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的.pptx

合集下载

解表药-中药PPT课件

解表药-中药PPT课件

6
麻黄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10g;或 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吹鼻,或研末 敷。解表宜生用,平喘宜蜜炙用或生用。 小儿、年老体弱者宜用麻黄绒。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 汗、阴虚盗汗及肾虚咳喘者忌服。 【药理】本品有促进发汗、解热、镇痛、 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过敏、镇咳、祛 痰、平喘、利尿、强心、升高血压及兴奋 中枢等作用。了解
第一章 解表药
编辑版ppt
1
第一章 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
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本类药多具辛味,主入肺与膀胱经,
性善发散,能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
主具发散解表功效,兼能宣肺、利水、透
疹、祛风湿等。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
致的等表症。部分药物还可用于
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伞形科植物羌活、宽叶羌活 药 材 根茎、根
编辑版ppt
18
羌活
【功效】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表证夹湿,风寒头痛。主 入太阳经,善治太阳经头痛(头痛连及项 背)。 (2)风寒湿痹。善治腰以上风寒湿痹。
编辑版ppt
19
细辛
编辑版ppt
20
细辛
编辑版ppt
7
桂枝
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樟科植物肉桂 药 材 嫩枝
编辑版ppt
8
桂枝
• 【功效】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虚有汗,风寒表实无汗。 (2)风寒湿痹,经寒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 经闭,癥瘕。 (3)胸痹作痛,阳虚心悸。 (4)虚寒腹痛。 (5)阳虚水肿,痰饮证。
咳喘、水肿、疹发不畅及风湿痹痛等。

第六单元 解表药PPT讲解课件

第六单元 解表药PPT讲解课件

紫苏
【性味归经】辛,温,入肺、脾经。 【功效应用】 ⑴发散风寒——外感风寒兼有咳嗽或胸闷不适者。 ⑵行气宽中——脾胃气滞的胸闷呕吐等。配半夏、
陈皮。妊娠恶阻气滞、胎动不安——砂仁、陈 皮。 ⑶解鱼蟹毒——食鱼蟹引起的腹痛呕吐。
【药物比较】 苏叶 发汗力较强——外感风寒多用 苏梗 长于行气宽中——脾胃气滞、胸闷
--李时珍
荆芥
【性味归经】辛,微温,入肺、肝经。
【功效应用】
⑴发表散寒——疏散风邪(荆防败毒散、银 翘散)。
⑵透疹——麻疹不透,风疹搔痒:薄荷、蝉 蜕。
⑶止血——炒炭入血分止血,适应于各种出 血症,尤多用于下部出血,便血,崩漏等。
【用法】煎服,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 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长于祛风。
① 解表药主要用治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 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
② 部分解表药尚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 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证而兼有表证者。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辛温解表药)
• 辛,温;发汗力强。 • 功主发散风寒; 用于风寒表证。 • 也可用于咳喘、痹证、水肿、麻疹等。
麻黄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生姜
【功效应用】 ⑴发表散寒——辛温能发散风寒以解表,其力尤
其对胃寒呕吐功效甚捷。 ⑶温肺止咳——治疗肺寒咳嗽。 ⑷解毒—— 解:生半夏、生南星、鱼蟹毒。
香薷
【性味归经】辛、微温,入肺、胃经。 【功效应用】发汗散寒,化湿,利水。 “祛暑解表要药”, 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
柴胡
性能:苦、辛,微寒。归肝、胆(脾胃)经。 功效: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应用: 1、少阳证。常配黄芩(《药品化义》:“所谓内热用

《中药学课件解表药》PPT课件

《中药学课件解表药》PPT课件
2、用于喘咳实证 寒饮咳喘 -如小青 龙汤 肺热咳喘-如麻杏 石甘汤
用麻黄以宣肺平喘 。
3、用于水肿兼有表证者(风水证)
医学课件ppt
16
用麻黄以发汗利水。如越婢汤或越婢加术 汤(麻黄、石膏、甘草、生姜、大枣或加 白术)。水煎服.
4、用于风湿关节痛-- 用麻黄发汗祛风 又能利水祛湿,故为主治,如麻杏苡甘汤, (麻黄、杏仁、苡米、甘草)水煎服,治
医学课件ppt
Hale Waihona Puke 93、春夏气候温暖,用量宜轻,秋冬气 候寒凉,用量宜重。另外,注意南北、 老幼、青壮年之差异。
4、解表药性辛散轻扬,一般不宜久煎, 以勉降低疗效。
5.宜热服,助药力,避风寒,防复感 外邪。
6、注意选择配伍:
医学课件ppt
10
第1节 发散风寒药
特点:
1、性味辛温,有发散风寒的作用, 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如发热轻、恶 寒重、头身痛、口不渴、舌苔白、脉 浮紧等。
2、用于寒湿痛证 ③、经闭痛经-如温经汤 (吴芋、当归、白芍、川芎、 半夏、人参、甘草、阿胶、 麦冬、丹皮、桂枝)。 ④胸痹心痛-枳实薤白桂枝 汤。
医学课件ppt
24
取桂枝助阳温通之性而治之。 痰饮证-心脾阳虚,不能 运化津液以致水湿内停。
3、用于痰饮蓄水证 蓄水证-膀胱阳气不化 水湿下蓄则小便不利水肿
故有发汗、平喘、利尿之功。实为散风寒,宣肺 气,温化膀胱之要药。称“疗伤寒解表第一药” 发汗之力“遍彻皮毛”。
医学课件ppt
14
应用:
恶寒发热
1、用于风寒感冒表实无汗证 头痛身痛
无汗脉浮 用麻黄以发散解表,使邪从汗解病从表除。
如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水 煎服 。

解表药ppt课件

解表药ppt课件
旺盛。
一、发汗和促进发汗
1、实验方法 着色法:原理为碘与淀粉遇汗液产生紫色反应; 指 标:放大镜下观察大鼠足跖部着色点(汗点)数量; 阳性药:pilocarpine(毛果芸香碱)。
2、研究结果 麻 黄:生物碱、挥发油 促进汗腺分泌↑……发汗 桂 枝:桂皮醛、桂皮酸 扩张末梢血管,促进末梢 循环,与麻黄合用—麻黄汤,增加麻黄发汗作用。 生 姜:挥发油及其辛辣成分 扩张血管,使全身温热感 能促进发汗。
七、止咳、祛痰、平喘
(2)延长睡眠时间法 (3)抗惊厥法
• 其他
镇痛实验 抗炎实验 抗病原微生物实验 免疫反应实验
一、发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促进发汗
• 1.麻黄碱使高温环境中的人排汗加速 • 2.桂枝、生姜可加快血液循环,促进发汗 • 3.麻黄、桂枝能使小鼠腋窝皮肤汗腺导管内径增加,促进发
汗,并且二者配伍作用增强 • 4.麻黄汤可使大鼠腋窝皮肤汗腺导管扩张,腺体扩大,分泌
三、镇痛作用、镇静作用
镇痛:
1、实验方法 热板法、醋酸扭体法、机械压迫、 光热照射
2、解表药的作用 大多数解表药(柴胡、桂技、防风、细辛等) 均有镇痛作用, 痛阈↑、 扭体反应↓、 甩 尾潜伏期↑。
3、有效药物及成分 防风、白芷、羌活、柴胡皂苷、α-薄荷酮、桂皮醛等
4、作用机制
抑制致痛物质合成、释放;
• 抗过敏 • 麻黄、桂技、生姜等抑制各型变态反应,作
用环节多 : • ① 阻止过敏原进入机体; • ② 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 • ③ 阻止生物活性物质作用于效应器官; • ④ 抑制抗体产生。
五、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柴胡、桂技、防风、紫苏叶、薄荷、细辛、羌活、白芷
多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解表药PPT课件

解表药PPT课件


辛温解表·桂枝汤


方解:
君:桂枝——解肌散寒,扶助卫阳 臣:白芍——敛营养阴
桂、芍相配, 散中寓收,调和营卫 佐:生姜——助桂枝发汗,温胃止呕
大枣——助白芍益阴,补脾益气 姜、枣升腾脾胃之气,助桂、芍调和营卫 佐使:甘草——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化阳,
合白芍酸甘化阴

辛温解表·桂枝汤


❖本方证中已有汗出,

分述·辛温解表


麻黄汤
(《伤寒论》)

辛温解表·麻黄汤


组成: 麻黄三两(9g) 桂枝二两(6g) 杏仁七十个(6g) 炙甘草一两(3g)

辛温解表·麻黄汤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风寒重证)

辛温解表·麻黄汤


主证病机分析:

感 风
( 太
寒阳
表 实
伤 寒 )


方解:
君:羌活——祛风散寒除湿 臣:防风、苍术——祛风散寒除湿 佐:细辛、川芎、白芷——散风寒,行气血
黄芩、生地——清热、制燥 佐使:甘草——调和诸药

分述·辛凉解表


银翘散
(《温病条辨》)

辛凉解表·银翘散


组成:
连翘一两(15g)金银花一两(15g)苦桔梗六钱(6g) 薄菏六钱(6g)竹叶四钱(4g )生甘草五钱(5g) 荆芥穗四钱(4g)淡豆豉五钱(5g)牛蒡子六钱(6g) 鲜芦根适量
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外感风寒表证

解表药ppt课件

解表药ppt课件

苏梗药材
解表药
24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 发汗解表,行气宽中。
解表药
25
[应用]
1、风寒表证兼气滞咳嗽、胸闷者:发汗 散风寒解表又行气滞。如杏苏散、香 苏散。
2、脾胃气滞脘闷、呕吐:行气宽中,和 胃止呕。如藿香正气散。
解表药
26
3、梅核气:行气滞。如半夏厚朴汤。 4、气滞胎动不安:理气安胎。 5、鱼蟹中毒:解鱼蟹毒。
解表药
12
桂枝
樟科常绿乔木肉桂的嫩枝
解表药
13
桂枝基园尖纵棱,外皮棕色甜微辛, 木部黄白髓方形解表,药 发汗通阳又温经。 14
[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 [功效]
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解表药
15
[应用] 1、风寒表实证:助麻黄发汗,如麻黄汤。
风寒表虚证:散风寒,发汗力缓又助 卫阳,配合敛阴和营的白芍,共收调 和营卫之效。如:桂枝汤。 2、心阳不足心悸、脉结代:助心阳通脉。 如:炙甘草汤。
第一章 解表药
解表药
1
一、含义: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 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
解表药
2
二、性能特点:
1、味辛。2、多入肺、膀胱经。
三,作用:
1、发散解表。“其在皮者,汗而发 之”。
2、透疹。 3、止痛、消疮。 4、利水退肿。
解表药
3
四,分类:
1、发散风寒药。 2、发散风热药。
五,适应症:
解表药
30
防风 伞形科草本植物防风的根
解表药
31
防风长条蚓头毛,皮毛灰黄体较轻, 断面外缘多裂解表隙药,发表祛风并除湿。 32
[性味归经]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 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 “风病之要药,风药之润剂”。

最新新解表剂、泻下剂课件ppt

最新新解表剂、泻下剂课件ppt
煎服法对方药效的影响: 1、煎法----微火慢煎法----使药性充分和合,以利调
和营卫。 2、服法 a.药后啜粥法: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
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重感。 b.温覆微汗法。 c.获得停药法。 d.守方继进法。 e.药后忌口法。
[临床运用] 1、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代表方。以发热、恶
风、汗出、脉浮缓为证治要点。 2、本方具有调和营卫、阴阳、气血的作用,因此可运
用于病后、产后体弱等因营卫不和所致的病证。如徐彬所 说:“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 调阴阳”(录自《金匮要略论注》)。
3、兼项背强几几,加葛根——桂枝加葛根汤(《伤寒 论》)。
4、素有喘咳,又感风寒而见桂枝汤证者,加厚朴、杏 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伤寒论》)。
5、使用注意:
对于表实无汗,或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以及温 病初起,见发热口渴,咽痛脉数者皆不宜使用。
[与麻黄汤的比较] 同:麻黄汤与桂枝汤同属辛温解表方剂,都可用治外
感风寒表证。 异:麻黄汤中麻、桂并用,佐以杏仁,发汗散寒力强,
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适用于外感风寒,恶 寒发热,无汗而喘之表实证。
[方药配伍] 君: 羌活——祛风散寒除湿,利关节止痹痛
防风——助君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臣
苍术——助君发汗除湿 细辛 白芷 散寒祛风,宣痹以止头身疼痛 佐 川芎 生地 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 黄芩 烈之品伤津 使:甘草——调和诸药
发汗 祛湿
兼清 里热
服法与本方药力的关系-----若急汗,热服,以羹粥 投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
2、本方只宜暂用,不可久服,一服汗出, 就不须再服。如服本方汗后表证不解,当以桂 枝汤代之。

中药基本知识之解表药20页PPT

中药基本知识之解表药20页PPT

麻黄 桂枝
桂枝又归心经。本品辛甘温煦,善于温通卫阳而发汗解肌,其发汗之 力较麻黄为缓,故外感风寒,无论是无汗的表实证(常配伍麻黄) 、 还是有汗的表虚证(常配伍白芍),桂枝均可使用。
同时,桂枝又可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也常用于: 1.胸阳不振, 心脉瘀阻,胸痹心痛,常配伍枳实、薤白;若心阳不振,不能宣通血 脉而 见心动悸、脉结代,常配伍炙甘草、人参、麦冬等; 2.中焦 虚寒,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常配伍白芍、饴糖等;3.经寒血滞, 经闭痛经,常当归、吴茱萸等,以及癥瘕积聚;4.风寒湿痹,肩臂 疼痛;5.脾阳不运,水湿内停而致痰饮病眩晕、心悸(常配伍茯苓、 白术、甘草),以及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蓄水证)(常 配伍茯苓、猪苓、泽泻等)。
紫苏 生姜
共同点: 紫苏与生姜均辛温,归肺、脾经,皆能发汗解表、解鱼蟹毒,同可用治: 1.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等症; 2.鱼蟹中毒,腹痛吐泻等证。 不同点: 紫苏外能发汗解表,内能行气宽中,故风 寒感冒兼气滞胸闷不舒者,紫苏尤
为适宜,常配伍香附、陈皮。若兼咳嗽气喘者,常配伍前胡、杏仁。 同时,紫苏又兼能理气安胎,又可用于:1.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麻黄 香薷
共同点: 麻黄与香薷皆性味辛温,均能发汗解表,利水消肿。都可用治外感风
寒,恶寒、发热、 头痛、无汗以及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不同点: 麻黄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其发汗之力较强、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桔梗18g 佐 宣肺止咳利咽 竹叶12g 佐 清上焦热除烦 芦根18g 佐 清热生津止渴 甘草15g 佐 调和诸药,与桔梗合用,清利咽喉
功用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风热表证,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 汗出或汗出不畅或无汗,口渴、咽痛、 舌满面春风红,苔薄白,脉浮数
服法
原方用散(粗散),每服六钱(18g), 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 病重者,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重 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再 服。
银翘散《温病条辨》 桑菊饮《温病条辨》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
麻黄(四两)12g 君 宣肺散风热 石膏(半斤)24g 君 清热 石膏用量倍于麻黄,麻黄得石膏,宣肺而不助 热,石膏得麻黄,清肺则不凉遏。 杏仁(五十个)6g 臣 利肺平喘 炙甘草(二两)6g 佐使 调和药性,益气和中 功用 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 风邪犯肺之咳嗽咽痒,或微有恶风等
卫阳之卫外功能,合白芍,酸甘化阴,恢复营阴 之不足。
用法
①温服,啜热粥 ②温覆,取微汗,汗后避风 ③一服病瘥,停后服 ④若不汗,再服,乃服至二三剂 ⑤禁生冷、粘滑、肉、面等
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
发热恶风,头痛身疼,自汗出,鼻鸣 干呕,苔薄白,脉浮缓。
麻黄汤《伤寒论》 桂枝汤《伤寒论》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第三节 扶正解表
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
羌活9g 独活9g
柴胡9g 川芎9g 桔梗9g 前胡9g
君 祛上焦与表部的风寒湿邪 君 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
祛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 臣 入少阳疏散外邪 臣 搜风散邪 佐 宣利肺气止咳 佐 解表利气化痰
干姜9g 臣 辛热,温肺化饮
细辛5g 臣 辛温,温肺散饮,又助解表
半夏9g 佐 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五味子5g

收敛肺气,与麻黄、细辛同用,有 散有收,散不伤正,收不留邪
炙甘草9g 佐使 调药,益气和中
功 用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无汗, 胸痞喘咳,痰多而称,或痰饮喘
治 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
二者等量合用,一治卫强,一治营弱,散 中有收,汗中寓补,使邪气去,营卫和
生姜9g 佐 解表,和胃,配合桂枝以解表 大枣4枚 佐 补血,配合白芍以补营阴
姜枣合用,在桂枝的作用下,既发散风寒,又 调和营卫,大枣又能补脾,助后天生化之源,以 滋汗源,生姜又能和胃止呕。
甘草6g 佐使 调和和药性 合桂枝之辛,辛甘化阳,助卫阳以发散,恢复
佐 理气化痰 使 调和诸药 佐 与桔梗、荆芥合用,又可利咽以助止咳
功用 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
风邪犯肺之咳嗽咽痒, 或微有恶风等
第二节 辛凉解表
银翘散《温病条辨》
银花30g 连翘30g
君 清热解毒,轻宣透表
薄荷18g 臣 发散风热,清利头目、咽喉
牛蒡子18g
荆芥穗12g 臣 助解表
淡豆豉15g
麻黄汤《伤寒论》 桂枝汤《伤寒论》
病机
风寒伤卫,营弱卫强, 营卫不和
桂枝汤证病因病机示意图
卫营
卫中邪气盛
在 脉
在 脉
外中
(卫强) 卫外功能失职 不能保护营阴
汗 营阴外流 营伤(营弱)
营卫不和(卫强营弱)
治则 组方
发汗祛卫中之邪,滋补营阴
桂枝9g 君 发汗散风寒,调和营卫 白芍9g 臣 益阴敛营
羌活9g 君 祛表部及上焦的风寒湿邪(入太阳经) 苍术9g 臣 发汗祛湿,避瘟气(入太阴经) 防风9g 臣 祛风除湿
三者合用,发散风寒湿邪 细辛3g 佐 祛风散寒止头痛(入少阴经) 白芷6g 佐 祛风止头痛(入阳明经) 川芎6g 佐 祛风止头痛(入厥阴经)
黄芩6g 佐 清里热(入少阳经) 生地6g 佐 清里热;养阴,防辛燥伤阴 甘草6g 使 调和和诸药
第六章 解表剂概说来自概念①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的 ②具有发汗、解肌、透疹作用的 ③治疗表证的方剂
适应证 表证
一切外感,邪气在表的,如 伤寒温病初起,疹出不透、疮疹、 水肿、咳嗽、痢疾、疟疾初起见 有表证(恶寒、发热、头痛、身 痛、脉浮等)
分类
辛温解表 辛凉解表 扶正解表
使用注意事项
①轻煎 ②温覆取微汗,汗后避风 ③若兼有里证,应表里同治 ④表证已解忌用 ⑤忌食生冷、油腻
功用 主治
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阴暑。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 汗,腹痛吐泻,舌苔白腻,脉浮
麻黄汤《伤寒论》 桂枝汤《伤寒论》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香薷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小青龙汤《伤寒论》
病机
治法
素有寒饮,复感风寒 发散风寒,温肺化饮
麻黄9g 君 发汗宣肺,解表平喘 桂枝9g 君 发汗解表,温阳化饮 白芍9g 佐 益阴敛汗,与桂枝相伍,调和营卫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夹湿,兼有里热证。症见恶寒
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肢体痠楚重痛, 口苦微渴,舌苔白微黄,脉浮。
麻黄汤《伤寒论》 桂枝汤《伤寒论》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香薷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香薷9g 君 外散风寒,内化暑湿 厚朴6g 臣 行气祛湿 扁豆6g 佐 健脾和中,渗湿消暑
银翘散《温病条辨》 桑菊饮《温病条辨》
桑叶7.5g 君 宣肺散风热
杏仁6g 桔梗6g
臣 宣利肺气止咳
菊花3g 臣 散风热,清热解毒,清热肃肺
薄荷2.5g 佐 发散风热
连翘4.5g 佐 清热解毒
芦根6g 佐 清热解毒
甘草2.4g
佐 使
调和药性,与桔梗合用,清利咽喉
功用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
风温初起,邪犯肺络证。但咳,身不甚 热,口微渴,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第一节 辛温解表
麻黄汤《伤寒论》
麻黄三两 (9g) 君 桂枝二两 (6g) 臣 杏仁七十个 (6g) 佐 炙甘草一两 (3g) 使
运用
1.本方发汗力强,为发汗峻剂,用量不 宜过大。
2.虚人慎用。“疮家”、“淋家”、 “衄家”、“亡血家”,以及表虚自汗,血 虚(尺中脉迟)、下后身重心悸(阳虚)等 均应忌用。
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麻黄汤《伤寒论》 桂枝汤《伤寒论》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香薷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小青龙汤《伤寒论》 止嗽散《医学心悟》
紫菀9g 百部9g 桔梗9g 白前9g 荆芥9g 橘红6g
甘草6g
君 下气消痰止嗽 君 温润下气止咳 臣 开宣肺气 一宣一降,止咳化 臣 降气化痰 痰复肺之宣降 佐 疏风解表利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