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学习主题 第三课 古代宗教教学设计 川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学习主题 第三课  古代宗教教学设计 川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学习主题 第三课  古代宗教教学设计 川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学习主题第三课古代宗教教

学设计川教版

【课标要求】

了解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创建的时间、创建者和经典,知道三大宗教的基本教义;理解宗教是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虚幻反映,是对自然和社会现实的不科学认识;正确理解宗教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价值。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学教材(联系与三大宗教有关的前后知识)和相关的故事资料、填写三大宗教基本情况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从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比较三大宗教产生的背景、基本教义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通过结合所学知识和现实社会现象,分析三大宗教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如何对待宗教信仰自由”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以政策、法律为准绳处理问题的能力。既肯定三大宗教早期的积极意义,又认识到其本身的非科学性,训练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事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宗教实质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宗教是人类对社会现实曲折的、幻想的、不科学的反映,从而培养学生的无神论思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但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宗教的产生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认识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和社会力量,从而培养学生对宗教的正确态度和对宗教文化的尊重。

【重点难点】

一、重点:三大宗教的产生、思想和影响。

二、难点:三大宗教的实质。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上网查找并整编《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关于三大宗教的故事,整编后的故事必须包含三大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创立的时间和创立者、基本教义、经典、传播概况;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感兴趣的图文宗教资料。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演法、读书指导法、讲解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有关宗教的图片。

【流程预设】导入新课(2分钟)——学习新课(30分钟):1.激趣夯基;知识链接。分发三大宗教的故事资料——学生演讲故事——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表格的要求在课文和资料上收集有用信息填写三大宗教基本情况表,并比较三大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教义的异同,分析三大宗教的影响。2.畅所欲言、集智解惑。老师组织学生结合三大宗教的基本教义讨论:佛教和基督教本是下层人民的宗教,为什么后来发展成统治阶级麻醉人民维护统治的工具?为什么三大宗教能够发展成世界性的宗教?——师生探究:既然宗教是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虚幻反映,是对自然和社会现实的不科学认识,那为什么中国政府还允许宗教信仰自由?你对宗教有何认识?——巩固新课(6分钟):1.打破沙罐问到底。2.活学活用,把戏过手。——作业(2分钟)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师:放映幻灯片1,先后显示“如来佛像、观世音坐像”;“八仙、福禄寿三星”;“基督教的标志十字架”;“聪明的阿凡提”。请学生说说这些人和物的名称,与什么宗教有关?

生:……

师:学生答后指出,这四组人物图分别与四种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有关,这些宗教至今已成中国化的宗教。但是,这些宗教并不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请同学们说,哪一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哪些是外来的宗教?

生:……

师:学生答后指出,全世界有近一半人口信仰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因此,它们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同时,放映幻灯片2,显示《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图》,引导学生看图了解三大宗教分布的主要地区。

然后提问:世界三大宗教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到世界各地形成世界性的宗教的?中国政府允许宗教信仰自由,你对宗教有何认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同时,放映幻灯片3,显示课题及授课要点:即板书设计的内容。并向学生说明上述六个要点也就是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新课之前,先给你们发关于三大宗教的故事资料,然后同学们一边看一边听故事。

学习新课:

一、激趣夯基;知识链接

师:把课前准备的关于三大宗教的故事资料分发给每个学生,并选三个胆大、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演讲故事。根据需要在展示台上先后展示:释迦牟尼苦修像、出游感苦图、释迦牟尼像、佛教徒和尚和尼姑;耶酥像、《最后的晚餐》“基督教标志十字架”图片、

“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图片、基督教信徒教士和修女;穆罕默德像、穆斯林的装束。

(目的是激趣、活跃课堂气氛。因为枯燥的宗教知识编成故事由学生一气呵成地讲、自己看比老师讲更有趣,这样就能达到“变学生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的目的)生:一边看资料一边听故事。

师生:学生讲完后,引导学生根据表格的要求在课文和资料上收集有用信息填写三大宗教基本情况表,并比较三大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教义的异同。

放映幻灯片4。

三大宗教基本情况表

注:

1、三大宗教产生背景(学生看书后归纳,老师补充讲解,同时放映幻灯片5、6、7小结)

⑴佛教产生的背景:

公元前6世纪,印度劳动人民强烈反对等级制度和婆罗门的专横统治,刹帝利不反对等级制度,但要跟婆罗门争夺四个等级的首位,于是,印度出现了反对婆罗门统治的社会思潮;乔达摩·悉达多顺应这一潮流出家修行创立佛教。

(老师引导学生看书13页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特点和影响,帮助学生理解67页佛教产生的社会背景——印度出现反对婆罗门统治的社会思潮,佛教顺应这一潮流在印度兴起)特点:佛教是印度没落奴隶主阶级为寻找精神解脱,综合了印度各种宗教思想而创立的。

⑵基督教产生背景:

公元1世纪前后,由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地区的人民不堪罗帝国的残酷统治而多次起义,结果都遭到镇压。当时他们找不到正确的道路去斗争,只得期望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神”来帮助他们,于是他们创造一个神来创立基督教。

(老师引导学生看书28、29、31页,了解罗马帝国的版图、被征服居民沦为奴隶后的悲惨处境,让学生理解人民起义的必然性。简介犹太教及对基督教产生的影响)特点:基督教是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被压迫者自发地创造的宗教,是从犹太教中分出来的新宗教,是东西方文化大融合的产物。

⑶伊斯兰教产生背景:

公元6世纪以后,阿拉伯半岛的各部落都有自己信仰的神,这种多神教的信仰使人们的思想不统一,国力不强大,当半岛不断遭到外族入侵的时候,半岛的人民不能团结抗敌,不能保住能带来经济利益的商路,于是建立强大的统一国家,抵御外侮,恢复商路,成了阿拉伯人的共同愿望。建立强大的国家必须团结阿拉伯民族,要团结整个阿拉伯民族,必须使阿拉伯人在同一种信仰之下统一起来,所以,创立一个共同信仰的民族宗教就成了必要。公元七世纪,穆罕默德顺应了这一需要,创立了伊斯兰教。

(老师引导学生看书17页、70页,了解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

特点:伊斯兰教的产生既不同于佛教,也不同于基督教,它是社会统治集团尤其是商业贵族为了既定的政治目的而虚构出来的,它一开始就是作为封建统治者的精神统治工具而出现的。伊斯兰教也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是在继承和改造阿拉伯社会古代宗教信仰以及犹太教、基督教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

(例:伊斯兰教独尊的唯一的真神安拉与麦加原来的主神同名,教义上与《旧约圣经》犹太教有许多近似的色彩,却不同于半岛以往流传的宗教。它排除自然崇拜,摈弃拜物教,禁止多神崇拜、偶像崇拜,继承阿拉伯原有宗教的灵魂不死、善恶报应观念,保留对克尔白黑陨石的膜拜,采纳游牧人最重要的宗教仪式——朝觐等等)

⑷三大宗教产生的背景比较:(放映幻灯片8)

①三教的产生都是在社会的阶级矛盾极其尖锐,统治阶级需要对被统治阶级加强精神奴役,被统治阶级苦难深重,无力解脱,需要精神安慰的时代产生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象它是没有精神的状态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在苦难深重,找不到现实出路的时代,“在各阶级中必然有一些人,他们既然对物质上的解放感到绝望,就去追寻精神上的解放来代替,就去追寻思想上的安慰,以摆脱的绝望处境”。三教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应声而出的)

②三教都是多种文化传统融合的文化重构物。(它们在形成时都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包括宗教观念、民族感情、民族心理、习俗和价值观念,吸收和改造旧宗教以及外来文化的有价值的成份。这种改造和创新既照顾了群众对宗教的需要和宗教感情,又迎合了时代的客观需要,有着浓厚而广泛的社会基础,因而能被整个社会迅速而平静地接受)

③三大宗教产生的时代不同。(佛教产生于前6世纪的印度奴隶制繁荣时期,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前后罗马奴隶制走向衰落时期,而伊斯兰教则产生于7世纪初阿拉伯人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④三大宗教产生的动因不同。(佛教、基督教是在民众中自然产生的,并无一定的政治目的。伊斯兰教则是由政治人物根据政治目的创造的,即阿拉伯要求建立统一的国家创造的,所以与政治、国家政权密切结合,具有鲜明的政教合一的特点)

2、三大宗的教基本教义(学生看书后归纳,老师补充讲解,同时放映幻灯片9、10、1 1小结)

⑴佛教基本教义:

宣扬因果报应,提倡禁欲修行,寻求自我解脱;反对婆罗门种姓的特权地位,主张“众生平等”。(解释“因果报应”、“禁欲修行,寻求自我解脱”、“众生平等”)教义的实质:是要人们对苦难采取忍耐、顺从的态度,放弃现实的反抗斗争,通过修行,行善积德,死后进入极乐世界,在宗教领域里实现“众生平等”。

⑵基督教的教义:

宣扬上帝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人生来就有罪,人类深重的苦难和罪孽只有依靠上帝才能拯救。要人们虔诚地崇拜上帝、忍受现世苦难,抛弃人的自然情欲,培育向善的心灵,以求死后灵魂升入天堂。否则,死后下地狱继续受到惩罚。

⑶伊斯兰教教义:

宣扬对天神安拉的崇拜,安拉是真主,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是全知全能的至高无上的神;遵循安拉善意行事的人灵魂就能升入天堂,作恶者下火狱。

特点:独尊唯一的真神安拉。灵魂不死、善恶报应。最重要的宗教仪式——朝觐。

⑷三大宗教教义比较:(放映幻灯片12)

①三大宗教的教义都主张顺从、忍耐、行善,死后升入天堂或极乐世界,否则死后下地狱或火狱受到惩罚。

②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是一神教。(都主张世间只有唯一的真神,他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是唯一救助人类摆脱沉重苦难的救世主,并要求虔诚崇拜唯一的真神;都主张有天堂和地狱,对神虔诚者,灵魂就能升人天堂,反之,则会坠人地狱,从中可看出基督教对伊斯兰教的影响很深)

③佛教不是一神教,是以佛陀为主神的多神教。(他认为佛陀不是世界的创造者,只是最高神,随着佛陀的降生,其余神便退居幽处。因此,在佛教的万神殿中有从呔陀教和婆罗门教承袭来的以及佛教新杜撰出来的众多的神)

④道教也是以玉皇大帝为最高神的多神教。(它是以神仙之说为中心,加上道家、易、阴阳、五行、卜筮、巫祝、占星、谶纬以及儒家之说,并综合方术、咒术和仿效佛教的组织体制而形成的宗教形式。)我国的种种民间信仰,也是多神。

3、三大宗教传播概况(引导学生看书和《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图》,了解三大宗教传播的范围、国家和地区。结合所学知识了解三教在中国传播的情况)

4、三大宗教的影响(放映幻灯片13)

⑴佛教对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看书68页“佛教被定为国教,成为国王维护统治的工具。”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的佛教文化:称慈禧太后为老佛爷;人们通常说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如果一个人心肠好,我们说他是菩萨心肠;敦煌、云冈、龙门、乐山的石窟佛像;佛学警世语人生20最等等)

⑵基督教对欧洲历史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引导学生看书P35—36“教会的统治”、P4 4—45“十字军东侵”,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几个方面理解)

⑶伊斯兰教对促进阿拉伯国家兴起、发展和维系阿拉伯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看书P17—19“阿拉伯国家的兴起、发展”、P70页“伊斯兰教的作用”)

二、畅所欲言、集智解惑

师生:老师组织学生结合三大宗教的基本教义讨论以下问题。(前后左右的同学为一组讨论。学生发言后,老师放映幻灯片14、15、16进行小结)

1、为什么佛教既深得中下层民众支持,又得到国王的大力推崇,并作为维护统治的工具?

因为佛教是要人们对苦难采取忍耐、顺从的态度,放弃现实的反抗斗争,通过修行(行善积德)进入极乐世界,在宗教领域里实现“众生平等”。“众生平等”的主张顺应了人们破除种姓等级界限的愿望,深得中下层民众支持。同时,它要求人们放弃对现实的抗争,禁欲修行,有利于维护国王的统治,因此得到国王的大力推崇,立为国教,佛教逐渐成为国王维护统治的工具。

2、基督教本是下层人民的宗教,为什么后来发展成统治阶级麻醉人民维护统治的工具?

基督教之所以成为下层人民的宗教,是因为基督教教义的宣传使苦难中的被压迫者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和寄托。基督教早期的教徒多是贫苦民众和奴隶,他们在吸纳信徒时不分阶级、民族、性别,反对罗马帝国的暴政和剥削者的为富不仁,在内部实行财产共有、共同消费、彼此平等互助的原则,因而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基督教在各地逐渐传播开来。

基督教之所以成为统治阶级麻醉人民维护统治的工具,是因为在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发生危机以后部分军人、高级官吏和贵族纷纷加入基督教会并在教会中逐渐取得领导地位。教义中也出现了“君权神授”、忍耐顺从等有利于统治者的思想。公元四世纪,罗马皇帝加入基督教,并给基督教以种种特权,于是基督教就由最初穷人的宗教蜕变为统治阶级控制的宗教。

3、为什么三大宗教能够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举例说明)

三教的产生都是在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极其尖锐,不能掌握命运的人需要精神安慰的情况下产生的。三教的教义形成时都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包括宗教观念、民族感情、民族心理、习俗和价值观念),吸收和改造旧宗教以及外来文化的有价值的成份。这种改造和创新既照顾了群众对宗教的需要和宗教感情,又迎合了时代的客观需要,有着浓厚而广泛的社会基础,因而能被整个社会迅速而平静地接受。

人类虽然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生物,但人类对于他们的起源,未来的归宿以及现世存在的意义并不清楚,现在人类虽然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但并不能对人类生存的自然世界和宇宙做出全面的解释。人生的艰辛,世事的难料,几乎使所有的人在其一生中都有困惑软弱的时刻。所有这些都促使人们寻找一种帮助、一种安慰、一种寄托、一种解释和答案,这就形成了人的内心深处的宗教需要(出自于《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对宗教的理解》)。宗教的神创论,灵魂不灭论,天堂地狱论和善恶报应说的基本观念,自然就被人们接受。于是,三大宗教就发展成了世界性的宗教。

巩固新课

一、打破沙罐问到底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世界三大宗教,它们都有悠久的历史,精深的教义。它们都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现在我国还有很多人信仰三大宗教。我国政府保护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又明确的反对邪教、反对封建迷信。那么什么是宗教?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宗教、邪教、封建迷信?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宗教信仰自由”、邪教、封建迷信?

生:读导语,讨论。(前后左右的同学为一组讨论,并举例说明)

师:学生发言后,老师放映幻灯片17进行小结,明确指出:

1、什么是宗教?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宗教、邪教、封建迷信?

⑴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宗教是人们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是人类对社会现实认识曲折的、幻想的、不科学的反映。(人生的艰辛,世事的难料,几乎使所有的人在其一生中都有困惑软弱的时刻。所有这些都促使人们寻找一种帮助、一种安慰、一种寄托、一种解释和答案,这就形成了人的内心深处的宗教需要。于是想象出神灵来加以崇拜、祈祷。举例说明)

⑵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宣扬的神灵崇拜、天堂地狱、灵魂转世等体系化的神学理论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宗教所出现的建筑、雕刻、绘画、音乐、文学、医学等成果,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举例说明)

⑶宗教是一种社会力量。这种力量既体现为精神的,也体现为物质的。(以伊斯兰教为核心的穆斯林世界、中外历史上以宗教为号召进行的人民起义等都是社会力量的表现。如:巴以冲突、“9.11事件”、人体炸弹等)

⑷“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马克思所指出:“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象它是没有精神的状态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在苦难深重,找不到现实出路的时代,“在各阶级中必然有一些人,他们既然对物质上的解放感到绝望,就去追寻精神上的解放来代替,就去追寻思想上的安慰,以摆脱绝望的处境”)

⑸宗教和封建迷信、邪教的区别:宗教和封建迷信的相同点是都对超自然力量实体的信仰,宗教礼仪以及宗教感情的统一。但宗教有完备的组织、固定的神职人员、崇拜中心、道德规范、系统的教义和主张。宗教教义体现了对人类的慈爱,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这些宗教一般都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历程而最终被许多人信奉,为社会的承认,其本质教人向善、遵守法制、奉献社会的;封建迷信则不是。而邪教教义主张粗制滥造,危害人类的生存与生

活,破坏社会正常秩序,其本质是反社会的。所以我们要尊重别人的宗教信仰,坚决反对邪教,远离邪教、抵制封建迷信。

二、活学活用,把戏过手(放映幻灯片18)

㈠如何对待“宗教信仰自由”?

1、参考资料: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2)宗教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活动。

(3)各宗教一律平等。

(4)宗教与国家政权分离。

(5)国家保护一切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的正常的宗教活动。

(6)无神论与有神论之间相互尊重。任何人都不应到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无神论的宣传,或者在信教群众中展开有神还是无神的辩论;任何宗教组织和教徒也不应在宗教活动场所外布道、传教、宣传有神论、散发宗教传单和其它未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出版发行的宗教书刊。

(7)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2、情景讨论:(放映幻灯片19、20)

(前后左右的同学为一组,对照上述参考资料进行讨论)

⑴小丁的奶奶要去庙里烧香,小丁说:世界上没有菩萨,你不要信教。于是拦着奶奶不许她出门。

⑵公民李某、王某夫妇,是虔诚的基督教徒,经常去教堂参加宗教活动,而且还逼迫正在上小学的女儿同他们一起信教。

⑶在学习了唯物论以后,同学张某认为上帝是不存在的,所以他来到当地的教堂宣扬无神论。

⑷周某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有一天他送儿子上学,在学校里宣传宗教教义。

⑸毛超丢了一万元钱,急得直哭,经人点拨,去求神婆帮助。

根据上述材料答题:

①小丁的奶奶、公民李某和王某夫妇、周某信仰的是什么宗教?

②小丁、李某和王某夫妇、同学张某、周某的作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③上述信教者和不信教者,遵守或违背了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那几条?

④毛超的行为是信仰宗教,还是信仰封建迷信?

【板书设计】

第3课古代宗教

1、三大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异同) 4、三大宗教的经典

2、三大宗教创立的时间、创立者 5、三大宗教的传播和影响

3、三大宗教的基本教义(异同) 6、对宗教的认识

【课后作业】(放映幻灯片21)

1.列举三大宗教创立的时间、地区、人物、经典、仪式、教徒的名称。

2.扼要回答三大宗教的教义及影响。

3.根据当今世界的政治时事,举出1—2个与伊斯兰教有关的实例。

-----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教学设计

情境教学设计: 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创始人、教义、发展、传播和影响等。 2、通过分析佛教教义,培养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基督教产生的原因的思考、讨论,培养学生概况、分析的能力。 4、通过学习伊斯兰教的创立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及帝国的建立等史实,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宗教与政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研究、表演、角色互换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通过对世界三大宗教起源的探究及现状的认识,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关注现实问题。 3、通过视频展示和史料分析,引导学生的解读能力和学会利用课外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佛教的兴起和传播,了解佛教的教义内涵。 2、基督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了解其教义实质,明白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也是造成中世纪西欧落后的原因之一。 3、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对促进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积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三大宗教的产生和传播 突破方法:通过讨论、图片展示、史料解读、角色互换等多种教学方法。 2、难点:正确认识三大宗教的本质 突破方法:通过对世界三大宗教起源的探究,以及其教义经典的解读了解其实质,对宗教现状探究,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关注现实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查阅相关图片(或漫画);通过书籍、网络等查阅有关资料。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通过网络直接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寻求有关问题的答案。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表演法、列表格等方法。 五、教学用时:一课时 六、教具:图片、影片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西游记》剧照) 教师提问:《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历经艰难险阻取回的是《佛经》、《圣经》、还是《古兰经》?它们分别是哪一种宗教的经书?你还知道其他哪些 宗教?直接提问世界三大宗教指的是哪三大宗教?然后请学生阅读课 本,了解三大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时间及创始人等。 (二)讲授新课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了解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时间和创始人。请一位同学讲述有关佛教产生的经过。 1、佛教 学生讲述:公元前6世纪,在反对婆罗门教的过程中,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 介绍乔达摩悉达多。佛教的基本教义:倡导“众生平等”。佛教教义对 解除渴望摆脱苦难的劳苦大众很有吸引力;很多国王也利用它“忍耐 服从”的说教,大力扶植佛教。公元3世纪,摩揭陀国王阿育王在位 时,佛教有了更大的发展,并开始向古代印度以外传播。公元1世纪 时,佛教传播到中国汉族地区,以后再从中国传播到朝鲜和日本。今 天,世界有两亿多人还在信奉着佛教。 教师提问:(展示PPT,佛教产生的背景) 教师提问:(展示PPT,佛教的教条)佛教的教义是什么?它有哪些进步意义?又有哪些局限性? 学生4人小组讨论,代言人发言:(略) 教师归纳:佛教的教义是“众生平等”,对当时反对婆罗门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但佛教宣扬消灭一切欲望,忍耐服从,有利于维护奴隶主的统治,终 于被统治阶级利用,这是它的局限性。 教师提问:为什么阿育王时期要大力支持佛教?(提示与佛教教义有关) 多媒体展示:(强调学生做笔记) (1)产生的背景:(P31第一段第一句)

第7课佛教寺院与哥特式教堂教案

佛教寺院与哥特式教堂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佛教寺院与哥特式教堂了解中西宗教建筑艺术的不同艺术风格并领会其中内涵的中西自然观的不同。 (二) 主要知识点 1.佛教建筑的基本布局特点与主要建筑形式 2.西方教堂的罗马式拜占庭式和哥特式的主要特点3.哥特式教堂的主要装饰特点和建筑的象征意义4.佛教寺院与哥特式建筑的比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结合佛教寺院与哥特式建筑艺术的形式特点及文化理念/,理解东方的“意境美”与“形式美”的含义。提高对我国优秀古代宗教建筑的了解。难点:中西文化观念的差异。二: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请学生欣赏一组图片:能不能告诉我, 学生欣赏思考回答 这些建筑你都见过吗?他们属于什么建筑?引出宗教建筑的地位与差异引出课题 中国宗教建筑 (佛教建筑的基本知识 看图片说明佛教建筑在我国的融合看图片说明佛教建筑的形式佛塔与寺院 教师出示南北方不同塔让学生观察分析说明佛塔的特征 教师总结:佛的象征。造型多样(楼阁式塔、四门式塔、单层式塔等),从建筑材料上分有木塔、砖石塔、砖木结合的塔等。早期是佛教的主体建筑,隋唐时期佛殿成为主体建筑,塔被移在殿后或另建塔院。也多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北方塔雄伟浑朴南方塔秀丽纤细学生欣赏学生思考回答 中国佛教寺院特征 出示法雨禅寺图片说明寺院位置出示北京雍和宫图片说明寺院格局平面延展的院落式格局 同一国家不同民族文化差异在佛教建筑上的反映 出示不达拉宫与隆兴寺和雍合宫让学生分析异同点 飞檐式雍和宫多民族文化融合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 大多与山水相伴,平面延展的院落式格局,安详亲和的环境气氛;再现彼岸世界的宁静与平和。 学生思考回答学生欣赏思考回答 上面我们分析了东方以我国为代表的宗教建筑寺院那西方呢文化观不同 学生思考 又有什么形式感呢?基督教建筑三种形式出示各自图片进行分析罗马式建筑 罗马式教堂采用典型的罗马式拱券结构它的外形像封建领主的城堡,以坚固、沉重、敦厚、牢不可破的形象显示教会的权威。 拜占庭教堂建筑的一大鲜明特点就是对穹顶的普遍使用。整体造形中心突出。在色彩的使用上,即变化又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都显得灿烂夺目。 哥特式“用石头描绘的童话”“用彩色玻璃编绘的神话” 外形高耸、轻盈、空灵、纤瘦,内部是镶嵌画和彩色玻璃画,狭长的大窗子辉煌而神秘。线条轻快的尖拱券,造型挺秀的小尖塔,造成一种向上飞升、令人神往的天国神秘的幻觉。学生欣赏感悟思考回答 佛教寺院与哥特式建筑的比较不同点:选择建造的位置结构布局建造风格

第6课 世界三大宗教

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世界三大宗教的产生、发展和传播,理解三大宗教的基本教义(重点)。 2.正确认识三大宗教的本质(难点)。 3.尊重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抵制邪教,倡导人类和平。 二、温故知新 (一)复习巩固(每小组成员在草稿纸上自备题目,课前轮流提问回答) 通过这几课书的学习,你能归纳、分析出世界古代史上有几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吗? 三、反馈练习(盘点收获) (一)基础闯关(单选题) 1.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产生在 ( ) A.中国 B.印度半岛 C.阿拉伯半岛 D.欧洲 2.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的犹太人中,最初与犹太教秘密教派有关,后来逐渐与犹太教分离,成为一种全新的宗教。基督教诞生的地区当时正处于:() A罗马帝国统治 B罗马共和国统治 C阿拉伯帝国统治 D奥斯曼帝国统治3.世界三大宗教的典籍所具有的共同点()①都劝人为善②都对信徒的思想行为产生重大影响;③都是某些历史文化的载体④都具有法律效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教皇英诺森三世(1198---1216年在位)说:“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像月亮要从太阳那里得到光辉一样,皇帝要从教皇那里得到政权。”这说明() A、宗教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B、中世纪欧洲教会控制一切 C、宗教活动需要国君的认可 D、基督教已经得到国君支持 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是()真实写照。 A.伊斯兰教 B.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 6.佛教的产生有利于下列哪一等级()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7.宣传耶稣是“救世主”的宗教是()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印度教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1课《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用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杰出代表及其艺术特点,提高欣赏古代雕塑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热爱家乡雕塑建设,具有保护古建筑意识,开拓艺术视野,陶冶雕塑艺术情操。提高艺术素养的感知能力,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两大类雕塑(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及其艺术特征,特别是对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品能加以分析及鉴赏。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唤起学生对雕塑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一段音乐(西安的人)由西安引出兵马俑 提问----它属于美术众多门类中的一种——雕塑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内容是中国古代陵墓雕塑。 教学内容: (一)陵墓雕塑 1、秦始皇陵兵马俑---世界上最大型的雕塑群 (1)学生看一段视频(认识秦俑) (2)欣赏图片《跪射佣》和《秦俑一号坑》 (3)总结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大、多、精、美 (4)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表现手法:写实 2、霍去病墓石雕群 (1)欣赏图片《野猪》《立马》《卧牛》

(2)总结霍去病墓石雕群的艺术特点 (3)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表现手法:写意 3、分组讨论 秦始皇陵兵马俑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异同 (二)宗教雕塑----四大石窟 1、敦煌石窟 2、云冈石窟 3、龙门石窟 4、麦积山石窟 (三)大显身手----重回童年 利用陶泥制作一件小雕塑 小组代表上台介绍并展示作品,学生点评作品,老师总结鼓励。 (四)课堂回顾 (五)总结提高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它们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代传承与创造的珍贵财富,蕴含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文化内涵。我们既要自觉保护它,更应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有选择地将其继承、发扬广大。

什么是世界三大宗教体系

什么是世界三大宗教体系 人类存在的特殊性在于其超越性的主动。这个主动首先体现在人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自身以及其间关系的认识。人超脱物质的束缚而对知识和精神的追求构成了人类的灵性。对个人的关照形成人个体行为的动力,而对可预见到的人类最长远的利益的关照就形成了人类的神性。人类的文化却千差万别,而人类的灵性和神性是一致的。固执于某知识体系而以为是天经地义的真理,就会造就特定的文化区域,当神性的光辉照耀到这片土壤的时候,这里就会繁衍出特定的宗教信仰道德和价值体系。由于科学以确定性和可重复性作为必要条件,所以科学是没有文化与宗教隔阂的。哲学的存在条件则宽松得多,其涉及的领域也就广泛得多,同时也造成了不同文化领域对同一自然的认识分歧。政治是人类社会组织形式的缩写,是道德与价值体系的执行者,是人类神性的衍生物。不同宗教间的神性是相通的,所以宣扬宗教的手段只能是沟通与理解,而非征服与对抗。不同知识体系间的灵性是浑一的,所以说科学无国界,哲学家们常相见恨晚。明于神性而志者为圣,乐于灵性而超者为仙。

神性形成了人类活动的目的,灵性的衍生物--知识构建了人类意识赖以站立与行走的基础。源于自然的共性,不同的宗教信仰道德体现了广泛的一致性;因为自然的无穷和视角的差异,不同的宗教信仰道德体现了各自的特点,从而导致了不同宗教文化与治世策略的分别。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宗教可以分成三个体系,同属亚伯拉罕系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起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教,佛教和印度教,还有中国的儒道教。 三大教系中,人们对儒道教的认识最为模糊。儒道教是中国的主体宗教,他的存在形式异于另外两个宗教体系,而他作为宗教的事实却是与其他宗教具有相同的确定性。哲学认识和人类神性这两个宗教基本元素在儒道教中十分清楚。在中国文化中,道家思想专注于哲学认识方面,而儒家思想专注于神性方面。中国的文化统治阶层在哲学方面信奉老子,而在治世方面皈依孔子。儒道教是一个独立文化圈的必然,也是客观历史事实。儒道教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尧舜时期。在春秋之前,两种思想混沌在一起,春秋之后儒道各自清晰出来。历史上二者统一在中国的统治文化中,也统一在道德与价值体系中,甚至于统一在大部份统治者与社会精英的个人思想之中。道家思想之于中国社会有两个主要的后果,一个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1课 这个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教学设计(试讲)

第11课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用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杰出代表及其艺术特点,提高欣赏古代雕塑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热爱家乡雕塑建设,具有保护古建筑意识,开拓艺术视野,陶冶雕塑艺术情操。提高艺术素养的感知能力,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中国两大类雕塑(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及其艺术特征,特别是对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品能加以分析及鉴赏。 教学难点:四大著名的石窟雕塑群的艺术风格及部分专业名词。 教学方法:采用分组法、直观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等,让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课型:欣赏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来自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我试讲的课题是《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下面我开始进行今天的讲课。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世界上有八大奇迹,它们都是哪些? 小结: 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阿泰密斯神殿、宙斯神像、太阳神巨像、摩索拉斯陵墓、亚历山大城的灯塔及中国的秦始皇兵马俑。 同学们,有参观过秦始皇兵马俑同学吗?与大家分享一下你当时的感受。 同学们,我们今天为什么谈到秦俑?它跟美术有没有关系? 秦俑属于美术众多门类中的一种——雕塑。让我们一同走近——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板书: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二.讲授新课 同学们,什么是陵墓雕塑?(统治阶级希望自己死后能够灵魂升天并继续拥有权利和享受豪华生活,因而在陵墓前设置大型的石人石兽等雕刻群表示威严。在墓中还放置大量精美的作为陪葬的各种陶俑。这些属于陵墓雕塑。)

_世界三大宗教与艺术

华中师范大学《世界三大宗教与艺术》通识课程 问卷调查表 亲爱的同学: 你好!为了解《世界三大宗教与艺术》通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为本课的开设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我们对此展开问卷调查,请同学们根据真实意愿填写。 任课老师:院系:学号:姓名: 时间: 2015 年 6__ 月 16__ 日 1 、你的专业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你选择该门课程的依据是什么:(可多选)E A 、个人兴趣爱好 B 、学分高低 C 、科目期末考形式 D 、离所在宿舍远近 E 、同学推荐 F 、其他 __________ 3 、对老师的讲课你更注重:A A 、知识广度 B 、课堂气氛 C 、审美能力的培养 D 、其他 4 、你多依赖哪种途径获取相关课程知识:(可多选)C A 、课程博客 B 、课堂听课 C 、阅读相关书籍 D 、云端一体化学习平台 E 、相关影片 F 、其他 __________ 5 、你喜欢什么样的上课方式: C A 、传统面授课堂 B 、网络平台学习 C 、两者结合 D 、其它 __________ 6 、你更倾向于哪种公选课考核方式:E A 、闭卷考 B 、开卷考 C 、看课堂表现 D 、论文形式 E 、写心得小结 F 、其它 ________ 7 、你更喜欢哪种绘画: A,很喜欢古典绘画表现的意境 A 、古典绘画 B 、现代绘画请简要写出理由 8 、你之前了解世界三大宗教与艺术吗?B A 、从未接触过 B 、有一点了解 C 、非常了解 9 、你认为世界三大宗教与艺术是怎样的: C A 、无意义的 B 、畸形怪状的 C 、有价值的 D 、一般般不怎么关注 10 、你对传统的态度是怎样的? C A 、传统无法逾越的 B 、腐旧的不适合时代的 C 、仍然具有魅力 11 、你上完该课后的收获怎样: B A 、收获很多 B 、有点收获 C 、一无所获 12 、课程感言或对该课程的评价(建议、意见) 课堂的互动可以再多一点,课程内容可以更加生动有趣一点,活跃的课堂气氛更能抓住学生的注意。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优秀教案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教学难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欧洲地图,找出法、德、意三个国家。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是欧洲三个重要的国家,你知道这三个国家的由来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基督教的兴起 1.图片展示:《耶稣》 2.教师提问:为什么在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基督教? 提示:犹太人不满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在屡次反抗斗争失败后,才将希望转向宗教,期盼上帝派“救世主”来拯救他们。 3.教师提问:信仰上帝的人是富人还是穷人? 提示:在基督教产生之初,它是下层人民的精神寄托和借以斗争的手段。 4.教学补充:可以让学生阅读有关《圣经》的知识,如关于上帝创造天地万物、诺亚方舟、大洪水的

故事等,这些故事不仅是基督教的教义,也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比如,在大洪水的故事中,就反映出古代两河流域的部分历史史实,以此消除学生对宗教的神秘感,形成对基督教的正确认识。 5.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比较一下佛教和基督教,完成表格。 提示: 目标导学二:法兰克王国 1.教师讲述:476年,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相继在西欧建立起一系列的日耳曼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是最典型的西欧封建国家。 法兰克(意为勇敢的、自由的)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散居在莱茵河下游,其中,居住在三角洲的称萨利克(海滨)法兰克人,居住在两岸平原的称里普阿尔(河畔)法兰克人。3世纪,法兰克人越过莱茵河进入高卢。4世纪,以罗马同盟者的资格定居在高卢东北部。5世纪下半期到6世纪初,在克洛维(465—511)统率下,经过不断地武力扩张,建立法兰克王国,占有了罗马在高卢的绝大部分领土。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地图《5—6世纪的法兰克王国》,指出法兰克王国在不断扩张过程中的版图范围。 3.教师提问: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当时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他为稳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措施:①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②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 作用:①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②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③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不断扩张,实力强大起来。 目标导学三:封君与封臣 (1)西欧封建制度以什么为纽带而形成的? 提示: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 (2)在西欧曾流传这样一句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提示: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都互有义务。所以,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而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却没有臣属关系。所以,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复杂的关系,在封建主之间“造成一团乱麻般的权利和义务”,使封建主之间不断发生争夺和混战。

《世界三大宗教》 习题

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 一、填空题 1、,印度种姓制度引起社会矛盾尖锐,创立佛教。教义:宣扬“”,提倡消除欲望以解脱苦难,教人忍耐顺从以求进入“极乐世界”。 2、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定佛教为国教,佛教逐渐发展成世界性宗教。 3、,基督教产生于、小亚细亚地区,相传其创始人是。教义: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上帝面前;人类有“原罪”,人们只要信奉耶稣,忍受苦难,死后灵魂就可升入天堂。经典是。 4、公元4世纪末,皇帝定基督教为国教,基督教逐渐盛行欧洲各地。 5、,创立。伊斯兰教的经典是。教义:号召人们信仰“”安拉,自称是安拉的使者,主张凡是信仰安拉的人,不分部落氏族,都是兄弟。 6、622年,穆罕默德在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 7、中期,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伊斯兰教随之传播到世界各地。 二、选择题 1、下列宗教中,将西亚耶路撒冷奉为“圣地”的有() ①佛教②犹太教③基督教④伊斯兰教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基督教被确定为国教的原因是() A、基督教领导人们反对罗马睥统治 B、基督教的“救世主”是耶稣 C、基督教教义是让人们忍受苦难 D、救世主降临给人们带来精神寄托 分析:将基督教定为国教是统治阶级麻痹人民的工具, 3、关于世界三大宗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产生于亚洲 B、依次产生的时间间隔大致相同 C、都有相应的创始人 D、客观上都有利于本地区的统一 4、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佛教----古印度 B、基督教----公元1世纪 C、道教----中国西汉 D、伊斯兰教----穆罕默德 分析:道教形成于中国汉时期的民间 5、下列关于佛教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②宣扬“众生平等”

第6课 世界三大宗教 教案

宣布佛教为国教,佛教有了更大的发展。阿育王兴建了许多寺院和佛塔,召集佛教徒聚会,让他们整理和编纂佛教经典,还派僧侣去邻国传教。从此,佛教开始广泛传播。 (展示《佛教的传播》图,并依次显示出传播路线的箭头方向。)佛教主要向两个方向传播。一是向北,经中亚地区传到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以后又从中国传入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称为北传佛教,北传佛教中的一支是藏传佛教,也称为喇嘛教。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国和我国境内傣族地区的佛教,称为南传佛教。 二、基督教 1.基督教的产生 基督教最早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的犹太人中间,它的产生是有历史根源的。犹太人在历史上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他们先后遭到埃及人、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侵略,为捍卫民族独立和尊严,犹太人同侵略者进行过无数次可歌可泣的斗争,但都遭到失败。在罗马奴隶主统治集团长期的血腥征伐和野蛮统治下,犹太人处于水深火热的苦难深渊,为摆脱罗马帝国的高压政策,他们曾掀起过无数次的斗争,但最终都被残酷镇压。他们对现实政治上的解放感到无望,在现实世界中也无法寻找思想上的安慰,于是,缺乏科学思想武器的人们便把摆脱人间苦难的希望寄托在宗教幻想之中,他们渴望“救世主”前来拯救。当时,传道者宣传耶稣就是“救世主”。“救世主”在希腊语中被称为基督,这种信仰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后来被称为基督教。 2.基督教的教义及经典 教师阐述相关内容,并板书:《圣经》 3.基督教的发展及分裂 传道者宣扬耶稣教人忍受苦难,以便死后升入天堂。这对于对现实绝望的穷人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这种宗教首先在巴勒斯坦一带的地中海沿岸的穷人中传播开来。信徒们结成很多小团体,后来逐渐形成统一的基督教会,反对富人和罗马统治。最初遭到罗马皇帝的镇压,但到4世纪时,罗马皇帝定基督教为国教,使基督教迅速得以传播。 提问:罗马皇帝为什么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基督教劝人忍受苦难,有利于皇帝的统治,所以罗马皇帝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使基督教逐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1.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基督教主要分三大派系:天主教(或称罗马公教)、新教(或称基督新教、 耶稣教)和东正教。 ⑴基督教的形成和发展 基督教源于巴勒斯坦的犹太教。在公元3年,罗马人征服巴勒斯坦,对犹太人进行残酷镇压。为此,犹太人多次起义,起义失败使一些人寄希望于宗教,期待"救世主"出现, 来拯救受苦的教民。犹太下层民众中出现一种流传"救世主" 将要来临的秘密教派,基督教实际上即是由此教派演变而来。最早的该派教徒多为奴隶、被释放的奴隶和贫苦人民。他们在城市中建立起小组进行活动,以十字架为标志,实行财产共有。但由于其宗教向各民族开放,包括罗马人在内的各民族人士参加,原来敌视罗马统治的精神逐步转为对现实罗马统治予以容忍,宣传爱仇如己,寄希望于来世,鼓励对国家

忠诚,对主人恭顺。因此,在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赦令",宣布给基督教以合法地位。 ⑵罗马帝国后基督教的发展与分裂 基督教随着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也出现了罗马与君士坦丁两个中心。基督教东、西教会的分离,加上后来对教义的解释和仪式的差异,彼此相互指责为异端,到1054年相互逐出教门,断绝一切往来,正式分裂,成为两个教派。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称东正教会,又称"正教"。西部自称为罗马公教(即天主教)。在西部,教会政治权力扩大,利用特权霸占了不少领地,对农民进行剥削。教会还出售各种神职、"圣物"、"圣骸"、"赎罪卷"来榨取人民血汗。教会的腐化与利用所谓"异端"镇压教徒与人民的反抗,使教会完全成为走上与人民对立的统治集团。教会成为人们反对封建的焦点。德国的教士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闵采尔领导农民起义,使西部统一的教会从此不再存在,宗教改革在北部广大地区广泛进行下去。结果,改革后的新教不但出现,而且在这些国家占主导地位。基督教从此又分成三个教派。 ⑶基督教的扩散与分布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古代的宗教教案 中华书局版1

第7课古代的宗教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产生、传播等相关知识。 (2)通过分析三大宗教的主要教义,初步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对基督教性质演变原因的思考与讨论,培养学生概况、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有关材料,了解古代宗教的基本知识; (2)通过观察图片、教师讲解、资料整合、对比探究等学习形式,向学生渗透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认识到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宗教的传播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文化交融。 (2)通过学习认识到宗教最终被统治阶级利用,成为统治人们的工具之一,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学情分析 宗教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发展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体现,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可以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的宗教现象入手,引导学生从感性的角度认识宗教,对宗教有关的知识形成初步的认识。 3重点难点 1.重点: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产生及主要教义。 2.难点:基督教的影响及基督教性质演变的原因。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播放《西游记》片尾曲,学生欣赏后,教师提问:《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

天拜佛求经的故事。那么,这里的“西天” 指的是哪里?“经”又是指的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发源于古印度的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老而神秘的宗教世界吧!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一)自己动手,展示成果 1.学生预习课本,约十分钟,并完成导学案中“自主学习”栏目。 2.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承担三大宗教中的一项。结合课前准备,进一步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素材,为介绍三大宗教作准备。 3.在学生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三大宗教产生背景、主要教义、发展变化、传播地区、重大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4.小组选派代表上台介绍三大宗教,每小组限时三分钟。 5.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投影下面的幻灯片,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完善。 时间 地点 创始人 经典 教义 传播 佛教 公元前6世纪 印度 释迦摩尼 《大藏经》 众生平等;禁欲修行等 南亚、东亚等地 基督教 1世纪中叶 巴勒斯坦地区

第十一课_中国古代陵墓雕塑雕塑和宗教雕塑教案

第11课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与宗教雕塑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就是高中新课程美术教科书(人美版)<<美术鉴赏>>系列中的第十一课,就是了解与感受中国古代恢弘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与宗教雕塑就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课本内容介绍陵墓雕塑与宗教雕塑的艺术特点。在介绍的过程中,由于篇幅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尤其就是作为陵墓雕塑的代表《霍去病墓石刻》与《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与分析略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并对古代雕塑艺术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引导学生,提起学生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对美术鉴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一些优秀的中外美术作品有了认识与了解。高中学生具有好学,善于思辨的特点。班级中已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善于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良好学风,她们的洞察力较敏锐,凸显个性思考,抒发个人情感的欲望较强,对问题学习有研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 及其艺术特征,从而掌握分析与鉴赏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与宗教雕塑作品的艺术风貌,并能运用其中的艺术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群的杰出代手法做一些小型雕塑创作。 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与宗教雕塑的伟大成就与艺术特点,掌握赏析我国古代雕塑的方法,并对我国古代雕塑艺术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产生与发展, 分析秦汉时期雕塑群的艺术特色, 学生初步了解中国

古代雕塑的艺术价值与欣赏方法。分组探究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特点及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欣赏古代雕塑作品的兴趣与能力,让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作品所独具的魅力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群的杰出代表及艺术成就。通过欣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与爱国热情。 德育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两大类雕塑(陵墓雕塑与宗教雕塑)及其艺术特征,特别就是对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品能加以分析及鉴赏。 教学难点:中国现存最主要四大石窟以及雕塑群的艺术风格。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就是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就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我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美术欣赏课上了很多,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兴趣不就是很大,怎样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也就是本节课最主要的问题。把班里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教学内容。就是我在教学中的尝试。 五、学法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与图片,并巧妙导出新课。要有新意,有气势,有激情,使学生产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产生的时空是() A.1世纪、阿拉伯半岛 B.公元前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 C.7世纪、意大利半岛 D.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 2.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被称为“蛮族王国”。这里“蛮族”指的是() A.波斯人 B.日耳曼人 C.斯巴达人 D.马其顿人 3.克洛维统治时期,采取了许多具有远见的举措,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这些“举措”主要包括() ①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②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③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④排斥罗马教会,实行有条件封地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4.下列关于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评述错误的一项是() A.等级制度是建立在土地封赐的基础上 B.封君必须效忠于封臣 C. 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 D. 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5.绘制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年代尺记载了查理的历史活动。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6.从查理曼帝国分裂出来的西欧封建国家的雏形有() ①法兰西②英吉利③德意志④意大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欧统治者通常以土地来分赐部下,受封的贵族再把土地犒赏给属下,依次类推,逐级封赐,这样就形成了以土地封赐为纽带的封建等级制度。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核心是封君封臣制。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材料二 教皇为查理举行加冕礼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西欧等级制度的纽带和核心分别是什么?封君和封臣各自要履行什么义务? (2)材料二中的情景发生在哪一年?通过这一仪式,查理获得了怎样的称号? (3)教皇为查理举行加冕礼说明了什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古代宗教导学案 川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宗教导学案川教版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 记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创建的时间、创建者和经典,知道三大宗教的基本教义;理解宗教是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虚幻反映,是对自然和社会现实的不科学认识;正确理解宗教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价值。 重点难点 一、重点:三大宗教的产生、思想和影响。 二、难点:三大宗教的实质。 【预习案】 三大宗教基本情况表 【合作探究】 1、什么是宗教?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宗教、邪教、封建迷信? ⑴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宗教是人们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⑵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宣扬的神灵崇拜、天堂地狱、灵魂转世等体系化的神学理论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

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宗教所出现的建筑、雕刻、绘画、音乐、文学、医学等成果,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举例说明) ⑶宗教是一种社会力量。这种力量既体现为精神的,也体现为物质的。(以伊斯兰教为核心的穆斯林世界、中外历史上以宗教为号召进行的人民起义等都是社会力量的表现。如:巴以冲突、“9.11事件”、人体炸弹等) ⑷“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在苦难深重,找不到现实出路的时代,“在各阶级中必然有一些人,他们既然对物质上的解放感到绝望,就去追寻精神上的解放来代替,就去追寻思想上的安慰,以摆脱绝望的处境”) ⑸宗教和封建迷信、邪教的区别:宗教和封建迷信的相同点是都对超自然力量实体的信仰,宗教礼仪以及宗教感情的统一。但宗教有完备的组织、固定的神职人员、崇拜中心、道德规范、系统的教义和主张。宗教教义体现了对人类的慈爱,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这些宗教一般都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历程而最终被许多人信奉,为社会的承认,其本质教人向善、遵守法制、奉献社会的;封建迷信则不是。而邪教教义主张粗制滥造,危害人类的生存与生活,破坏社会正常秩序,其本质是反社会的。所以我们要尊重别人的宗教信仰,坚决反对邪教,远离邪教、抵制封建迷信。 【练习案】 1、佛教的产生有利于下列哪一等级()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2、佛教的发源地是() A.古代埃及 B.古代中国 C.古代巴比伦 D.古代印度 3、乔达摩·悉达多是哪个宗教的创始人()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道教 4、佛教的经典著作是() A.《圣经》 B.《古兰经》 C.《道藏》 D.《三藏》 5、公元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 A.巴勒斯坦一带 B.两河流域 C.尼罗河流域 D.恒河流域 6、宣传耶稣是“救世主” 的宗教是()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印度教 7、“圣诞节”是西方社会的重大节日,它与哪一个宗教信仰有关()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通识课《三大宗教》学习笔记

宗教概论 1.世界总人口:65亿多 基督教:21亿; 伊斯兰教:13亿; 印度教:8亿;佛教:7亿多;无:7亿多 2.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第一节 一.宗教的定义 1:宗教是某种以神道为中心的信仰系统(信仰角度) 2:宗教是各个人在他孤单时由于觉得他与任何神圣的对象保持关系所发生的情感,行为和经验(信仰主体的个人经验角度) 3:宗教是人们籍以和生活中的终极问题进行斗争的信仰和行为的体系(宗教的社会功能角度) 4:宗教构成一切文化的内部意义,宗教是文化的实质,文化是宗教的表现形式(宗教与文化的关系角度) 二.宗教的基本要素 内在:宗教的观念和思想,宗教的情感或体验 外在:宗教的行为或活动,宗教的组织和制度 三.宗教的起源 自然神话论 万物有灵崇拜论:一切宗教的源泉 巫术(人类理智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巫术--宗教--科学) 马克思主义宗教起源论:压力把自然力神话化的结果 四.宗教的社会功能 1.社会整合与控制功能 2.社会心理调节功能 3.社会化与交际功能4宗教社会功能的两重性 第二节佛教概要 一.佛教的发展 1.诞生: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 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净饭王的儿子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释迦:族名牟尼:明珠喻为圣人 释迦牟尼:佛教徒称之为“佛”“佛陀”:佛陀:醒悟了的人 佛陀:1.正觉(自觉)2.等觉/遍觉(觉他)3.圆觉/无上觉(自觉,觉他达到最高最圆满的境界)开窍->觉悟 背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动荡不安 2.发展:早期佛教--阿育王:尊佛国教--原始佛教发展成部派佛教,形成上座部和大众部--公元7世纪前后:发展成大乘佛教( 乘:承载,道路) 大乘佛教:普度众生:求无上菩提(饮食:基本吃素) 小乘佛教:修炼自我(饮食:三净肉:眼不见杀,耳不闻杀,不为己所杀)4.分类:按传播:南传佛教,北传佛教 按语言: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巴利语系佛教 5.基本常识:佛教象征:卐(法轮), 佛教代表建筑物:寺庙塔 二.佛教的基本教义和主要礼仪 基本教义(教义:解释人生和世界的佛法):四圣谛,缘起法,四法印,八正通

世界三大宗教

第六课世界三大宗教 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产生、教义和传播 能力培养:透视宗教产生及其内含的阶级关系,从而锻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正确认识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它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 重点:三大宗教的产生和传播 难点:正确认识三大宗教的本质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具:图片、影片 讲授过程 导入新课直接提问世界三大宗教指的是哪三大宗教? 讲授新课 一、佛教 佛教的基本教义:倡导“众生平等” 佛教教义对解除渴望苦难的劳苦大众很有吸引力;很多国王也利用它“忍耐服从”的说教,大力扶植佛教。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王阿育王在位时,佛教有了更大的发展,并开始向古代印度以外传播。公元1世纪时,佛教传播到中国汉族地区,以后再从中国传播到朝鲜和日本。今天,全世界有两亿多人还在信奉着佛教。 二、基督教 你知道圣诞节的来历吗?你知道还有哪些与基督教相关的节日?三、伊斯兰教 长期以来,阿拉伯地区信仰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衡,六世纪,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国家。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了。 伊斯兰教创立的过程及阿拉伯统一的过程,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①创立伊斯兰教(时间、地点、教义等);②在麦加城传教失败;③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成功,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④兵临麦加城下,最终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三大宗教 名称时间地点创立者经典教义传播 佛教前6世纪古印度释迦牟尼众生平等亚洲 基督教公元一世纪巴勒斯坦、小亚细亚耶稣《圣经》人人平等欧

洲各国 伊斯兰教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古兰经》 小结三大宗教产生对世界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7政治第7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7政治第7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第6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最新考纲 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 法制化进程;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 热点链接 1、1、 结合西藏、广西、新疆等自治区取得的成就,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2、结合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及胡锦涛在会上的讲话,全面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第一课时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第二课时 处理民族关系的制度 [知识体系]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1、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2、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3、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意义: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①才能始终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____、_____的社会环境。 ③才能最广泛最充分调动____________,实现_________的奋斗目标。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1、领导方式:______领导、______领导、______领导。 2、执政方式:______执政、______执政、______执政。 执政方式之间的关系:______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_____执政和_____执政要通过_____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______执政保证实现;______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__________、__________的领导核心作用。 [合作探究-考点突破] (2011安徽卷)6. 为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内地省市根据国家要求认真落实对民族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落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 ① 是增进民主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 ② 是贯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具体表现

第6课 世界三大宗教

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 目的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了解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产生与传播。 重点难点:三大宗教。佛教的产生和传播及评价,基督教的演变过程,伊斯兰教的作用 教学程序个人随笔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公元前6世纪,印度种姓制度引起社会矛盾尖锐,创立佛教。教义:宣扬“”,提倡消除欲望以解脱苦难,教人忍耐顺从以求进入“极乐世界”。 2、公元前3世纪,定佛教为国教,佛教逐渐发展成世界性宗教。 3、公元1世纪,产生于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地区,相传其创始人是。教义: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类有“原罪”,人们只要信奉耶稣,忍受苦难,死后灵魂就可升入天堂。 4、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公元4世纪末,罗马定基督教为国教,基督教逐渐盛行欧洲。 5、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教义:号召人们信仰“真主”安拉,自称是安拉的使者,主张凡是信仰安拉的人,都是兄弟。 6、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的神权国家。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伊斯兰教随之传播到世界各地。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P.32阿育王以武力征伐基本上统一印度半岛后,即定佛教为国教。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做?答:佛教宣扬消灭一切欲望,通过修行进入“极乐世界”,忍耐服从。阿育王武力统一印度半岛后,急需巩固自己的统治,而佛教所宣扬的教义有利于维护奴隶主的政权,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印度半岛,于是阿育王皈依佛教并大肆弘扬佛教。 2、P.33你知道圣诞节的来历吗?你还知道哪些节日与基督教有关吗? 答:12月25日的圣诞节是庆祝基督教创始人耶稣基督生日的日子,是西方国家最大、人们最喜爱的节日。由于人们格外重视,它已成为全民性的节日。据基督教徒的圣书《圣经》记载,上帝决定让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投生人间,找个母亲,然后就在人间生活,以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学习热爱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热爱。“圣诞节”的意思是“庆祝基督”,庆祝年轻的犹太妇女玛丽娅生下耶稣的时刻。1918年天主教规定圣日大节:圣诞节、净心节(元旦)、显现节、耶稣升天节、基督圣体节、圣母升天节、万圣节等10天。此外还有狂欢节、忏悔节、斋戒节、濯足节,耶稣受难节、感恩节等。 三、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