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寿县第二中学高考语文 文言词类活用单元测试

合集下载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第二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第二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其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陈雍君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运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明显“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间或出现须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间或。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靠症”,就是这样栩栩如生。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定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定。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渐忘,却确定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予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协作之中。

这是汉字区分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缘由之一。

倘如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开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

今日的人们虽然间或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羡,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渐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

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连接”,这是好用主义的选择。

(完整word版)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

(完整word版)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 高三 2012 年 9 月 )代 法基本构成要素: “主 + 【状 】 ++ (定 ) + ”一、必 掌握的 活用知 。

《名 金典》 P72-P74 (一)名 作状 、名 作 、形容 作 型 及律 例 句 法 表示 作行 的特征、 状 其一犬 坐于前(《狼》) 像⋯⋯一名.表示 作行 的 度、 方式 吾得兄事 之《史 · 宴》 用 待⋯⋯的方式.表示 作行 的工具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用⋯⋯作..状 表示 作行 的依据其 必不敢留君《廉 列 》 依据⋯⋯,按照⋯⋯..表示 作行 的 所、 向 卒廷 相如 《廉 列 》在⋯⋯,从⋯⋯,向⋯⋯.表示 作行 的 、 率 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 学》当⋯⋯,每⋯⋯.后面有 或朝服 衣冠 《 忌 王 》 ( 1) +名: , 。

名 .( 2)介 +名 + :蹄,用 沛公 霸上《 宴》. 蹄踢。

前面有副 或能愿二月草已芽. 《采草 》作( 3) 成 : 德,感三 汝,莫我肯德 .《 鼠》 激; ,吹拂。

用“而” 接,一端是 , 蹄而 之 《黔之 》另一端的名 常活用.王复引兵而 . 《 羽本 》两个名 用, 一个常活用 春 人,夏雨雨 人《 苑》. .后面有臣, 小人 《出 表》 成 或 短 :形. .,疏 ; ,到尽 ; 前面有能愿其好游者不能 .也《游褒禅山 》 作高,推崇; 邈,争高前面有助 “所”世之所高 ,莫若黄帝 《庄子· 盗跖》争.其他表 的上, 互相 邈 《与朱元思 》..(二)使 用法、意 用法活 用 的型例 句法明使的使 用法 伯 人,臣活.之(《 宴》)+ =使 + +有 也可形容 使 用法 焚百家之言, 以愚 黔首《 秦 》形 + =使 + +形成 用 .式 。

名 的使 用法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宴》 名 + =使 + + +名 法 活,救活。

意形容 意 用法孔子登 山而小. 形 + =以 + + +形(《孟子·尽心上》 )用名 的意 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 .之《阿房 》 名 + =以 + + +名法的意 用法且庸人尚羞 之《廉 列 》+ =以 + + +.活用 (一 )一、解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 的意 ,并辨明活用的 型。

安徽省寿县第二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寿县第二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寿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像牛一样耕耘像牛一样奋发陈凌“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

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

”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礼赞牛所代表的精神品质,并赋予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以新的时代内涵。

古往今来,中国人民爱牛、敬牛、颂牛,或咏之、或绘之、或塑之。

在唐朝诗人柳宗元看来,牛是“日耕百亩”的勤劳符号;在宋代名将李纲眼中,牛代表的是“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的牺牲精神;在现代诗人藏克家笔下,牛具有的是“深耕细作走东西”的开拓品格。

体悟牛的品格、弘扬牛的精神、激发牛的干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国人民精气神的具体精现。

“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曾以这样饱含真情的诗句歌颂牛。

千百年来,牛都是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象征。

这也是人们爱牛、敬牛、颂牛的一个原因。

画家李可染便曾将自己的画室堂号定为“师牛堂”,他这样解释自己为何喜欢画牛:“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

”不辞劳苦、不计得失,脚踏实地、默默奉献,这是牛身上的品格,也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精神。

“天开于子,地辟于丑”,古人历来将牛视为开天辟地的力量之一。

人们之所以赞颂牛,也在于牛所拥有的这种勇于开拓的劲头。

而这种劲头,恰恰是我们在攻坚克难中奋进、在披荆斩棘中前行的力量所在。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社会怎样发展,这股子“牛劲”永不过时。

古语有言:“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

”牛之所以成为人们讴歌的对象,还在于它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

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给自己起过一个“耕砚牛”的绰号,勉励自己要像牛一样勤奋耕耘。

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

寿县第二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寿县第二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寿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总分:150分时间: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请按要求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答题。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①面对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完善和加强全球治理,切实保障和增进全球共同利益,当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疫情不仅是对一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大考,也是对全球治理体系和能力的检验.近年来发生的数起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无不需要各国发扬合作精神.新冠疫情再次提醒人们,在全球化时代,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并不符合全球利益,只顾自己的做法并不能完全自保,惟有并肩向前,才是最大可能保护各方利益、共同利益的正确选择.②休戚相关,命运与共,各国理当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上下一心,全力应对,吹响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冲锋号,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国政府采取积极、高效、公开、透明的举措,为维护全球和地区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疫情面前,中国展现的不仅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更是以人类共同利益为重的价值追求。

正如来自世卫组织评价说,中国努力控制病毒源头,限制疫情传播,为世界其他地区防控工作争取到宝贵时间,“如果没有中国努力,全球病例会远高于此".③顺应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势,采取为全球负责的行动,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的全球普遍现象。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祥的温暖,不仅体现在几十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为中国提供捐款和大量医疗防疫物资,体现在“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的呼声在全球共鸣,还体现在当出现歧视和污名化现象时及时发出正义之声、当出现不实信息时及时澄清事实.暖心的行动,无论大小,展现的都是为人类共同利益负责的价值追求,汇聚的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能量。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第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第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①在自然面前,人的力量总显得渺小、微弱,而人类征服自然的冲动又从不会遏止,因此,无论是人类童年的神话,还是今天的幻想,冥冥之中总会出现“神”的概念。

之所以出现“神”而不出现“人”,就是因为人类认识到自身力量有限,故寄希望于超乎人甚至超乎自然的“神”上,这样,借助神力既可表现出人类的一种希望、一种寄托,也可以产生心理上的一种平衡、一种慰藉,而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也更近乎客观。

②于是,在渺小的人和伟大的自然面前,人类便凭借自己创造的神取得了跟自然对抗的和谐。

但这种和谐表现在人的主观理念上、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便有了不同的内涵:西方的神主宰人类的命运,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或被人的意念支配着。

由此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风格。

在中国作品中,人的气魄、精神被表现得登峰造极,大有主宰自然、扭转乾坤之神力——愚公最终“移”走了山,精卫一直填海不已:其成功已势在必然。

而西方作品中,人就显得格外渺小、微弱了,《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在自然面前总是逆来顺受、任其摆布而无能为力——老人出海终无功而返。

但作为自然的征服者,他们却从不敢也从没有在伟大的自然面前停止过自己探索的脚步,尽管这种力量很微弱,在很多的时候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失去生命,他们仍不会屈从命运,仍在不断地向自然宣战,同自然抗争,正如《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所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③也就是说,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中国作品看重神力,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给人以鼓舞,充满了乐观、自信。

西方作品看重人力,探求神力,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给人类提出一个个严峻的课题,但我们读后却不感到悲观,反而会继承一种精神,产生出一种莫名的冲动和强烈的征服欲。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第二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第二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其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期中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讲个故事吧!”——为什么情节的魅力如此剧烈,古今不衰?叙事学认为,情节展示了时间秩序之中因果关系的必定演化,洞悉真相是多数人的内心渴求。

“后来呢?”与“结果呢?”两种悬疑鞭策读者奔赴情节的终局。

然而,假如没有纳入文学情节的躯壳,谈论某种社会制度的设计、某个历史时期外贸对于国计民生的意义等不行能让人如痴如醉。

我试图追问的是,文学情节多出了什么?“欲望”至少是一个可以视为候选的选项。

一个特定的主题可以拥有多数交集的人物、片断和细微环节,这些因素的收集、选择和设定不仅涉及因果关系,同时涉及欲望的投射。

情节的发展很大程度地隐含了欲望的逻辑。

人们普遍期盼的情节是曲折离奇、大开大阖,主子公历经艰险,最终功德圆满,平安着陆,“从今过上了华蜜的生活”。

对于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这种令人神往的经验即是欲望。

情节内部若干常见的修辞策略往往被欲望征用,例如“巧合”。

巧合负载的欲望通常在“大团聚”的结局中赢得彻底的释放。

“大团聚”是情节的另一个修辞策略:终成眷属、家道中兴或者获得功名、事业有成。

这些交代与其说呈现了社会历史的必定,不如说满足了读者的内心期盼。

相对地说,借助巧合叠加厄运——“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的状况远为稀有。

考察情节的时候,因果关系与欲望的想象性满足成为一个特殊的话题。

多数时候,情节内部的因果关系具有强大的社会历史基础。

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人可以坐享其成,巨额的财宝不行企及,森严的现实等级无法跨越……恰恰由于无法实现,这些渴求可能酝酿、发酵为特别剧烈的欲望,进而祈求文学虚构特殊的情节赐予虚拟的满足。

很大程度上,这即是情节的语言叙述对于欲望受挫形成的空缺赐予的补偿。

然而,作家与读者均置身于某种社会历史,他们的叙事与阅读必定与周边的文化环境休戚相关。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六安市寿县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六安市寿县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六安市寿县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16枚硬币侯德云①俗话说,好吃的不如饺子,舒服的不如躺着。

刘二说,老辈人留下的这句话,真是有道理。

他说,他从小到现在,最爱吃的就是饺子,干了一天的活之后,又累又乏,最爱做的事,就是躺着。

他说他小时候不爱躺着,在村子里到处乱跑。

他说他虽然瘸了一条腿,却能跑得很快,好腿的孩子也落不下他。

②当然,让刘二感到最自豪的事情不是吃饺子,也不是躺着。

他感到最自豪的事情,是小时候妈妈对他说过的一句话。

③妈妈说:“二小,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也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

”④这句话妈妈一连说了很多年。

刘二24岁那年,妈妈一个人搬到荒山上去住了,从此不再给家里人包饺子,也不再说那句话了。

⑤小时候,刘二家里的日子是很穷的。

可是再穷,过年也总要吃顿饺子。

过年嘛,不吃顿饺子能算过年?⑥饺子是必须要吃的,而且,乡间的习俗,饺子里还要包上一两枚硬币,谁吃到了,就预示着谁是一个有福气的人。

⑦刘二8岁那年,在自己的那碗饺子里吃出了一枚2分钱的硬币。

他把一个圆滚滚的饺子填进嘴里,用力一咬,就听见喀嗤一声,他兴奋得差一点跳起来。

他把嘴里的硬东西吐出来,大声宣布:“我吃到钱啦。

”⑧刘二的妈妈捡起他吐在桌子上的2分钱硬币,用手指擦干净之后又送给他,喜滋滋地对他说:“二小,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也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

”⑨听妈妈这样说,刘二咧开大嘴笑了,还抬起一只手,在自己的后脑勺上轻轻挠了两下。

⑩刘二8岁那年,他开始上小学了,他的一条瘸腿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

在村子里到处乱跑的时候不是这样。

村子里的孩子没有嘲笑他的,他们天天在一起玩儿,看不见刘二的瘸腿,或者是,他们觉得,刘二天生就应该有一条瘸腿,没啥好奇怪的。

学校里的孩子还没有修炼到这种程度,他们一看见刘二的瘸腿,就大呼小叫起来,后来还把他的瘸腿编成了顺口溜到处传唱。

高中 词类活用复习 试题(共6页)

高中 词类活用复习  试题(共6页)
[练习]:找出以下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①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
②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
④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国贼戾之士哉仇:报复
⑤大喜,笼归,举家庆贺笼:用笼子装
⑥大楚兴,陈胜王王:称王
⑦日将暮,取儿稿葬暮:落山
⑧一也一:专一
③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背离
④二三其德二三:不专一,不忠诚
内容总结
(1)语文:词类活用复习〔鲁人版〕教学要点: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2)语文:词类活用复习〔鲁人版〕教学要点: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3)[练习]:找出以下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4)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固:巩固的地势②晓看红湿处红:红花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绿叶、红花 (5)小的意思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者变化开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看尽
②恐事穷且得罪,乃再诣相府穷:揭穿
③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美:赞美
④牛困人饥日已高,南门外泥中歇高:升高
⑤此诚雕虫之戏,缺乏为多也多:推崇,赞许
④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削弱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使……愚笨
十一.形容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者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者物具有(jùyǒu)某种性质或者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小:认为……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词类活用单元测试[A组对应训练]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2题。

曹玮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

虏兵引去。

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

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袭之。

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

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

”虏方苦疲甚,皆欣然,军严整。

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

”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

遂弃牛羊而还。

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

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加点词语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乃止以待之C.耻学于师 D.是故明主贵五谷而贱金玉【解析】 B 项(止)是使动用法,其余(侣、耻、贵)是意动用法。

【答案】 B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加点词语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B.一战大破虏师C.项伯杀人,臣活之 D.外连衡而斗诸侯【解析】 A 项(利)是意动用法,其余(破、生、走)是使动用法。

【答案】 A【参考译文】曹玮南院出任镇戎军的主管长官时,曾经出战打了小胜仗,敌人撤走。

曹玮侦察到敌人已经走远,于是赶着掠夺的牛羊、辎重,缓慢的回师,许多队伍都走散了。

他的部下很担心,对曹玮说:“牛羊没有什么用,空费军力,不如舍弃它们,整顿军队回去。

”曹玮没有理睬,让人做好战斗的准备。

敌军撤了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图牛羊而军队不齐,就连忙回来偷袭他。

曹玮行军更加迟缓,走了地势有利的地方,就停下来等着敌人。

敌军快到附近了,曹玮派人对敌人说:“你们从远处来,非常疲惫了。

我不想趁你们疲惫的时候攻打你们,请你们休息兵马,待会再决战。

”敌人正因为疲惫叫苦不堪,都非常高兴,整顿了军队休息了很长时间。

曹玮又派人告诉他们说:“你们休息足了,可以作战了。

”于是各自出兵大战,曹玮取得了重大胜利,于是扔下了牛羊回去了。

他从容的对部下说:“我知道敌人已经很疲惫,所以假装贪图小利来诱惑他们。

等他们回来,差不多走了一百里了,如果让他们乘着锐气就开战,还不能料定谁胜谁负。

远行的人如果休息一会,就会脚麻站不住,士气也没了,我因此战胜了他们。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第3题。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①,此马之真性也。

虽有义台路寝②,无所用之。

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

”烧之,剔之,刻之,雒之③,连之以羁,编之以皁栈④,马之死者十二三矣。

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

陶者曰:“我善治埴⑤,圆者中规,方者中矩。

”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

”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

注:①陆:通“踛”(lù),跳跃。

②义(é):通“峨”,“义台”即高台。

路:大,正;寝:居室。

③雒(luò)之:“雒”通作“烙”,指用烙铁留下标记。

④皁(zào):饲马的槽枥。

栈:安放在马脚下的编木,用以防潮,俗称马床。

⑤埴(zhí):粘土。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饿了不给吃,渴了不给喝,让它们快速驱驰,让它们急骤奔跑,让它们步伐整齐,让它们行动划一,前有马口横木和马络装饰的限制,后有皮鞭和竹条的威逼,这样一来马就死过半数了。

【参考译文】马,蹄可以用来践踏霜雪,毛可以用来抵御风寒,饿了吃草,渴了喝水,性起时扬起蹄脚奋力跳跃,这就是马的天性。

即使有高台正殿,对马来说没有什么用处。

等到世上出了伯乐,说:“我善于管理马。

”于是用烧红的铁器灼炙马毛,用剪刀修剔马鬃,凿削马蹄甲,烙制马印记,用络头和绊绳来拴连它们,用马槽和马床来编排它们,这样一来马便死掉十分之二三了。

饿了不给吃,渴了不给喝,让它们快速驱驰,让它们急骤奔跑,让它们步伐整齐,让它们行动划一,前有马口横木和马络装饰的限制,后有皮鞭和竹条的威逼,这样一来马就死过半数了。

制陶工匠说:“我最善于整治粘土,我用粘土制成的器皿,圆的合乎圆规,方的应于角尺。

”木匠说:“我最善于整治木材,我用木材制成的器皿,能使弯曲的合于钩弧的要求,笔直的跟墨线吻合。

”粘土和木材的本性难道就是希望去迎合圆规、角尺、钩弧、墨线吗?然而还世世代代地称赞他们说,“伯乐善于管理马”而“陶匠、木匠善于整治粘土和木材”,这也就是治理天下的人的过错啊!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第4题。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

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

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也(《资治通鉴·唐纪八》)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2)君王厌恶听见自己的错误,那么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王喜欢听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佞之臣就会变为忠诚之臣。

【参考译文】唐太宗刚刚即位的时候,(采取措施)坚决制止作奸犯科的官吏。

一次,听人说,在办理案件的官署、部门里,有很多官员受贿,于是(唐太宗)暗中派人(给主事官员)送财物上门试验一下(这件事的)真假。

主管的官吏通过属下接受了赠给他的绢帛一匹,唐太宗非常愤怒,要下令杀掉他,裴矩进谏说:“这个人接受贿赂,确实应该严惩。

可是,是您用东西引诱人家,所以,即使对他处以极刑,在性质上也还是属于诬陷人家犯罪,这恐怕不是倡导德行、合乎礼仪的行为。

”唐太宗于是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因此而召集百官,对百官们说:“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我)。

如果每一件事都能够这样处理的话,还用担心不能治理好国家吗!”贞观元年裴矩辞世,赠官至绛州刺史,谥号敬。

臣司马光进一言:“古人云:如果君主圣明那么大臣就正直。

裴矩在隋朝时谄媚讨好而到了唐朝却忠心耿耿,这并不是他的本性有什么变化呀!君王厌恶听见自己的错误,那么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王喜欢听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佞之臣就会变为忠诚之臣。

由此可知,君主好比测量日影的标竿,而大臣好比标竿的影子,标竿动那么影子也就跟着动啊。

”四、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第5题。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咸刈阙敌,使摩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召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召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召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各居其宅,田其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有罪的人杀掉,无罪的人释放,怎么样?(2)让他们各人回各人的家,各种各的田。

【参考译文】周武王消灭了殷朝之后,召来姜太公问他说:“将如何处置殷纣王的战士、百姓?”姜太公回答说:“我听说谁如果喜欢一个人,那么连那个人屋上的乌鸦都喜欢;如果憎恨一个人,连那人的墙壁角落都恨到。

全部杀掉我们的敌人,让他们统统死光,怎么样?”周武王说:“不可以!”姜太公退出,召公入内,武王问他:“该如何处置殷纣王的战士、百姓?”召公回答说:“有罪的杀掉,无罪的释放,怎么样?”武王说:“不可以!”召公退出,周公入内,武王问他:“该如何处置殷纣王的战士、百姓?”周公说:“让他们各人回各人的家,各种各的田,从前现在没有什么变化,亲近那些有道德的人,别人有错,全是纣王的责任……”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6题。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学犹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已者,狎之而不甘问焉。

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