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年小学语文教师新课程标准考试题目(含答案)

2019年小学语文教师新课程标准考试题目(含答案)

2019年小学语文教师新课程标准考试题目(含答案)一、填空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4.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课程资源的种类: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的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与(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5.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7.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8.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9.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10.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11.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至2年级为写话,3至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1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标考试习题及答案

语文课标考试习题及答案

语文课标考试习题及答案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6分)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研究的主人,教师是研究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研究的自信心和良好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研究方法。

5.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二、单选题(共10分)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掌握。

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研究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第二学段。

4.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三、多选题(共10分)1.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1~2年级要多认少写、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分角色读、表演读、默读。

这位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标精神中的“学生主体性、探究性、实践性”,通过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但是,在学生提出疑问时,老师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答,这违背了新课标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要求。

如果我是这位老师,我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引导他们通过讨论和研究,找到合理的解释和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一、小学语文教材教法(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其中学生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6)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基本概念题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

语文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

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

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4、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

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1、课程目标是整个小学阶段的设计。

2、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以及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4、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5、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6、课程目标中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7、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8、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大约3500个常用汉字。

9、在语文研究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0、能主动进行探究性研究,在实践中研究,运用语文。

11、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2、第一学段:识字和写字中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13、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4、教材应当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同时关注人类和自然。

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5、教材应当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他们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精神。

16、语文教学应当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17、教师是研究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18、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19、口语交际是听和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当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20、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选择题一、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中,到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数为2500个,其中会写2000个左右。

2019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2019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2019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2019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

(20分,每空1分)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研究,在实践中研究,运用语文。

3、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研究资源。

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

5、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6、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8、1-4年级从写话、写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9、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1-5每小题2分,6-10每小题3分,共25分)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研究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6、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1、新课标提出了哪些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要求?你认为如何实现这些要求?(7分)新课标提出了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1~2年级要多认少写,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为了实现这些要求,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通过游戏、歌谣、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识字和写字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课标测试题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进展,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打算于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2.〔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表达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3.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好玩味性,应当以〔玩耍〕和〔活动〕为主,与学说一般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4.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巡游。

5.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展。

6.能用一般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语言〕、〔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展综合考察,还应留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7.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意识。

8.语文课程总目标第四条提出“在进展语言力量的同时,进展〔思维〕力量,激发想像力和制造潜能。

”9.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公平对话的过程中进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仆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10.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依据〔学问与力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11.课程目标的总目标局部一共10 条,第3 条要求培育宠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念〕和〔良好习惯〕,把握最根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12.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洁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13.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4.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展〔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15.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16.〔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根底,是1——2 年级的教学重点。

17.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育学生具有〔理解〕、〔感受〕、赏识和评价的力量。

2019年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师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

2019年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师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

2019年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师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数学 第5页(共6页) 数学第6页(共6页)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师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

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工具性 )和(人文性 )的统一。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

3.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 )中学习,运用语文。

4.语文课程资源包括( 课堂教学 )资源和( 课外学习 )资源。

课程资源的种类: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的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与(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5.语文教学应在师生( 平等对话 )的过程中进行。

6.( 识字 )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7.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感受 )、( 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8.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 )的综合体现。

9.1—4年级从( 写话 )、( 习作 )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 兴趣 )和( 自信心 ),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10.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 知识和能力 )、(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11.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 (识字和写字)( 阅读 )(写作 )(小学1至2年级为写话,3至6年级为习作)( 口语交际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

新课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学语⽂新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新课程⼩学语⽂课程标准及答案⼀、填空题:1、识字的途径有两个:⼀是,⼆是。

(集中识字;随课⽂识字)2、词串识字的功能有,,,。

(识字功能;认知功能;审美功能;铺垫功能)3、写字教学中要求做到“三个⼀”,指的是:,,。

(眼睛与练习本的距离约⼀尺;胸部与桌缘的距离约⼀拳;握笔点离笔尖约⼀⼨。

)4、低年级的识字,要遵循、的原则。

(多认少写;识写分流)5、阅读教学是、、之间的对话过程。

(学⽣;教师;⽂本)6、阅读教学流⾏语:“三品”(品词、品句、品读)“三层次”(感悟、积累、运⽤)“三境界”(⼭是⼭,⽔⾜⽔;⼭不是⼭,⽔不是⽔;⼭还是⼭,⽔还是⽔;)7、学⽣阅读的⽅式、⽅法有多种,如、、等。

(朗读;背诵;默读;诵读;浏览;摘抄;交谈)8、在阅读教学中的多向互动,指的是、的互动。

(师⽣之间;⽣⽣之间)9、阅读教学承载着多重任务,但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的、和。

阅读能⼒;阅读⽅法;阅读习惯)10、阅读课的设计要以为线索,把、、、、有机结合起来。

(读;感悟;理解;积累;运⽤;表达)11、写作是为了表达和____________。

(与⼈交流)12、⼩学阶段的写作具有_______性质,往往不是出于学⽣⾃发的需要。

(练习)13、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重视写作和_____________的紧密联系。

(学⽣⽣活)14、低年级写话要以________为主,让学⽣感到写话的内容随处可得,写话很有趣。

(⿎励)15、写作教学要从内容⼊⼿,引导学⽣通过多种途径积累___________。

(写作素材)16、写作素材既来⾃观察⽣活得来,来⾃个⼈的思考、感受和想像,也来⾃______的积累。

(阅读)17、 ______作⽂,能培养学⽣的创新思维,是个性化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的重要⽅式。

(想像)18、作⽂的评改和______是习作指导的重要环节。

(交流)19、作⽂教学中,要引导学⽣形成____________的习惯,更要引导学⽣在修改中学会修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学校姓名总分1、填空。

(20分,每空1分)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3、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

5、(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6、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8、1—4年级从(写话)、(写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9、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1-5每小题2分,6-10每小题3分,共25分)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A. 以综合课程为主B. 以分科课程为主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6、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 D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③④①D、①④②③7、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A)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

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B)①朗读②分角色读。

③表演读。

④默读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D、③④9、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C)①合作精神②创新意识③参与程度④探究精神A、①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10、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D)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A、①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或打×;每小题1.5分,共15分)1、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 X )2、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V )3、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 X )4、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

( V)5、《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X )6、《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 V )7、《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 X )8、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 X )9、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 V )10、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 X )四、简述题。

(每小题5分,共15分)1、你是怎样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2、你在教学中是怎样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3、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五、问题分析及对策。

(每小题7分,共14分)1、时下,在一些课堂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说:“同学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

”于是,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们交换位置,你争我抢,自由民主的气氛洋溢着这个空间。

作为教师你对这一教学现象怎么看?怎么办?2、一位老师在批改学生的造句时,发现如下句子。

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

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

悄悄——我们听不懂小鱼的悄悄话。

丢——上街时,毛毛把爸爸丢了。

爬——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

老师不假思索就把这些句子打“×”,理由是句式不符合人的语言表达习惯。

你怎样看待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如果是你该处理?六、案例分析。

(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11分)一位教师执教《太阳》时,当教师引导学生学完了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后,安排了表演的环节。

教师假扮后羿射日,当正要射下第十个太阳的时候,学生纷纷阻拦,说出“慢着!”“等一等!”“别射!”而当教师问“为什么不能射?”时,学生却哑口无言,连忙翻书,但一时难以组织好语言。

如此安排表演,你认为合适吗?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处理呢?新塬乡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2、工具性、人文性 2、探究性、实践3、课堂教学、课外学习4、平等对话5、识字写字6、理解、感受7、表达、交流、语文素养8、写话、写作、兴趣、自信心9、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选择题(1-5每小题2分,6-10每小题3分,共25分) BACAB DABCD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四、简述题。

(每小题6分,共18分)1、你是怎样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答: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用适应实际需要的训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你在教学中是怎样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答: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思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3、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答“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呢?首先是由于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讲,人们的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

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的,只有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实践经验和积累等本性。

再者,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

五、问题分析及对策。

(每小题7分)1、时下,在一些课堂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说:“同学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

”于是,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们交换位置,你争我抢,自由民主的气氛洋溢着这个空间。

作为教师你对这一教学现象怎么看?怎么办?答:这种现象确实非常的普遍。

表面上看,是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培养孩子的人性化阅读。

实际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实际。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部分老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新课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着。

上面的案例,忽视了老师引导的功能。

学生作为学习者,他们的认知要在老师的牵引下思路逐渐清晰,而上面的案例中的学习会处于一种杂乱,无效的状态。

引导学生的读,一要有目的,二要有方法,三才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

读之前,交给学生问题,要读出什么,读懂什么,还要明确地说明怎样读懂,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些基础上,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习惯。

对于课堂上的换座位朗读,我个人认为值得商榷。

课堂教学要注意课堂秩序,如果以牺牲课堂效率为代价,那是得不偿失。

2、一位老师在批改学生的造句时,发现如下句子。

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

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

悄悄——我们听不懂小鱼的悄悄话。

丢——上街时,毛毛把爸爸丢了。

爬——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

老师不假思索就把这些句子打“×”,理由是句式不符合人的语言表达习惯。

你怎样看待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如果是你该处理?答:我不禁要为这位学生叫屈。

可以看得出这个孩子非常富有童真,句子充满了童趣。

小学低段的教学要注意培养孩子表达的兴趣,乐于表达的习惯。

特别是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应该得到保护,案例中的老师的做法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

我想,我会给这个孩子一个优,并且在班级上给予表扬,表扬他造句的生动,想象力的丰富六、案例分析。

(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8分)一位教师执教《太阳》时,当教师引导学生学完了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后,安排了表演的环节。

教师假扮后羿射日,当正要射下第十个太阳的时候,学生纷纷阻拦,说出“慢着!”“等一等!”“别射!”而当教师问“为什么不能射?”时,学生却哑口无言,连忙翻书,但一时难以组织好语言。

如此安排表演,你认为合适吗?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处理呢?答 :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着为老师在教学中颇费心思,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

他的本意我想应该是创设这个情景让学生表述太阳的作用。

但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没有达到老师的预想的程度,课堂上出现了冷场。

另外,既然已经学完了“关系密切”了,这个表演只是让学生来复述文中的内容,这种情景的意义性已经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