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机自动化题库

合集下载

轮机自动化2

轮机自动化2

第三章机舱自动控制系统一.单选题1.在柴油机气缸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其执行机构是。

A.淡水泵B.海水泵C.淡水冷却器D.三通调节阀2.在柴油机气缸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若把测温元件插在冷却水进口管路中,随柴油机负荷的增大。

A.进出口冷却水温度均不变B.进口温度基本不变。

出口温度增高C.出口温度基本不变,进口温度降低D.进口温度基本不变,出口温度降低3.在柴油机气缸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若把测温元件插在冷却水出口管路中,随着柴油机负荷的增大A.进口温度基本不变,出口温度降低B.进口温度基本不变,出口温度增高C.出口温度基本不变,进口温度降低D.出口口温度基本不变,进口温度增高4在柴油机气缸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感温元件可插在。

A.C+D B.淡水冷却器中C.冷却水进口管路中D冷却水出口管路中5.WALTON恒温阀能实现。

A.双位控制B.比例控制 C.PI控制D.PD控制6.在柴油机气缸冷却水控制系统中,采用WALTON恒温阀的缺点是A.结构复杂B.维护麻烦C.只能实现位式控制D.控制精度很低7 在柴油机气虹冷却水温度技制系统巾,采用WALTON恒温阀的缺点是:。

A.消除静念偏差B.实现PI控制C.不用外加能源D.A+B8.在WALTON恒温阀中,感温盒内充注的是。

A.石蜡混合液B.硅油 C.丙酮D.酒精9.WALTON恒温阀在实际操作管理时应注意:。

A.调整微分时间时要慢开.慢关微分阀B.调整积分时间时要慢开.快关积分阀C.通过调整得板位置,可调整比例带D.转动端盖指针时不可超越限位销10.在用WALTON恒温阀组成的气缸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当水温升高时.感温盒中的活塞移,滑板时针转动A.上,顺B.下,逆C.上,逆D.下,顺11.在WALTON恒温闹中,属于反馈环节的部件是。

A.滑阀B.控制活塞 C.连杆 D.弹簧12.在WALTON恒温阀中,调整给定位的方法是。

A.转动端盖扭转轴,改变滑板的初始位置B.改变弹簧的刚度C.改变连杆的长度D.改变石始混合液的成分13.在用WALTON恒温阀组成的气缸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冷却水进口温度随符合有较大的变化,其故障原因是。

轮机自动化基础答案

轮机自动化基础答案

轮机自动化基础答案【篇一:03大管轮轮机自动化题库】1579、有一反馈控制系统,受到阶跃扰动后,被控量振荡2~3次就稳定在给定值上,这说明()。

(156663:第05章船舶反馈控制系统基础:2) 查看答案a.系统稳定性好b.系统稳定性差c.调节器控制太弱d.调节器控制作用太强1580、反馈控制系统处于临界状态的衰减率为()。

(156664:第05章船舶反馈控制系统基础:3) 查看答案a.1b.4c.2d.0b.(a-b)/a1583、在pid温度控制系统中,若系统衰减率偏小,错误的认识是()。

(156667:第05章船舶反馈控制系统基础:6) 查看答案a.积分时间整定值太小b.微分时间整定值太大c.比例带整定值太小d.比例带整定值太大1584、由比例调节器组成的定值控制系统受到扰动后,其控制过程衰减率随比例带增大而()。

(156668:第05章船舶反馈控制系统基础:7) 查看答案a.增大b.减小c.无影响d.波动变化1585、一般认为,能使输出信号波动()次即趋于稳定的比例带可近似地看作衰减率为?0.75时的比例带。

(156669:第05章船舶反馈控制系统基础:8) 查看答案a.1b.2c.3d.41586、控制系统的衰减率等于0.8时的过渡过程是()。

(156670:第05章船舶反馈控制系统基础:9) 查看答案a.等幅振荡过程b.非周期过程c.衰减振荡过程d.发散振荡过程1587、反馈控制系统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首先应注意的问题是()。

(156671:第05章船舶反馈控制系统基础:10) 查看答案a.准确性b.快速性c.稳定性d.动态特性1588、采用比例调节器的定值控制系统,当比例带减小时,对控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是()。

(156672:第05章船舶反馈控制系统基础:11) 查看答案a.衰减率减小b.静态偏差增大c.最大动态偏差增大d.振荡次数减少1589、控制系统受到阶跃扰动时,其输出的动态特征为下列()情况最好。

轮机自动化习题精简版

轮机自动化习题精简版

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一) 单项选择题1. 在MR-Ⅱ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淡水冷却器的输入与输出量分别是A.三通调节阀开度,冷却水进口温度B.冷却水出口温度,冷却水进口温度C.冷却水出口温度,三通调节阀开度D.冷却水进口温度,三通调节阀开度2. 在MR-Ⅱ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限位开关的作用是A.防止电机连续转动B.防止电机因短路等故障烧坏C.防止三通调节阀卡在极限位置D.防止“增加”和“减少”输出继电器同时通电3. 在MR-Ⅱ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在“增加”和“减少"输出继电器的通电回路中,各串接一个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头的作用是A.“增加”或“减少”输出继电器通电自保B.防止“增加”和“减少”输出继电器同时通电C.防止“增加”和“减少”继电器连续通电D.防止三通调节阀卡在极限位置4. 在MR-Ⅱ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热保护继电器的作用是A.防止三通调节阀卡在极限位置B.防止“增加"和“减少”输出继电器同时通电C.防止电机M过载烧坏D.防止冷却水温度超过上限值5. 在MR-Ⅱ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其调节器可实现A.双位控制作用B.比例控制作用C.P I控制作用D.PD控制作用6. 在MR-Ⅱ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所采用的测温部件及特性是A.金属电阻,随温度升高电阻增大B.金属电阻,随温度升高电阻减小C.热敏电阻,随温度升高电阻增大D.热敏电阻,随温度升高电阻减小7. 在MR-Ⅱ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比例微分控制电路的输入量是,其输出信号送至A.给定值,执行电机M B.偏差值,脉冲宽度调制器C.测量值,“增加”、“减少"输出继电器D.偏差值,执行电机M8. 在MR-Ⅱ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当柴油机负荷降低时,其冷却水出口温度会A.保持给定值不变B.绕给定值振荡C.增高D.降低9. 在MR-Ⅱ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当T802分压点A碰地时,MRB板上的T1集电极电流及实际水温的变化是A.增大,降低B.减小,降低C.增大,增大D.减小,增大10. 在MR-Ⅱ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若热敏电阻T802开路,则温度表指示值及三通调节阀的旁通阀状态为A.100℃以上,全关B.100℃以上,全开C.0℃以下,全关D.0℃以下,全开11. 在MR-Ⅱ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若热敏电阻分压点A对地短路,则温度表的指示值,三通调节阀的旁通阀状态为A.100℃以上,全关B.100℃以上,全开C.0℃以下,全关D.0℃以下,全开12. 在MR-Ⅱ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随着冷却水实际温度的变化,导致测温元件_______的变化A.交流电流B.直流电流C.电容D.电阻13. 在MR-Ⅱ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改变冷却水温度的给定值是通过_______改变来实现A.设定的电压值B.设定的电容值C.设定的电阻值D.设定的电流值14. 在MR-Ⅱ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冷却水温度的偏差值是通过_______得到的A.电压比较器B.反相输入比例运算器C.差动输入比例运算器D.同相输入比例运算器15. 在对MR-Ⅱ型控制系统MRV板进行测试时,给它加一个阶跃的输入信号,其输出的变化规律为A.成比例输出B.先有很大阶跃输出,后其输出逐渐消失在比例输出上C.先有一个比例输出,其后输出逐渐增大D.比例惯性输出16. 在MR-Ⅱ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稳态时静态偏差太大,其原因是A.脉冲宽度太窄B.不灵敏区太大C.微分时间太短D.比例带太小17. 在MR-Ⅱ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若水温低于给定值,偏差较大,且偏差变化很快,则A.增加输出继电器连续通电B.增加输出继电器断续通电C.减少输出继电器连续通电D.减少输出继电器断续通电18. 在MR-Ⅱ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MRK板上的开关SW1是A.手动-自动转换开关B.手操开关C.电源主开关D.内外给定转换开关19. 在MR-Ⅱ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若把MRD板上用于电容充放的电位器电阻1值调小,则系统A.脉冲宽度变窄,电机转动时间短,控制作用弱,稳定性↓B.脉冲宽度变窄,电机停止时间短,控制作用强,稳定性↓C.脉冲宽度变宽,电机转动时间长,控制作用强,稳定性↓D.脉冲宽度变宽,电机停止时间长,控制作用弱,稳定性↑20. 在MR-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自动控制投入工作后,水温出现很大偏差时,电机M不转动(指示灯不亮),这时你首先要做的工作是A.更换保险丝F1和F2B.更换“增加”和“减少”输出继电器C.检测MRD板功能是否正常D.立即改为手动21. 在MR-Ⅱ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若冷却水温度低于给定值,而执行电机不可控地朝开大通冷却器的管口方向转动,其原因可能是A.T802热敏电阻分压点A碰地B.MRD板上TU1反相端断路C.MRD板上TU2反相端断路D.增加输出继电线圈断路22. 在MR-Ⅱ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出现指示温度极低、三通阀中旁通阀全开的现象,其可能的原因是A.MRD板上的TU1反相输入端断路B.T802热敏电阻对地断路C.MRD板上的充放电电阻断路D.MRB板输出端U15对地短路23. 在燃油粘度控制系统中一般均采用A.正作用式调节器,配合气开式调节阀B.正作用式调节器,配合气关式调节阀C.反作用式调节器,配合气开式调节阀D.反作用式调节器,配合气关式调节阀24. 在燃油粘度控制系统中,错误地把正、反作用切换装置转换成正作用式,则控制系统将成为,蒸汽调节阀开度为A.负反馈系统,绕原开度振荡B.正反馈系统,绕原开度振荡C.负反馈系统,全开或全关D.正反馈系统,全开或全关25. 在气动燃油粘度控制系统中,测粘计输出_______信号,反应粘度的大小A.电压信号B.压差信号C.电流信号D.电阻变化信号26. 在燃油粘度控制系统中,其控制对象和执行机构分别为A.燃油加热器,蒸汽调节阀B.柴油机主机,燃油泵C.燃油加热器,燃油泵D.柴油机主机,蒸汽调节阀27. 在燃油粘度控制系统中,以燃油粘度为被控量,而不用温度为被控量的原因是A.蒸汽调节阀需要粘度信号控制B.温度相同,不同品种燃油粘度不同C.温度传感器精度太低D.温度传感器结构太复杂28. 在VAF型燃油粘度控制系统中,测粘计输出信号为A.0.02~0.1MPa气压信号与燃油温度成比例B.0.02~0。

11规则 轮机自动化 考试题库 第十章 第十章 船舶机舱监测与报警系统

11规则 轮机自动化  考试题库 第十章  第十章  船舶机舱监测与报警系统

第十章船舶机舱监测与报警系统第一节船舶机舱监测与报警系统基础知识1. 短时故障与通常故障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故障报警延时时间短 B.只发灯光报警,不发声响报警C,按确认按钮前故障已消失 D.不用按确认按钮,红灯灭,消声2 下列选项中属于模拟量的是( )。

A.设备的运行状态 B.设备的转速 C,阀门位罡D主机凸轮轴位置阀门位置3 连续监测的特点是( )。

A.同一时间只能监视一个点,每个监视点都需有—个报警控制单元B,同一时间可监视所有的监视点,每个监视点都要有一个报警控制单元C.同一时间可监视所有监视点,所有监视点共用一个报警控制单元D.同一时间只能监视一个监视点,所有监视点共用一个报警控制单元4用微型计算机组成的集中监视与报警系统是属于( )形式)其特点是( )。

A.连续监测,速度快监视点少B.连续监测,速度快监视点多C.巡回监测,速度慢,检测精度低D.巡回监测,速度陕,检测精度高5. 延时报警:在报警装置中,一般均设有延时报警环节,目的是( )。

A.防止误报警 B.增强抗干扰能力 C.实现3niin失职报警D.实现封锁报警6 在具有集中监视与报警系统的机舱中,一旦运行设备出现故障,不仅可在机舱、集中控制室发声光振警,该报警信号还能延伸到( )。

A.舵机舶 B.前尖舱 C.货舱 D.驾驶台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开关量的是( )。

A.设备的运行状态B.阀门位置C.设备的转速D.主机凸轮轴位置阀门位置8在报警系统中,短时故障是指( )的报警。

A.模拟量故障B.报答后能自行消失C.报警后不能自行消失D.开关量故障9在巡回检测式集中监视与报警系统中,不具备的功能是( )。

A.信号采样B.打印制表 C.参数显示 D.故障报警10根据需要可随时打印机舱内的工况参数,这是属于( )。

A.召唤打印记录B,数字打印记录 C.故障打印记录 D定时制表打u口记录I l在故障报警装置中,延时环节可以实现( )。

A.延时断开报警线路,保持报警状态 B.延时接通报警线路,防止误报警C.报警时红灯先闪亮,蜂呜器后响 D.按确认按钮后,延时消声12在故障报警系统中,给出3 min延迟报警是一种( )报警。

轮机自动化习题集.doc

轮机自动化习题集.doc

轮机自动化习题汇编(轮机工程专业)徐善林崔庆渝李作评合编电气自动化系自动化教研室2003年8月目录第一章轮机自动化基础知识 (2)(一)单项选择题 (2)(二)简答题 (46)第二章船用自动化仪表 (47)(一)单项选择题 (47)(二)简答题 (77)第三章自动控制系统 (78)(一)单项选择题 (78)(二)简答题 (107)第四章柴油机主机遥控系统 (108)(一)单项选择题 (108)(二)简答题 (136)第五章集中监视与报警系统 (136)(一)单项选择题 (136)(二)简答题 (153)1第一章轮机自动化基础知识(一) 单项选择题1. 在运行参数的自动控制系统中,为能正常地控制运行参数,该系统必须是A.负反馈控制系统B.正反馈控制系统C.开环控制系统D.逻辑控制系统2. 在运行参数的自动控制系统中,若测量单元发生故障而无信号输出,则该控制系统是A.负反馈控制系统B.正反馈控制系统C.闭环控制系统D.开环控制系统3. 在控制系统的结构传递方框图中,置于反馈通道的单元是A.调节单元B.测量单元C.控制对象D.执行机构4. 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所示,其中d是图1-1A.给定值B.偏差值C.扰动量D.被控量5. 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所示,其中e是A.给定值B.偏差值C.被控量D.扰动量6. 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所示,其中Z是A.给定值B.测量值C.被控量D.扰动量7. 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所示,其中y是A.给定值B.测量值C.被控量D.扰动量8. 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所示,其中r是A.给定值B.测量值C.被控量D.扰动量9. 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所示,其中G1是A.测量单元B.调节单元C.执行机构D.控制对象10. 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所示,其中G2是A.测量单元B.调节单元C.执行机构D.控制对象11. 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所示,其中G3是A.测量单元B.调节单元C.执行机构D.控制对象12. 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所示,其中H是A.测量单元B.调节单元C.执行机构D.控制对象2313. 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所示,其中I 是A .测量单元B .显示单元C .调节单元D .控制对象14. 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所示,若 e >0,则A .Z >r ,为正偏差B .Z <r ,为正偏差C .Z >r ,为负偏差D .Z <r ,为负偏差 15. 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所示,其中若信号线从A 点断开,则该系统是A .正反馈控制系统B .遥测系统C .遥控系统D .负反馈控制系统 16. 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所示,其中若信号线从C 点断开,则该系统是A .正反馈控制系统B .负反馈控制系统C .开环控制系统D .闭环控制系统 17. 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所示,其中基本扰动是A .给定值rB .测量值ZC .扰动量dD .偏差值e 18. 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所示,其中外部扰动是A .rB .ZC .eD .d19. 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所示,其中若信号线从B 点断开,则该系统为A .开环系统B .测量单元不能输出测量信号C .显示仪表不能显示测量值D .调节阀开度不能改变 20. 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所示,其中正确的说法是A .H 是控制对象B .I 是指示单元C .G 2是调节器D .G 3是执行机构21. 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所示,若令d = 0,则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G (S )=(Y)/R (S )为* A .HG G G G G G s G 3213211)(⋅⋅+⋅⋅=B .H G G G G G G s G 3213211)(⋅⋅-⋅⋅=C .HG G G I G G G s G ][11)(321321⋅⋅++⋅⋅+=D .HI G G G G G G s G ][11)(321321+⋅⋅-⋅⋅+=22. 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所示,若H 单元有故障无信号输出,这时被控量将A .保持不变B .达到最大值C .达到最小值D .不能控制 23. 按偏差控制运行参数的控制系统是A .正反馈控制系统B .负反馈控制系统C .逻辑控制系统D .开环控制系统 24.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最严重的扰动形式是A .阶跃扰动B .脉冲信号扰动C.线性信号扰动D.正弦波形扰动25. 在运行参数的自动控制系统中,控制对象的输出量是A.给定值的变化量B.负荷的改变C.被控量的变化量D.调节阀开度的变化量26. 在运行参数的自动控制系统中,控制对象的输入量是A.负荷的变化量B.被控量的变化量C.给定值的变化量D.A +C27. 在柴油机气缸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系统中,其控制对象是A.柴油机B.淡水泵C.海水泵D.淡水冷却器28. 在柴油机转速控制系统中,其控制对象是A.电子调速器B.磁脉冲传感器C.柴油机D.电/液伺服器29. 在锅炉水位自动控制系统中,其控制对象是A.给水泵B.热水井C.给水调节阀D.锅炉30. 在燃油粘度控制系统中,其控制对象是A.燃油泵B.柴油机C.燃油加热器D.蒸汽调节阀31. 在燃油粘度自动控制系统中,测粘计是属于A.调节单元B.测量单元C.控制对象D.执行机构32. 在燃油粘度自动控制系统中,差压变送器是属于A.测量单元B.显示单元C.调节单元D.执行机构33. 在起动空气压力自动控制系统中,其控制对象是A.空气压缩机B.空气瓶C.空气出口阀D.空气进口阀34. 在柴油机转速自动控制系统中,磁脉冲传感器属于A.显示单元B.调节单元C.测量单元D.执行机构35. 在锅炉燃烧自动控制系统中,其控制对象和被控量分别为A.锅炉,蒸汽压力B.给水泵,水位C.燃油加热器,蒸汽压力D.热水井,水位36.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负反馈是用来*A.提高系统的灵敏度B.提高系统的选择性C.提高系统的稳定性D.降低系统振荡频率437.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执行机构的输入信号是A.被控量的实际值B.被控量的偏差值C.被控量的给定值D.调节器的输出值38.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每个环节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是A.输出量影响输入量B.输入量影响输出量C.输入量与输出量互相影响D.输入量与输出量互不影响39. 在主机遥控系统中,属于闭环控制系统的是A.起动回路B.换向回路C.转速控制回路D.制动回路40. 在一个控制系统中,闭环系统区别于开环系统是由于存在A.控制单元B.反馈单元C.显示单元D.执行机构41.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输入信号是扰动量,输出信号是被控量的单元是A.调节单元B.测量单元C.执行机构D.控制对象42.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输入信号是被控量的偏差值,输出信号决定调节阀开度的单元是A.显示单元B.调节单元C.执行机构D.测量单元43.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输入信号是被控量,输出信号是反馈信号的单元是A.测量单元B.显示单元C.调节单元D.控制对象44.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为使控制对象正常运行所要控制的参数是A.给定值B.被控量C.扰动量D.反馈量45. 属于闭环控制系统的是A.锅炉自动点火系统B.分油机排渣自动控制系统C.主机遥控的制动过程D.燃油粘度自动控制过程46.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调节阀开度的变化是直接由_______决定的A.被控量的变化量B.给定值的变化量C.负荷的变化量D.偏差的大小47.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调节阀开大或关小是直接由_______决定的A.被控量的升高或降低B.给定值的增大或减小C.负荷的增加和减小D.偏差的方向48. 不属于组成反馈控制系统基本单元的设备是A.控制对象B.显示单元C.测量单元D.执行机构49. 主机遥控系统的自动回避临界转速的回路是属于A.负反馈控制系统B.正反馈控制系统5C.开环控制系统D.闭环控制系统50. 在燃油粘度控制系统中,其测量单元是A.燃油加热器和测粘计B.测粘计和差压变送器C.差压变送器和显示单元D.显示单元和调节器51. 在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系统中,能使冷却水温度维持在70℃上基本不变的控制系统,常称为A.定值控制系统B.程序控制系统C.随动控制系统D.开环控制系统52. 在燃油温度自动控制系统中,燃油加热器出口的实际油温比所要控制的最佳油温高出的值称为A.被控量B.给定值C.测量值D.偏差值53. 在主机遥控系统的转速控制回路中,程序负荷是属于A.定值控制系统B.程序控制系统C.随动控制系统D.开环控制系统54. 在主机遥控系统的转速控制回路中,加速速率限制是属于A.定值控制系统B.程序控制系统C.顺序控制系统D.随动控制系统55. 在柴油机气缸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系统中,淡水冷却器的输入量和输出量分别是*A.冷却水温度的给定值,测量值B.水温的偏差值,测量值C.三通调节阀的开度,柴油机进口水温D.柴油机出口水温,三通调节阀开度56. 在大型油船辅锅炉燃烧自动控制系统中,当锅炉负荷变化时,风门控制系统是属于A.开环控制系统B.定值控制系统C.程序控制系统D.随动控制系统57. 在反馈控制系统稳定运行期间,其调节阀的开度为*A.全开B.全关C.全开的一半D.不定58. 反馈控制系统在额定负荷下稳定运行期间,其调节阀开度为A.全开B.全关C.全开的一半D.不定59. 在定值控制系统中,其控制系统的作用是A.给定值随工况变化,被控量在较小的范围内变化B.给定值不变,被控量也始终不变C.给定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被控量在较小范围内变化D.给定值不变,被控量能较快的恢复到给定值或给定值附近60. 给定值任意变化的控制系统是属于A.定值控制系统B.程序控制系统C.开环控制系统D.随动控制系统61. 有一反馈控制系统,受到阶跃扰动后,被控量振荡7~8次后稳定在给定值上,这说明A.扰动太猛烈B.控制对象惯性太大6C.调节器比例作用太弱D.调节器积分作用太强62. 有一反馈控制系统,受到阶跃扰动后,被控量振荡5~6次后稳定在给定值上,这说明A.调节器控制作用太弱B.控制对象惯性太大C.系统稳定性差D.系统稳定性好63. 有一反馈控制系统,受到阶跃扰动后,被控量振荡2~3次就稳定在给定值上,这说明A.系统稳定性好B.系统稳定性差C.调节器控制太弱D.调节器控制作用太强64. 有一反馈控制系统,受到阶跃扰动后,被控量没有波动地逐渐达到给定值,这说明A.调节器控制作用太强B.控制对象放大系数太小C.控制系统稳定性太差D.控制系统稳定性太好65. 在定值控制系统中,符合动态过程品质指标的衰减率φ是A.φ= 0 B.φ= 0.5 C.φ = 0.75 D.φ = 166. 在定值控制系统中,符合动态过程品质指标的衰减比为A.5:1 B.3:1 C.1:3 D.1:467.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系统受到阶跃扰动后符合动态过程品质要求的系统,被控量波动_______次就可认为系统已达到稳态A.1~2次B.2~3次C.3~4次D.4~5次68. 在定值控制系统中,其动态过程的衰减率φ = 0,则该动态过程是A.非周期过程B.衰减振荡过程C.等幅振荡过程D.发散振荡过程69. 在定值控制系统中,其动态过程的衰减率φ = 1,则该动态过程是A.非周期过程B.衰减振荡过程C.等幅振荡过程D.发散振荡过程70. 在定值控制系统中,其动态过程的衰减率φ<0,则该系统的动态过程是A.非周期过程B.衰减振荡过程C.等幅振荡过程D.发散振荡过程71. 在定值控制系统中,其动态过程衰减率φ = 0.75,则该系统动态过程是A.非周期过程B.衰减振荡过程C.等幅振荡过程D.发散振荡过程72. 反馈控制系统在_______条件下,才能在实际运行中应用A.φ<0 B.φ= 1C.φ= 0 D.0<φ<173. 在定值控制系统中,衰减率φ从0变化到1,则系统的动态过程为A.发散振荡—等幅振荡—非周期过程B.等幅振荡—衰减振荡—非周期过程C.非周期过程—等幅振荡—发散振荡7D.非周期过程—衰减振荡—等幅振荡74. 用来描述定值控制系统精确性的指标是A.衰减率和静态偏差B.超调量和静态偏差C.最大动态偏差和静态偏差D.最大动态偏差和峰值时间75. 在定值控制系统中,稳定性最好的衰减率φ为A.φ= 0 B.φ = 0.5C.φ = 0.75 D.φ = 176. 最大动态偏差小的控制系统,说明该系统A.控制对象放大系数小B.系统稳定性好C.调节器控制作用强D.动态精度低77. 在定值控制系统中,其动态过程的衰减比为2:1,则动态过程是A.非周期过程B.衰减振荡过程C.等幅振荡过程D.发散振荡过程78. 在定值控制系统中,其动态过程的衰减比为1:1,则动态过程为A.非周期过程B.衰减振荡过程C.等幅振荡过程D.发散振荡过程79. 在定值控制系统中,其动态过程的衰减比为1:2,则动态过程为A.非周期过程B.衰减振荡过程C.等幅振荡过程D.发散振荡过程80. 在定值控制系统中,其主要的扰动是A.电源或气源的波动B.给定值的变化C.控制对象负荷的变化D.调节器参数整定不合适81. 在运行参数的自动控制系统中,优先考虑的是A.稳定性B.最大动态偏差C.过渡过程时间D.静态偏差82.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能克服外部扰动的控制系统是属于A.定值控制系统B.程序控制系统C.随动控制系统D.开环控制系统83.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若调节器控制作用太强,则该系统的动态过程为A.稳定性好B.波动次数少C.过渡过程时间短D.最大动态偏差小84. 反馈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时间为t s ,被控量的最终稳态值为y(∞),则t s是当t≥t s时满足A.| y(t)-y(∞)| =0 B.| y(t)-y(∞)| ≥2%y(∞)C.| y(t)-y(∞)| ≤2%y(∞)D.| y(t)-y(∞)| ≤0.2%y(∞)85. 在定值控制系统中,若动态过程第一个波峰值为y1,第二个同相波峰值为y2,最终稳态值为ε,则衰减率为89A .11y y εϕ-=B . 221y y y -=ϕ C . 22y y εϕ-=D . 121y y y -=ϕ 86. 有一定值控制系统,其动态过程如图1-2所示,其衰减率φ是A .φ = 1.5B .φ = 1C .φ = 0.75D .φ = 0.5图1—287. 有一定值控制系统,其动态过程如图1—3所示,其衰减率φ是A .φ = 0.67B .φ = 0.6C .φ图1—388. 有一定值控制系统,其动态过程如图1—4所示,其衰减率为A .φ = -0.5B .φ = -0.25C .φ = 0.5D .φ = 0.25589. 在定值控制系统中,系统受到扰动后,最大动态偏差e max = 8;第二个同相波峰值为5,则该系统A .调节器控制作用太弱B .控制系统稳定性好C .控制系统稳定性差D .最大动态偏差太大90. 在定值控制系统中,系统受到扰动后,最大动态偏差e max = 10,系统波动一次到第二个同相波已达到稳态ε= 1,则该系统 A .系统稳定性好B .系统稳定性差C .过渡过程时间短D .调节器控制作用强 91. 在改变给定值的控制系统中,评定系统稳定性指标是A .衰减率B .上升时间C .过渡过程时间D .超调量 92. 在改变给定值的控制系统中,若超调量大则控制系统A .稳定性好B .稳定性差C .静态偏差大D .动态精度高 93. 在改变给定值的控制系统中,若动态过程波动较大,这说明A .设定的给定值太高B .外部扰动太猛烈C .超调量偏大D .超调量偏小 94. 在改变给定值的控制系统中,若超调量σP = 0,则系统的动态过程为A .非周期过程B .衰减振荡过程C .等幅振荡过程D .发散振荡过程95. 在改变给定值的控制系统中,其动态过程的第一个波峰值为A ,第二个同相波峰值为B ,最终稳态值为C ,则超调量为A .σP = %100⨯-C CA B .σP =%100⨯-A BA C .σP =%100⨯-BCBD .σP =%100⨯-BCA 96. 在改变给定值的控制系统中,系统受到阶跃扰动后,符合动态过程品质的超调量σP 为A .σP >20%B .σP <20%C .σP >60%D .σP <60 %97. 在改变给定值的控制系统中,表征控制系统反应速度的指标是A .超调量和过渡过程时间B .振荡次数和静态偏差C .超调量和振荡次数D .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 98. 在改变给定值的控制系统中,被控量第一次达到稳态值所需时间t r 是A .上升时间B .峰值时间C .过渡过程时间D .振荡周期 99. 在改变给定值的控制系统中,被控量第一次达到波峰值的时间t p 是A .上升时间B .峰值时间C .过渡过程时间D .振荡周期100. 在反馈控制系统的动态过程曲线上,从第一个波峰值到第二个同相波峰值之间的时间称为A .上升时间B .峰值时间C .过渡过程时间D .振荡周期 101. 在改变给定值的控制系统中,其动态过程如图1-5所示,它的超调量σP 为A .σP = 5%B .σP = 10%C .σP = 15%D .σP = 20%102. 在改变给定值的控制系统中,若被控量达到第一个波峰值需要很长时间,且超调量σP较大,这说明*A .控制对象惯性小,调节器控制作用弱B .控制对象惯性大,调节器控制作用弱C .控制对象惯性小,调节器控制作用强D .控制对象惯性大,调节器控制作用强103. 在改变给定值的控制系统中,若被控量第一次达到稳态值所需时间很短,且超调量σP很小,这说明*A .控制对象惯性小,调节器控制作用弱B .控制对象惯性大,调节器控制作用弱C .控制对象惯性小,调节器控制作用强D .控制对象惯性大,调节器控制作用强104. 在改变给定值的控制系统中,当系统给定值阶跃改变时,系统动态过程超调量偏大,应调整A .调整控制对象惯性使T ↓B .调整控制对象放大系数使K ↑C .调整调节器比例带使PB ↓D .调整调节器比例带使PB ↑105. 在改变给定值的控制系统中,系统给定值阶跃改变后,系统动态过程的第一个波峰值很大,这说明 A .控制对象惯性太小 B .控制对象放大系数太大 C .系统稳定性好 D .调节器控制作用太强 106. 有一改变给定值的控制系统,其动态过程如图1—6所示,它的超调量σP 为A .σP = 6.25%B .σP = 12.5%C .σP = 5%D .σP = 18.75%y 图1—5107.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理想的动态过程应该是A .非周期过程B .衰减振荡过程C .等幅振荡过程D .发散振荡过程 108. 静态偏差小的控制系统,说明控制系统A .稳定性好B .稳定性差C .稳态精度高D .稳态精度低 109.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r 是给定值,y 是被控量,z 是测量值,d 是扰动量,其偏差e 是A .e = r - dB .e = r - zC .e = r - yD .e = y - d 110.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惯性环节也称为A .非周期性环节B .比例环节C .积分环节D .微分环节 111. 在运行参数自动控制系统中,是否有故障不会影响对被控量控制的环节是A .气源装置B .执行机构C .显示单元D .变送器 112. 主机从港内全速向海上全速加速过程中,对其转速控制是属于A .定值控制系统B .程序控制系统C .随动控制系统D .逻辑控制系统 113. 在采用变距桨的主机遥控系统中,其转速控制系统一般属于A .定值控制系统B .程序控制系统C .随动控制系统D .开环控制系统114. 按偏差控制运行参数的控制系统是属于________,其动态过程应为________A .负反馈控制系统,衰减振荡B .正反馈控制系统,衰减振荡C .开环控制系统,非周期过程D .逻辑控制系统,等幅振荡115. 在定值控制系统中,其动态过程是由发散振荡、等幅振荡、衰减振荡到非周期过程,其衰减率φ的变化过程是 A .φ由1,0.5,0到负值B .φ由0,0.5,1到负值C .φ由负值,0,0<φ<1到1D .φ由0,0.2,0.5到1 116. 在改变给定值的控制系统中,超调量σP 由0逐渐增大,其动态过程的变化是A .由非周期过程向振荡变化B .由等幅振荡向发散振荡变化4.C .由振荡向非周期过程变化D .由等幅振荡向衰减振荡变化 117. 在一反馈控制系统受到阶跃扰动后,被控量振荡4~5次稳定下来,这说明A .控制对象K ↑,T ↓B .控制对象K ↓,T ↑C .调节器控制作用较弱D .调节器控制作用偏强 118. 有一反馈控制系统,受到阶跃扰动后,被控量振荡2~3次稳定下来,这说明A .稳定性好,调节器作用强弱最佳B .稳定性好,调节作用较强C .稳定性较差,调节作用较强D .稳定性较差,调节作用较弱119. 在定值控制和改变给定值的控制系统中,符合动态过程品质要求的衰减比和超调量分别应为A .1 :4,σP ≥1B .1 :2,σP >0C .4 :1,σP <1D .4 :1,0<σP <20 % 120. 在定值控制系统中,受到扰动后,若第一个波峰值很大,这说明A .控制对象惯性太大B .控制对象放大系数太小C .调节器控制作用太强D .调节器控制作用太弱121. 有一负反馈控制系统,其前向通道是放大倍数很大的比例环节,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是H (s ),则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G (s )为* A .)(1)(s H s G -=B .)(1)(s H s G =C .)()(s H Ks G =D .)()(s H s G =122. 有一环节其传递函数G (s )=T d S ,这是A .比例环节B .积分环节C .微分环节D .惯性环节 123. 有一环节其传递函数G (s )= 1/T i S ,这是A .比例环节B .积分环节C .微分环节D .惯性环节 124. 有一环节其传递函数G (s )= K ,这是A .比例环节B .积分环节C .微分环节D .惯性环节125. 有一环节其传递函数G (s )=1+TS K,这是A .比例环节B .积分环节C .微分环节D .惯性环节126. 有一环节其传递函数G (s )=1+TS K d,这是A .积分环节B .理想微分环节C .实际微分环节D .惯性环节127. 比例积分调节器的传递函数)()()(s E s P s G =为 A .)11()(ST K s G i +=B .ST K s G i 1)(+= C .ST K s G i 1)(⋅=D .S T K s G i +=)(128. 比例微分调节器的传递函数)()()(s E s P s G =为 A .)11()(ST K s G d +=B .)1()(S T K s G d +=C .ST K s G d 1)(⋅=D .S T K s G d +=)(129. 有一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其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G 1(s),则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G(s)为* A .)(1)()(11s G s G s G -=B .)(1)(1s G s G =C .)(1)()(11s G s G s G +=D .)()(1)(11s G s G s G +=130. 有一负反馈控制系统,前向通道是放大倍数为K 的比例环节,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为H(s),则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G(s)为 A .)(1)(s KH Ks G +=B .)(1)(s H s G =C .)(1)(s KH Ks G -=D .)(1)(s H Ks G +=131. 有一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其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是G 1(s)和G 2(s)的并联,则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G(s)为 A .)]()([1)()()(2121s G s G s G s G s G +-+=B .)]()([1)()()(2121s G s G s G s G s G +++=C .)()(1)()()(2121s G s G s G s G s G ⋅-⋅=D .)()(1)()()(2121s G s G s G s G s G ⋅+⋅=132. 有一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其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是G 1(s)和G 2(s)的串联,则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G(s)为 A .)()(1)()()(2121s G s G s G s G s G ⋅-⋅=B .)]()([1)()()(2121s G s G s G s G s G +++=C .)()(1)()()(2121s G s G s G s G s G ⋅++=D .)()(1)()()(2121s G s G s G s G s G ⋅+⋅=133. 有一负反馈控制系统,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是G 1(s),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为H(s),其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G(s)为 A .)()(1)()()(11s H s G s H s G s G +=B .)()(1)()(11s H s G s G s G -=C .)()(1)()(1s H s G s H s G +=D .)()(1)()(11s H s G s G s G +=134. 有一用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环节如图1—7所示,该环节是*A .理想微分环节B .实际微分环节C .比例积分环节D .惯性环节135. 有一用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环节如图1—7所示,其传递函数)()()(s i s o u u s G =为A .)11()(S T K s G i += B .)11()(ST K s G d +-= C .1)(+-=TS Ks G D .1)(+=TS ST s G d 136. 有一用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环节如图1-7所示,该环节的K 和T 分别为A .C R T R R K f f ==,1B .C R T R R K f11,==C .C R T R R K f 11,==D .C R T R R K f f==,1137. 有一用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环节如图1-7所示,若u i 为阶跃变化,则u o 变化规律是A .u o 为阶跃变化B .u o 随时间线性变化图1-7C .u o 随时间按指数曲线变化D .u o 随时间按正弦波动变化 138. 有一用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环节如图1—8所示,该环节是A .惯性环节B .积分环节C .比例积分环节D .比例微分环节139. 有一用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环节如图1—8所示,该环节的传递函数)()()(s i s o u u s G =为A .)11()(ST K s G i +-= B .1)(+-=S T Ks G iC .ST K s G i 1)(+-= D .1)(+=S T Ks G i140. 有一用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环节如图1—8所示,该环节的K 与T i 分别为A .C R T R R K f f ==,1B .C R T R R K f11,==C .C R T R R K f 11,==D .C R T R R K f f==,1141. 有一用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环节如图1—8所示,若其R f = 0,则该环节是A .比例环节B .积分环节C .微分环节D .惯性环节 142. 有一用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环节如图1—9所示,该环节是A .积分环节B .理想微分环节C .实际微分环节D .比例微分环节143. 有一用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环节如图1—9所示,该环节的传递函数)()()(s i s o u u s G =为A .1)(+-=TS ST s G dB .)1()(S T K s G d +-=图1-8图1-9C .ST TS s G d 1)(+-= D .)11()(ST K s G i +-= 144. 有一用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环节如图1—9所示,若R 1 = 0,则该环节为A .积分环节B .理想微分环节C .实际微分环节D .惯性环节 145. 表征控制对象的特性参数是A .K 、T 、φB .p 、T 、qC .K 、T 、τD .K 、p 、τ 146. 有自平衡能力的单容控制对象是属于A .比例环节B .微分环节C .惯性环节D .积分环节 147. 没有自平衡能力的单容控制对象是属于*A .比例环节B .微分环节C .惯性环节D .积分环节 148. 单容控制对象的时间常数为T ,其阶跃响应的时间t 为A .t = TB .t = 2TC .t = 4TD .t = 6T 149. 给某一环节施加一个阶跃输入信号后,其输出量按指数曲线变化到新稳态值,这是A .比例环节B .积分环节C .微分环节D .惯性环节150. 有一单容水柜如图1—10所示,底面积为F ,当出水阀开度不变时,突然把给水阀开大△u ,则水位h 的变化规律为(给水阀的流量系数为K u ) A .TtKeh -=B .)1(Tt e u K h --∆=C .Tt ue K h -∆-=D .)1(-∆=-Tt eu K h151. 有一单容水柜如图1—10所示,其放大系数K 和时间常数T 分别为A .K = K u F ,T = K u RB .K = K u R ,T = FRC .K = K u R ,T = K u FD .K = FR ,T = K u R图1-10152. 有一单容水柜如图1—10所示,在初始平衡状态下,突然开大给水阀△u ,则水位初始变化速度=t dtdh为A .00==t dt dh B .T K dt dh t ⋅==0C .KT dtdh t ==0D .TuK dtdh t ∆⋅==0153. 有一单容水柜如图1-10所示,在初始平衡状态下,把给水阀突然开大△u ,其时间常数T 为A .被控量变化到新稳态值的50%所需要的时间B .被控量变化到新稳态值的63.2%所需要的时间C .被控量变化到新稳态值的86%所需要的时间D .被控量变化到新稳态值的95%所需要的时间154. 有一单容控制对象,其时间常数T 大,当该对象受到阶跃扰动后A .被控量达到新稳态值变化量大B .被控量达到新稳态值变化量小C .被控量变化慢,飞升曲线平坦D .被控量变化快,飞升曲线陡 155. 有一单容控制对象,其时间常数小,当该控制对象受到阶跃扰动后A .被控量达到新稳态值变化量大B .被控量达到新稳态值变化量小C ,被控量变化慢,飞升曲线平坦D .被控量变化快,飞升曲线陡 156. 有一单容控制对象,其时间常数T 大,这说明该控制对象A .对扰动敏感B .对扰动不敏感C .惯性大D .惯性小 157. 有一单容控制对象其时间常数T 小,这说明该控制对象A .对扰动敏感B .对扰动不敏感C .惯性大D .惯性小 158. 有一单容控制对象其放大系统K 大,说明该控制对象A .对扰动敏感B .对扰动不敏感C .惯性大D .惯性小 159. 有一单容控制对象其放大系数K 小,这说明该控制对象A .对扰动敏感B .对扰动不敏感C .惯性大D .惯性小160. 有一单容控制对象其放大系数K 大,当该控制对象受到阶跃扰动后A .被控量达到新稳态值变化量大B .被控量达到新稳态值变化量小C .被控量变化慢,飞升曲线平坦D .被控量变化快,飞升曲线陡 161. 有一单容控制对象其放大系数K 小,当该控制对象受到阶跃扰动后A .被控量达到新稳态值变化量大B .被控量达到新稳态值变化量小C .被控量变化慢,飞升曲线平坦D .被控量变化快,飞升曲线陡162. 由迟延τ大的控制对象组成的控制系统,当系统受到扰动后,其动态过程可能会。

2011-201772-1本轮机自动化复习题

2011-201772-1本轮机自动化复习题

2011-201772-1本轮机自动化复习题1 一、填空题1.慢转起动的逻辑条件:起动前主机停车时间超过规定时间(30~60s )、没有应急取消慢转指令、没有重起动信号、起动转速没有达到规定的慢转转数(或规定的时间)、满足起动逻辑条件。

2. 转速限制回路包括:临界转速的自动回避、手动最大转速限制、故障自动降速、最小转速限制、最大倒车转速限制。

3. 检视以报警系统根据其监视方式不同分为(连续)监视报警系统、(巡回)监视报警系统两类,完善的集中监视与报警系统,有分布在机舱各监视点的(传感器),安装在集中控制室内的控制柜和监仪表或(监视屏),安装在驾驶台、公共场所、轮机长和轮机员居室的(延伸报警箱)。

4.国际海事组织严禁将未处理的船舶污水直接排放到舷外,并规定排出弦外的水中含油浓度不得超过(15ppm ),油水分离器主要用(物理处理法)将水中含的污油分离出,他多数以(重力分离)作为粗分离,以(聚合和过滤吸附)作为细分离,他有两个串联的圆柱形(分离筒)组成。

5. “手动—自动”操作部位转换开关的安装位置在(机舱)6. 电—气混合式主机遥控系统在集控室是利用(气动操作系统)来操作主机的。

7.阀门受控系统具备(阀门遥控)、(阀门状态检测)、(故障检测)三个功能。

8.气动控制系统中,各单元之间连接的标准信号是(0.02MPa~0.1MPa ) 9.AUTOCHIEF -Ⅲ型电气结合主机遥控系统中,除(主机的换向和停油)逻辑功能外,大部分逻辑功能的判断处理都是由电子装置来处理的。

二、简答题(一)、试述气动主机遥控系统的各种主要功能。

1.逻辑程序控制停车时的换向逻辑控制、起动逻辑控制、重复逻辑控制、重起动逻辑控制、慢转起动逻辑控制、主机运行中的换向与制动逻辑程序控制。

2.主机的转速与负荷控制3.安全保护应急操纵4.模拟实验:显示遥控系统的工况、检查遥控系统各种功能是否正常、检查遥控系统的各种参数并对不正确的参数进行调整和修改。

轮机自动化简答题(精编)

轮机自动化简答题(精编)

轮机自动化简答题(精编)14.气动变送器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各起什么作用?答:气动变送器是由测量部分和气动转换部分组成的。

测量部分是把测量信号成比例地转变成轴向推力;气动转换部分是把测量信号成比例的转变成0.02~0.1MPa的气压信号,作为仪表的输出。

15.在气动单杠杆差压变送器中。

测量膜盒是怎样组成的?它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有的测量膜盒大,有的测量膜盒小?答:把两组金属膜片用滚焊的办法焊接在基座和硬芯上,膜片之间抽成真空,然后充注硅油,充满硅油的作用是传递轴向力及对金属膜片的移动起阻尼作用,硬芯上加装密封圈,防止在单向受力的情况下,把膜片压坏,测量膜盒的作用是把正、负压室所承受的压差信号。

△p转换成轴向推力,F是膜盒的有效面积,测量膜盒大小反映了其有效面积的大小,测量膜盒越大,即F大,则测量的压差信号△p数量级越小,如微差压变送器;测量膜盒越小,即F小,则侧量的压差信号△p数量级越大,如高差压变送器。

16.简述单杠杆差压变送器的工作原理?答:当变送器处于平衡状态时,测量力矩与反馈力矩相等,可用下式表示为:M 测=M 反即:F测?l2?p出?F膜?l1??pp出?F膜?l1F测?l2??p?K单??p式中:K 单―单杠杆差压变送器的放大系数(比例系数)。

可见,差压变送器的输出P 出与测量信号△P之间是一一对应关系。

17.简述对气动单杠杆差压变送器调零和调量程的必要性及过程?答:所谓差压变送器的调零是指,当输入的测量信号△P=0 时,变送器的输出应该为0.02MPa。

如果不等于0.02MPa 。

调零时,使正、负压室均通大气或彼此相通为此,使输入△P=0,然后通过调整调零弹簧8, 改变挡板与喷嘴之间的初始开度,直到△P=0,P出=0.02MPa为止。

这就是调零的操作步骤。

所谓调量程是指,当测量信号达到所要测量的最大值时,变送器的输出应该为P。

如果不等于0.1MPa,则需要通过上下移动反馈波纹管来调量程。

轮机自动化试题四

轮机自动化试题四

试题四1.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的输入和输出分别是:A.被控量和控制量B.偏差和控制量C.设定值和测量值D.控制量和被控量2.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所示,其中基本扰动是:A.给定值rB.测量值ZC.扰动量dD.偏差值e3.在运行参数的自动控制系统中,为能正常地控制运行参数,该系统必须是:A.负反馈控制系统B.正反馈控制系统C.开环控制系统D.逻辑控制系统4.船舶柴油主机的滑油温度控制系统属于:A.定值控制B.程序控制C.随动控制D.函数控制5.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过渡过程时间是指受扰动后,被控量重新稳定所需的时间,通常规定被控量的波动值为______ 时,过渡过程结束。

A.≤1%B.≤5%C.< 12%D.≤15%6.最大动态偏差小的控制系统,说明该系统:A.控制对象放大系数小B.系统稳定性好C.调节器控制作用强D.动态精度低7.定值控制系统中,阶跃响应曲线如图所示,则其衰减率应是:A. 1.2B. 0.75C. 0.6D. 0.58.YT-1226型压力调节器是属于:A.双位式压力调节器B.比例调节器C. PI调节器D. PD调节器9.由比例调节器组成的定值控制系统受到扰动后,其控制过程衰减率随比例带增大而:A.增大B.减小C.无影响D.波动变化10.在采用浮子式锅炉水位控制系统中,水位不可控制的低于最低水位,其可能的原因是:①气源中断②电源中断③调节板的上面锁钉脱落④调节板的下面锁钉脱落⑤浮球破裂⑥在上限水位时,枢轴卡阻A.②④⑥B.①③⑤C.①③⑥D.②④⑤11.用YT-1226压力调节器检测压力信号,若压力下限调在0.45MPa,幅差旋钮调在10格上,则压力上限值是(幅差范围0.07~0.25MPa):A. 0.55MPaB. 0.60MPaC. 0.65MPaD. 0.70MPa12.被调参数是压力或流量无差调节系统,一般采用____ 调节器进行控制:A. PB. PIC. PIDD.双位13.在用PI调节器组成的燃油粘度控制系统中,若把积分时间调短,其动态过程发生的变化是:①粘度表指针激烈振荡②粘度的最大动态偏差明显减小③静态偏差增大④振荡次数减少⑤稳定性降低⑥过渡过程时间T↓SA.②④B.③⑥C.①⑤D.④⑥14.液位控制系统不能采用的调节器是:A. PB. PIC.双位D. PD15.PID调节器的作用规律应该是:A. B. C. D.16.在用PD调节器组成的控制系统中,通过调整调节器参数使PB↓,Td↑,则:A.比例作用弱,微分作用弱B.比例作用弱,微分作用强C.比例作用强,微分作用弱D.比例作用强,微分作用强17.有两台PID调节器R1和R2,其参数整定为PB1> PB2,Ti1> Ti2,Td1< Td2,这表示:A. R1的比例、积分、微分作用都比R2强B. R1的比例、积分、微分作用都比R2弱C. R1的比例、积分作用比R2弱,微分作用比R2强D. R1的比例、积分作用比R2强,微分作用比R2弱18.有一真值表如右表所示,其逻辑表达式为:A. B. C. D.19.有一逻辑图如右图所示,它的表达式为:A. B.C. D.20.JK触发器在时钟脉冲CP作用下,其状态保持为0的条件是:A. J=0,K=0B. J=0,K=1C. J=1,K=0D. J=1,K=121.有一D型触发器如图所示,在CP脉冲作用下,Q端状态为:A. Q = 0B. Q = 1C. Q端保持原态D.翻转22.在下图中,触发器B2和B1原状态是10,现输入代码为00,且只能发接收脉冲,而不能发清零脉冲,则0~3号的状态为:A.只有2号线是高电平B.只有0号线为高电平C. 0~3号线均为低电平D. 0~3号线为高电平23.在气动仪表中,变节流阀的作用是:A.提高仪表工作的稳定性B.整定调节器的比例带C.调整仪表的零点D.调整仪表的量程24.在组成仪表的基本环节中,不包括的环节为:A.比较环节B.放大环节C.反馈环节D.给定环节25.单杠杆差压变送器测量膜盒的两膜片之间是什么物质?A.丙酮B.大气C.酒精D.硅油26.对于定气容气室,把气体流量G作为输入量,把气室中的压力p作为输出量,其正确的说法是:(C是气室的气容)①是比例环节p=KG ②是微分环节③是积分环节p= ④气容C= ⑤气容C= ⑥气容是常数A.③⑤⑥B.②③④C.①②③D.④⑤⑥27.在气动仪表中,反馈力矩平衡测量力矩的机构是属于:A.控制环节B.反馈环节C.比较环节D.放大环节28.变送器调零的目的是:A.校对量程起点B.校准量程终点C.校准量程范围D.校准被控量在给定值上29.气动调节器常见的故障有哪些?①输出压力升不到最大或降不到最小;②在阶跃输入作用下,输出只有一个阶跃输出;③输出线性不好;④控制点偏移超差⑤放大器的起步压力太高;⑥比例带超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控制仪表1. 在单杠杆差压变送器中,测量膜盒的作用是___A__A. 把压差信号转换成轴向推力B. 把压差信号转换成挡板开度C. 把压差信号转换成0. 02 ~0. 1 MPa气压信号D. 把压差信号转换成主杠杆的转角2. 在单杠杆差压变送器中,为增大其测量范围(量程),应___D__A. 增大放大器的放大倍数B. 提高弹性元件的刚度C. 减小反馈波纹管有效面积D. 使主杠杆制做得尽量的长3. 单杠杆差压变送器中,若△p=0,其变送器输出压力P出=0,这说明___D__A. 零点准确,不用调整B. 量程不准,应上移反馈波纹管C. 量程不准,应下移反馈波纹管D. 零点不准,应扭动调零弹簧,使挡板靠近喷嘴4. 对于单杠杆差压变送器,上移反馈波纹管,则___B__A. K单增大,量程增大B. K单减小,量程增大C. K单增大,量程减小D. K单减小,量程减小5. 在单杠杆差压变送器中,要增大零点,则应____B____。

A. 扭调零弹簧使挡板靠近喷嘴B. 扭调零弹簧使挡板离开喷嘴C. 上移反馈波纹管D. 下移反馈波纹管6. 在单杠杆差压变送器中,放大系数K和量程的关系为____C____。

A. K↑,量程↑B. K与量程没有关系C. K↑,量程↓D. K↓,量程不变7. 某单杠杆式差压变送器的测量范围是0. 1~1. 0MPa,在零点调好以后,逐渐增大输入压力信号,当输入压力为0. 9MPa时,变送器输出就为0. 1MPa,这时需对其进行的调整是:____D____。

A. 拧紧弹簧使挡板靠近一点喷嘴B. 拧松弹簧使挡板离开一点喷嘴C. 沿主杠杆下移一点反馈波纹管D. 沿主杠杆上移一点反馈波纹管8. 单杠杆差压变送器是按___B__原理工作的A. 位移平衡原理B. 力矩平衡原理C. 力平衡原理D. 功率平衡原理9. 在单杠杆差压变送器中,现要增大零点,则应___B__A. 扭调零弹簧使挡板靠近喷嘴B. 扭调零弹簧使挡板离开喷嘴C. 上移反馈波纹管D. 下移反馈波纹管10. 带阀门定位器的活塞式调节阀的特点是___D___:A. 结构简单,阀杆推力小B. 结构简单,阀杆推力大C. 结构复杂,阀杆推力小D. 结构复杂,阀杆推力大11. 标准的气动控制信号的压力范围是:A. 0-0.7MpaB. 0.02-0.1MpaC. 0-1.2MpaD. 0.2-1Mpa12. 标准的气动控制信号的压力范围是是由什么决定的?A. 波纹管的特性B. 喷嘴挡板特性C. 变送器特性D. 放大器特性自动控制1. 在柴油机气缸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其执行机构是。

A. 淡水泵B. 海水泵C. 淡水冷却器D. 三通调节阀2. 在柴油机气缸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若把测温元件插在冷却水进口管路中,随柴油机负荷的增大。

A. 进出口冷却水温度均不变B. 进口温度基本不变。

出口温度增高C. 出口温度基本不变,进口温度降低D. 进口温度基本不变,出口温度降低3. 在柴油机气缸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若把测温元件插在冷却水出口管路中,随着柴油机负荷的增大A. 进口温度基本不变,出口温度降低B. 进口温度基本不变,出口温度增高C. 出口温度基本不变,进口温度降低D. 出口口温度基本不变,进口温度增高4. WALTON恒温阀能实现。

A. 双位控制B. 比例控制C. PI控制D. PD控制5. 在柴油机气缸冷却水控制系统中,采用WALTON恒温阀的缺点是A. 结构复杂B. 维护麻烦C. 只能实现位式控制D. 控制精度很低6. 在柴油机气虹冷却水温度技制系统中,采用WALTON恒温阀的优点是:。

A. 消除静念偏差B. 实现PI控制C. 不用外加能源D. A+B7.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当实际水温为100℃时,温度指示值为90℃,当实际水温为90℃时,温度表指示值为72℃. 应该首先使A. 零点降低B. 零点提高C. 量程减小D. 量程增大8.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当实际水温为20℃时,温度表指示值为15℃,在MRB板上你首先要A. 调整W2减小对地电阻B. 调整W2增大对地电阻,C. 调整W2减小限位电阻D. 调整W2增大限流电阻9.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若实际水温为100℃,而温度表指示值为95℃,在MRB板上应A. 调整W2减小对地电阻B. 调整W2增大对地电阻C. 调整W2减小限流电阻D. 调整W2增大限流电阻10.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若三通调节阀中平板阀卡死在某一位置,其故障现象是()A. 冷却水温度不可控地升高B. 冷却水温度不可控地降低C. 限位开关断开D. 热保护继电器可能动作电机停转11.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实际水温为20℃时,显示25℃,当实际水温升高到80℃时,显示75℃,这应在MRB板上()A. 调W2减小对地电阻,调W3减小限流电阻B. 调W2减小对地电阻,调W3增大限流电阻C. 调W2增大对地电阻,调W3减小限流电阻D. 调W2增大对地电阻,调W3增大限流电阻12.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若出现冷却水温度低于给定值,而执行电机MRB不可控的朝关小旁通阀方向转动,其可能的原因是A. 热敏电阻T802断路B. 热敏电阻T802分压点A对地短路C. 增加输出继电器损坏D. 限位开关损坏13.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当冷却水温度高于给定值,而电机MRB仍不可控的朝开大旁通阀的方向转动,其可能的原因是A. 减少输出继电器损坏B. 中间继电器Re1线圈断路C. 限位开关损坏D. 热敏电阻T802对地断路14.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设置限位开关是为了A. 防止电机电流过小B. 防止电机反向起动电流过大C. 防止三通阀卡在中间位置D. 防止三通阀漏泄15.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若测量元件对地断路. 则冷却水温度值及限位开关状态将会是:A. 0℃以下,限位开关闭合B. 0℃以下,限位开关断开C. 达最高值,限位开关断开D. 达最高值,限位开关闭合16.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若测温元件对地短路,则温度表的指示值及限位开关状态为:。

A. 0℃以下,闭合B. 0℃以下,断开C. 100℃以上,闭合D. 100℃以上,断开17.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随着冷却水实际温度的变化,导致测温元件T802的变化。

A. 交流电流B. 直流电流C. 电容D. 电阻18.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改变冷却水温度的给定值是通过改变来实现。

A. 设定的电压值B. 设定的电容值C. 设定的电阻值D. 设定的电流值19.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冷却水温度的偏差值是通过得到的。

A. 电压比较器B. 反相输人比例运算器C. 差动输入比例运算器D. 同相输入比例运算器20.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的MRB板上,运放器TU1的输出U15代表A. 冷却水温度的显示值B. 冷却水温度的测量值C. 冷却水温度的偏差值D. 冷却水温度的给定值21.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的MRB板上,若冷却水温度降低,则运放器TU1和TU2的输出分别A. 增大,增大B. 降低,增大C. 增大,降低D. 降低,降低22.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的MRB板上,若冷却水温度升高TU2输出及晶体管T l的集电极电流分别A. 升高,增大B. 升高,减小C. 降低,增大D. 降低,减小23.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若调整给定电位器,使MRB板上的U B增大,则电机M的转动方向为,冷却水实际温度会。

A. 顺时针,升高B. 顺时针,降低C. 逆时针,升高D. 逆时针,降低24.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在突然增大冷却水温度给定值的瞬间. MRB板输出电压阴极性为,MRV板输出的电压极性为。

A. 负极性,负极性B. 负极性. 正极性C. 正极性,贝极性D. 正极性,正极性25. 在MR-II则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在一次测试中,得到当水温为5℃时,温度表指针指在0℃上,当水温为90℃时,指针指在100℃上,这说明A. 零点高了,量程小了B. 零点高了,量程大了C. 零点低了,量程小了D. 零点低了,量程大了26. 在对MR-II温度控制系统MRV板进行测试时,给它加一个阶跃的输入信号. 其输出的变化规律为A. 成比例输出B. 先有很大阶跃输出,后其输出逐渐消失在比例输出上C. 先有一个比例输出,其后输出逐渐增大D. 比例惯性输出27.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的MRV板上的TU3是A. 电压比较器B. 加法器C. 电压服随器D. 同相输入比例运算器28.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的MRD板的脉冲宽度由什么决定?A. 电容的充放电速度B. 不灵敏区的大小C. 输入信号的大小D. A+C29.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的MRD板上,将不灵敏区调大会导致A. 静态偏差变大B. 继电器起停频繁C. 脉冲宽度增加D. 控制时间增加30. 在MR-II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的MRD板上,将不灵敏区调小会导致A. 静态偏差变大B. 继电器起停频繁C. 过渡过程的振荡性增加D. 脉冲宽度减小31-33. 在MR-II型冷却水温控制系统中,MRV板中有一电路如图所示,电容C1,C2和C3的作用分别为:A. 积分作用B. 微分作用C. 防止电路振荡D. 滤波对地电阻W2阻值增加则:A. 比例带增大B. 比例带减小C. 微分时间增大D. 微分时间减小34. 在NAKAKITA型燃油粘度控制系统中. 温度调节器是属于A. PI程序调节器B. PI随动控制调节器C. PID程序控制调节器D. PID定值控制调节器35. 在NAKAKITA型燃油粘度控制系统中,其粘度调节器是属于A. PI调节器. 正作用式B. PI调节器,反作用式C. PID调节器,正作用式D. PID调节器,反作用式36. 在NAKAKITA型燃油粘度控制系统中,测量单元包括:A. 测粘计B. 差压交送器C. 温度变送器D. A+B+C37. 在NAKAKITA型燃油粘度控制系统中,控制选择阀的作用是A. 输出柴油-重油转换信号B. 输出温度控制信号C. 输出粘度控制信号D. 输出温度和粘度控制信号中大的信号38. 在NAKAKITA型燃油粘度控制系统中,柴油转换成重油的条件是A. 油温在下限温度时B. 油温上升到中间温度时c. 油温上升到上限温度时 D. 钻度调节器投入工作时39. 在NAKAKITA型燃油粘度控制系统中,粘度调节器投人工作的时刻为A. 温度上升到小问温度时B. 油温上升到上限温度时C. 柴油转换到重油时D. 粘度调节器接通气源时40. 在NAKAKHA型燃油粘度控制系统中,温度调节器和粘度调节器分别采用A. 正作用,. 反作用式B. 正作用式,正作用式C. 反作用式,反作用式D. 反作用式,正作用式41. 在NAKAKITA型燃油粘度控制系统中,控制对象是,系统输出量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