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小升初数学精讲专题专题24 数学问题(讲义)
2024年小升初数学总复习资料归纳珍藏版

2024年小升初数学总复习资料归纳珍藏版2024年小升初数学总复习资料归纳珍藏版一、数与计算1、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含义和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2、四则运算的意义、法则和运算顺序。
3、三角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4、数的整除性概念和性质,及一些常用的约数、倍数、质数、合数的特征和意义。
5、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应用,以及与方程相关的实际问题。
6、概率与统计初步知识,包括概率的定义、概率的运算、统计图等。
二、空间与图形1、平面图形的特点、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立体图形的特点、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线和角的概念和性质,线和角的相关应用。
3、图形对称的概念及性质,以及轴对称图形的识别和设计。
4、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缩放的概念及性质,以及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三、量与计量1、质量、长度、面积、体积、时间等计量单位及换算方法。
2、计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如天平、量筒、直尺等。
3、有关长度、周长、角度、面积、体积等的测量方法及测量工具。
四、应用题1、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百分数问题等常见的应用题类型及解题方法。
2、分数应用题和方程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以及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解决。
3、通过画图、列表等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实践与综合应用1、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如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
2、通过观察、操作、猜想等方式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学会将不同领域的知识综合应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数学与文学、数学与艺术的结合等。
六、思考与问题解决1、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发现和提出疑问。
2、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如用数学的方式去分析社会现象、经济问题等。
3、培养创新思维,能够独立发现和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的数学方法和理论。
以上是2024年小升初数学总复习资料归纳珍藏版,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思考和不断创新。
2024小升初数学专题总复习讲义(含考试题及答案)

A.36÷1.8÷2 B.36×1.8÷2 C.36÷1.8×0.5 D.36×1.8×0.5
【解析】本题考察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首先用36除以1.8,求出这个数是多少;然后用它
2024小升初数学专题总复习讲义(含考试题及答案)
专题一 数的运算
考点扫描 1 . 四则运算的意义 1 整数加法、小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的运算; 2 整数减法、小数减法、分数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 加数的运算; 3 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4 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乘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 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5 整数乘分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6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分数乘整数,就是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7 整数除法、小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 个因数的运算。 2 . 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1 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除法的运算性质(除数不为0):
a÷(b×c)=a÷b÷c
a÷(b÷c)=a÷b×c
(a+b)÷c=a÷c+b÷c
(a-b)÷c=a÷c-b÷c
5.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四则运算分为两级: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
,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
加起来。即:(a+b)×c=a×c+b×c;a×(b+c)=a×b+a×c
2020小升初数学第24课时 列方程解应用题 l (通用版,含答案 )(共53张PPT)

考点二
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1.根据数学术语找等量关系 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一般为和差关系或倍数关系, 常用“一 共有”“比……多”“比……少”“是……的几倍”等术语表 示。在解题时可根据这些关键术语去找等量关系,按叙述顺序来 列方程。
例:学校开展植树活动,五年级植树 50 棵,比四年级植树棵 数的 2 倍少 4 棵,四年级植树多少棵? 这道题的关键词是“比……少” ,从这里可以找出等量关系: 四年级植树棵数的 2 倍减去 4 等于五年级植树的棵数。 设四年级植树 x 棵,则列方程为 2x- 4= 50。
速度
(4)学校买来 5 盒羽毛球和 18 副羽毛球拍,共用去 640 元,已 知每盒羽毛球 20 元,每副羽毛球拍多少元?题目中数量间的相等 关系是 ( ( 羽毛球的总价+羽毛球拍的总价=共用去的钱数 )。 )或
共用去的钱数-羽毛球的总价=羽毛球拍的总价
2.根据题意列方程。 (1)一批货物,先运走 120 吨,又运走 75 吨,还剩下 115 吨, 这批货物原来有多少吨?设这批货物原来有 x 吨,则所列方程是 ( x- 120- 75= 115 )或 ( x- 115= 120+ 75 )。
【解】 设裤子的价格是 x 元,上衣的价格就是 1.5x 元。 x+ 1.5x= 200 2.5x÷ 2.5= 200÷ 2.5 x= 80 1.5x= 1.5× 80= 120 答:上衣和裤子的价格分别是 120 元、 80 元。
【例 3】 某班学生合买一件礼物送给数学老师,如果 每人出 6 角,则多 4 元 8 角,如果每人出 5 角,则差 3 角,求这 个班的学生人数。 ☞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根据常用的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这
2.根据常用的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 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单价× 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在解题时,可以根据这些数 量关系去找等量关系。 例: 每个足球的价格是 75.5 元, 151 元钱可以买多少个足球? 根据“单价×数量=总价”找等量关系。 设可以买 x 个足球,则列出方程为 75.5x= 151。
小升初典型奥数:方阵问题(讲义)-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方阵问题【知识精讲+典型例题+高频真题+答案解析】目录导航资料说明第一部分:知识精讲:把握知识要点,掌握方法技巧,理解数学本质,提升数学思维。
第二部分:典型例题:选题典型、高频易错、考试母题,具有理解一题,掌握一类的优势。
第三部分:高频真题:精选近两年统考真题,助您学习有方向,做好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部分:答案解析:重点、难点题精细化解析,犹如名师讲解,可以轻松理解。
第一部分知识精讲知识清单方法技巧第二部分典型例题例题1:正方形操场四周栽了一圈树,四个角上都栽了树,每两棵树相隔5米。
甲、乙从一个角上同时出发,向不同的方向走去,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乙在拐了一个弯之后的第5棵树与甲相遇(把角上的树看作第一棵树),操场四周栽了多少棵树?【答案】48棵【分析】因为甲的速度是乙的两倍,乙走了操场的一条边,甲走了两条边,乙拐了一个弯之后走到第5棵树,实际走了4个间隔,那么甲应该走了8个间隔,相遇的树就是甲拐弯以后走的第9棵树,所以这一边有树:9+4=13(棵)。
操场周围的树一共有:(13-1)×4=48(棵)。
【详解】[(5-1)×2+1+(5-1)-1]×4=[4×2+1+4-1]×4=12×4=48(棵)答:操场四周栽了48棵树。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植树问题、方阵问题的数量关系,根据“棵数=间隔数+1 ”、“四周人数=(每边人数-1)×4”解题即可。
例题2:在第五届运动会上,红星小学组成了一个大型方块队,方块队最外边每边30人,共有10层,中间5层的位置由20个同学抬着这次运动会的会徽,这个方块队共由多少个同学组成?【答案】解:(30﹣5)×5×4+20,=500+20,=520(人);或302﹣(30﹣2×5)2+20,=900﹣400+20,=520(人);答:这个方块队共由520个同学组成.【详解】【分析】空心方阵的层数是:10﹣5=5层,根据“空心方阵的总人数=(最外层每边的人数﹣空心方阵的层数)×空心方阵的层数×4,”算出人数,再加上20即可得出答案.例题3:一队战士排成中空方阵,最外层的人数为44人,最内层的人数为28人,这方阵共有多少人?【答案】144人【详解】44÷4+1=12(人)12×12=144(人)28÷4+1=8(人)(8-2)×(8-2)=36(人)144-36=108(人)例题4:学校进行课间操比赛,高年级同学恰好可以排成一个实心方阵,可学校操场较小,只好横竖各减少一排,这样就减少了23个人,问这个学校高年级有多少个学生?【答案】144人【详解】解:(23+1)÷2=12(人)12×12=144(人)或(23-1)÷2+1=12(人)12×12=144(人)……高年级人数例题5:节日来临,同学们用盆花在操场上摆了一个空心花坛,最外层的一层每边摆了12盆花,一共3层,一共用去多少盆花?【答案】108盆【分析】不论是空心方阵还是实心方阵,每向里一层,每边的花盆就少2个,每层的花盆就少8个,因此可以依次求出每层花盆的个数。
2023-2024学年六年级数学小升初思维拓展培优讲义(通用版)(尖子生培优讲义)相遇问题(知识精讲

相遇问题解决相遇问题的主要核心公式: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距离相遇距离÷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1.甲,乙两城相距480千米,一辆货车和一辆客车分别从甲、乙两城相对开出,4小25小时相遇。
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列方程解答)50.两地间路程是570千米。
甲乙两辆火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
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用方程和算术两种方法解决问题)51.甲乙两地相距1300米,小明和小李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行70米,小李每分钟行60米。经过几分钟两人相遇?(列方程解答)52.甲、乙两列火车从相距366千米的两个城市对面开来,甲列火车每小时行37千米,乙列火车每小时行36千米,甲列火车先开出2小时后,乙列火车才开出,问乙列火车行几小时后与甲列火车相遇?53.兄弟两人同时从家里到体育馆,路长1300米。
哥哥每分钟步行80米,弟弟骑自行车以每分钟180米的速度到体育馆后立刻返回,途中与哥哥相遇,这时哥哥走了几分钟?54.甲、乙两车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已知甲车每小时行驶6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72千米,2.8小时后相遇。
两地相距多远?(用方程解答)55.在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上,自行车运动员往返骑车,竞走运动员练习竞走.他们同时从甲地出发,竞走运动员走完全程要3小时,自行车运动员骑完全程比竞走运动员少2.5小时.当竞走运动员从甲地走到乙地时,自行车运动员与竞走运动员几次相遇?(包括迎面相遇和从后面追上两种情况)56.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村出发相向而行,5小时后,他们交叉而过又相距12千米,已知甲车每小时行20千米,乙车从西村到东村需9小时,求东西两村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57.甲、乙两地相距560千米,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4小时后两车相遇。
客车每小时行73.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58.甲站到乙站。
2023-2024学年六年级数学小升初思维拓展培优讲义(通用版)(尖子生培优讲义)排队问题(知识精讲

300÷50÷(2+1)
=300÷50÷3
=2(米)
答:一共加入了100个女生,加入女生后,相邻两人之间的距离是2米.
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上的植树问题,注意环形的间隔数等于站队的人数.
3.解:最外层每边人数是:960÷4÷3+3,
=80+3,
=83(人),
83﹣2=81(人),
答:强强和航航两人之间有2人。
【点睛】学生可以根据题目要求画图表示,从而直观的看出他们之间的人数。
7.4名
【详解】如果从右边数,小红是第35-20+1=16位,而小刚是第21位,那么他们中间隔着21-16-1=4个人.
8.(1)144人(2)减少了108人
【分析】(1)因为方阵的四个角上都是重复的,方阵的四个角上都是重复了一次,所以计算时要减去,算每边人数时,先用总数加上4,所以每边上有(44+4)÷4=12人;
【详解】4+6+1=11(人)
5+3-1=7(人)
11×7=77(人)
答:做操的同学一共有77人。
【点睛】找出这个队列的行数与列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36人
【解析】略
6.2人
【分析】强强在从左往右第8个,航航在从右往左第8个,也就是航航在从左往右第5个,由此可以知道他们之间有几个人。
【详解】8-5-1=2(人)
排队问题
一、排队问题重要知识点
1.排队问题几要素
(1)方向:前后、左右、头尾
(2)关键词:第几个(包括自己),有几个(不包括自己)
A和B之间(不包括A和B),从A到B(包括A和B)
2.排队问题方法(画图法)
(1)定方向(一般把前,左,排头画在左边)头、排尾其他人
专题03因数与倍数(讲义)-2024年小升初数学复习

专题3:因数与倍数(小升初复习讲义)2024年小升初数学复习专题:第一章数的认识(高频考点梳理+重难点讲解+同步练习+答案)【知识梳理】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或者说余数为0),我们就说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
例如:12÷2=6 → 2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
2×6=12 → 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和6的倍数。
2、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不能说谁是因数,也不能说谁是倍数,应该说谁是谁的因数或谁是谁的倍数。
倍数和因数都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不能是小数或分数。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4、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非0自然数既是它本身的因数,也是它本身的倍数。
5、表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列举法;集合表示法。
【例1】如果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它的最小倍数的积是49,那么这个数是()。
【解题分析】因为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它本身,已知这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的积是49,而7×7=49,则这个数是7。
【答案】7;【例2】把24个玻璃杯分别装在盒子里,要使每个盒子中玻璃杯的数量同样多,且刚好可以全部装完,一共有()种不同的装法。
【解题分析】24的因数有:1、2、3、4、6、9、12、18,36;装法有:(1)24=1×24,①每盒24个,装1盒,因为这个装法不能体现每个盒子装得同样多,所以不可以这样装;②每盒装1个,装24盒;(2)24=2×12,③每盒装12个,装2盒;④每盒装2个,装12盒;(3)24=3×8,⑤每盒装8个,装3盒;⑥每盒装3个,装8盒;(4)24=4×6,⑦每盒装6个,装4盒;⑧每盒装4个,装6盒;所以一共有7种装法。
【答案】7;【例3】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在研究自然数时发现了一些珍贵的数字。
工程问题(讲义)-2022-2023学年小升初数学精讲精练专题汇编讲义(通用版,教师版)

温馨提示:图片放大更清晰修一段路,如果由甲单独修需要用9小时能修完,甲每小时能修这段路的( )。
答案:1 9解析: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即可求得甲每小时修这段路的分率。
假设工作总量为11÷9=19小升初数学通用版《工程问题》精准讲练所以,甲每小时能修这段路的19。
为了喜迎新年,赶制一批彩旗,张师傅单独制作需要15小时完成,刘师傅单独制作需要10小时完成,两人合作制作需要6小时完成。
( )答案:√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一批彩旗是单位“1”,根据工程问题的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据此即可求出张师傅和刘师傅的工作效率,再根据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用1除以张师傅和刘师傅的效率和即可求出合作需要多长时间,再判断。
1÷15=1 151÷10=1 101÷(115+110)=1÷1 6=6(小时)两人合作制作需要6小时完成,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每年3月12日是植树节,今年甲乙两队计划种100棵树,甲队独种需要2天,乙队独种需要5天,两队合种共要几天?列式错误的是()。
A.10011()25÷+B.100÷(100÷2+100÷5)C.111()25÷+D.100÷[100×(1125+)]答案:A解析:若把这项工作看作单位“1”,则甲队工作效率和乙队工作效率已知,据此进行逐项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A.把这项工作看作是单位“1”,甲队工作效率为12,乙队工作效率为15;根据“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即可求出两队合种几天能种完,可知A错误,C正确;B.用计划种树的总棵数分别除以甲、乙两队独种的天数,得出两队每天种的棵数,再用100除以两队每天种的棵数之和,即可得两队合种共要几天,可知B正确;D.把这项工作看作是单位“1”,甲队工作效率为12,乙队工作效率为15,用计划种树的总棵数乘两队的效率和,得出两队每天种的棵数和,再用除法计算,即可得两队合种共要几天,可知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数学精讲精练专题汇编讲义
第24讲数学问题
知识点一:简单的排列与组合
1.排列、组合:排列是把给定个数的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组合是把给定个数的元素按任意顺序并成一组。
2.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基本原理:分类计数原理(也称加法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也称乘法原理)
(1)分类计数原理:指完成一件事有很多种方法,各种方法相互独立,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完成这件事。
那么各种不同的方法数相加,其和就是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总数。
(2)分步计数原理:指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多个步骤,每个步骤中又有多种方法,各个步骤中的方法相互依存,只有各个步骤都完成才算做完这件事。
那么每个步骤中的方法数相乘,其积就是完成这事的方法总数。
知识点二:简单的逻辑推理
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分析、推断,就能找到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逻辑推理。
知识点三:解决问题的策略
1.列表法: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用表格将条件和问题整理出来,就能发现数量之间的联系,找出规律,顺利解题
2.图解法:就是借助图形,通过画线段或直观图,把应用题中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形象地显示!来,使其一目了然,帮助我们理解题意,明确数量的关系,进而很快地寻找出解题的途径不方法。
3.枚举法:根据题目要求,将符合要求的结果不重复、不遗漏地--列举出来,从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枚举法,也叫做列举法或穷举法。
4.逆推法:从应用题的问题的最后结果出发,利用已知条件一步一步倒着推理,直到解决问题,这种思考方法叫做逆推法,又称为“倒推法”或“还原法”
5.假设法:常把问题中的一个未知数假定为已知的,然后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推算,其结果常与题目对应的已知数不符,再加以适当调整,就可以求出结果。
鸡兔同笼问题常用假设法求解,鸡兔同笼问题也称设置问题。
6.替换法:根据两种数量中,某种数值4相等的关系,用一种量替换另一种量来寻得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叫做替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