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零件公差标准及表面粗糙度规范

合集下载

模具的技术要求

模具的技术要求
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补焊前必须将缺陷彻底清除,坡口面应修的平整圆滑,不得有尖角存在。
根据铸钢件缺陷情况,对补焊区缺陷可采用铲挖、磨削,炭弧气刨、气割或机械加工等方法清除。
补焊区及坡口周围20mm以内的粘砂、油、水、锈等脏物必须彻底清理。
在补焊的全过程中,铸钢件预热区的温度不得低于350°C。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在水平位置施焊。
补焊时,焊条不应做过大的横向摆动。
铸钢件表面堆焊接时,焊道间的重叠量不得小于焊道宽度的1/3。
10.锻件要求:
每个钢锭的水口、冒口应有足够的切除量,一以保证锻件无缩孔和严重的偏折。
锻件应在有足够能力的锻压机上锻造成形,以保证锻件内部充分锻透。
锻件不允许有肉眼可见的裂纹、折叠和其他影响使用的外观缺陷。局部缺陷可以清除,但清理深度不得超过加工余量的75%,锻件非加工表面上的缺陷应清理干净并圆滑过渡。
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不准有卡住现象。
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检查时,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120°、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的范围内应均匀接触。在上述范围内用塞尺检查时,0.03mm的塞尺不得塞入外圈宽度的1/3。
轴承外圈装配后与定位端轴承盖端面应接触均匀。

模具零件公差与配合尺寸标注标准(试行版)

模具零件公差与配合尺寸标注标准(试行版)
4、一般配合尺寸可根据具体零件或具体尺寸的精度要求选用7~12级配合公差。
5、重要配合尺寸的形位公差选用5~7级。
6、粗糙度:外观面~。配合、滑动面等~。
6、上述配合公差及等级为一般精度模具。
7、一般配合尺寸公差不在图纸上标注,只注明本张图纸或某部分尺寸加工等级(既指定公差级别),车间按此等级公差标准进行生产与检验的方法也是一种方法。但从成本与效率及长远角度讲应在图纸上标注为好。
三、运水井孔
位置公差:小于150㎜、±㎜,大于150㎜、±㎜。
深度公差:+1㎜。 直径公差:+㎜。
四、避空位、倒角、底孔钻孔深度、有效牙深度等如下表:
螺纹规格
M4
M5
M6
M8
M10
过孔直径
φ
φ
φ
φ
φ11
杯头直径
φ7
φ
φ10
φ13
φ16
沉孔直径
φ8
φ10
φ12
φ14
φ18
杯头长度
4
5
6
8
10
沉孔深度
9
3)、除上述极端尺寸外,多数模具零件重要配合尺寸选用6级~9级。
2、优先配合孔、轴公差表等相关配合类表依据国家标准。
3、常用公差5~12级和尺寸分段如下表(表一)
基本尺寸㎜
IT5
IT6
IT7
IT8
IT9
IT10
IT11
IT12
IT13
IT14
≤3
4
6
10
14

12
18
30
48
75
20
29
46
72
115
185
290

模具零件公差与配合尺寸标注标准(试行版)

模具零件公差与配合尺寸标注标准(试行版)

模具零件公差与配合尺寸标注标准标准(试行版) 编制:编制:审查:审查:审批:审批:批准:二零壹零年年一月二零壹零年年一月配合类:顶针孔类1、孔位置度公差≤±0.1mm 。

垂直度≤0.03/30㎜。

㎜。

2、孔表面粗糙度1.6。

3、孔尺寸公差如下表:PP 料顶针取值-0.02mm 顶针孔尺寸公差+顶针孔尺寸公差+0.020.020.02~~0.04mm ABS 料顶针取值-0.02mm 顶针孔尺寸公差+顶针孔尺寸公差+0.030.030.03~~0.06mm4、远胶口位置非胶料冲击位PP 料可略大0.01mm mm。

ABS 料可略大0.02mm mm。

5、若顶针来料、若顶针来料-0.01mm -0.01mm -0.01mm,则公差须相应变动。

,则公差须相应变动。

,则公差须相应变动。

6、若采用快EDW 加工,则快EDW 后,孔表面最后须铰加工。

后,孔表面最后须铰加工。

司筒孔类1、孔位置度公差:≤150㎜、±0.03㎜,>150㎜、±0.05㎜。

垂直度≤0.02/30㎜,㎜,2、孔表面粗糙度1.6。

3、尺寸公差如下表:PP 料 司筒取值-0.02mm 司筒孔尺寸公差+司筒孔尺寸公差+0.010.010.01~~0.03mmABS 料司筒取值-0.02mm 司筒孔尺寸公差+司筒孔尺寸公差+0.020.020.02~~0.04mm5、若司筒来料、若司筒来料-0.01mm -0.01mm -0.01mm,则公差须相应变动。

,则公差须相应变动。

,则公差须相应变动。

6、上述位置度公差为一般精度要求公差、上述位置度公差为一般精度要求公差((非精密模下同非精密模下同))。

7、根据具体产品情况,如果司筒定位精度要求较高,或采用慢EDW 控制位置度公差。

制位置度公差。

8、快EDW 后,孔表面最后须铰加工。

铰加工。

镶件孔类1、孔位置度公差: ≤150㎜、±0.03㎜, >150㎜、±0.05㎜。

模具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及其选用

模具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及其选用

4-3模具零件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方法很多,下面仅介绍几种常用的测量方法。
1.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将被测零件表面与表面粗糙度样板通过视觉、触觉或其他方法进 行比较后,对被测表面的粗糙度作出评定的方法,如图4-8a所示。 用比较法评定表面粗糙度虽然不能精确地得出被测表面粗糙度的数值,但由 于器具简单,使用方便且能满足一般生产要求,故常用于生产现场。 2.光切法 光切法就是利用光切原理来测量零件表面的粗糙度,使用的仪器叫双管显微镜, 如图4-8b所示。 光切法一般用于测量表面粗糙度的Rz参数,参数的测量范围依仪器的型号不同 而有所差异。
三、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标注 国标对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标注都做了规定,以下主要对高度参数Ra和Rz的 标注作简要说明。 表面粗糙度的基本符号如图4-7所示,在图样上用细实线画出,符号及其意义见表 4-4。
4-2模具零件表面粗糙度数值的选用〖
表面粗糙度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选取时应在满足零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
得到的实际轮廓图进行分析计算,或直接从仪器的指示仪表中获得参数值。
2)轮廓的算术平均中线。轮廓的算术平均中线是具有几何轮廓形状,在取样长度内
与轮廓走向一致的基准线,该线划分轮廓并使上、下两部分的面积相等。如图4-4所 示
2.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GB/T 1031—2009) (1)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a 在取样长度lr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如图4-5 所示。图中,中线m,轮廓偏距值y1、y2、…、yn,Ra为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其数学表 达式
Hale Waihona Puke 为lr。规定取样长度是为了限制和减弱宏观几何形状误差,特别是波度对表面粗糙度 测量结果的影响。为了得到较好的测量结果,取样长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设取样长度上限为lrmax,下限为lrmin,波度的波距为λw,粗糙度的波距为λR,则 取样长度上限与波度的波距的关系应满足

模具零件公差与配合尺寸标注标准(试行版)

模具零件公差与配合尺寸标注标准(试行版)
1、直面方向孔位置度公差:≤120㎜、±㎜,>120㎜、±㎜。斜面方向孔位置度公差:≤10°基准点方向±㎜,非基准点方向±㎜。 ≤15°基准点方向±㎜,非基准点方向±㎜。 >15°基准点方向±㎜,非基准点方向>±㎜。(料厚度25㎜)
2、孔配合表面粗糙度,斜顶配合表面粗糙度。
3、尺寸公差:
1)、PP料斜顶孔 ±㎜。推平斜顶孔线割纹后,斜顶孔取值+的斜顶公差: -㎜~-㎜,
11
沉孔孔口倒角
C1
C1
C1
螺纹孔孔口倒角
C1
C1
C1
C2
底孔钻孔深度
10
15
20
25
有效牙深度
6
9
12
15
螺纹规格
M12
M14
M16
M18
M20
过孔直径
φ13
φ
φ18
φ20
φ22
杯头直径
φ18
φ21
φ24
φ27
φ30
沉孔直径
φ20
φ23
φ27
φ30
φ33
杯头长度
12
14
16
18
20
沉孔深度
13
18
4、非配合零件尺寸极限偏差采用孔H13,轴h13,长度js14。也可简化分段和极限偏差尺寸如下表(表二)
轴类(外形类)。
基本尺寸㎜
30以下
30~60
60~100
100~150
150~200
200~300
公差数值㎜
孔类(内形类)
基本尺寸㎜
30以下
30~60
60~100
100~150
150~200

模具零件的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要求

模具零件的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要求

模具零件的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要求2010-01-27 09:04:53|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模具零件的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要求设计模具时,应根据模具零件的功能和固定方式及配合要求的不同,合理选用其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

否则,将不仅直接影响模具的正常工作和冲压件的质量,而且也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制造成本。

一、模具零件的公差配合要求模具零件的公差配合分为过盈配合、过渡配合及间隙配合三种。

过盈配合用于模具工作时其零件之间没有相对运动且又不经常拆装的零件,如导柱、导套与模板的配合;过渡配合用于模具工作时其零件之间没有相对运动但需要经常拆装的零件,如压入式凸模与固定板的配合;间隙配合用于模具工作时需要相对运动的零件,如导柱与导套之间的配合等。

模具中常用零件的公差配合见下表。

二、模具零件的形公差形位公差是形状和位置公差的简称,它包括直线度、平面度、圆柱度、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对称度及圆跳动公差等多种。

根据模具零件的技术要求,应合理选用其形位公差的种类及数值。

模具零件中常用的形位公差有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圆柱度及圆跳动公差等,现分述如下:1、平行度公差模板、凹模板、垫板、固定板、导板、卸料板、压边圈等板类零件的两平面应有平行度要求,一般可按下表选取。

注:1.基本尺寸是指被测表面的最大长度尺寸和最大宽度尺寸。

2.滚动式导柱模架的模座平行度公差采用公差等级4级。

2.垂直度公差矩形、圆形凹模板的直角面,凸、凹模(或凸凹模)固定板安装孔的轴线与其基准面,模板上模柄(压入式模柄)安装孔的轴线与其基准面,一般均应有垂直度要求,可按下表的垂直度公差选取。

而上、下模板的导柱、导套安装孔的轴线与其基准面的垂直度公差,应按如下规定:安装滑动式导柱、导套时取为0.01:100;安装滚动式导柱、导套时取为0.005:100。

>25~40>40~63>63~100>100~160>160~250>250~400公差等级5公差值0.0100.0120.0150.0200.0250.030注:1.基本尺寸是指被测零件的短边长度。

模具部加工公差标准

模具部加工公差标准

顶针板 斜顶扣 长宽:+0.03/+0.05 装配位 深度:0/+0.02
铲机槽 边锁位
行位槽 斜顶扣装配位
EDM加工公差标准
加工类型
公差标准 (任意点公差)

2007-12-17 V1.0

前模胶位 后模胶位
0/+0.05 ±0.05
纹面符合工艺要求,形状与3D图档一致;表面无 碰伤、积碳、砂孔;未注要求时表面粗糙度 Ra1.6-3.2(CH24-30),平面度≤10um
简图
PL
0/+0.02
PL
管位
凹:±0.01 凸:0/-0.02
边锁位 0/+0.005
行位槽 +0.005/+0.01
模玉
藏CORE位 +0.005/+0.01 前模:+0.03/+0.05 行位槽
胶位 后模:0/+0.05
碰穿位 0/+0.02 擦穿位 0/+0.02
藏CORE位
挂肩
0/+0.01
长度
0/-0.1
压板 宽度
0/-0.01
高度 +0.005/+0.01
P
0/-0.01
L
L 斜顶
M
0/+0.02 0/-0.01
导向块 斜顶扣
N 长宽 厚度 长宽高 挂肩
0/+0.1 宽 0/-0.02 0/-0.02 0/-0.02 0-/0.01
长 高
框底与模胚 背面高度
0/+0.02
A板厚度 0/-0.02
公差标准
简图
备注

模具部件公差标准

模具部件公差标准
尺寸公差又可分为线性尺寸公差和角度尺寸公差,线性尺寸 公差包括长度、宽度、高度等方向的尺寸误差,角度尺寸公 差则涉及到角度误差。
公差与配合的关系
公差与配合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配合是指两个零件之 间相对位置和装配关系的要求,而公差则是实现这种配合 要求的精度保障。
在模具制造中,合理选择公差与配合关系,能够确保模具 零件之间的装配精度和稳定性,从而提高模具的整体性能 和使用寿命。
03
模具部件的尺寸公差
尺寸公差的概念
尺寸公差
允许零件尺寸变化的范围,是评估零件加工精度 的重要指标。
尺寸公差的作用
确保零件的互换性和装配精度,满足使用要求。
尺寸公差的分类
根据用途,可分为基本尺寸公差和极限尺寸公差。
尺寸公差的标注方法
1 2
在图纸上标注公差值
如直径φ30H7,表示孔的基本尺寸为30mm, 公差等级为H7。
加工成本。
参考标准公差值表
03
根据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在标准公差值表中选择相应的公差
值。
04
模具部件的形位公差
形位公差的概念
形位公差
描述模具部件形状和位置精度的参数,包括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
形状公差
描述模具部件轮廓的精确度,如平面度、圆度等。
位置公差
描述模具部件之间相对位置的精确度,如平行度、垂直度等。
影响
对模具的耐磨性、配合性质、疲劳强度等性能产生影响。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01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上各点至基准线距离绝对值的平均值。
02
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
在取样长度内,五个最大轮廓峰高和五个最大轮廓谷深的平均值。
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具零件公差标准及表面粗糙度规范
————————————————————————————————作者: ————————————————————————————————日期:

文件類別三階文件生效日期
模具零件公差標准及表面粗糙度規范
會簽部門
部門名稱簽認部門名稱簽認□ 工程中心□烤漆
□ 總管理處□組立
□ 品客□資材
□ 業務□采購
□ 生技□ 稽核室
□ 塑膠□ 研發
□ 塑模
□ 沖壓
□ 沖模
核准管理者代表審核經辦主管制定
版次
變更履歷
頁次/章節發行日期修訂前修訂后
二增加拋光等級與放電深
度規范
4、5頁
附錄二.模具零件公差標准及表面粗糙度規范
一.公差對照表
零件類型尺寸類型公差規格尺寸類型公差規格尺寸類型公差規格
模板
開框尺寸
0~300MM
+0.02 -
0.02
開框尺寸3
01~570MM
+0.03
-0.03
開框深度
-0
-0.05
深度垂直度100:0.03長寬垂直度100:0.01
輔助定位器開

+0.0 2
+0
斜導柱裝配孔
+0.04
+0.02
拉料針與剝料
板配合孔
+0.02
+0.01
頂針沉頭
+0.03
+0
有斜頂結構的
模板公模板厚
+0.0 5
+0
下頂針板厚
+0.05
+0
模腳高度
+0.05
+0
有熱澆道的模
板母模板厚
+0.05
+0
流道托板厚
-0
-0.05
模仁長寬尺寸0~30
0MM
+0.03
+0
長寬尺寸301~
570MM
+0.1
+0
模仁厚度
+0.3 +
0.1
模仁靠破凹面
+0.015
+0
模仁靠破凸面
-0
-0.015
入子長寬尺寸
-0
-0.01
模仁插破凹面
+0.015
+0
模仁插破凸面
-0
-0.015
頂針孔
+0.0 2
+0.01
入子孔
+0.02
+0.01
斜頂孔
+0.02
+0.01
滑塊T扣高度-0.02
-0.04
壓條寬度
-0.0 2
-0.03
斜頂斜頂本體尺寸-0
-0.01
T扣高度
-0.01
-0.02
耐磨板耐磨板長寬-0.2
-0.3
耐磨板高度
+0. 1
+0.05
滑塊束塊定位段長寬-0.04
-0.02
高度尺寸
+0.6
+0.5
斜頂導板斜頂導板長寬-0
-0.02
高度尺寸
-0.0 5
-0.1
斜頂孔
+0.02
+0.01
斜頂滑座斜頂滑座長寬-0.02
-0.04
高度尺寸
+0.2
+0.1
T槽高度
+0.02
+0.01
拉杆,頂針,螺絲過孔直徑
+0.1
-0.1
x. +0.025
-0.025 x.°+0.5°
-0.5°
.x +0.10
-0.10 .x°+0.1°-
0.1°
.xx +0.01
-0.01 .xx°+0.05°
-0.05°
.xxx +0.005-
0.005
二.零件表面粗造度
遵照以下表面粗糙度要求,詳細要求見圖面說明:
零件類型表面類型表面粗造度表面類型表面粗造度表面類型表面粗造度模板
模胚外有面3.2a開框3.2a 過孔6.3a
鉸孔 1.6a
模仁
外六面 1.6a 型腔面 1.6a 靠破,插破面 3.2a
頂針孔 1.6a 入子孔3.2a 斜頂孔 1.6a 滑塊滑配面0.8a型腔面1.6a 其它面 3.2a
斜頂滑配面0.8a 型腔面1.6a 其它面 3.2a
耐磨板滑配面0.8a 其它面3.2a
束塊熱處理零件表

0.8a
非熱處理零
件表面
3.2a
放電深度與拋光對照表:
項目參數對比
拋光等級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鏡面
放電要求27 27 24 24 21 211812或鏡
面放電
三.模具型腔拋光規范
零件分類(表面要求及
產品材質)
注釋拋光要求備註客戶要求依圖面依圖面其余依以下標准
外觀面一級外觀面
產品最外層面,觸摸面,噴
漆面
1000#~1
200#
熱處理材料可采用更高拋光等

二級外觀面
內裝件表面、翻轉面、滑
配面
600#~100
0#
內裝面
一級內裝面
通風面、需拆裝之零件內

400#~8
00#
導風管采用高的拋光等級
二級內裝面
非以上規定不超過200# 以去除刀紋或放電紋為准透明類需透光之表面
1200#以上
拋亮面
預硬鋼不可超過1200# 玻纖類含玻纖材料的模面
最低要求
1000#
Rib 所有加強筋
600#~100
0#
根據RIB的深度而定
咬花需咬花的模面
最低要求6
00#,比對
備注欄
咬花與拋光級別對照表
TEXTURE DEEP. 拋光
MT11000 0.01 1000#
MT11010 0.025 600#
MT11020 0.038 600#
MT11030 0.051 800#
MT11040 0.076 1000#
MT11050 0.114 1000# 鏡面客戶要求3000#以上
流道進膠系統
800#~1200

流道越小拋光等級越高800
600120
150
200

四.零件標注范例:
1.斜梢標注規范
70``1
范例一
范例二
范例三2.斜頂導板標注規范
3.耐磨板標注規范4.斜頂滑座標注規范
5.斜梢連接杆標注規范
6.斜梢頂杆標注規范
圓形頂杆方形頂杆
7.頂針類標注規范
圖1司笥圖2扁頂針
R1
圖3 直身頂針圖4 頂杆
圖5 頂塊
8.中央導軌標注規范
(1)中央導軌兩面加有斜度形式(2)中央導軌兩面成直邊形式
9.滑塊座標注規范
圖1
圖2
10.壓條標注規范
(1)普通壓條的標注規范
(2)”7”字形壓條的標注規范
11.滑塊束塊標注規范
圖1圖2
圖3
12.斜撐梢標注規范
圖1拔杆圖2 斜撐梢
五.裝配孔加工公差范例:
1. 頂針類適用
圖1 直身頂針孔
圖2 有托頂針孔
圖2扁頂針孔2.鑲針適用
3.日期章組件適用
4.TS排氣元件適用
5.斜導柱適用

圖2 螺絲安裝型斜導柱適用
圖3 方形斜導柱適用
6.楔緊塊適用
圖1 帶肩型楔緊塊適用圖2 嵌入型楔緊塊適用7.帶斜導柱孔型斜楔適用
圖1
圖2
圖3
8.滑塊壓條適用
圖1無導槽型壓條適用
圖2導槽型壓條適用(導槽高5~8mm)
圖2導槽型壓條適用(導槽高15mm)
9.滑塊導軌適用
圖1 中心導軌適用圖2 雙導槽型導軌適用
10.澆口套適用
圖1 螺栓型澆口套適用
圖2 JIS_A型澆口套適用
圖3螺栓型錐面澆口套適用11.拉料銷適用
圖1圖2 12.精定位適用
圖1錐面精定位銷組件適用
圖2 錐面精定位塊組件適用圖3精定位塊組件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