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鳟鱼五重奏》学案

合集下载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教案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教案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教案《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积极参聆听、课堂活动,理解《鳟鱼钢琴五重奏》这部作品的音乐内涵。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聆听鳟鱼歌曲,了解歌曲内容。

认真听辨《鳟鱼钢琴五重奏》各段在乐器、音色和其他音乐要素方面的变化,并关注由此带来的音乐情绪的变化,着重于对乐曲音乐形象的感知和乐曲情绪的体验。

3、知识与技能:能够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题旋律;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

认知钢琴五重奏。

教学重点: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听辨《鳟鱼钢琴五重奏》各段在乐器、音色和其他音乐要素方面的变化,感知乐曲的音乐形象、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材分析:《鳟鱼》是舒伯特1817年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是一首西方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

在《鳟鱼》问世两年后,舒伯特又应朋友之邀,根据《鳟鱼》创作了《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

作品采用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各一把及一架钢琴的编制,打破了室内乐重奏曲多为四乐章奏鸣套曲的传统模式,在使用变奏曲式的同时,舒伯特运用器乐的各种特点与手法,将原歌曲中所表达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刻画与描述。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有称其为《鳟鱼五重奏》。

作者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会被虐诈和邪恶所害,同时借助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典型的寓意深刻的作品。

教学过程:一、情境,组织课堂1、伴随《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进入教室,为学生创造音乐情境。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音乐,营造课堂氛围,集中精神)2、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给每组命名。

各组同学及时回答问题,正确者可以为小组收获一条小鱼,获得小鱼最多的小组为冠军小组。

二、导入新课1、引出歌曲《鳟鱼》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想跟大家一起分享?请大家仔细听.(教师唱歌曲《鳟鱼》)(设计意图:激起学生聆听音乐的好奇心。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教案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教案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学生们能了解“钢琴五重奏”这一特殊音乐体裁的基本编制;理解并可以简单运用“变奏”知识;初
步认识作曲家舒伯特;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培养终身爱好
音乐的态度和情感。

教学重点:欣赏《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教学难点:变奏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电脑、投影仪、PPT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课前播放《画》)
二、导入:
《画》→弦乐四重奏+ 《天空之城》→钢琴独奏 = 钢琴五重奏(常规)
三、新课教学
1、作曲家及音乐体裁简介
2、聆听《鳟鱼》熟悉主题旋律
3、分析作品理解“变奏”及“变奏手法”
四、实践创作
运用所学“变奏”知识为《欢乐颂》进行二度创作
欢乐颂(原谱片段)
4∕4 中速
3 3
4
5 ︱5 4 3 2 ︱1 1 2 3 ︱3 2 2 —︱
3 3
4
5 ︱5 4 3 2 ︱1 1 2 3 ︱2 1 1 —‖
五、课堂小结
音乐正因为有了变化和起伏,才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魅力,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希望同学们能够真正走进音乐能够真正读懂她的魅力!。

鳟鱼五重奏教案

鳟鱼五重奏教案

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教学年级:八年级课时:三十分钟教学内容:一、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二、了解舒伯特生平及作品。

三、了解什么是钢琴五重奏。

教学目标:一、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二、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的主题旋律。

教学重点: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通过欣赏乐曲,体会音乐的情绪;利用音乐的表现手段,感受音乐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变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学生伴随着舒伯特的钢琴五重奏《鳟鱼》步入教室。

大屏幕上播放着鱼在水里遨游的画面,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

二、导入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钓鱼吗?钓鱼时心情怎样?如果你是被钓上的那条鱼,有何感受?让我们来听听舒伯特笔下的那条鱼的命运如何?听的同时记录几个小问题三、完整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第一遍聆听)仔细聆听,边听边用笔记一记1、师:都出现了什么乐器?你对乐曲的感受怎样的?乐曲共分几段?学生1: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学生2:小鳟鱼命运很坎坷,很同情它。

渔夫太可恨了,阴险、狡诈。

学生3:乐曲共分七段师:同学们说得好。

这是舒伯特1817年创作的《鳟鱼钢琴五重奏》,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舒伯特及其作品。

2、了解作曲家及作品投影:舒伯特奥地利人,19世纪伟大音乐家,浪漫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音乐作品包括14部歌剧、9部交响曲、100多首合唱曲、567首歌曲等。

因此有“歌曲之王”的美称.。

代表作:《鳟鱼》、《菩提树》、《野玫瑰》、《摇篮曲》、《小夜曲》等四、深入乐曲内容(第二遍聆听)师:既然舒伯特是通过《鳟鱼》歌曲的主旋律来变奏的,那么我们就来唱一唱这首歌曲的主旋律。

1、学唱主旋律(学生跟琴学唱)2、分段欣赏音乐的层次(第二遍聆听)师:这段主旋律在每段中是如何变化的呢?主题问题:这段音乐的主奏乐器是什么?表现了小鳟鱼怎样的形象?主奏乐器:小提琴小鳟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形象变奏一主奏乐器变成了什么?小鳟鱼的音乐形象有没有改变?主奏乐器:钢琴小鳟鱼欢快嬉戏,悠然自得师初步讲解变奏曲式与变奏手法。

初中音乐_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教学内容:聆听——歌曲《鳟鱼》、《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积极参聆听、课堂活动,理解《鳟鱼钢琴五重奏》这部作品的音乐内涵。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聆听鳟鱼歌曲,了解歌曲内容。

认真听辨《鳟鱼钢琴五重奏》各段在乐器、音色和其他音乐要素方面的变化,并关注由此带来的音乐情绪的变化,着重于对乐曲音乐形象的感知和乐曲情绪的体验。

3、知识与技能:能够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题旋律;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

认知钢琴五重奏。

教学重点: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听辨《鳟鱼钢琴五重奏》各段在乐器、音色和其他音乐要素方面的变化,感知乐曲的音乐形象、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材分析:《鳟鱼》是舒伯特1817年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是一首西方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

在《鳟鱼》问世两年后,舒伯特又应朋友之邀,根据《鳟鱼》创作了《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

作品采用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各一把及一架钢琴的编制,打破了室内乐重奏曲为四乐章奏鸣套曲的传统模式,在使用变奏曲式的同时,舒伯特运用器乐的各种特点与手法,将原歌曲中所表达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刻画与描述。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有称其为《鳟鱼五重奏》。

作者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会被邪恶所害,同时借助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典型的寓意深刻的作品。

教学过程:一、情境,组织课堂播放轻音乐《鳟鱼》,带领学生做律动,为学生创造音乐情境。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音乐,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模仿的是什么动物啊?生:鱼。

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化身成一条条可爱的小鳟鱼,到音乐的海洋里去畅游一番吧。

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教学设计教案1000字

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教学设计教案1000字
3.音乐表现:学生能够通过学习A大调的基本特点和音乐风格,以及钢琴五重奏这一音乐体裁的相关知识,提高对音乐的表达和表现能力,能够运用音乐语言进行艺术表现。
4.文化理解:学生能够通过了解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的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作品。
8.学习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音乐和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能够主动探索和应用音乐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9.学习效果的巩固:通过课后作业的撰写,学生能够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记忆力。
10.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在音乐感知、音乐表现、文化理解、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取得全面提升,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A大调的基本特点和音乐风格,以及钢琴五重奏这一音乐体裁的相关知识,他们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欣赏和分析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他们具有一定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喜欢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来学习。
5.题目:请简要介绍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的音乐表现和文化理解。
答案: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的音乐表现和文化理解主要体现在其旋律优美、和声丰富和情感表达上。这首作品通过音乐传达了舒伯特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题目:请简要介绍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的钢琴表现和文化理解。
答案: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的钢琴表现和文化理解主要体现在其钢琴部分。钢琴部分在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伴奏和旋律作用,通过钢琴的演奏,可以感受到音乐中的情感和美感。

初中音乐_《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鳟鱼》是舒伯特1817年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是一首西方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

在《鳟鱼》问世两年后,舒伯特又应朋友之邀,根据《鳟鱼》创作了《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

作品采用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各一把及一架钢琴的编制,打破了室内乐重奏曲多为四乐章奏鸣套曲的传统模式,在使用变奏曲式的同时,舒伯特运用器乐的各种特点与手法,将原歌曲中所表达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刻画与描述。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称其为《鳟鱼五重奏》。

作者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会被虐诈和邪恶所害,同时借助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典型的寓意深刻的作品。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积极参聆听、课堂活动,理解《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这部作品的音乐内涵。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聆听鳟鱼歌曲,了解歌曲内容。

认真听辨《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各段在乐器、音色和其他音乐要素方面的变化,并关注由此带来的音乐情绪的变化,着重于对乐曲音乐形象的感知和乐曲情绪的体验。

3、知识与技能:能够熟悉《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题旋律;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

认知室内乐的基础音乐知识——钢琴五重奏乐队编制,初步认识浪漫乐派作曲家舒伯特的生平及贡献。

教学重点:熟悉《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听辨《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各段在乐器、音色和其他音乐要素方面的变化,感知乐曲的音乐形象、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歌曲《鳟鱼》思考:同学们聆听的时候关注一下歌词内容表达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情节?2.学唱第一段3.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引出课题——《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鳟鱼》的歌词取材于一首浪漫诗,作者用渔夫比作当时的统治者,用小鳟鱼比作群众,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鳟鱼钢琴五重奏教案

鳟鱼钢琴五重奏教案

鳟鱼钢琴五重奏教案《鳟鱼钢琴五重奏》教案教学⽬标:1、能积极的参与聆听活动,熟悉《鳟鱼五重奏》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2、结合欣赏⾳乐作品,初步了解重奏乐、变奏曲式、变奏⼿法等相关⾳乐知识,并试着运⽤有关知识创作简单的变奏旋律。

教学重点:1、赏析⾳乐作品《鳟鱼五重奏》。

2、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法。

(难点)教具准备:多媒体、电⼦琴教学⽅法:赏听、启发式教学教材分析:1、创作背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他短短的⼀⽣中,曾经创作完成了许多室内乐作品。

舒伯特的室内乐中,被认为艺术成就最⾼的是弦乐五重奏,⽽这⾸《鳟鱼》五重奏,则是他所有的室内乐作品中最著名、最受⼈喜爱的⼀⾸。

这部作品旋律优美,充满明朗靓丽的光泽,洋溢着⽣命的⽆限活⼒,令聆听者难以忘怀。

《鳟鱼》是舒伯特1817年根据诗⼈舒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艺术歌曲。

它以叙述式的⼿法向⼈们揭⽰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借对⼩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寓意深刻的作品。

由于《鳟鱼》五重奏这部作品的第四乐章是根据舒伯特创作的歌曲《鳟鱼》的主题⽽写成的变奏曲,所以这部作品被世⼈称为《鳟鱼》五重奏。

《鳟鱼》五重奏写于 1819年,当时舒伯特仅仅22岁。

2、作品分析第⼀乐章是活泼的快板,奏鸣曲式。

钢琴奏出了以分解和弦出现的引⼦,接着⼩提琴唱出了优美宁静、朴素安祥的主部主题。

主题稍作扩展后,钢琴奏出了颇富抒情风格的副部主部。

在较严谨的展开部和再现部后,⾳乐以短⼩的尾声结束。

这个乐章具有温婉明快清澈的感觉,乐思优美⽽浪漫。

第⼆乐章是⾏板,⼆段曲式。

整个乐章静谧轻柔,钢琴奏出缕缕飘弥着奥国北部阿尔卑斯⼭岳地带⽓氛的歌谣风的旋律。

中提琴抒情的吉普赛风格曲调交织着既温柔⼜忧愁的情感。

⼆段⾳乐在反复后结束。

这个乐章形式单纯,但相当妩媚⽽可爱。

第三乐章是⼀⾸谐谑曲。

急速、轻快⽽精神充沛的主题以及弦乐与钢琴的问答显⽰出诙谐的情绪。

初中音乐七年级《鳟鱼钢琴五重奏》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七年级《鳟鱼钢琴五重奏》教学设计

《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教学设计课型:综合课(以欣赏为主)教学内容:1、音乐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2、了解变奏曲和作曲家舒伯特。

教材分析:作曲家舒伯特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诗《鳟鱼》,创作了声乐作品《鳟鱼》,旋律轻松、活泼,顿音记号和连续四个十六分音符的多处运用,形象地表现了鳟鱼在水中的灵巧形态。

《鳟鱼钢琴五重奏》是一首变奏曲,充分运用音色、速度、力度、调性、节奏等对主题进行变化,细腻地再现了故事情节,形象而生动。

主题:小提琴的演奏舒缓,小鳟鱼的生活平静、悠闲。

第一次变奏:钢琴在高音区主奏主题,弦乐器的衬托,表现河水的清澈透明,小鳟鱼的活泼、愉快。

第二次变奏:中提琴演奏主题,钢琴与之遥相呼应,小提琴以六连音的和声华彩来伴奏,描绘小鳟鱼在清澈透明的河水中悠然自得地嬉戏的情景,“我”的心情也受了感染。

第三次变奏:大提琴、低音提琴深沉的音色,钢琴快速、激烈的音响都预示着危险即将出现;但庞大的主题音乐与快速的伴奏衬托出鳟鱼的单纯、无辜。

第四次变奏:音乐色调突然变暗,钢琴地六连音的反复,小提琴、中提琴与之相呼应,大提琴、低音提琴则奏出装饰的低音部,音乐更显得紧张不安,示意渔夫无情地闯入小鳟鱼愉快、美好的生活,使小鳟鱼遭遇不幸。

第五次变奏:主题由大提琴奏出,其他乐器伴奏。

音乐充满了惋惜和叹息,表现出作者对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

结束段:活泼、轻快地小快板,主题旋律再次出现,在小提琴、大提琴上轮流演奏,钢琴声部也再现出歌曲《鳟鱼》的半奏音型,与开头相呼应。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歌曲《鳟鱼》,能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特点。

2、聆听《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能大致分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钢琴的不同的音色。

3、认识钢琴五重奏,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知识,并试着运用相关知识创作简单的变奏旋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歌曲《鳟鱼》男声意大利语版)2、师生问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音乐《鳟鱼五重奏》学案
初中音乐《鳟鱼五重奏》学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领学生了解浪漫主义时期
的音乐风格及特点,懂得黑暗终将过去,善良永存的真理。

过程与方法:熟悉《鳟鱼五重奏》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要
素及表现手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能初步了解室内乐、变奏曲式的音乐
知识,尝试用所学的变奏手法进行变奏练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要素及表现手法对表达情
感的作用。

难点:运用所学变奏手法进行简单的变奏编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弹奏钢琴变奏曲《卡农》
提问:你知道这首曲子的名称么?你能听出它采用
的什么曲式结构么?
用这首曲子导入是因为它是一首通俗的钢琴曲,大
家较熟悉,能够拉进古典音乐与学生间的距离。

同时它
也是一首变奏曲,能为后边变奏曲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歌教学
1、模唱歌曲《鳟鱼》,让学生哼唱。

熟悉音乐的旋律,为后边听辨几个变奏作准备。

2、介绍室内乐的音乐知识并出示乐器图片,介绍钢琴五重奏里的五样乐器: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了解其声音特征。

(室内乐:又称之为重奏乐,1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

近代室内乐指每一声部都由一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合奏曲。

按声部人数的多少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等,也可按演奏的乐器分为“铜管重奏”、“木管重奏”等,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弦乐四重奏,分别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组成。


3、简介作品后分段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1)结合书本,了解乐曲结构及各乐段主奏乐器。

(2)播放主题,学生按照课件打出的谱例,跟随主奏小提琴哼唱主题旋律。

(3)欣赏变奏一至变奏五。

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各自完成老师提前布置的任务。

(问题提前下发)
教师作为向导提示引领学生欣赏,听后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回答问题。

变奏一:主奏钢琴使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谁在和
钢琴对话?钢琴和小提琴是怎样造出欢快、跳跃的情绪的?(音乐情绪变得欢快、跳跃。

像是小提琴在和钢琴对话。

钢琴音色明亮、主题移高八度、小提琴演奏三连音。


变奏二:谁叫醒了你的耳朵?主奏大提琴营造了什
么意境?(小提琴的演奏最为清晰,大提琴使人感到安详、惬意。


变奏三:教师提示:请你跟唱主题,别让它溜走!
主题的情绪变得怎样?(阴沉、有些压抑)哪件乐器促成了这种情绪?(低音提琴)是谁拉扯着你离开主题?它表达了怎样的心情?(是钢琴,快速的演奏,显得很焦急。

)变奏四:将你的心贴紧音乐,你联想到了什么?找
出造成恐惧情绪的要素。

(我仿佛看到了渔夫拼命搅浑河水,而小提琴的演奏像小鳟鱼在逃。

ff的强音六连音造
成的紧迫感d小调)
变奏五:说说你此刻的心情,音乐是怎么告诉你的?(伤感)
4、欣赏结束段,体会作者的创作初衷。

教师:虽然歌曲中叙述的故事已经讲完了,但舒伯
特还是意犹未尽地写下了结束段。

他想借助结束段的情
绪告诉我们什么呢?(黑暗终将过去,善良永存的真理)
5、复听:变奏一、变奏四,体验音乐要素的变化在变奏中的作用。

(1)听变奏一,请学生用手势及图形谱的方式表现情绪中的跳跃性,感受音乐要素的改变为乐曲带来的变化。

(主题移高八度、钢琴明亮的音色,弦乐器六连音的琶音伴奏)
(2)听变奏四,请学生用动作表现强音的节奏。

(由D大调转为同名小调d小调,强力度,节奏上有较大的变动。


(三)变奏练习
以《茉莉花》为例,根据原曲旋律请学生即兴创作变奏练习,讨论互动,互评自评。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此作品所使用的基本变奏手法。

归纳“变奏”的概念。

(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及若干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变奏中最初的呈现并作为以后变奏所依据的原型部分,称为变奏的主题,其后的各次变奏依次称为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结构图式为A+A1+A2+A3+…常见变奏手法:改变演奏、演唱方式;加入各种装饰音;改变音色、速度、力度、节奏、调号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