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333真题解析(一)

合集下载

2019年南京师范大学 333 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2019年南京师范大学 333 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 教育硕士考试科目及代码: 教育综合333(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卷面上无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这句话出自()A.《论语》B.《学记》C.《孟子》D.《大教学论》2. 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学派与现代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分别是()A.凯洛夫和布鲁纳B.洛克和卢梭C.赫尔巴特和杜威D.柏拉图和夸美纽斯3.对教育起决定作用的是()A.政治制度B.经济制度C.生产力D.领导权4.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是()A.奴隶主贵族教育B.宫师合一C.军事教育D.六艺5.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性相近,习相远也” ,指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的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6.朱熹一生编撰了多种书籍,其中成为广大士人和各类学校必读的教科书,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教育长达百年之久的是()A.《近思录》B.《白鹿洞书院揭示》C.《四书章句集注》D.《朱子语类》7.提出谨慎选择教材的问题,强调教育内容应具有教育性,开创了西方后世“教育性教学” 的先河的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昆体良D.苏格拉底8.在教育的文化适应性原则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教育必然受到诸多客观的社会条件制约的是()A.洪堡B.费希特C.第斯多杰D.康德9.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A.动机越低,学习效率越高B.动机越高,学习效率越高C.任务强度不同,其最佳动机强度不同D.任务强度不同,其最佳动机强度相同10.方雨认为社会法制应符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该修改,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他处于道德发展的哪个阶段()A.服从与惩罚B.社会契约C.维护权威或秩序D.普遍伦理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题,共20分)1.班级授课制2.稷下学宫3.福建船政学堂4.遗忘原因的同化说三、辨析题(每题10分,共3题,共30分)1.“教师专业化”就是通过专业化,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

第七章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汇编(2010—2016年)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指的是()A.礼、乐、射、御、书、数B.诗、书、礼、乐、易、春秋C.礼、乐、射、辞、书、数D.方法、修辞、辩证法、礼乐、数书、射御2.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传统教育代表人物的教育家是()A.洛克B.杜威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3.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A.产生效益的活动B.促进社会发展的活动C.传递知识经验的活动D.培养人的活动4.把造就“完全人格”即发展个性和群性作为其民主教育思想的核心的教育家是()A.黄炎培B.蒙台梭利C.蔡元培D.杜威5.“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是第一个进入人的视野的真正课程问题。

它的提出者是()A.培根B.洛克C.斯宾塞D.第斯多惠6.有一种活动,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成人与成才,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这种活动是()A.智育活动B.综合实践活动C.美育活动D.德育活动7.主张把“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三者融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家是()A.苏霍姆林斯基B.马克思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8.《学记》中的“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强调的是()A.教学要遵循一定顺序进行B.启发式教学C.教学要把握最佳时机D.课内与课外相结合9.提出“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并把这种理想人格描绘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A.严复B.韩愈C.孟子D.荀子10.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式学习,强调符号强化和自我强化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这一理论代表人物是()A.班杜拉B.布鲁纳C.斯金纳D.罗杰斯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终身教育2.道德情感3.中体西用4.最近发展区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30分)1.人既是社会历史的“剧中人”,又是社会历史的“剧作者”。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答案2011-2014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答案2011-2014

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研真题答案考试科目:333教育综合一、名词解释1.【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J.F.Herbart1776-1841年)的重要著作。

他的政治立场是保守的,代表着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人民抱着一定的敌视态度,但是他的教育理论在很多方面有着精辟的见解。

2.【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3.【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

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4.【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

5.【行动研究】是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二、填空。

1.生产劳动2.政治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说4.社会组织课程(参考)5.新课程标准(参考)6.综合素质7.道德情感8.分支型学制9.班级授课制10.人本主义教学三、判断并说明理由。

1.对,义务教育,是根据宪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公益性、普及性的基本特点。

2.对,教育就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术规范等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

南京师范大学2010-2019教育综合333真题

南京师范大学2010-2019教育综合333真题

南京师范大学2010年南师大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课程2、最近发展区3、自我提高驱动力4、终身教育5、自我效能6、苏格拉底法7、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二、简答题1、简述《学记》在教学思想上的贡献。

2、道德教育如何与生活相联系。

3、简述班级授课制及其改革。

4、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优势、不足及思考。

三、论述题1、结合你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教育与人身心发展的关系。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3、试论唐代科举制度的作用及其影响。

4、评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一、名词解释1、中体西用2、教育3、班级授课制4、道尔顿制5、问题解决(认知心理学的观点)6、学习动机二、简答题1、谈谈如何认识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意义及行动研究的步骤。

2、论述当代学制改革的趋势。

3、简述“六艺”教育及其对当代教育改革的意义。

4、试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及其意义。

三、论述题1、评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共同特征、意义及其局限。

2、评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3、论述师生关系的历史婚变,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4、结合中学生的时代特点谈谈你对目前基础教育的理解。

一、名词解释1、教学目标2、学校教育3、“六艺”教育4、苏格拉底法5、道德情感二、简答题1、简述德育的途径2、蔡元培的“五育并举”3、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4、布鲁纳发现学习的步骤三、论述题1、论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2、试论述陈鹤琴的“活教育”。

3、杜威的教育思想。

4、结合实际,论述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一、名词解释1、活动课程2、教学3、化性起伪4、道尔顿制5、最近发展区6、信度与效度二、判断并说明理由1、“教育先行”是20世纪现代社会的新现象,它意味着教育发展必须先于社会的物质发展。

2、在学习方式上,课程改革反对接受学习,主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取代接受学习。

3、卢梭认为事物的教育和自然的教育都要服从于人的教育.三、简答题1、简述个人本位论2、简述价值澄清模式3、简述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4、简述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四、论述题1、品德及其构成要素是什么?如何根据品德的要素进行道德教育?2、有人说,过去要求教育嫁给政治是错误的,现在要求教育嫁给经济也是片面的。

(完整word)2015年各校333考研真题

(完整word)2015年各校333考研真题

2015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

教育2.苏湖教法3。

进步主义教育4。

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论二、简述1、德育的基本途径2、活动课程的主要特征3、教师专业素养的主要内容4、社会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5、最近发展区6、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三、论述题1、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2、夸美纽斯关于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观点3、促进知识迁移的措施4、教育的社会功能2015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综合333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师说》2、三舍法3、生计教育4、有意义学习5、自我效能感6、设计教学法二、问答题1、简述陈鹤琴活教育思想2、班主任素质要求是什么3、《学记》中的说喻是什么意思三、论述题1、评述布鲁纳结构主义教育2、请比较博比特活动分析法和泰勒目标课程模式对课程开发的影响3、从创造性的心理结构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4、教师素养与当代教师角色的变迁解释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2015华东中范大学教育综合333真题一、名词解释1、教育2、修养3、学园4、活动课程5、心理发展二.简答题1 教育独立性及其表现2 直观性原则含义及特点3 教师劳动的特点4 梁启超教育思想5 青少年心理健康培养的途径三.论述题1 论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2 论述德育过程中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课程3 论述创造性的培养措施4 实验教育学评述2015华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广义教育2、德育3、学校管理4、教育目的5、心理发展6、品德不良二、简答题1、简述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2、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3、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4、孔子教育思想的历史影响三、论述题1、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2、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3、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4、简述基督教教育的特点2015年首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1。

教育2。

价值性教育目的3.智育4。

教育综合333真题汇编——史上最全版

教育综合333真题汇编——史上最全版

全日制教育硕士333教育综合真题汇编2010--2015目录一、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四、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七、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十、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二、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五、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八、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0年十一、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三、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六、华南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九、西南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0年十二、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十三、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一、北京师范大学333历年真题2015年一、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2、课程标准3、教学评价4、学校管理5、社会性发展6、学习策略二、简答题1、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2、孟子的教育思想3、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三、论述题1、陈鹤琴的活教育2、终身教育思潮3、德育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发展的过程4、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2014年一、名词解释1、教育2、苏湖教法3、进步主义教育4、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论5、最近发展区6、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二、简述题1、德育的基本途径2、活动课程的主要特征3、教师专业素养的主要内容4、社会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三、论述题1、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2、夸美纽斯关于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观点3、促进知识迁移的措施4、教育的社会功能2013年一、名词解释1、京师大学堂2、三舍法3、美国《国家在危机中的报告》4、洛克的白板说5、心理健康6、学习动机二、简答题1、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2、学校教育的主要价值3、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的观点4、教学的任务三、论述题1、蔡元培的基本思想2、材料:《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两本著作中,针对传统派和浪漫派进行批判的若干观点,如:学生不是一块白纸,可任由老师涂抹,美国面临可怕的二元论,杜威所进行的阐述。

南京师范大学333真题解析(一)

南京师范大学333真题解析(一)

南师大333真题解析(一)1、活动课程:【解析】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

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

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

因此,活动课程也称动机论。

活动课程的思想可以溯源到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

活动课程论指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论。

奠定活动课程论理论基础的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他认为学校科目相互关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主张编制课程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发展顺序相一致,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

提倡学生“在做中学”。

他认为传统的学科课程论不能照顾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个性,提出在活动中学习,通过活动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培养科学的思想、态度和思维方法。

1、教学:【解析】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传统教学论:教学是为实现教育目的,以课程内容为中介而进行的教与学相统一的共同活动;现代教学论:杜威主张以儿童的需要为基础设置课程,倡导活动课程;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主张通过制作、社交、艺术、探究等动手操作活动进行教学。

其特征可概括为新“三中心论” :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以他为代表的教学理论形成所谓“现代教学论” 。

2、化性起伪:【解析】化性起伪指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

荀子以“化性起伪”解释人性和文化的生成,体现了美育的功能。

性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本质及其功能,伪则指在自然本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神形态和能力。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生而好利、疾恶、纵欲,需要后天文明的熏陶、感化,于是产生了礼仪、法度和艺术等。

诗、书、礼、乐等化性,对人进行塑造,使人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这就是“伪”。

南京师范大学2010-2018教育学硕士(333)真题汇编

南京师范大学2010-2018教育学硕士(333)真题汇编

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教育学硕士考试科目及代码教育综合333一、名词解释1、课程2、最近发展区3、自我提高驱动力4、终身教育5、自我效能6、苏格拉底法7、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二、简答1、简述《学记》在教学思想上的贡献。

2、道德教育如何与生活相联系。

3、简述班级授课制及其改革。

4、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优势、不足及思考。

三、论述1、结合你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教育与人身心发展的关系。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3、试论唐代科举制度的作用及其影响。

4、评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教育学硕士考试科目及代码教育综合333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中体西用2、教育3、班级授课制4、道尔顿制5、问题解决(认知心理学的观点)6、学习动机二、简答1、谈谈如何认识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意义及行动研究的步骤。

2、论述当代学制改革的趋势。

3、简述“六艺”教育及其对当代教育改革的意义。

4、试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三、论述1、评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新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共同特征,意义及其局限性。

2、评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3、论述师生关系的历史嬗变,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4、结合中学生的时代特点谈谈你对目前基础教育问题的理解。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教育学硕士考试科目及代码教育综合333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教学目标2、学校教育3、“六艺”教育4、苏格拉底方法5、学习动机6、道德情感二、简答1、简述德育途径2、蔡元培的“五育并举”3、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4、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步骤三、论述题1、论述教育的社会功能2、试论述陈鹤琴的“活教育”3、杜威教育思想4、结合实际论述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教育学硕士考试科目及代码教育综合333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活动课程2、教学3、化性起伪4、道尔顿制5、最近发展区6、信度与效度二、判断并说明理由1、“教育先行”是20世纪现代社会的新现象,它意味着教育发展必须先于社会的物质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师大333真题解析(一)
1、活动课程:【解析】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

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

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

因此,活动课程也称动机论。

活动课程的思想可以溯源到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

活动课程论指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论。

奠定活动课程论理论基础的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他认为学校科目相互关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主张编制课程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发展顺序相一致,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

提倡学生“在做中学”。

他认为传统的学科课程论不能照顾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个性,提出在活动中学习,通过活动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培养科学的思想、态度和思维方法。

1、教学:【解析】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传统教学论:教学是为实现教育目的,以课程内容为中介而进行的教与学相统一的共同活动;现代教学论:杜威主张以儿童的需要为基础设置课程,倡导活动课程;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主张通过制作、社交、艺术、探究等动手操作活动进行教学。

其特征可概括为新“三中心论” :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以他为代表的教学理论形成所谓“现代教学论” 。

2、化性起伪:【解析】化性起伪指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

荀子以“化性起伪”解释人性和文化的生成,体现了美育的功能。

性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本质及其功能,伪则指在自然本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神形态和能力。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生而好利、疾恶、纵欲,需要后天文明的熏陶、感化,于是产生了礼仪、法度和艺术等。

诗、书、礼、乐等化性,对人进行塑造,使人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这就是“伪”。

故荀子说:“化性起伪”,“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3、道尔顿制:【解析】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和方法。

又称道尔顿实验室计划。

由美国H.H.帕克赫斯特于1920 年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所创行﹐因此得名。

按道尔顿制,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

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由于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志趣不同,他们各自的学习任务和内容就不同,甚至彼此不相干;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完成后再接受新的学习任务。

它最显著的特点是重视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在良好的条件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

但是,大多数学生尚不具备独立学习和独立作业的能力,如果没有教师的讲解,往往浪费时间,学不到系统的知识;况且,要求良好的教学设施与条件一般不具备。

但它注重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意向值得借鉴。

4、最经发展区:【解析】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多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领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所获得的潜力。

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
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5、信度与效度:【解析】信度系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一般多以内部一致性来加以表示该测验信度的高低。

信度系数愈高即表示该测验的结果愈一致、稳定与可靠。

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

效度是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

效度分为三种类型: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和结构效度。

判断并说明理由
1、“教育先行”是20世纪现代社会的新现象,它意味着教育发展必须先于社会
的物质发展。

错误,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其中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在
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内容等方面适应超前
主观方面:当代人们的教育意识日益增强,许多国家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我国是1986年),实施免费强制的义务教育。

许多有识之士早已明确地认识到,在今天,谁掌握了科技,谁就掌握了明天的胜利。

国与国之间的差距,表面上是经济的差距,实质上乃是科技和人才上的差距,归根结底则是教育上的差距。

可以说,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科技,是后天的经济。

鉴于此,许多国家将发展教育作为头等大事,不惜血本予以高度重视,诸如相继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增加教育投入,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等等,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饱尝了“落后挨打”的苦头,对发展教育尤为重视,以期通过大量优秀人才的培养来振兴民族经济,增强国力。

客观方面:强大的经济后盾为教育先行提供了丰厚的物质保障。

60年代伊始,世界经济为各国花巨资办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丰硕的资金投入和先进教育设施的采用大大加快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使之迅速走在社会其他事业的前列,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火车头”。

再加上的由于科学文化和教育自身的变化发展,又为教育先行提供了足够的内容。

据悉,当今世界上最有权威的生物学教材每5年就要重写一次。

世界知识更新的周期也越来越短,18世纪为80—90年,19至20世纪初缩短为30年,近50年间又缩短为15年。

如今,一些学科领域中的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为5—10年了。

知识更新加快和不断老化,迫使教育内容跟着改变。

又由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的大发展,不断地给教育实际工作提供新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使教育方式、方法、内容、结构等更趋科学化、系统化
2、在学习方式上,新课程改革反对接受学习,主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取代接受学习。

错误,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不是取代接受学习。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种重要手段,让教师在教中谋求探索,不断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让学生在学中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为自身的终身发展做准备。

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标准得以顺利实施,是基础教育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3、卢梭认为事物的教育和自然的教育都要服从于人的教育。

错误,卢梭认为自然教育是核心,遵循自然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教育要顺应自然,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3种,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

他说,“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

”这三方面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的。

如果在一个人身上这3种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如果这三方面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于同一目的,他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达到他自己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

卢梭还进一步分析:“在这3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决定的;事物的教育中人在有些方面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地加以控制的。

”因此,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卢梭所说的“自然”是指人的才能和器官,也就是人的天性。

因此,“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