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基站技术设计方案
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创新方案(3篇)

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创新方案高风压区域共享铁塔改造创新方案一、创新背景在无线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历程中,基站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通信铁塔产品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主要包括单管塔、景观塔、美化塔、仿生塔、美化天线、四角塔、三角塔、四管塔、三管塔、拉线塔、围笼、增高架等。
从___世纪___年代中期到现在,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用户规模不断增大,需要建设大量的无线通信基站。
在___年代中期到___年代中期,这段时期移动通信技术主要采用第一代通信信技术模拟制式,中国国内无线电话用户数量较少,当时基站建设主要集中在城镇中,铁塔类型主要为四角铁塔,高度一般在60~___米左右(有些塔体可利用基站所在大楼的高度,建设在大楼顶部),基站覆盖范围一般在10~___公里左右。
在___年代末至现在,随着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从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开始,特别中国3g、4g网络的全面建设,成为中国无线通信事业发展的黄金期。
无线通信用户数量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客户的无线通信需求。
需要新增加基站或对原有基站进行扩容、改造。
由于此时的用户数量多、密度增大,基站建设过程中天线挂高要求降低下来,一般在___米~___米左右较多。
新建的基站的铁塔主要以角钢塔为主,同时在城镇建站过程中可以利用基站所在大楼的高度,在大楼顶部建设拉线桅杆、楼顶抱杆、围笼增高架等塔桅。
有些基站可以直在在原有铁塔上面增加平台或天线抱杆,来满足基站天线设备___的要求。
在中国无线通信事业发展初期,运营商基站建设采用了大量的角钢塔类产品,这类产品主要优点就是搬运方便,适合各类型场景建站。
缺点是:占地面积大,造型单一,影响美观。
近几年,租地难、建站难等问题,时常困扰着各运营商。
特别是城市区域覆盖,由于城市人口密集、话务量大,需要建设的基站数量更多。
基站建设就要解决占地面积大、造型不美观等问题,于是就出现了圆锥形单管塔产品,单管塔产品的特点就是:占地面积小,一般占在3~___平方米,是原来同高度角钢塔占地面积的1/10左右,而且单管塔产品采用内爬式设计,___、调试时更加方便,安全。
移动基站方案

1. 引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移动基站的布局和规划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移动基站方案是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基站部署方案,旨在实现有效的无线覆盖和高质量的通信服务。
本文将介绍移动基站方案的基本原理、布局方法和优化策略。
2. 基本原理移动基站方案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在特定的区域内建立通信覆盖。
通常,移动基站方案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的组成部分:2.1 基站设备移动基站方案的核心是基站设备,通常由天线、收发信机、控制器等组成。
基站设备负责接收和发送无线信号,同时进行信号处理和调度。
2.2 频率规划频率规划是移动基站方案中重要的一步。
由于频谱资源有限,如何合理地分配频率是保证移动通信质量的关键。
频率规划可通过频段划分、频率复用等方法来实现。
2.3 网络拓扑网络拓扑是指移动基站之间的空间布局关系。
通常,移动基站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互相干扰和冲突。
网络拓扑的布局不仅需要考虑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还需要考虑用户密度、通信需求等因素。
3. 布局方法移动基站方案的布局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条件来灵活选择。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布局方法:3.1 等距离布局等距离布局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将移动基站按照相同的距离均匀分布。
这种布局方法适用于较为均匀的通信需求,对于覆盖范围较小的区域效果较好。
3.2 高密度布局高密度布局是指在人口密集区域内,将移动基站密集地布置。
这种布局方法适用于人口密度较高、通信需求较大的城市中心区域。
通过增加基站的数量,可以提供更好的无线覆盖和通信质量。
3.3 环形布局环形布局是指将多个基站布置在环形区域的不同位置上。
这种布局方法适用于较大范围的无线覆盖需求,通过将基站布置在不同的位置上,可以实现全方位的无线覆盖和通信服务。
4. 优化策略为了提高移动基站方案的效果和性能,可以采取一些优化策略:4.1 功率控制功率控制是通过调整基站的发射功率来优化移动基站方案的一种策略。
合理地调整发射功率可以有效地控制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避免互相干扰和冲突。
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创新方案

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创新方案1. 引言移动通信基站是现代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提供无线信号和数据传输功能,支持移动设备与网络的连接。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基站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
本文将提出一些创新方案,以提高移动通信基站的性能和效率。
2. 多频段覆盖传统的移动通信基站通常只支持一到两个频段,这限制了基站的资源利用率和网络覆盖范围。
为了提高移动通信基站的性能和效率,可以采用多频段覆盖的技术。
多频段覆盖技术可以通过在基站上安装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器来实现。
这样一来,基站就可以同时支持多个频段,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网络覆盖范围。
此外,多频段覆盖技术还可以提供更好的信号质量和网络容量,以满足不同用户和应用的需求。
3. 基站能量管理移动通信基站通常需要大量的能量来驱动无线信号和数据传输。
为了提高基站的能源利用效率,可以采用基站能量管理技术。
基站能量管理技术可以通过优化基站的能源消耗来实现。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利用太阳能或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来为基站供电,从而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基站能量管理技术还可以通过动态调整基站的功率和天线的发送功率来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
4. 网络智能化移动通信基站通常需要大量的数据来支持网络运营和维护。
为了提高基站的性能和效率,可以采用网络智能化的技术。
网络智能化技术可以通过使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来提高基站的运营和维护效率。
例如,可以使用大数据分析来预测用户行为和网络需求,从而优化基站的资源配置和网络规划。
此外,网络智能化技术还可以通过自动化和远程控制来提高基站的运维效率。
5. 虚拟化基站传统的移动通信基站通常需要大量的硬件设备来支持无线信号和数据传输。
为了提高基站的性能和效率,可以采用虚拟化基站的技术。
虚拟化基站技术可以通过将基站的功能和服务虚拟化到云平台上来实现。
这样一来,基站可以使用共享的硬件资源,从而减少硬件成本和提高基站的灵活性。
此外,虚拟化基站技术还可以实现动态资源分配和灵活的网络配置,以适应不同用户和应用的需求。
移动通信分布式皮基站设计方案

移动通信分布式皮基站设计方案一、概述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覆盖范围和信号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集中式基站往往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因此分布式基站设计成为了一种主流的解决方案。
分布式基站将基站功能进行了模块化划分,将不同的功能模块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从而提高了覆盖范围和信号质量,也更加便于运维和维护。
二、分布式基站的优势1. 提高覆盖范围:分布式基站可以将无线资源充分分布在各个覆盖范围内,从而提高了整体的覆盖范围。
2. 提高信号质量:分布式基站的模块化设计,使得信号传输更加灵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从而提高了信号质量。
3. 降低成本:分布式基站将传统的集中式基站进行了分解,模块化的设计也更加利于成本的管控和降低。
4. 便于运维和维护:分布式基站的模块化设计和分布式部署,使得运维和维护更加方便和灵活。
三、分布式基站设计方案1. 硬件设计(1)基站主控制器:主控制器采用高性能的处理器,具有较大的存储容量和传输带宽,可以满足多个小基站的控制和管理需求。
(2)射频单元:射频单元采用高性能的射频芯片,具有较大的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可以保证信号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3)传输单元:传输单元采用高速的传输接口,可以满足基站之间快速的数据传输和同步需求。
2. 软件设计(1)基站控制软件:基站控制软件具有自动配置和调整功能,可以根据网络流量和信号质量进行自动调整,从而提高了整体的性能。
(2)基站管理软件:基站管理软件实现了对分布式基站的统一管理和监控,可以实时监测基站的运行状态,并提供远程配置和维护功能。
(3)信号优化软件:信号优化软件具有先进的信号分析和优化算法,可以根据实际的信号质量情况进行优化调整,从而提高了信号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3. 网络设计(1)无线回传网络:基站之间通过无线回传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同步,无线回传网络需要具有高速、低时延和可靠的特性,以满足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需求。
(2)有线接入网络:基站通过有线接入网络接入到核心网,有线接入网络需要具有高速、高可靠的特性,以满足基站与核心网之间的数据传输需求。
移动通信分布式皮基站设计方案

移动通信分布式皮基站设计方案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卫星等通信技术实现的移动电话、移动宽带、移动电视等服务。
移动通信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满足人们对通信的需求。
而移动通信的基础设施之一就是基站,它是连接用户终端与移动网络的重要纽带。
在传统的移动通信中,基站一般由一个铁塔和一个机房组成,机房内有大量的设备,如无线传输设备、传输设备、电源设备等。
这样的基站在技术上有一些限制,如:覆盖面积有限、投资成本较高、维护难度大等。
为了解决传统基站的问题,分布式皮基站应运而生。
分布式皮基站是一种新型的基站设计方案,它将传统基站的设备拆分成多个模块,将这些模块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从而实现更大的覆盖范围和更好的信号质量。
分布式皮基站有以下几个特点:1. 模块化设计:分布式皮基站将传统基站的设备拆分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可以独立工作,这样既方便维护也方便扩展。
2. 分布式部署:分布式皮基站的模块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从而实现更大的覆盖范围。
可以将模块部署在建筑物的屋顶、道路旁边、地铁隧道等位置,以达到更好的信号覆盖效果。
3. 协同工作:分布式皮基站的各个模块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协同工作,从而形成更强大的通信能力。
当一个模块故障时,其他模块可以自动接管其工作,确保通信服务的连续性。
4. 低成本:分布式皮基站的模块化设计和分布式部署可以降低基站的投资成本。
因为模块可以灵活布局,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不再需要像传统基站一样建造高耸的铁塔。
分布式皮基站也面临一些挑战。
如何确保模块之间的通信质量和稳定性,如何管理分布式的基站系统等。
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移动通信分布式皮基站设计方案是一种新的基站设计方案,它的模块化设计、分布式部署和协同工作等特点使得其具有更大的覆盖范围、更好的信号质量和更低的投资成本。
这对于提高移动通信的服务质量、降低通信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移动通信分布式皮基站设计方案

移动通信分布式皮基站设计方案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移动通信的发展也离不开基站的建设。
传统的移动通信基站一般都是集中式的,但是随着移动通信用户数量的迅速增加,传统的集中式基站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近年来,分布式基站开始成为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新趋势。
本文将围绕着移动通信分布式基站设计方案展开论述。
移动通信分布式基站的优势传统的集中式基站在面对高密度用户时,信号会受到干扰,容易造成通信质量下降和网络容量不足的问题。
而分布式基站的优势在于可以将传统基站的功能模块分布到不同的位置,分布式基站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容量和覆盖范围。
分布式基站在能源消耗和维护成本上也有较大的优势,相比传统基站更加节能,更加便于维护。
分布式基站已成为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新趋势。
设计分布式基站需要考虑的因素在设计分布式基站时,需要考虑网络的覆盖范围、容量、成本以及运维管理等多个因素。
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基站的部署位置,合理的基站部署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覆盖范围和容量。
其次需要考虑的是基站之间的连接方式,传统的集中式基站是通过有线连接的,而分布式基站可以通过无线连接或者光纤连接的方式来实现。
还需要考虑基站的能源供给和维护管理等问题。
基站部署在选择基站部署位置时,需要考虑到用户分布情况、建筑物密度、地形地貌等因素。
一般来说,基站的部署位置应该选择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建筑物高密度的地区,以及地势平坦的区域。
基站的安装高度也需要符合相关规定,一般来说,基站的安装高度应该超过周围建筑物和树木的高度,以保证信号的覆盖范围不受遮挡,从而提高通信质量。
基站连接方式分布式基站可以选择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的方式。
有线连接一般采用光纤连接或者铜缆连接,优点是信号传输稳定,但是需要铺设大量的线缆,成本较高。
无线连接则是通过无线电波来传输信号,不需要铺设线缆,成本更低,但是需要考虑信号传输稳定性的问题。
在选择基站连接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网络的规模、成本以及信号传输稳定性等因素。
移动通信分布式皮基站设计方案

移动通信分布式皮基站设计方案二、设备设计1. 天线设计:分布式皮基站采用多个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天线,通过协同工作提高覆盖范围。
天线需要采用高增益的天线,以提供更好的信号接收和发送能力。
2. 传输设备设计:分布式皮基站需要在不同位置的天线之间传输信号。
可以通过光纤、无线传输等方式实现,以提高传输速度和稳定性。
3. 数据处理设备设计:分布式皮基站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管理。
可以采用云计算技术,将数据集中处理,从而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系统架构设计分布式皮基站系统架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物理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1. 物理层:物理层主要包括天线和传输设备。
天线负责接收和发送信号,传输设备负责将信号从一个天线传输到另一个天线。
2. 网络层:网络层主要负责数据传输和管理。
可以采用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将网络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提高网络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3. 应用层:应用层主要负责业务处理和管理。
可以将不同的业务模块进行模块化设计,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四、系统功能设计1. 网络覆盖功能:分布式皮基站可以扩展网络覆盖范围,提供更好的通信服务。
2. 容量扩展功能:分布式皮基站可以提供更大的用户容量,支持更多的用户接入。
3. 高速传输功能:分布式皮基站可以提供更快的信号传输速度,提高用户的上网速度。
4. 低延迟功能:分布式皮基站可以减少信号传输的延迟,提高通信的实时性。
5. 自组网功能:分布式皮基站可以自动进行网络切换和重组,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安全设计1. 数据加密:分布式皮基站可以采用加密算法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2. 访问控制:分布式皮基站可以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接入系统。
3. 防攻击功能:分布式皮基站可以通过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技术,对网络进行安全防护,防止恶意攻击。
六、总结移动通信分布式皮基站设计方案可以提供更大的覆盖范围和更高的容量,提高网络的质量和用户的体验。
移动通信分布式皮基站设计方案

移动通信分布式皮基站设计方案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通信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在一些人口密集区域或偏远地区,传统的中央化基站架构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分布式皮基站设计方案应运而生。
一、分布式皮基站的基本原理分布式皮基站是将原本集中在一个中心位置的基站设备,分散到多个小型基站设备中。
这些小型基站设备被称为皮基站,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部署,覆盖面更广且更灵活。
分布式皮基站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基站设备分散到多个位置,使得信号的传输距离更短,减少信号传输时延,提高信号质量。
1. 提高网络容量:分布式皮基站可以将网络容量分散到更多的地方,降低了每个基站的负载,提高了整个网络的容量。
2. 提高覆盖范围:分布式皮基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部署,覆盖范围更广,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的通信需求。
3. 减少功率消耗:分布式皮基站可以更好地适应信号传输距离较短的场景,减少功率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 提高网络性能:分布式皮基站可以减少信号传输时延,提高信号质量,提高网络性能。
5. 简化维护管理:分布式皮基站的部署更加灵活,维护管理更加便捷,可以减少维护成本和工作量。
1. 基站设备选型:由于分布式皮基站的部署场景较为多样化,因此基站设备的选型需要根据具体场景的需求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基站设备应具备良好的信号传输能力,适应不同的网络制式,同时具备较低的功率消耗和较小的体积。
2. 基站部署方案:基站的部署方案应根据具体地理环境和通信需求进行选择,一般可以采用集中部署或分散部署的方式。
集中部署适用于人口密集地区,可以提高网络容量;分散部署适用于偏远地区,可以提高覆盖范围。
3. 基站之间的连接方式:由于分布式皮基站的部署位置较为分散,因此基站之间需要进行连接。
可以采用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的方式,具体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4. 信号优化技术:分布式皮基站的部署可以提高信号质量,但在一些特殊场景下,仍然可能存在信号覆盖不足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通信基站施工技术方案
施工单位: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目录
概述
随着铁塔公司的建立,基站及其配套机房、电源等将成为铁塔
公司的技术要点,本文主要从基站设备安装、线缆布放、电源配置、天馈线安装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同时介绍了铁塔类型、施工工艺、标签规范等方面,是4G基站建设中不可多得的经验总结。
一、设备基站主要设备安装、各类线缆布放示意图基站内部设备安装示意图;
1、基站设备安装场景展示;
图-1
图-2
图-3
1.1基站场景电缆走线槽道安装简析(图-2);
1.1.1电缆走道及槽道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左右偏差不
得>50mm。
1.1.2水平槽道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得>2mm,垂直槽道垂直度偏差
不得>3mm。
1.1.3电缆走道安装牢固稳定,具备防震功能。
1.1.4电缆应有序地绑扎在走道上。
1.2基站内部走线槽道布线安装(图-3)
1.2.1.1信号线的布放
1.2.1.2布放的信号线应平直,无扭曲打结,转弯处应自然圆滑,
符合设计要求。
1.2.1.3屏蔽线外层应与接地体连接可靠。
1.2.1.4芯线应无损伤,焊点光滑、均匀,无漏焊、虚焊、错焊。
1.2.1.5系统控制器到信道机的电缆最大允许长度应符合产品说明
书的要求。
1.2.1.6信号线、高频馈线、电源线应分开布放。
1.3电源线和地线的安装(图-3);
1.3.1电源线和地线安装方法:
根据电源线和地线的实际走线路径量得所用电源线和地线的长度,分别裁剪-48 伏电源线和工作地线、和保护地线;
用裁纸刀剥开电源线和地线的绝缘外皮,其长度与铜鼻子的耳柄等长。
用压线钳将铜鼻子压紧,用热缩管将铜鼻子的耳柄和裸漏的铜导线热封;不得将裸线漏出.将电源线的一端与BTS
机柜的电源接线柱固定,电源线沿走线架整齐布放,并用扎带绑扎,另一端和电源柜的接线排连接。
1.3.2电源线的区分:
电源线分为:-48 伏线(一般为黑色)、工作地线(一般为蓝色),保护地线(一般为黄色)。
但有时不同厂家提供的电源线的颜色和线经大小不同。
二、基站电源:交流、直流配电箱开关电源、远供电源电池设备的安装;(图-4)
1、通信基站电源系统的组成;
2、通信基站交流供电系统;
3、通信基站直流供电系统;
4、蓄电池;
5、远供电源;
2.1 基站交流供电系统组成;(图-4)
基站要求引入一路以上的市电电源。
乡镇及农村基站交流电源引入容量建议为15kW,一般市区、城郊及县城基站交流市电引入
容量建议为20kW,特大城市密集市区基站,交流市电引入容量建议为25 kW~30kW。
基站交流供电系统由一路380V交流市电引入、防雷箱、交流配电箱和开关电源架中的交流配电单元组成。
基站内所有交流用电设备:开关电源、空调、照明、插座、铁塔的航空警示灯等供电电源,均从交流配电箱的输出分路引接。
交流配电箱内需配置市电/油机切换开关、移动油机应急接口。
市电正常时,市电作为主用交流电源为基站提供交流电源;市电故障时,将移动油机运至市电故障基站,为站内设备供电。
在油机尚未启动前,通信设备由蓄电池组供电。
图-4
三、基站设备安装:LTE等主要设备BBU-RRU、分组交换.6100.6200.6300.9800设备的安装;
1、2.3G基站:一体化宏站;
2、3G基站:分布式基站(BBU+RRU);
3、LTE: 分布式基站(BBU+RRU);
4、LTE: IP分组: 中兴6110 6220;
1.1、2、3G基站组网特点(图-5):
采用集中式一体化的宏站、分布式BBU+RU进行组网,传输采用SDH+波分组网。
一体化的宏站RU-天线之间信号传输采用大量的同轴电缆,成本高,施工维护不方便。
图-5
1.2、LTE基站组网特点(图-6):
LTE分为TDD/FDD两种制式. 均采用分布式BBU+RU组网方式。
传输采用IP分组+波分组网。
BBU--RU之间信号传输采用野战光缆,传输质量好,成本低,组网灵活便捷,得到广泛的使用。
图-6
四铁塔类型、天馈线和GPS系统的安装(图-7);
基站铁塔因所建地点不同,有地面塔、屋顶塔之别。
地面塔通常采用的塔型有角钢塔、钢管塔(四柱或三柱)、钢独管塔、拉线塔(桅杆)。
角钢塔是早期基站普遍使用的塔型,它制作安装简便,经济适用。
单管塔因为独管塔馈线引下和人员攀登都不方便,加之造价较高,仅用于特殊要求的环境。
35m路灯三层单管塔今年在市内公路边大量的使用,力度空前。
拉线塔的优点是用钢量小,但占地面积大,是否经济应综合考虑; 另外拉线塔易受外力破坏,一旦拉线受损即造成倒塔; 拉线塔受风力作用还会发生摆动和水平扭动,基站慎用。
美化天线:城市建筑物上的天线逐渐被美化天线取代。
图-7
五. 介绍附属设备光纤、ODF、DDF的功能;
5.1 光纤;
中文名称:光纤:英文名称:optical fiber
光导纤维定义:一种传输光能的波导介质,一般由纤芯和包层组成。
人们造出一种透明度很高、粗细像蜘蛛丝一样的玻璃丝──玻璃纤维,当光线以合适的角度射入玻璃纤维时,光就沿着弯弯曲曲的玻璃纤维前进。
由于这种纤维能够用来传输光信号,所以称它为光导纤维。
5.2、按照光纤的模式分类;
单模(Single-Mode)
损耗低、带宽大、成本低,易于升级,骨干网
G.652:常规单模光纤,零色散点在1300nm左右
G.653:色散位移光纤,零色散点在1550nm左右
G.655:非零色散位移光纤,
色散补偿光纤
多模(Multi-Mode)
低速率、短距离、局域网
5.3 ODF架;
ODF(OPTICAL DISTRIBUTION FRAME)光纤配线架
光纤配线架用于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局端主干光缆的成端和分配,可以方便实现光纤线路的分配和调度。
5.4 DDF数字配线架;
(Digital Distribution Frame)数字配线架
DDF:数字配线架又称高频配线架,在数字通信中越来越有优
越性,它能使数字通信设备的数字码流的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从速
率2 Mb/s~155 Mb/s信号的输入、输出都可终接在DDF架上,这为配线、调线、转接、扩容都带来很大的灵活性和方便性。
数字配线架是数字复用设备之间,数字复用设备与交换机或数
字业务设备等其他专业设备之间的配线连接设备。
六、基站示名标签使用和粘贴;
6.1 标签的粘贴:
基站的各类布线的两端都要粘贴上标签,标签的粘贴应正确、醒目。
6.2.标签类别;
标签主要分为两种:纸质标签和标牌:
6.2.1 纸质标签:打印机打印,一般采用专用不干胶印制。
6.2.2 标牌:
一般为铝或PVC印制标牌。
6.3. 应用场景;
标牌:电源线、馈线
纸质标签:设备、GPS天线、信号线(GE/FE/2M线、尾纤、网线)接地线、天线等。
6.4标签粘帖规范(图-8);
6.4.1 主要设备均要粘贴标签或挂牌,所有线缆(电源线、地线、传输线、馈线等)两端均要粘贴标签或挂牌。
6.4.2标签粘帖要求清楚、易读、整洁、统一。
6.4.3传输线、尾纤、网线一般距离端头20 mm处粘帖标签,馈线、电源线、接地线一般距离端头100mm处粘帖标签
6.4.4标签粘贴朝向一致,表示线缆去向的一面朝上或朝向维护操作面,方便阅读。
标识牌使用线扣绑扎,要求线扣绑扎高度一致、标识牌方向一致。
6.4.5标签格式应符合运营商的统一要求,便于维护人员日常维护和业务处理。
图-8 七.施工工艺;
八. LTE基站设备安装常见问题;
8.1 本站BBU-RRU之间电源线室外接地端子没有进行防锈处理。
应在接地端子加涂防锈黄油。
8.2 本站BBU-RRU之间电源线室外接地处没按规程作防护处理,铜接线卡外漏。
8.3 本站BBU-RRU之间使用的野战光缆中间不能有接头,由于尾纤头不一致,在走线槽道不加保护,无标签进行对接,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出故障,增加维护人员处理故障的难度。
处理方式,更换长度、尾纤头合适的BBU-RRU的野战光缆。
8.4 本站BBU设备没有接地,应该和室内保护地排连接。
8.5 本站GPS室内避雷器没有接地,存在安全隐患,应该接到综合柜内光缆固定排,该接地排和室外接地端连接。
8.6 本站BBU的电源线,GE/FE到分组设备的连接光纤无标签,同样发生故障增加维护人员处理故障的难度,有的标签不规范,看不懂,应该按照规范,认真做好LTE所有线缆的标签打印,粘贴,核对,准确无误,美观整齐。
8.7 本站室内保护地和防雷共用一块地排,存在安全隐患。
室内保护地排接设备保护地和电池工作地,室外防雷接地排接室外光缆、室外电源线的防雷接地,二者不可共用一块地排。
应该再增加一块地排解决该问题。
8.8 拉远站BBU到本站RU的光缆和RU馈线光缆进行对接,采用法兰盘无保护、无标签的对接,发生故障,增加维护人员处理故障的难度。
应该在本站采用跳纤盘,按顺序逐一对接,粘贴标签,为后期维护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