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的保护与开发论文

合集下载

丽江古城保护的主要做法及对策

丽江古城保护的主要做法及对策

丽江古城保护的主要做法及对策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5000 年灿烂文明的国度,其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独具历史、科学、文化价值的丽江古城独特的魅力元素使其在中国99个历史文化名城乃至世界名城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1997年12月4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2次会议上,丽江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丽江古城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填补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标志着中国在世界历史文化名城遗产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纳西族先民同其他少数民族一道创造的文明,成为全人类共同爱护、共同拥有、共同享受的宝贵财富。

丽江古城自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以来,倍受世界人民的关注和热爱,先后荣获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首批十家文明风景旅游区之一、欧洲人最喜爱的旅游城市、全球人居环境优秀城市、中国令人向往的10个小城市之首、地球上最值得光顾的100个小城市之一、CCTV2006中国魅力城市、2006 年度全国民族文化旅游十大品牌十强、2006 年游客最向往的旅游景区等称号D 2001年10月在丽江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管理第五界年会,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和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取得的优秀经验被确定为“丽江模式一古城(遗产)保护行动计划”。

2007 年8 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会议上,丽江古城又荣获2007年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

丽江古城在世界遗产保护管理领域创立了科学的、实用的、可供世界遗产地共享的遗产保护管理经验,同时也为丽江古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丽江旅游的“二次创业”和提质增效做出了积极贡献,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已经成为丽江旅游品牌不可或缺的决定性的核心因素。

城市类型的遗产保护管理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

丽江古城是以完整古城,以常民生态空间形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它不同于历史遗迹、博物馆、封闭式城堡等文化遗产。

旅游管理论文 云南丽江大研古镇现状与发展的研究

旅游管理论文 云南丽江大研古镇现状与发展的研究

综合实习论文云南丽江大研古镇现状与发展的研究学院:环境与土木建筑学院专业:旅游管理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成绩:日期: 2011-11-10指导教师:云南丽江大研古镇现状与发展的研究摘要:丽江古镇,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曾经纯色纯美的山水、纯净纯朴的云天、纯情纯爱的人事、纯粹纯洁的文化,伴随旅游业的发展,现今取而代之的是浓装艳抹的铅华,沾染厚重脂粉的媚俗,敞怀带笑迎向无知、自私与贪婪。

虽然现今丽江古镇的旅游业十分繁荣,但是这风光背后,古镇的旅游压力日渐显露。

古镇的问题刻不容缓,我们应该停下快速发展的脚步,认真审视问题,找出病根,对症下药,让古镇重焕昨天独特的韵味。

关键词:大研古镇;商业化;水污染;环境承载量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

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与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大研古城坐落在丽江坝子中部,面积约3.8平方公里,海拔2416米,始建于南宋末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大研古城近千年来一直是滇西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镇,是元代的路宣抚司、明代的丽江军民府、清代的丽江府的驻地。

纳西语称“巩本芝”,意为仓库集镇,由此可知丽江古城是以经济交住为主发展起来的,南宋末年,丽江木氏先祖们将其统治中心从白沙移至狮子山东的“木叶场”营造新居,因木先祖属古代纳西族束、叶、梅、何四大支系中“叶”的一支,故将其营建的新居起名叫“大叶场”,明代又称“大叶厢”,清代叫“大研里”,民国时期才改为“大研镇”。

公元1254年蒙古军设三赕管民宝。

官,公元1277年改为丽江路通安州,公元1382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归顺明朝,明在此设立丽江军民府,被朱元璋赐姓为木,并封为世袭知府,木先祖在狮子山兴建丽江军民府衙署。

此后,古城贸易集市和街道不断扩大,并具相当规模,当时的古城已成为滇西北高原的重镇。

大研古城与中国大多数古代城池不同,不筑城墙。

生态旅游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以中国云南丽江古城为例

生态旅游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以中国云南丽江古城为例

生态旅游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以中国云南丽江古城为例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逐渐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环境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导致生态系统失衡进而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注重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以中国云南丽江古城为例,从旅游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角度出发,探讨生态旅游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相关问题。

二、中国云南丽江古城的生态旅游资源云南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拥有马帮之路至蓝月谷、梅里、雨崩山、泸沽湖的黄金旅游线,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和文化遗产。

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使丽江成为一个吸引众多游客的城市。

丽江河纵贯全城,加上巍峨的玉龙雪山,独具特色的纳西民俗文化、大研古镇灯火阑珊的夜晚、层峦叠嶂的云南生态以及湖泊旖旎风光,构成了一个集人文、历史、地貌、自然风光为一体的优美生态旅游资源。

三、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

对于云南丽江古城这样的旅游城市,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生态旅游资源显得至关重要。

(一)旅游资源的多元化多元化的旅游资源利用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云南丽江古城的旅游业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除了传统的山水景观,丽江还将人文、宗教、历史等各种文化元素融合到旅游资源中,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受到丰富的文化体验。

丽江古城则着重发掘了传统文化特色,提供了多种形式的体验和游戏,同时还建设了各类博物馆和文化中心,让更多的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历史渊源。

(二)生态旅游的主题化云南丽江古城推崇生态保护,以生态旅游为主题,强调保护旅游区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18年,丽江市出台了《丽江市生态旅游区规划》和《丽江市生态旅游区管理办法》,引导旅游从被动接受服务向主动参与管理转变,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来提升旅游的品质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不仅仅是简单的保育和保护,同时也涉及到人类如何正确利用自然生态环境的认知与实践问题,保长了景区的品质和可持续性。

丽江古城的保护与发展

丽江古城的保护与发展

丽江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摘要:认识丽江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明确保护丽江古城的意义,在分析其现状的基础上,试探讨古城的保护方法,和对丽江古城发展的几个想法。

关键词:丽江古城世界遗产保护方法1丽江古城的价值说到丽江古城的价值,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完整性。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始建于宋末元初,地处我国西南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接合部,与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丽江古城的完整性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经过岁月的冲刷所完整保留下来的不是一间房子,不是一个建筑而是一整个城镇,让人震撼,丽江古城是一座具有整体文化艺术价值的历史名城。

古城的总体布局、民居建筑、院落装饰既融合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特点,又保持着纳西族的特质,反映了世代居住在丽江的少数民族多元的文化艺术形式,充分体现了中华名族的历史成就。

丽江古城开放、和谐、注重历史的文化价值观和地域群体的文化凝聚力,是它作为世界遗产为人类所贡献的突出普遍价值所在。

古城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多民族文化的和谐做出了典范,体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城镇建筑中所特有的人类创造精神和进步意义,是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

流动的城市空间、充满生命力的水系、风格统一的建筑群体、尺度适宜的居住建筑、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以及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内容,使其有别于中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1]。

2 丽江古城现状分析1990年以前甚至20世纪90年代早期,丽江地区的地方财政收入主要依靠木材砍伐和农业,属比较贫穷的少数民族地区。

1994年以后,丽江地区经济依靠旅游业得到的快速发展,旅游业成为丽江的经济支柱;游客人数和旅游业收入分别从1994年的9万人次和700万元,增加到2011年时至9月的13863.5万人次和893.1亿元[2]。

现在的丽江古镇内,没有任何的工农业生产活动,自从旅游发展以后,原古镇居民的数量一直在减少。

据调查,1996年以前约有3万居民居住在古镇内,现在已不足6000人,而且其中的大部分为老年人,有30%的仍然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浅析丽江古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浅析丽江古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浅析丽江古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作为云南省丽江市的著名景点,丽江古城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国内外游客数量的急剧增加,丽江古城的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如道路拥堵、污染、景区管理薄弱等。

为了保护丽江古城的环境,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年来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环保管理
丽江市政府积极推进居民环保、停车治理、废水处理、食品卫生等多项措施,提高了地方环境的整体水平。

同时,政府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监管,实施环保要求,加大罚款力度,让企业牢记自己的责任,倡导游客文明旅游,保护当地环境。

二、注重旅游规划和建设
针对丽江古城的现状,丽江市政府加强了旅游规划,制定有针对性的旅游方案,促进旅游业的智能化和文化化。

旅游规划配套丽江市区环保工程的建设,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为公共设施的完善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三、推进文化保护和传承
丽江古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保护文化遗产是环保的重要方向之一。

政府加大投入,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使丽江古城的历史文化得以延续,并且将这种文化特色转化为旅游资源,强化了丽江古城的旅游吸引力,推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总之,丽江古城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是对立的,只有兼顾两者,更好的发挥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才能够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区域的协同发展。

寻求丽江古城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点

寻求丽江古城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点

寻求丽江古城保护模式与旅游开发的平衡点摘要: 丽江古城只用了十年的时间便从中国西南一个不知名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景区。

而这其中被忽视被掩藏的问题在它的发展中渐渐显露出来:文化留存问题,环境保护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关建议,以求在古城保护模式与旅游开发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关键词: 丽江;古城保护;旅游开发;平衡1997年12月4日,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在这次会议中,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它的评价是:云南省的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

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

正是这样的丽江古城,以其惊人的速度创造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奇迹”:十年内,它从中国西南一个不知名的边陲小镇, 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景区。

截至目前, 丽江古城每年的游客已由10年前的不到60万人次增加到500多万人次, 每年直接和间接收入由当年的2000多万元增加到近30 亿元, 当地居民年均收入也由当年的1000多元上升到4万多元[1]。

快速发展的旅游业给这座古老迷人的城镇带来了繁华欣荣,同时也代表着一串串悬而待决的问题在这追求速度的开发中被忽视了。

随着进一步的发展,矛盾逐渐激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深层次矛盾已无法回避,直接威胁着丽江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1.旅游业过度商业化所带来的危机丽江古城始建于南宋,是历史上茶马古道的重要枢纽,也曾是滇西北的政治、经济重镇。

这里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时候频繁的商旅活动,促使当地人丁兴旺,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

而现在,它再次从不知名的边陲小镇一跃而为我国西南一颗耀眼的明珠,其中商业功不可没。

可以这样说,一座城镇如果没有了商业, 就会缺乏活力。

然而, 一个古城如果过度商业化, 那么迎接它的将是庸俗。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以丽江古城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以丽江古城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以丽江古城为例摘要如今,城镇化的脚步逐渐加快,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日渐突出。

我国各个城市开始将历史文化街区所拥有的特殊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继承、发展和传递,为文化旅游和餐饮美食等多个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但是,目前古城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还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对策;一、提出问题与保护的意义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逐渐加快,古城区的保护与当今盛行的城市化现代化的矛盾更为显著。

历史文化在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如何科学、高效的保护古城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国家政府关心的主题,也是我国人民引起重视的重大课题。

事实上,每个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不同民族传统精神的载体和见证,同时也体现了各个民族的基本特征,构成了各个城市形象和特点的基本要素。

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凝聚了数千年人类辛勤劳动和无穷的智慧,沉淀了人类文明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资源和物质财富,并作为一种精神动力支撑着我国人民构建美好家园的信心和理念。

目前对古城区的保护虽然得到重要强调,但保护效果不太明显。

各级政府和人民虽然都引起重视,但是尚未见到主要成效,其中原因较为复杂。

而且有些地方政府以及管理部门和开放商都更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有效、适当开发。

基于以上认识。

我尝试对古城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一些基础研究,针对存在问题,从理论上提出一些不太成熟的对策和建议。

二、古城区的保护现状尊重规律,保持传统文化活力。

尊重规律需要不断吸纳新的思想和文化,才能为传统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源泉。

如果不尊重文化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一味只守着老旧的文化,就难免陷入固步自封,无法进步的境地。

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的文化为我们的文化大厦添砖加瓦,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才会越来越坚固,越来越雄伟。

传承是保持文化的生命力,让文化活着、存在着,让青年大众了解着熟知着,被文化爱好者迫随着热爱着。

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丽江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著名旅游胜地,以其独特的自然风景、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迷人的民俗风情而闻名。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丽江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为了保护丽江的生态环境并促进可持续发展,大量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其中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研究。

本文将探讨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我们需要了解丽江市的生态环境状况。

丽江地处云南高原,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增长,丽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由于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一些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例如玉龙雪山、黑龙潭等。

城市的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也使得丽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压力。

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丽江的生态环境,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涉及自然生态、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

在丽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是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促进城市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包括生态环境评价、生态规划和环境监测等方面。

我们还需要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律和管理制度,以促进相关政策的实施和执行。

在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我们还需要关注丽江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丽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包括经济增长模式、社会发展趋势、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

我们还需要研究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体制,促进政府的公平、高效和廉洁。

基于上述问题和研究,我们提出几点建议。

我们建议加强丽江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采取有力的措施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加强环境污染防治,推动可持续的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丽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其所有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都是人类文明史上一笔重要的财富。

本文着重探讨丽江的保护方法。

针对现状,对保护方法进行评析且得出结论。

关键词:丽江古城古城印象保护方法
一、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
名城,它集中体现了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风情,体现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本质特征。

流动的城市空间、充满生命力
的水系、风格统一的建筑群体、尺度适宜的居住建筑、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以及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内容等,使其有别于中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

古城建设祟自然、求实效、尚率
直、善兼容的可贵特质更体现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城镇建筑中所特有的人类创造精神和进步意义。

丽江古城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少数民族传统聚居地,它的存在为人类城市建设史的研究、人类民族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瑰宝。

二、古城印象
在古城,所有的想象都是幸福,同时又是多余。

因为,古城
来自于你的想象。

走进古城会意外的发现古城的房子并不华丽,不像江南的古城,艳于雕琢,而是很朴素,很随意,甚至
趋于简陋。

像纳西人的心一样,只是用心去品味生活,而非刻
意渲染。

就是这样的平静,却让人们无端的感动。

古城没有城墙。

在丽江人们不禁会问浅浅流水有多远,也有人会执着青石板路的尽头在哪儿。

因为,当你第一步踏入古城,你会带着无数的问题,急切的想追寻答案。

古城的一切总是能
轻而易举的勾起你的好奇。

悠悠的脚步,和善的面孔,唯美的
古城,让人忘记了昨天,甚至忘记了自己,却又不愿醒来,只
愿长久的沉醉。

在古城,一次次的失去自己,却又一次次的找
回自我。

如此新鲜,带着浪漫。

没有城墙的古城,却没人相信
自己的心灵会迷路。

三、保护方法
关于如何保护与开发丽江古城,人们一直不停的在探讨。


地政府如何在经济和文化之间权衡。

不管是外来的游客、学
者或当地居民,都在为丽江古城的发展前景高都关切和隐约
有一些担忧。

下面是丽江古城的一些保护方法:
1、拆除新建的不协调民居
前些年,古城内一些机构和人家盖新房时,选择了高大的
钢筋水泥房,它们在成鱼鳞状分布的传统民居中,极不协
调。

在政府的倡导下,丽江古城先后拆迁3万平方米不协
调的民居。

2、根据相关规定对房屋进行修缮
丽江古城内有40多个宅院被政府列为重点保护民居,严
禁破坏、拆迁。

对于大量普通民居,以古城管委会制定的
《丽江纳西民居修缮指导手册》为修复标准,工匠基本上
是擅长建造土木结构传统民居的当地纳西族或白族艺人,
丽江古城民居得以保存自己独特的风格。

3、改善城市基础设施
丽江古城建造于八百年前,城市基础设施已不适应现代社
会要求。

近十年来,丽江先后大量资金,改善古城供排水、
消防、通讯、垃圾处理系统,排污管安装到了每一个院落、
商铺。

古城大街小巷,一直流水潺潺。

4、禁止汽车入城。

5、取缔与古城风格大相径庭的商铺。

6、古城城内办公机构另辟新区,迁出古城。

7、禁止在丽江古城内安装太阳能、遮光棚、遮雨棚等影响丽
江古城整体风貌的设施。

四、保护效果
在人们不断的努力的情况下,丽江古城的整体风貌得到了较
好的保存。

但这其间出现的问题也是多了又多。

1、政府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古城越趋于商业化。

2、当地民族民风的体现越来越少,越来越单一。

3、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一次建好则已,何必整天四处
开挖。

其实关于丽江古城的保护人们的意见和各种条例都是对古城的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

我们的问题是出在了什么地方?毫无疑问——我们的决策者。

在金钱的面前往往与最基本的道德观背道而驰,哪怕是一点蝇头小利。

最近古城狮子山附近新建了一座旅馆,建筑高度,建筑风格和古城真的是大相径庭,极不协调。

这样的建筑难道政府也能审批,即使没有通过审批,这样明显的一座建筑竟然也能存在?人们不禁有了各种疑问。

矛头全都指向了决策者。

五、小结
对于丽江古城的保护如果我们沉默了。

也许未来某年的某一天,将不再有“丽江古城”这个地方……这个地方过的慢生活,这个地方能偶遇的浪漫,这个地方可以制造的放肆,都没有了!如果我们沉默了,如果中国人自己都不保护自己的世界文化遗产,那么,是不是要等到将来,他国人出来批判和谴责我们?
我们有像日本古川町这样的优秀保护案例可以借鉴,我们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我们不缺古城保护的经验。

为什么别人能做我们就不能做呢?我们应该反思。

要不然丽江一切什么的都是浮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