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酮中间体_环十五酮的合成
麝香酮生产中间环节最佳条件的实验研究

量 直 接 影 响 还 原 反 应 的 重 现 性 , 变 A 用 量 可 以 碱 改
扣药 新 曲4 研 究
轻其他 因素 对还 原 反应 的重 现性 影 响 ; 溶 剂 c用 ②
维普资讯
・3 2 ・ 6
车 中医杂志 20 年 6 02 月第 2 卷第 6 l 期
量、 搅拌 速 度 、 反鹿温 度对 反应 结果 的影 响无 明显 差
别 ; 高 温 度 . 0升 可 减 少 因 A 或 B用 量 减 少 对 反
了 1 ~ 2 一 品 中 较 难 分 离 的 杂 质 含 量 一 直 控 制 产 在 3 以 内 一 量 台 格 率 达 1 0 。实 际 生 产 数 据 O 质 0
关 键 词 ]麝 香 酮 : 嚣 节 ; 佳 生 摹 斗 中 最 r 中图 分 类 号 R2 4 j 8 [ 献 标 识 码 :B 文 : 章 编 号 ]05 5X( 0 20 3 卜0 文 2 73 8 2 0 )60 8 2
麝香酮( 甲基环十 五烷 酮) 是天然麝香 的主要成 分, 麝香的功用 为开窍提 神、 活血通经 、 消肿止痛 , 麝香
解决 天然 麝香来源 的 日益短 缺 . 正成 为医药研 究的一 项重要任务 自 17 年 以来 , 96 埘合成 麝香酮路线 的摸 索和选择 已取得成 果, 为采用 醇酮环 合法仍 具有一 认 定 的优 点 . 如反应 条件和缓 . 作较 简便 、 操 原料 易得 和 收率较高等 。 麝香酮生 产过 程中 . 一步 中问产 品的质 每
片 大 小 的 较 好 方 法 . 算 得 到 的 极 差 R 的 太 小 就 表 j 计
2 5 实 验数 据 .
麝香酮生产中间环节最佳条件的实验研究_韩倩

[收稿日期]2001-11-17[作者简介]韩倩(1971—),女,山东济南人,中药师,主要从事中药新药生产研究。
麝香酮生产中间环节最佳条件的实验研究韩 倩,丁爱萍,袁世琪(济南宏济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南250100)[关键词]麝香酮;中间环节;最佳生产条件[中图分类号]R 28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257-358X (2002)06-0361-02 麝香酮(B -甲基环十五烷酮)是天然麝香的主要成分,麝香的功用为开窍提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麝香酮具有天然麝香的某些重要作用。
为满足医疗卫生的需要,化学合成麝香酮以及进而研制合成人工麝香,以解决天然麝香来源的日益短缺,正成为医药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自1976年以来,对合成麝香酮路线的摸索和选择已取得成果,认为采用醇酮环合法仍具有一定的优点,如反应条件和缓、操作较简便、原料易得和收率较高等。
麝香酮生产过程中,每一步中间产品的质量,都会直接影响下一步中间产品的质量和收率,为了提高麝香酮的总收率,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我们对麝香酮中间生产过程——还原法进行了最佳生产条件的探索,以选择最佳反应条件、最佳反应配比,提高中间产品的质量和收率。
1 因素分析还原法是采用原料A 、原料B 和麝香酮初级产品S 1共同回流的操作方法,以C 为溶剂。
化学反应中,影响反应结果的因素通常是反应物的配比、还原剂的活性、反应温度、反应用设备。
根据我们长期工作的经验,我们初步认定,这些因素都是影响反应结果的主要因素,原料A 的活性受用量、反应温度和设备的影响。
我们从实验入手研究各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关系。
2 实验方法我们采用正交法试验麝香酮初级产品S 1还原工艺的改进。
正交法是用来衡量实验中相应因素作用大小的较好方法,计算得到的极差R 的大小就表明作用的大小,级差R 等于位级一的产率之和与位级二的产率之和的差。
2.1 实验目的 ¹改变原料A 的用量,使还原反应重现性好。
麝香酮的合成进展(1)

收稿日期: 2007- 07- 02 作 者 简 介 : 王 宁(1982- ), 男 , 山 东 省 烟 台 市 人 , 现 就 读 于 上 海 市 华 东 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硕士研究生。
早 在 1951 年 , Stoll M [16]就 最 早 采 用 乙 酰 乙 酸 乙酯与 1,10- 二溴癸烷反应制得 2,15- 十六烷二酮, 再 经 羟 醛 缩 合 、氢 化 通 过 控 制 单 取 代 反 应 , 经 选 择 性 水解 、纯 化 等 一 系 列 复 杂 操 作 , 最 终 得 到 了 麝 香 酮。其反应方程式为:
4 结论
虽然文献报道的合成麝香酮的方法较多, 但真 正 实现工 业 化 生 产 的 很 少 。综 上 所 述 , 采 用 插 入 甲 基法和扩环法由于原料不易得, 并且合成步骤较烦 琐, 很 难 得 到 较 大 的 发 展 。笔 者 经 过 实 验 认 为 采 用 乙酰乙酸乙酯和 1,10- 二溴癸烷经过相转移催化反 应合成 2,15- 十六烷二酮, 再用 TiCl4- Bu3N 或碘化 乙基锌作为环合剂进一步合成脱氢麝香酮, 然后加 氢制 备 麝 香 酮 的 方 法 是 较 为 经 济 、适 用 的 , 可 以 继 续探索寻求最佳反应条件, 从而实现麝香酮的工业 化生产。 参考文献:
[4] 迟 程. 中 国 药 用 动 物 医 学 文 献 库[M]. 昆 明 : 云 南 民 族
Depres JP[14]等人提出的十三元扩环方法非常独 特新颖, 总产率达到 50%,是一种极有发展潜力的方 法。他们先用格氏试剂制得 1- 甲基环十三碳烯, 然 后与二氯烯酮加成, 氢化脱去卤素就可得到 dl- 麝 香 酮。此 外 以 十 三 元 环 为 原 料 , 通 过 两 碳 扩 环 反 应 合成麝香酮的方法不多, 而且步骤普遍较长, 原料 不易得, 没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环十五酮合成实验方案

一、实验原理环十二酮(1)(环十二烯醇阴离子)与3—氯丙烯在碘离子存在下发生烷基化反应生成化合物2-丙烯基环十二酮(2),产率为54%,在光照的作用下,溴化氢加成到2的双键上生成2-(3-溴丙基)环十二酮(3),3的溴在Finkelstein反应中被碘离子所取代,由此产生的碘化物4,在三丁基锡氢存在下发生重排生成(15%)以及直接还原产物2-丙基环十二酮(5)(85%)。
二、工艺流程图环十五酮三、试剂和设备3.1试剂环十二酮、3-氯丙烯、NaH、苯、六甲基磷酰三胺、碳酸钾、HBr、硫代硫酸钠、丙酮、碘化钠、三正丁基氢化锡、AIBN、乙醚、正己烷、二氯甲烷,THF3.2设备层析柱、回流装置、电热套、450W汞灯、真空干燥箱、光化学反应釜、红外、核磁、质谱四、实验步骤4.1 合成2-丙烯基环十二酮(2)在室温下,用氩气保护,用30min把溶有2.64 g (15 mmol)环十二酮的60mL 无水THF 滴加到溶有0.72 g NaH (18 mmol, 60%矿物油悬浮液)和1.46 mL(18 mmol) HMPA的90mL THF中,反应混合物加热回流40min,然后加入2.8 mL (30 mmol) 3-氯丙烯和7.2 g (48 mmol) NaI,反应混合物加入200mL乙醚,加热回流4h,用硫代硫酸钠(40mL) 和水 (5 x 30 mL)依次洗涤有机层,然后用过量碳酸钾干燥,收集棕色油,用硅胶柱(3.5 x 6)快速层析(洗脱液10:1 的二氯甲烷和正己烷),得到目标产物。
4.2 合成2-(3-溴丙基)环十二酮(3)。
把 2-丙烯基环十二酮(2)的700 mL戊烷加入到光化学反应釜的石英浸泡井中,氩气冲洗5min,然后,通入HBr气体10min,用Hanovia 450W汞灯照射,在照射下,保持温度在0℃左右,浅棕色反应混合物用氩气冲洗除去剩余的HBr,有机层用5%的硫代硫酸钠溶液冲洗,过量的碳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深褐色油;粗产物用60g硅胶柱层析(洗脱液2:3的正己烷和二氯甲烷)得到目标产物。
合成麝香-环十五酮的生产技术

合成麝香-环十五酮的生产技术
佚名
【期刊名称】《化工科技市场》
【年(卷),期】2006(29)11
【摘要】1 技术简介本技术以生物发酵生产的十五碳二元酸为原料,经脂环化,
关环,还原等步骤生产环十五酮。
关环温度0-30℃在常温下可快速合成且几乎是
定量,这一创新成果使环十五酮的产率翻了一翻且无需稀释,大大缩短了合成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生产规模可大可小年产可在50-1000t范围选择。
原料来源有保证。
【总页数】1页(P64-64)
【关键词】生产技术;环十五酮;合成麝香;十五碳二元酸;原料来源;发酵生产;快速合成;合成时间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655
【相关文献】
1.麝香酮中间体环——十五酮的合成 [J], 庞冬梅;柳翱;倪宏哲;李东风
2.麝香酮中间体3-甲基十五烷二酸双甲酯的合成 [J], 刘通;贺凤伟;张娜;吴庆银
3.巨环麝香十五碳内酯的合成综述 [J], 张青山;霍怀民
4.α羟基环十五酮及3-羟基,甲基环十五酮合成麝香酮的方法 [J], 董霞; 方云进
5.α羟基环十五酮及3-羟基,甲基环十五酮合成麝香酮的方法 [J], 董霞; 方云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基环十五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甲基环十五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作者:田朝爽包金龙邹新琢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21期摘要:以易得的十五碳二羧酸为起始原料,经酯化、偶姻缩合环化、甲基化、脱羟基、还原等五步反应以24%的总收率合成了2-甲基环十五酮。
该合成路线对大环麝香的合成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天然麝香;2-甲基环十五酮;合成中图分类号:0624.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1-000-03Study on synthesis of 2-methylcyclopentadecanoneTian Chao-shuang Bao Jin-long Zou Xin-zuo*(Department of Chemistry,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Abstract 2-methylcyclopentadecanone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in total 24% yield via esterification, benzoin condensation cyclization, methylation, dehydroxylation, using 1,15-pentadecanedioic acid as the starting material.Tis synthetic route was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practical value for synthesis of macrocyclic musk .Keywords musk;2-methylcyclopentadecanone; synthesis2-甲基环十五酮(CAS号52914-66-6)微量存在于麝香鼠、麝猫和麝鹿等动物的分泌物中,是珍贵的狸猫香和麝香的香气成分之一。
1精细化学品麝香资料

华中科技大学麝香酮的合成及应用——麝香主要香气来源姓名:学号:专业:院系:化学与化工学院2013年4月6日摘要麝香酮(3- 甲基- 环十五烷酮)是麝香具有生理活性的重要组分,是麝香香味的主要来源,不仅可用作高级定香剂,而且还可用于医药。
麝香酮应用很广泛但来源稀缺, 因此需要大量通过人工合成。
本文在介绍麝香酮特性的同时总结了近年来人工合成麝香酮所采用的路线, 分析了各条路线的优缺点, 并对麝香酮的合成路线进行了展望,最后就麝香酮的应用性能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关键词麝香麝香酮合成应用一、麝香简介麝香是一种珍贵的香料, 早在东汉时期麝香就被称为香料之王。
通常香精中只要加入万分之一的麝香, 就能使香气变得柔和诱人, 经久不散, 它是高档香精中不可缺少的定香剂。
麝香属动物性香料之一,是成熟的雄麝肚脐下方的香腺和香囊中形成的一种有香分泌物干燥而成,又称寸香、脐香、当门子。
麝香不仅芳香宜人,而且香味持久麝香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系统有极其显著的影响,所以除香料工业外,其对医药工业也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麝香的药理功效: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3.抗炎作用;4.对平滑肌的作用;5.对某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作用;6.对肾上腺素B受体的作用;7.抗早孕作用; 8.对免疫功能的影响;9. 抗肿瘤作用等。
由于世世代代都采用杀麝取香的方法,致使野生麝类资源越来越少,每公斤麝香需要100头雄性麝鹿的香囊, 而目前全世界天然麝香的年产量约为350kg( 含量70%) 。
以至于在海拔较低的山地已很少见到麝的踪迹。
目前我国麝类动物的估计约有60万头,仅为50年代的五分之一。
无论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出产优质麝香的马麝、黑麝和喜马拉雅麝,还是分布地区较广的林麝和原麝,都已经成为濒危物种,均被列入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随着生态平衡失调, 天然麝香的资源日趋匮乏。
目前国内,天然麝香价格远贵于黄金[1]。
所以想办法解决天然麝香匮乏的问题成为很多研究人员的研究方向。
麝香酮的合成

麝香酮的合成李茹【摘要】以尼龙-11的下脚料11-溴代十一酸为原料,经4步反应合成了DL-麝香酮,总收率32.1%.产物及部分中间体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确认.【期刊名称】《合成化学》【年(卷),期】2004(012)003【总页数】3页(P222-224)【关键词】麝香酮;11-溴代十一酸;2,15-十六烷二酮;合成【作者】李茹【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9;西安工程科技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4.4麝香酮(Muscone)即3-甲基环十五酮(3-Methyl-cyclopentadecanone)是麝香的主要成分,麝香不仅是名贵的香料,又是临床上不可缺少的贵重药材。
由于天然资源极其有限,特别是麝作为珍稀动物被保护后,天然麝香来源紧张,价格昂贵,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工作者一直在探索人工获得麝香的方法,而麝香酮的合成则是有机合成者追求的目标。
本文以尼龙-11的下脚料11-溴代十一酸作为初始原料,设计出一条步骤少、产率高、可大批量生产的有望工业化的合成麝香酮的新方法。
新合成路线(Scheme 1)由4步构成:(1) 采用洪赛迪克尔—博罗丁银盐脱羧溴化作用的Cristol改良法[1]由11-溴代十一酸(1)合成1,10-二溴癸烷(2);(2) 2与乙酰乙酸乙酯在乙醇钠的作用下反应后,水解生成2,15-十六二酮(6);(3) 6在碘化乙基锌环合剂作用下选择性的发生分子内环合生成去氢麝香酮(7);(4) 7在催化剂(5% Pd-C)作用下催化氢化还原为麝香酮(8)。
1 实验1.1 仪器与试剂FLASH EA1112型元素分析仪;Shimadzu-IR435型红外光谱仪(NaCl涂片);DMX-300型核磁共振谱仪(CDCl3为溶剂,TMS为内标);APEXII型FT-ICR质谱仪。
碘乙烷、锌粉、碘、乙酰乙酸乙酯、乙醇、四氯化碳、甲苯、四氢呋喃、乙酸乙酯、硫代硫酸钠、无水硫酸镁等均为分析纯;红色氧化汞、硫酸铜、盐酸为化学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OCH 3 中的 O C 的吸 收峰
图1
羟基环十五酮红外光谱图
第2期
庞冬梅等 : 麝香酮中间体
环十五酮的合成
1
19
2 5
环十五酮的合成反应 将试验所得产物环十五酮作红外光谱分析,
将 所得产 物作 H NMR 分析。各峰 归属如 下: 1 236~ 1 664 ∀ 10
- 6 -6 - 6
( 8H, 3~ 6 位的 > CH 2 ) ;
表1 反应时 间h 4 反应时间对提取酯化反应的影响 6 8 10 95 12 14 16
酯的收 83 33 94 94 94 90 率%
95 28 95 43 95 18
由表 1 可知 , 反应时间为 4 h 时收率较低 ; 当 反应时间为 6 h 及以上时 , 收率明显升高, 但反应 时间对收率的影响不大。故可取适宜的反应时间 为 6 h, 而通过反应温度等其它条件来提高酯的收 率。 2 3 反应温度对提取酯化反应的影响 改变反应温度 为 30 ! , 35 ! , 40 ! , 45 ! ,
其谱图如图 2 所示。各峰归属如下 : 羰基吸收峰 - 1 ( 1 710 cm ) , 与 羰 基 相 连 的 > CH2 吸 收 峰 ( 1 406 cm
- 1
2 265~ 2 435 ∀ 10 ( 4H, 2 位的 > CH2 ) ; 4 114~ 4 132 ∀ 10 ( 4H, 1 位的 > CH 2 ) ; 7 063~ 7 144 ∀ 10 ( 溶剂峰 ) 。
图 2 环十五酮红外光谱图 [ 1] [ 2] 迟程 中国药用动物医学文献库 [ M] 昆 明 : 云南 民 族出版社 , 1994 尹淑 媛 , 戴卫 国 麝学 [ M ] 四 川 : 成 都科技 大学 出 版社 , 1992
The Synthesis of Exalton
PANG Dong mei ,
50 ! , 反应时间取 6 h, 其余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用 量均如前所述 , 各反应温度下产物的收率见表 2。
表2 反应温度对提取酯化反应的影响 30 71 35 82 40 94 94 45 97 50 98 50
1 4 2 反应机理 此反应为还原反应, 经锌粉盐酸还原后, 羟基 转化为亚甲基。 1 4 3 合成方法 取三口圆底烧瓶 , 上装搅拌器、 冷凝管、 滴液 漏斗和 温度 计, 加入 计量的 羟基 环 十五 酮和 95% 的乙醇 , 在搅拌下, 加入一定量的锌粉, 滴入 适量浓盐酸, 在 78 ! 下, 90 min 内滴完 , 继续搅拌 90 min, 冷却, 加两倍量水, 用苯提取 , 以 5% 碳酸 钠溶液和水洗至中性 , 脱水, 除去苯 , 减压分馏 , 收 集 122 ! ( 66 66 Pa) 馏分为产物 , 计算其产率为 76% 。 1 5 结构测试 红外光谱由 Perbin zlmen 580 g 型和 FTS 20 型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测定; 核磁 共振谱由 JEOL 公 司 Unity 400 及 FX 100 核磁共振仪测定。
1
柳
翱,
倪宏哲 ,
2
李东风
1 130012)
( 1. 吉林工学院 轻纺工程系 , 吉林 长春
130012; 2. 吉林工学院 教务处 , 吉林 长春
摘 要 : 以十五碳 二酸 为 原料 , 经酯 化、 醇 酮 缩合 反 应 合成 了 与麝 香 香 气极 相 似 的 环十 五 酮 , 利 用 IR 和
1
H NMR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 讨论了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对提取、 酯化 反应的影响。 文献标识码 : A
关键词 : 十五碳二酸 ; 环十五酮 ; 合成 中图分类号 : TQ655
0
引
言
厂) ; 二氯甲烷 ( 分析纯, 天津化学试剂一厂) ; 二甲 苯( 分析纯 , 北京化工厂) ; 苯( 分析纯, 天津化工二 厂) ; 浓盐酸( 分析纯 , 吉林省威龙化学试剂厂 ) 。 1 2 十五碳二酸二甲酯的合成 1 2 1 反应方程式与合成路线 HOOC ( CH2 ) 13 COOH + CH3 OH H 3 COOC 1 2 2 合成方法 在装有温度计、 搅拌器、 回流冷凝管的三口瓶 中加入计量的十五碳二酸、 甲醇、 溶剂二氯甲烷及 浓硫酸催化剂, 于 42 ! 下反应 10 h 。冷却后, 洗 涤、 蒸馏除去二氯甲烷, 得黄色液体 , 结晶得淡黄 色固体, 计算产率为 95% 。 1 3 羟基环十五酮的合成 1 3 1 反应方程式与合成路线 ( CH 2 ) 13 COOCH3 + H 2O
18
吉
林
工
学
院
学
报
-1 - 1
第 23 卷
金属钠提供电子使酯生成自由基负离子, 这 个自由基负离子偶联生成 1 2 二羰基化合物, 经 进一步还原得到 羟基酮。 1 3 3 合成方法 在装有搅拌器、 温度计、 滴液漏斗、 回流冷凝 管和通气管的四口瓶中加入计量的二甲苯和金属 钠( 所有仪器和试剂需完全干燥) , 高速搅拌下 , 在 137 ! 将钠打成很细的粒状, 然后于 3 h 内滴加计 量的溶有一定量十五 碳二酸二甲酯 的二甲苯溶 液, 继续保温搅拌 2 h, 冷却, 滴入适量冰乙酸, 停 止通氮气, 再加入适量水, 分出二甲苯, 水相用同 等数量的苯提取两次 , 合并提取液 , 用少量水洗三 次, 经干燥 , 除去溶剂 , 得黄色液体 , 计算其产率为 73 3% 。 1 4 环十五酮的合成 1 4 1 反应方程式与合成路线
Abstract : Exalton, the fragrance of which is extremely similar to musk, was synthesized using pentadecane diacid as the feed stock by esterification and acyloin condensation reaction.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by IR and H NMR.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ime and temperature on the extract ion and esterification reaction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pertadecane diacid; exalton; synthesis
反应温度 ! 酯的收率 %
由表 2 可知 , 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较明显。 温度低于 40 ! 时, 产 物收 率较低 ; 当 温度 升到 40 ! 以上时 , 收率明显上升。故适宜的反应温度 可取 45~ 50 ! 。 2 4 羟基环十五酮的合成反应 将试验所得 羟 基环十五酮作 红外光谱分 析, 其谱图如图 1 所示。各峰归属如下: 羟基吸收 峰( 3 477 cm ) , 羰基吸收峰( 1 709 cm ) , 羟基中 的 C O 键的伸缩振吸收峰 ( 1 073 cm ) 。
1
an Intermediate Product of Muscone
1
LIU Ao ,
NI Hong zhe ,
2
LI Dong feng
1
( 1. Dept. of Lihgt Industry & Text ile Engng. , Jilin Inst . of Technol , Changchun 130012, China; 2. Dean# s Office, Jilin Inst . of Technol , Changchun 130012, China)
- 6
) > CH 2 吸 收 峰 ( 2 926 cm ,
-1
2 855 cm ) , 无 OH 吸收峰。
- 1
3
结
论
( 1) 以十五碳二酸为原料 , 经酯化、 醇酮缩合 及还原反应合成环十五酮 , 原料易得, 操作简便, 收率较高。 ( 2) 合成十五碳二酸二甲酯的适宜的反应时 间为 6 h 。 ( 3) 合成十五碳二酸二甲酯的适宜的反应温 度为 45~ 50 ! 。 参考文献 :
-1 - 1 - 1
2
2 1
测试结果与讨论
十五碳二酸二甲酯的合成反应 将酯化反应所得产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各
- 1
峰归属如下: 酯羰基吸收峰( 1 738 cm ) > CH2 吸 收峰( 2 917 cm , 2 849 cm ) , CH3 的吸 收峰 ( 1 437 cm ) , C
- 1 - 1 - 1
1
第 23 卷 第 2 期 2002 年 6 月
吉 林 工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JIL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ol. 23 No. 2 Jun. 2002
文章编号 : 1006 2939( 2002) 02 0017 03
y
麝香酮中间体
庞冬梅 ,
1
环十五酮的合成
( 1 202 cm , 1 173 cm ) , 无羟基和羧基吸收峰。 2 2 反应时间对提取酯化反应的影响 改变反应时间为 4 h, 6 h, 8 h, 10 h, 12 h, 14 h, 16 h, 反应温度取 42 ! , 其余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用 量均如前所述。各反应时间对应的收率见表 1。
1 [ 2]
1 3 2 反应机理 该反应为二元羧酸酯的醇酮缩合反应 , 是单 电子转移过程 , 历程如下 :
1
1 1
实验部分
主要原料及仪器 粗品十 五碳二 酸; 甲醇 ( 分析纯 , 北京 化工
y
收稿日期 : 2002 03 01 作者简介 : 庞冬梅 ( 1975- ) , 女 , 吉林永吉人 , 吉林工学院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精细有机合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