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的语言描写探究

合集下载

《林冲棒打洪教头》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林冲棒打洪教头》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林冲棒打洪教头》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林冲棒打洪教头》教案及教学反思海南农垦直属第三小学吕霞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抓住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2、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好汉歌》师:课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听后你说说有的感受。

师:这是《水浒传》的主题曲,一曲大气磅礴,荡气回肠的好汉歌,让我们仿佛看到真好汉就在眼前。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个人物呢?2、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两个人物。

看看作者用什么方法来刻画这两个人物的?(二)抓住描写,把握特点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书,边读边在相关句子旁边作上批注。

2、学生自主学习。

(巡视并引导学生找到体现人物品质的句段)3、汇报并展示:师引:你觉得林冲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来呢?你觉得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人呢?从哪里看出来的?生:读书并用词语概括这两个人物。

(这个环节由老师先板书相关词语,四字词,再让学生上讲台写几个。

)4、同学们,我们在写人的时一般都是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那我们来看第三自然段,看作者重点运用了什么描写刻画这两个人物的?5、出示第三自然段重点分析研读。

@生说采用外貌,语言描写。

@师:洪教头一出场,一个粗俗,粗鲁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我们来看语言对话部分(投影出示)@分角色朗读,不同形式读好对话部分@师: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在洪教头要与他交手时却还很谦虚地说:“不敢,不敢”,这与傲慢无礼、目中无人的洪教头形成鲜明的对比呀!作者花了大量笔墨写柴进和洪教头的对话,这样是从侧面描写,衬托出林冲的谦逊有礼。

师过渡语言:作者除了从语言,外貌描写刻画人物,还重点从动作上来描写呢,我们来看6、出示第7自然段重点研读。

从“三笑”、“三忍”、“三招”看林冲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从“三笑”、“三忍”、“三招”看林冲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从“三笑”、“三忍”、“三招”看林冲优秀获奖科研论文《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节选、改编自古典名著《水浒传》,讲述了林冲在发配的途中路过柴进庄上,万般无奈之下,与傲慢的洪教头比武,最后大获全胜的故事。

课文以“三笑”串联故事情节,以“三忍”塑造人物性格,以“三招”升华人物形象,使得一个既有高超武艺,又有高尚武德的正气好汉林冲的形象跃然纸上。

“三笑”悟情节巧妙——文路、学路、教路,三路合一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形象必须依托情节的发展才能逐渐丰满;情节又必须围绕人物展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就了人物形象,又同时推动情节的发展。

三要素之间相互交融,互为依托。

如果说洪教头的笑塑造了人物形象,那么柴进的“笑着”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这一笑是课文中的难点,它看似平淡,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洪教头气焰嚣张,步步紧逼,他的傲慢、蛮横让林冲颜面扫地,他的那句“依草附木”也正戳到了林冲的痛处,将矛盾推向了高峰。

林冲当时的心理是矛盾的,忍还是不忍?打还是不打?赢还是不赢?在千钧一发之际,柴进露出的笑意正巧也给了林冲一个暗示——柴进想看他们较量。

就因为柴进的一笑,给林冲吃了一颗定心丸,原本再三推辞,转变成了积极应战。

中国人最讲“中庸”,“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柴进的这一笑,就是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的最好体现。

林冲与洪教头无论谁赢谁输,他都是赢家:他可以看到两人的真本事;洪教头赢了,说明他的师父有本事;林冲赢了,可以帮他教训洪教头不要太傲慢张狂。

柴进的这一笑,林冲心领神会:应战,既为柴进治一治洪教头,又为自己赢得声誉,一举多得。

淡淡一笑,是柴进的智慧,也是林冲的智慧。

文末的“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一句同样耐人寻味。

众人当中都有谁呢?他们的立场和角度会有什么不同呢?他们的笑又有什么意味呢?我想这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读写训练的素材。

既可以让学生畅谈收获,又可以训练发散思维。

“三忍”悟武德高尚——忍傲、忍辱、忍狂,顾全大局林冲的忍也是富有变化的,忍傲、忍辱、忍狂,林冲的形象由“武艺”高强变成了“武德”高尚。

定格经典文本解读人物形象——《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堂教学谈

定格经典文本解读人物形象——《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堂教学谈

定格经典文本解读人物形象——《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堂教学谈《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水浒传》中的一篇短小精悍的篇章,主要讲述了林冲在被洪教头声讨的情况下,经历了一番惊险刺激的战斗,最终通过作弊赢得了胜利。

这一段简短的描述与描写,看似只是一个小故事,但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每位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目的动机以及心理变化等方面,深层次地展现了每个人物的形象。

一、林冲的形象林冲堪称《水浒传》中最具代表性和最为优秀的英雄形象之一。

在《林冲棒打洪教头》中,林冲的性格特点首先体现在与洪教头的对话中,他不畏惧洪教头的威势,采取了巧妙的言语去讽刺洪教头的愚昧。

这种聪明机智和胆略心态,既体现了林冲的智慧和勇气,也反映了他那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性格。

其次,林冲与女儿李忠的情节体现了他作为一位父亲的责任感与温情。

虽然在洪教头的场合下,他没有表现出过度的感情和亲热,但对于自己的女儿,他十分体贴入微,关爱备至。

其最后在李忠与洪教头的较量中暗中帮助女儿,也表现了他的毅力与牵挂。

最后,林冲那种作弊取胜的方式,确实是一种令人难以赞同的行为,但此时他已经站在了对于生命与爱情的保护之上,可见其所坚持的信仰、原则和价值,以及内心深处的良知和坚定不移的决心。

二、洪教头的形象洪教头是林冲的对手,但他的形象却不如林冲那样鲜明与完美。

从这个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到,洪教头除了看重自己战斗的默契程度,对于对手和战斗场合都没有多少认同感和尽职尽责的态度。

在与林冲的较量中,他过分自信,没想到林冲有那么多变化、有那么多应对的办法,最终被林冲的巧计掌握,失败收场。

因此,从洪教头的表现上可以看出,他并没有真正的心态准备,没有真正的职业素养,没有真正的技术认同和诚实守信的原则精神。

他只是奉行那个所谓的“义气”模板,实际上正在辩解自己的优越,逃避敬业、持续不断的努力与追求技术进步的时代要求。

三、各个人物形象的作用于是,在林冲和洪教头的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人物追求价值和道德基准不同的差异。

《林冲棒打洪教头》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

《林冲棒打洪教头》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

《林冲棒打洪教头》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文本解读主要人物•林冲:本文的主角,是宋江【1】所劫义的燕青户,梁山泊的一员好汉。

他性格豁达、豪爽,勇猛善战。

在本文中,林冲虽然受到洪教头的挑拨,但最终通过智勇双全的手段,打败了洪教头。

•洪教头:本文的反派,是一位武艺高强的武林高手。

他通过挑拨林冲的不满和矛盾,试图将林冲引向歧途。

主要事件•林冲受到洪教头的挑拨,怀疑宋江的领导能力,开始对梁山泊行动产生怀疑。

洪教头询问林冲是否可以反叛宋江,林冲表示“且慢”思索。

•林冲受到智囊解珍和秦明的建议,提出一计。

先对洪教头示好,找到他的弱点并给予利益,继而打败他。

秦明和解珍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在关键时刻出现帮助林冲,最终帮他打败了洪教头,证明了林冲的能力和忠诚。

主题本文主要表达了忠诚和智慧的重要性。

林冲在被洪教头挑拨怀疑时,不仅没有背叛宋江和梁山泊,反而通过智慧和勇气解决了问题,并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和尊重。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文学经典,让学生了解忠诚和智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面对悔恨和挑战。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熟练掌握文学常识和基本写作技巧。

教学内容1.文学解读:讲解文学常识和文本分析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理解文学作品,掌握文学分析技巧。

2.文学阅读:通过阅读文学经典,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培养感性阅读能力。

3.作品写作:通过分析文学作品并分析写作技巧,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培养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1.开放式问题:课堂开始,提出“什么是忠诚?忠诚为什么重要?”等相关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2.文本解读:以《林冲棒打洪教头》为例,讲解文学解读的方法和技巧,并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语言等。

3.阅读讨论:将全文分段,进行交流解读,让学生成为文学作品的理解者和解读者,通过朗读、脚本朗读和小组讨论,加强理解和记忆。

4.作品写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内容,撰写自己的作品。

读出形象 读出体会——窦桂梅《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片段赏析

读出形象 读出体会——窦桂梅《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片段赏析

读出形象读出体会——窦桂梅《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片
段赏析
自古以来,中国文学作品深受读者的厚爱。

窦桂梅的《林冲棒打洪教头》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经典短篇小说之一。

窦桂梅主要以心理描写为主,把林冲的心理过程用自然话,直白地揭示出来,让人读到一种细腻深刻的感受。

本文将关注窦桂梅《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片段,从林冲的形象和体会出发,讨论作者深刻揭示出来的人物内心活动,力求使读者从中获取深刻的见解和体悟。

首先,从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到,林冲的形象是一个勇敢的信仰者,他受到了众多的责难,但是他却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而不会屈服。

林冲的表现给人以非凡的感受,他坚定而又深切的信念,就像一根坚强的树,抵抗风雨的冲击。

从这个角度来看,林冲在片中彰显出了男子气概,同时他也具有令人崇拜的毅力和忍耐力。

其次,从林冲的体会来看,他在此次遭遇挫折之后,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而不会轻易放弃,这种行为显示出了他的自信心。

此外,他对自己的信仰的深厚的信念也让他感到自豪,他用极大的勇气抵抗洪教头的责难,他坚持自己的信仰,不仅是为了自豪,更是为了自我尊严。

最后,作者把林冲的心理轨迹揭示出来,告诉我们,一个人坚持自己的信念,就是一种最强大的智慧。

让我们学会以一种勇敢坚定的态度对待生活,不择手段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会发现自己真正的潜力,也会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勇气,去证明世界上不可能的事实。

总之,窦桂梅《林冲棒打洪教头》这部经典的古典小说,在其文中,深刻揭示了林冲的形象与体会,林冲的所作所为让人从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他的勇敢坚定的态度及深厚的信念,让我们体会到信仰的力量,也让我们以一种新的姿态,去实现我们的梦想与目标,实现人生价值。

解读《林冲棒打洪教头》

解读《林冲棒打洪教头》

解读《林冲棒打洪教头》四年级的时候学⽣已经学过根据著名古典⼩说《三国演义》有关章节改编⽽成的《三顾茅庐》,因此对于根据《⽔浒传》相关章节的改变成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五年级的学⽣已经具备了⼀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这类⽂本的阅读能⼒。

对于学⽣来说“林冲”这个⼈物也不会太陌⽣。

当学⽣把⽬光定格在题⽬上时,⽏庸置疑,学⽣脑海中会浮现出⼀个武艺⾼强的⼈来——林冲。

本⽂中的林冲是这样的⼈吗?⼤部分学⽣应该会轻车熟路,通过抓住林冲的⾔⾏来品读感悟,验证⾃⼰的印象或是猜想。

由此,学⽣的注意⼒会慢慢集中在描写最精彩的林冲与洪教头的⽐武场⾯上来。

那是故事的⾼潮,⽂字⽣动有致。

作者着眼于⼈物的动作、姿态、语⾔让⼈⾝临其境。

“⼀横”“⼀退”“⼀扫”之间林冲便把洪教头打败使其羞惭离去,林冲的机智沉稳和武艺⾼强尽显⽆疑。

链接学⽣的学习经验,能让学⽣⾃主聚焦阅读,满⾜学⽣阅读需要的同时,⼜巩固了这样⼀种阅读意识——阅读是⼀种⽂体思维,阅读不可错位。

然⽽,阅读⼀个⽂本,如果视⾓太过单⼀和狭窄势必会有深陷蛙井错失其它的精彩的可能。

林冲之所以性格鲜明可感,深⼊⼈⼼,就此⽂⽽⾔其实还因为有⼀个“他”——洪教头。

要把林冲读得透彻就必须要“研究”林教头。

其中描写洪教头的语⾔⽐主⼈公林冲有过之⽽⽆不及。

“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寥寥⼏字,那份傲慢骄横便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

⽂中对洪教头语⾔描写更是花了⼤量的笔墨,“依草附⽊,冒充武师”“骗吃骗喝”“来来来”……洪教头的⽬中⽆⼈,盛⽓凌⼈便跃然纸上。

⽆论是洪教头的外貌描写,语⾔描写,还是后⾯与林冲⽐试的动作描写都使得洪教头这个⼈格外惹眼,这样的描写似乎有些喧宾夺主。

作者为何花那么多的笔墨写洪教头呢?然只要让学⽣读过洪教头后再回过头来看林冲的时候,学⽣就会发现:林冲越发的清晰,越发的真实,越发丰满了。

“他”的描写实际上是在衬托林冲这个⼈物形象。

⼀⾔⼀⾏,⼀退⼀进,⼀谦⼀傲的对⽐之中林冲便越发的清晰,越发的真实,越发丰满了。

读出形象 读出体会——窦桂梅《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片段赏析

读出形象 读出体会——窦桂梅《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片段赏析

读出形象读出体会——窦桂梅《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片
段赏析
窦桂梅的短篇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以林冲的行为表现了一种精神,揭示了一种社会现象。

故事叙述林冲来到湘西地区,被洪教头无理苛刻,但他忍辱负重,终于能够开拓湘西,并由此把苦难的湘西人民带入幸福的生活。

最后,当林冲听到新政府向他报以敬意时,他也终于结束了他的抗争,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了洪家的霸权。

通过本片段,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形象,更好地把握故事主题,从而感受到作者窦桂梅想要表达的信息。

首先,从本片段可以看出,林冲是一个刚毅信念坚定的人物。

他面对洪教头的苛刻,坚持不变,态度坚决不畏惧。

尽管外界压力和环境压迫大于他,但他仍然秉持著自己的理想,坚持自己的原则,勇敢地抗争下去,不断地学习,从而使湘西的事业得以实现。

此外,本片段还体现了林冲的德智礼义修养。

即使他遭受无条件的虐待,仍然有一种勇气去抗争,而不是被抑制,给人以激励。

他在反抗时,也以宽恕和平解决纷争,使其他人无须受到任何伤害。

这一点,即体现了林冲的理想境界。

最后,从本片段的描述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所想表达的信息,即要追求理想,勇敢地抗争,不断学习和进步,尊重他人,以和平的方式处理纷争,最后实现理想的目标。

总的来说,本片段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的想法,令人感受到作者窦桂梅所要表达的精神力量,以及林冲抗争成功的真实社会情景。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窦桂梅的《林冲棒打洪教头》片段,突出理解人物性格特征,解读社会现象,还体现了窦桂梅的思想信念:人们要积极抗争,最终实现理想。

本片段突出作者的思想信念,熔铸英雄精神,揭示了社会现实,引发读者深刻反思。

专题09: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水浒传》整本书赏评探究与模拟训练 初中语文

专题09: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水浒传》整本书赏评探究与模拟训练 初中语文

专题09: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导读】鲁智深听到店小二和两个公差说陆虞侯,心生疑惑,便一路跟随。

在路上见到两人欺打林冲,但碍于人多眼杂,只能到野猪林等候。

在野猪林两公差欲用水火棍结果林冲时,鲁智深冲出救了林冲,听了林冲的话没有打杀董薛二人,并一路保护林冲到沧州界。

两人分别后,林冲来到小旋风柴进庄上,受到柴进厚待,与洪教头比武取胜。

来到沧州,用钱买通差拨管营,又得柴大官人遗书信照看,免挨一百杀威棒,还开了枷,派去天王堂当看守,林冲深感'有钱可以通神。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形容声音大如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

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

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

”智深听得,收住禅杖。

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弹不得。

林冲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

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

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

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

’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

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

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里歇。

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

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防救了。

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

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到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

”林冲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的语言描写探究
[摘要]语言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教师可从表现人物、内在逻辑、协调统一、推动情节四个方面来对语言描写的作用进行探究,领悟《水浒传》的语言艺术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描写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3-078
《林冲棒打洪教头》选自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根据施耐庵《水浒传》的有关回目改编。

课文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画洪教头和林冲这两个人物,但是这里的语言描写令人拍案叫绝。

一、语言描写突出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或心理活动
本文关于洪教头和林冲的语言能够充分表现他们的教
养和人物的特点。

“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能如此轻信他人呢?’”洪教头还没有弄清楚林冲的真实身份就大发议论,把林冲当做一个一般的犯人、骗吃骗喝的武师,是何等的鲁莽、自以为是。

“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林冲一连说了两个“不敢”,最能表现林冲谦卑忍让的个性特点。

为什么呢?其一,林冲作为一个犯人,处处小心谨慎。

其二,林冲听到庄客叫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傅,谦卑忍让之心更深一层。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还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林冲并不是真的不敢,他只不过不想惹是生非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二、语言描写有内在的逻辑
语言描写要为刻画人物而服务,但是语言描写更要随着事情的发展而有自己内在的逻辑。

本文的第三段就是典型的代表。

“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柴进说:‘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
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柴进说:‘哦,你可别小瞧了他。

’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上面的这三段文字可以简单概括成“三说”。

当柴进厚
待林冲时,洪教头问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此为第一说;当柴进说此人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时,洪教头冷笑两声称林冲是骗吃骗喝的武师,此为第二说;当柴进让他不要小瞧林冲时,洪教头跳起来又说不信,要和林冲比武,
此为第三说。

这“三说”有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当然有。

这个逻辑就是事情的发展。

柴进厚待林冲之时,洪教头并不知林冲何许人也,认为柴进不该厚待一个犯人,那个时候他的情绪还是很平静的。

但是当柴进说林冲非比他人之后,他不仅没有改变自己一开始的看法,反而阴阳怪气,对林冲冷嘲热讽,攻击性的情绪已经开始发酵。

最后当柴进对他说不要小瞧林冲之后,他终于爆发了,“我偏不信”中的一个“偏”,把一个偏执、自以为是的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三说”,从一般的疑问到讥讽到最后暴跳如雷,洪教头的情绪变化是由事情的发展决定的,这件事情就是洪教头对柴进厚待林冲不满。

三、语言描写与人物的其他描写相统一
“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一副粗鲁、世俗的形象,与一个不学无术、骗吃骗喝的人物相符,这是人物的外貌描写。

又如“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

洪教头全不理睬”一个不理睬既是动作又是神态,把一个自以为是、自高自大的人给表现了出来。

再如“洪教头跳起来说”,“跳”这个动作表现了洪教头怒火中烧、暴跳如雷。

“林冲寻思,庄客称他为教头……”这是林冲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林冲小心谨慎、步步为营的心理。

“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表现了林冲对洪教头的尊敬和礼貌,当然与他
谦卑的性格也是有关的。

当洪教头执意挑战,林冲连说“不敢,不敢”,把他忍让的性格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综上所述,人物的语言和外貌、神情、动作、心理描写是协调统一的,都是为刻画人物、表现中心而服务。

反过来说,如果去掉这些描写,只是保留语言,那么这段文字的表现力将大打折扣,体现不出文学名著的巨大魅力。

四、语言描写能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这篇文章对柴进这个人物的语言描写,作用基本上就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以第三小节为例,文章在描写洪教头的语言时,有机地穿插了柴进的两句话:“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你可别小瞧了他。

”前面的那句话是在洪教头问自己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时的回答,这个回答直接挑起了洪教头的斗志,引起了后面事情的发生;第二句话分明就是洪教头暴跳如雷,执意挑战的导火线。

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如此富有魅力,短短的一篇《林冲棒打洪教头》让人回味无穷,当然这篇短文让人动心的地方绝对不止这一处,这里仅仅是抛砖引玉。

(责编莫彩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