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片剂的溶出度实验

合集下载

片剂溶出度实验报告数据

片剂溶出度实验报告数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片剂溶出度实验报告数据篇一:片剂溶出度的测定片剂溶出度的测定转篮法1.仪器装置中国药典收录的转篮法装置如图10—11所示。

(1)转篮分篮体与篮轴两部分,均为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

篮体A由不锈钢丝网(丝径为0.254mm,孔径0.425mm)焊接而成,呈圆柱形,内径为20.2±0.1mm,上下两端都有金属边缘。

篮轴b的直径为9.4~10.1mm,轴的末端连一金属片,作为转篮的盖;盖上有通气孔(孔径2.omm);盖边系两层,上层外径与转篮外径同,下层直径与转篮内径同;盖上的三个弹簧片与中心呈120o。

转篮旋转时摆动幅度不得超过±1.omm。

(2)操作容器为1000ml的圆底烧杯,内径为98~106mm,高160~175mm,烧杯上有一有机玻璃盖,盖上有2孔,中心孔为篮轴的位置,另一孔供取样或测温度用。

为使操作容器保持恒温,应外套水浴,水浴的温度应能使容器内溶剂的温度保持在37±0.5℃。

转篮底部离烧杯底部的距离为25±2mm。

(3)电动机与篮轴相连,转速可任意调节在每分钟50~200转,稳速误差不超过±4%。

运动时整套装置应保持平稳,不得晃动或振动。

(4)仪器应装有6套操作装置,可一次测定6份供试品。

取样点位置应在转篮上端距液面中间,离烧杯壁lomm处。

(5)转篮防腐涂料不得在测定用溶剂中溶蚀。

2.测定法除另有规定外,量取经脱气处理的溶剂900ml,注人每个操作容器内,加温使溶剂温度保持在37±o.5℃,调整转速使其稳定。

取供试品6片(个),分别投入6个转篮内,将转篮降入容器中,立即开始计时,除另有规定外,至45min 时,在规定取样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0.8/μm微孔滤膜滤过,自取样至滤过应在30s内完成。

取续滤液,照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计算每片(个)的溶出量。

第三节溶出度测定法-page23.结果判断6片(个)中每片(个)的溶出量,按标示含量计算,均应不低于规定限度(Q)。

制剂溶出实验报告

制剂溶出实验报告

制剂溶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制剂(例如药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溶出情况,通过溶出曲线的分析和计算溶出度,评估制剂的溶出性能及稳定性。

实验原理制剂溶出实验是通过模拟体内环境,以体外实验的方式研究制剂的溶出性能。

实验中会使用溶出仪进行测定,通过测量制剂在特定时间内在溶出介质中的溶出量,绘制溶出曲线。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根据实验要求,选取合适的溶出介质和实验条件(温度、转速等)。

准备好所需的试剂、溶出仪及相关设备。

2. 样品制备:根据实验要求,将制剂按照一定比例装入溶出器中,确保样品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3. 开始实验:将溶出器放入溶出仪,设置好实验参数,开始实验。

4. 定期取样:根据实验需求,定期取样,测定取样时间点的溶出量。

注意,每次取样需避免干扰其他取样点。

5. 记录数据:将取样数据记录下来,包括取样时间、溶出量等。

6. 绘制溶出曲线:利用所得数据,绘制制剂的溶出曲线。

根据曲线形状,分析溶出速率和稳定性。

7. 计算溶出度:根据实验要求,计算出不同时间点的溶出度,并进行数据统计。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我们进行了制剂溶出实验,并得到了相应的实验结果。

通过绘制溶出曲线,我们观察到了制剂在不同时间内的溶出情况,并进行了计算溶出度。

实验结果显示,制剂在初始阶段溶出速率较快,随后逐渐趋于平缓,在一定时间后趋于稳定。

根据溶出曲线的形状,我们可以分析制剂的溶出性能和稳定性。

如果溶出速率较慢且持续稳定,说明制剂具有良好的溶出性能和稳定性,能够保证药物在体内的释放效果。

通过计算溶出度,我们得出了不同时间点的溶出度数值。

根据溶出度数值的大小,我们可以评估制剂的溶出性能。

通常情况下,溶出度达到80%以上即可认为制剂的溶出性能良好。

结论本实验通过制剂溶出实验的方式,研究了制剂在不同条件下的溶出情况。

通过绘制溶出曲线和计算溶出度,我们能够评估制剂的溶出性能和稳定性。

在未来的药物研发和品质控制中,制剂溶出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了解制剂的溶出性能和体内释放效果。

片剂溶出度分析(精选)

片剂溶出度分析(精选)

片剂溶出度分析(精选)片剂溶出度分析一、引言片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其关键特性之一就是溶出度。

溶出度是指药物在片剂中的溶解速度,也是一种反映药物释放性能的重要指标。

准确分析片剂的溶出度对药物的质量控制和临床疗效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片剂溶出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二、原理与方法1. 原理片剂的溶出度分析是通过将片剂置于体外模拟溶液中,测定其主要成分的溶解速度来进行的。

常用的溶出度分析方法包括离体试验和体内试验。

离体试验是指将片剂置于溶液中,并通过旋转桨、流通系统或胃肠道模拟装置来模拟人体溶解环境。

体内试验则是通过动物实验来测定片剂在体内的溶出速度。

2. 方法(1)样品准备:从药房或生产车间中选择符合规定的片剂样品,并根据需要进行粉碎或压碎,以获得适合实验的颗粒大小。

(2)离体试验:选定适当的容器和模拟溶液,将样品置于溶液中,通过适当的方法(如旋转桨或流通系统)来模拟溶解环境。

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取出一定量的试液,用适当的方法测定药物的溶出度。

(3)体内试验:选择适当的实验动物,并按照规定的剂量将样品投入其体内。

在一定的时间点,取出动物胃肠道中的液体,采用适当的方法测定药物的溶出度。

三、实验要点1. 设定适当的实验条件:包括溶解介质的选择、温度、pH值等,这些条件应参考药物的特性和药物治疗的需要。

同时需遵守相应的法规和规定。

2. 样品的制备和处理:对于固体片剂,应注意将其粉碎或压碎为适宜的颗粒大小。

对于溶液片剂,需按照规定的剂量投入模拟溶液中。

3. 测定方法的选择: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溶解速度的要求,选择适宜的测定方法。

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

4. 样品的测定时间点:根据药物的特性,选择适当的测定时间点,以保证溶出度分析的准确性。

通常测定时间点分为短时间段和长时间段,以全面了解药物的释放动力学。

5.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根据测定结果,计算药物的溶出度曲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溶出度测定实验报告(共4篇)

溶出度测定实验报告(共4篇)

溶出度测定实验报告(共4篇)溶出度实验数据处理溶出度实验数据处理1.绘制标准曲线2.根据回归方程,计算样品的浓度和溶出百分率3.求溶出累积百分数根据单指数函数公式处理Y=Y∞(1-ekt)式中Y为t时间累积释放百分率,Y∞为相当长时间药物累积释放度(通常为100%),上式整理后得:Log(Y∞-Y)=LogY∞-kt/2.303 即Log(Y∞-Y)对t呈直线关系。

试片药物释放常数k为.......;50s释放百分率为.....代入公式计算得50s累积释放百分率为83.28%.篇二:实验十溶出度检查实验十溶出度检查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转篮法测定片剂溶出度的操作步骤、结果计算和判断标准2、熟悉溶出度测定仪的使用方法3、巩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二、实验原理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或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A?溶出度(%)?1?D?1000100?100% 1%E1?Scm按中国药典的规定,判断是否合格。

规定限度(Q)为标示量的75%。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1.仪器:溶出度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超声仪、注射器、微孔滤膜、吸量管、烧杯、2.试药:吡哌酸片(规格0.25g)四、实验内容:1. 溶出度仪调试:对溶出度仪器装置进行调试,使桨叶底部距离溶出杯的内底部15mm±2mm。

2. 溶出度测定:取供试品6片,分别投入6个转篮内,奖转篮降入容器内,开始计时。

经30分钟时,取溶液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ml,加0.04%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成100ml,摇匀;照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73nm 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含量与溶出度。

按吡哌酸的吸收系数(E 1%1cm)为1339计算每片的溶出度。

五、结果和分析1. 结果2. 结果判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判为合格。

(1)6片中,每片的溶出量按标示量计算,均不低于规定限度(Q)。

(2)6片中,如有1~2片低于Q,但不低于Q -1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3)6片中,有1~2片低于Q,其中仅有1片低于Q -10%,但不低于Q -2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时,应取6片复试;初、复试的12片中,有1~3片低于Q,其中仅有1片低于Q -10%,但不低于Q -2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

药剂学实验4(片剂与溶出度)

药剂学实验4(片剂与溶出度)

实验12 片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过程和技术。

2.了解单冲压片机的调试,能正确使用单冲压片机。

3.会分析片剂处方的组成和各种辅料在压片过程中的作用。

4.掌握片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指导片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均匀混合,通过制剂技术压制而成片状的固体制剂。

片剂由药物和辅料二部分组成。

辅料是指片剂中除主药外一切物质的总称,亦称赋形剂,为非治疗性物质。

加入辅料的目的是使药物在制备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有一定的黏结性;遇体液能迅速崩解、溶解、吸收而产生疗效。

辅料应为“惰性物质”,性质稳定,不与主药发生反应,无生理活性,不影响主药的含量测定,对药物的溶出和吸收无不良影响。

但是,实际上完全惰性的辅料很少,辅料对片剂的性质甚至药效有时可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要重视辅料的选择。

片剂中常用的辅料包括填充剂、润湿剂、黏合剂、崩解剂及润滑剂等。

通常片剂的制备包括制粒压片法和直接压片法二种,前者根据制颗粒方法不同,又可分为湿法制粒压片和干法制粒压片,其中湿法制粒压片较为常用。

湿法制粒压片适用于对湿热稳定的药物。

其一般工艺流程如下:三、实验内容(一)片剂成品的制备1.阿咖酚片的制备[处方] 每片用量(g)制100片乙酰水杨酸 0.230咖啡因 0.030对乙酰氨基酚 0.126淀粉 0.03g10%PVP乙醇溶液适量滑石粉 0.01g[制法]混合――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压片取乙酰水杨酸、咖啡因、对乙酰氨基酚混合均匀,加入10%PVP乙醇溶液拌和制成软材,将软材通过20-24目筛制湿颗粒,湿颗粒于60-700C烘干30分钟,得到干颗粒通过24-28目筛整粒,然后加入淀粉、滑石粉混合均匀,压片。

[附注](1)粘合剂用量要适当,使软材达到以手握之可成团,手指轻压又能分裂但不成粉状为度,即“团而不粘,裂而不散”。

湿颗粒以无长条、块状和细粉为宜。

(2)本品采用湿法制粒,但乙酰水杨酸易水解,所以采用PVP乙醇溶液,防止主药水解。

片剂溶出度分析

片剂溶出度分析

片剂溶出度分析一、引言片剂溶出度是评价片剂体外释放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对于药物的吸收速度、生物利用度和药效的发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了解片剂的溶出度特征对于药物研发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溶出度的定义与意义溶出度指的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药物从片剂中溶解出来的速度和程度。

它可用来研究药物的溶解动力学、片剂的释放特征以及溶出峰值和溶出速率等参数,从而为药物的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三、溶出度测试的原理与方法常用的测定片剂溶出度的方法有体外溶出试验、流动关联应力位移技术和直接测定法。

其中,体外溶出试验是最常用的方法。

体外溶出试验是通过将片剂放入模拟胃肠液中,利用振荡器使溶液保持一定的搅拌和温度条件,然后通过采样和分析的方法,确定溶出曲线和药物的溶出度。

此外,还可以改变试验条件,如改变溶剂pH值、温度等,以研究不同因素对溶出度的影响。

四、片剂溶出度分析的参数与数据处理在片剂溶出度分析中,主要关注的参数有溶出度曲线、溶出度延迟时间、溶出度峰值、溶出度速率等。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1. 溶出度曲线:通过不同时间点采样并分析溶液中药物的浓度变化,绘制出药物的溶出度曲线,以了解药物在片剂中的释放特征。

2. 溶出度延迟时间:指的是药物开始从片剂中溶解出来所需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延迟时间越短,药物的溶出速度越快。

3. 溶出度峰值:表示药物溶出度的最大值,用于评估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溶出性能。

峰值越高,表示药物的溶出速率越快。

4. 溶出度速率:通过计算单位时间内药物的溶出量,来评估片剂的释放速率。

常用的指标有溶出度初始速率和平均溶出速率。

对于上述参数的数据处理,可以通过统计分析、数据建模和比较等方法进行。

通过比较不同样品或者不同批次的溶出度数据,可以确定药物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并为药物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五、溶出度的影响因素片剂溶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特性、制剂工艺、溶剂选择、外界环境等。

其中,药物的溶解度、溶解度增强剂、溶解度减弱剂、制剂工艺和溶剂选择等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片溶出度试验方法学验证

片溶出度试验方法学验证

×××片溶出度试验方法学验证1、溶出度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新药转正标准第二十八册×××片溶出度试验方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溶出度测定法(附录Ⅹ C)的有关要求,并参照文献进行本品的溶出度研究。

(1)溶出介质及介质体积的选择溶出介质应根据制剂的特性选用水、0.01~0.1mol/L盐酸溶液或适宜的缓冲液(pH值一般不超过7.6),应临用新制并经脱气处理。

对于极难溶出的品种,可加适量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0.5%以下),如确需使用有机溶剂,可加适量,如异丙醇、乙醇等(通常浓度在5%以下),但应有依据,并尽量选用低浓度。

溶出介质的体积一般应符合漏槽条件。

×××在水中微溶,且本品为小规格品种(规格为2.5mg),根据以上溶出介质选择的原则及已有国家标准的方法,选择已有国家标准中采用的溶出介质及体积:0.1mol/L盐酸溶液〔盐酸溶液(9→1000)〕200ml。

(2)溶出方法及其转速的选择方法的选择一般可参照下列原则:①对于非崩解型药物,宜采用转篮法。

②对于崩解型药物,在进行转篮法的整个试验过程中,确保转篮网孔的通透性尤为重要,对于处方中主药或辅料(如胶性物质)影响转篮通透性的固体制剂,一般应采用桨法。

③制剂中含有难以溶解、扩散的成分,一般应采用桨法。

④对飘浮于液面的制剂,一般应选用转篮法。

如辅料堵塞网孔则选用桨法,将供试品放入沉降篮中,并在正文中加以规定。

采用小杯法时不能使用沉降篮。

⑤小杯法主要用于在转篮法和桨法条件下,溶出液的浓度过稀,即使采用较灵敏的方法仍难以进行定量测定的品种。

转速选择的原则:在质量研究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低转速,转篮法推荐100转/分,最低不得低于50转/分;桨法推荐50转/分,最高不超过75转/分;小杯法推荐35转/分,最高不超过50转/分。

×××在水中微溶,且本品为小规格品种(规格为2.5mg),根据以上溶出方法选择的原则、转速选择的原则及已有国家标准的方法,选择已有国家标准中采用的溶出方法及转速:小杯法,50转每分钟。

溶出度项目实验设计

溶出度项目实验设计

溶出度项目实验设计溶出度是指固体溶解在溶液中的能力,是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药物溶出度可以影响其在体内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因此,对于新药物的溶出度评价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固体药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来评估药物的溶出度,并探究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

实验目的:1.测定固体药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2.探究溶剂种类对药物溶解度的影响;3.探究温度对药物溶解度的影响。

实验材料和设备:1.固体药物样品;2.不同溶剂(例如水、乙醇、正丁醇等);3.恒温槽或恒温培养箱;4.磁力搅拌器;5.离心机;6.注射器;7.试管和烧杯等实验用具。

实验步骤:1.准备不同溶剂:选取水、乙醇和正丁醇等常用溶剂。

分别将这些溶剂倒入烧杯或试管中,量取适量(约10mL)。

2.准备药物样品:选取合适的固体药物样品,将其粉碎并过筛,以获得均匀的颗粒。

3.测定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将药物样品加入不同溶剂中的试管中,将试管放置在恒温槽或恒温培养箱中,并设置不同的温度,如30°C、37°C和45°C等。

使用磁力搅拌器在相同的条件下(如转速等)下均匀搅拌溶液。

待溶解达到平衡后,可使用注射器将溶液取出一定体积,放入离心机中离心一定时间,以使固体颗粒沉淀下来。

然后取上清液(溶液中的溶解物质)进行浓度测定。

4.浓度测定:可选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等设备对上清液中溶解物质的浓度进行测定。

5.数据处理:根据浓度测定结果,计算出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平均值,并绘制药物溶解度-温度曲线。

预期结果及讨论:1.预期根据药物的化学特性和溶剂的极性等因素,不同药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会有差异。

2.预期药物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溶解度会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可以提高药物分子的动力学能量,促进溶解过程。

3.绘制药物溶解度-温度曲线后,可以对药物在不同溶剂和温度下的溶解特性进行综合评估,并可以与理论模型进行对比,以判断溶解模型的适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课件
五、讨论与思考
1.片剂溶出度测定意义,哪些制剂需要测定溶出度? 2.溶出仪测片剂溶出度操作注意有些什么? 3.影响片剂溶出度的因素有哪些? 4.释放度适合哪些情况?释放度的设计要求如何?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课件
六、参考结果:
1.不同厂家甲硝唑片含量测定
(1)数据处理过程和结果
(1)湖南迪诺产,0.2g/片; (2)湖北华中产,0.2g/片
全班称量两组甲硝唑片各10片(如:2.874g),研细,每组称取各组片 剂中约50 mg药物的粉末(如:0.072g),放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人 工胃液80 ml,超声15min溶解,人工胃液定容, 0.8 μm滤膜过滤,取 2ml续滤液用人工胃液稀释液至100ml容量瓶中,277nm处紫外测定含量 (E1%1 cm=377,空白人工胃液调零),并计算标示量百分含量。
溶出量M2=C2*25*900+C1*25 *5
溶出百分率=M2/200 mg*100%
甲硝唑片
功能与主治: 用于治疗肠道和肠外阿米巴病(如阿米巴肝脓肿、胸膜阿米巴病等)。 还可用于治疗阴道滴虫病、小袋虫病和皮肤利什曼病、麦地那龙线虫感染等。目前 还广泛用于厌氧菌感染的治疗。
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 ①肠道阿米巴病,一次0.4-0.6g(2-3片),一日3次,疗程7日;肠 道外阿米巴病,一次0.6-0.8g(3-4片),一日3次,疗程20日。②贾第虫病,一次 0.4g(2片),一日3次 ,疗程5-10日。③麦地那龙线虫病,一次0.2g(1片),每日 3次,疗程7日。④小袋虫病,一次0.2g(1片),一日2次,疗程5日。⑤皮肤利什 曼病,一次0.2g(1片),一日4次,疗程10日。间隔10日后重复一疗程。⑥滴虫病, 一次0.2g(1片),一日4次,疗程7日;可同时用栓剂,每晚0.5g置入阴道内,连用 7-10日。⑦厌氧菌感染,口服每日0.6-1.2g(3-6片),分3次服,7-10日为一疗程。 2、小儿常用量 ①阿米巴病,每日按体重35-50mg/kg,分3次口服,10日为一疗程。 ②贾第虫病,每日按体重15-25mg/kg,分3次口服,连服10日;治疗麦地那龙线虫 病、小袋虫病、滴虫病的剂量同贾第虫病。③厌氧菌感染,口服每日按体重2050mg/kg.
=0.000Leabharlann 68*1.03*10000%=99.7% (ii)湖北华中 (同理计算)
(2)得出的结论:
湖北华中和湖南迪诺 生产的片剂药物含量 测定符合药典规定的 要求。(100±10%)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课件
2.不同厂家甲硝唑片溶出度测定(转篮法)
(1)不同取样时间得到的不同厂家片剂的溶出结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固体制剂的溶出理论(Noyes-Whitney方程) 及影响溶出度的因素,熟悉固体制剂测定溶出度的 意义。 2.掌握溶出度测定的基本操作方法,熟悉溶出度测 定仪的基本构造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课件
二、基本原理
1.溶出度系指在体外规定的装置和介质中,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
2. 不同厂家甲硝唑片溶出度测定(转篮法):
取人工胃液900ml ,(超声脱气15min后)倒至各溶出杯中,加热至 37±0.5℃,各转篮中各放置1片甲硝唑片剂,将转篮降至滤器中,转速100 r/min,立即开始计时,分别于5,10,20,30,45,60 min取出滤液5ml, 0.8 μm滤膜过滤,取续滤液2ml,人工胃液稀释至50ml, 277nm处紫外A (人工胃液空白调零),同时往溶出杯中补充5 ml同温度人工胃液。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课件
本实验用到的甲硝唑片剂
湖南迪诺生产
湖北华中生产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课件
溶出度仪、配件及其操作
1.滤膜; 2. 转篮; 3. 滤器; 4. 取样针; 5.针筒; 6. 高度调节器
搅拌桨
溶出度仪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课件
溶出杯
三、实验操作
1. 不同厂家甲硝唑片含量测定:
3. 药物溶出度测定仪是模拟人体内的胃肠反应及运动,专门用于检测固
体制剂溶出度、释放度的一种药物检测器,检测方法分为转篮法、桨 法、小杯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分别称第一法、第二法和第三法), 本实验选用转篮法测定不同厂家的甲硝唑片的药物溶出,为评价是否 符合药典规定提供依据。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课件
型号
取样时间
5
10
20
30
45
60
(min)
湖北华中 吸光度(OD)
累积释放(%)
湖南迪诺 吸光度(OD)
累积释放(%)
(1)数据处理过程和结果
(2)绘制溶出曲线
A=ELC=377/(1 cm*1 mg/ml)*1 cm*C
浓度C(mg/ml)=A/377
溶出量M1=C1*25*900
溶出百分率=M1/200 mg*100%
(i)湖南迪诺: 50 mg含药粉末理论称重: 0.072g,实际称量: 0.070 g,吸光度A:0.365; 吸光度A=ELC=377/(1 cm*1 mg/ml)*1 cm*C 浓度C(mg/ml)=0.365/377=9.68*10-4 校正系数f=理论称重/实际称量=0.072/0.070=1.03 药物含量M=C*50*100*f*4/200*100%
3. 本实验4人一组 每组分别测定两个厂家的甲硝唑片剂的主药含量,测
定一个厂家的甲硝唑片药物溶出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课件
四、实验结果:
1.不同厂家甲硝唑片含量测定 (1)湖北华中产 (2)湖南迪诺产 2.不同厂家甲硝唑片溶出度测定(转篮法) (1)数据处理过程和结果 (2)绘制溶出曲线 (3)得出结论
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2. Noyes-Whitney方程:dC/dt=kS(Cs-C) (式1-1)
式中,dC/dt为溶出速率(dissolution rate);k为溶出系数; S为固体药物的表面积;Cs为药物的溶解度;C为t时溶液浓度。 在一定条件下,药物溶出速率:k=D/Vh,式1-1变为 dC/dt=DS(CsC)/Vh, D为溶质在介质内扩散系数; V为溶出介质体积;h为扩散层厚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