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杨梅滩航道整治课程设计
航道整治课程设计

航道整治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航道整治的基本概念,掌握航道工程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2. 学生能描述航道整治中常用的工程措施和技术方法,了解其工作原理。
3. 学生能够掌握航道整治工程对水流、河床及生态影响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实验,能够运用航道整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航道整治方案,并进行合理性分析。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数据等资料,进行航道整治效果的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航道整治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其探究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欲望。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航道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密切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共享成果的喜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地理知识基础,对水利工程感兴趣,具备初步的分析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确航道整治的目标和意义,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其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上述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1. 航道整治概述- 了解航道整治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 学习航道工程的分类及其应用。
2. 航道整治工程措施- 学习航道整治中常用的工程措施,如疏浚、筑堤、护岸等。
- 掌握各类工程措施的工作原理及其适用条件。
3. 航道整治技术方法- 学习航道整治中的新技术、新方法,如生态整治、数字化管理等。
- 了解航道整治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4. 航道整治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航道整治工程对水流、河床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 探讨航道整治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5. 航道整治案例分析- 分析国内外典型的航道整治工程案例,了解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航道与海岸整治课程设计

航道与海岸整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航道与海岸整治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关的地理、环境科学知识;2. 学习我国海岸线和航道分布特点,了解航道与海岸整治的重要性;3. 掌握航道与海岸整治的主要方法和技术,了解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航道与海岸环境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航道与海岸整治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提升表达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对我国航道与海岸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环保责任感;2. 培养学生对航道与海岸整治工作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精神;3.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战略,认识到航道与海岸整治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地理、环境科学领域,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航道与海岸整治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环境科学基础,对实践性强的课程内容感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介绍航道与海岸整治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海岸线和航道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 航道与海岸概述2. 航道与海岸环境问题分析:a. 我国海岸线及航道分布特点b. 航道与海岸面临的环境问题c. 环境问题对航道与海岸整治的影响教材章节:第二章 航道与海岸环境问题3. 航道与海岸整治方法与技术:a. 航道整治的基本方法b. 海岸整治的主要技术c. 我国航道与海岸整治案例分析教材章节:第三章 航道与海岸整治方法与技术4. 实践活动:a. 运用GIS分析航道与海岸环境问题b. 小组讨论:探讨整治方案,解决实际问题c. 撰写实践报告,总结学习成果教材章节:第四章 实践活动5. 拓展延伸:a. 了解国内外航道与海岸整治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b. 探讨航道与海岸整治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c.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战略,提高环保意识教材章节:第五章 拓展延伸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共5个课时,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教学。
航道整治工程课程设计

航道整治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航道整治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
2. 使学生掌握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关键参数及其影响因素。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航道整治工程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航道整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航道整治工程案例,提出合理建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模拟、数据分析等,进行航道整治工程设计和评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水利事业,关注我国航道整治工程的发展。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航道整治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密切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航道整治工程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其热爱水利事业、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航道整治工程概述- 航道的定义、分类及其功能- 航道整治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目标2. 航道整治工程关键参数- 航道水深、宽度和弯曲半径的确定- 航道整治工程中的水流特性分析- 航道整治工程中的泥沙运动规律3. 航道整治工程方法与技术- 航道整治工程的传统方法与新技术- 航道整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流程- 航道整治工程中的生态保护措施4. 航道整治工程案例分析与评价- 国内外典型航道整治工程案例介绍- 航道整治工程效果评价方法与指标-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并提出优化建议5. 航道整治工程发展趋势- 我国航道整治工程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航道整治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学生探讨航道整治工程与可持续发展关系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安排,与教材相关章节紧密结合,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内容涵盖了航道整治工程的基本概念、关键参数、方法技术、案例分析及发展趋势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航道整治工程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关于梅江库区航道整治技术的研究心得

以通过 航道整治工程来 达到相应等级 的航道尺度, 然 而从理论上说 来, 当来水量小于上述各电站的单机流量时, 就会停机蓄水, 上述四个 滩点或干涸河段无法通航。
从位于 丹竹电站和蓬辣 电站之间的横 山水文站 1981~2002 年的 流量综合历时曲线, 我们以 160m3/s 的流量作为该两电站的单机发电 流量, 可查 得其保证率为 62%, 也就 是说一年内约有 至少 139 天的时 间电站停机蓄水 。而事实上还不至于此, 因为即使超过 160m3/s, 各电 站仍在为满足两台机组以上的流量发电, 那么真正受调峰影响航道无 法通航的时间还会更长。所以梅江四座梯级电站建设后, 因为其消落 水位不能与其上游设计最低水位衔接, 造成三个河段中均有一个急流 滩的存在。必须对这些急流滩进行整治, 但整治的先决条件是必须有 发电流量下泄, 采用适当的整治疏浚措施。
( 二) 控制消落水位 梅江的西阳、丙 村、丹竹电站的船闸尺度目前仅能 符合 100t 级船 舶的通航标 准。根据内河通航标准, 门槛设计 水深应为 1.5m( 国标要 求为 1.6m) 。 西阳船 闸下门槛水深以 丙村电站的消 落水位减西阳船 闸的下闸 首门槛高程 0.44m, 照此推算, 丙村船闸的下闸首门 槛水深为 0.9m, 丹 竹船闸的下闸首门槛水深为 1.1m, 都不能满足 1.5m 门槛水深的要求。 因此采用非工程措施, 要求各电站的运转时都要提高控制消落水位。 则要 求丙村、丹竹、蓬辣控制消落 水位分别是 66.0m、58.3m 及 48.7m, 与正常挡水位相比仅允许消落 0.3m、0.7m 及 0.3m。如此控制的消落水 位能保证枯水期各船闸下闸首门槛水深保持 1.5m。同时, 在下引航道 达到消落水位有效覆盖能达到 1.3m 航道水深的回水段, 以下游梯级 的消落水位作为上游梯级下游设计最低水位, 设计开挖一大型平底航 槽, 以达到消落水位时能满足航道渠化的要求。 三 、结语 上述两 种方法, 针对 梅江库区航道段 整治是可行的 , 控制消落水 位的方法优于利用电站下泄流量的方法, 但协调的难度大。科
航道整治课程设计难度

航道整治课程设计难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航道整治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解航道整治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掌握航道整治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能够对航道整治工程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航道整治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2.掌握航道整治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3.了解航道整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点。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航道整治工程进行分析和评价。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6.能够进行航道整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航道整治工程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航道整治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航道整治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以及航道整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1.航道整治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介绍航道整治的定义、目的和意义,以及航道整治的方法和应用。
2.航道整治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介绍航道整治的物理原理和技术,包括航道整治的设计原理、整治技术、施工技术和维护技术。
3.航道整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介绍航道整治工程的设计流程和施工要点,包括航道整治工程的设计阶段、设计内容、施工方法和要求。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和讨论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航道整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航道整治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航道整治的应用和实践。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航道整治的实验技术和方法。
4.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深入理解航道整治的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航道整治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航道整治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不同模型在险滩整治工程方案设计中的综合运用

万方数据 作者简介 ! 谢成鹏! " # 男# 工程师% ! Q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不同模型在险滩整治工程方案设计中的综合运用!!谢成鹏!闫金波!陈!珺
图! !工程位置河道平面形态示意图
合和布置! 形成整治方案" 根据该处碍航的具体情况! 确定的主要整治措施有# $ % 切咀和移堤"切除毛角口进口左岸或右岸突咀! 并在切 ! 咀一侧原堤防外筑新堤一座! 以取得足够大的航道弯曲半径& $ % 挖槽"加大切咀处的水深以满足船舶行要求& % $ % 抛泥"改善整治工程实施后引起的局部流态紊乱! 保 ) 证船舶的航行安全& $ % 护岸"对整治工程引起的河道流速增大位置的堤防进 ’ 行防护以保证堤防的安全" 图%和图)所示为进行切咀位置确定时设计的比选方案! 即切除毛角口右岸$ 图% % 和切除毛角口左岸 $ 图) % " 方案初步 设计时! 首先利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 以工程对资水东支 $ 毛角口河% 分流比影响大小为依据选定方案! 两种情况下试验 分流比变化结果见表! " 可见! 切除毛角口进口左岸突咀对分 流比的影响要明显小于切除右岸情况! 因此工程设计方案初步 确定为切除毛角口左岸突咀"
收稿日期! % " " ( $ " & $ %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 * " * # Q " * ’
" !工程河段基本情况
资水洪道流经沙头至毛角口后# 分为两支# 即资水洪道北 支! 茈湖口河" 与东支! 毛角口河" # 工程位置河道平面形态如图 东支经西林港& 关 !所示%北支经茈湖口于杨柳潭汇入朗山湖$ 公潭于临资口与湘江洪道汇合% 毛角口滩位于资水洪道北支 与东支分汊口# 为一分流河口滩# 由于工程所处位置比较特殊# 工程整治措施引起水流条件及河床演变特性等改变的机理也 较为复杂# 因此在进行整治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应全面考虑可能 引起的问题# 并加以解决# 尽可能把工程影响控制在河道局部 范围内%在设计方案研究的不同阶段# 本文将数学模型& 船舶 物理模型和定床物理模型研究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 对方案设 计进行了一系列比较和优化# 并最终确定了比较合理的整治 方案%
航道及海岸整治课程设计

航道及海岸整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航道及海岸整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我国航道及海岸整治的现状、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3. 帮助学生理解航道及海岸整治与地理、环境、经济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航道及海岸整治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等方法解决实际航道及海岸整治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航道及海岸整治工程进行评估和规划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航道及海岸整治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为我国航道及海岸整治事业做出贡献的意愿。
2. 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
3.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尊重他人意见,善于沟通交流。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中地理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航道及海岸整治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要求:1. 紧密联系实际,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航道及海岸整治基本概念:介绍航道的定义、分类和功能,海岸线的特点及整治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 航道及海岸整治概述2. 航道及海岸整治原理:讲解海岸侵蚀与沉积、航道演变等自然规律,以及整治工程的基本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 航道及海岸整治原理3. 航道及海岸整治方法:分析不同类型的整治工程及其适用条件,如堤坝、防波堤、疏浚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航道及海岸整治方法4. 我国航道及海岸整治现状与趋势:介绍我国航道及海岸整治的主要成就、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四章 我国航道及海岸整治现状与趋势5. 航道及海岸整治与地理、环境、经济关系:探讨航道及海岸整治对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河流动力学及航道整治》课程设计

《航道及海岸整治》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林源学号:251303238专业班级:水利水电2班指导教师:蒋北寒二〇一六年十二月十三日一、设计课题惠安县东港溪清淤整治工程二、设计资料1.东港溪水系图,河道地形平面图、断面图及特征桩号布置图2.项目概况惠安县东岭镇东港溪清淤整治工程位于东岭镇前厝村,系属东港溪流域。
东港溪发源于东岭镇荷山村西南角的小山丘(海拔55.9m)。
流经荷山村、大坵村、彭城村、赤石村、西头村、大吴村后,于路竹下东部汇入湄洲湾。
东港溪的流域面积为16.13km2,主河道长度8.20km,平均坡降3.41‰,为独立入海河道。
东港溪河道两岸以农田为主,局部为道路及民房,穿越村庄的河道被民房及围墙占用,违章建设有大量阻水建筑物;河道河床沿程淤积严重,河滩被人为侵占,大大束窄了行洪断面,造成河道行洪能力下降,无法正常排泄,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东港溪现有的防洪标准明显偏低,因此,提高该河段的防洪能力,给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本设计主要依据以下规范、标准:(1)《防洪标准》(GB50201-94);(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3)《河道整治设计规范》(GB50707-2011);(4)《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5)《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1-1997);(6)《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7)《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
3.设计任务及规模东港溪河道较窄,河底淤积又严重,使河道行洪能力大大减小,目前,东港溪基本能够满足2年一遇的洪水标准。
通过本次河道清淤整治后,河槽的行洪能力大大增加,提高到了5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惠安县东岭镇东港溪清淤整治工程整治河道长度1440m,桩号范围DG0+000.0~DG1+400.。
主要是通过河道的清淤、清障、岸坡整治等措施,达到河道功能恢复、水质洁净优良、生态系统良性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道整治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航道整治课程设计是将航道整治、工程水文学、水力学和河流动力学等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系统地、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锻炼的过程,是学习航道整治课程的重要环节。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巩固和提高同学们已学知识,初步掌握航道整治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和方法,为今后从事航道整治工作奠定基础。
二、设计内容
航道滩险按河床质可分为沙滩、卵石滩和石质滩三大类;按碍航原因可分为浅滩、险滩和急滩三种。
筑坝、疏浚是整治滩险的基本手段。
滩险类型不同,整治手段也不同,当然设计内容也不完全相同,本次课程设计,系采用沙质滩险的资料,基本上按沙质滩险的设计内容进行。
但是,由于缺乏浅滩历史演变资料等原因,故这次课程设计不进行浅滩演变分析和工程概预算等。
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一)浅滩设计水位确定及浅滩床沙分析
1.浅滩设计水位确定
浅滩上游和下游均设有水文站,选择上游水文站为本滩设计的基本水文站,基本水文站设计水位已按通航保证率P=99%求出,并收集有浅滩基本水尺与基本水文站的同步水位观测资料。
根据这些资料,用水位相关法确定浅滩设计水位。
要求求出回归方程,算出浅滩设计水位。
2.浅滩床沙分析
计算、点绘浅滩床沙级配曲线(用半对数坐标纸点绘),确定
d和
50 d,以便其他计算之用。
65
(二)分析浅滩成因、确定整治原则
1.分析浅滩的组成、特性、成因
根据浅滩地形图以及其他资料,分析浅滩的组成情况(例如上下边滩、上下深槽、尖潭、沱口、浅滩槽等),形态特征(例如边滩的形态、高低、大小、尖潭与沱口的交错情况,尖潭的发育情况,沱口的大小,过
渡段河面的宽窄以及它们对水流泥沙可能产生什么影响等),水流特征等,从中找出引起浅滩淤积出浅的主要原因。
2.确定整治原则
针对引起该滩淤积出浅碍航的主要原因,阐明整治原则。
整治原则是工程具体设计的前提,原则不明确,就无法作具体设计工作。
(三)整治线规划和整治建筑物的布置
1.确定整治水位和整治线宽度
用“流速控制法”(见教材P65-66),这种方法同时确定整治水位和整治线宽度。
为方便教师评阅,计算断面一律用图中Ⅱ-Ⅱ断面,根据该河段航道整治经验,整治水位超高值为0.8m ~1.5m 。
起动流速用6
13165
6H d V C =,止动流速用6
13165
83.3H d V H =进行计算。
2.布置整治线
先勾出且修匀浅滩溪线作为整治线的参考轴线,并确定上下游主导河岸、控制点以及整治线的过渡起点和终点,用确定的整治线宽度(可根据计算值取整数,例如计算值为114米,可酌情取110米或120米),定出主导河岸各控制点对岸的相应点,参考溪线线型徒手连接两岸各点,再根据整治线的布置原则检查之,无错时,用规定线条修匀连接即成。
本滩整治河段右岸因有码头、钢铁厂、电厂取水设施等,故整治河段应设计成人工分汊河段;主航道整治线宽度可按总的整治线宽度减去预留水道河面宽度确定。
3.整治建筑物布置
整治线布置后,根据整治方案布置整治建筑物。
布置整治建筑物的主要原则是:在满足工程需要,即达到整治目的的前提下,力求工程量最小。
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各坝的具体位置,坝轴线与水流的交角以及各坝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
布置顺序:通常自上游向下游布置,如果上游第一座坝为丁坝,则其坝头位置宜在水深适航或稍浅的断面上,不宜在最浅处。
某座丁坝产生的收缩断面位置,最好在浅滩最浅断面处。
各岸丁坝间距,可先按经验法确定,再用临界距校核。
各坝的主要作用,与水流的交角、间距等,应在说明书中阐述清楚。
(四)水力计算
1.校核设计水位时右岸预留水道分流量
根据设计要求,要求右汊分流量s m Q /153≥右设。
分流量估算,可按下式估算:
左
左左左左左e z K J K Q ∆∙
=∙=
右
右
右右右右e z K J K Q ∆∙
=∙= 总右左Q Q Q =+
由于右左z z ∆=∆ (各汊落差) 假设:右左n n = (各汊糙率)
右左e e = (各汊长度)
由以上各式可推得: 总右
左
左
左Q K
K K Q ∙+=
总右
左
右
右Q K
K
K
Q ∙+=
式中:()m K K K m K +++=
21
1
; 35i
i i H B K =;
i B 、i H ---各控制断面河面宽和平均水深;
m----控制断面个数,本设计取丁坝断面为控制断面;
左,
Q 、右,Q 、总,Q ----各汊流量和总流量。
2.计算整治水位时丁坝断面流场(只要求计算一个丁坝)
计算丁坝断面流场并校核设计航道范围内(注意:并非全部整治线范围内)各流带是否冲刷。
Pi i V V ≥,满足冲刷条件
613165
6CP
P H
d V =,冲刷流速(沙莫夫公式)
式中,i V ---为第i 流带平均流速。
Pi V ---为第i 流带床沙冲刷流速(或大量泥沙起动流速)。
65d ---用浅滩床沙之65d 。
CP H ---整治前流带平均水深。
航道内的流带,可根据设计航道中心线和设计航宽在计算断面上定出。
本设计中,只要求校核,不满足要求时,不要求返工。
根据丁坝断面流场,还可校核整治线宽窄是否合适:各流带流速稍大于冲刷流速,则整治线宽窄合适;各流带流速过大于冲刷流速,则整治线过窄;各流带流速小于冲刷流速,则整治线过宽。
在实际设计中,往往还需计算丁坝收缩断面、扩散断面以及设计水位
∆偏大,再以扩大后的刷过程中,断面也逐渐扩大,流速随之减小,故h'
断面平均流速和平均水深,算出''h∆值,取其平均值得h∆,校核是否满足设计航深要求(只要求校核,若不满足不要求返工)。
(五)整治建筑物纵横断面设计及工程量计算
根据老师指定的某丁坝,按抛石坝设计,进行其纵横断面设计及工程量计算,进行该方面的设计锻炼。
横断面应在图上表示出坝的顶宽、上下游边坡比、干砌坝面和抛石的结构情况;纵断面应在图上表示出坝的纵坡比、坝头坡比、河底线、坝根与河岸的连接情况、高程示尺以及设计水位、整治水位等。
工程量,按规定表式计算,且紧贴纵断面设计图的低
设计说明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滩险概况(例如地理位置、浅滩及河段的主要特征,碍航原因及碍航程度,历史整治情况等)
2.滩险成因及整治原则
3.设计标准的确定及推算
(1)设计航道尺度及通航保证率
(2)基站及滩险设计水位计算
(3)整治水位及整治线宽度的计算确定
4. 整治线及整治建筑物的布置
5.水力计算及结论
6.其他(例如施工建议及要求,整治效果估计等等)
7.工程量及工程概算(本设计中不作概算)
设计说明书应简炼,文字应通顺、工整,有关图表(图请用坐标纸画)应编号附入相应的内容内(大图可以附在后面),在设计说明书的目录中,还应注明设计图纸以及附图,附表的名称和份数。
三、设计资料及主要规定
(一)航道设计标准
1.通航保证率P=99%;
2.航深1.4米,航宽60米,最小弯曲半径300米。
(二)1:2000浅滩地形图
(三)水位、泥沙资料
1.上游基本水文站低水位时水位流量相关方程:
Q=504z-15060(m3/s)
式中:z-基本水文站水位(米)。
2. 某年枯水期浅滩基本水尺与基本水文站同步观测水位资料见下表(单
因整治河段右岸有码头、钢铁厂、电厂取水设施,故需在右侧预留水道(即在整治时需人工分汊,右岸河床不能被整治建筑物封死)。
预留水道在设计水位时,流量不能少于15m3/s,预留宽度不小于50m。
(五)其他有关规定
1.丁坝断面流速场以及工程量等,要求图表合一进行计算,即在计算断面底下,按规定表式列表计算。
2.面向下游点绘计算断面,图的左端,为河道左岸,右端为河道右岸。
3.坝的纵横断面设计,坝根一端放在图纸的左端;坝的横断面设计,上游一边在图纸的左端。
4.平面设计图包括设计航道中心线,整治线和坝轴线。
5.整治线用粗虚线表示,粗1.0毫米左右,线段长6毫米左右。
平面设计图上的坝轴线以及坝断面设计图上的坝面线,用粗实线表示,粗 1.5毫米左右。
设计航道中心线,用加箭头的细点划线表示,粗0.5毫米左右,线段长50毫米左右。
计算断面的河底线,用细的点划线表示,线条中的“点”,表示地形点子的位置,河底线不能画成曲线。
水面线,用不粗于1毫米的实线表示。
6.设计图、表应编号,且和设计说明书中所交代的图、表号一致。
7.其余有关规定,将在设计中交代。
四、提交成果要求
(一)每个同学必须提交全部设计内容成果且装订成册,设计说明书封面名称用“湘江湘钢河段航道整治课程设计”,同时写明班级、姓名及日期。
说明书封里第一页写目录。
(二)设计图纸需清晰、线条明显、排列整齐美观,图名、纵横图比例以及单位姓名等应完整。
(三)为了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除集体讨论部分以外,其余设计内容均要求独立完成。
设计中,相互讨论和正常帮助是允许的,不准几个人“分工合作”,更不准相互抄袭成果,违者,无论抄袭者还是被抄袭者均一律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