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拖延文献综述
学业拖延研究综述(全文)

学业拖延研究综述一、引言拖延无疑是非常普遍的行为现象,几乎所有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拖延行为,有些人甚至形成了一种行为习惯。
在学生中也存在这一突出的现象: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或作业,学生总要等到临近上课或收作业时才匆匆忙忙地完成。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学业拖延”。
当前学者们针对学业拖延的影响、后果和影响因素等问题展开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对有关学业拖延的研究进行简单综述。
二、学业拖延的概念拖延(procrstin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为推至明天,现在被推迟开始或者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Senecl 认为学业拖延是指个体在有限的时间内没有完成限定的学业任务,虽然个体曾想试图完成任务。
国内有学者将其定义为学生在学业任务中的延迟和拖延行为。
综合已有研究,各个概念都体现了如下内容:学业拖延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推迟学业任务,直到临近最后期限开始着手进行的行为倾向。
学业拖延即在学习情境中对拖延现象进行研究。
三、学业拖延的影响(一)学业拖延的消极影响消极的学业拖延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能否完成。
研究者在关于拖延与健康模型的研究中发现,拖延会引起焦虑,进而导致身体状态的不健康。
Sirois等人的研究发现,拖延者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较少地参与锻炼,并且当身体状况不好时,他们也没有及时寻求干预,从而导致身体状况恶化。
拖延与焦虑,抑郁,自尊和自我效能感等因素存在相关,拖延使得学生不能及时完成学业任务,引起了学生不好的心态。
而不好的心态又会导致拖延。
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将会严峻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由于拖延导致的压力会引发学生比不拖延者的更多的焦虑情绪,以至于他们对问题的解决不够充分,这也会导致作业成绩质量的下降。
(二)学业拖延的积极积极影响近年来,也有不少的研究主题是针对学业拖延的积极方面,主要包括高峰体验和认知效能。
高峰体验是拖延积极方面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许多的因素可以增加高峰体验。
我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研究述评及展望

三、研究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学习拖延的主要原因包括缺乏自律、时间管 理不当、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兴趣等。这些原因导致学生无法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影响了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
在实验研究中,我们发现认知行为疗法和时间管理训练等干预措施可以有效 降低学生的学习拖延行为。具体而言,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学生识别并改变消极的 自我对话,提高自我效能感,进而减少学习拖延。时间管理训练则帮助学生制定 合理的学习计划,提高时间管理能力,从而减少学习拖延现象。
我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研究述评 及展望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大学生学习拖延 的研究现状
03
三、大学生学习拖延 研究的展望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的拖延现象日益引起。学习拖延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成 绩,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对大学生学习拖 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成因、影响及应对策略,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 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治疗方法
针对大学生学习拖延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和情绪疗法等。 行为疗法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来减少学习拖延行为;认 知疗法主要是帮助学生改变消极的自我评价和不合理的学习观念;情绪疗法主要 是通过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来缓解学习拖延行为。此外,也有研究探讨了通过改 变教育方式和提高教学质量来减少学习拖延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学习拖延问题,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加强跨学科合作,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研究学习拖延现 象;第二,提高教育质量,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状态,优化教育方式和手段; 第三,改善心理咨询服务,提高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素养和咨询技巧,帮助学生更 好地应对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第四,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拖延行为,开展分类 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整理版]关于“拖延症”的文献综述
![[整理版]关于“拖延症”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ac0487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a.png)
关于“拖延症”的文献综述0应用心理学2012级2班赵半仙儿0【前言】0拖延症(英文:Procrastination)指的是非必要、后果有害的推迟行为。
在字典中,动词“procraste”的释义是“推迟、延后、缓慢、延长”,由两个拉丁词合成,“pro”和“crastinus"。
“pro”的意思是“往后”,而“crastinus"的意思是“属于明天”,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往后推到明天”亦即“以后再做”的意思。
心理学家给“拖延”的定义是:当事人故意延迟一项既定任务的执行,哪怕他明明知道这项任务最终是必须完成的,而且这样做可能会使情况恶化。
目前这个词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心理学或医学术语,但严重或经常的拖延行为,常常是一些深层问题的表现。
拖延现象现已成为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生活中,也有很多关于拖延症的研究,比如刘文静的“关于拖延症的思考”[1],讲了拖延症的研究,有关原因,特点,危害以及如何克服;岑文华的“和拖延症说再见”[2],讲述如何克服拖延症;顾琳珺的“拖延及其应对方式”[3],讲了关于拖延症的概念,原因,应对方式;孙萌的“对付拖延”[4]中,关于职场中的拖延现象,等等。
0【主题】0拖延症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很常见,当然,在职场工作上也很常见。
我们应该了解拖延症的特点、拖延症人群的类型、引起拖延症的原因、拖延症的危害、克服拖延症的方法,只有真正懂得了这些前因后果,才会对我们自己以及周围的人找到解决的办法,战胜拖延症。
0一、拖延症的特点。
01、自信心不足。
每次完成任务都不能使自己感到满意,从而对自己失望,对自我能力的评估就越来越低,下次再有任务,就拖着不想去做。
02、总是推脱自己太忙。
一直拖着没做是因为我太忙。
03、顽固。
你催我也没用,我得准备好了才能做。
04、喜欢操控他人。
别人急也没用,只有等我准备好了才可以进行。
05、抵制压力。
因为每天压力很大,所以要做的时期一直被拖下来。
《学业拖延研究综述》论文

学业拖延研究综述曹敏[摘要]学业拖延是一种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成分的复杂心理现象。
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学业拖延研究进行梳理,从理论研究方面介绍学业拖延的含义、类型和性质;从实证研究方面分析当前该领域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测量工具与新近研究成果。
本文以新的思路综述该领域的研究,以期为后续的学业拖延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业拖延性质影响因素前言“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还没有念”,《童年》这首歌描述了在校生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学业拖延。
它不仅导致低的学业成就和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还会伤害自尊,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因此,学业拖延研究对学校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学业拖延的理论研究1.学业拖延的含义学业拖延是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成分的复杂心理现象。
不同的研究者对它的含义有不同的界定。
Solomon认为学业拖延是不必要地拖延学习任务以至于产生心理不适应感的行为。
Steel认为学业拖延是一种非理性行为,个体尽管预期到拖延会导致恶果仍拖延学习任务的行为。
相反的,Ferrari 等人则认为学业拖延是一种理性行为。
他的研究结果发现回避型拖延者拖延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护自我价值;而唤醒型拖延者则是为了体验到学习冲刺带来的快乐。
[1]接受程度相对较广的是Senecaletal等的定义:非理性地延迟开始或推迟完成任务的倾向。
2.学业拖延的类型根据不同标准学业拖延划可分为不同类型:从成因角度,学业拖延可分为计划失败型拖延和实施失败型拖延。
前者是一种决策拖延,它包括认知失败、失去耐心和低能力等;后者是在计划完整的情况下,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拖延完成计划的行为。
从应对方式的角度,可分为焦虑型拖延和放松型拖延。
前者害怕失败,通过放松来暂时逃避压力,同时伴随着内疚和忧虑。
后者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通,追求感官享乐、自我放纵,非理性思维,擅长为自己的拖延行为找借口。
大学生学业拖延的调查及干预研究

大学生学业拖延的调查及干预研究一、本文概述《大学生学业拖延的调查及干预研究》这篇文章主要围绕大学生学业拖延现象展开深入研究,探讨其成因、影响及有效的干预措施。
学业拖延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还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的调查和分析,揭示大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和特点,探索其背后的心理机制和社会因素,进而提出有效的干预策略,帮助大学生克服拖延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自我管理能力。
文章首先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学业拖延的研究成果,明确了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收集了大量关于大学生学业拖延的第一手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文章揭示了大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特点和成因,包括个人心理因素、学习环境、家庭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因素。
在深入研究成因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学业拖延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发现,学业拖延不仅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心理压力增大,还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干预、环境优化、家庭教育和社会支持等方面,旨在帮助大学生有效克服拖延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自我管理能力。
文章总结了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大学生学业拖延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文献综述学业拖延,作为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拖延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如焦虑、自责和自卑等。
因此,深入探究大学生学业拖延的成因、影响因素以及有效的干预策略,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业拖延的成因方面,已有研究表明,个人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和任务特征等都可能是导致拖延的重要因素。
例如,完美主义倾向、缺乏自信和动机不足等心理因素可能使学生倾向于拖延任务;同时,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也可能对学生的拖延行为产生影响。
大学生学业拖延的调查及干预研究报告

大学生学业拖延的调查及干预研究摘要大量的研究表明,学业拖延不仅会导致低的学业成就,而且常常引发高焦虑、低自尊等负面情绪,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
由于学业拖延行为在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广泛性以及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因此关于学业拖延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教育和心理学专家的关注。
研究在综述以往国内外大学生的学业拖延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庞维国和韩贵宁编制的《大学生学习拖延问卷》在重庆4 所大学进行调查,在对现状分析和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后,编制一套尝试通过提高成就动机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来改善学业拖延行为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并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了这套团体辅导方案的有效性。
总的来说,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1)重庆市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普遍存在,从各维度得分来看,自主学习得分最高,完成作业得分最低,说明大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很低,意愿方面是最拖延的,只能保证基本完成作业。
(2)大学生在学业拖延水平总体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完成作业维度上差异显著(p﹤0.05),且男生的学业拖延程度显著高于女生;而在复习备考、自主学习、影响、改变意愿维度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3)不同专业大学生学业拖延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4)不同年级大学生学业拖延水平总体、自主学习、影响以及改变意愿上不存在差异,但在复习备考、完成作业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而在学业拖延各维度上,大一的学生较之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更为不拖延,而大二、大三以及大四学生之间的拖延程度不存在明显差异。
(5)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拖延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成就动机对之具有一定预测力;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两个变量是相互影响的,且程度相同。
(6)团体辅导有效改善了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不仅存在即时性辅导效果,还有持续性辅导效果。
(7)实验组成员在学业拖延行为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认知方面,成员对自我能持正向评价;在态度方面,成员增强了自我效能感;在行为方面,成员的学业拖延行为有了改善。
关于中学生学业拖延综述

关于中学生学业拖延综述"[论文摘要]学业拖延是指学习者知道自己应该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学业任务,也愿意这样去做,但却没有按时完成学业任务。
学业拖延会对学生的成绩、情绪、认知,甚至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目前学业拖延现象在我国中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
本研究对以往文献进行了综述,从学业拖延概念的界定,类型,测量工具,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论文关键词]中学生;拖延;学业拖延;影响因素一、学业拖延的类型1.状态拖延和特质拖延从拖延性质的角度来分类,可分为状态拖延和特质拖延。
状态拖延认为拖延是具体情境中的一种特定行为,强调了情境对个体的影响。
学业拖延就是一种较为典型的状态拖延。
学业拖延可划分为主动拖延和被动拖延。
主动拖延者,喜欢在压力下工作,其延迟行动的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把注意力投向手头更为重要的事情上,但是能够及时执行他们事先作好的决定。
此种拖延是他们选择的适应性学习方式。
被动拖延者,则是传统意义上的拖延者。
从认知角度而言,他们并不想拖延,但却经常以延迟任务完成时间而告终,因为他们无法迅速作出决定,优柔寡断,因而不能快速行动。
2.计划失败型拖延和实施失败型拖延从行为实施的角度来分类,可分为为计划失败型拖延和实施失败型拖延。
计划失败型拖延是一种决策拖延,它包括认知失败(如遗忘),任务加工速度慢,对任务失去耐心和低能力等因素。
而实施失败型拖延是计划很完整、很符合要求,但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没能完成或没能按时完成计划的行为。
3.高渴望思维拖延和低渴望思维拖延从思维的角度来分类,可分为高渴望思维拖延和低渴望思维拖延。
高渴望思维拖延者相信任务是吸引人的且比较会异想天开。
低渴望思维拖延者相信任务是不吸引人的。
当任务不愉快时,高渴望思维拖延者比低渴望思维拖延者更会拖延,因为拖延这个想法会维持高渴望思维者快活的期望。
4.焦虑型拖延和放松型拖延从应对方式的角度来分类,可分为焦虑型拖延和放松型拖延。
学业拖延的综述研究(全文)

学业拖延的综述研究1概念的界定1.1拖延的概念界定拖延的理论是由埃利斯(Ellis)等研究者在20世纪70年代末领先提出,且进行了初步研究。
拖延(procrstin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译为推迟到第二天。
多数研究者将procrstintion 解释为拖延,也有学者翻译为拖沓。
kerlof在1991年认为拖延是一种非理性的推迟行为。
而DeSimone却把拖延当作个体决策时一种精明的、有远见的行为。
从以上研究者对拖延的概念表述,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研究者对于拖延性质的界定是有差异的,多数研究者支持由于拖延造成了不良后果,但也有研究者认为拖延是有积极意义的。
1.2学业拖延的概念界定学业拖延的概念首次在心理学的期刊上现身是在1984年,西方学者Rothblum和Solomon在《咨询心理学》上发表了《学习拖延:频率及其认知、行为相关因素》一文。
Solomon等认为学业拖延是不必要地推迟学业任务以至于主观上体验到不适感的行为。
他们研究学业拖延的过程中自己编制学业拖延的一些问卷,对大学生的学业拖延行为进行调查研究。
研究结论为:厌恶任务和失败恐惧是导致大学生学业拖延的两大主要因素,这给后人的研究指明了一种研究方向。
学业拖延的概念来源于“拖延”,关于学业拖延的含义,至今仍存在争议。
cdemic procrstintion 主要翻译为:学业拖延、学习拖延、学术拖延、学业拖沓,我们认为学业拖延这种译法更符合研究者的研究意图。
Steel等人认为学业拖延是一种不良行为、非理性的,由此产生的拖延行为是消极的。
与此相反,Ferrri等人则把学业拖延当成一种理性行为,因为任务难度较高,个体有意识地推迟,可以有时间去获得更完整的资料,从而做出更深思熟虑的、更负责任的决定。
在20XX 年,Choi和Chu通过研究也认为存在主动拖延,主动拖延是一种积极性、适应性拖延,当个体感到环境中压力越大,时间越紧迫时,他们倾向于做出更恰当、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校学生学业拖延现象研究文献综述一、前言1、学术背景拖延(Pr(K~ra.Min&re)行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始于20世纪7O年代术,由Ellis和Knaus等人提出。
在我国,关于拖延的实证研究是近2、3年玎始的。
拖延在学术领域十分普遍,Ellis 和Knaus(1977)曾估计大学里面有接近95%的美国学生存在拖延行为,而Solomon 和Rothblum[2]的研究则表明,有50%的学生报告他们长期有拖延行为,38%的学生报告偶尔拖延。
甘良梅等的调查显示,63.5%的大学生报告他们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达到中等程度的拖延。
2、相关概念拖延是尽管可能会带来更糟的结果,但仍自愿延迟预定计划的行为。
学业拖延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推迟学业任务,直到临近最后期限开始着手进行的行为倾向。
3、研究目的基于国内外关于拖延的研究现状,本研究的目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日前人学生拖延的现状,分析在大学生中拖延的普遍性以及可能存在的性别、年龄和学科差异;2、从大学生白我报告的13个拖延理由入手,通过因子分析探讨大学生拖延的土要原因以及人口学变量(性别、年龄和学科等)对其原因的影响3、研究大学生拖延行为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以探讨大学生的拖延行为对其学业成绩的影响程度二、主题1、学业拖延的特征1.1 学生有执行学习任务的想法,但是没有与意向相符合的行为表现1.2 学习拖延容易产生不符合标准的学习结果(如潦草的家庭作业、不合格的论文、考试成绩低下)1.3 学习拖延还往往伴随着焦虑不安、抑郁、失落等消极情绪体验。
2、学业拖延的成因2.1 内部因素2.1.1 学业拖延与人格特质用大三人格模型,MeCown发现拖延和外向性是线性关系,与神经质是曲线关系,低的和高的神经质都在拖延上得分较高。
国外有关研究发现大五人格中的严谨性、责任感与拖延行为之问呈现较高的负相关。
2.1.2 学业拖延与完美心理倾向完美心理倾向在大学生群体中比较常见,它代表一种核心为高标准的行为。
Walsh等发现,完美主义倾向与拖延之间存在正相关,具有高完美主义倾向的人表现出了更多的拖延行为。
胡春宝以硕士生为对象的研究也表明,自我取向完美主义与学业拖延呈负相关,可见,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由于给自己制定了过高的目标或是苛求完美,在没有完成有把握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之前,不愿意动手去做,因为苛求完美,反而不容易制定出可行的行动计划,必然要付出时间上的代价,导致了拖延行为。
2.1.3 学业拖延与时间管理拖延的核心概念界定为错过最佳时间的延迟行为,因此,能否对时间有良好的控制及正确的感知可能对拖延会产生影响。
Lay发现拖延特质与时间管理行为呈负相关。
Ferrari等也发现拖延者比非拖延者会低估阅读一段文章所需要的时间长度。
毕重增等的研究发现除了拖延量表中延迟开始和错失时机两个维度与时间管理倾向的时间价值感相关不显著外,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李淑嫒等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及其三个子维度与学业拖延均呈显著性负相。
2.1.4 学业拖延与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行为活动的内部原因,它引起和维持个体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
Vallerand曾指出自我调控对学业效果如坚持性、成绩、知识和炫耀等有很强的影响。
Senecal 认为拥有内部动机进行学习的学生较少有拖延现象,而那些拥有外部动机进行学习的学生有更大的拖延的可能性。
Eunju探讨了动机与拖延的关系,结果表明拖延与无动机呈显著的正相关。
拖延与自我决定的外部动机及内部动机皆呈显著的负相关,表明拖延是与缺少自我决定能力相联系的个体行为倾向。
2.1.5 学业拖延与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关系个体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下操作某种行为的程度的预期。
Ferrari等运用一般效能预测量表,发现效能信念和学业拖延呈显著的负相关,低效能感与更频繁的拖延相关。
赵婉丽研究表明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业拖延呈显著负相关,即学业自我效能感越高,学业拖延程度越低。
2.2 外部因素2.2.1 学业反馈学业反馈特指外部反馈干预,即学生所感受到的,教师为了诱发学生内部动因、影响其学业水平,而有意识有目的地提供关于个体学业任务操作信息的行为。
Ferrari等的拖延干预研究发现对于高学业拖延这来说,在写作上受到的反馈与更好的写作成绩相联系。
李淑嫒等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发现学业反馈与学业拖延之间相关呈显著性,在消极和无反馈的水平上,学业拖延水平高,在积极反馈的水平上学业拖延水平低。
2.2.2 父母教养方式PychYl等的研究结果显示,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的拖延行为。
其中,母亲专断的教养方式与孩子拖延行为之间有着显著负相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来调节的,而父亲专断的教养方式在对孩子的拖延行为上存在着性别差异,父亲专断的教养方式与男孩的拖延之间没有髭著相关,但却与女孩的拖延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
此外,Ferrari等的研究还发现,拖延与淡漠的家庭关系和充满冲突的社会关系有关。
3、学业拖延的影响3.1 学业拖延的消极影响消极的学业拖延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能否完成。
在关于拖延与健康模型的研究中发现,拖延会引起焦虑,进而导致身体状态的不健康。
Sirois等人的研究发现,拖延者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较少地参与锻炼,并且当身体状况不好时,他们也没有及时寻求治疗,从而导致身体状况恶化。
拖延与焦虑,抑郁,自尊和自我效能感等因素存在相关,拖延使得学生不能及时完成学业任务,引起了学生不好的心态。
而不好的心态又会导致拖延。
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由于拖延导致的压力会引发学生比不拖延者的更多的焦虑情绪,以至于他们对问题的解决不够充分,这也会导致作业成绩质量的下降。
3.2 学业拖延的积极影响近年来,也有不少的研究主题是针对学业拖延的积极方面,主要包括高峰体验和认知效能。
高峰体验是拖延积极方面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许多的因素可以增加高峰体验。
一个人可以通过延迟任务,直到在有限的时间里任务要求用很高的效率来完成,从而达到一个最佳的压力水平。
另一方面拖延增加了自我挑战。
许多的学生都这样做,与自己挑战,平衡失败的可能性并体验到在最后期限完成任务的兴奋性。
有的学生会经历疲劳、压力、自责和焦虑,但是也有很多的学生认为在很紧张的学习阶段体验到兴奋感。
当一个任务被认为是无聊的或者与个人的目标无关时,那么自己导致的竞争是很有影响的,因为任务没有完成会被认为是个人的原因,所以即使任务本身没有内在的价值也会认为与自己有关。
拖延者认为在学期末的两个星期有很高的满意度和成就感,因为他们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很多的任务。
学生们为他们在压力下的工作感到自豪。
4、如何改善学业拖延当认识到拖延的影响因素、以及消极影响后,先前的研究者在对拖延的干预上进行了探索。
拖延干预的主要的趋势是:从训练单一的行为技巧(如:时间管理训练、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训练等)、干预情绪(如:焦虑应对等)或干预认知(如:认识并改变不合理信念等)到多角度、多渠道干预;将拖延干预具体到实际场景,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任务的特点和环境互动等)。
并在过程中提供心理学、教学法和实际领域知识的指导,以减少拖延;结合团体咨询和个体咨询对拖延进行干预。
4.1 团体心理治疗模型拖延的团体心理治疗模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增加自我控制与自我价值,提高拖延者的自我效能感。
按个人能力高低以及任务导向或人事导向,该模型将拖延描述为完美主义者、社交家、推迟者和惩罚者等四种类型。
团体心理治疗包括六个疗程:(1) 确定拖延的种类,以及个人的拖延类型。
(2) 分析任务性质。
(3) 表达并分享过去几周来的正向表现。
(4) 公开分享过去几周来的正向认知及行为的成果。
(5) 分享最近几周来做过且有用的认知策略。
(6) 让成员有机会发表其治疗过程。
4`2 个体心理干预对学业拖延的大学生个体干预包含下列基本步骤:首先,协助拖延者找出拖延的时间、原因、对象、方式以及他们没有意识到的任务回避所带来的二级好处(如,不愉快任务的回避,额外的娱乐时间等),帮助他们对自己的拖延有更多的认识,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如完美主义、对失败或成功的恐惧),这是常用的主要干预策略。
其次,制定一系列拖延者能成功完成的任务,鼓励拖延者对任务执行过程负责,进行一定的自我管理。
积极监控自己的行为并评估干预期内拖延的情况。
采用适合他们的干预策略,对拖延者降低拖延频率,按时完成任务进行表扬,增强他们的效能感、自我控制感,提高拖延者对自己力量的认识。
再次,在特殊任务上,对拖延者进行技巧训练[7]。
开始执行任务的必要技巧通常需要被划分为小的、可达到的步骤。
最后,由于拖延问题的复杂性,所以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
三、总结目前国外对学习拖延的研究发展迅速,而国内则尚在起步阶段。
目前大部分已有研究都是在单一文化背景下完成的,较少有跨文化研究。
而个体学习拖延行为的发生显然具有较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
未来开展学习拖延影响因素的跨文化研究是一个必然趋势。
四、参考文献1、陈保华.大学生学习拖延初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2、王国燕.初中生学习拖延现状、原因及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3、甘良梅.国外关于拖延与人格的相关研究进展[J].宁波大学学报·2006·4、赵婉黎.大学生学业拖延及影响因素模型的初步建构[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7.5、SCHOUWENBURG H C, GROENEWOUD J T.Study motivation under social temptation; effects of traitprocrastination[J].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1(30):229-240.6、王蔓,张庆林. 拖延行为的研究[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2(52):10628-10631.7、ERIC H. Tomorrow I Love Ya! [J].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5, 52(16):30-32.8、KNAUS W J. Procrastination, Blame, and Change [J]. Journal of Social Behavior & Personality,2000,15(5):153-166.9、胡春宝硕士研究生学业拖延分析[DI.华东师范大学,2()08.10、甘良梅,大学生拖延与人格、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D1.南京师范大学,2007.11、毕重增,彭香萍,拖延:时间管理倾向量袁的区分效度U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1).12、李淑媛.高中生学业拖延及相关因素研究IDJ.华中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