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

合集下载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

一、我の母親老舍教學目標1、瞭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體會作者對母親の熱愛、讚頌、感激和懷念之情。

3、瞭解課文以時間為順序の敘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樸素又充滿感情の語言。

教學課時 2課時教學步驟一、導入由名人對母愛の描繪:世界上の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高爾基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の聲音,那便是母親の呼喚。

——但丁慈母の胳膊是慈愛構成の,孩子睡在裏面怎能不甜?——雨果成功の時候,誰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の伴侶。

——鄭振鐸我の生命是從睜開眼睛,愛上我母親の面孔開始の。

——喬治•艾略特活動一:悠悠母愛,絲絲縷縷牽扯不斷,讓我們拾取其中一段,為愛下一個注解,描繪我們の母親。

二、課文探究1、作者簡介:2、思考一:老舍筆下の母親是怎麼樣の一個形象?美國作家惠特曼曾經說過:“全世界の母親是多麼の相像!她們の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の赤子之心。

”那麼老捨身為一位偉大の作家,他の母親又是怎麼樣の一個人呢?他の母親對他是否跟惠特曼說の一樣?作者筆下是一個非常感人の母親形象:她勤勞誠實而且做事認真仔細,她熱情好客而且樂於助人不怕吃虧,她處事有度軟中有硬,她善良堅強對子女の感情內斂而深厚……思考二:(探討)你の母親與作者筆下の母親有哪些相似和不同の地方。

(在我們出生之前,我們の父母並非像他們現在這樣乏味。

他們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是因為這些年來一直在為我們張羅,為我們の生活、學習承受著在我們眼中看來理所當然の一切,並在不斷接受我們因不滿生活所發出の嘮叨、牢騷。

但,血濃於水,正是著濃得化不開の親情,成就了今天の我們。

)三、深入探究1、探討母親對老舍の性格影響面對這一切,大作家老舍先生心存感激。

下麵,你們能告訴我,母親給了老舍哪些方面の生命教育嗎?明確:四個方面——(1)第9節,“從這裏,我學得了愛花,愛清潔,守秩序。

” (2)第10節,“到如今如我の好客の習性,還未全改,儘管生活是這麼清苦,因為自幼兒看慣了の事情是不易改掉の。

中职语文高教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

中职语文高教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

中职语文高教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第一章:语文基础知识第一节:汉字与汉语教学目标:1. 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3. 熟悉汉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教学内容:1.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2. 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3. 汉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汉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实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汉字、汉语知识的理解。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讲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汉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3.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汉字、汉语知识的理解。

4. 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节:阅读与理解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1. 阅读兴趣的培养。

2. 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3. 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培养。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 实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阅读案例,指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

3. 练习法:布置阅读练习题,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阅读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3.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阅读案例,指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

4. 练习:布置阅读练习题,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三节:写作与表达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1. 写作兴趣的培养。

2. 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3. 写作方法和技巧的培养。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2. 实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写作案例,指导学生运用写作方法和技巧。

3. 练习法:布置写作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写作的重要性。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 )上册教案全集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    )上册教案全集
2.你所知道的关于诚信的名言有哪些? 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法】巴尔扎克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冯玉祥 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真诚在 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 ——三毛 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死了——【英】哈伯特
解析:表现了极度贫困中的人们对每一分钱的重视和谨慎 (三)阅读结尾部分并思考 1.母亲为什么流泪?从这里可以折射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解析:母亲是因为儿子多要了买主的钱,非常羞愧,所以流下了眼 泪这里可以折射出母亲诚信的高贵品质 2.母亲“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里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解析:责备、失望、伤心、痛心、期待 3.我为什么终生难忘母亲的眼泪?
开端(第1—9自然段):年关已近,为贫困所迫的母亲下决心卖掉原 本要留着过年包饺子的那三棵白菜
发展(第10—26自然段):母子俩去集市卖白菜的过程 结局(第27—31自然段):母亲为我的过错流下了眼泪 3.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解析:70年代极度贫穷的农村,将近年关的时候 4.小说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解析:母亲是一个善良、坚强、诚信的人 三、研读文章,把握人物形象 (一)阅读小说开端部分并思考: 1.请第一组同学来读第1段 ①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解析: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②这段描写刻画了母亲什么样的心理变化? 解析:苦着脸、心事重重、时而揭开、掀动、时而拉开、扒拉——犹 豫不决
解析:坚强的母亲因为我不诚信的行为而第一次流了泪,这对我的 触动非常大,也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促使我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始终 坚持奉行诚信 4.开头的第6自然段,那时的母亲面对困境,一筹莫展,却为什么不流 泪?
解析:这体现了母亲是一个坚强的女性,无论如何贫困,她都能挺 过去 四、拓展思考

中职语文高教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

中职语文高教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

中职语文高教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第一章:教学目标与要求1.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提高阅读、写作、听说能力。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1.2 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日常交流和表达。

学生能够阅读和理解一般性的文学作品,分析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和创作。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安排2.1 教学内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

文学作品的学习,包括古代诗词、现代小说、戏剧等。

写作训练,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2.2 教学安排第一学期:重点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和古代诗词,进行写作训练。

第二学期:学习现代小说和戏剧,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文基础知识,分析文学作品。

实践法: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2 教学手段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演示和播放教学影片。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考核4.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思维能力。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

考试成绩: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掌握程度。

4.2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和期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书目5.1 教学资源教材:选用合适的中职语文教材,如《中职语文教程》等。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网络资源: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5.2 参考书目《中职语文教程》《语文基础知识》《文学作品欣赏》《写作技巧与训练》《中职语文教学法》第六章:教学实践与案例分析6.1 教学实践案例一:通过讲解古代诗词,使学生理解诗词的韵律和意境。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第一章:教学目标与要求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写作、听说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审美情趣。

1.2 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识记并运用语文基础知识。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所学的阅读、写作、听说技巧。

学生能够欣赏并分析文学作品,提升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安排2.1 教学内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

阅读理解的训练,包括文学作品、说明文、议论文等。

写作技巧的培养,包括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等。

听说能力的培养,包括口语表达、听力训练等。

2.2 教学安排每节课安排40分钟,其中包括讲解、练习、讨论等环节。

每个单元安排2-3节课,进行深入学习。

定期进行听写、作文、口语表达等测试,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教学手段使用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

利用网络平台、教学管理系统等手段,进行资源共享和互动交流。

运用听写机、投影仪等设备,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定期进行考试、测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4.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指导学生进行改进。

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进度5.1 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内容和安排。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5.2 教学进度按照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进度。

确保教学进度的连贯性和稳定性,避免进度过快或过慢。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集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集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集第一章:语文基础知识第一节:语文的概念与功能【教学目标】1. 了解语文的定义和概念,理解语文的基本功能。

2. 掌握语文的分类和组成,了解语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1. 语文的定义和概念: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等。

2. 语文的基本功能:表达、沟通、思维、审美等。

3. 语文的分类和组成:口语、书面语、文学、文化等。

4. 语文的学习方法:阅读、写作、听说、观察等。

【教学活动】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语文的概念和功能。

2. 讲解:讲解语文的定义、分类和功能。

3. 实践:让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方法的实践。

4. 总结:总文的概念和功能。

【作业与检测】1.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语文学习方法的文章。

2. 检测:进行语文知识的测试。

第二节:汉语语言文字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汉语语言文字的起源和发展,掌握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

2. 掌握汉字的笔画、部首、字义、字音等基本知识。

3. 学会正确使用汉语语言文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汉语语言文字的起源和发展:汉字的产生、演变和发展。

2. 汉字的基本知识:笔画、部首、字义、字音等。

3. 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语音、语法、词汇等。

4. 正确使用汉语语言文字的方法:拼写、语法、用词等。

【教学活动】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汉语语言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讲解汉字的产生、演变和发展。

3. 实践:让学生进行汉字书写和拼音练习。

4. 总结:总结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和正确使用方法。

【作业与检测】1.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汉字书写和拼音的文章。

2. 检测:进行汉语语言文字知识的测试。

第三节:文学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文学的定义和分类,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

2. 掌握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3. 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文学的定义和分类: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2. 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第一章:语文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汉字的拼音、笔画、部首等基本知识。

2. 使学生了解词语的分类、用法和搭配。

3. 培养学生正确的标点符号使用习惯。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汉字的基本知识:拼音、笔画、部首等。

2. 词语的分类、用法和搭配。

3. 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

4. 阅读理解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汉字的基本知识、词语的分类用法和搭配、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理解方法。

四、教学步骤1. 讲解汉字的基本知识,如拼音、笔画、部首等。

2. 讲解词语的分类、用法和搭配。

3. 讲解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

4. 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五、作业布置1. 复习所学的汉字基本知识、词语用法和搭配、标点符号使用规则。

2. 完成课后阅读理解练习。

第二章:现代文阅读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加深学生对文学常识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2. 文学常识的学习。

3. 现代文阅读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阅读理解技巧和文学常识。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四、教学步骤1. 讲解阅读理解技巧,如如何快速抓住文章主旨、如何分析作者观点等。

2. 讲解文学常识,如文学作品的基本概念、文学史的发展等。

3. 进行现代文阅读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五、作业布置1. 复习所学的阅读理解技巧和文学常识。

2. 完成课后现代文阅读练习。

第三章:古诗文阅读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

2. 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学的了解。

3.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文阅读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2. 古代文学常识的学习。

3. 古诗文阅读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古诗文阅读技巧和古代文学常识。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集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集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集第一章:语文基础知识第一节:汉字与汉语教学目标:1. 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规则。

3. 熟悉汉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教学内容:1.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2. 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规则。

3. 汉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规则。

2. 实例法:通过例句和练习,让学生熟悉汉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讲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规则。

3. 练习:让学生练习书写汉字,巩固所学的笔画和结构规则。

4. 讲解:讲解汉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5. 练习:让学生练习使用汉语进行简单的句子构造。

第二节: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和准确理解文章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

2. 快速阅读和准确理解文章的方法。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快速阅读的方法。

2. 实例法:通过阅读文章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准确理解文章的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如扫读、略读、精读等。

3. 练习:让学生练习使用阅读技巧,阅读文章并回答问题。

4. 讲解:讲解快速阅读的方法,如扩大视幅、提高阅读速度等。

5. 练习:让学生练习快速阅读并准确理解文章。

第三节:写作技巧教学目标:2.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写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提高写作表达能力的的方法。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写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实例法:通过例文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写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2. 讲解:讲解写作的基本步骤,如选题、构思、写作等。

3. 练习:让学生练习写作步骤,选题并构思一篇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二、走近作者三、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请你采用快速阅读方法,阅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回答:你觉得文中的“我”和流浪老人是怎样的人,谈谈你的感觉(学生自由回答)四、品读课文(一)抓住关键语句,感知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他的美好心灵1.浏览课文第一部分(1)找出文中描写流浪老人外形和生活情形的关键语句(2)这部分主要采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来对流浪老人进行描写?突出了流浪老人形象的什么特点?(3)作者渲染流浪老人的形象特点有何用意?2.欣赏课文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本部分写了两件有关流浪老人的事情,是哪两件?(2)写“我”第一次买老人奖券的事,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3)找出这部分中描写老人动作、语言的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4)写“我”第一次买老人奖券的事重在写流浪老人的动作,写老人为“我”扣扣子的事又重在写什么呢?(5)“我”的感受是什么?这对表现流浪老人有何作用?(二)抓住关键语句,感知“我”的心灵世界,体会“我”的善良和“我”对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的敏锐感知,从而学会怎样体察他人的善意、怎样善待他人1.“我”和其他人对老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2.“我”对老人除了同情,还有一些什么样的情感?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3.说说“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三)结合课文第三部分,理解文章主旨1.如何理解“好雪片片,不落别处”?2.文章以“好雪片片”为题,又以“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收束全文,你觉得有什么好处?(四)小结流浪老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但不以为苦,真诚地关心、祝愿每一个向他买奖券的人,用他“明净的善意”带给别人“四处流动”的温暖;而作者也以他那颗善良而敏锐的心感受并回报了这一切善良的老人和善良的作者教会了我们该如何体察他人的善意,又该怎样善意的对待他人“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让我们的身边时时飘落起美丽动人的“好雪片片”吧五、拓展讨论结合本课和自身的实际,说一说我们该如何体察他人的善意,又该怎样善意地对待他人?三、卖白菜莫言一、导入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伴随着歌声、伴随着阳光的然而,著名作家莫言的童年记忆却是“黑暗、恐怖和饥饿”,以及那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卖白菜二、阅读文章,整体感知1.完成课后练习一2.全班齐读,划分段落开端(第1—9自然段):年关已近,为贫困所迫的母亲下决心卖掉原本要留着过年包饺子的那三棵白菜发展(第10—26自然段):母子俩去集市卖白菜的过程结局(第27—31自然段):母亲为我的过错流下了眼泪3.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解析:70年代极度贫穷的农村,将近年关的时候4.小说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解析:母亲是一个善良、坚强、诚信的人三、研读文章,把握人物形象(一)阅读小说开端部分并思考:1.请第一组同学来读第1段①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解析:神态、动作、心理描写②这段描写刻画了母亲什么样的心理变化?解析:苦着脸、心事重重、时而揭开、掀动、时而拉开、扒拉——犹豫不决叹息、瞥一眼、锁定、端详、终于下了决心似的——无可奈何③小说极力描写母亲下决心卖白菜时的心理变化,有何作用?解析:表现母亲家庭的极度贫困、窘迫,衬托母亲的坚强2.为什么我会为母亲卖白菜的决定而哭?解析:①因为那三棵白菜原是准备留着过年包饺子的,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家庭,这是一个小孩子最大的盼望;②还因为这些白菜是我和母亲亲手种植、侍弄的,我对这些白菜有着深厚的感情3.“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为什么这里要详细地列出白菜的数字?解析:表现我对白菜的珍惜之情(二)阅读小说发展部分并思考:1.请第二组同学齐读第10自然段①母亲对我的打骂和我的哭泣表现了什么?解析:表现了这几棵白菜在我、在母亲甚至在整个家庭中的重要意义,因为它是家里唯一可以变卖的东西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的贫困②哪些词语表现了白菜在母亲心目中的分量?解析:颠着小脚、小心翼翼、十分匆忙、抱2.请第三组的同学齐读第11自然段①这段文字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老太太形象?非常挑剔②小说为何要着力描写这个老太太?有什么作用呢?解析:写这个挑剔的老太太,一是衬托了母亲的善良;二是推动情节的发展:激起我对老太太的“恶感”,为下文我故意多算一毛钱埋下伏笔3.第四组的同学齐读第25自然段“一张张地数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什么?解析:表现了极度贫困中的人们对每一分钱的重视和谨慎(三)阅读结尾部分并思考1.母亲为什么流泪?从这里可以折射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解析:母亲是因为儿子多要了买主的钱,非常羞愧,所以流下了眼泪这里可以折射出母亲诚信的高贵品质2.母亲“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里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解析:责备、失望、伤心、痛心、期待3.我为什么终生难忘母亲的眼泪?解析:坚强的母亲因为我不诚信的行为而第一次流了泪,这对我的触动非常大,也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促使我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始终坚持奉行诚信4.开头的第6自然段,那时的母亲面对困境,一筹莫展,却为什么不流泪?解析:这体现了母亲是一个坚强的女性,无论如何贫困,她都能挺过去四、拓展思考1.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年代,母亲语重心长地告诫“我”做人要诚信,不能贪别人的一分一毛多么难能可贵,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该怎样坚持我们的诚信?2.你所知道的关于诚信的名言有哪些?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法】巴尔扎克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冯玉祥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三毛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死了——【英】哈伯特四、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目标:1. 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 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

”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出示学习目标(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2.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3.课堂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 (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3)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三、研讨课文: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认识到闻先生“说和做”是完全一致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

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闻先生这一高贵品格的?研读课文第一部分,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1)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2)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3)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4)“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五、教师小结: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第二课时一.研读第二部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

(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1)文中哪一句话是对作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高度概括?(2)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3)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二、探究学习:(1)把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

(2)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3)把你认为生动优美的语句或词语划出来,并说说原因学生自读课文,四人小组研讨、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1)(略)(2)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

好处: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度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生答:“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特别是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闻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精神,精当、凝练。

三、拓展延伸:(1)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哪个标题更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2)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

教师明确:(1)(2)题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起说,就予以肯定。

四、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非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五、作业(略)五、我的空中楼阁教学目标1.把握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手法。

2.鉴赏品味散文的内容,表现技巧、语言。

3.理解作者表达的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这是唐代刘禹锡《陋室铭》的语句,虽是一栋陋室,但在诗人眼里却充满了清幽雅静的情趣。

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如入帘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今天,我们再一起去参观一座山间小屋。

二.解题“空中楼阁”,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折射而出现的虚幻的楼台景物,后多比喻虚构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我的空中楼阁》也正是通过虚实相生的写法,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小屋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

三.课文录音+字词四.整体感知1.在文中“我的空中楼阁”具体指什么?2.作者是怎样写山和小屋的关系?3.作者怎样写小屋和树林的关系:4.如果说以上内容是从实处写,那么作者还从哪些方面怎样写其它?虚写写花园:由“领土”有限,到“领空”无限;由“有形的围墙”到“无形的围墙”;由花园的花朵到天上的云霞。

小屋的光线也富有浪漫的文学性;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