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拖延研究综述
学业拖延研究综述(全文)

学业拖延研究综述一、引言拖延无疑是非常普遍的行为现象,几乎所有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拖延行为,有些人甚至形成了一种行为习惯。
在学生中也存在这一突出的现象: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或作业,学生总要等到临近上课或收作业时才匆匆忙忙地完成。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学业拖延”。
当前学者们针对学业拖延的影响、后果和影响因素等问题展开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对有关学业拖延的研究进行简单综述。
二、学业拖延的概念拖延(procrstin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为推至明天,现在被推迟开始或者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Senecl 认为学业拖延是指个体在有限的时间内没有完成限定的学业任务,虽然个体曾想试图完成任务。
国内有学者将其定义为学生在学业任务中的延迟和拖延行为。
综合已有研究,各个概念都体现了如下内容:学业拖延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推迟学业任务,直到临近最后期限开始着手进行的行为倾向。
学业拖延即在学习情境中对拖延现象进行研究。
三、学业拖延的影响(一)学业拖延的消极影响消极的学业拖延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能否完成。
研究者在关于拖延与健康模型的研究中发现,拖延会引起焦虑,进而导致身体状态的不健康。
Sirois等人的研究发现,拖延者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较少地参与锻炼,并且当身体状况不好时,他们也没有及时寻求干预,从而导致身体状况恶化。
拖延与焦虑,抑郁,自尊和自我效能感等因素存在相关,拖延使得学生不能及时完成学业任务,引起了学生不好的心态。
而不好的心态又会导致拖延。
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将会严峻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由于拖延导致的压力会引发学生比不拖延者的更多的焦虑情绪,以至于他们对问题的解决不够充分,这也会导致作业成绩质量的下降。
(二)学业拖延的积极积极影响近年来,也有不少的研究主题是针对学业拖延的积极方面,主要包括高峰体验和认知效能。
高峰体验是拖延积极方面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许多的因素可以增加高峰体验。
大学生学习拖延的扎根理论研究

6、家庭支持:家庭的支持和理解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家长应该理解学生 的压力和困难,并提供支持和鼓励。
7、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定期复习、分 解任务等,以提高学习效率。
8、寻求帮助: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应该寻求帮助,例如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 助,或寻求心理咨询师的指导。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收集了20名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的数据。访 谈内容涵盖了他们的学业拖延情况、原因和影响等。随后,采用开放性编码、 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四、研究结果
通过扎根理论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主要理论框架:首先,大学生学业拖延 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时间管理技能、缺乏自我控制力、缺乏学习动机等;其次, 学业拖延对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最后,他们通过采取 改变态度、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寻求外部帮助等策略来应对学业拖延。
4、社交和娱乐的影响:一些受访者提到,他们因为社交活动或娱乐活动而推 迟学习。
五、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述发现,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帮助大学生克服学习拖延:
1、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学生应该设定清晰、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以便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方向和动力。
2、提升自我控制能力:学生可以通过锻炼自我控制能力,例如通过冥想、时 间管理技巧等来增强自我控制。
五、讨论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学业拖延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 需要采取综合的方法来应对这一问题。同时,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大 学生的时间管理教育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以减少学业拖延现象的发生。
六、结论
本研究通过扎根理论的方法,对大学生学业拖延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 结果表明,学业拖延是一个复杂的现象,需要采取综合的方法来应对。教育部 门和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时间管理教育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以减少 学业拖延现象的发生。
我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研究述评及展望

三、研究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学习拖延的主要原因包括缺乏自律、时间管 理不当、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兴趣等。这些原因导致学生无法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影响了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
在实验研究中,我们发现认知行为疗法和时间管理训练等干预措施可以有效 降低学生的学习拖延行为。具体而言,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学生识别并改变消极的 自我对话,提高自我效能感,进而减少学习拖延。时间管理训练则帮助学生制定 合理的学习计划,提高时间管理能力,从而减少学习拖延现象。
我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研究述评 及展望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大学生学习拖延 的研究现状
03
三、大学生学习拖延 研究的展望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的拖延现象日益引起。学习拖延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成 绩,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对大学生学习拖 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成因、影响及应对策略,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 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治疗方法
针对大学生学习拖延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和情绪疗法等。 行为疗法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来减少学习拖延行为;认 知疗法主要是帮助学生改变消极的自我评价和不合理的学习观念;情绪疗法主要 是通过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来缓解学习拖延行为。此外,也有研究探讨了通过改 变教育方式和提高教学质量来减少学习拖延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学习拖延问题,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加强跨学科合作,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研究学习拖延现 象;第二,提高教育质量,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状态,优化教育方式和手段; 第三,改善心理咨询服务,提高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素养和咨询技巧,帮助学生更 好地应对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第四,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拖延行为,开展分类 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大学生学习拖延现状调查研究

大学生学习拖延现状调查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们的学习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与此学习拖延现象也在日益普遍,这不仅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造成了影响,更是对其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未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大学生学习拖延现状进行一定的调查研究,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找出问题所在,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这一现状。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向大学生发放问卷,了解其学习拖延的具体现状和原因。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了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学习习惯、学习拖延行为及其原因、以及对改善学习拖延现状的建议等内容。
三、调查结果1、学生的学习拖延现象普遍存在在本次调查中,有高达8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存在学习拖延的现象,而且其中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这一现象还比较严重。
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拖延现象确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2、学生的学习拖延原因多样化在调查中,学生们提到了各种各样的学习拖延原因。
其中包括时间管理不善、缺乏学习动力、学习任务过大、精神压力过大、缺乏学习兴趣等等。
3、学生的学习拖延态度及影响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拖延是一个不好的行为,但依然存在着一些学生对学习拖延持着较为宽松的态度。
学习拖延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4、学生的改善建议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希望能够改善学习拖延现象,他们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善建议,如提升学习动力、合理安排时间、培养学习兴趣等等。
四、分析与建议通过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和建议。
1、认识到学习拖延现象的普遍存在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学习拖延现象的普遍存在。
这一现象涉及到学生个人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效率,是十分严重且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
2、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拖延原因学生的学习拖延原因多样化,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找出根源,从而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大学生拖延行为调查研究

大学生拖延行为调查研究拖延行为是指在行动之前推迟或延迟行动的一种行为。
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拖延成为一个常见的问题。
拖延行为使得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遭受了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大学生拖延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探究其成因和应对方法。
一、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目标人群为某大学的学生们。
数据来源:通过网络发布问卷调查链接,得到了220份有效答卷。
1. 90%以上的大学生承认自己存在拖延行为。
2. 将要考试或完成重要任务时,有70%的学生会出现拖延行为。
3. 60%的人认为自己是出于习惯而拖延,而并非因为缺乏动力或不想做。
4. 拖延会导致焦虑,50%以上的人会感到焦虑。
二、成因分析1. 缺乏目标感和计划性许多大学生缺乏目标感和计划性,导致不能清晰地认识到未来要做的事情,也没有明确的行动计划,因此很容易产生拖延行为。
2. 心理压力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往往很大。
在过高的期望和能力不匹配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拖延行为。
压力过大会导致人的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难以处理任务。
3. 社交娱乐社交娱乐也是大学生拖延的原因之一。
当学生在朋友间交游、玩耍时,有时会忘记他们的学习任务或任务的重要性。
造成不必要的拖延。
三、对策和方法制订计划和目标,这有利于大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将任务分配给每个时间段,加快任务进度。
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并使拖延者产生思考和行动意识,适应任务的紧迫性。
大学生应当正确对待压力。
及时寻求各种适宜的方法来缓解心理压力,如运动、休息、听音乐和阅读,以保持身心健康。
此外,还应承认自己有不同的学习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步骤,以减少拖延行为。
3. 坚持养成好习惯大学生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在规律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中,逐渐习惯做事情的紧迫性和节奏感。
这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安排时间和学习任务,并避免拖延行为。
四、结论本文通过对某大学的学生进行拖延行为的调查分析,揭示了拖延行为对大学生学习和心理的影响。
大学生拖延行为调查研究

大学生拖延行为调查研究引言拖延行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而大学生群体尤其容易受到拖延的影响。
大学生阶段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压力的时期,学业、社交、家庭等方面的压力都会导致大学生产生拖延的行为。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研究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方法,为大学生解决拖延问题提供一些建议。
一、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原因1.1 学业压力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学业压力,包括作业、考试、科研等方面的压力。
这种压力可能导致他们产生对学习任务的拖延行为,临近deadline时才开始着手完成任务。
1.2 社交压力大学生是一个社交活跃的群体,他们需要面对和应对来自同学、朋友、社团等方面的社交压力。
这种社交压力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可能导致他们拖延完成学业任务。
1.3 缺乏时间管理技能大学生通常缺乏良好的时间管理技能,他们可能没有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导致任务积压,产生拖延行为。
1.4 心理因素一些大学生由于自身的心理因素,比如焦虑、抑郁等,可能导致他们对学习任务产生拖延的行为。
二、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影响2.1 学业受损拖延造成大学生完成学业任务的时间紧迫,可能导致他们质量不高或者无法完成任务,影响课程学习和成绩。
2.2 压力加重拖延会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临近deadline时的压力和焦虑往往会导致他们无法有效地完成任务。
2.4 自我价值感下降拖延行为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对自己的自我价值感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3.2 建立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包括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明确任务和截止日期,有助于大学生规范学习行为,减少拖延。
3.3 缓解心理压力大学生应该积极寻求心理辅导,缓解来自学业和生活中的心理压力,避免拖延行为的产生。
3.4 提高自控能力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培养坚持和执行计划的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减少拖延行为的发生。
四、调查研究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拖延行为的情况,笔者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大学生群体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拖延行为的问题。
学业拖延的研究综述

2013年第03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3,2013第29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9(总339期)Total No .339收稿日期:2012—12—15作者简介:李蒙蒙(1987—),女,河南平顶山人。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学业拖延的研究综述李蒙蒙(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摘要:学业拖延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身心健康。
本文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系统阐述了学业拖延的概念内涵、研究阶段和研究类型,并指出了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学业拖延;概念;相关研究;身心健康;学习效率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3—0101—02学业拖延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研究显示,大约95%的大学生和近1/3的中学生经常出现拖延行为,[1]且比例不断上升。
学业拖延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甚至还会产生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体验,对个体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对学业拖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概念界定(一)拖延的界定目前,国外心理学家对拖延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界定。
Solomon 和Rothblum 认为拖延是个体因对主观不适任务的体验而产生的延迟行为;Lay 认为拖延是个体延迟达成目标必须完成的工作的行为;[2]Steel 提出拖延包含三个因素:1.实际行动与行为意向存在差异;2.心境的变化;3.行为表现不良。
[3]国内很多研究者认为拖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个体有意向做某件事情,即个体的行为意向;二是行为意向与实际行动存在差异,该差异体现在开始和完成行动的时间比预期晚,而且任务完成的质量也未达到预期标准;三是拖延行为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
(二)学业拖延的界定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学业拖延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的拖延行为,具体是指学生有完成学习任务的意向,但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或学生最终完成了学习任务,但因延迟任务的开始时间而产生不适的情绪体验。
大学生拖延症调研报告

大学生拖延症调研报告大学生拖延症调研报告前言: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然而我们发现拖延症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广泛,据数据表明,拖延症存在的现象达到百分之八十,然而拖延症不但会降低学生的工作效率,还会导致思维的缓慢。
所以,就此问题我们对北理珠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有关拖延的调查。
一.总结(一)调查显示,男女生中,有55.5%的认为自己平时有做事拖延的习惯,而女生更是达到了81.2%:对于拖延症的认识,男生和女生中分别有47.2%和54.1%的认为是时间计划方面的问题,其次是36.1%和35.4%的人认为这是一种慢性习惯的心理障碍,还有16.7%和8.4%的人表示不太清楚,仅有2.1%的女生认为拖延症是天生特性。
上述结果可见,拖延症在大学生群体广泛存在,并且在女生中更为常见:大多数人认为拖延症是时间或计划方面的问题,或是一种慢性习惯的心理障碍,而不是天生的特性。
(二)在调查中,大部分女生认为自己在学术论文上或是更多方面拖延严重,分别占33.0%和32.0%,而男生则更偏向学术论文上的拖延,占到60.0%。
从这次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大部分男生和女生会偶尔对自己做事拖延感到后悔,分别占了35.4%和45.9%。
但是还有13.5%的男生和10.4%的女生自己拖延做事而感到后悔。
(三)在所调查的男生中,有一半的人会认为拖延有一些负面影响,但不严重,而另一半的男生则认为拖延有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女生对此的看法和男生相差无几。
(四)所调查的男女生中,被调查者几乎都认为造成拖延的原因是自身的惰性和控制力不够,只有少部分的人认为是客观原因。
(五)对于拖延症,61.1%的男生和75.0%的女生表示想改掉拖延症,并付诸行动,5.6%的男生和10.4%的女生则表示无所谓,觉得改不改影响不大,更是有5.6%的男生和4.1%的女生选择以后再说,2.7%的男生和2.2%的女生选择不想改,还有25.0%的男生和8.3%的女生是认为自己没有拖延症;而想克服拖延症的大学生,选择通过自己的意志的这种方式的男女生分别有45.2%和39.2%,选择通过各种方式提醒,如字条等的男女生分别有23.7%和45.1%,还有30.1%的男生和15.7%的女生会选择通过他人的监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学习拖延研究综述作者:郭莹来源:《文教资料》2015年第09期摘 ; ;要:学习拖延是不必要地推迟学习任务的行为,它具有两面性。
学习者的个性特质、学习任务本身、学习者在学习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冲突及学习者的时间管理能力都是导致学习拖延的重要原因。
学习拖延的干预研究在未来可能会成为学习拖延的重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拖延 ; ;学习拖延 ; ;影响因素学习拖延是大学生学习生活里的常态。
它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更容易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
研究大学生学习拖延问题对高等教育中教学与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拖延的定义与分类1.拖延的定义在Ellis & Knaus 1977年的研究中证实:“高达70%的大学生和近三分之一的中学生有经常性的学习拖延行为。
”关于拖延的定义,在Merriam Webster(1976,Gove)的字典中,动词“拖延”(procrastinate)的解释可以追溯到1588年,它的定义是“推迟,延后,延缓,延长”,由两个拉丁词所组成:pro“向前”或“倾向于”,crastinus“明天的”。
从字面上看,“拖延”含有“以后再做”的意思。
对于“拖延”,基于不同领域和研究方向,已有研究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第一,强调拖延行为来源于非理性认知。
Lay(1986)认为拖延是“一种把该做的事情延迟做的非理性倾向”。
Steel(2003)认为拖延是“尽管事先已经预料到拖延会使事情变得糟糕,但仍旧自愿地、主动地推迟一项已经计划好的活动。
”,均认为拖延行为是源于非理性认知、不合理的信念。
第二,强调行为导致主观不适体验。
Solomon和Rothblum(1984)把拖延定义为“不必要地推迟任务的行为,同时该行为导致个体产生主观不适的体验”。
第三,强调个人特质。
Tuckman & Sexton(1989)和Haycock、McCarthy & Skay(1998)等认为拖延是“推迟或者完全逃避必须承担的责任、做出的决策、执行的任务的倾向。
”,认为拖延行为具有个人特质。
Ferrari(2000)认为拖延是“面对威胁性事件时的本能反应,是一种降低焦虑、保护自尊不受伤害、获得安全感的防御行为。
”,认为拖延体现了自尊的人格,是自我防御的一种方式。
第四,强调习惯和自动化行为。
Knuas(2002)把拖延归为自动化的习惯,“这种习惯导致不必要地推迟那些有时间限制的、重要的、应该优先考虑的事情”。
拖延可能成为一种弥散性和习惯性的行为。
尽管各种定义有它不同的侧重点,但从以上这些定义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拖延的核心是一种行为;但拖延又不单单是行为问题,当中还包括认知、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
因此,从行为、认知、情感三方面对“拖延”进行定义,我们可以发现,“拖延”包括了三个层面:行为方面,客观上存在推迟的行为,或者延迟开始、或者延迟过程、或者延迟结束。
认知方面,导致拖延行为的重要因素有不合理的信念、非理性认知。
情感方面,拖延行为会导致主观不适的体验,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的不适感。
2.拖延的分类根据个体拖延行为的稳定性程度,一些研究者将拖延分为特质拖延(trait procrastination)和情境拖延(situational Procrastination)。
学习拖延就是典型的情境拖延,是个体学习者在学业任务中的拖延情况。
二、学习拖延的相关概念1.对Academic Procrastination的翻译1984年,Solomon & Rothblum在美国心理学会主编的杂志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中发表文章…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Frequency and Cognitive-Behavioral Correlates‟。
文中首次提出了Academic Procrastination的概念。
关于对Academic Procrastination的翻译,国内一些文献有翻译成“学业拖延”,也有翻译成“学习拖延”。
由于字面上理解“学业拖延”时,容易产生大学期间没有能及时毕业的误解,因此把Academic Procrastination翻译成“学习拖延”更符合我们通常的理解。
2.学习拖延的概念Solomon & Rothblum在他们发表的文章中,把“学习拖延”定义为“不必要地推迟学习任务(比如写论文、备考),并伴随主观不适感”。
Solomon & Rothblum认为学习任务主要包括撰写学期论文、备考、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业任务、学业上的行政事务、列席性事务、一般的学校活动等。
在Solomon & Rothblum的定义中,“推迟学习任务”和“主观不适感”是学习拖延的两个关键特征,因此他们在编制问卷中,用这两方面的测验分数之和衡量学习拖延的程度。
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人们在完成与学业关系密切的任务(如写论文、备考等)时更容易拖延。
Senecal(2003)把学习拖延定义为“非理性地延迟开始或推迟完成学习任务的倾向”。
Steel (2003)也认为学习拖延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把学习拖延定义为“尽管事先已经预料到拖延会使事情变得糟糕,但仍自愿地推迟学习任务的行为。
”他们强调学习拖延是非理性的,学习者主观上知道“应该”或者“愿意”在预期时间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但出于非理性的一面,依旧不能按时完成。
Ferrari(2000)认为“学习拖延是一种理性行为,拖延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护自我价值,属于自我防御的一种方式”。
当前,大多数学者都认同,学习拖延应当满足四条标准:(1)学习任务是学生应该或最终要完成的;(2)明知会造成不利的后果,学生仍不必要地推迟任务的完成;(3)学生没有在预期内完成:(4)学习拖延的同时伴随有焦虑、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体验。
但由于关于“学习拖延”的研究尚出于起步阶段,专家学者还存在不同看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倾向于简单界定“学习拖延”,即“不必要地推迟学习任务的行为”,这与Solomon & Rothblum的定义一致。
3.学习拖延的两面性在很多的研究中,我们看到的基本上都是关于学习拖延所造成的负面效应,然而事实上,学习拖延是具有两面性的。
学习拖延具有消极影响。
生活当中大量的现象告诉我们,学习拖延会导致学生推迟完成任务、考前通宵复习、考试中情绪焦躁不安、学习成绩下降等。
学习拖延也往往会伴随着一些消极情感,比如烦躁、焦虑、沮丧、抑郁、自卑、低自尊等。
这与Wolters(2003)的观点一致。
同时,有一些学者也看到了学习拖延的积极一面,Ferrari(2000)和Burka & Yuen (2009)就认为拖延实际上是保护自尊心和自我防御的一种方式。
4.影响因素学习拖延的成因历来是研究学习拖延的重要方向。
(1)个性特质。
一些学者认为学习拖延是由一种或是几种人格特质所引起的。
Van Eerde (2004)对于“大五”人格因素的关系作了重点探讨后认为严谨性对于拖延的影响最大。
McCown(1991)在研究中发现,个性特质与学习拖延行为也密切相关。
外向型学生与拖延显著相关;高度和低度神经质的学生学习拖延的得分较高。
Ferrari(2000)将拖延行为看做是个体的一种防御机制,与人格因素的自尊相关,是保护个人自尊不受伤害、获得安全感的防御机制。
一旦学生面临威胁到自身尊严时,低自尊的学生倾向于推迟完成任务,这样就可以为自己的失败找到借口。
在Solomom(1984)和Ferrari(1991)的调查报告中发现,完美主义也是影响学习拖延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中就发现,某些拖延者并非能力不足或者是缺乏努力,他们的拖延往往是某种形式的完美主义造成的。
但是大多数适应性完美主义者可以很好地调节自身,从而降低拖延程度。
而适应性不良的完美主义者则会表现出高度的学习拖延。
从以上这些研究中看来,个性特质对学习拖延产生了重要影响。
(2)学习任务本身。
Paden和Rothblum的研究发现:“学业任务的重要性、吸引力、难度等特征,都对学习拖延有直接影响。
”这就意味着任务的重要性、规范、奖赏、限制时间,对于个体的选择都有着重要影响。
(3)角色冲突。
Senecai等认为,不能单纯地从个性特质或者是学习任务解释学习拖延,还包括了所扮演的角色。
比方说在一些大学生看来,有时候人际角色的重要程度往往大于学习者这个角色,于是他们享受自己人际角色这一身份,花费大量时间参加聚会或者是其他人际交往的活动。
如果一个大学生优先选择人际角色,且人际角色需要的时间过多、与学习者这一身份产生矛盾时,那么由学习者身份制定的一系列的学习目标就会被拖延。
(4)时间管理能力。
Senecal指出学习拖延者往往存在着时间管理能力差、学习动机存在问题者两类问题。
三、小结与展望国外对“学习拖延”的探讨,发展至今已比较完善。
在研究对象上涉及面广,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生、研究生等。
在研究方法上具有多样性,包括自我报告式的量表,如Aitken (1982)编制的Aitken procrastination inventory 、Solomon & Rothblum(1984)编制的针对学生在学业任务下的Procrastination Assessment scale—Students、Lay(1986)编制的一般拖延量表General Procrastination scale、Tuckman(1991)编制的Procrastination scale等;实验观察法,如Solomon & Rothblum(1984)、Gery Beswick et al(1988)、Caroline Senécal et al (1997)、Ferrari & Tice(2000)、Simon M. Moon et al(2005)等。
在研究内容上也较全面,包括学习拖延行为的现状研究,原因研究,相关性研究(与人格的相关性研究和其他人格特质的相关性研究),以及拖延行为的后果研究。
在国内,对学习拖延的研究时间基本是集中在近10年内。
按照研究进展的时间划分,前5年内基本集中在对国外学习拖延研究进行研究综述和描述性研究为主。
自2007年开始,逐渐开始了学习拖延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主要有学习拖延行为与人格的关系研究、学习拖延行为与情绪的关系研究、学习拖延与认知的关系研究等。
近3年内,开始了学习拖延行为的干预研究,预计在未来学习拖延的干预研究可能会成为重要研究方向。
学习拖延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这对未来的研究也是一种促进和推动。
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关于学习拖延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和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