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产后康复

合集下载

中医的产后康复疗法

中医的产后康复疗法

中医的产后康复疗法引言中医作为中国古老而独特的医学体系,在产后康复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疗法。

中医强调整体平衡与自然疗法,通过调理身体、营养补充和草药治疗等方法,有助于帮助产妇恢复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产后康复疗法。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产后妇女需要特别注意饮食调理,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以下是一些中医推荐的产后饮食调理方法:1. 补血食物:产后女性容易失血,需要补充养血食物,如红枣、黑豆、黑木耳等,以帮助补充血液和提高体质。

2. 补气食物:中医强调气血的平衡,产后可以多食用一些补气食物,如山药、莲子、枸杞子等,以增强体力和免疫力。

3. 清热食物:产后容易出现体内湿热,可以适量摄入一些清热食物,如绿豆、苦瓜、黄瓜等,有助于排毒和消除湿气。

4. 调理脾胃:产后脾胃虚弱,容易消化不良,可以选择一些温和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煮熟的蔬菜等,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

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后康复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调理方法:1. 四物汤:四物汤是中医中常用的调理方法,它由熟地、当归、川芎和白芍等组成,能够帮助补血和调经。

2. 月月饼:月月饼是一种中药膏方,由当归、白芍、川芎、川穹、香附和泽泻等组成,可以调理月经不调和产后身体虚弱问题。

3. 黄芪养血汤:黄芪养血汤由黄芪、当归、白芍和熟地等组成,有助于补血和提高体质。

4. 缩阴草药浴:产后松弛是常见问题,可以使用一些缩阴草药浴,如羌活、丹参、薏苡仁等,有助于收紧肌肉。

其他康复方法除了饮食调理和中药调理外,中医还有其他一些康复方法可以帮助产妇恢复健康:1. 推拿按摩:产后进行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改善体力和精神状态。

2. 中草药熏蒸:中草药熏蒸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清除身体湿气和毒素,提高免疫力。

3. 草药熏洗:产后草药熏洗可以有效缓解产后瘙痒和不适感,有助于防止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结论中医的产后康复疗法包括饮食调理、中药调理和其他康复方法。

产后身体中医调理:药食同源的理念

产后身体中医调理:药食同源的理念

产后身体中医调理:药食同源的理念产后,对于每一位女性来说,都是一个身体和心理都经历巨大变化的特殊时期。

在这个阶段,身体的恢复至关重要。

中医的药食同源理念为产后身体的调理提供了一种温和、有效的方法。

产后女性的身体状况通常较为虚弱,气血不足,容易出现多汗、乏力、恶露不尽等问题。

此时,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起到补充营养、促进身体恢复的作用。

中医认为,产后首先要注重调理气血。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产后女性更是如此。

在饮食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补气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黑芝麻等。

红枣味甘性温,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

可以将红枣煮粥或者泡水喝,有助于改善产后气血虚弱的状况。

桂圆也是补气血的佳品,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产后女性可以适量食用桂圆干或者用桂圆肉炖汤。

黑芝麻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补血明目、益肝养发等作用。

可以将黑芝麻炒熟后磨成粉,加入粥中食用。

除了补气血,产后还要注意健脾养胃。

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只有脾胃功能良好,才能更好地吸收营养,促进身体恢复。

山药就是一种健脾益胃的食物,其性平味甘,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

可以将山药煮粥或者清炒食用。

小米也是健脾和胃的好选择,具有滋阴养血、清热解渴、健胃除湿等功效。

产后女性常喝小米粥,既能补充营养,又有助于调理脾胃。

在产后的调理中,活血化瘀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产后恶露的排出需要身体的血液循环畅通,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

山楂就是不错的选择,其味酸甘,性微温,具有消食化积、活血化瘀的作用。

产后适量食用山楂,可以促进恶露排出,缓解腹痛。

桃仁也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润肠通便。

可以将桃仁煮粥或者煮汤食用,但要注意用量,不宜过多。

此外,产后女性还需要注意补肾。

生产过程中,女性的肾气会有所损耗。

核桃就是一种补肾的食物,其味甘性温,具有补肾固精、润肠通便等作用。

可以直接食用核桃,或者将核桃与其他食材搭配制作成菜肴。

黑豆也是补肾的佳品,能补肾益阴、健脾利湿。

产后康复特色科室介绍

产后康复特色科室介绍

产后康复特色科室介绍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产后康复科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产后康复的学科,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产后康复特色科室是指在产后康复领域有独特专长和特色的科室,为产后妇女提供全面的康复护理和服务。

下面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产后康复特色科室。

1. 中医产后康复特色科室中医产后康复特色科室侧重于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结合妇科、针灸、推拿等中医技术,对产后妇女进行康复治疗。

该科室通过中药调理、针灸、艾灸、推拿等手段,帮助产妇恢复子宫功能、调整内分泌、缓解产后疼痛等问题。

此外,中医产后康复特色科室还注重中医药的预防保健,通过调整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提高产妇的身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2. 康复理疗特色科室康复理疗特色科室是专门为产后妇女提供康复理疗服务的科室。

在这个科室中,产后妇女可以接受各种康复理疗手段,如康复按摩、康复运动、康复训练等。

这些手段可以帮助产妇恢复身体功能,提高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改善产后腰酸背痛、乳房胀痛等不适症状。

此外,康复理疗特色科室还提供产后骨盆康复、产后盆底康复等专业服务,帮助产妇恢复盆底肌肉的力量和功能。

3. 营养与健康管理特色科室营养与健康管理特色科室主要关注产后妇女的饮食和营养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膳食搭配和营养补充,帮助产妇恢复身体健康。

该科室会根据产妇的体质、产后恢复情况和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提供专业的营养咨询和指导。

此外,该科室还关注产妇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帮助产妇缓解产后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4. 康复护理特色科室康复护理特色科室是为产后妇女提供全面康复护理的科室。

该科室拥有专业的产后护理团队,提供全天候的产后护理服务。

在这个科室中,产妇可以得到康复护理师的专业指导和照顾,包括产后伤口护理、乳房护理、催乳帮助、产后康复体操指导等。

康复护理特色科室注重产妇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温馨舒适的产后护理环境,帮助产妇恢复体力、调整心态,促进产后康复。

中医在产妇护理中的作用

中医在产妇护理中的作用

中医在孕妇保健中的妙用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在产妇护理
中的作用。

在中医的传统理论中,人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整体,只有身体强健,才能远离疾病的困扰。

以下是中医在孕妇保健
中的几种妙用:
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独特疗法,通过针刺人体经络,调整
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孕妇的保健中,针灸能
够缓解孕期各种不适,包括妊娠反应、水肿等。

同时,针灸还可以帮
助孕妇调整情绪,缓解精神压力。

2. 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的另一特色,它是通过草本药物的药性
以及其诸多成分的综合作用,来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会发生很多变化,中药能够帮助孕妇维持身体的平衡,缓解
孕期不适。

比如说,柴胡、黄芩等中药可以调节肝胆的功能,达到缓
解情绪不稳定的效果。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传统的手法疗法,孕妇在妊娠期间,采用适当的推拿按摩手法能够缓解孕期各种不适,如腰酸背痛、肩颈
酸痛、腹部胀痛等。

同时,推拿按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维持气血平衡,提高孕妇的免疫力。

总之,中医在产妇护理中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从针灸疗法到中
药调理再到推拿按摩,这些都是宝贵的传统中医疗法,为孕妇的保健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且,这些方法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无副作用性,
对孕妇和胎儿都没有危害。

因此,孕妇应该积极参与中医保健,全面看待自己的身体,并依据中医的理论,采取适合自己的保健方法,让自己的孕期更加健康平安。

中医药在产后康复中的应用与研究

中医药在产后康复中的应用与研究

中医药在产后康复中的应用与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关注女性产后康复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瑰宝,中医药在产后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中医药在产后康复中的应用与研究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在产后康复的理论基础中医药理论认为,产后女性体质虚弱,脏腑功能失调是导致产后康复困难的主要原因。

因此,中医药在产后康复中注重调理脏腑功能、恢复体质平衡,并通过中药治疗、推拿、针灸等手段加速康复进程。

二、中医药在产后康复中的应用(一)中药调理中医药可以根据产妇的体质和症状,配制针对性的药方,以恢复产妇的体力和免疫功能。

比如,当产妇出现乳汁分泌不畅时,中医药可以采用调理肝经、活血化瘀的药物,促进乳腺的通畅和分泌;当产妇疲乏无力时,中医药可以采用滋补脾胃、益气养阴的药物,增加体力。

(二)中医推拿推拿作为中医药的一种疗法,通过调整经络、刺激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起到活血化瘀、调理脏腑的作用。

在产后康复中,产妇可以通过接受中医推拿治疗,改善气血循环,加速恢复。

(三)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刺激人体经络、穴位来调整人体的生理活动。

在产后康复中,针灸可以改善产妇的气血不足、腹胀便秘、乳房胀痛等不适症状,帮助产妇恢复身体功能。

三、中医药在产后康复中的研究进展(一)中医药治疗产后忧郁症产后忧郁症是产后常见的心理问题,对产妇及其家庭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产后忧郁症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中药可以通过调整产妇的气血平衡,缓解焦虑、抑郁的情绪,从而改善产后忧郁症的症状。

(二)中医药促进乳汁分泌乳汁分泌不畅是产后常见的问题之一,对母婴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产妇的肝经、脾胃,促进乳汁分泌。

例如,研究发现,柴胡、川芎等中药可以促进乳汁排泄,增加乳汁分泌量。

四、结语中医药在产后康复中的应用与研究正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借助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对产后康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会为解决产后康复难题提供更多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中医适宜技术在产后康复中的推广

中医适宜技术在产后康复中的推广

中医适宜技术在产后康复中的推广摘要:中医适宜技术在产后康复中的推广至关重要。

产后康复是指妇女在分娩后恢复身心健康并恢复正常生活的过程。

然而,目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身体不适、情绪不稳定等。

中医适宜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和有效性,成为促进产后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在产后康复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巨大的潜力。

关键词:中医;适宜技术;产后康复;推广一、中医适宜技术在产后康复中的作用中医适宜技术在产后康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种传统医学,中医注重整体观察和调理,强调人身体的平衡和自愈能力。

在产后康复中,中医适宜技术可以提供全面的护理方法和治疗手段,有助于妇女恢复身体健康。

首先,中医适宜技术能够帮助妇女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畅通。

产后由于妇女的身体经历了较大的变化,如子宫的收缩、乳汁的分泌以及荷尔蒙水平的调整等,这些变化可能导致体内阴阳失衡,从而引发各种不适症状。

借助中医适宜技术,如针灸、中药、耳穴贴压、电针、中药足浴熏洗等技术,可以调节妇女体内的能量流动,使得气血畅通,促进身体的修复和康复。

其次,中医适宜技术还可以缓解产后的各种痛苦和不适。

产后妇女可能会面临产后疼痛、恶露不尽、乳房胀痛等问题。

而中医适宜技术可以采用针灸、艾灸等方法,调理经络、活血化瘀,达到缓解疼痛、促进恶露排出、舒缓乳房胀痛的效果。

同时,中药的运用也能有效地缓解一些产后肠胃问题,如便秘等。

此外,中医适宜技术还可以提高妇女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产后妇女身体虚弱,容易感染、出现湿痰等不适。

中医适宜技术通过调节人体脏腑功能,增强体内的阳气,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防止疾病的发生与恶化。

此外,中医适宜技术在产后康复中还能帮助妇女调整心理状态,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产后抑郁在许多妇女中很常见,这可能与体内荷尔蒙水平的变化、睡眠不足以及新生婴儿的需求等有关。

中医适宜技术采用中药调理、轻度运动、艾灸等方法,能够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改善身心状态,缓解抑郁情绪。

中医药在妇幼保健中的应用与研究

中医药在妇幼保健中的应用与研究

中医药在妇幼保健中的应用与研究中医药在妇幼保健领域中的应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中医药对于妇幼健康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中医药在妇幼保健中的应用和研究。

一、中医药在孕期保健中的应用与研究孕期保健是妇幼保健的重要环节,中医药在孕期保健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中医药强调整体的平衡,通过草药、针灸等方式来调节孕妇的身体状况。

研究表明,适当的中医药调理可以缓解孕妇的孕吐、失眠、疲劳等不适症状,并有助于保障胎儿的健康发育。

二、中医药在产后康复中的应用与研究产后康复对于妇女的身体恢复和家庭的健康非常重要。

中医药在产后康复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中医理论的指导,采用中药调理、艾灸等方式,可以帮助产妇恢复子宫的功能和体力,缓解乳房胀痛、产褥湿疹等问题。

当前也有一些研究致力于探索更科学、有效的中医药在产后康复中的应用方法。

三、中医药在儿童健康中的应用与研究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中医药在儿童健康中的应用已有相当长的历史。

中医药注重通过草药调补、针灸调理等方式来调整儿童的体质和养生方法,以提高儿童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并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目前,还有很多关于中医药在儿童健康中的研究正在进行。

四、中医药在妇幼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妇幼疾病对于女性和儿童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中医药在这方面的应用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中医药在妇幼疾病治疗中通过经络调理、穴位刺激等方式来改善病人的身体状况。

通过中药的药理作用,可以有效治疗妇科炎症、子宫肌瘤等疾病,同时针灸疗法也可以用来辅助治疗儿科疾病。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妇幼保健领域中的应用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它不仅能够有效治疗妇幼疾病,还可以对孕期保健、产后康复和儿童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中医药在妇幼保健中的应用和研究将为更多妇幼健康问题带来解决方案。

中医养生调理月子养护

中医养生调理月子养护

中医养生调理月子养护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中医在调理月子期间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月子期间是妇女身体恢复的关键时期,正确的中医养生调理能够提升体质,促进产后康复。

下面将为您介绍几种中医养生调理月子养护的方法。

一、食疗调理中医强调“食疗养生”,通过选择适宜的食材和烹调方法,补充营养,促进身体恢复。

在月子期间,新妈妈的身体需要补血、补气、补肾。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养血、养气、补肾作用的食材,如红糖、黑芝麻、黑豆等。

此外,可以适当食用有利于产后排污的食物,如小米粥、红豆粥等,以保持身体的舒畅。

二、中草药调理中草药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理月子养护的有效方法之一。

产后体虚者可使用补气养血的中草药,如黄精、党参等。

产后体寒者可使用温补的中草药,如生姜、肉桂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选择具有益气、补肾、活血调经、消炎等作用的中草药,如当归、首乌藤等,来进行调理。

三、穴位按摩中医调理月子养护还注重通过按摩来促进气血的运行,达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可以选用一些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舒缓身心的穴位进行按摩。

如大椎穴位、涌泉穴位、合谷穴位等。

按摩时,可用力适度,每天按摩15-30分钟,既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也可以放松身心,有助于恢复体力。

四、恢复运动产后适当的运动对身体的恢复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中医养生调理月子养护中,恢复运动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产后恢复的运动项目,如产后瑜伽、产后拍打等。

这些运动可以帮助调理身体,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腰酸背痛的症状。

同时,饭后适当散步也是一种很好的恢复运动。

五、注意调节情绪中医养生调理月子养护中,调节情绪同样重要。

月子期间,新妈妈容易出现各种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等。

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调节情绪,如听音乐、看书、与亲友交流等。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促进身体的恢复。

总之,中医养生调理月子养护是妇女产后身体恢复的重要环节。

通过食疗、中草药调理、穴位按摩、恢复运动和调节情绪等方法,可以达到提升体质、促进产后康复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的产后康复
女性在经历妊娠、分娩后,无论从生理和心理上,还是从体形到容貌上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皮肤粗糙、色素沉着、脂肪堆积、腰围变粗等;在激素水平变化影响下可能会进一步出现腹胀、缺乳、恶露不尽、便秘、产后身痛等产后病,如不及时调理恢复可能会影响终生。

中医养生历来都非常注重产后调护。

对于产后这一特殊体质、特殊阶段的健身养生都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并强调个体差异及整体观念来调理。

因而,在现代产后护理中,中医调理在产后恢复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和推崇。

1产后恢复的现状及问题从胎儿娩出到产后的六周叫做产褥期,民间俗称“月子”。

中国人非常重视传统的“坐月子",将“坐月子”视为产后恢复,恢复的重点放在产妇的产后营养和休养上。

大多数“坐月子”的习俗都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对产妇的身体修复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也存在一些误区,如紧闭门窗、不刷牙,不洗澡等,使传统月子存在大量的健康问题,如产褥感染、母乳不足、过度肥胖、甚至出现内分泌失调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女性一生的健康。

2中医对产后体质的认识自然分娩时,产妇消耗体力、出汗与出血,中医认为阴血骤虚,元气耗损,阳气易浮。

妇女产后有独特的生理病理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产后气不足而血亦虚。

②产后易伤损奇经八脉。

③产后多瘀血为患。

总之,产后元气大损,阴血骤亏,百脉空虚,又多瘀血,乃产后之病理生理特点,故有“产后多虚多瘀’’之说。

3产后恢复中常用的中医调理方法
3.1 药物疗法源自《钱氏世传方》的生化汤,主要治疗产后瘀血腹痛、恶心呕吐、胞衣不下、产后寒热等症,应用广泛,成为产后调理的第一方现代临床上也多用于子宫复旧不良、胎盘残留、产后恶露不行以及子宫内膜炎。

经中医师结合患者体质、病情进行加减,调理产后缺乳、恶露不绝、大便难、小便不畅、胃肠胀气等产后病效果显著。

3.2经络疗法经络疗法是通过针灸、推拿等方法刺激人体的经络和穴位,来激发人体的经气,促进气血循环、调理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方法。

其适应症为产后缺乳、乳胀、产后肥胖等。

3.3药浴疗法药浴疗法最早见于《内经》.“摩之浴之”、“行水溃之”。

产后药浴以瑶族妇女的“月子浴”最闻名。

月子浴的方法是将药物采回煎好后,倒入浴盆中,置一小凳于浴盆中央,产妇坐于凳子上。

盆外围一席子成园筒形,盖上簸箕,产妇在其内首先依靠药液散发的蒸气熏蒸,待浴盆内药液温度逐渐降至可以擦洗时,即用毛巾浸入药液中不断擦洗全身,直至全身皮肤潮红、发热、出汗为止。

坐月子期间,按照上法一般可洗浴3-4次。

洗浴时间可在产后两周后进行。

月子浴常用的药物有海风藤、鸡血藤、络石藤、钩藤、寄生茶、桂枝、桑枝、透骨草等。

这些药物合用具有温散寒邪、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强身健体的作用。

可治产后恶寒头痛、全身酸胀、手足麻木、关节不利、腰膝无力等症,也可用于产后气血不足、瘀滞所致的面黄、妊娠斑,有效改善面部气血,起到润肤美容的积极作用。

3.4饮食疗法“安身之本,必资于食”。

治疗缺乳的常用食物如下:猪蹄、赤小豆、紫河车、甜米酒、鲤鱼、花生、黄花菜等。

常用食疗方:猪蹄汤、鲫鱼汤、鲫鱼通草汤、赤小豆散、黄芪通草鸡等。

产褥期饮食禁忌:忌食韭菜、辣椒、胡椒、小茴香、酒等辛辣温燥之物,防生内热。

勿食生冷坚硬之物,以免其损伤脾胃。

3.5五行音乐疗法产后抑郁症是产妇分娩后出现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悲伤、沮丧、焦虑、易怒、自责、不能履行母亲的职责、对生活缺乏信心等,同时伴有头晕、乏力等躯体特征,更为严重者有自杀倾向。

祖国医学将之归属于“郁证”。

五行音乐疗法是利用五音内动五脏,五脏外应五音的原理,五行音乐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脏腑功能,辨证选择曲目进行治疗。

4中医调理产后恢复整体思路探讨产后恢复的中医调理不是简单的一方一术的“月子护理”,而是集中药、针灸、推拿、穴位埋线、药浴、食疗、五行音乐疗等多种中医疗法、以及生活方式指导、心理疏导、康复运动、美容美体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模式。

产后恢复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4.1 产褥期(产后42天)生殖器官的恢复和产后体质的调理。

如通过药物、推拿等方法调理产后恶露、便秘、腹胀、出汗、产后身痛等。

4.2母乳喂养期的营养管理、乳房护理。

这项管理不仅解决产妇的乳汁质量和营养过剩的问题,同时,对于乳腺管不通,乳房胀痛,后期的乳房松弛、回奶,以及对日后可能发生的乳腺增生问题的都会进行有效的护理,并从源头上加以预防。

4.3产后的脂肪管理、形体管理。

产后腹部的松弛,脂肪堆积,都需要有科学合理的产后形体训练指导,循序渐进,以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并配上中医按摩和中医药浴、中药美容去斑,使产后的容貌和形体更快地恢复。

4.4及时进行产后心理疏导、积极防治产后抑郁。

总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调理产后恢复这种集药物、心理、养生于一体的绿色、无副作用的治疗手段,具有其它疗法无可比拟的优势。

相信中医调理产后恢复的综合模式,一定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