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专题 几何三大变换问题之对称

中考数学专题 几何三大变换问题之对称
中考数学专题 几何三大变换问题之对称

2004-2013年浙江11市中考数学选择填空解答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13:几何三大变换问题之对称

一、选择题

1.(2004年浙江绍兴4分)如图,一张长方形纸沿AB对折,以AB中点O为顶点将平角五等分,并沿五等分的折线折叠,再沿CD剪开,使展开后为正五角星(正五边形对角线所构成的图形).则∠OCD等于【】

A.108°B.144°C.126°D.129°

【答案】C。

【考点】矩形的性质,折叠对称的性质。

【分析】展开如图:五角星的每个角的度数是:

0 180

36

5

∵∠COD=3600÷10=360,∠ODC=360÷2=180,

∴∠OCD=1800-360-180=1260。故选C。

2.(2004年浙江湖州3分)小强拿了一张正方形的纸如图(1),沿虚线对折一次得图(2),再对折一次得图(3),然后用剪刀沿图(3)中的虚线(虚线与底边平行)剪去一个角,再打开后的形状应是【】

A. B. C. D.

【答案】D。

【考点】剪纸问题,折叠对称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

【分析】按照图中的顺序向右下对折,向左下对折,从上方角剪去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展开得:剪去的为一正方形,且顶点在原正方形的对角线上。故选D。

3.(2007年浙江绍兴4分)如图的方格纸中,左边图形到右边图形的变换是【】

A.向右平移7格

B.以AB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再以AB为对称轴作轴对称

C.绕AB的中点旋转1800,再以AB为对称轴作轴对称

D.以AB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再向右平移7格

【答案】D。

【考点】轴对称和平移变换。

【分析】观察可得:要使左边图形变化到右边图形,首先以AB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再向右平移7格。故选D。

4.(2008年浙江台州4分)把一个图形先沿着一条直线进行轴对称变换,再沿着与这条直线平行的方向平移,

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变换叫做滑动对称变换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地存在这种图形变换(如图1).结

合轴对称变换和平移变换的有关性质,你认为在滑动对称变换

......过程中,两个对应三角形(如图2)的对应点所具有的性质是【】

A.对应点连线与对称轴垂直B.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平分

C.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D.对应点连线互相平行

【答案】B。

【考点】新定义,轴对称变换和平移变换的性质。

【分析】观察图形,因为进行了平移,所以有垂直的一定不正确,A、C是错误的;

对应点连线是不可能平行的,D是错误的;

由对应点的位置关系可得: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平分。故选B。

5.(2011年浙江温州4分)如图,O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O与边AB,BC都相切,点E,F分别在AD,DC上,现将△DEF沿着EF对折,折痕EF与⊙O相切,此时点D恰好落在圆心O处.若DE=2,

则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

A、3

B、4

C、22

+D、22

【答案】C。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正方形的性质,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如图,延长FO交AB于点G,

∵根据折叠对称可以知道OF⊥CD,

∴OG⊥AB,即点G是切点,OD交EF于点H,点H是切点。

结合图形可知OG=OH=HD=EH,等于⊙O的半径。

先求出半径,然后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在等腰直角三角形DEH中,

DE=2,EH=DH=2=AE,所以AD=AE+DE=22

+。故选C。

6.(2011年浙江绍兴4分)李老师从“淋浴龙头”受到启发.编了一个题目:在数轴上截取从0到3的对应线段AB,实数m对应AB上的点M,如图1;将AB折成正三角形,使点A,B重合于点P,如图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平移此三角形,使它关于y轴对称,且点P的坐标为(0,2),PM与x轴交于点N (n,0),如图3.当m=3时,求n的值.你解答这个题目得到的n值为【】

A、4-23

B、23-4

C、-23

3

D、

23

3

【答案】A。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平移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实数与数轴。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得出△PDE的边长PD=PE=DE=1,再根据对称的性质可得出PF⊥DE,DF=EF,由锐

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PF=3

,由m=3求出FM=

3

3

2

-。又OP=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断出

△PFM∽△PON,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得:PF FM

OP ON

=,即

33

3

22

2ON

=

-

,解之得

ON=4-23。故选A。

7.(2012年浙江绍兴4分)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ABC中,AB=3,AC=4,D为斜边BC中点,第1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重合,折痕与AD交与点P1;设P1D的中点为D1,第2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1重合,折痕与AD交于点P2;设P2D1的中点为D2,第3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2重合,折痕与AD 交于点P3;…;设P n﹣1D n﹣2的中点为D n﹣1,第n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 n﹣1重合,折痕与AD交于点P n(n>2),则AP6的长为【】

A.

5

12

53

2

?

B.

6

9

3

52

?

C.

6

14

53

2

?

D.

7

11

3

52

?

【答案】A。

【考点】分类归纳(图形的变化类),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分析】由题意得,AD=1

2

BC=

5

2

,AD1=AD﹣DD1=

15

8

,AD2=

2

5

53

2

?

,AD3=

3

7

53

2

?

,…∴AD n=

21

53

2

n

n+

?

故AP1=5

4

,AP2=

15

16

,AP3=

2

6

53

2

?

…APn=

1

2

53

2

n

n

-

?

∴当n=14时,AP6=

5

12

53

2

?

。故选A。

二、填空题

1.(2004年浙江衢州5分)如图,已知正方形纸片ABCD,M,N分别是AD、BC的中点,把BC边向上翻折,使点C恰好落在MN上的P点处,BQ为折痕,则∠PBQ= ▲ 度。

【答案】30。

【考点】折叠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知:△BPQ≌△BCQ,

∴BP=BC,∠PBQ=∠CBQ。∴BN=1

2

BC=

1

2

BP。

∵∠BNP=90°,∴∠BPN=30°。∴∠PBN=60°=30°。∴∠PBQ=1

2

×60°=30°。

2.(2005年浙江衢州5分)如图,沿大正三角形的对称轴对折,则互相重合的两个小正三角形内的单项式的乘积为▲ .

【答案】a或2a3b或2a2b。

【考点】对称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单项式乘单项式,分类思想的应用。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沿大正三角形的对称轴对折,则互相重合的两个小正三角形内的单项式分别是a与1对应,a与2a2b对应,1与2a2b对应。因此,

(1)当a与1对应时,则a与1乘积为a;

(2)当a 与2a 2b 对应,则a 与2a 2b 的乘积为2a 3b ; (3)当1与2a 2b 对应时,则1与2a 2b 的乘积为2a 2b 。

3.(2009年浙江温州5分)如图,已知正方形纸片ABCD 的边长为8,⊙O 的半径为2,圆心在正方形的中心上,将纸片按图示方式折叠,使EA 恰好与⊙O 相切于点A ′(△EFA′与⊙0除切点外无重叠部分),延长FA′交CD 边于点G ,则A′G 的长是 ▲

【答案】

193

。 【考点】折叠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如图,过点O 作OH ⊥AB 与H ,

设AF 为x ,则根据折叠的性质,A’F 也为x 。 ∵半径是2,即O A′=2, ∴FO=2+x ,FH=

8

x=4x 2

--,HO=8÷

2=4。 ∴在Rt △FHO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FH HO FO +=。

∴()()2

2

24x 42x -+=+,解得7x 3=

。∴O A’= 713233

+=. ∴根据正方形的对称性,得OG= O A’= 13

3

∴A′G=1319

233

+=。

4.(2011年浙江金华、丽水4分)如图,将一块直角三角板OAB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B (2,0),∠AOB=60°,点A 在第一象限,过点A 的双曲线为k

y x

=

.在x 轴上取一点P ,过点P 作直线OA 的垂线l ,以直线l 为对称轴,线段OB 经轴对称变换后的像是O′B′. (1)当点O′与点A 重合时,点P 的坐标是 ▲ ;

(2)设P (t ,0),当O′B′与双曲线有交点时,t 的取值范围是 ▲ .

【答案】(4,0),4≤t≤25或﹣25≤t≤4。

【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1)当点O′与点A 重合时,即点O 与点A 重合,

∵∠AOB=60°,过点P 作直线OA 的垂线l ,以直线l 为对称轴,

线段OB 经轴对称变换后的像是O′B′。AP′=OP′,∴△AOP′是等边三角形。 ∵B (2,0),∴BO=BP′=2。∴点P 的坐标是(4,0)。

(2)∵∠AOB=60°,∠P′MO=90°,∴∠MP′O=30°。 ∴OM=

1

2

t ,OO′=t 。 过O′作O′N ⊥x 轴于N ,∠OO′N=30°,∴ON=12t ,NO′=3t 。∴O′(1

2

t ,3t )。

同法可求B′的坐标是(

t 2

, 3t 232

+-)

, 设直线O′B′的解析式是y kx b =+,将O′、B′的坐标代入,得

13tk b=t 2t 2k b=3t 23

2?+???

+?+-??,解得:23k t 23333b t +?=-????=-??

。 ∴23333

y t 23x t +??=-- ? ??。 ∵∠ABO=90°,∠AOB=60°,OB=2,∴OA=4,AB=23, ∴A (2,23),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得:k =43,

43

y

x

,代入上式整理得:(23t﹣83)x2+(﹣3t2+63t)x﹣43=0,

△=(﹣3t2+63t)2﹣4(23t﹣83)?(﹣43)≥0,

解得:t≤25或t≥﹣25。

∵当点O′与点A重合时,点P的坐标是(4,0)。

∴4≤t≤25或﹣25≤t≤4。

5.(2013年浙江嘉兴4分)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点E,F分别在边AB、BC上,AE=BF=1,小球P从点E出发沿直线向点F运动,每当碰到正方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小球P第一次碰到点E时,小球P所经过的路程为▲ .

【答案】65。

【考点】跨学科问题,正方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根据已知中的点E,F的位置,可知入射角的正切值为1

2

,第一次碰撞点

为F,在反射的过程中,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及平行关系的三角形的相似可得第

二次碰撞点为G,在DA上,且DG=1

6

DA=

1

2

,第三次碰撞点为H,在DC上,且

DH=1

3

DC=1,第四次碰撞点为M,在CB上,且CM=

1

3

BC=1,第五次碰撞点为N,

在DA上,且AN=1

6

AD=

1

2

,第六次回到E点,AE=

1

3

AB=1。

由勾股定理可以得出EF=5,FG=3

5

2

,GH=

1

5

2

,HM=5,MN=

3

5

2

,NE=

1

5

2

∴小球经过的路程为:5+3

5

2

+

1

5

2

+5+

3

5

2

+

1

5

2

=65。

6.(2013年浙江绍兴5分)矩形ABCD中,AB=4,AD=3,P,Q是对角线BD上不重合的两点,点P关于直线AD,AB的对称点分别是点E、F,点Q关于直线BC、CD的对称点分别是点G、H.若由点E、F、G、H 构成的四边形恰好为菱形,则PQ的长为▲ .

【答案】2.8。

【考点】矩形和菱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由矩形ABCD中,AB=4,AD=3,可得对角线AC=BD=5。

依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

由轴对称性质可知,

∠PAF+∠PAE=2∠PAB+2∠PAD=2(∠PAB+∠PAD)=180°。

∴点A在菱形EFGH的边EF上.同理可知,点B、C、D均在菱形EFGH的边上。

∵AP=AE=AF,∴点A为EF中点.同理可知,点C为GH中点。

连接AC,交BD于点O,则有AF=CG,且AF∥CG,

∴四边形ACGF为平行四边形。

∴FG=AC=5,即菱形EFGH的边长等于矩形ABCD的对角线长。

∴EF=FG=5。

∵AP=AE=AF,∴AP=1

2

EF=2.5。

∵OA=1

2

AC=2.5,∴AP=AO,即△APO为等腰三角形。

过点A作AN⊥BD交BD于点N,则点N为OP的中点。

由S△ABD=1

2

AB?AD=

1

2

AC?AN,可求得:AN=2.4。

在Rt△AON中,由勾股定理得:

2222

ON OA AN 2.5 2.40.7

=-=-=,∴OP=2ON=1.4。

同理可求得:OQ=1.4。

∴PQ=OP+OQ=1.4+1.4=2.8。

三、解答题

1.(2004年浙江丽水1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OA=12厘米,OB=6厘米.点P从点O开始沿OA边向点A以1厘米/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O边向点O以1厘米/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Q同时出发,用t(秒)表示移动的时间(0≤t≤6),那么

(1)设△POQ的面积为y,求y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

(2)当△POQ的面积最大时,将△POQ沿直线PQ翻折后得到△PCQ,试判断点C是否落在直线AB上,并说明理由;

(3)当t 为何值时,△POQ 与△AOB 相似.

【答案】解:(1)∵OA=12,OB=6,由题意,得BQ=1×t=t ,OP=1×t=t ,

∴OQ=6-t 。

∴()2111

y OP OQ t 6t t 3t 0t 6222=

??=??-=-+≤≤()

。 (2)∵()2

2119y t 3t t 3222

=-+=--+,

∴当y 有最大值时,t=3。

∴OQ=3,OP=3,即△PO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把△POQ 沿直线PQ 翻折后,可得四边形OPCQ 是正方形。 ∴点C 的坐标为(3,3)。 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kx+b ,

将A (12,0),B (0,6)代入得,12k+b=0b=6???,解得1k=2b=6

?

-?

???。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1

y x 62

=-+。 ∵当x=3时,9

y 32

=

≠, ∴点C 不落在直线AB 上。 (3)①若△POQ ∽△AOB , 则

OQ OP OB OA =,即6t t

612-=,解得t=4。

②若△POQ ∽△BOA , 则OQ OP OA OB =,即6t t

126

-=,解得t=2。

∵0<t <6,∴t=4和t=2均符合题意。 ∴当t=4或t=2时,△POQ 与△AOB 相似。

【考点】双动点问题,由实际问题开函数关系式,二次函数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翻折的对称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分类思想的应用。

【分析】(1)根据P 、Q 的速度,用时间t 表示出OQ 和OP 的长,即可通过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y ,t 的函数关系式。

(2)根据(1)的函数式求出y 最大时,x 的值,即可得出OQ 和OP 的长,然后求出C 点的坐标和直线AB 的解析式,将C 点坐标代入直线AB 的解析式中即可判断出C 是否在AB 上。

(3)分△OPQ ∽△OAB 和△OPQ ∽△OBA 两种情况进行求解,可根据各自得出的对应成比例相等求

出t 的值。

2.(2005年浙江绍兴14分)一张矩形纸片OABC 平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O 为原点,点A 在x 的正半轴上,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OA =5,OC =4。

① 如图,将纸片沿CE 对折,点B 落在x 轴上的点D 处,求点D 的坐标;

② 在①中,设BD 与CE 的交点为P ,若点P ,B 在抛物线2y x bx c =++上,求b ,c 的值;

③ 若将纸片沿直线l 对折,点B 落在坐标轴上的点F 处,l 与BF 的交点为Q ,若点Q 在②的抛物线上,求l 的解析式。

【答案】解:(1)①根据题意知,CD=CB=OA=5。

∵∠COD=90°,∴22OD CD OC 3=-=。 ∴D 点坐标为(3,0)。 ②过P 作PG ⊥x 轴于G 据题知,PG=

12AB=2,DG=1

2

AD=1。 ∴P 点坐标(4,2)。 又B 点坐标(5,4),

∵点P ,B 在抛物线2y x bx c =++上,

∴164b c 2255b c 4++=??++=?,解得:b 7

c 14=-??=?

∴b=-7,c=14。

③当点F 在x 轴上时,过Q 作QM ⊥x 轴于M ,

同②可知QM=

1

2

AB=2,则Q 点的纵坐标为2。 得2x 7x 142-+=。∴x=3或x=4。 ∴Q 点的坐标为(3,2)或(4,2)。 当Q 点坐标为(3,2)时,

如图,OM=3,MA=2,FA=4,AB=4,FA=AB , 而l 为BF 的中垂线,∴点A 在l 上。

∴由A ,Q 的坐标可得l 的解析式为y x 5=-+。

当Q 点坐标为(4,2)时,如图,OM=4,MA=1,OF=3,CF=5,而CB=5,∴CF=CB 。 ∵l 为BF 的中垂线。∴点C 在l 上。

∴由C ,Q 的坐标可得l 的解析式为1

y x 42

=-+。

当点F 在y 轴上时,可求得Q 51124??

???

,,l 与y 轴的交点为(0,314 )。

∴l 的解析式为31

y 2x 4

=-+

。 综上所述,l 的解析式为y x 5=-+或1y x 42

=-+或31y 2x 4

=-+

。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折叠问题,折叠对称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分类思想的应用。

【分析】①求D 点坐标,关键是求OD 的长,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CD=BC=OA ,在直角三角形OCD 中,根据OC 、CD 的长,即可用勾股定理求出OD 的值.也就求出了D 点的坐标。

②还是根据折叠的性质求解,根据折叠的性质不难得出CE 垂直平分BD ,即P 为BD 中点,因此P

点横坐标为OD 的长加上AD 的一半,而P 点纵坐标为B 点纵坐标的一半,据此可求出P 点坐标.然后将P 、B 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即可求出待定系数的值。

③由于F 点的位置不确定,可分两种情况:

i 当F 在x 轴上时,Q 点纵坐标为B 点纵坐标的一半,由此可求出Q 点纵坐标,将其代入抛物线的

解析式中,可求得Q 点的坐标,然后根据Q 点坐标,然后根据Q 点坐标去求直线l 与坐标轴其他交点的坐标。

ii 当F 在y 轴上时,Q 点横坐标为B 点横坐标的一半,可将其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求出Q 点坐标,

后同①.(本题也可先求出直线BQ 的解析式,由于直线l 垂直BQ ,那么直线l 的斜率和直线BQ 的斜率的积为-1,又知直线l 过Q 点可求出直线l 的解析式)。

3.(2005年浙江绍兴10分)一张矩形纸片OABC 平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O 为原点,点A 在x 的正半轴上,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OA =5,OC =4。

①求直线AC 的解析式;

②若M 为AC 与BO 的交点,点M 在抛物线28

y x kx 5

=-+上,求k 的值;

③将纸片沿CE 对折,点B 落在x 轴上的点D 处,试判断点D 是否在②的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①∵OA=5,OC=4,∴A (5,0),C (0,4)。

∴直线AC 的解析式为4

y x 45

=-+。

②∵B 点坐标为(5,4),∴直线OB 的解析式为4

y x 5

=

。 联立4y x 5

4y x 45?

=????=-+??

,得5x 2y 2?=???=?。

∴M 点坐标为(

5

2

,2)。 ∵点M 在抛物线28y x kx 5=-+上,∴2

8552k 522??=-?+? ???,解得:24

k 5

=。

③∵CD=BC=OA=5,OC=4,∠COD=90°, ∴OD=3,即D (3,0)。

又由②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8

24

y x x 55

=-+, ∵当x=3时,2824

y 33=055

=-?+?, ∴点D 在抛物线上。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折叠问题,折叠对称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

【分析】①已知OA=5,OC=4故A (5,0),C (0,4)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C 的解析式为4

y x 45

=-+。

②求出OB 的解析式与AC 的解析式联立,可得M 点坐标为(

52,2),代入28y x kx 5

=-+即可求得k 的值。

③已知CD=BC=OA=5,OC=4,∠COD=90°推出D (3,0)。将D (3,0)代入28

24y x x 5

5

=-+验证即可。

4.(2006年浙江宁波大纲卷10分)如图,抛物线2y ax bx c =++与x 轴交于点B (1,0),C (-3,0),且过点A (3,6). (1)求a 、b 、c 的值;

(2)设此抛物线的顶点为P ,对称轴与线段AC 相交于点Q ,连接CP 、PB 、BQ ,试求四边形PBQC 的面积.

【答案】解:(1)∵抛物线2y ax bx c =++与x 轴交于点B (1,0),C (-3,0),

∴可设抛物线为()()y a x 1x 3=-+。

将点A (3,6)代入,得a=1

2

。 ∴抛物线为()()1y x 1x 32=

-+,即213y x x 22

=+-。 ∴a=12,b=1,c= 32-。

(2)∵()2

2131y x x x 12222

=+-=+-。

∴抛物线的顶点P (-1,-2)。

设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kx+m ,由题意得:

3k m 03k m 6+=??

+=?,解得:k 1

m 3=??=?

。 ∴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x+3。

∵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1:交x 轴于点D , ∴点Q (-1,2)。 ∴DC=DB=DQ=DP=2。 ∴PBC QBC PBQC 11

S S +S 4242=822

??==

??+??四形边。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性质。 【分析】(1)已知二次函数与x 轴的两个交点坐标,所以设交点式解析式,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2)根据抛物线的解析式即可求得顶点P 的坐标,求得直线AC 的解析式,即可求得点Q 的坐标,

然后将四边形PBQC 分成两个三角形△BCQ 与△PBC ,分别求解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即可。

5.(2006年浙江湖州12分)已知如图,矩形OABC 的长OA=3,宽OC=1,将△AOC 沿AC 翻折得△APC 。 (1)填空:∠PCB=____度,P 点坐标为( , );

(2)若P ,A 两点在抛物线24

y x bx c 3

=-++上,求b ,c 的值,并说明点C 在此抛物线上;

(3)在(2)中的抛物线CP 段(不包括C ,P 点)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四边形MCAP 的面积最大? 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及此时M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3033

,。 (2)∵点P 33

2

, )

,A ( 30,)在抛物线24

y x bx c 3

=-++上,

∴ ()

2

24333

b c 32433b c 03

????-++= ? ??????-++=??,解得:b 3c 1

?=??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4

y x 3x 13

=-++。 ∵OC=1,∴C 点坐标为(0,1)。

∵当x=0时,24y 030113

=-?+?+=,∴C 点在此抛物线上。 (3)假设存在这样的点M ,使得四边形MCAP 的面积最大。

∵△ACP 面积为定值,∴要使四边形MCAP 的面积最大,只需使△PCM 的面积最大。 过点M 作MF ⊥x 轴分别交CP 、CB 和x 轴于E 、N 和F ,过点P 作PG ⊥x 轴交CB 于G 。 则CMP CME PME 13S S S ME CG ME 2???=+=?=。 设M (x 0,y 0),

∵∠ECN=30°,CN=x 0,∴EN=

03

x 。 ∴200043

ME MF EF x 3x 1x 133

=-=-++--

200423x x 3=-+。

∴2CMP CME PME 0031

S S S x x 2

???=+=-+

2

0333

x ??=--+ ? ???

∵3

a 0<=-

,∴CMP S ?有最大值。 当03x =时,S 的最大值是 3

∵ACP ABC 13

S S 312??==??=,MCAP CPM ACP S S S ??=+,

∴四边形MCAP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93

,此时M 点的坐标为 332??

? ???

, 。 ∴存在这样的点M 332?? ? ???

, ,使得四边形MCAP 的面积最大,其最大值为93

。 【考点】翻折问题,二次函数的综合题,矩形的性质,翻折对称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

函数值,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最值。 【分析】(1)在直角△OAC 中,OA=3, OC=1,

∴3

tan OAC=

3

∠。∴00OAC=30,OCA=60∠∠ 。 ∴根据翻折对称的性质,∠PCA=∠OCA 0=60。 ∵CB ∥OA ,∴0DCA=OAC=30∠∠。 ∴∠PCB=∠PCA -0DCA=30∠。 过点P 作PG ⊥x 轴交CB 于G ,

∵CP=OB=1,∴在直角△PCG 中,根据三角函数可

以求得CG=

32,PG=12

。 ∴点P 的坐标为(

33

22

,)

。 (2)由P 、A 两点的坐标,根据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b ,c 的值和抛物线的解析式; C 点的坐标已

知,代入函数的解析式,就可以判断是否在函数的图象上。

(3)过点M 作MF ⊥x 轴分别交CP 、CB 和x 轴于E 、N 和F ,过点P 作PG ⊥x 轴交CB 于G ,根

据MCAP CPM ACP S S S ??=+和CMP CME PME S S S ???=+,四边形MCAP 的面积就可以表示成OF 的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就可以求出最值。

6.(2006年浙江湖州10分)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 (2,-3),B (4,-1)。 (1)若P (p ,0)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则当p=____时,△PAB 的周长最短;

(2)若C (a ,0),D (a+3,0)是x 轴上的两个动点,则当a=____时,四边形ABDC 的周长最短; (3)设M ,N 分别为x 轴和y 轴上的动点,请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 (m ,0)、N (0,n ),使四边形ABMN 的周长最短?若存在,请求出m=____,n=___(不必写解答过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

7

2

(2)

54

。 (3)存在。552

3

-,。

【考点】单动点和双动点问题,轴对称的应用(最短线段问题),待定系数法,直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 【分析】(1)根据题意,设出并找到B (4,-1)关于x 轴的对称点是E ,其坐标为(4,1),进而可得直线AE 的解析式,进而可得答案:

设点B (4,-1)关于x 轴的对称点是E ,其坐标为(4,1), 设直线AE 的解析式为y=kx b +, 把A (2,-3),E (4,1)代入得:

2k b 34k b 1+=-??

+=?,解得k 2

b 7=??=-?

。 ∴直线AE 的解析式为y=2x 7-。 令y=0得x=7

2

。 ∴p=

72

。 (2)B 向左平移3个单位得F(1,-1),FBDC 是平行四边形,AB+BD+DC+CA=AB+FC+3+AC ,AB 是定长,所以FC+AC 最短。

过A 点作AG ⊥x 轴于点G ,且延长AG ,取EG=AG , 那么E (2,3),取点F (1,-1),连接EF , 设直线EF 的解析式为y=kx b +,

则k b=12k b=3+-??+?,解得:k=4

b=5??-?

∴直线EF 的解析式为y=4x 5-。

∵C 点的坐标为(a ,0),且在直线EF 上,∴a=5

4

。 (3)存在使四边形ABMN 周长最短的点M 、N 。

作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E ,作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

F ,连接EF ,与x 轴、y 轴的交点即为点M 、N 。

∴E (-2,-3),F (4,1)。

∴同上可求直线EF 的解析式为:25y x 33

=

-。 ∴M (

52,0),N (0,5

3-)。 ∴m=52,n=53

-。

7.(2007年浙江衢州12分)如图,顶点为D 的抛物线2y x bx 3=+-与x 轴相交于A 、B 两点,与y 轴相交于点C ,连结BC ,已知tan ∠ABC=1。

(1)求点B 的坐标及抛物线2y x bx 3=+-的解析式;

(2)在x 轴上找一点P,使△CDP 的周长最小,并求出点P 的坐标;

(3)若点E (x ,y )是抛物线上不同于A,B,C 的任意一点,设以A,B,C,E 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为S,求S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答案】解:(1)在2y x bx 3=+-中,令x=0,得y=-3。∴C (0,-3),OB=3。

∵tan ∠ABC=1,∴OC :OB=1,∴OB=OC=3。∴B (3,0)。 把B (3,0)代入2y x bx 3=+-,得2033b 3=+-,解得:b=-2。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y x 2x 3=--。

(2)作点C 关于x 轴的对称点C 1,连接C 1D 与x 轴交于点P ,

则点P 即为所求。

∵()2

2y x 2x 3x 14=--=--,∴D (1,-4)。 ∵C (0,-3),∴C 1(0, 3)。 设C 1D 的解析式为y=kx+b ,

则k+b=4b=3-???,解得k=7b=3-???

∴C 1D 的解析式为y=7x+3-。 令y=0,解得3

x=7。∴P (3

7

,0)。 ∴在x 轴上的点P (

3

7

,0),使△CDP 的周长最小。 (3)在2y x 2x 3=--中,令y=0,得x=-1或x=3。∴A (-1,0),AB=4。

当x 3>时,点E 在第一象限,如图1,此时x 0y 0>>,

()22ABE ABC 1

S S S 4x 2x 332x 4x 2

??=+=

??--+=-。 当0x 3<<时,点E 在第四象限,如图2,此时x 0y 0><,

()()()AOC OCEF BEF

22

2S S S S 11139133x 2x 3x 3x x 2x 3x x 6

22222??=++????=??+?---?+?-?---=-++????。 当1x 0<<-时,点E 在第三象限,如图3,此时x 0y 0<<,

()()()()AEF OCEF OBC

22

2S S S S 11111x 1x 2x 3x 3x 2x 333x x 622222??=++????=?-?---+?-+?---+??=--+????。 当x 1<-时,点E 在第二象限,如图4,此时x 0y 0<>,

()22ABE ABC 1

S S S 4x 2x 332x 4x 2

??=+=

??--+=-。 综上所述,S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2

222x 4x x 3x 13

9S x x 60x 32

211

x x 6x 12

2><<<

?=-++???--+-??或。

中考数学压轴题分类汇编:图形变换

中考数学分类汇:几何综合——图形变换 某课外学习小组在一次学习研讨中,得到了如下两个命题: ①如图1,在正三角形△ABC 中,M 、N 分别是AC 、AB 上的点,BM 与CN 相交于点O ,若∠BON =60o,则BM =CN ; ②如图2,在正方形ABCD 中,M 、N 分别是CD 、AD 上的点,BM 与CN 相交于点O ,若∠BON =90o,则BM =CN ; 然后运用类比的思想提出了如下命题: ③如图3,在正五边形ABCDE 中,M 、N 分别是CD 、DE 上的点,BM 与CN 相交于点O ,若∠BON =108o,则BM =CN 。 任务要求: (1)请你从①、②、③三个命题中选择一个进行证明;(说明:选①做对得4分,选②做对得3分,选③做对得5分) (2)请你继续完成下列探索: ①请在图3中画出一条与CN 相等的线段DH ,使点H 在正五边形的边上,且与CN 相交所成的一个角是108o,这样的线段有几条?(不必写出画法,不要求证明) ②如图4,在正五边形ABCDE 中,M 、N 分别是DE 、EA 上的点,BM 与CN 相交于点O ,若∠BON =108o,请问结论BM =CN 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解] (1)以下答案供参考: (1) 如选命题① 证明:在图1中,∵∠BON=60°∴∠1+∠2=60° ∵∠3+∠2=60°,∴∠1=∠3 又∵BC=CA ,∠BCM=∠CAN=60°∴ΔBCM ≌ΔCAN ∴BM=CN (2)如选命题② 证明:在图2中,∵∵∠BON=90°∴∠1+∠2=90° ∵∠3+∠2=90°,∴∠1=∠3 又∵BC=CD ,∠BCM=∠CDN=90°∴ΔBCM ≌ΔCDN ∴BM=CN (3)如选命题③ 证明;在图3中,∵∠BON=108°∴∠1+∠2=108° ∵∠2+∠3=108°∴∠1=∠3 又∵BC=CD ,∠BCM=∠CDN=108° ∴ΔBCM ≌ΔCDN O C M N A 图1 A C M N O D 图2 图4 N M O E D C B A

专题22 几何三大变换问题之旋转(中心对称)问题(原卷版解析版)-1.doc

2016中考数学预测押题--专题22 几何三大变换问题之旋转(中心对称)问题 轴对称、平移、旋转是平面几何的三大变换。旋转变换是指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含点、线、面)整体绕一固定点旋转一个定角,这样的图形变换叫做图形的旋转变换,简称旋转。旋转由旋转中心、旋转的方向和角度决定。经过旋转,旋转前后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发生改变;旋转前、后图形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即旋转中心在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旋转前、后的图形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定点旋转一个角度360°/n(n为大于1的正整数)后,与初始的图形重合,这种图形就叫做旋转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就叫做旋转对称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 特别地,中心对称也是旋转对称的一种的特别形式。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如果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自身重合,这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在初中数学以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大量的旋转变换的知识,是中考数学的必考内容。 中考压轴题中旋转问题,包括直线(线段)的旋转问题;三角形的旋转问题;四边形旋转问题;其它图形的问题。 原创模拟预测题1.如图,直线l:y=+y轴交于点A,将直线l绕点A顺时针旋转75o后,所得直线的解析式为【】

A .y = B .y x =+ C .y x =-+ D .y x =- 【答案】B 。 【考点】旋转的性质,待定系数法,直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故选B 。 原创模拟预测题2. 根据要求,解答下列问题: (1)已知直线l 1的函数表达式为y x 1=+,直接写出:①过原点且与l 1垂直的直线l 2的函数表达式;②过点(1,0)且与l 1垂直的直线l 2的函数表达式; (2)如图,过点(1,0)的直线l 4向上的方向与x 轴的正方向所成的角为600,①求直线l 4的函数表达式;②把直线l 4绕点(1,0)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0得到的直线l 5,求直线l 5的函数表达式; (3)分别观察(1)(2)中的两个函数表达式,请猜想:当两直线垂直时,它们的函数表达式中自变量的系数之间有何关系?请根据猜想结论直接写出过点(1,1)且与直线11y x 55 =-垂直的直线l 6的函数表达式。

中考数学几何中的最值问题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中考数学几何中的最值问题综合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7道,每道10分) 1.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8cm,在杯内离杯底5cm的点C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5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 为()cm A. B.15 C. D.12 答案: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勾股定理、圆柱展开图、轴对称的性质 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AD=4,E为CD边的中点,P为BC边上的任一点,那么,AP+EP的最 小值为() A.3 B.4 C.5 D.6 答案: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轴对称的性质、矩形的性质 3.如图,在锐角△ABC中,AB=6,∠BAC=6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点M,N分别是AD和

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为( ) A. B. C.6 D.3 答案:A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轴对称的性质 4.如图,当四边形PABN的周长最小时,a=(). A. B. C. D. 答案: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轴对称的性质 5.如图所示,已知A(,y1),B(2,y2)为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的两点,动点P(x,0)在x轴正半轴上

运动,当线段AP与线段BP之差达到最大时,点P的坐标是( ) A. B.(1,0) C. D. 答案: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轴对称——线段之差(绝对值)最大 6.如图,△ABC是以AB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AC=4,BC=3,P为边AB上一动点,且PE⊥AC于点 E,PF⊥BC于点F,则线段EF长度的最小值是() A. B. C. D. 答案: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垂线段最短 7.如图,正方形ABCD边长为2,当点A在x轴上运动时,点D随之在y轴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旋转模型几何变换三种模型手拉手半角对角互补

几何变换的三种模型手拉手、半角、对角互补 【练1】 (2013 北京中考)在ABC △中,AB AC =,BAC α∠=(060α?<

例题精讲 考点1:手拉手模型:全等和相似 包含:等腰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伴随旋转出全等,处于各种位置的旋转模型,及残缺的旋转模型都要能很快看出来 (1)等腰三角形旋转模型图(共顶点旋转等腰出伴随全等) (2)等边三角形旋转模型图(共顶点旋转等边出伴随全等) (3)等腰直角旋转模型图(共顶点旋转等腰直角出伴随全等) (4)不等边旋转模型图(共顶点旋转不等腰出伴随相似)

几何的变换压轴题(含答案)

图形的变换压轴题 1.如图1,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片ABC 和DEC 重合放置,其中∠C =90°,∠B =∠E=30°. (1)操作发现 如图2,固定△ABC ,使△DEC 绕点C 旋转.当点D 恰好落在AB 边上时,填空: ①线段DE 与AC 的位置关系是 ; ②设△BDC 的面积为1S ,△AEC 的面积为2S ,则1S 与2S 的数量关系是 . (2)猜想论证 当△DEC 绕点C 旋转到图3所示的位置时,小明猜想(1)中1S 与2S 的数量关系仍然成立,并尝试分别作出了△BDC 和△AEC 中BC 、CE 边上的高DM 和AN ,请你证明小明的猜想. (3)拓展探究 已知∠ABC =60°,点D 是其角平分线上一点,BD =CD =4,DE ∥AB 交BC 于点E (如图4).若在射线BA 上存在点F ,使DCF BDE S S =,请求出相应的 BF 的长. 【答案】(1)DE AC ①; 12S S =②.(2)证明见解析;(3)BF . 【解析】(1)DE AC ①; 12S S =②. (2)证明: 90DCE ACB ∠=∠=?, 180DCM ACE ∴∠+∠=?. 又180ACN ACE ∠+∠=?, ACN DCM ∴∠=∠. 又 90CNA CMD ∠=∠=?, AC CD =, ANC DMC ∴≌. AN DM ∴=. 又 CE CB =, 12S S ∴=. (3)如图,延长CD 交AB 于点P ,

则有 ∠ABD =30°,PD =2,由BD =CD =4可得∠BCD =30°, ∴∠BPD =90°,BP = 同理可求DE =BE ,故BDE S = , 当DCF BDE S S =时, 1423DCF S PF = ??=,∴3 PF =, ∴BF =,即BF . 2.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点E 是对角线BD 延长线上一点,AE=BD .将△ABE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α度(0°<α<360°)得到△A B ′E ′,点B 、E 的对应点分别为B ′、E ′. (1)如图1,当α=30°时,求证:B ′C=DE ; (2)连接B ′E 、DE ′,当B ′E=DE ′时,请用图2求α的值; (3)如图3,点P 为AB 的中点,点Q 为线段B ′E ′上任意一点,试探究,在此旋转过程中,线段PQ 长度的取值范围为 . 【答案】(1)证明见解析(2)45°(3) ≤PQ≤4 +2

2013中考压轴题选讲专题7:几何三大变换问题(排版+答案)

2012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分类解析 专题7:几何三大变换相关问题 授课老师:黄立宗 典型例题选讲: 例题1:(2012福建龙岩13分)矩形ABCD中,AD=5,AB=3,将矩形ABCD沿某直线折叠,使点A的对 应点A′落在线段BC上,再打开得到折痕EF. (1)当A′与B重合时(如图1),EF= ;当折痕EF过点D时(如图2),求线段EF的长; (2)观察图3和图4,设BA′=x,①当x的取值范围是时,四边形AEA′F是菱形;②在①的 条件下,利用图4证明四边形AEA′F是菱形. 例题2:(2012辽宁丹东)已知:点C、A、D在同一条直线上,∠ABC=∠ADE=α,线段 BD、CE交于点M.(1)如图1,若AB=AC,AD=AE ①问线段BD与C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求∠BMC的大小(用α表示); (2)如图2,若AB= BC=kAC,AD =ED=kAE 则线段BD与CE的数量关系为,∠BMC= (用α表示); (3)在(2)的条件下,把△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180°,在备用图中作出旋转后的图形(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连接 EC并延长交BD于点M.则∠BMC= (用α表示). 例题3:(2012福建福州)如图①,已知抛物线y=ax2+bx(a≠0)经过A(3,0)、B(4,4)两点.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将直线OB向下平移m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D,求m的值及点D

的坐标; (3) 如图②,若点N在抛物线上,且∠NBO=∠ABO,则在(2)的条件下,求出所有满足△POD∽△NOB 的点P的坐标(点P、O、D分别与点N、O、B对应). 例题4:(2012广西贵港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2+bx+3的顶点为M(2,-1),交x轴于A、B两点,交y轴于点C,其中点B的坐标为(3,0)。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经过点C的直线与该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D,且直线CD和直线CA关于直线BC对称,求直线CD的解析式; (3)在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存在点P,满足PM2+PB2+PC2=35,求点P的坐标;并直接写出此时直线 OP与该抛物线交点的个数。 巩固练习 1、(2012黑龙江大庆)在直角坐标系中,C(2,3),C′(-4,3), C″(2,1),D(-4,1),A(0,a),B(a,O)( a 0). (1)结合坐标系用坐标填空. 点C与C′关于点对称; 点C与C″关于点对称; 点C与D关于点对称

中考复习数学几何最值问题

几何最值问题 一、垂线段最短 1、已知抛物线y=x2+1具有如下性质:该抛物线上任意一点到定点F(0,2)的距离与到x轴的距 离始终相等,如图,点M的坐标为(,3),P是抛物线y=x2+1上一个动点,则△PMF周长的最小值是() 2、如图,在RT三角形ABC中,∠ABC=90°,∠C=30°,点D是BC上的动点,将线段AD绕点A 顺时针旋转60°至AD,连接BD,若AB=2cm,则BD’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3、如图,在锐角△ABC中,AB=4,BC=5,∠ACB=45°,将△ABC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1B1C1.点E为线段AB中点,点P是线段AC上的动点,在△ABC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过程中,点P的对应点是点P1,线段EP1长度的最小值与最大值分别是. 4\如图,线段AB的长为2,C为AB上一个动点,分别以AC、BC为斜边在AB的同侧作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CD和△BCE,那么DE长的最小值是▲.

5、如图,点C 是线段AB 上的一点,且AB= ,分别以AC,BC 为底作等腰ΔAEC 和等腰ΔBCF, 且∠AEC=∠BFC=120°,点P 为EF 的中点,求线段PC 长度的最小值。 6、已知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和BD 交于点O ,?=∠120BAD ,4=AB ,E 为OB 上的一个动点,将A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得AF ,则点F 到O 的最短距离为 . 7、如图,已知∠MON=30°,B 为OM 上一点,BA ⊥ON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P 为射线BM 上一动点,连结CP ,将CP 绕点C 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CE ,连结BE ,若AB=4,则BE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8、 如图,在△ABC 中,∠A=75°,∠C=45°,BC=4,点M 是AC 边上的动点,点M 关于直线AB 、BC 的对称点分别为P 、Q ,则线段PQ 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上海市北初级中学数学几何模型压轴题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上海市北初级中学数学几何模型压轴题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三数学旋转易错题压轴题(难) 1.在Rt△ACB和Rt△AEF中,∠ACB=∠AEF=90°,若点P是BF的中点,连接PC,PE. (1) 如图1,若点E,F分别落在边AB,AC上,求证:PC=PE; (2) 如图2,把图1中的△AEF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当点E落在边CA的延长线上时,探索PC与P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 如图3,把图2中的△AEF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点F落在边AB上.其他条件不变,问题(2)中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请加以证明;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见解析;(2)PC=PE,理由见解析;(3)成立,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 (2)先判断△CBP≌△HPF,再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先判断△DAF≌△EAF,再判断△DAP≌△EAP,然后用比例式即可; 【详解】 解:(1)证明:如图: ∵∠ACB=∠AEF=90°, ∴△FCB和△BEF都为直角三角形. ∵点P是BF的中点, ∴CP=1 2BF,EP= 1 2 BF, ∴PC=PE. (2)PC=PE理由如下: 如图2,延长CP,EF交于点H,

∵∠ACB=∠AEF=90°, ∴EH//CB, ∴∠CBP=∠PFH,∠H=∠BCP, ∵点P是BF的中点, ∴PF=PB, ∴△CBP≌△HFP(AAS), ∴PC=PH, ∵∠AEF=90°, ∴在Rt△CEH中,EP=1 2 CH, ∴PC=PE. (3)(2)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即PC=PE,理由如下: 如图3,过点F作FD⊥AC于点D,过点P作PM⊥AC于点M,连接PD, ∵∠DAF=∠EAF,∠FDA=∠FEA=90°, 在△DAF和△EAF中, DAF, , , EAF FDA FEA AF AF ∠=∠ ? ? ∠=∠ ? ?= ? ∴△DAF≌△EAF(AAS), ∴AD=AE, 在△DAP≌△EAP中, , , , AD AE DAP EAP AP AP = ? ? ∠=∠ ? ?= ? ∴△DAP≌△EAP (SAS), ∴PD=PF, ∵FD⊥AC,BC⊥AC,PM⊥AC, ∴FD//BC//PM, ∴DM FP MC PB =,

中考数学专题 几何三大变换问题之对称

2004-2013年浙江11市中考数学选择填空解答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13:几何三大变换问题之对称 一、选择题 1.(2004年浙江绍兴4分)如图,一张长方形纸沿AB对折,以AB中点O为顶点将平角五等分,并沿五等分的折线折叠,再沿CD剪开,使展开后为正五角星(正五边形对角线所构成的图形).则∠OCD等于【】 A.108°B.144°C.126°D.129° 【答案】C。 【考点】矩形的性质,折叠对称的性质。 【分析】展开如图:五角星的每个角的度数是: 0 180 36 5 。 ∵∠COD=3600÷10=360,∠ODC=360÷2=180, ∴∠OCD=1800-360-180=1260。故选C。 2.(2004年浙江湖州3分)小强拿了一张正方形的纸如图(1),沿虚线对折一次得图(2),再对折一次得图(3),然后用剪刀沿图(3)中的虚线(虚线与底边平行)剪去一个角,再打开后的形状应是【】 A. B. C. D. 【答案】D。 【考点】剪纸问题,折叠对称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 【分析】按照图中的顺序向右下对折,向左下对折,从上方角剪去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展开得:剪去的为一正方形,且顶点在原正方形的对角线上。故选D。 3.(2007年浙江绍兴4分)如图的方格纸中,左边图形到右边图形的变换是【】

A.向右平移7格 B.以AB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再以AB为对称轴作轴对称 C.绕AB的中点旋转1800,再以AB为对称轴作轴对称 D.以AB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再向右平移7格 【答案】D。 【考点】轴对称和平移变换。 【分析】观察可得:要使左边图形变化到右边图形,首先以AB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再向右平移7格。故选D。 4.(2008年浙江台州4分)把一个图形先沿着一条直线进行轴对称变换,再沿着与这条直线平行的方向平移, 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变换叫做滑动对称变换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地存在这种图形变换(如图1).结 合轴对称变换和平移变换的有关性质,你认为在滑动对称变换 ......过程中,两个对应三角形(如图2)的对应点所具有的性质是【】 A.对应点连线与对称轴垂直B.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平分 C.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D.对应点连线互相平行 【答案】B。 【考点】新定义,轴对称变换和平移变换的性质。 【分析】观察图形,因为进行了平移,所以有垂直的一定不正确,A、C是错误的; 对应点连线是不可能平行的,D是错误的; 由对应点的位置关系可得: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平分。故选B。 5.(2011年浙江温州4分)如图,O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O与边AB,BC都相切,点E,F分别在AD,DC上,现将△DEF沿着EF对折,折痕EF与⊙O相切,此时点D恰好落在圆心O处.若DE=2,

初中数学《几何最值问题》典型例题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典型例题 一、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通常思路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重合时取到最值) 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理论依据,根据不同特征转化是解决最值问题的关键.通过转化减少变量,向三个定理靠拢进而解决问题;直接调用基本模型也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高效手段. 轴 对 称 最 值 图形 l P B A N M l B A A P B l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三边关系 特征 A,B为定点,l为定直 线,P为直线l上的一 个动点,求AP+BP的 最小值 A,B为定点,l为定直线, MN为直线l上的一条动线 段,求AM+BN的最小值 A,B为定点,l为定直线, P为直线l上的一个动 点,求|AP-BP|的最大值转化 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 直线l的对称点 先平移AM或BN使M,N 重合,然后作其中一个定 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 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 直线l的对称点 折 叠 最 值 图形 B' N M C A B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特征 在△ABC中,M,N两点分别是边AB,BC上的动点,将△BMN沿MN翻折, B点的对应点为B',连接AB',求AB'的最小值. 转化转化成求AB'+B'N+NC的最小值 1.如图:点P是∠AOB内一定点,点M、N分别在边OA、OB上运动,若∠AOB=45°,OP=32,则△PMN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分析】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OC,OD.则当M,N是CD与OA,OB的交点时,△PMN 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的长.根据对称的性质可以证得:△C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据此即可求解.【解答】解: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OC,OD.则当M,N是CD与OA,OB的交点时,△PMN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的长. ∵PC关于OA对称, ∴∠COP=2∠AOP,OC=OP 同理,∠DOP=2∠BOP,OP=OD

几何三大变换(习题及答案)

几何三大变换(习题) ?例题示范 例1: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9 的正方形纸片,将该纸片折叠,使点B 落在CD 边上的点B′处,点A 的对应点为A′,折痕为MN.若B′C=3,则AM 的长为. 【思路分析】 要求AM 的长,设AM=x,则MD=9-x. 思路一:考虑利用折叠为全等变换转条件,得AM=A′M=x, A′B′=AB=9.观察图形,∠A′=∠D=90°,△MA′B′和△MDB′都是 直角三角形,MB′是其公共斜边,则MB′可分别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借助勾股定理表达,列方程. 思路一思路二 思路二:MN 是对称轴,考虑利用对称轴上的点到对应点的距离相等转条件,得MB=MB′.观察图形,∠A=∠D=90°,MB,MB′ 可分别放到Rt△ABM 和Rt△DB′M 中借助勾股定理表达,列方程. 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AD=∠BCD=90°,AB=AD,若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24,则AC 的长为. 【思路分析】 已知四边形ABCD 的面积,要求AC 的长,考虑借助AC 表达四 边形ABCD 的面积.四边形ABCD 为不规则四边形,考虑割补法或转化法求面积.分析题目中条件AB=AD,存在等线段共端点的 结构,且隐含∠B+∠D=180°,故考虑通过构造旋转解决问题,可把△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

1

?巩固练习 1.如图,将边长为2 的等边三角形ABC 沿BC 方向平移1 个单 位得到△DEF,则四边形ABFD 的周长为. 第1 题图第2 题图 2.如图,已知△ABC 的面积为8,将△ABC 沿BC 方向平移到 △A′B′C′的位置,使点B′和点 C 重合,连接AC′,交A′C 于点D,则△CAC′的面积为. 3.如图,在6 4 的方格纸中,格点三角形甲经过旋转后得到格点 三角形乙,则其旋转中心是() A.格点M B.格点N C.格点P D.格点Q 第3 题图第4 题图 4.如图,已知OA⊥OB,等腰直角三角形CDE 的腰CD 在OB 上,∠ECD=45°,将△CDE 绕点 C 逆时针旋转75°,点 E 的 对应点N 恰好落在OA 上,则OC 的值为.CD 5.如图,E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连接 AE,BE,CE,将△ABE 绕点B 顺时针 旋转90°至△CBE′的位置.若AE=1, BE=2,CE=3,则∠BE′C= . 6.如图,在□ABCD 中,∠A=70°,将该 平行四边形折叠,使点C,D 分别落 在点E,F 处,折痕为MN.若点E, F 均在直线AB 上,则∠AMF= .

几何图形变换中考数学压轴题整顿

几何图形变换压轴题中考整理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已知:△ABC的高AD所在直线与高BE所在直线相交于点F.(1)如图l,若△ABC为锐角三角形,且∠ABC=45°,过点F作FG∥BC,交直线AB于点G,求证:FG+DC=AD; (2)如图2,若∠ABC=135°,过点F作FG∥BC,交直线AB于点G,则FG、DC、AD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2)的条件下,若AG=2 5,DC=3,将一个45°角的顶点与点B重合并绕点B旋转,这个角的两边分别交线段FG于M、N两点(如图3),连接CF,线段CF分别 3,求线段PQ的长. 与线段BM、线段BN相交于P、Q两点,若NG= 2 (湖北省随州市)如图①,已知△ABC是等腰三直角角形,∠BAC=90°,点D是BC 的中点.作正方形DEFG,使点A,C分别在DG和DE上,连接AE,BG.(1)试猜想线段BG和AE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得到的结论. (2)将正方形DEFG绕点D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旋转角度大于0°,小于或等于360°),如图②,通过观察或测量等方法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成立,请予以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若BC=DE=2,在(2)的旋转过程中,当AE为最大值时,求AF的值.

3、如图13-1,一等腰直角三角尺GEF 的两条直角边与正方形ABCD 的两条边分别重合在一起.现正方形ABCD 保持不动,将三角尺GEF 绕斜边EF 的中点O (点O 也是BD 中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1)如图13-2,当EF 与AB 相交于点M ,GF 与BD 相交于点N 时,通过观察或测 量BM ,FN 的长度,猜想BM ,FN 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若三角尺GEF 旋转到如图13-3所示的位置时,线段FE 的延长线与AB 的延长 线相交于点M ,线段BD 的延长线与GF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N ,此时,(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在△ABC 中,点P 为BC 的中点. (1)如图1,求证:AP < 2 1 (AB +BC ); (2)延长AB 到D ,使得BD =AC ,延长AC 到E ,使得CE =AB ,连结DE . ①如图2,连结BE ,若∠BAC =60°,请你探究线段BE 与线段AP 之间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加以证明; ②请在图3中证明:BC ≥ 2 1 DE . 图13-2 E A B D G F O M N C 图13-3 A B D G E F O M N C 图13- 1 A ( G ) B ( E ) C O D ( F )

【整理】中考几何三大变换(含答案17页)

中考几何变换专题复习(针对几何大题的讲解) 几何图形问题的解决,主要借助于基本图形的性质(定义、定理等)和图形 之间的关系(平行、全等、相似等).基本图形的许多性质都源于这个图形本身的“变换特征”,最为重要和最为常用的图形关系“全等三角形”极多的情况也同 样具有“变换”形式的联系.本来两个三角形全等是指它们的形状和大小都一样, 和相互间的位置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在同一个问题中涉及到的两个全等三角形, 大多数都有一定的位置关系(或成轴对称关系,或成平移的关系,或成旋转的关 系(包括中心对称).这样,在解决具体的几何图形问题时,如果我们有意识地 从图形的性质或关系中所显示或暗示的“变换特征”出发,来识别、构造基本图 形或图形关系,那么将对问题的解决有着极为重要的启发和引导的作用.下面我们从变换视角以三角形的全等关系为主进行研究. 解决图形问题的能力,核心要素是善于从综合与复杂的图形中识别和构造出基 本图形及基本的图形关系,而“变换视角”正好能提高我们这种识别和构造的能力. 1.已知正方形ABCD中,E为对角线BD上一点,过E点作EF⊥BD交BC于F,连接DF,G为DF中点,连接EG,CG. (1)求证:EG=CG; (2)将图①中△BEF绕B点逆时针旋转45°,如图②所示,取DF中点G,连接EG,CG.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 说明理由; (3)将图①中△BEF绕B点旋转任意角度,如图③所示,再连接相应的线段,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通过观察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均不要求证明).

考点: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正方 形的性质。 专题:压轴题。 分析:(1)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证出CG=EG.(2)结论仍然成立,连接AG,过G点作MN⊥AD于M,与EF的延长线交于N点;再证明△DAG≌△DCG,得出AG=CG;再证出△DMG≌△FNG,得到MG=NG;再证明△AMG≌△ENG,得出AG=EG;最后证出CG=EG. (3)结论依然成立.还知道EG⊥CG. 解答:(1)证明:在Rt△FCD中, ∵G为DF的中点, ∴CG=FD, 同理,在Rt△DEF中, EG=FD, ∴CG=EG. (2)解:(1)中结论仍然成立,即EG=CG. 证法一:连接AG,过G点作MN⊥AD于M,与EF的延长线交于N点. 在△DAG与△DCG中, ∵AD=CD,∠ADG=∠CDG,DG=DG, ∴△DAG≌△DCG, ∴AG=CG; 在△DMG与△FNG中, ∵∠DGM=∠FGN,FG=DG,∠MDG=∠NFG, ∴△DMG≌△FNG,

中考数学 专题 几何三大变换问题之轴对称(折叠)问题(含解析)

专题20 几何三大变换问题之轴对称(折叠)问题 轴对称、平移、旋转是平面几何的三大变换。由一个平面图形变为另一个平面图形,并使这两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图形的轴对称变换。轴对称具有这样的重要性质: (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2)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中考压轴题中轴对称 (折叠)问题,包括有关三角形的轴对称性问题;有关四边形的轴对称性问题;有关圆的轴对称性问题;有关利用轴对称性求最值问题;有关平面解析几何中图形的轴对称性问题。 一. 有关三角形的轴对称性问题 1. 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DF ⊥AC ,垂足分别是点E ,F ,连接EF ,交AD 于点G ,求证:AD ⊥EF . 2. 如图,在Rt △ABC 中,∠C=900 ,∠B=300 , BC=,点D 是BC 边上一动点(不与点B 、C 重合),过点D 作DE ⊥BC 交AB 边于点E ,将∠B 沿直线DE 翻折,点B 落在射线BC 上的点F 处,当△AEF 为等腰三角形时,BD 的长为 。 F D C E A B

【考点】翻折问题,轴对称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类思想的应用。 二. 有关四边形的轴对称性问题 3.如图①是3×3菱形格,将其中两个格子涂黑,并且使得涂黑后的整个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约定绕菱形ABCD的中心旋转能重合的图案都视为同一种,例②中四幅图就视为同一种,则得到不同共有【】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答案】B。 【考点】利用旋转的轴对称设计图案。 【分析】根据轴对称的定义及题意要求画出所有图案后即可得出答案: 得到的不同图案有:

几何三大变换讲义及答案

几何三大变换(讲义) 一、知识点睛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几何三大变换.几 何三大变换都是_______________,只改变图形的________,不改变图形的_________________. 2.三大变换思考层次 三 大 变 换 基本要素基本性质延伸性质应用 平移平移方向 平移距离 1.对应点所连的线 段平行且相等 2.对应线段平行且 相等 3.对应角相等 平移出现 __________ 天桥问题、 平行四边形 存在性等 旋转旋转中心 旋转方向 旋转角度 1.对应点到旋转中 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 心的连线所成的角 等于旋转角 3.对应线段、角相 等,对应线段的夹 角等于旋转角 4.对应点所连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都经 过旋转中心 旋转出现 __________ 旋转结构 (等腰)等 轴 对称对称轴 1.对应线段、对应 角相等 2.对应点所连线段 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3.对称轴上的点到 对应点的距离相等 4.对称轴两侧的几 何图形全等 折叠出现 __________ 折叠问题、 最值问题等

二、精讲精练 1. 如图,将周长为8的△ABC 沿BC 方向平移1个单位得到 △DEF ,则四边形ABFD 的周长为( ) A .6 B .8 C .10 D .12 F C E D B A B 1 A 1 y x B A O 第1题图 第2题图 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 ,B 的坐标分别 为(1,0),(0,2),将线段AB 平移至A 1B 1,若点A 1,B 1的坐标分别为(2,a ),(b ,3),则a b +=___________. 3. 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MNP 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 度得到△M 1N 1P 1,则其旋转中心可能是( ) A .点A B .点B C .点C D .点D D C B A N 1 M 1 P 1N M P 4. 如图,Rt △ABC 的边BC 位于直线l 上,AC =3,∠ACB =90°, ∠A =30°.若Rt △ABC 由现在的位置向右无滑动地翻转,则当点A 第3次落在直线l 上时,点A 所经过的路径长为___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π) C B A l …

精彩初中几何最值问题全总结

一、基本图形 余不赘述,下面仅举一例证明: [定点到定圆]:点圆之间,点心线截距最短(长)。 已知⊙O半径为r,AO=d,P是⊙O上一点,求AP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证明: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AP≤AO+PO, AO≤AP+PO,得d-r≤AP≤d+r,AP最小时点P在B处,最大时点P在C处。即过圆心和定点的直线截得的线段AB、AC分别最小、最大值。(可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其实质也是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推得)。 上面几种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图形,所有的几何最值问题都是转化成上述基本图形解决的。 二、考试中出现的问题都是在基本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变式,如圆与线这些图形不是直接给出,而是以符合一定条件的动点的形式确定的;再如过定点的直线与动点所在路径不相交而需要进行变换的。 类型分三种情况:(1)直接包含基本图形;(2)动点路径待确定;(3)动线(定点)位置需变换。 (一)直接包含基本图形。 例1.在⊙O中,圆的半径为6,∠B=30°,AC是⊙O的切线,则CD的最小值是。

简析:由∠B=30°知弧AD一定,所以D是定点,C是直线AC上的动点,即为求定点D到定线AC的最短路径,求得当CD⊥AC时最短为3。 (二)动点路径待确定。 例2.,如图,在△ABC中,∠ACB=90°,AB=5,BC=3,P是AB 边上的动点(不与点B重合),将△BCP沿CP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B′CP,连接B′A,则B′A长度的最小值是。 简析:A是定点,B'是动点,但题中未明确告知B'点的运动路径,所以需先确定B'点运动路径是什么图形,一般有直线与圆两类。此题中B'的路径是以C为圆心,BC为半径的圆弧,从而转化为定点到定圆的最短路径为AC-B'C=1。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四几何变换压轴题试题

2019-2020 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四几何变换压轴题试题 类型一图形的旋转变换 几何图形的旋转变换是近年来中考中的常考点,多与三角形、四边形相结合.解决旋转变换问题,首先要明确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关键是找出旋转前后的对应点,利用旋转前后两图形全等等性质解题.如图,在菱形 ABCD 中,AB=2,∠BAD=60°,过点 D 作DE⊥AB 于点 E,DF⊥BC 于点 F. 1 (1)如图 1,连接 AC 分别交 DE,DF 于点M,N,求证:MN=AC; 3 (2)如图2,将∠EDF以点D 为旋转中心旋转,其两边DE′,DF′分别与直线AB,BC 相交于点G,P.连接GP,当△DGP的面积等于3 3时,求旋转角的大小并指明旋转方向. 【分析】(1)连接 BD,由∠BAD=60°,得到△ABD为等边三角形,进而证明点 E 是AB 的中点,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答;(2)分∠EDF 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两种情况,然后根据旋转的性质解题. 1.(xx·潍坊)边长为 6 的等边△ABC 中,点 D,E 分别在 AC,BC 边上,DE∥AB,EC=2 3. (1)如图1,将△DEC沿射线EC方向平移,得到△D′E′C′,边D′E′与AC的交点为M,边C′D′与∠ACC′的角平分线交于点 N.当 CC′多大时,四边形MCND′为菱形?并说明理由. (2)如图 2,将△DEC绕点C 旋转∠α(0°<α<360°),得到△D′E′C,连接AD′,BE′.边D′E′的中点为 P. ①在旋转过程中,AD′和B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连接 AP,当 AP 最大时,求AD′的值.(结果保留根号) 图1 图2 2.(xx·成都)如图 1,△ABC中,∠ABC=45°,AH⊥BC于点H,点 D 在AH 上,且 DH=CH,连接 BD. (1)求证:BD=AC; (2)将△BHD 绕点 H 旋转,得到△EHF(点 B,D 分别与点 E,F 对应),连接 AE. ①如图 2,当点 F 落在 AC 上时(F 不与 C 重合),若 BC=4,tan C=3,求 AE 的长; ②如图 3,当△EHF 是由△BHD 绕点H 逆时针旋转 30°得到时,设射线 CF 与AE 相交于点 G,连接 GH,试探究线段 GH 与EF 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第7讲 几何三大变换问题及答案

1.如图(1),将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B 落在CD 边上一点E (不 与点C ,D 重合),压平后得到折痕MN .当12CE CD =时,求AM BN 的值. 类比归纳:在图(1)中,若 13CE CD =,则AM BN 的值等于;若14 CE CD =,则AM BN 的值等于;若1CE CD n =(n 为整数),则AM BN 的值等于.(用含n 的式子表示)联系拓展:如图(2),将矩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B 落在CD 边上一点E (不与点C D ,重合),压平后得到折痕MN ,设()111AB CE m BC m CD n =>=,,则AM BN 的值等于__.(用含m n ,的式子表示)

2. 2.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将矩形折叠,使B落在边AD(含端点)上, 落点记为E,这时折痕与边BC或边CD(含端点)交于点F,然后再展开 铺平,则以B、E、F为顶点的△BEF称为矩形ABCD的“折痕三角形”. 图一图二图三(1)由“折痕三角形”的定义可知,矩形ABCD的任意一个“折痕△BEF” 是一个_________三角形; (2)如图②,在矩形ABCD中,AB=2,BC=4.当它的“折痕△BEF”的顶 点E位于边AD的中点时,画出这个“折痕△BEF”,并求出点F的坐标; (3)如图③,在矩形ABCD中,AB=2,BC=4,该矩形是否存在面积最 大的“折痕△BEF”?若存在,说明理由,并求出此时点E的坐标;若不存 在,为什么?

3.课题:两个重叠的正多边形,其中的一个绕某一个顶点旋转所形成的 有关问题. 实验与论证 设旋转角∠A1A0B1=α(α<∠A1A0A2),θ1,θ2,θ3,θ4,θ5,θ6所表示的角如图所示. (1)用含α的式子表示:θ3=_________,θ4=_________,θ5=_________; (2)图1-图4中,连接A0H时,在不添加其他辅助线的情况下,是否存在与直线A0H垂直且被它平分的线段?若存在,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图给出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归纳与猜想 设正n边形A0A1A2…A n-1与正n边形A0B1B2…B n-1重合(其中,A1与B1重合),现将正n边形A0B1B2…B n-1绕顶点A0逆时针旋转α ( n 180 0< < ). (3)设θn与上述“θ3,θ4,…”的意义一样,请直接写出θn的度数;(4)试猜想在n边形且不添加其他辅助线的情形下,是否存在与直线A0H垂直且被它平分的线段?若存在,请将这条线段用相应的顶点字母表示出来(不要求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几何最值问题

【典例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6,E是AB边的中点,F是线段BC 边上的动点,将△EBF沿EF所在直线折叠得到△EB′F,连结B′D,则B′D的最小值是(). B.6 C. D.4 A. 【解析】∵AE=BE,BE=B′E,由圆的定义可知,A、B、B′在以点E为圆心, AB长为直径的圆上,如图所示. B′D的长最小值= DE =. 22故选A. 【启示】此题属于动点(B′)到一定点(E)的距离为定值(“定点定长”),联想到以E为圆心,EB′为半径的定圆,当点D到圆上的最小距离为点D到圆心的距离-圆的半径.当然此题也可借助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如B D DE B E '' ≤-,当且仅当点E、B′、D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 【典例2】如图,E、F是正方形ABCD的边AD上两个动点,满足AE=DF,连接CF交BD于点G,连结BE交AG于点H,若正方形的边长是2,则线段DH长度的最小值是 . 【思路探究】根据正方形的轴对称性易得∠AHB=90°,故点H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取AB中点O,当D、H、O三点共线时,DH的值最小,此时DH=OD-OH,问

题得解. 【解析】由△ABE≌△DCF,得∠ABE=∠DCF,根据正方形的轴对称性,可得∠DCF=∠DAG,∠ABE=∠DAG,所以∠AHB=90°,故点H在以AB为直径的圆弧上.取AB中点O,OD交⊙O于点H,此时DH最小,∵OH=1 AB=,OD=,∴DH的最 1 2 小值为OD-OH 1. 【启示】此题属于动点是斜边为定值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联想到直径所对圆周角为直角(定弦定角),故点H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点D在圆外,DH的最小值为DO-OH.当然此题也可利用DH OD OH ≤-的基本模型解决. 【针对训练】 1. 如图,在△ABC中,∠ACB=90°,AC=2,BC=1,点A,C分别在x轴,y轴上,当点A在x轴正半轴上运动时,点C随之在y轴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点B到原点O的最大距离为(). B.1.3 A 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6,E是矩形内部的一个动点,且AE⊥BE,则线段CE的最小值为(). B. C. D.4 A.3 3. 如图,在△ABC中,AB=10,AC=8,BC=6,以边AB的中点O为圆心,作半圆与AC相切,点P、Q分别是边BC和半圆上的运点,连接PQ,则PQ长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