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体质分类-九种体质
九种体质内容

九种体质内容九种体质是中医上的概念,包括平和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气虚体质、血虚体质、痰湿体质、特禀体质。
1、平和体质:是正常体质,这类人面色红润,身形匀称,精力充沛,性情较温和,做事不急躁。
平和体质是人体最健康的体质,具有身体强壮、面色红润、眼睛有神、精力充沛、食欲好、睡眠佳、大小便正常、脉象和缓有力等特征。
这种体质的人不易患病,即使患病也能很快康复。
2、湿热体质:湿热体质的人常常口苦口臭,大便干结或稀溏,小便黄赤或混浊,阴囊潮湿或体胖。
湿热体质的人容易患痤疮、脂溢性皮炎等。
3、气郁体质:气郁体质的人常常情绪抑郁,胸胁胀满,脘闷叹气,多疑善虑,夜眠较差,舌淡红苔薄白。
气郁体质的人容易患抑郁症、焦虑症等。
4、阳虚体质:阳虚体质的人身材多不健壮,肌肉松弛,常常手脚发凉,喜热怕冷,口唇色淡,毛发易脱,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恍白,舌淡胖嫩苔白润。
阳虚体质的人容易患肥胖症、骨质疏松症等。
5、阴虚体质:阴虚体质的人体型瘦弱,面色偏红,皮肤干燥,爱喝冷饮,常常口燥咽干,手足心热,面颊潮红,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脉象细数无力。
阴虚体质的人容易患失眠、糖尿病等。
6、气虚体质:气虚体质的人说话声音低落,轻微运动后可能就出现气喘,容易患病,常常疲乏无力,气短懒言,容易出汗,食欲不振,舌淡脉弱。
气虚体质的人容易患感冒、胃下垂等。
7、血虚体质: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倦怠。
血虚体质的人常常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指甲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舌淡脉细无力。
血虚体质的人容易患贫血、营养不良等。
8、痰湿体质:体型肥胖,腹部肥满,脸上有层油,口中黏腻。
痰湿体质的人常常形体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粘,胸闷痰多,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混。
痰湿体质的人容易患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
9、特禀体质:可能对多种物质过敏,比如药物、食物、动植物、气味、花粉等,容易患哮喘。
特禀体质又称过敏体质,指由于遗传因素和先天因素所造成的特殊状态的体质。
九大体质解析

九大体质解析
中医学认为,九大体质是人体遗传所决定的体质类型,每个人的体质都是独特的,包含了先天遗传和后天养生的影响。
九大体质包括了平和体、气虚体、阳虚体、阴虚体、痰湿体、湿热体、血瘀体、气郁体、特禀体等类型。
平和体质是指不易生病的人,体型比较匀称,精力充沛,面色红润。
气虚体质则反之,容易疲乏无力,呼吸短促。
阳虚体质是指脾胃消化功能不佳,尤其容易腹泻。
阴虚体质则是指阴性体质过旺导致内热,颜面潮红,心烦口渴等。
痰湿体质是指体内湿气过重,特别容易湿重,尤其是长期湿气容易导致关节疼痛。
湿热体质则是体内湿气与热气搭配共同作祟引起头晕、口臭等不适。
血瘀体质是指身体含有凝血物质,容易形成血块,导致经期不调等问题。
气郁体质则是指情志压抑或是生活压力过大,而导致精神紧张、容易发脾气等。
最后的特禀体质则是指人体对某些特定物质异常敏感,例如对花粉、食物过敏等。
总体而言,九大体质均有其特点和优劣之处。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并进行相应的养生调理,来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针对不同的体质类型,可用药膳、中药治疗、气功、针灸、按摩等方式进行调理,以达到保健健康的目的。
体质的分类有哪些9种中医体质分类

体质的分类有哪些9种中医体质分类《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将人体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
体质一般是先天遗传后又经后天调养而成,中医体质分类不同,你属于哪类?一、平和质(A型)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二、气虚质(B型)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三、阳虚质(C型)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四、阴虚质(D型)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五、痰湿质(E型)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九种体质名词解释

九种体质名词解释1.平和体质:指人的生理机能平衡,脏腑功能正常,心情稳定,适应环境能力强。
拓展:平和体质是中医推崇的最佳体质,是健康的标志。
2.气虚体质:指人体内的气血不足,身体虚弱,容易疲劳,脾胃功能不佳,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形体瘦弱、容易失眠等。
拓展:气虚体质的人要多注意饮食调理、练气功等方法,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3.阳虚体质:指人体内的阳气不足,阴盛阳弱,常表现为形体矮小、容易感冒、乏力等。
拓展:阳虚体质的人要多吃温热食物、避免过度疲劳,增加运动量,以提高身体的阳气。
4.阴虚体质:指人体内的阴气不足,常表现为干燥、口渴、失眠、心悸等。
拓展:阴虚体质的人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品,保持身体平静。
5.痰湿体质:指人体内湿气留存,常表现为肥胖、黏糊、懒散、容易疲劳等。
拓展:痰湿体质的人要少食热量高的油腻食品,并多吃含纤维素高的蔬菜、水果,早晚适当运动以加速新陈代谢。
6.湿热体质:指人体内湿气与热气混杂,常表现为口渴、皮肤瘙痒、易生痤疮等。
拓展:湿热体质的人要多喝水,饮食中多吃黄绿色蔬菜和水果,尽量避免烟、酒、辛辣食物等刺激性物质。
7.血瘀体质:指人体内的血液循环不良,血液凝固不畅,常表现为面色暗黄,月经不调、痛经、痔疮等。
拓展:血瘀体质的人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长时间站立、久坐,多进行有氧运动,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
8.气郁体质:指人的气血流通不畅,情绪容易抑郁、烦躁、易怒、失眠等。
拓展:气郁体质的人要注意心理及情绪调节,不要长期吸烟、喝酒等,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9.特禀体质:指人的机体对某种物质过敏反应异常敏感,如花粉、海鲜等。
拓展:特禀体质的人要注意避免接触引起过敏的物质,加强身体免疫力,注意防护和预防措施。
九种体质名词解释

九种体质名词解释
1. 平和质:身体健康,精神积极向上,适应性强,气色好,自然温和。
2. 气虚质:身体虚弱,疲乏无力,容易感到气短、心慌、出汗,面色苍白,唇色淡。
3. 阴虚质:身体阴阳失衡,阴虚火旺,常见烦渴、口干、失眠等症状,面部容易出现斑点、皮肤干燥。
4. 阳虚质:气血虚弱、阳气不足,常表现为手脚发凉、面色苍白、体力不足、容易疲乏。
5. 痰湿质:容易产生湿气、痰液,身体沉重、四肢贴地,面色暗黄、浮肿,身体瘦胖不均匀。
6. 湿热质:体内湿气和热气过盛,常出现口苦口干、口臭、尿黄等症状,皮肤容易出现痘痘和丘疹。
7. 血瘀质:气血不畅,造成血液循环不良,容易出现痛经、经期不调、皮肤皱纹等问题。
8. 气郁质:情绪压抑,心情烦闷、易怒、焦虑,容易紧张、失眠,身体常出现
疼痛、胃肠不适等问题。
9. 特禀质:容易过敏,对某些食物或物质产生过敏反应,常见鼻塞、咳嗽、皮疹等症状。
中医九种体质分型标准与调养

中医九种体质分型标准与调养
常见中医九种体质划分为:气虚型、阴虚型、阳虚型、痰湿型、气郁型、湿热型、血瘀型、特禀体质、平和体质。
可以内服相应的中药,或用刮痧法、艾灸法、饮茶等方法来调养。
1.阳虚体质:肺阳虚者服用化痰药;脾阳虚者服用温里药;肾阳虚者服用补阳药;心阳虚者使用活血化瘀药。
适合的补药有鹿茸、海马、冬虫夏草,中成药有金匱肾气丸、桂附地黄丸。
2.气虚体质:适合的补药有人参、党参、西洋参、黄芪等。
还可以艾灸神阙、气海等穴位来补气。
老人、小儿、孕妇因体弱气虚便秘者,可以使用蜂蜜栓。
3.阴虚体质:肺胃阴虚者,可以服用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等补药。
肝肾阴虚者,可以选用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楮实子、龟甲、鳖甲等药。
4.痰湿体质:通补兼施,以通为主。
可以采取胃经刮痧的方法进行调养。
应该少吃肥甘厚腻之品,多食用赤小豆、红豆、薏米等。
5.湿热体质:饮用白茅根茶并配以胃经刮痧,能够有效地缓解体内的湿热。
6.气郁体质:平时适当地饮用玫瑰花茶,能够理气解郁,舒发人体郁结之气。
7.血瘀体质:适合的补药有阿胶、熟地当归、何首乌、龙眼肉、白芍等。
8.特禀体质:食用黄芪粥可以调养此类体质。
特禀体质容易过敏,需要注意一些没有进食过的饮食,容易引起过敏的饮食尽量不要随意食用,以免出现过敏症状。
9.平和体质:调和阴阳,以平为期,阴平阳秘。
王琦(九种体质)

亿万苍生,人分九种;一种平和,八种偏颇。
养生要综合养生、科学养生、个性化养生。
如春捂秋冻、冬吃萝卜夏吃姜、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等养生俗语均要针对个体情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体质与地域、性别和年龄等均有密切的关系。
养生不在养,而是一种心态,顺其自然。
人生要有追求,譬如带孙子、画画等。
善养生者,如牧羊也——庄子
如有羊掉队,将之赶上去,整个团队也就上去了。
1、九种体质
平和体质——健康
阳虚体质——怕冷阴虚体质——缺水
痰湿体质——肥胖湿热体质——长痘
气郁体质——郁闷气虚体质——疲乏
血瘀体质——长斑特禀体质——过敏。
中医九种体质分类及调理

中医九种体质分类及调理中医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
平和质(A型)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调养方式:吃得不要过饱,也不能过饥,不吃冷也不吃得过热.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
运动上,年轻人可选择跑步、打球,老年人则适当散步、打太极拳。
气虚质(B型)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调养方式:多吃具有益气健脾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
以柔缓运动,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平时可按摩足三里穴。
常自汗、感冒者可服玉屏风散预防.阳虚质(C型)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调养方式:饮食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绿豆、空心菜、苋菜、芹菜、黄瓜、冬瓜、藕、西瓜等.少食辛温助热的食物.戒除烟酒.不要熬夜、过于劳累.适合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运动。
日常可服六一散、清胃散、甘露消毒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么辨别虚寒体质和湿热体质?以及如何调养作者:顧聰自测体质的11个小妙招1正常体质:肤色润泽,唇红润,精力充沛,饮食睡眠良好,二便正常,舌淡红,脉和缓。
患病较少,抵抗力较强,耐寒热,不需进补,食疗或进缓和的平补之品。
2阴寒体质:属寒(实)体质,平素肢冷无汗,喜暖怕凉,常腹痛腹泻,关节酸痛,口淡不渴,溲清长,舌淡苔白,脉紧或沉迟。
宜患风湿关节痛,宜感寒邪,怕阴冷潮湿气候,宜温阳散寒。
应食温热食物,如羊肉、生姜、桂皮等。
3阳虚体质:属虚寒体质。
四肢多不温,怕凉喜暖,神疲,喜吃热食,睡眠偏多,便溏,尿清长,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苔润,脉沉迟而弱。
得病多从寒化,宜患痰饮、肿胀、泄泻,阳痿等证,易感寒邪,易被湿困。
耐夏不耐冬,宜用温阳补虚之品。
4阴虚体质:属虚热体质,形体多消瘦,心烦颧红,手足心热,午后尤甚,口燥咽干,目干涩,眩晕耳鸣,睡眠差,便干燥,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宜患阴亏燥热的病变,怕燥热之邪,耐冬不耐夏。
宜养阴补虚,甘寒退热。
如百合、枸杞、麦冬、海参、西洋参等。
5阳热体质:属实热类型。
面色多红赤,怕热喜冷,烦渴多汗,喜冷食,得病易发高热,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得病多从热化,易患疮疡,怕热,耐冬不耐夏,宜食苦味清热的食物或饮料,如苦瓜、苦丁茶、莲子心等。
6气虚体质:属虚的体质,面白少华,气短懒言,易出汗,食少,易疲乏,舌淡红,舌体胖大,脉虚缓。
易感冒,病后迁延不愈,内脏易下垂,不耐受风邪、寒邪、暑邪。
宜食山药、莲子或太子参、黄芪、黄精等。
7血虚体质:面色萎黄或淡白,唇甲无华,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或肢体麻木,舌淡脉弱。
宜补气生血。
用当归、熟地、龙眼肉。
8瘀血体质:面色多晦暗,口唇暗淡或紫,眼眶黯黑,肌肤甲错,或生症瘕,刺痛,痛处固定不移,舌体黯紫有瘀点,脉细涩或脉率不齐。
易患出血,症瘕,中风,胸痹(冠心病)等病。
宜活血化瘀,用山查、桃仁等。
9痰湿体质:体胖腹大,面部皮肤油脂较多,汗多且粘,眼胞微浮,胸闷脘痞,身重发沉,困倦,喜食肥甘粘腻之物,便溏,舌胖大多齿痕,苔白腻,脉濡滑。
易患消渴(糖尿病),中风(脑血管意外),胸痹等病。
对湿环境及梅雨季节的适应能力差。
宜祛湿化痰。
宜服薏苡仁、茯苓、赤小豆、冬瓜皮、荷叶、荷梗等。
10湿热体质: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身重困倦懈怠,大便粘滞不爽,男阴囊潮湿,女黄带臭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易患痤疮,黄疸,淋症,火热等病。
对气温偏高,湿热交蒸气候难适应。
食疗同痰湿体质,忌辛辣刺激食品。
11气郁质:神情郁闷,胸胁胀满,走窜疼痛,善太息、嗳气呃逆,咽有异物感,或乳房胀痛,痛经。
易患郁症,脏躁,不寐,梅核气,惊恐等病症。
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差,应调节心态,宜服行气之品,如玫瑰花,佛手,萝卜等顺气之品。
不宜进补。
还没有发现推荐.寒热体质大测验1)即使是冬天也喜欢喝冻饮。
(是/否)2)舌头的颜色呈深红。
(是/否)3)说话很快又准确。
(是/否)4)大便很多时也有臭味。
(是/否)5)常常有流口水的现象。
(是/否)6)手部长时间都保持热暖状态。
(是/否)7)说话时声音很大。
(是/否)8)两颊的颜色常常呈现偏红的现象。
(是/否)9)经常不自觉睁大眼睛。
(是/否)10)平均体温在36.3度以上。
(是/否)11)坐下来的时候身体常常摇摇摆摆。
(是/否)12)整个人看似结实,其实都是赘肉。
(是/否)13)用手抓小腿肌肉,肌肉会很容易被抓起。
如果你的答案“是”比“否”多的话,你就是热性体质,如果你是选“否”的比较多,你就是寒性体质了。
热性体质的特点热性人通常易流汗,所以一般都不会有水肿问题,但很容易因饮食过量,而出现便秘的情形,大量的宿便积存就变成小肚腩。
所以热性体质的人要减肥就要先解决便秘的问题,把宿便清除,多吃属凉性而纤维较重的蔬菜,平衡体质之余,更可以收清除宿便之效,但由于热性体质的人普遍食欲不错,所以要在食量方面多加节制。
寒性体质的特点寒性的人因为血液循环不好,所以容易手脚冰冷,但偏偏他们却不爱做运动,又怕冷,惟有常常利用食物让自己身体增加热量,往往就是这个恶性循环成为寒性体质人致肥的主因,要改善这情况,就要先从食物手,选择属热性的食物,平衡体质,继而配合适量的运动体质虚寒的女人养生须知若从阴阳而论,女性必然属于阴柔之体,阴盛阳衰,脏腑功能较男性而言偏弱。
单论女性而言,女性在阴柔之间,又分寒热之体。
女性体质如何分寒热?有一类人经常脸色红赤,口渴舌燥,喜欢吃冷饮,易烦躁,常便秘。
在喝到凉水时感到舒服,此类人大体属于偏热的体质。
另一类人四肢即便在夏季也是冷的,她们面色较平常人偏白,很少感到口渴,也不喜欢接触凉的东西,此类人群大体属于偏寒体质。
一般认为"偏寒体质"的人,产热能量低,手足较冰冷,脸色比一般人苍白,容易出汗,大便稀,小便清白,肤色淡,口淡无味,喜欢喝热饮,即使炎炎夏日,进入冷气房也会觉得不适。
中医讲"精气夺则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
这类体质的人在养生方面需要注意补充阳气,饮食上宜选择偏温热者。
因为本身体质属凉性,若再食用寒凉性食物,则会使其寒证更严重。
甚至造成即使在暑热之际,仍有手足麻痹的感觉,一到冬天,因寒冷还会导致疼痛加剧。
体质偏寒的妇女多属素体阳虚,如过食寒凉生冷,以致脏腑、血气、经络凝滞,寒从内生,影响胞宫等功能,容易发生寒证的妇科疾病,如:月经后期、量少、痛经、闭经、不孕、胎萎不长、产后腹痛等。
同时可伴有全身症状:小腹冷痛、腰膝酸冷、四肢不温、脉象沉迟等。
体质偏寒的妇女要禁止经期游泳、盆浴,防止寒邪直入血室;经期要保暖,不要因涉水、雨淋等受寒;在饮食上也要避免寒凉之品虚寒体质者不宜饮用性凉的豆浆豆浆能改善骨骼代谢,预防骨质疏松,减少动脉硬化的危险。
然而专家指出,豆浆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含有某些抗营养因素,不仅不利于人体对养分的消化吸收,反而有害健康。
1.豆浆性质偏寒,消化不良、嗝气和肾功能不好的人,最好少喝豆浆。
另外,豆浆在酶的作用下能产气,所以腹胀、腹泻的人最好别喝豆浆。
另外,急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者不宜食用豆制品,以免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加重病情,或者引起胃肠胀气。
2.豆浆里不能加红糖,因为红糖里面有多种有机酸,它们和豆浆里的蛋白酶结合,容易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不容易被人体吸收。
而白糖就不会有这种现象。
3.有人喜欢用暖瓶装豆浆来保温,这种方法不足取,因为暖瓶温湿的内环境极有利于细菌繁殖。
另外豆浆里的皂毒素还能够溶解暖瓶里的水垢,喝了会危害人体健康。
4.由于豆浆是由大豆制成的,而大豆里面含嘌呤成分很高,且属于寒性食物,所以有痛风症状、乏力、体虚、精神疲倦等症状的虚寒体质者都不适宜饮用豆浆。
5.豆浆不但必须要煮开,而且在煮豆浆时还必须要敞开锅盖,这是因为只有敞开锅盖才可以让豆浆里的有害物质随着水蒸气挥发掉。
6.豆浆一定不要与红霉素等抗生素一起服用,因为二者会发生拮抗化学反应,喝豆浆与服用抗生素的间隔时间最好在1个小时以上。
7.常喝豆浆注意补锌,豆类中含有抑制剂、皂角素和外源凝集素,这些都是对人体不好的物质。
对付它们的最好方法就是将豆浆煮熟,长期食用豆浆的人不要忘记补充微量元素锌。
天气一冷,就有许多人感觉全身发冷,手脚尤其冰凉的受不了。
这种情况,就是中医所说的“阳虚”,也就是一般所俗称的“冷底”或是“寒底”,西医未必能有效改善,但如果使用中医长期调理,倒是可以将这类体质改善,一般人并不致于特别怕冷,临床上,以年老者、妇女、易感冒的幼儿和过敏体质的人,身体比较寒,需要用药补食疗来改善体质。
另外也可以利用“阴极生阳”的原理,把冰冷的四肢泡在冷水中泡到不觉得水冷时,再起身擦干,放进被窝或衣服口袋,几分钟内就会回暖,效果相当快。
这些阳虚型的患者常需要使用补养药,要补气养血的需要鹿茸、肉桂、高丽参、紫河车、附子、人参、苁蓉、补骨脂、菟丝子、熟地、当归、阿胶、枸杞、龟胶等,都是常使用的药材,在煎煮时,可以和鸡、鸭、羊肉,鳗鱼、土虱一起炖煮滋补与美味兼收。
使用药酒炮制的方法,也对某些症状可行,像一些四肢麻木、骨头经常容易酸痛的病患,吴胜贤建议,不妨拿高粱酒、米酒、或是米酒头,将中药切成细片或是磨成粗粉放入,以八比二的比例,浸泡其中,大约2个月左右便可饮用。
这类药酒,可以用每天小饮2次的方式饮用。
此外,如果本身脾胃较弱,则可将各种处方先煎煮后,再去掉渣汁,让它变成膏状后,再加上冰糖,每天晚上以温开水化开后,就像服用枇杷膏一样,服一汤匙。
这种方式,对脾胃虚弱、消化吸收差的人最适合。
克服手脚冰冷13攻略‧手脚常冰冷...你的心血管太弱啦手脚冰冷和心脏血管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血液是由心脏发出,携带氧气到全身各部位,氧经过燃烧后,才能产生热能,手脚才会温暖。
一旦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影响血液运行输送,造成手脚冰冷的情形。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手脚容易冰冷、麻木,多是属于气血的毛病,因为气虚、血虚所造成的血液运行不畅、血液量不足。
【手脚冰冷的主因】*心脏衰弱,无法使血液供应到身体末梢部位。
*体内血液量不够,血红素和红血球偏低。
*血管中有阻塞,或发烧、感冒等都会影响大脑中枢神经,导致手脚冰冷。
*交感神经功能出了问题,使肌肉遇冷无法紧缩,产生热能以耐寒。
【哪些人最容易出现手脚冰冷的情形】*体型太瘦小的女生体型较瘦、虚寒体质的女生最容易出现手脚冰冷的情形,因为这类型的人末梢血液循环较差,容易使体温调节的机制紊乱,而手脚冰冷正是自律神经功能调节不顺畅,血管变细所引起。
而且脚趾、膝盖、肩膀和手指等部位,属于运动较多的关节区,因为脂肪、血管皆相对较少,热度容易散失。
*血糖太低或低血压时食物是身体很重要的热量来源,如果你减肥过度、饿过了头,让血糖太低时,都会有手脚冰冷的现象。
而低血压时,血液循环也会不佳,疲劳、身体衰弱时,血压容易降低,就会手脚冰冷啰*压力过大时因为工作紧绷的压力或时间逼迫的压力,都会让手脚发冷发抖,只要过了这个紧张时期,就会慢慢恢复温暖。
*衣物不够保暖如果手脚冰冷,表示体温的平均调配有问题,如果已经多穿了好几件衣服,但手脚仍未恢复温暖,就该注意啦因为许多人体表的温觉神经接受体的「凉点」,因为太过迟钝而不能感受到冷。
*天气冷或长时间待在冷气房都会让血流量减少、血行速度减缓让手脚冰冷。
‧拒绝手脚冰冷全方位要解除手脚冰冷,必须从日常生活各方面来着手,快快开始运动、食疗、吃药膳、泡温泉、按摩...,你就可以四肢温暖、面色红润地啰.攻略1:勤运动.勤甩手建议你一早起来做做运动,健走是最佳选择喔用比走路快、比跑步慢的速度,大步往前走,双手顺便甩一甩,走上30分钟,促进气血运行,全身就会暖呼呼,因为一早就让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所以整天都会充满活力,不容易发冷喔你也可以试试简单的爬楼梯、原地跳跃,动个20分钟,达到稍微流汗的程度,都有助于强化体温调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