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

一、1、种子扩大培养:菌种的扩大培养是发酵生产的第一道工序,该工序又称为种子制备

2、接种量:是指移种的种子液体积和培养液体积之比

3、初级代谢产物:指关系到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的能量代谢、细胞生长和细胞结构的代谢产物

4、生长部分相关型:

5、分批发酵:是把培养液一次性装入发酵罐,灭菌消毒后接入一定量的种子液,在最佳条件下进行发酵培养。

6、前体:是指加入到培养基中的能够直接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而本身的结构没有显著变化的一类小分子物质。

7、糖化:在工业生产中,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过程称为淀粉的糖化

8、次级代谢产物:指微生物菌体在生长期不能合成,一般在菌体生长静止期中合成的与菌体生长繁殖无明显关系的产物

9、生长相关型

二、1、制备淀粉水解糖的液化工艺中所使用的酶是________

2、种子的制备要经过________种子制备、__________种子制备和___________种子制备

3、发酵罐上在线检测溶解氧浓度的仪器设备是_________

4、进行预处理时可以采用________或_________的方法使菌体、细胞、细胞的碎片以及杂蛋

白质胶体离子沉降去除

5、最常用的盐析用盐为__________

6、结晶最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发酵罐的轴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发酵工业中一般将淀粉质原料水解为_____________

9、常用的接种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发酵罐上的线检测PH值的仪器设备是___________

11、多级萃取可分为_____________萃取和___________萃取

12、谷氨酸发酵过程中为控制发酵液的PH值采取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在青霉素发酵过程中,可加入的前体物质是()

A、苯乙酸B苯氧乙酸C氧化物D丙酸E精氨酸

2、以下适合于热敏性药物的设备为()

A万能粉碎机B球磨机C留能磨D胶体磨E冲击式粉碎机

3、培养基的设计必须遵守的原则有()

A培养基的营养物质能满足微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

B营养物质的浓度及配比应当适当

C物理化学条件要适宜

D根据培养的目的设计培养基

E原料来源广泛、价格合理

4、过滤除菌的流程必须有供气设备()

A空气压缩机B加热器C过滤器D冷却器E缓冲罐

5、影响实消的因素主要有()

A培养基所含杂菌的种类B体系的PH C培养基中的颗粒D培养基中的成分E以上都不对

6、分批发酵的主要有()

A发酵过程是非恒态过程B发酵前期基质浓度高,后期浓度低C难以测定其动力学D 易出现两次生长现象E提高发酵温度

7、发酵过程中为提高溶氧度,可采用的方法有()、

A加速搅拌B提高空气流量C增加罐压D换用更好的空气分布器E提高发酵温度

8、防止杂菌的应采用的措施包括()

A认真做好罐的清理、冲洗工作B空气除菌过滤器定期灭菌C灭菌过程中观察蒸气温度与压力是否对应D根据培养基的特点选择正确的灭菌形式E对辅助仪器设备定期保养检修9、发酵过程中常用大量泡沫产生,其产生的原因有()

A大量无菌空气通入B机械搅拌的影响C菌体代谢过程产生二氧化碳D培养基中易发泡物质E菌体的代谢产物和自溶释放物

10、在大规模生产中细胞破碎可采用的方法有()

A高压匀浆法B高速球磨法C超声法D反复冻融法E干燥法

11、下列哪一种物质是微生物最容易利用的单糖()

A葡萄糖B麦芽糖C糊精D乳糖E蔗糖

12、关于孢子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引起菌种变异B营养不能太丰富C碳源、氮源不宜过多D无机盐浓度要恰当E适当的温度和PH

13、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常用的主要有()

A酸解法B酶解法C酶酸法D双酶法E发酵法

14、无菌空气的制备过程中,常用的主要有()

A棉花B玻璃纤维C活性炭D滤纸E折叠式微孔滤膜

15、发酵工业中常采用高温快速灭菌法,其主要的原因是()

A实现彻底灭菌B减少营养物质的破坏C节省时间D降低成本E以上都不对

16、分批发酵的主要优点()

A发酵周期短B产品质量易掌握C不易发生染菌D生产灵活E对原料要求较为粗放

17、发酵过程中为控制合适的PH,可采用的方法()

A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和配比B加入适量缓冲剂C直接加酸碱进行控制D控制空气流量E补加前体物质

18、发酵过程中可能导致染菌的原因()

A空气系统B补料系统C设备渗漏和死角D操作不合理E菌种变异

19、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泡沫主要受()因素制约

A搅拌强度B培养基及原料组成C菌种、种子质量D通气量E温度

四、1、请画出三级逆流萃取的工艺流程图

2、请写出下游分离过程的一般工艺流程图

3、写出两级加热两级冷却制备无菌空气的流程

4、在下游分离过程中对发酵液往往事先进行预处理,其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原因:发酵液中含有菌(细胞)体、胞内外代谢产物、残余的培养基以及发酵过程中加入的其他一些物质的,所以要预处理。

目的:就在于改变发酵液的性质,以利于固液分离及产品的捕集,禑还要需要考虑利于菌体的回收等。

五、1、在谷氨酸生产过程中

①写出其培养基主要原料水解糖的制备工艺流程

淀粉酶加水

淀粉质原料投料、计量调浆加热、水解冷却中和、脱色

加酸

水解糖过滤杂质

②根据谷氨酸的合成途径指出如何提高谷氨酸的产量,详细说明

③写出等电点法提取谷氨酸的工艺流程

2、在青霉素生产过程中

①写出丝状菌三级发酵工艺的种子制备流程

②指出发酵过程中的工艺控制要点并详细说明

③、写出制备注射用钾盐生产工艺流程

微生物的定义

微生物的定义https://www.360docs.net/doc/1519308912.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现代定义: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其面目的生物。它们既包括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蓝细菌等原核微生物,也包括酵母菌、酶菌、原生动物、微型藻类等真核微生物,还包括非细胞型的病毒和类病毐。因此,“微生物”不是分类学上的概念,而是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特点 (一)个体小、种类多、分布广生物的大小用微米来量度,如细菌的:儿微米至几微米;病毐小于0.2um,酵母菌为几微米至十几微米,原生动物为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总之,它们都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由于微生物极微小、极轻,易随灰尘飞扬,因此它们分布在江河湖海、高山、寒冷的雪地、空气、人和动植物体内外以及污水、淤泥、废物堆中目前已确定的微生物种类只有10万种左右,其中细菌、放线菌约约1500种。近些年来,由于分离培养方法的改进,微生物新种类的发现速度正以飞快的速度增长。地球、微生物的中水回用分布可以说是无孔不人,无远不达。微生物只怕“火”,地球上除了火山的中心区域外,从生物圈、岩石、土壤圈、水圈直至大气圈到处都有微生物的足迹。 (二)代谢强度大、代谢类塑多样由于微生物形体微小,表面积大,有利于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和加强新陈代谢。利用这一特性’可使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迅速地降解。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极其多样,其“食谱”之广是任何生物都不能相比的。凡自然界存在的有机物,都能被微生物利用、分解。在废水处理中,很容易找到用于处理各种污染物质的微生物菌种。 (三)繁殖快在生物界中,微牛物具有最高的繁殖速度。尤其是以二分裂方式繁殖的细菌,其速度更是惊人。在适宜的环境中,微生物繁殖一代的时间很短.快的只有20min,慢的也不过几小时(专性厌氧菌繁殖速度慢些》。据此,人们能很快地理废水中污染物质的微生物加以繁殖(培菌〉,使之达到所需的数量。 (四)数量多由于微生物的营养食谱极广,生长繁殖速度快,代谢强度大,因此,凡有微生物生存的地方’它们通常都拥有巨大的数量。 (五)易变异微牛物的个体一般呈单细胞或接近于单细胞,它们通常都是单倍体,由于大多数微生物为无性繁殖,整个细胞直接与环境接触,易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微生物具有易变异的特点。在污水处理中,随着水质的不同,出现的微生物种类、数最有明显差异。当环境变化时,微生物会废水处理批死亡,但存活下来的微生物往往会发生结构和生理特性等方面的变异,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利用微生物易变异的特点,在环境保护中的废水生物处理时可进行活性污泥驯化。此外,选育特定的微生物,以分解难降解有机物等工作,也是这一特点的实际应用。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微生物的特征

微生物是指那些很小,通常需要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生物体。它们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微生物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对于理解它们的生物学性质和功能至关重要。 1.微生物的大小:微生物的大小非常小,通常在0.2微米到20微米之间。 2.微生物的形状:微生物的形状可以是球形、杆状、棒状、弯曲的、螺旋状或其他形状。 3.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微生物可以在各种生长环境中生存,包括水、土壤、空气、动物体内和人类体内。 4.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可以从各种来源获取能量,包括糖、脂肪、蛋白质和有机物。 5.微生物的生殖:微生物可以通过分裂、融合、转化和其他方式生殖。 6.微生物的抗药性:微生物可以对抗药物,这是导致医学上的许多挑战的原因之一。 7.微生物的角色:微生物可以起到有益的作用,如在食物生产、药物生产和环境修复中,也可以起到有害的作用,如造成疾病。 8.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的种类非常丰富,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每种微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和生物学性质。 9.微生物的多样性:微生物的多样性非常丰富,有许多不同的种类和种属。这些微生物可以在各种生长环境中生存,包括水、土壤、空气、动物体内和人类体内。 10.微生物的感染力:微生物可以通过许多方式传播,如食物、水、空气、动物和人类之间的接触。 11.微生物的耐受性:微生物可以在极端条件下生存,如高温、低温、高湿度、低湿度和极低温。 12.微生物的生命周期:微生物的生命周期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取决于它们的种类和生长条件。 13.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可以对人类和动物产生许多影响,包括产生疾病、促进食物发酵、帮助生物降解有机物等。 14.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检测,包括显微镜观察、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技术、培养基分离和免疫学技术等。 15.微生物的控制方法: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控制,包括使用消毒剂、药物、紫外线照射和抗生素等。

微生物的概念

绪言 一、微生物的概念 (一)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是一类繁殖快、分布广、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看清的微小生物。 (二)微生物的种类 根据形态结构及组成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细菌、真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霉形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病毒八大类。 根据其结构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 1.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属此类最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无细胞结构,须在活细胞内增殖。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此类仅有核质,无核膜和核仁,缺乏完整的细胞器。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属此类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 (三)微生物的特点 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容易变异,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泛 (四)微生物的分布及其与人和动物的关系 1. 微生物的分布: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无论是高山平原、江河湖海、动植物体内外,乃至一般生物无法生存的臭氧层、海洋底和岩芯中,都有微生物存在。 2.微生物与人和动物的关系:

有益: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活动是有益的,甚至是必需的。 有害:一小部分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的病害。 病原微生物的概念:能引起人和动植物发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二、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一)形态学时期 荷兰人吕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1632~1723)1683年用自制显微镜清楚地观察并记录了微小生物。使微生物学进入了形态学时期。 这个时期延续相当长久,从17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将近200年,但研究仅限于形态学方面,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自然发生论”在当时占统治地位。 自然发生论的核心是“生物可以无中生有,破布中可以生出老鼠来”。 1861年,法国学者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用一个简单的曲颈瓶试验证明了自然发生论的荒谬。推动微生物学进入了生理学和免疫学时期。 (二)生理学及免疫学时期 大约从1870年持续到1920年,在此时期,微生物学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巴斯德做出了突出贡献:1.通过实验证明了有机物的发酵与腐败是由不同的微生物引起的,从而证明了各种微生物之间不仅存在形态上的差异,而且在生理特性上也各有不同;2.动物的炭疽、狂犬病等是由相应的微生物引起,微生物的毒力可以致弱以预防传染病之用,并做了微生物毒力致弱途径的示范性试验,如狂犬病疫苗就是病毒通过兔体致弱制成,这是现代多种弱毒疫苗研制的基础。巴斯德是微生物学、生理学、免疫学的主要奠基人。 德国医生柯赫(Robert Koch,1843~1910)创造了细菌的染色法、固体培养基分离培养细菌、实验性动物感染等,在微生物的研究技术上做出了很大贡献,可以说他是微生物研究方法的奠基者。 1892年,俄国学者伊凡诺夫斯基(Д.И.ИBaHoBCKИЙ,1864~1920)首先发现了烟草花叶病毒,从而为病毒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对微生物的认识

对微生物的认识 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物体,包括了细菌、真菌、病毒等。尽管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但是我们对它们的认识却往往有限。本文将以对微生物的认识为主题,探讨微生物的种类、特征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一、微生物的种类 微生物包括了细菌、真菌和病毒三大类。细菌是单细胞的微生物,具有简单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可以分为好菌和坏菌两类。好菌如乳酸菌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而坏菌如致病菌则会引起疾病。真菌是多细胞的微生物,它们具有不分节的菌丝和孢子的形态。真菌在自然界中扮演着分解有机物的角色,同时也有些真菌可以引起感染。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它具有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包裹层,只能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 二、微生物的特征 微生物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微生物体积非常小,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们的形态。其次,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后代。再次,微生物具有很高的遗传变异性,这使得它们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条件。最后,微生物对于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它们参与了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转化过程。

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微生物参与了有机物的分解和循环过程。它们能够分解死亡的植物和动物体,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养分。其次,微生物在土壤中形成了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参与了土壤的形成和肥力的维持。此外,微生物还可以通过共生关系与其他生物相互作用,如与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关系,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此外,微生物还参与了水体和大气中的循环过程,如氮循环、硫循环等。 四、微生物的应用 微生物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首先,微生物可以用于食品加工和发酵产业。例如,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和乳酸饮料,酵母菌可以用于面包和啤酒的发酵。其次,微生物在医药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许多抗生素和疫苗都是由微生物生产的,同时微生物也可以用于生产生物药物和基因工程产品。此外,微生物还可以用于环境修复和废物处理,如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 总结起来,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但又非常重要的生物体。微生物的种类多样,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功能。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参与了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转化过程。同时,微生物也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加强对微生物的研究和认识,以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微生物资源。

微生物的概念及其种类3篇

微生物的概念及其种类 一、微生物的概念及其种类 微生物是指不能用肉眼直接看到的生物体,包括单细胞 和多细胞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等。微生物有着丰富的生物学特性,不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还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农业、食品工业、工艺等领域。 1. 细菌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有球形、杆状、螺旋形等形态,可 以生长在各种环境中,包括水、土壤、动植物体内等。细菌在生命的早期阶段就出现,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细菌在生物多样性中的地位极为重要,它们可以分解有机物,促进生物循环,调节生态平衡,也可以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2. 真菌 真菌是一类生长在水和土壤中的多细胞生物,包括酵母菌、菌类等。真菌在自然界中起着分解和再生有机物的作用。在食品加工、药品生产、纤维、化学等工业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但是有些真菌会产生毒素,使人和动物中毒。 3. 病毒 病毒是一些不具备自主生命活动的微小颗粒,需要寄生 在细胞内才能生存繁殖。病毒的感染范围很广,不仅会感染人类和动物,还能感染植物和微生物。病毒是很强的生物危害因素,它们可以引发许多疾病,如艾滋病、禽流感,严重时威胁

人类的生命安全。 4. 单细胞动物 单细胞动物是一类只有一种细胞的生物体,包括原生动 物等。它们的寿命很短,一般只有几天,但它们在海洋、淡水、泥土、水生植物等多种环境条件下都广泛存在,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5. 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具有衣壳,寿命较短,通 过分裂繁殖,能在许多环境中生存。原生动物广泛分布于海洋和淡水环境中,并在分解和形成泥沙中发挥作用。 二、细菌的分类及其生态作用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主要包括用光合作用、用有机物作 为能量来源的两类,具有非常广泛的生态功能。在生态学领域,细菌的分类主要包括种属学和群落学。 1. 细菌的种属学分类 细菌种属学分类是基于对不同细菌生物学特征和基因组 分析等进行分类的学科。它包括原核生物界中的所有生物,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等对细菌进行分类。 2. 细菌的群落学分类 细菌的群落学分类则主要通过对不同环境中的细菌进行 研究,以透过分析不同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建立相应的分类群落学理论,以了解细菌在总体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作用。 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它们在土 壤形成、植物生长、草原资源利用、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硝化细菌能将有机氮化合物转化为无机氮化合物,促进了有机物充分分解和无机物的再次利用。

微生物概念

微生物概念 微生物是指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一系列微小 生物。微生物既有益又有害,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下面分 为四个步骤详细阐述微生物的概念。 1. 微生物的类型: 微生物广泛分为三类:细菌、真菌和病毒。其中,细菌是一种单细胞 生命体,包括各种不同形态、生长速度和产生能力的细菌,有助于消化、生产抗生素和发酵等。真菌是一种多细胞的生命体,包括蘑菇、 霉菌和酵母菌等多种类型,有助于合成抗生素、酒精和味精等。病毒 在微生物中是最小的一类,它们需要寄生在宿主体内才能生存,有助 于疾病的传播。 2. 微生物的作用: 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质、 固定氮气、生产抗生素、进行发酵等等。它们也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 体之一,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物种调节和能量流动方面起着重要 作用。此外,微生物还能帮助人类生产可食用的酸奶、奶酪和口感美 味的葡萄酒、啤酒等。 3. 微生物的危害: 微生物有时也会对人类、其它动物和植物产生危害。例如,许多疾病 和感染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如流感、疟疾和结核病等。还有一些细 菌可能通过食品中毒引起食物中毒,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此外,微生物会感染植物并对农业造成损失,如枯萎病和霉菌病等。 4. 微生物的应用: 尽管微生物也有危害,但它们的应用是多样的。微生物在工业和医学 上都有广泛应用。例如,许多医学领域的重要药物是由微生物制造的,如抗生素。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也有应用,如酸奶、芝士和面包等。 微生物还可以应用于环保、污水处理和清洁能源生产等领域。 综上所述,微生物是一个具有广泛应用和重要生态功能的群体。

微生物的定义

现代定义: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其面目的生物。它们既包括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蓝细菌等原核微生物,也包括酵母菌、酶菌、原生动物、微型藻类等真核微生物,还包括非细胞型的病毒和类病毐。因此,“微生物”不是分类学上的概念,而是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特点 (一)个体小、种类多、分布广生物的大小用微米来量度,如细菌的:儿微米至几微米;病毐小于0.2um,酵母菌为几微米至十几微米,原生动物为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总之,它们都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由于微生物极微小、极轻,易随灰尘飞扬,因此它们分布在江河湖海、高山、寒冷的雪地、空气、人和动植物体内外以及污水、淤泥、废物堆中目前已确定的微生物种类只有10万种左右,其中细菌、放线菌约约1500种。近些年来,由于分离培养方法的改进,微生物新种类的发现速度正以飞快的速度增长。地球、微生物的中水回用分布可以说是无孔不人,无远不达。微生物只怕“火”,地球上除了火山的中心区域外,从生物圈、岩石、土壤圈、水圈直至大气圈到处都有微生物的足迹。 (二)代谢强度大、代谢类塑多样由于微生物形体微小,表面积大,有利于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和加强新陈代谢。利用这一特性’可使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迅速地降解。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极其多样,其“食谱”之广是任何生物都不能相比的。凡自然界存在的有机物,都能被微生物利用、分解。在废水处理中,很容易找到用于处理各种污染物质的微生物菌种。 (三)繁殖快在生物界中,微牛物具有最高的繁殖速度。尤其是以二分裂方式繁殖的细菌,其速度更是惊人。在适宜的环境中,微生物繁殖一代的时间很短.快的只有20min,慢的也不过几小时(专性厌氧菌繁殖速度慢些》。据此,人们能很快地理废水中污染物质的微生物加以繁殖(培菌〉,使之达到所需的数量。 (四)数量多由于微生物的营养食谱极广,生长繁殖速度快,代谢强度大,因此,凡有微生物生存的地方’它们通常都拥有巨大的数量。 (五)易变异微牛物的个体一般呈单细胞或接近于单细胞,它们通常都是单倍体,由于大多数微生物为无性繁殖,整个细胞直接与环境接触,易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微生物具有易变异的特点。在污水处理中,随着水质的不同,出现的微生物种类、数最有明显差异。当环境变化时,微生物会废水处理批死亡,但存活下来的微生物往往会发生结构和生理特性等方面的变异,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利用微生物易变异的特点,在环境保护中的废水生物处理时可进行活性污泥驯化。此外,选育特定的微生物,以分解难降解有机物等工作,也是这一特点的实际应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