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合成麝香酮进展_陈望忠
人工合成麝香的环境污染、生态行为与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人工合成麝香的环境污染、生态行为与毒理效应研究进展人工合成麝香的环境污染、生态行为与毒理效应研究进展麝香是一种珍贵的香料,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香精制造等领域。
然而,由于野生麝香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近年来人们转向人工合成麝香以满足市场需求。
虽然人工合成麝香为麝香动物的保护提供了替代品,但其环境污染、生态行为以及毒理效应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人工合成麝香广泛使用的化学物质主要包括麝香醇和麝香酮。
这些化学物质由于其特殊的香气和稳定性在香水、洗涤剂、肥皂、护肤品等产品中被广泛使用。
然而,这些化学物质的使用和排放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环境污染方面,人工合成麝香的使用导致这些物质进入空气、水体和土壤中,进而进入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环节。
麝香醇和麝香酮在水中的半衰期较长,因此它们可以在水体中长时间存在。
这样的长期存在可能对水生生物产生潜在的危害。
同时,这些物质也可以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最终影响到食物链顶端的掠食者,如鱼类、鸟类和哺乳动物。
此外,麝香醇和麝香酮在土壤中的残留也可能对微生物的生态系统功能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土壤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除了环境污染,人工合成麝香也可能影响生物的行为和生态学特征。
一些研究表明,麝香醇和麝香酮的香气可能会干扰动物的交流和定位行为。
例如,对一些鱼类的实验研究发现,麝香醇可以影响鱼类的性行为和迁徙行为。
这可能会进一步影响鱼类种群的数量和分布。
类似地,对昆虫和鸟类的研究也表明,人工合成麝香可能对它们的社交行为和迁徙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人工合成麝香的毒理效应也需要引起关注。
已有研究表明,麝香醇和麝香酮存在潜在的毒理性。
它们可能对某些生物体产生急性和慢性毒性。
例如,实验研究发现,暴露在麝香醇中的某些鸟类可能出现生殖系统异常和免疫功能受损。
类似地,某些鱼类在暴露在麝香酮中时也可能出现生殖异常和行为改变。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合成麝香的应用可能对生物体的生理状态和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麝香酮的合成进展(1)

收稿日期: 2007- 07- 02 作 者 简 介 : 王 宁(1982- ), 男 , 山 东 省 烟 台 市 人 , 现 就 读 于 上 海 市 华 东 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硕士研究生。
早 在 1951 年 , Stoll M [16]就 最 早 采 用 乙 酰 乙 酸 乙酯与 1,10- 二溴癸烷反应制得 2,15- 十六烷二酮, 再 经 羟 醛 缩 合 、氢 化 通 过 控 制 单 取 代 反 应 , 经 选 择 性 水解 、纯 化 等 一 系 列 复 杂 操 作 , 最 终 得 到 了 麝 香 酮。其反应方程式为:
4 结论
虽然文献报道的合成麝香酮的方法较多, 但真 正 实现工 业 化 生 产 的 很 少 。综 上 所 述 , 采 用 插 入 甲 基法和扩环法由于原料不易得, 并且合成步骤较烦 琐, 很 难 得 到 较 大 的 发 展 。笔 者 经 过 实 验 认 为 采 用 乙酰乙酸乙酯和 1,10- 二溴癸烷经过相转移催化反 应合成 2,15- 十六烷二酮, 再用 TiCl4- Bu3N 或碘化 乙基锌作为环合剂进一步合成脱氢麝香酮, 然后加 氢制 备 麝 香 酮 的 方 法 是 较 为 经 济 、适 用 的 , 可 以 继 续探索寻求最佳反应条件, 从而实现麝香酮的工业 化生产。 参考文献:
[4] 迟 程. 中 国 药 用 动 物 医 学 文 献 库[M]. 昆 明 : 云 南 民 族
Depres JP[14]等人提出的十三元扩环方法非常独 特新颖, 总产率达到 50%,是一种极有发展潜力的方 法。他们先用格氏试剂制得 1- 甲基环十三碳烯, 然 后与二氯烯酮加成, 氢化脱去卤素就可得到 dl- 麝 香 酮。此 外 以 十 三 元 环 为 原 料 , 通 过 两 碳 扩 环 反 应 合成麝香酮的方法不多, 而且步骤普遍较长, 原料 不易得, 没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麝香酮合成的新方法

麝香酮合成的新方法麝香酮是一种具有抗病毒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由于其生产方式单一,很难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因此,寻找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合成方法,以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求,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麝香酮的结构及性质麝香酮是一种类似芳香环的有机化合物,化学结构为C17H26O7,熔点为162-164℃,沸点为315℃,主要以油状无色液体或白色结晶状固体形式存在,具有清香的气味。
二、麝香酮的合成方法1. 酯交换法酯交换法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麝香酮合成方法,它可以将芳香醛和甲酸酯进行酯交换反应,从而得到麝香酮。
该反应一般是通过一种称为“催化酸性”的催化剂完成的,其中,常用的催化剂是甲酸钠、硫酸钠和硫酸铵等。
2. 醛加成法醛加成法是一种新型的麝香酮合成方法,它可以将芳香族烃与醛反应,从而得到麝香酮。
该反应一般使用钯催化剂完成,其中,常用的催化剂包括钯碘化物、钯硫酸盐等。
三、麝香酮合成的新方法1. 连接型聚合反应连接型聚合反应是一种新型的麝香酮合成方法,它可以将多种有机碱和芳香族烃经过合成反应,从而得到麝香酮。
该反应通常使用高效的有机催化剂,其中,常用的催化剂是亚甲基双氧化钛,也可以使用其他催化剂,如铁钴钼催化剂等。
2. 醛异构化反应醛异构化反应是一种新型的麝香酮合成方法,它可以将芳香族烃与醛反应,从而得到麝香酮。
该反应通常使用钯催化剂完成,其中,常用的催化剂包括钯碘化物、钯硫酸盐等。
此外,该反应还可以使用其他催化剂,如铁钴钼催化剂等。
四、结论麝香酮的工业化生产对于满足市场的需求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寻找高效、低成本的合成方法,以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求,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人们已经发展出了多种新型的麝香酮合成方法,如酯交换法、醛加成法、连接型聚合反应等,它们可以更有效地合成麝香酮,从而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麝香酮合成的新方法

1997201213收稿,1997203214修回麝香酮合成的新方法陈望忠 焦克芳(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100850)麝香酮(m u scone ,32m ethylcyclopen tadecanone )的人工合成是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有机化学家十分关注的课题,文献上报道了许多的合成路线和方法[1],但是适于工业生产的方法甚少。
Sto ll [2]提出的由2,152十六烷二酮(1)经环合合成去氢麝香酮(2)再经氢化得麝香酮的路线,步骤较短、操作简便是其优点。
如能较好地解决以下两个问题,将有利于麝香酮的大量合成。
一是要有一条简便和收率高的合成(1)的方法。
近年来,这个问题已得到较好解决了[3];二是已有(1)的环合方法基本上是采用有机金属试剂作环合试剂,它要求反应体系绝对无水和高度稀释,因而难于进行(2)的大量合成,为此解决(1)的分子内醛醇缩合是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的。
利用A l 2O 3作催化剂进行二羰基化合物的非均相分子内醛醇缩合反应未见报道。
我们以(1)为原料,采用层析用活性碱性A l 2O 3为催化剂进行环合,获得了成功。
1 实验110g (1)加入150m l 苯中,溶解后再加入30g 层析用活性碱性A l 2O 3(pH 915±015,200~300m esh ),搅拌回流4h ,过滤,浓缩苯溶液,硅胶柱层析,用石油醚:乙醚=20∶1洗脱,得淡黄色液体,M S :236(M +),221(M —CH 3),207(M O CH ),43(100%,O +C CH 3),55(O +CH —CH CH )。
I R :2930,2850,1712(O C ,与C C 非共轭),1684(O C ,与C C 共轭),1614c m -1。
2 结果与讨论利用A l 2O 3进行(1)的分子内醛醇缩合,建立了一种新的非均相催化合成麝香酮的方法,实验发现(1)在A l 2O 3表面的分子内缩合反应,作用迅速,分子内环合的选择性较好,未反应原料和A l 2O 3可回收,成本低。
麝香酮的合成

麝香酮的合成
麝香酮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的合成方法有多种途径。
下面是其中一种常用的合成方法:
1. 首先,在丙酮中加入一定量的湿氨,使溶液呈碱性。
然后,用氯乙酸酐逐滴加入溶液中,并加热搅拌。
2. 随着氯乙酸酐的加入,反应溶液会逐渐变为白色沉淀。
在反应进行时,需继续加热并搅拌。
3. 反应进行数小时后,将产物通过过滤或离心分离。
4. 产物(氨基酮)经酸化处理,即将其与醋酸混合,并搅拌。
5. 对于醋酸中的麝香酮,可以通过蒸馏和结晶得到纯的麝香酮。
上述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合成麝香酮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合成的麝香酮可以得到较高的产率和纯度。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合成方法,具体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决定。
2024年合成麝香酮市场需求分析

合成麝香酮市场需求分析简介合成麝香酮(Synthetic Musk Ketone)是一种合成的麝香化合物,在香料和化妆品行业中被广泛使用。
本文将对合成麝香酮的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增长趋势、主要应用领域以及竞争格局等方面。
市场规模合成麝香酮市场规模庞大,持续呈现增长趋势。
据市场研究机构统计,2019年全球合成麝香酮市场规模达到X万吨,总产值超过X亿美元。
预计未来几年,全球合成麝香酮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X%。
增长趋势合成麝香酮市场的增长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1.香料和化妆品行业的发展:随着消费者对香味产品需求的增加,香料和化妆品行业迅速发展,推动了合成麝香酮的需求增长。
2.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和时尚化的香味产品,合成麝香酮作为一种经济实惠且持久香气的材料,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3.新产品开发:合成麝香酮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市场需求的增长,例如香水、洗发水、沐浴露等。
4.化妆品行业的地理扩张:亚洲地区的化妆品行业快速发展,成为合成麝香酮市场的主要消费地,主导了市场需求。
主要应用领域合成麝香酮主要应用于香料和化妆品行业,其中包括:1.香水:合成麝香酮是制作香水中常用的香味成分之一,它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使其成为制作高质量香水的重要材料。
2.化妆品:合成麝香酮广泛应用于各种化妆品中,如洗发水、沐浴露、护肤品等。
它能为产品提供持久的香气,提升用户体验。
3.清洁用品:合成麝香酮亦被用于清洁用品中,如洗衣粉、洗洁精等。
其独特的香气能为清洁产品增添一份愉悦感。
竞争格局合成麝香酮市场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
目前,市场上有多家生产商参与竞争,并拥有自己的产品线和品牌优势。
其中,以全球化妆品巨头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其拥有更强的生产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此外,还有一些中小型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来提升市场竞争力。
总结综上所述,合成麝香酮作为一种在香料和化妆品行业中广泛应用的化合物,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2,15-十六烷二酮的合成方法[发明专利]
![2,15-十六烷二酮的合成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0be0c3016294dd88d1d26b18.png)
专利名称:2,15-十六烷二酮的合成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焦克芳,陈望忠,李新胜
申请号:CN91109897.6
申请日:19911029
公开号:CN1059709A
公开日:
1992032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一种合成麝香酮的关键中间体-2, 15-十六烷二酮(2,15-Hexadecanedione)的方法,合 成麝香酮的主要难题之一是关键中间体难得,合成步 骤过长、产率较低,工业生产价值不大。
本发明中,所 用原料为1,10-二溴癸烷和乙酰乙酸乙酯,采用相转 移催化法,不经分离中间体,直接水解和重结晶即可 得到较高产率(接近80%)的2,15-十六烷二酮,为大 量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合成方法。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地址:100850 北京市太平路27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专利服务中心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麝香酮合成新技术的研究

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麝香酮合成新技术的研究姓名:王宁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化学工程指导教师:方云进20080321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l页麝香酮合成新技术的研究摘要麝香酮(3一甲基环十五酮)是名贵中药麝香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天然麝香的药理作用,同时也是名贵的麝香香气的主要来源。
由于天然麝香来源稀缺,因此麝香酮的人工合成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同时,因其大环结构的特殊性,它的合成对大环化合物的合成也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本文首先研究了以l,10.二溴癸烷、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经过相转移催化缩合、水解制得合成麝香酮的关键中间体2,15.十六烷二酮的反应。
通过考察影响2,15.十六烷二酮收率的主要因素及正交试验,探索出合成2,15.十六烷二酮的最佳实验条件,产品收率为87%。
其次,本文以TiCl4及催化剂B为催化剂组成Ti.媒介反应体系应用于2,15一十六烷二酮的分子内羟醛缩合,使2,15.十六烷二酮进行关环,成功合成了脱氢麝香酮。
考察了影响缩合反应收率的各种因素,得到环化的最佳实验条件,脱氢麝香酮的收率可达92%。
实验最后用钯碳催化剂对制得的脱氢麝香酮催化加氢合成了最终产物麝香酮,并研究了影响加氢收率的因素,麝香酮的收率可达95%。
本文探索出了一条经济、易行的合成麝香酮的路线,为麝香酮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实验基础。
关键词:麝香酮;2.15一十六烷二酮;羟醛缩合;相转移催化;加氢反应ResearchonSynthesisofIⅥusconeAbstractMuscone(3-methylcyclopentadecaJlone),whichhaSthee行ectofpha肌acolo鼢istheotmaiorin星印dientoftherareChinesetraditionalmedicine.musk.ItisalsothemainresourcetofindathesmellofrareInuskpemmes.Ith弱伊eateconomicalbenefitssimplesyntheslstherouteformusconebecauseofthede?妫椋悖椋澹睿悖?ofnatllralresource.MorcoV%therelstheoreticalvalueforprep撕ngthemaCrocycliccompoundsduetoitsspecialstmc哳e·forsyntheslsmuscone,wasFirstly,2,15-heXadecanedione,whiChisthekeyprecursorsynthesizedbyphasetraIls右琵catal如ccondensationandhydrolysisprocessusmg1.10.dibromodecaneandacetaceticesteraStherawmaterials.Theoptimizationoperatmgconditionswasobtainedthrou曲theexp耐ment.Theyieldof2,l5-hexadecanedioneisachievedto87%.:Secondly’thecatal”icsyst锄composedbyTiCl4-PEAwasappliedt0theintr锄olecul2urtosynmesize3-IneChyl-2-ringclosingald01condensationof2,15-hexadecanedionecyclopentadecenone(abbreVdehydrogenatedmuscone).Thee虢ctSofoperatingconditionsSuchascatalystconcentration,reactiontimea11dratioofsolventweresmdied.TheoptimizationofringclosllrereactionwaSaChieVedto92%·operatingconditionswaSobtained.Ttleyieldt0nmsconebyPd/CcatalySt·Finally,t11edehydrogenatedmusConewashydrogenatedAndtheyieldofmusconewaLsachievedto95%.AneaSyandeconomicalsyntheSisrouteformusconewasfoundinmismesis,anditwillbeagoodsⅥmlesismemodforthcla唱e—scales皿hesisofmuScone·K∞啊ords:Mus∞ne;2,15.Hexadecmedione;AldolcondenSation;PhasetraIls断catalysls;Hydrogenation作者声明我郑重声明:本人恪守学术道德,崇尚严谨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