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案高教版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

一、我の母親老舍教學目標1、瞭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體會作者對母親の熱愛、讚頌、感激和懷念之情。
3、瞭解課文以時間為順序の敘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樸素又充滿感情の語言。
教學課時 2課時教學步驟一、導入由名人對母愛の描繪:世界上の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高爾基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の聲音,那便是母親の呼喚。
——但丁慈母の胳膊是慈愛構成の,孩子睡在裏面怎能不甜?——雨果成功の時候,誰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の伴侶。
——鄭振鐸我の生命是從睜開眼睛,愛上我母親の面孔開始の。
——喬治•艾略特活動一:悠悠母愛,絲絲縷縷牽扯不斷,讓我們拾取其中一段,為愛下一個注解,描繪我們の母親。
二、課文探究1、作者簡介:2、思考一:老舍筆下の母親是怎麼樣の一個形象?美國作家惠特曼曾經說過:“全世界の母親是多麼の相像!她們の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の赤子之心。
”那麼老捨身為一位偉大の作家,他の母親又是怎麼樣の一個人呢?他の母親對他是否跟惠特曼說の一樣?作者筆下是一個非常感人の母親形象:她勤勞誠實而且做事認真仔細,她熱情好客而且樂於助人不怕吃虧,她處事有度軟中有硬,她善良堅強對子女の感情內斂而深厚……思考二:(探討)你の母親與作者筆下の母親有哪些相似和不同の地方。
(在我們出生之前,我們の父母並非像他們現在這樣乏味。
他們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是因為這些年來一直在為我們張羅,為我們の生活、學習承受著在我們眼中看來理所當然の一切,並在不斷接受我們因不滿生活所發出の嘮叨、牢騷。
但,血濃於水,正是著濃得化不開の親情,成就了今天の我們。
)三、深入探究1、探討母親對老舍の性格影響面對這一切,大作家老舍先生心存感激。
下麵,你們能告訴我,母親給了老舍哪些方面の生命教育嗎?明確:四個方面——(1)第9節,“從這裏,我學得了愛花,愛清潔,守秩序。
” (2)第10節,“到如今如我の好客の習性,還未全改,儘管生活是這麼清苦,因為自幼兒看慣了の事情是不易改掉の。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第一章:教学目标与要求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写作、听说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审美情趣。
1.2 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识记并运用语文基础知识。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所学的阅读、写作、听说技巧。
学生能够欣赏并分析文学作品,提升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安排2.1 教学内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
阅读理解的训练,包括文学作品、说明文、议论文等。
写作技巧的培养,包括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等。
听说能力的培养,包括口语表达、听力训练等。
2.2 教学安排每节课安排40分钟,其中包括讲解、练习、讨论等环节。
每个单元安排2-3节课,进行深入学习。
定期进行听写、作文、口语表达等测试,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教学手段使用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
利用网络平台、教学管理系统等手段,进行资源共享和互动交流。
运用听写机、投影仪等设备,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定期进行考试、测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4.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指导学生进行改进。
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进度5.1 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内容和安排。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5.2 教学进度按照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进度。
确保教学进度的连贯性和稳定性,避免进度过快或过慢。
【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口语交际:应聘》教案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口语交际·应聘教学目标1、通过口语交际,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通过模拟应聘,增强学生的应聘能力和技巧,提高成功率 .教学重点模拟应聘,增强学生的应聘能力和技巧,提高成功率 .教学难点模拟应聘,增强学生的应聘能力和技巧,提高成功率 .教学时数2 课时教学步骤一、应聘的定义口语交际中的应聘,是指应聘者在求职面试中接受聘问 .面试时,招聘方通过与应聘者面对面地观察、交流等双向沟通的方式,考察应聘者的思想、能力、性格、表达、仪表和气质 .对于应聘者,面试是自我展示、自我推荐的机会,也是加深对招聘方的了解,做出明智抉择的过程 .二、应聘前的准备工作1. 了解职业的社会需求及行业发展的趋势,选出自己所希望参与的领域 .2.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和职位,以求工作中能有所发展 .3.全面分析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确定能胜任什么职位,决定应聘何职 .4. 明确自己现阶段准备从事所应聘工作的时限,避免定位不准,影响自己的发展.三、面试的方式面试的常规方式是招聘方根据招聘条件和要求,与应聘者注意交谈,直接了解应聘者的个人情况,同时考察应聘者的应变能力及性格气质等 .面试也可用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 .应聘方提出一个或多个论题,让多个应聘者展开讨论,从应聘者自由发言的言谈举止中,观察了解其个人学识程度、问题解决方法、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仪表风度气质等 .四、面试的表达态度和技巧百度文库:教学资料1.应聘面试的态度⑴应聘者要乐观自信.要克服紧张怯场的心理,给人以充满生机活力的印象. 应恰如其分地介绍自己的优点与专长,表达出自信与谦逊 .⑵应聘者要坦率真诚 .应聘者要坦率地表明自己求职的动机,应聘者的坦率真诚容易赢得招聘方的信任 .⑶应聘者要彬彬有礼 .应聘者表现出的品质和修养,往往直接影响招聘方的最终决定.2.应聘面试的技巧⑴表现能力,彰显风采面试实际是应聘者自我推荐的过程 .招聘方往往认为最聪明的应聘者应当预先了解招聘方的情况,他们欢迎的人是“知己” .应聘者应当多方查找、深入了解所应聘的行业、部门的信息,这样才能产生深刻而独特的见解 .⑵直面弱点,巧妙应对招聘方问应聘者最大的弱点,是想了解应聘者的性格、气质与岗位的理想人选要求是否相符 .所以不要以简单定性的负面判断评价自己,应直面弱点,同时解释你的弱点不会对胜任职位产生影响,而且可以克服 .⑶防范陷阱,展示才情招聘方很注重员工的个性和创新能力,他们不喜欢说“没问题”的人 .永远都不要说没问题,要表现出你对学习的热情、对公司的忠诚度以及进取心 .⑷不卑不亢,坚持原则若招聘方询问当领导的做法不好或不对时,你该如何做,这是希望了解你的原则性与工作方法和态度 .对此,你应该坚持原则,不卑不亢 .⑸关心待遇,委婉表达提及待遇问题,要坚持合理的原则,避免严重损害自身利益 .首先,要摸清情况 .应聘者可先了解行业的一般待遇及员工的工资收入情况 .其次,是选择时机 .应聘者不宜在刚面试时就谈待遇问题,而应在招聘方表示出合作意向时,再谈及待遇 .再次,要留有余地 .当招聘方有意录用而问及希望的月薪时,可根据你掌握的有关情况,说出自己能够接受的最低待遇和希望获得的合理待遇,可委婉表达,以给对方和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 .五、示例讲析课文 P75-76 页.六、作业布置百度文库:教学资料课后习题 1、2。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第一章:语文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汉字的拼音、笔画、部首等基本知识。
2. 使学生了解词语的分类、用法和搭配。
3. 培养学生正确的标点符号使用习惯。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汉字的基本知识:拼音、笔画、部首等。
2. 词语的分类、用法和搭配。
3. 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
4. 阅读理解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汉字的基本知识、词语的分类用法和搭配、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理解方法。
四、教学步骤1. 讲解汉字的基本知识,如拼音、笔画、部首等。
2. 讲解词语的分类、用法和搭配。
3. 讲解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
4. 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五、作业布置1. 复习所学的汉字基本知识、词语用法和搭配、标点符号使用规则。
2. 完成课后阅读理解练习。
第二章:现代文阅读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加深学生对文学常识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2. 文学常识的学习。
3. 现代文阅读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阅读理解技巧和文学常识。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四、教学步骤1. 讲解阅读理解技巧,如如何快速抓住文章主旨、如何分析作者观点等。
2. 讲解文学常识,如文学作品的基本概念、文学史的发展等。
3. 进行现代文阅读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五、作业布置1. 复习所学的阅读理解技巧和文学常识。
2. 完成课后现代文阅读练习。
第三章:古诗文阅读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
2. 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学的了解。
3.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文阅读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2. 古代文学常识的学习。
3. 古诗文阅读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古诗文阅读技巧和古代文学常识。
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全套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职业模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职业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 1. 了解职业模块的相关知识和背景; 2. 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价值观;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以下模块: 1. 职业模块介绍 - 职业的定义与分类; - 职业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 职业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
2.职业文化–职业礼仪与职业形象;–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职业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3.职业技能培养–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撰写职业文档与报告;–职业演讲与口头表达。
4.职业实践–职业实习与实训;–职业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职业项目设计与实施。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和示范,介绍职业模块的相关概念、理论知识和技能;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职业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职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暗示法:通过模拟职业场景,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 5.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第一阶段:职业模块介绍1.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享,介绍职业模块的相关概念和分类;2.结合实际职业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职业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3.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讨论和思考。
第二阶段:职业文化1.利用教材和文献资料,介绍职业礼仪与职业形象的重要性;2.分享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的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3.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职业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
第三阶段:职业技能培养1.开展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的训练和练习,包括口语表达、书面表达等方面;2.引导学生撰写职业文档与报告,包括简历、求职信、工作汇报等;3.组织职业演讲与口头表达比赛,提升学生的演讲技巧和自信心。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第一章:语文基础知识第一节:语文概述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文的基本概念,掌握语文的学科特点和作用。
教学内容:语文的定义、性质、功能及其研究对象。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第二节:汉语语言文字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汉语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汉字的起源、发展及其结构;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特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第三节:文学基本知识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文学的分类和特点。
教学内容:文学的定义、性质、分类及其基本特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欣赏法。
第四节:阅读与鉴赏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文学鉴赏的标准和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践法。
第五节:写作与口语表达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写作的步骤和方法;口语表达的基本技巧。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践法。
第一节:记叙文阅读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记叙文的定义、特点及其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第二节:议论文阅读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提高议论文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议论文的定义、特点及其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第三节:说明文阅读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提高说明文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及其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第四节: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提高文学作品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文学作品的定义、特点及其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欣赏法。
第五节:阅读策略与技巧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快速阅读、深度阅读、批判性阅读等阅读策略和技巧。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践法。
后续章节待补充。
第一节:古代诗歌阅读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提高古代诗歌阅读能力。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的学习与欣赏2. 实用文体的阅读与写作3.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3. 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2.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2. 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3. 纸质教材,提供学习资料4. 教学软件,提高教学效果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2. 终结性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3. 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评价的能力3.2 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思考2. 作业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3. 课后交流: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和需求第四章:教学安排与进度4.1 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合理分配课时2. 课堂时间管理:确保教学活动高效进行4.2 教学进度1.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2. 调整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第五章: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5.1 教学资源1. 教材: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2.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3. 网络资源:收集与教学相关的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5.2 辅助材料1.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2. 练习题库:制定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学习工具:提供相关的学习工具,如字典、词典等,方便学生查阅第六章:第一单元教学内容6.1 教学目标1. 掌握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第一章: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识别和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
2.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练习。
2. 汉字的笔画、结构和书写规范。
3. 阅读理解练习。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3. 通过阅读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识别和书写情况。
2. 评估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学生的汉字书写作品展示。
第二章:词语与短语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本单元的词语和短语。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语感。
教学内容:1. 词语和短语的定义、用法和辨析。
2. 词语和短语的搭配和运用。
3. 阅读和写作练习。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通过语境分析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和短语。
3. 通过阅读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词语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作品展示。
第三章:句子与句子成分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本单元的句子和句子成分。
2. 提高学生的语法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句子结构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句子的定义和分类。
2. 句子成分的分析和运用。
3. 阅读和写作练习。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通过句子分析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句子成分。
3. 通过阅读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法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句子和句子成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评估学生的语法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作品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语文教案高教版【篇一:高教版中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中等职业学校授课教案授课人:金晓难课程:语文(基础模块下)二〇一三年二月第一单元阅读与欣赏一、合欢树教学目标: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意蕴。
教学难点:“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课文讲析一、教学导入: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
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很多。
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初步感知课文1、学生浏览,把握文意。
教师提问:这篇文章是一篇什么表达形式的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情?你在其中体会到了什么情感?(见课文导读)2、精彩赏读。
教师示范引导:在整篇课文中,最能感动你,打动你心弦的段落是哪一段?能声情并茂地给大家朗读一下吗?为什么能够感动你?(示范朗读2、3自然段)母亲对残废的“我”的照顾、治疗、鼓励,从中体会到了浓浓的母爱。
3、理清课文思路。
教师提问: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板书设计:年龄“ 我” 母亲十岁作文获奖回忆自己,做裙子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照顾、治疗、鼓励“我”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去世多年三、深析课文(一)介绍作者作者在青年时代遭遇意外残废后,一度意志消沉,想以死来解脱自己,后来在母亲的照料、关心、鼓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把握母子间的亲情母亲对儿子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2、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小结: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儿子对母亲1、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感激、内疚。
句子(略)重点分析内疚之情。
(1)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
(2)对母亲住过的房,栽种的合欢树,作者的态度是有变化的。
从不愿去到想去看看一直到后悔没早看。
不愿去既是无法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也是无法面对自己深深的内疚之情。
想去看,表明作者从内疚中解脱出来,终于可以理智的接受现实。
因为他觉得母亲太苦了,死亡或许是一种解脱。
板书设计:“我” 母亲感激、怀念、愧疚关心、鼓励(身体和精神)(二)重点句理解理智起来的作者可以静静回忆与母亲曾经的事情,所以文末写道“悲伤也成享受”可见对母亲怀念之深。
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内疚之情并不是完全隔离开,也没有先后之分,两种感情是交织在一起的。
(三)理解合欢树的象征含义1、文章主旨是母爱,合欢树与母爱有无联系?这运用的是什么写法?明确:有联系,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
运用的是象征的手,也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写人的手法。
2、你认为合欢树象征的是谁,为什么?合欢树既象征母亲也象征作者。
合欢树是母亲亲自栽种,寄托着母亲的希望,所以象征着母亲。
同时,合欢树从弱小到花繁叶茂,象征了作者的成长。
教学环节二:作业指导单音节词语(一个字的词语)吃、喝、洗、敷、熏、灸、逛二、善良教学目标:1、理清本文的论证结构,培养严密的思维习惯。
把握善良的含义,做一位善良的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2、反复阅读,揣摩作者的思维流程,并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善良过时了吗?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课文讲析一、教学导入:当代有这样一位作家:他在强调斗争的年代,被错划为右派,然后被被迫到新疆生活了十几年才得以回到北京。
可是他在一场场的政治运动中劫后余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善良,而是更加感到善良的可贵,升华了对善良的认识。
他就是著名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王蒙。
著有多篇小说【篇二:中职语文教案】江苏省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两课”评比英语(教案)《飞扬的诗情》——“阅读与欣赏”目录一、语文课情分析011、课程性质与任务012、课程教学目标013、教材特点与教材处理014、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025、教学重点、难点确定的依据021)重点 022)难点 02二、学情分析02三、教与学方法的选择021、教学方法022、学法指导02四、教学实施设计(教案)03五、单元教学后记27一、语文课情分析:1.课程性质与任务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2.课程教学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3.教材特点与教材处理:⑴教材特点: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中的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一年级所学的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是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飞扬的诗的内容,全是诗歌。
提起诗歌,人们就会想到丰富的情感、鲜明的节奏、瑰丽的想象和凝练的语言,走进这一单元,同学们可能会有更深的体会,教材从多姿多彩、琳琅满目的中外现代诗歌中挑选了几位诗人的代表作,通过对他们的欣赏,可以感受青春的激情与梦想,领悟对祖国和土地的挚爱,体会自然的美丽和爱情的美好,接受精神的熏陶,同时也会领略到诗人们精湛的诗歌艺术。
4.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根据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需求和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以及不同专业不同能力的需求,从三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筛选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学会在阅读中体验情感,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能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接受精神上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更好地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学重点、难点确定的依据:⑴重点:依据教学大纲与三维目标确定。
⑵难点: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课文内容特点确定。
二、学情分析:职校的学生普遍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有不少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学习兴趣不高,敏感、冲动、思维活跃,控制能力不强。
知识上阅读面不广、语言积累较少,感悟能力不强,对名家的名篇虽都是略有耳闻,但真正会欣赏的很少,他们读诗歌一般只从字面上去解读,很难被诗歌打动,根源在于对诗歌过于冷静,不能沉入文本去体会作者的情感,不懂抓住诗中的意象去感知。
另一方面,刚入学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心,对生活也有一定的感悟和积累。
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全有能力学好诗歌。
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1)利用多种手段,结合先进的多媒体设施,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3)科学合理的规划教学各个环节,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悟能力。
三、“教”与“学”方法的选择:1.教学方法:教学是一门艺术,应变是教学艺术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
所谓应变,就是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授课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处置措施。
因此,我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教学方法。
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学堂,就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优化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施情境教学法,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同时我也采用了诗歌教学的常用方法——朗读法,尽量营造一种情感氛围,让学生投入到诗词中。
在读的过程中,通过质疑讨论法去领会和感悟诗词所蕴含的情感。
2.学法指导: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
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
” 根据职校学生的学情,在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以“朗读——想象——感悟”式的学习方式为主,以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对文章的圈点勾画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文章内容。
四、教学实施设计:【篇三:中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哦,香雪》教学设计授课人李海虹【教学目标】1.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赏析作品纯朴、优美的语言风格,体会“散文体小说”的特点。
3. 启迪学生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培养对时代精神的追求。
【教学重点】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正确理解作品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教学方法】《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时代特点鲜明的短篇小说,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生成探究法”、“情境教学法”、“点拨法”等教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圈画并分析关键语句,如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以及有关景物描写的语句,来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