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建议坐月子补养4步骤
月子餐调补四个重要阶段

月子食疗调补四阶段产后调理,配合身体的变化,各阶段中药调理亦有所差别。
综合为四个阶段:第1阶段以生新血、化瘀血为主;第2阶段着重于健脾益肾、壮筋骨、补养气血;3、4阶段则强调补养气血的部分。
另外,针对妈咪哺乳、水肿、乳腺炎、退乳等需要,亦有特殊护理。
第1阶段:生新血化瘀血产后第1周代表方药:化生汤材料:基本方为当归、炮姜、川芎、桃仁、炙甘草,不同的医学可能另有增减。
使用生化汤的目的,乃是为顺利排除恶露、调节子宫收缩、防止产褥感染等。
周彦均表示,自然产者产后3天,或服完西药子宫收缩剂可开始服用,每日一剂,约服5~7剂,一般至恶露呈淡灰黄略带粉红即可。
自然流产者则视体质及情况决定是否服用。
至于人工流产及剖腹产者,因医师都会清理子宫内部,不易有多余组织残留,如无特殊情况,可以考虑不服。
许多民众以为整个坐月子期间都要服用生化汤,实乃错误至极。
生化汤既是为排除恶露而用,达成目标后就应停止,过度使用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容易出现恶露点滴不尽的后遗症,还请多加小心。
生化汤基本方包括当归、炮姜、川芎、桃仁、炙甘草,不同的医学可能会有自己的方子,不过均以活血化瘀、排除恶露为主要方向,而在用药时也会根据产妇体质作变化。
像是药方中之当归、炮姜比较温燥,热性体质用量可能要略少一些,或加重具活血化瘀利水功效的益母草;相反地,妈咪如为寒性体质,子宫收缩较差,则可能加重炮姜的量。
第2阶段:健脾祛湿收涩、益肾壮筋骨、补气养血产后第2周:代表方药: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食补:麻油鸡适量产后第二周之所以着重于健脾祛湿收涩,一来是希望先将妈咪肠胃功能顾好,后续进补才有办法吸收;二来为加速排除身体多余的水分,加上调理脾胃的方子同时兼具补气的效果,正适合该阶段产妇使用。
至于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等大补气血的药,多偏温燥,要提前于第二周使用未尝不可,只是恶露还未退净或体质燥热都用了可能会有副作用,所以新概念母婴护理建议留待第三周再开始。
食补方面,产后偏虚,进补有其必要,但同样不宜过于燥热,妈咪产后第二周若伤口已经顺利愈合,可摄取适量麻油鸡。
中医如何调理女性产后恢复

中医如何调理女性产后恢复女性在经历了怀孕、分娩这一特殊的生理过程后,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
中医在女性产后恢复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帮助新妈妈们更好地调养身体,促进康复。
产后女性的身体变化主要包括气血亏虚、脏腑功能失调、经络阻滞等。
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失血、耗气,容易导致产后气血不足,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
同时,分娩对脏腑,尤其是肾、肝、脾等的功能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另外,产后身体的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容易出现恶露不尽、腹痛、腰酸等问题。
中医调理产后恢复,首先注重的是饮食调理。
产后的饮食应以营养丰富、易消化、补气血为主。
比如,可以多食用一些红枣、桂圆、黑芝麻、乌鸡等具有补气血作用的食物。
产后初期,肠胃功能较弱,饮食宜清淡、稀软,可选择小米粥、鸡蛋汤等。
随着身体的恢复,逐渐增加肉类、鱼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但要注意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中药调理也是产后恢复的重要手段。
比如,生化汤是产后常用的方剂,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的作用,有助于排出恶露,促进子宫复旧。
如果产后气血亏虚明显,可以服用八珍汤来益气补血。
但中药的使用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产后的具体情况,由专业的中医医生进行辨证论治,开方用药。
中医的穴位按摩对于产后恢复也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按摩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等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对于产后出现的乳房胀痛、乳汁不通等问题,可以按摩膻中、乳根等穴位,以疏通经络,促进乳汁分泌。
艾灸也是中医调理产后恢复的常用方法之一。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
产后可以对神阙、关元等穴位进行艾灸,有助于温暖胞宫,促进子宫收缩,缓解产后腹痛。
除了上述方法,中医还强调产后的情志调理。
产后女性由于身体的变化、照顾新生儿的压力等,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等。
中医认为,情志不舒会影响气血的运行,进而影响身体的恢复。
因此,家人要给予新妈妈足够的关心和支持,让其保持心情舒畅。
如何通过中医方法促进产后修复

如何通过中医方法促进产后修复产后对于女性来说,是一个身体和心理都经历巨大变化的时期。
中医在产后修复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能够帮助产妇更快地恢复身体机能,调整身心状态。
产后女性的身体会出现气血亏虚、脏腑功能失调等问题。
中医认为,产后修复的关键在于调理气血、滋补肝肾、健脾和胃等。
首先来说说饮食调理。
产后的饮食要营养均衡,易于消化。
产后初期,产妇身体较为虚弱,宜食用一些清淡、稀软、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鸡蛋羹、鱼汤等。
随着身体的逐渐恢复,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滋补的食物,如猪蹄汤、鸡汤等,但要注意撇去浮油,以免过于油腻影响消化。
中医还讲究“产后宜温”,可以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红糖等,以补充气血。
但也要注意适量,避免过度进补导致上火。
中药调理也是产后修复的重要手段。
比如,生化汤是产后常用的经典方剂,具有养血祛瘀、温经止痛的作用,有助于排出产后恶露,促进子宫恢复。
但使用中药调理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人体质和产后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开方用药。
中医的穴位按摩对于产后修复也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按摩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等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例如,按摩足三里穴可以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功能,促进营养吸收;按摩三阴交穴有助于调节女性生殖系统的功能,缓解产后疲劳;按摩血海穴则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的功效。
产妇可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自我按摩,或者由家人帮助按摩。
艾灸也是一种有效的产后修复方法。
产后女性容易出现气血不足、寒湿凝滞等情况,艾灸可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散寒除湿。
常用的艾灸穴位有关元、气海、神阙等。
艾灸时要注意掌握好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
产后的情志调理同样不容忽视。
产后女性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身体的不适以及照顾新生儿的压力等,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等。
中医认为,情志不舒会影响气血的运行,进而影响身体的恢复。
因此,产妇要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听音乐、与家人朋友交流、适当运动等方式来调节情绪。
产后进补4步走起.doc

产后进补4步走起辛辛苦苦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孕期,新妈妈总算是生下宝宝,产后妈妈应“缓慢”进补,产妇如何科学进补?新妈妈们在坐月子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如何做到循序渐进地进补?为了让新妈妈在生完宝宝后身体尽快恢复过来,需要了解正确的进补方法。
缓慢进补让产后妈妈恢复更好我们都知道,新妈妈在生完小宝宝后急需补充大量营养物质。
但是很多事情操之过急反而会产生负面效果,医生建议,新妈妈在产后进补需循序渐进。
产后即进入哺乳期,所以妈妈们要特别注意做好“月子”。
如果掉以轻心则很可能会影响到小宝宝的健康,为了母婴健康产后妈妈要正确进补。
新妈妈产后7-10天胎盘剥落后,体内雌孕激素下降,孕期中机体过多储存的水、钠加速排出,会有大量出汗的现象,大部分人因此认为自己是身体“虚”而紧张,其实这个属于正常现象。
此时要注意皮肤保洁,多喝温开水,注意少量多次,不要等到口干了再喝。
饭前一小时喝少量水不仅可以清洁肠道,也能够使胃液分泌增多,刺激食欲。
那么,新妈妈产后应如何科学进补呢?产后进补第一步:高热量食物小编推荐红糖水。
产后恶露不行、经血阻滞,食用红糖可收活血化瘀的功效。
但目前多为初产妇,子宫收缩一般都较好,恶露的颜色和量一般都比较正常,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食用红糖时间过长,会使恶露增多,导致慢性失血性贫血,而且会影响子宫恢复以及产妇的身体健康。
在此小编为妈妈们推荐2跟红糖有关的食疗法。
益母姜枣红糖水:益母草20克、干姜15克、大枣3枚、红糖30克煎服。
具有温经散寒功效。
适用于寒性痛经及黄褐斑。
山楂桂枝红糖汤: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红糖30-50克。
将山楂肉、桂枝放入瓦煲内,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剩1碗时,加入红糖,调匀,煮沸即可。
具有温经通脉,化淤止痛功效。
适用于妇女寒性痛经症及面色无华者。
小贴士:产妇食用红糖最好控制在10-12天之内,以后则应多吃营养丰富、多种多样的食物。
产后进补第二步:催乳食品这类食物建议在产后第2周进补为宜。
事实上,乳汁分泌的品质和数量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比如愉快的心情、规律的生活、健康的饮食等等都是重要因素。
产后中医康复保健

产后体力得恢复产妇分娩之后,由于分娩时带来得生产创伤、出血,以及生产时损耗了不少元气,身体受到了一定得损伤,非常空虚,非常疲乏,抵抗力大大减弱,所以有产后“百节空虚”之说。
此时稍有不慎,极容易发生各种疾病。
平素身体虚弱得产妇就显得更加虚弱了,产后滋养调补身体尤为重要。
中医学认为,分娩耗气伤血,故产后气血俱虚,正气不足,邪气易侵,稍有不慎,则易致病。
按照中医学得传统理论,妇女产后得主要问题就是气血虚弱,这就是因为生产时得失血耗气所导致。
产妇多半会身体亏虚,抵抗力差,容易感染诸症。
有些产妇并不一定表现出明显得虚弱,但相对于没有怀孕生产之前,还就是要虚弱一些。
由于产后耗血伤气,故产妇在产褥期气血虚弱、体力疲乏,产后调养护理尤为重要。
起居调养居室宜避风寒,并注意空气须流通、更不宜用冷水洗浴,以免关节为寒邪凝聚,出现发炎疼痛。
产妇要注意休息,生活有规律,要做到早睡早起,保证足够得睡眠,以保养与恢复元气。
产后应注意保持清洁卫生,勤换衣被,被褥与衣服要经常在太阳下晒晾。
防寒保暖,衣着透气性要好,避免受凉、睡前用温水泡脚,同时用双手按摩双脚,先脚背后脚心,直至微微发热为度。
饮食调养不要进食过多含有高脂肪、高蛋白得动物食品。
饮食宜清淡,多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得食物,不宜吃寒凉、生冷或过于辛辣、肥腻之品、阴虚型产妇宜食鳖甲、牡蛎、鸭肉、西洋参、山药、芹菜、白菜、西红柿、柚子、梨、西瓜、葡萄、鲜藕、荸荠、豆腐等。
阳虚型产妇宜食刀豆、小茴香、虾米、狗肉、羊肉、核桃仁、韭菜等、气虚型产妇宜食人参、牛肉、兔肉、鸡肉、乳鸽、黄鳝、香菇、大枣、鸡蛋、鹌鹑等、血虚型产妇宜食大枣、阿胶、猪肝、花生、猪血、鸭血、黑芝麻、乌鸡等、药粥调养(1)白菜瘦肉粥白菜30克,枸杞子30克,猪瘦肉50克,粳米100克、将白菜、枸杞子洗净,白菜切细段,猪肉洗净切细丝,与淘洗干净得粳米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
大火煮沸后用中火煎煮约40分钟,至粥成,即可食用。
中医的产后复原

中医的产后复原产后复原是指母亲在分娩后恢复身体功能和健康状况的过程。
中医药在产后复原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以下是一些中医的方法和建议,可以帮助妈妈们顺利度过产后的恢复期。
食疗中医强调饮食对于产后复原的重要性。
合理的饮食可以补充体力,促进乳汁分泌,并缓解一些产后不适症状。
以下是一些中医食疗的建议:1. 产褥餐:产后餐应以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如糯米、红枣、鸡肉等。
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同时要注意食物的卫生和质量。
2. 血虚饮食:产后出血会导致血虚症状,可以通过食用一些补血的食物来改善,如瘦肉、花生、黑豆等。
3. 乳汁不足:中医有很多调理乳汁的方法,可以选择食用一些具有补益乳汁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莲子、核桃等。
中药调理中药是产后复原过程中常用的辅助治疗方法。
根据个体情况,中医师可以开出针对性的中药方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调理方法:1. 补气活血:产后恢复期体虚气血不足常见,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来促进气血循环,如当归、阿胶、黄芪等。
2. 活血祛瘀:产后可能会出现血瘀现象,可以采用中药来帮助血液循环,如红花、桃仁、川芎等。
3. 调理内分泌:产后女性内分泌系统受到较大影响,中药可以帮助调理内分泌平衡,如女贞子、丹参、白芍等。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是一种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来促进身体恢复的方法。
产后恢复期适当的按摩可以舒缓疲劳、促进血液循环、调理内脏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按摩方法:1. 子宫按摩:通过按摩腹部特定穴位来促进子宫收缩和恢复。
2. 腹部按摩:可以缓解腹胀和便秘问题,促进消化系统功能。
3. 跌打按摩:产后身体可能有一些疼痛或受伤,中医按摩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和促进伤口愈合。
以上是中医的产后复原方法和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和体质不同,应该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治疗和调理。
如何运用中医调理女性产后恢复

如何运用中医调理女性产后恢复女性在经历了怀孕和分娩这一特殊的生理过程后,身体会发生诸多变化,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
中医在女性产后恢复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能够帮助新妈妈们更快地恢复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产后女性的身体变化主要包括气血亏虚、脏腑功能失调、经络阻滞等。
中医认为,产后调理应以“补虚扶正、调和气血、通经活络”为原则。
首先,饮食调理至关重要。
产后的饮食应注重营养均衡,易于消化。
新妈妈们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补气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黑芝麻、黑木耳等。
产后初期,肠胃功能较弱,宜选择清淡、稀软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鸡蛋羹等。
随着身体的逐渐恢复,可以增加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肉、鱼肉、瘦肉等。
此外,还可以适量食用一些温热性的蔬菜和水果,如南瓜、胡萝卜、苹果等,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需要注意的是,产后应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中药调理也是常见的方法之一。
产后恶露不尽者,可以服用生化汤,以促进恶露排出,活血化瘀。
如果出现产后气血不足、头晕乏力等症状,可以服用八珍汤来补益气血。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调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辨证论治,不可自行用药。
中医的艾灸疗法对于产后恢复也有很好的效果。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等作用。
产后可以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位,以促进子宫收缩,恢复元气,增强免疫力。
但艾灸时要注意掌握好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
按摩和推拿也是中医调理产后恢复的有效手段。
通过按摩腹部,可以促进子宫复旧,减少产后腹痛。
按摩腰部和背部,可以缓解产后腰酸背痛的症状。
推拿四肢的经络和穴位,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
产后的情志调理同样不容忽视。
新妈妈们在产后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等。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会影响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
因此,家人要给予新妈妈们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她们保持心情舒畅。
新妈妈们自己也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调节情绪。
中医产后调理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中医产后调理方法
导语:中医在治疗疾病上,有多种治疗方式,对中医治疗方法选择,是可以放心进行的,它在缓解患者疾病上,都是有很好效果,而且这样的治疗方法,对
中医在治疗疾病上,有多种治疗方式,对中医治疗方法选择,是可以放心进行的,它在缓解患者疾病上,都是有很好效果,而且这样的治疗方法,对调整身体也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它是不错之选,那中医产后调理方法都有什么呢,也是有很多方面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
中医产后调理方法:
一、生活起居方面:
1、产妇注意保暖,避免吹风受凉,尤其是头部。
不要接触冷水,不宜用冷水洗澡,洗头后要马上吹干。
衣服应厚薄适宜,避免过热而导致出汗过多。
2、注意休息,睡眠要充足,不宜过早过度的操劳。
3、产后二个月内应禁止房事。
二、饮食方面:
(一)膳食原则:
1、忌寒凉生冷的食物,如冰冻的东西(冷饮、雪糕、冰激凌等),寒凉的水果(西瓜、柚子、柑橘、梨子、椰子、荸荠),凉性的蔬菜(黄瓜、丝瓜、冬瓜、苦瓜、茄子、茭白笋、竹笋),还有海带等。
2、不要吃太咸,不然会不利于水分的排出。
3、少吃酸味食物,如酸梅、醋、柠檬、葡萄柚。
酸固涩,酸味的食物不利于恶露的排净。
4、食物一定要煮熟,温热食用。
5、伤口若有红肿热痛,禁止吃麻油或酒煮的食物,这些属于发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建议坐月子补养4步骤
1 第一步:生新血、化瘀血方
功用:促进子宫收缩,使恶露排出,避免血栓形成,帮助子宫功能恢复。
代表方药:生化汤(方中各药物之调配应因人而异。
注意事项:避免与西医的子宫收缩剂重复用药,故不建议产后马上服用,且最好由医师评估过后再服用。
一般建议自然产后3天后开始服用,剖腹产1周后开始服用。
使用方法:
(1) 自然产:出院之后才建议服用生化汤;避免用酒煎煮,因为酒有助于生化汤的药性更猛烈,因此最好是用水煎煮的方式。
一般剂量是一天1帖,服用5帖即可停止。
(2) 剖腹产:剖腹产妇可喝、也可不喝生化汤,因为医师在施行剖腹产手术时,已经将子宫内的残留物处理干净,恶露会比自然产者少很多;如果选择喝生化汤,不要超过3帖,因为若比照自然产者的方式,服用过多的生化汤,反而有可能影响到子宫内膜的修复。
2 第二步:顾脾胃健运方
功用:调整肠胃的功能,帮助日后其他补品的吸收。
代表方药:党参、怀山、茯苓、扁豆、莲子、芡实等。
食补建议:药材可连同猪肚、猪排骨、猪粉肠(任选一种),煮成清汤后服用。
使用方法:产后即可服用。
3 第三步:益气补血发奶方
功用:益气补血并增加乳汁分泌。
代表方药:当归、川芎、黄耆、党参、杜仲、枸杞等。
食补建议:药材可连同乌骨鸡、鲈鱼、猪小排,煮成清汤后服用。
使用方法:产后1周半后,停服生化汤之后,方可服用。
4 第四步:壮骨健腰调经方
功用:补腰肾、壮筋骨、防掉发,恢复未怀孕前的体能状态。
代表方药:产后十全大补汤(可因个人体质加减方)。
食补建议:药材可连同乌骨鸡或土鸡、鲈鱼、猪排骨,煮成清汤后服用。
使用方法:产后满3周开始服用,或月子结束后做为满月调理用。
开开心心坐月子
怀孕、生产对妈妈而言是一大负荷,因此产后需要好好休息与调理,所以坐月子确实有其必要性,但是传统太多的禁忌则有待商榷。
现今科学的坐月子如下所述:
1 注意清洁卫生,可以淋浴,但要尽快清洗完毕,在沐浴间内擦干、吹干,并穿着长袖、长裤。
2 多休息,以恢复体力。
3 自然产后7天、剖腹产后10天可开始运动,应循序渐进、量力而为,若有不适,立刻停止并休息。
4 营养且均衡的饮食,不要过量或油腻,有利妈妈身体复原及乳汁分泌。
5 保持愉快心情,所以不要一直闷在房间,家人也应多给予关心及协助(例如分担照顾孩子的责任),才能让妈妈开心度过月子期,为之后的育婴生活做好身心准备。
咨询/中医科主治医师黄慧君
妇产科主治医师林姿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