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诗外传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2022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阅读《韩诗外传》

2022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阅读《韩诗外传》

A.其楚王之.谓也夫晋,何厌之.有?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昔者.宋昭王出亡。

C.子知吾且.亡乎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何.不以谏也大王来何.操B.2022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阅读《韩诗外传》世主有先生者①有后生者,有不生者。

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居有忧色。

申公巫臣问曰:“王何为有忧也?”庄王曰:“吾闻诸侯之德,能自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霸,而与居不若其身者亡。

以.寡人之不肖也,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是以忧也。

”申公巫臣曰:“古之明白者曰先生,其楚王之.谓也!”庄王之德宜君人,威服诸侯,日犹惧怕,思索贤佐。

此其先生者也。

昔者.宋昭公出亡,谓其御曰:“吾知其因此亡矣。

”御者曰:“何哉?”昭公曰:“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十人,无不曰:吾君,丽者也。

吾发言动事,朝臣数百人,无不曰:吾君,圣者也。

吾外内不见吾过失,是以亡也。

”因此改操易行,安义行道,不出二年,而美闻于宋,宋人迎而复.之,谥为昭。

此其后生者也。

昔郭君出郭②,谓其御者曰:“吾渴,欲饮。

”御者进清酒。

曰:“吾饥,欲食。

”御者进干脯梁糗。

曰:“何备也!”御者曰:“臣储之。

”曰:“奚储之?”御者曰:“为君之出亡而道饥渴也。

”曰:“子知吾且.亡乎?”御者曰:“然。

”曰:“何不以谏也?”御者曰:“君喜道谀而恶至言。

臣欲进谏,恐先郭亡,是以不谏也。

”郭君作色而怒曰:“吾因此亡者诚何哉?”御转其辞曰:“君之因此亡者太贤。

”曰:“夫贤者因此不为存而亡者,何也?”御曰:“天下无贤而君独贤,是以亡也。

”伏轼而叹曰:“嗟乎!夫贤人如此苦乎?”因此身倦力解,枕御膝而卧,御自易.以块③,疏行而去。

身死中野,为虎狼所食。

此其不生者也。

(节选自《韩诗外传·卷六》)【注】①“先生”:犹言“先觉”“先醒”也。

②郭:古代小国。

③块:土块。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当:恰当,适合B.宋人迎而复.之复:使……复位C.曰:“何备.也!”备:预备D.御自易.以块易:替换答案 C解析“备”:详备,周到。

皋鱼之悔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皋鱼之悔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皋鱼之悔文言文翻译及答案皐鱼之悔原文及其翻译《韩诗外传》卷九载,孔子看见皋鱼在大哭,便问其为何如此。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孔子以此事教育弟子曰:“弟子识之,足以诫矣。

”于是辞归养亲的弟子有十三个人。

后皋鱼之泣便成无以养亲的典故。

马融《长笛赋》:“澹台载尸归,皋鱼节其哭。

”皋鱼之死文言文《孔子集语》您好,北京精锐教育大钟寺校区语文组回答:您是需要本文的翻译吗?原文:孔子行﹐见皋鱼哭于道傍﹐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闲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中绝之﹐失之三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见者,亲也。

吾请从此辞矣。

"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

”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翻译:孔子出行,听到有人哭的十分悲伤。

孔子说:“快赶车,快赶车,前面有贤人。

”走近一看是皋鱼。

身披粗布抱着镰刀,在道旁哭泣。

孔子下车对皋鱼说:“你又没有丧事,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为了学习,周游诸侯国,没有把照顾亲人放在首位。

这是过失之一;我的志向崇高,不去侍奉庸君,到头来事业无成。

这是过失之二;和朋友交情深厚,却因为小事断绝联系。

这是过失之三。

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子女想好好赡养父母可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了!过去而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而再也见不到的是亲人。

请允许我从此离别人世(去陪伴逝去的亲人)吧。

”说完就辞世了。

孔子对弟子们说:“你们要引以为戒,这件事足以使你们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辞行回家赡养双亲的门徒有十分之三。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文言文翻译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文言文翻译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文言文翻译1. 文言文翻译亲你好!这是来自韩诗外传》[汉] 韩婴著卷九第二章按你的要求,文章翻译如下田子当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到金子两千两献给他的母亲。

母亲问他说:“您怎么得到这些金子?”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应得的报酬。

”母亲说:“当宰相三年就不吃饭么?做官像这个样子,不是我所希望的。

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十分诚实。

不应当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

当国家的大臣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

你赶快拿走它。

”田子很惭愧地走了出去,上朝退还金子,下朝就请求自己进。

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慧,喜欢她的义气,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叫他还当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如果满意,请采纳,谢谢!By上村月凯伦帮忙团2. 文言文翻译田子当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到金子两千两献给他的母亲。

母亲问他说:“您怎么得到这些金子?”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应得的报酬。

”母亲说:“当宰相三年就不吃饭么?做官像这个样子,不是我所希望的。

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十分诚实。

不应当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

当国家的大臣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

你赶快拿走它。

”田羞于出门,当庭归还黄金,并要求自己入朝。

国王认为他的母亲是明智的,并喜欢她的忠诚,所以他赦免了田字的罪,请他做总理,并奖励他的母亲黄金。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文言文翻译 3田子为相,三年归休①,得金百镒②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③.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可不孝也.子其去之④.”田子愧惭,走出,造⑤朝还金,退请就狱⑥.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⑦田子罪,令复为相,以⑧金赐其母.《诗》⑨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注释①归休:休假回家.②镒:二十两.③馆:这里指“家”.④子其去之:你把这东西拿走.⑤造:往,到.⑥就狱:进.就,靠近⑦舍:舍弃.这里指“赦免”⑧以:把,拿.⑨《诗》:此指《诗经》.。

白话韩诗外传

白话韩诗外传

白话韩诗外传
《韩诗外传》是一部由韩婴所著的古代教诲性散文集,今存十卷。

该书由360多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的杂说组成,一般每条都以一句恰当的《诗经》引文作结论,以支持政事或论辩中的观点,就其书与《诗经》联系的程度而论,它对《诗经》既不是注释,也不是阐发。

《韩诗外传》以儒家为本,因循损益、以传资政,从礼乐教化、道德伦理等方面阐发了其思想。

白话版的《韩诗外传》就是将原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版本,使得现代人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内容。

例如,《韩诗外传》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齐王向一个人单独地欣赏音乐不如与别人一道欣赏音乐快乐,单独地欣赏不如与别人一道欣赏不如与别人一道吃饭快乐,这是因为与他人一道欣赏音乐、吃饭能够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与他人分享快乐,能够使快乐加倍。

这就是《韩诗外传》中的一个典型故事,通过简单的故事来传达一种道理或价值观。

白话版的《韩诗外传》将这些古代散文翻译成了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得现代人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和价值观。

同时,白话版也保留了原文的精髓和风格,让读者能够领略到古代散文的魅力和智慧。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韩诗外传《成王封伯禽于鲁》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韩诗外传《成王封伯禽于鲁》原文及翻译

韩诗外传《成王封伯禽于鲁》原文及翻译
韩诗外传
【原文】
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
【翻译】
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

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

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

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

(你)能不谨慎吗?”。

韩诗外传卷二原文和译文

韩诗外传卷二原文和译文

韩诗外传卷二原文和译文楚庄王围宋,有七日之粮,曰:“尽此而不克,将去而归。

”于是使司马子反乘闼而窥宋城,宋使华元乘闼而应之。

子反曰:“子之国何若矣?”华元曰:“惫矣!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子反曰:“嘻!甚矣惫。

虽然,吾闻围者之国,箝马而抹之,使肥者应客。

今何吾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君子见人之困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困则幸之。

吾望见吾子似于君子,是以情也。

”子反曰:“诺。

子其勉之矣!吾军有七日粮尔1揖而去。

子反告庄王,庄王曰:“若何?”子反曰:“惫矣!易子而食之,□骸而爨之。

”庄王曰:“嘻!甚矣惫。

今得此而归尔。

”子反曰:“不可。

吾已告之矣,曰:军亦有七日粮尔。

”庄王怒曰:“吾使子视之,子曷为而告之?”子反曰:“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之臣,何以楚国而无乎?吾是以告之也。

”庄王曰:“虽然,吾子今得此而归尔。

”子反曰:“王请处此,臣请归耳。

”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乎此?吾将从子而归。

”遂师而归。

君子善其平已也,华元以诚告子反,得以解围,全二国之命。

诗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君子善其以诚相告也。

鲁监门之女婴相从绩,中夜而泣涕。

其偶曰:“何谓而泣也?”婴曰:“吾闻卫世子不肖,所以泣也。

”其偶曰:“卫世子不肖,诸侯之忧也,子曷为泣也?”婴曰:“吾闻之异乎子之言也。

昔者、宋之桓司马得罪于宋君,出于鲁,其马佚而骣吾园,而食吾园之葵,是岁、吾闻园人亡利之半。

越王勾践起兵而攻吴,诸侯畏其威,鲁往献女,吾姊与焉,兄往视之,道畏而死。

越兵威者、吴也,兄死者、我也。

由是观之,祸与福相反也。

今卫世子甚不肖,好兵,吾男弟三人,能无忧乎?”诗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是非类与乎!高子问于孟子曰:“夫嫁娶者、非己所自亲也,卫女何以得编于诗也?”孟子曰:“ 有卫女之志则可,无卫女之志则担若伊尹于太甲,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

夫道二:常之谓经,变之谓权,怀其常道,而挟其变权,乃得为贤。

夫卫女、行中孝,虑中圣,权如之何?”诗曰:“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文言文周公诫子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周公诫子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周公诫子原文及翻译《周公诫子》是中国著名的古训。

选自《韩诗外传》。

说的是周公告诫儿子立国的道理。

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我们来看看。

(原文)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注释)恭:肃敬,谦逊有礼.荣:荣华显贵.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尊盛:位高势盛.卑:低下。

贵:地位显要。

畏:同“威”,威严。

聪明:指明察事理.睿智:聪慧,明智.愚:愚拙,不巧伪.哲:明智,聪明.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由:奉行,遵从.慎:谨慎,慎重.(翻译)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

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

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

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

周公诫子原文及翻译

周公诫子原文及翻译

周公诫子原文及翻译《周公诫子》:中国著名的古训。

选自《韩诗外传》。

说的是周公告诫儿子立国的道理。

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翻译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

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

可是洗一次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我听说,品行高尚仍常怀恭敬之心的人,必享荣耀;封地辽阔,物产丰富,仍能保持勤俭的人,他的生活必定安定;官职位高势盛,仍然保持谦卑的人,是真正高贵的人;人口众多、军队强大,仍能常怀敬畏之心,防备外患的人,必是胜利的人;自身聪慧、明智但仍觉得自己愚笨的人,是富有哲思的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但仍觉得自己见识浅陋的人,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奉行尊崇这些品德。

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

(你)能不慎重吗?”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诗外传原文及翻译
韩诗外传原文及翻译
《韩诗外传》是一部记述中国古代史实、传闻的著作。

共十卷。

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的杂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韩诗外传之《引刀断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出处
① 选自《韩诗外传》。

此为原名,现在民间广为流传,也称“孟母戒子”。

译文:
孟子年小时候,有一次,他在背诵诗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纺织。

孟子(受其影响)突然停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又开始背诵。

他的`母亲知道他忘记了,叫住了他就问:“为什么要中间停顿了?”孟子回答说:“忘记了,一会儿又记起来。

”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子就割断她的织物用来警告孟子,从此之后,孟子就不会再遗忘了。

注释
①喧(xuān):通“谖”,忘记。

②裂:割断。

3 引:拿来
4 有所失:忘记,记不得
5 诵:背诵
6 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
7 何为:即“为何”为什么
8 自是:从此
9 喧:因分心而遗忘
10 诫:警告
11 .方:正在止:停止之:指孟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