与防火技术随着人们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木结构建筑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木结构建筑不仅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能够带来美观的外观和舒适的室内环境。

然而,由于木材易燃的特性,木结构建筑对于防火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探讨不同木结构建筑的防火机理与防火技术。

木结构建筑对于防火安全的考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防火机理和防火技术。

首先,防火机理是指通过控制火苗的蔓延速度和减少燃烧产物的释放来减轻火灾的破坏程度。

木材的主要燃烧产物是烟雾和火焰,而烟雾是导致火灾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防火机理主要关注如何控制火焰和烟雾的蔓延。

常见的防火机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隔热层:在木结构建筑中,通过在木材表面或内部添加防火材料,形成一层隔热层。

隔热层可以有效地减缓火焰的蔓延速度,延长燃烧时间,并减少火灾的热辐射损伤。

2.隔烟层:隔烟层是一种通过封堵烟气的蔓延路径来减少烟雾产生的防火技术。

通过在木结构建筑中设置合适的防火板、隔火墙等隔烟层,可以有效地阻止烟雾向其他空间扩散。

3.灭火系统:灭火系统是指通过喷洒灭火剂、喷头等来控制火势的扩大和烟雾的积累。

在木结构建筑中,常见的灭火系统包括自动喷水系统、干粉灭火系统等。

其次,防火技术是指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材料选择来提高木结构建筑的抗火性能。

防火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选择:选择具有较高的防火性能的木材,如阻燃木材、烧蚀木材等。

同时,在木结构建筑中添加防火涂料、隔烟板等防火材料,提高木材的防火性能。

2.火灾报警系统:安装火灾报警系统,及时监测和报警火灾,使人员可以及时疏散和灭火。

3.疏散通道设计:合理设计疏散通道,保证人员疏散的畅通,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

4.防火阻隔设计:通过设置防火墙、防火门等措施,在火灾发生时隔离烟气和火焰的蔓延路径。

5.火灾风险评估:对木结构建筑进行火灾风险评估,确定防火措施的具体要求,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优化。

不同木结构建筑的防火机理与防火技术

不同木结构建筑的防火机理与防火技术

不同木结构建筑的防火机理与防火技术导言在木结构建筑中其主要的建筑材料为木材,虽然具有低耗、环保、舒适、便利等优点,但是由于木材可燃性较强,其火灾隐患也比较突出。

因此,文章从木结构建筑的防火要求与安全技术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为木结构建筑的防火安全提供参考与借鉴,减少木结构建筑火灾事故发生的频率与损失。

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建筑概述在我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中,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建筑是非常典型的类型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我国是运用木结构建筑最早的国家,木结构建筑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时至今日依旧有大量的木结构建筑被完好地保存,其中有一部分还被列入了重点保护对象。

对于中华民族来讲,保留下来的这些木结构建筑已经成为了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等都非常高。

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建筑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但是在之后的20年期间,在木材采伐殆尽、木材进口较少等因素的影响之下,始终处于停滞发展的阶段。

当前,由于结构用材的缺乏与钢筋混凝土建筑的不断发展,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建筑的建设不断减少,更多的是历史上保留下来的建筑。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从发达国家引入轻型木结构住宅建筑,并在一些城市中进行了建设与应用。

但是我国木结构或砖木机构建筑的相关规范与其他国家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木结构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建筑防火的设防要求。

我国属于能源消耗大国,为了能够实现资源与能源的节约,逐渐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

当前,我国建筑在建设的过程中采用的大都是砖石、钢材、混凝土等材料,这与我国当前提倡的低耗、绿色建筑发展方向并不相符。

与这些建筑材料相比,木结构建筑具有低耗、环保、舒适、便利等优点。

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面积、采光、环保、环境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为木结构建筑在我国市场的应用与普及奠定了基础。

木结构防火规范最新版

木结构防火规范最新版

5.4.1 木结构应进行构件的耐火极限设计和结构的防火构造设计。

5.4.2 木结构的防火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木结构构件应满足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要求;2 木结构连接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所连接构件的耐火极限;3 木结构应满足防火分隔要求;4 管道穿越木构件时,应采取防火封堵措施,防火封堵材料的耐火性能不低于相关构件的耐火性能;5 木结构建筑中配电线路应采取防火措施。

5.4.3 木结构施工现场堆放木材、木构件、木制品及其他易燃材料应远离火源,存放地点应在火源的上风向。

严禁明火操作。

5.4.4 木结构工程施工现场应采取防火措施或配置消防器材。

条文说明5.4.1 本条规定了木结构防火设计的原则。

5.4.2 本条规定了木结构设计和施工中的防火要求。

木结构建筑,特别是轻型木结构建筑中,木结构墙体、楼板及封闭吊顶或坡屋顶下存在大量空腔和密闭空间,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可阻止因某处着火所产生的火焰、高温气体以及烟气的蔓延。

5.4.3 本条是为了提升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程度,参考了加拿大相关防火规定。

木结构工程施工现场火灾时有发生,因此施工现场必须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和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严格遵守各工种操作安全规定,确保人身安全。

本条规定参考了加拿大BC省的防火规范规定,施工现场如果进行电焊等作业,应做好相应保护措施,且作业完毕后1h内现场应有专人看管。

作业完毕后4h内应返回作业现场查查看是否存在火灾隐患。

在实际操作中,施工人员发现焊接作业后如果存在火灾隐患,一般在3h左右就会引发火灾,所以在实际操作中要求焊接作业完毕后2h内返回现场查看。

5.4.4 本条规定了木结构施工现场的消防措施要求。

木结构施工中的防火要求

木结构施工中的防火要求

木结构施工中的防火要求在木结构施工中,防火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防火措施可以保护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防止火势蔓延造成更大的损失。

本文将探讨木结构施工中的防火要求,并提供一些有效的防火措施。

1. 材料选择在木结构施工中,选择适合的防火材料至关重要。

木材本身是一种易燃材料,因此需要使用一些具有良好阻燃性能的材料来降低着火风险。

常见的防火材料包括耐火板、防火涂料以及阻燃剂等。

这些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木结构的防火性能,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2. 隔离措施在木结构施工中,必须合理设置隔离措施,将不同的功能区域进行有效的分隔。

例如,在木结构建筑中,应合理设置防火隔墙,将建筑区域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

这样,即使某一区域发生火灾,也能够将火势限制在局部范围内,减少火灾对整体建筑的破坏。

3. 防火涂料防火涂料是一种常用的木结构防火措施。

防火涂料能够形成一层防火膜,当火焰接触到涂料表面时,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层难燃物质,有效隔离火灾蔓延。

在木结构施工中,对关键部位进行防火涂料处理,如梁、柱、墙壁等,可以增强木结构的整体防火性能。

4. 防火维护木结构施工中的防火要求不仅仅是在建造过程中需要考虑,更需要日常的防火维护。

定期检查和维护木结构的防火措施,保持其良好的防火性能非常重要。

例如,定期清洁和重新涂刷防火涂料,检查防火隔墙的完整性等。

只有保持防火措施的完好,才能更有效地预防火灾的发生。

5. 国家标准与法规在木结构施工中,严格遵守国家的防火标准与法规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有关木结构建筑的防火要求和措施都有明确的规定。

施工单位和相关人员必须了解并遵守这些规定,确保木结构的防火性能符合国家标准。

总结:木结构施工中的防火要求是保护建筑物和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

正确选择防火材料、设置隔离措施、使用防火涂料、定期维护以及遵守国家标准与法规等措施都可以提高木结构的防火性能。

只有我们不断加强防火意识,才能保障建筑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木结构建筑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木结构建筑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1 木结构建筑11.0.1 木结构建筑的防火设计可按本章的规定执行。

木结构建筑的耐火等级可分为Ⅰ级、Ⅱ级、Ⅲ级,不同耐火等级木结构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11.0.1的规定。

注:1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当同一座Ⅱ级、Ⅲ级木结构建筑存在不同高度的屋顶时,较低部分的屋顶承重构件和屋面不应采用可燃性构件;当采用难燃性屋顶承重构件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75h。

2 轻型木屋顶,除防水层、保温层及屋面板外,其余部分均应视为屋顶承重构件,且不应采用可燃性构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

3 当Ⅱ级木结构建筑为4层时,本表内承重墙、承重柱、楼梯间和前室的墙、住宅建筑单元之间的墙和分户墙、疏散楼梯的耐火极限应分别提高0.50h,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4 除房间隔墙和吊顶外,Ⅰ级木结构建筑的构件不应使用轻型木结构构件。

【条文说明】本条规定木结构建筑可以按本章进行防火设计,其构件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层数和防火分区面积,以及防火间距等都要满足要求,否则应按本规范相应耐火等级建筑的要求进行防火设计。

Ⅰ级木结构建筑主要为“重型木结构”建筑,本条规定的“重型木结构”包括北美标准中规定的“heavy timber”和“mass timber”。

Ⅰ级木结构建筑各主要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比照本规范对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各构件耐火极限的要求确定的。

Ⅰ级木结构建筑的最高允许层数为8层,Ⅱ级木结构建筑对应于4层及以下木结构建筑,Ⅲ级木结构建筑对应2层及以下木结构建筑。

(1)表11.0.1中有关电梯井的墙、非承重外墙、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承重柱、梁、楼板、屋顶承重构件及吊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要求,主要依据我国对承重柱、梁、楼板等主要木结构构件的耐火试验数据,并参考国外建筑规范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国对材料燃烧性能和构件耐火极限的试验要求而确定。

在确定木结构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时,考虑了现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我国建筑耐火等级分级、不同耐火等级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及与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协调,力求做到科学、合理、可行。

木结构建筑防火分区的要求

木结构建筑防火分区的要求

木结构建筑防火分区的要求以木结构建筑防火分区的要求为标题,我们将探讨在木结构建筑中如何进行防火分区设置,以确保建筑物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尽量减少火势蔓延的风险。

一、背景介绍木结构建筑由于其独特的美观性和环保性,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木材作为一种易燃材料,其防火性能相对较差,因此,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考虑防火分区的设置,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防火性能。

二、防火分区的概念防火分区是指将建筑内部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以限制火势蔓延的范围。

在木结构建筑中,防火分区的设置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结构设计在木结构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应采用防火墙等结构措施,将建筑内部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

防火墙通常由非燃烧材料构成,能够起到有效隔离火势的作用。

2. 防火门和防火窗的设置在木结构建筑的防火分区中,需要设置防火门和防火窗,以隔离不同区域之间的火势蔓延。

防火门和防火窗的材料和结构应符合相关标准,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抵抗火势的蔓延。

3. 防火隔板的使用防火隔板是木结构建筑中常用的防火分区措施之一,可以将建筑内部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区域。

防火隔板通常由防火板等材料构成,能够有效阻挡火势的传播。

4. 防火涂料的涂刷在木结构建筑中,可以使用防火涂料对木材进行涂刷,提高其防火性能。

防火涂料具有阻燃、隔热等特性,能够有效减缓火势的蔓延速度。

三、防火分区的设置原则在木结构建筑中设置防火分区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分区明确防火分区的划分应明确具体,不同区域之间应有明显的隔离措施,以限制火势的蔓延。

2. 面积适宜防火分区的面积应适中,过大的分区可能导致火势无法有效控制,过小的分区则可能造成防火措施的浪费。

3. 隔离完整防火分区的隔离措施应完整无缺,不得存在漏洞,以确保火势无法穿透隔离层。

4. 防火材料符合标准防火分区中使用的防火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能够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的蔓延。

四、防火分区的检测与维护为了确保防火分区的有效性,建筑物的业主和管理者需要定期对防火分区进行检测和维护。

木结构建筑防火分区的要求

木结构建筑防火分区的要求

木结构建筑防火分区的要求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推广和木结构建筑的兴起,关于木结构建筑防火分区的要求也逐渐受到关注。

木结构建筑的防火分区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防火区划设计防火分区应根据建筑用途、火灾危险性等因素进行设计,通过分区,将整个建筑分成数个独立的防火区域,防止火势在建筑内蔓延。

划分防火分区时应考虑建筑的楼层、结构、用途等因素,并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确定不同分区的防火等级。

二、防火分区隔墙防火分区隔墙是划分防火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将建筑分割为不同的防火区域。

防火分区隔墙及其它配套措施应满足防火等级要求,常见的隔墙材料包括砌体、轻钢龙骨、石膏板等。

防火分区隔墙应具备良好的防火性能,达到一定的防火时间,以便在发生火灾时将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三、防火分区防烟措施除了防火隔墙,防火分区还应设有防烟措施。

建筑内部需要合理设置烟气防排通道和排烟设备,以将火灾产生的烟雾有效排除。

防火分区内的楼梯间、过道等通道也需要考虑防烟措施,确保人员疏散时的安全和顺畅。

四、通风与排烟系统设计五、疏散通道和出口设置防火分区内应设置合理的疏散通道和出口。

疏散通道宽度要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确保人员能够快速逃离火灾现场。

出口要明确标识,配备相应的疏散指示标识和照明设备,提供适当的安全疏散路径。

六、防火分区内的防火门和防火卷帘门防火隔墙上的门和窗口应采用具有一定防火性能的防火门和防火窗,以防火灾蔓延。

防火门和防火卷帘门要满足相关防火标准的要求,具备一定的防火时间,能够阻挡火势的扩展。

七、防火分区的灭火设备防火分区内还应设置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如手提式灭火器、消防栓等,方便人员在火灾初期进行灭火。

灭火设备的设置位置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并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正常使用。

总结起来,木结构建筑防火分区主要包括防火区划设计、防火隔墙、防烟措施、通风与排烟系统设计、疏散通道和出口设置、防火门和防火卷帘门、以及灭火设备等要求。

木结构防腐防火防虫安全技术措施

木结构防腐防火防虫安全技术措施

木结构防腐防火防虫安全技术措施介绍在传统的建筑和室内装修中,木材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材料。

木材通常用于地板、门窗、家具和装修面板等方面。

但是,木材容易受到潮湿、水、火和虫害的影响,从而破坏了木材的安全性和耐用性。

为了保证木材的质量和寿命,需要采取一些防腐、防火和防虫的技术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木结构防腐防火防虫安全技术措施。

木材的腐烂和虫害木材会因为高温、潮湿和氧气而受到自然分解和腐烂的影响。

此外,木材也容易受到虫害的侵蚀,如白蚁、螨虫、飞蛾等。

这些现象不仅会导致木材的外观变差和产生难闻的气味,还会缩短木材的使用寿命。

木结构防腐措施常用的防腐材料为了防止木材受到自然分解和腐烂的侵害,可以使用防腐木材或添加防腐剂。

常用的防腐木材有硝化木和炭化木。

硝化木是一种经过加压和注入硝酸钠溶液制成的木材。

这种木材不仅可以防腐,而且可以防虫害。

炭化木是一种经过热加工制成的木材。

这种木材含有较少的水分和多余的碳,使其更加抗腐蚀和防虫。

热处理技术热处理技术是一种使用高温和低氧气环境处理木材的方法。

这种技术可以去除木材中的水分并“焦化”木质纤维,使木材更加抗腐蚀和耐久。

这种处理方法适用于所有种类的木材。

木结构防火措施阻燃涂料阻燃涂料是一种应用于木材表面的涂料,这种涂料可以在火灾时阻止火焰、烟雾和有毒气体的形成。

根据涂料材料的不同,这种涂料可以物理隔离,也可以涂布到木质材料上。

此外,阻燃涂料还可以减少火警的起火点和火势的扩散。

抗火涂料抗火涂料是可以在火灾时抵御火焰和烟雾的涂料。

这种涂料通常使用耐高温材料制成,可以在高温下保持稳定,可以减少火灾时燃烧和融化的可能性。

木结构防虫措施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一种将有毒或化学性合成物质注入木材的处理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预防虫害。

化学处理是通过注入有毒的杀虫剂或使用化学性材料对木材进行表面涂布的方式来实现的。

这种方法可以防止虫害,但也会对环境和人类产生潜在的风险。

天然方法使用天然材料,如洋葱、大蒜、辣椒和某些植物的精油,可以制作出防虫的涂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结构建筑如何防火
木结构建筑易发生火灾、且难以救援
多高层木结构:大于三层的木结构与建筑。

采用的木结构形式分为纯木结构、木混合结构。

应县木塔结构整体与局部效果图(图片来源于相关修复团队修复时为研究结构而做的模型)
巴黎圣母院结构图(图片来源:网络)
根据www.notredamedeparis.fr网站介绍,巴黎圣母院由于要建设哥特式的屋顶(角度达到55度),采用木结构来支撑其屋顶,其长度超过100m,中殿宽13m,横断面40m,高10m。

塔尖使用了500吨木材,250吨铅,离地面93m。

据CNN报道,“一旦木梁开始燃烧,石墙外部会不断升温,这使得建筑物外的消防员更难到达着火源。

”美国圣路易斯消防局的前消防队员格雷格法夫尔说。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陆新征教授表示,巴黎圣母院的大火是全人类文明的一个悲剧。

木结构防火、抗火研究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土木工程防灾减灾任重道远。

大教堂的天花板上的橡木横梁结构(图片来源:CNN)
3
教训与启示
1
文物古建筑、高层木建筑一旦发生火灾,耐火时间短,容易发生整体倒塌。

有实验模拟数据火灾竖向形成“烟囱效应”,垂直蔓延速度极快。

对于历史保护建筑,灭火人员难以进入建筑内部喷水灭火,一般也不会轻易从未着火部位开辟灭火通道,只能从外部采用高喷车喷水作业影响了灭火效率。

2
施工维修违规操作是文物建筑、木建筑发生火灾的一个常见原因。

木结构建筑现场堆料复杂,可燃物多,维修施工的操作不规范容易导致火灾发生。

根据国外经验,施工现场如果进行带电、明火等作业,施工过程中每人配备手持灭火器随时消灭起火点,施工完毕后60分钟内现场应有专人看管,4小时内应返回作业现场查看是否存在火灾隐患。

3
历史街区及历史建筑周边空间狭小也往往制约了火灾的扑救速度。

巴黎圣母院大火持续5个多小时,虽然紧急调动了400余名消防员参与灭火,但是也很难同时派上灭火,一般采取消防车串联供水,多台消防车轮流作业。

4
文物古建筑、木建筑的要采取消防、人防、技防多管齐下的措施。

既有的古建筑安全仍然坚持预防为主,重视监控与第一时间扑救;同时完善消防设备设施,补充建筑周边的消防栓与取水口;消防车通道应设置环状道路,满足消防装备安全、快捷通行要求。

相关规范及技术标准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26-2017)》:
7.4.1施工现场应设置灭火器、临时消防给水系统和应急照明等临时消防设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 50 720的规定。

灭火器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的规定。

7.4.2临时消防设施应与在建工程的施工同步设置,并应与在建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进度相同。

7.4.3施工现场或其附近应设置消防水源和加压设施,并应满足施工现场临时消防用水的水压和水量要求。

7.4.4建筑高度大于15m的木结构工程,应设置临时室内消防给水系统。

7.4.7施工现场动火作业应实行动火许可证制度,动火现场应配置专人监护。

动火作业后1h内应对现场进行监护;动火作业4h后,应再检查一次现场,并应在确认无火灾危险后离开。

7.4.8焊接、切割、烘烤或加热等动火作业前,应对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无法移走的可燃物采用不燃材料进行覆盖或隔离。

7.4.9构件加工和施工产生的可燃、易燃建筑垃圾或余料,应及时清运。

《木结构通用规范》:
5.4.1木结构施工现场堆放木材、木构件、木制品及其他易燃材料应远离火源,存放地点应在火源的上风向。

施工现场严禁明火操作,当进行现场施焊等操作时应做好保护措施;焊接作业完毕后60min内现场应有专人看管,2h内应返回现场查看。

(本条规定源自加拿大BC省的防火规范规定,施工现场如果进行电焊等作业,应做好相应保护措施,且作业完毕后60min内现场应有专人看管。

作业完毕后4h内应返回作业现场查查看是否存在火灾隐患。

在实际操作中,施工人员42发现焊接作业后如果存在火灾隐患,一般在3h左右就会引发火灾,所以在实际操作中要求焊接作业完毕后2h内返回现场查看。


《建筑防火通用规范》:
2.4.3焊接、切割、烘烤或加热等动火作业前,应清理作业现场的可燃物;作业现场及其附近不能移走的可燃物,应具有防火保护措施;不得直接在裸露的可燃材料上进行动火作业。

《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施工控制规范(DB11T 1327-2016)》:
5.2.2施工现场使用的安全网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阻燃型密目网,与主体应绑扎牢固。

5.2.16施工现场不用使用明火,必须使用明火时,应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报批手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