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和治理指标体系
多家国资环保集团成立 重塑市场格局

此类似,2021 年 6 月,安徽省生态 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环境院)一是
环境厅发布《安徽省节能环保产业发 建立研究中心,二是开展校企合作,
展 规 划 (2021 ~ 2023 年 )( 征 求 意 三是举办国际交流。2019 年 6 月 19
见稿)》。其中提出,要组建安徽环 日,环境院与英国维度景观宣布合作,
企业,如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 发展基金 20 亿元。
题指数型基金以及泛 ESG 主题指数
电建等。环保集团发展 , 形成一些较
绿色金融是金融机构积极支持节 型基金。绿色保险是绿色金融的重
成熟的 PPP 模式、合同能源管理、 能环保项目融资的行为,是将绿水青 要 组 成 部 分, 也 是 实 现“ 双 碳” 目
与国有资本进行股权合作。其中,锦 投”致力于为客户在低碳转型、可持 资金的债务证券。
江环境、清新环境、东方园林、环能 续发展中提供“股债贷投”一站式综
早在 2011 年,北京、天津、上
科技等先后出让控制权,环保行业逆 合金融服务;“绿融全球”则借力上 海、 重 庆、 湖 北、 广 东 及 深 圳 7 个
77
专 栏 SPEICAL COLUMN 双碳进行时
①聚焦“双碳”目标关键环节 解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②上海建工整合壮大环保产业
构升级,布局固废处理、水处理、新 能源、工业事业、建筑工业化、高端 医疗设备等业务领域,构建多领域齐 发展的综合性产业集团,营业收入超 百亿元。2000 年,上海电气集团股 份有限公司就与日本 IHI 株式会社共 同投资组建上海电气石川岛电站环保 工程有限公司,这是国内最早专业从 事脱硫、脱硝等环保工程总承包的唯 一一家中外合资企业。2013 年,上 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日本 IHI 所持合资公司股份,并将其正式 更名为上海电气电站环保工程有限公 司。较早进入环保领域的国有企业也 可以被称为传统的国有环保企业,它 们在环保产业发展早期进入,多年积 累终在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即中国公司治理指数CCGINKRead

中国上市企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中国企业治理指数CCGINK2023年4月27日,中国第一种上市企业治理状况"晴雨表"--"中国上市企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即中国企业治理指数CCGINK)"由南开大学企业治理研究中心正式推出。
在南开大学举行旳网上新闻公布会上,《国际经验与中国企业治理实践-中国上市企业治理评价系统》研究汇报与广大公众会面,这一成果意味着我国企业治理评价研究领域已全面与国际接轨,同步也标志着从2023年起我国上市企业治理评价体系全面启动,并为中国上市企业治理排行榜提供了理论根据。
中国上市企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即中国企业治理指数CCGINK)以中国证监会2023年《上市企业治理准则》为基准,综合考虑《企业法》、《证券法》、《有关在上市企业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旳指导意见》、《股份转让企业信息披露细则》等有关上市企业旳法律法规及其对应旳文献,借鉴国际著名企业治理评价体系,并结合中国上市企业治理环境旳特点,从股东权益/控股股东、董事/董事会、监事/监事会、经理层、信息披露以及利益有关者6个维度,构建了中国上市企业治理旳综合性评价系统。
该指标体系借鉴国外一流企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充足考虑中国企业治理旳特殊环境,包括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波及80多种方面旳评价内容,并对各指标旳使用状况进行了"指标阐明",对各级指标旳评价原则予以了合理旳界定。
在指标体系旳设计上,与国外既有旳评价系统相比,上市企业旳独立性、股东权益旳保护、监事会以及利益有关者参与治理等方面都得以充足旳考虑。
通过该系统旳运行,可以充足掌握我国企业治理旳现实状况,观测与分析中国上市企业在股权构造、董事会运作、经营层鼓励约束、监事会监督、信息披露以及利益有关者参与治理等方面旳现实状况与问题,从而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性研究探索怎样旳企业股权构造是合理旳、怎样规范股东大会以及怎样才能保证上市企业旳独立性;董事会怎样运作才有助于企业治理质量旳提高;采用何种鼓励与约束机制才能促使经营者为企业长期发展而努力;怎样建立完善旳信息披露制度以及设置怎样旳利益有关者参与治理旳机制才有助于企业治理绩效旳提高等切实有效旳企业治理模式及方案。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ESG体系建设的发展、挑战与应对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ESG体系建设的发展、挑战与应对引言2022年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下帷幕,为新一年的经济发展工作指明了发展和监管方向。
在国企ESG方面,本次会议再次强调国企应履行社会责任,明确指出“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
可见,国企将承载更多的社会责任,建设自身社会责任体系与制度也是国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ESG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ESG的有关规则均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制定,国有企业在如何响应国家政策、积极践行ESG方面存在较大的困扰。
鉴于此,本文拟对国企ESG实践进行介绍,回顾梳理我国在推动国企ESG实践发展中的政策与行动,对国企如何应对ESG实践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对国有企业应对ESG实践浪潮有所启发。
一、国企ESG的发展(一)ESG的概念ESG是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治理)的缩写,是一种综合关注企业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绩效而非传统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
ESG强调将企业发展指标从过去的“一维”扩展向“三维”,注重从更全面、多元的角度评价企业表现,鼓励可持续发展,这也与我国推行“双碳”目标、低碳和零碳转型、能源结构调整、绿色金融等方面的战略不谋而合。
环境、社会、治理三大板块涵盖不同的维度与指标,各版块的具体内容实践中并无完全统一的定论,本文以深交所全资子公司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于2022年7月推出的“国证ESG评价体系”为例,对ESG典型考量因素进行介绍:国证ESG评价体系,源自国证指数官方网站ESG涵盖的议题牵涉到企业运营各方面,所谓ESG实践就是要求完善在上述各大议题项下的合规管理制度,以ESG建设为契机将ESG理念贯彻企业整体治理,在防范经营风险的同时形成、夯实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国企在ESG中的定位在我国ESG起步阶段,国有企业承载着推动中国ESG发展的重任,国有企业自身不仅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完善披露ESG相关信息,而且要协助推动包含评价体系建设等在内的ESG 整体实践的发展。
上海市生态环境监测社会化服务机构(监测类)信用评价指标体系(2023年版)

上海市生态环境监测社会化服务机构(监测类)信用评价指标体系(2023年版)— 3 —— 4 —— 5 —说明:1.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建设应符合《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技术指南》(T/SSESB 000002-2021)相关要求。
2.“人员能力”应符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国市监检测〔2018〕245号)中第六、十条相关要求。
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是指:从事与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现场测试人员、采样人员、样品管理人员、实验室分析人员(包括样品前处理等辅助岗位人员)、数据和结果处理人员、报告审核人员和授权签字人等各类人员。
对中级职称同等能力的认定是指:博士研究生毕业,从事生态环境监测活动1年及以上;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生态环境监测活动3年及以上;大学本科毕业,— 6 —从事生态环境监测活动5年及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生态环境监测活动8年及以上。
能力确认是指:通过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等社会团体组织的专业技能考核。
3.“业务执行”应符合《上海市生态环境监测社会化服务机构监督检查工作指南(试行)》(沪环监测〔2022〕215号)相关要求;监测(测试)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应符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 214-2017)、《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HJ 630-2011)、《上海市环境监测社会化服务监管系统报告上传说明》相关要求。
4.“收费信息公示”的项目(参数)应不少于机构上一评价年度上传至监管系统中监测项目能力范围的80%。
5.“监测报告上传率”中上传监测(测试)报告类型应符合《上海市生态环境监测社会化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沪环规〔2020〕9号)中要求,如遇特定情况(如承担各级政府及所属部门委托的突发或应急监测)无法实时流转监测项目信息,应于工作完成后1个月内通过监管系统补传监测(测试)报告。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合规管理办法的通知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合规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12.16•【字号】沪国资委规〔2022〕2号•【施行日期】2023.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其他规定正文市国资委关于印发上海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合规管理办法的通知沪国资委规〔2022〕2号各监管企业、委托监管单位、受托监管企业,各区国资委:为进一步推动上海国有企业加强合规管理,切实防控合规风险,有力保障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我委制定了《上海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合规管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企业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附件:上海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合规管理办法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22年12月16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组织和职责第三章制度建设第四章运行机制第五章合规文化第六章信息化建设第七章监督问责第八章附则附件上海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合规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深化法治国企建设,推动上海国有企业加强合规管理,切实防控合规风险,有力保障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参照《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企业境外经营合规管理指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国资委)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企业、按照相关规定监管的集体企业以及受托监管的国有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合规,是指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和员工履职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行业准则和国际条约、规则,以及公司章程、相关规章制度等要求。
本办法所称合规风险,是指企业及其员工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违规行为引发法律责任、造成经济或者声誉损失以及其他负面影响的可能性。
上海优化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参考及几点思考

上海优化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参考及几点思考一、国内外有哪些主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报告对全球主要国家(地区)和城市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三类:(一)营商环境专项评估报告表1 营商环境专项评估报告资料来源:作者整理归纳第一类是营商环境专项评估报告,专门针对营商环境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并打分排名。
目前国际上最主流的营商环境评价研究是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评价报告(Doing Business)》,其他营商专项报告还有:经济学人智库《营商环境排行榜(BER)》、福布斯《Best Countries for Business》、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世界城市营商环境报告》、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的《全球城市营商环境评估研究》等。
(表1)近年来,国内各类研究机构也越来越关注营商环境评估、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并发布了一批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排名。
2018年,国家发改委牵头,按照国际可比、对标世行、中国特色原则,构建了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成为中国第一个在政府层面推行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已在22个城市开展了试评价。
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实施方案(试行)》已经印发实施,2019年将在全国40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评价。
(二)综合性城市排名体系中的营商环境指标第二类是综合性城市排名体系中的营商环境指标,主要是国际组织对城市竞争力、综合实力的评价排名中,将营商环境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评估打分。
如普华永道《机遇之都》、日本森纪念财团《全球城市实力指数排名(GPCI)》、科尔尼《全球城市指数(GCI)》、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GUCP)》等。
(表2)这些排名或报告从更宽泛的角度评估了全球主要国家(地区)或城市的营商环境,但由于各个机构所采用的指标体系有所差异,因此,全球主要城市的排名也略有差异。
表2 综合性城市排名体系中的营商环境指标资料来源:作者整理归纳(三)聚焦营商环境部分领域的评估报告第三类是聚焦营商环境部分领域的评估报告,针对营商环境某些环节进行专业评估分析的报告。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明确改革重点

企系统约65%的营业收入和80%的利润总额。
七是合规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规范运作能力、内控水平和防范风险能力持续提升。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8月19日,涉及央企国资控股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为216起,与去年同期的120起相比,同比增长80%。
西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叶凡表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建立和完善适应中国市场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治理方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主要发力点:一是通过混改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建立多元化的决策机制,提升决策的效率、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在激励机制方面,采用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给予公司核心骨干成员以股权激励,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稳定性;三是监管机制方面,建立高效、透明的内外部联动监管体系以及合理的容错和纠错机制,对公司运营及利益相关方进行多点综合的常态化监管指导,提升监管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普华永道认为,国有控股上市企业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国有企业中的“领头羊”,更应该切实落实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企业内控的建设、实施、评价、提升,一直以来都是国有控股上市企业经营管理中常态化的工作内容。
“自2011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出台以来,国有控股上市企业在近十年中对于内部内控的实施和评价已经成为企业的常态化工作之一。
”国有控股上市企业内控执行的薄弱点集中在境内外投资业务、关联交易以及资金管理。
以境内投资为例,国有控股上市企业应该进一步制定科学完善的前期可行性尽职调查流程,对企业自身资金整体状态进行评估,并对投资项目进行尽职调查,确保每个项目投资都是企业战略意图的直接体现;遵循严谨的审核批复程序,严格依照适用的国有企业投资管理办法中有关规定,国有企业新投入项目之前应当向国资监管部门提交申请,并完整备案。
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对外投资的后期跟踪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和完善项目后评价管理制度,对相应目标项目的实现程度、财务、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指标的完成情况和可行性报告进行对比,查明项目预期和实际完成情况之间的差距,做好经验的总结工作。
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4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的通知

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4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日期】2024.04.12•【文号】上证发〔2024〕33号•【施行日期】2024.05.01•【效力等级】行业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证券正文关于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4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的通知上证发〔2024〕33号各市场参与人:为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落实中国证监会《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等政策文件要求,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和投资价值提升,规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披露行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制定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4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详见附件),适用于主板、科创板上市公司。
现予以发布,并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特此通知。
附件: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4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上海证券交易所2024年4月1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4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引导上市公司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规范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披露,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本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以下统称法律法规)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上市公司应当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公司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活动中,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健全公司治理,不断提升公司治理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回报能力,促进自身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强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正面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和治理
指标体系
一、背景
上海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和治理指标体系的建立,旨
在促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提
升公司整体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意识。
二、环境指标
1.环保投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应当定期公布环保投入情况,包
括固定资产投资、环境保护设施购置、污染物治理和排放控制等方面
的投入情况。
2.能源消耗:公司应当定期公布能源消耗情况,包括电力、燃料
和水资源等方面的消耗情况,并提出节能降耗的整体战略。
3.环境管理:公司应当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包括环境监测、风险评估、应急预案等方面的管理和应对措施。
4.绿色生产:公司应当推动绿色生产,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绿色环保产品,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社会指标
1.就业和薪酬:公司应当公平合理地提供就业机会,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支付合理的薪酬,实行员工福利和奖励制度。
2.安全生产: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减少事故和伤亡事件发生。
3.公益慈善:公司应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提升公众形象,回馈社会。
4.公司文化:公司应当树立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关心员工的心理健康和工作环境,营造和谐、和睦的企业氛围。
四、治理指标
1.董事会建设:公司应当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建设,并建立董事会秘书室,加强董事会的工作效率和透明度。
2.股东权益:公司应当充分保障股东权益,加强信息披露,加强股东沟通,促进公司治理的有效运作。
3.内部控制: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风险管理,规范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保障公司的正常运作。
4.遵循规范:公司应当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平竞争的原则,坚
持诚信经营,遵守商业道德,提升公司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五、总结
上海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和治理指标体系的建立,为
促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通过完善的
指标体系,公司将更加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
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监管部门
也将更好地监督和管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保障公平竞争和社会公平。
希望这一指标体系能够得到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为上海市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