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歌赏析
爱国题材诗歌及鉴赏

爱国题材诗歌及鉴赏一、原文:《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衍生注释:1. “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
2. “起一经”:依靠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一经,一种经书。
3. “干戈”:指抗元战争。
4. “寥落”:荒凉冷落。
5. “四周星”:四周年。
6. “汗青”:史册。
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便于书写,并免虫蛀,故称。
三、赏析:1. 主题这首诗通过回顾诗人自己的坎坷经历,反映了南宋末年国家的危亡局势。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忧虑以及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
2. 情感诗人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前两联中,诗人经历磨难,饱经战乱,国家如同风中飘絮般破碎,自己的身世就像雨中浮萍般漂泊不定,充满了悲哀和无奈之情。
后两联情绪逐渐高昂,在经历惶恐后,依然坚定自己的信念,特别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豪情壮烈,大有慷慨就义之感。
3. 表现手法- 比喻生动。
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山河破碎比作风飘絮,渲染出国家局势的危急;把自己的身世比作雨打萍,形象地写出了个人命运的漂泊无依。
- 情景交融。
在描述自己的经历和叹惋国家形势之时,内心情感融入其中,使诗歌意境悲怆而深沉。
- 直抒胸臆。
最后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接表达自己舍生取义、为国尽忠的决心。
四、作者介绍:文天祥,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学家。
他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在南宋面临蒙古铁骑入侵时,多次起兵抗元。
他兵败被俘后,坚决不投降,最终英勇就义。
他的诗作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气节,为后世所敬仰。
五、运用片段:1. 在历史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述南宋末年的历史故事,当讲到文天祥坚决不向元朝屈服时,小明激动地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特别能展现他的爱国之心。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爱国诗歌在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深情厚谊。
下面就来欣赏几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歌,并带着读者们一起领略其中的意境。
1. 《赴戍登程口占》——辛弃疾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赴戍之行的无限感怀之情和忧虑之心。
四句话中,无不表现出他对家园和爱人们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的氛围浓郁,字里行间充满了想念和感怀之情,读来让人不禁产生共鸣。
2.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首诗意在高昂,写道祖国河山壮丽辽阔,历史、文化厚重丰富,人民民族精神鼓舞人心。
虽然书写的时代背景和今天有很大差异,但诗中所表现出的那种无愧于五千年文化底蕴的豪迈情怀,却一直深深植根在中国人民的灵魂深处。
3.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以草原和草作为典型,传达出热爱大地、热爱祖国的情绪。
诗人点出了草原的气象、物象,以打动人的心弦。
再用“远芳侵古道” “晴翠盈荒城”的词汇,形象地描绘出了中国的大好河山。
一句“又送王孙去”则道出了他对祖国遭受侵略时的深深思念和送别之情。
读来倍感情怀澎湃,振聋发聩。
4.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一诗,直接表达了对祖国的忠诚和爱。
战争是不堪的,但对士兵们而言,保护自己的家园和人民仍是亟待完成的职责。
作者对烽火连天、兵荒马乱的局面展开了望城系怀,引人回忆我国辉煌的历史文化。
这首诗明确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立场和复兴民族文化的决心。
读来让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爱国诗歌,是我们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白马篇宋代:郑思肖恨里高歌梁父吟,有如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来新鸿哀溃国,昼行饥虎齧觑林。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译文及赏析译文愁闷时高歌一曲《梁父吟》,象敲金击玉一般发出悲凉的声音。
要学夫差立下十年亡吴的大计,有包胥哭师秦庭七天七夜的坚心。
秋雁暮也懂亡国的悲惨,空林饿虎白昼也要出来咬人。
我心中立下比海还浅的誓愿,决不让中国大好河山永远沉沦!赏析《梁父吟》:梁父亦作梁甫,在泰山附近;《梁父吟》,乐曲名。
《蜀志》:“诸葛亮好为《梁甫吟》”,作者因钦慕诸葛亮恢复中原的壮志,所以也爱唱这个曲调。
戛商音:戛,敲打。
商音,五音之一,其声伤感。
十年句: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矢志灭吴,终于达到目的,洗雪了国耻。
七日句:楚大夫申包胥至秦国讨伐救兵命令协助击溃吴国的侵略,大哭七天,秦国才容许发兵。
昼行句:作者自比饿虎,白天也要出来痛咬敌人。
神州句:陆沉,迷失,陷落。
▲创作意境这首诗就是作者写下去寄语自己磨练志气的,从诗中可以窥见作者对侵略者的憎恨和矢志报仇雪恨的爱国精神。
过零丁洋[文天祥]艰辛接踵而来起至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惊恐滩头说道惊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赏析: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那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译者:在家国都遭逢千辛万苦期间,我通过的考试而被起用为官.我为朝廷起兵抗元已整整四年了.这些岁月,由于战争不停,田园寥落,人民痛苦不堪,祖国的山河也已破碎得像在风雨中摇曳的柳絮一样不可收拾.随着抗元斗争的不断失利,自己也像受到暴风雨吹打的浮萍一样生死难卜.在江西的惶恐滩战败后,被元军追赶,我的心绪就像惶恐滩的名字那样惶恐.我被押解过零丁洋时,身为俘虏,心里那种感受就像零丁洋的名字那样孤苦零丁.自古以来,有哪个人能长生不死呢?但重要的是要留下赤胆忠心,在史册上光辉照耀.缠革沙场骨尚温,捐献糜顶踵为存活。
关于爱国的诗 古诗

关于爱国的诗古诗一、原文:《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衍生注释:1. “遭逢”在这里指的是遭遇、遇到的意思,说的是诗人因为科举入仕而遭遇的种种经历。
2. “干戈”代表战争。
当时宋朝面临着元朝的大规模入侵,战争使得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3. “汗青”是史册的意思。
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用火烤竹子,让竹子流出水分(像出汗一样),这样方便书写且易于保存,所以称史册为汗青。
三、赏析:1. 主题:这首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表达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气节。
以兵败被俘后经过零丁洋时的感受为引子,抒发了对山河破碎的痛心疾首以及自己身世的悲叹。
2. 情感:字里行间充满了悲愤、激昂之情。
前几句把国家命运比作风中飘絮,自己的身世如同雨中打萍,写出了自身和国家命运的飘摇之感。
“惶恐滩”“零丁洋”等词更深入地表达出诗人的忧虑与孤寂。
但最后一句则显得慷慨激昂,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愿意为国家为民族视死如归,只愿自己的爱国丹心能被史册所记载的崇高情怀。
3. 表现手法:运用了比喻手法,像“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生动地描绘出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凄苦。
同时,触景生情再到直抒胸臆,从眼前之景到表达内心的坚定意志,层层递进。
四、作者介绍:文天祥,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本该在科举入仕后大展宏图,辅助南宋复兴。
奈何当时元朝入侵,南宋朝廷风雨飘摇。
文天祥以其坚定的爱国信念,积极组织抵抗力量,与元军作战。
兵败被俘后,宁死不屈,用他的诗歌和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民族大义和爱国情怀。
五、运用片段:1. 在学校举办的爱国主义演讲比赛中。
小明上台时激动地说:“大家都知道南宋文天祥吧,他在国家危亡之际坚守大义。
就像他诗中所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那个山河破碎的时候,他依然不肯屈服,今天,我们生活在安稳的时代,也要像他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把这种爱国情怀融入到日常的行动中。
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我爱这土地》是艾青的一首爱国诗歌,表现了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下面是该诗的参考赏析:
1. 从标题入手。
诗歌的标题《我爱这土地》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爱恋之情,同时也蕴含了诗歌主旨。
2. 诗歌结构。
该诗是一首五律诗,诗歌共有20句,每句五个字,节奏清晰、朗朗上口。
3. 诗歌主旨。
作者通过描绘祖国大好河山和热情的人民,表现了自己对祖国热爱的情感和对国家强大的信念,同时也呼唤全体国人要团结一心,共同建设美好祖国。
4. 诗歌表现手法。
艾青使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如“雄鹰展翅,龙虎飞舞”、“红旗招展,茫茫大地”、“忍辱负重,创造奇迹”等,通过具象化的手法突出了祖国的伟大和人民的奋斗精神。
5. 诗歌情感表达。
艾青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来表达对祖国的深深感情,如“眼中不容沙文败类,手中握紧复兴的火炬,心中承
载民族的重托,我爱这土地,爱这里的日出日落”等,诗中充
满着爱国激情和企盼国家强盛的情感。
6. 诗歌历史背景。
该诗创作于抗日战争中期,当时中国正处于危难之中,国土遭受侵袭,人民生活艰苦。
作者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的信仰,呼吁国人要坚持战斗,共同铸就美好的祖国。
名人爱国诗歌

名人爱国诗歌1、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这是诗人陷身于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因忧乱伤春而写下的千古名篇。
面对纷飞的战火,破碎的河山,诗人不禁忧心如焚,感慨万端,诗中以明媚的春色、美好的事物来反衬,更为深刻地表达强烈的情感,令人闻之不胜悲,诵之愁无限。
2、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赏析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
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
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
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3、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赏析诗歌的创作多用比、兴,然而“赋”──直接叙述或描写也是不可少的。
诗中的典型细节在于两个字──“等”和“询”。
父老岁岁年年在等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几乎到了望穿双眼,几乎要化作“望驾石”,其强烈的愿望和痛苦的心情自然就融于“等”字中。
而含泪失声的“询”则唯妙唯肖的描绘出父老的神情,那颤颤巍巍的身影,如在眼前,那哽哽咽咽的声调,尤在耳旁,真是“沉痛不可多读”。
而“几时真有”更是意味深长,早也盼,晚也盼,朝思暮想,朝朝暮暮州桥畔,伫立凝眸,企首悬望,父老们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是他们的弦外之音,因为他们的热切盼望一次又一次地变成失望。
爱国诗歌七言诗

爱国诗歌七言诗一、原文:《卫国丹心》国难当头勇献身,山河破碎意犹真。
七情化作杀敌力,热血倾浇大地春。
将士戍边风雨骤,匹夫护国志诚纯。
心怀锦绣图强盛,爱我中华世代亲。
二、衍生注释:“国难当头”指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或者危险的时刻,就像是被敌人侵略、遭受天灾或者内部出现严重问题的时候。
“杀敌力”是指在面对敌人时所爆发出来的力量,能战斗、敢杀敌。
“戍边”呢,就是战士们在边疆守护国土防止外敌入侵,边疆条件一般比较艰苦,常有风雨等恶劣天气。
“匹夫”表示普通的人,即使是普通百姓,也怀着保护国家纯粹的志向。
三、赏析:主题方面,这首诗主要表达了爱国的主题。
通过描写在国家困难时期人们勇敢献身、边关战士戍边卫国以及普通民众心怀爱国之志等画面来展现对国家深深的热爱。
情感上,充满了激昂的爱国热情。
诗中强调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卫国,这种情感是浓烈且积极向上的。
表现手法上使用了直接抒情和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比如前面几句描述国难时以身报国、戍边、民众护国等算是叙事,最后一句“爱我中华世代亲”直接抒发对祖国的爱。
四、作者介绍:假设我是这首诗的作者小明。
我是一个热血青年,生长在一个充满爱国氛围的环境里。
平时喜欢看各种历史故事,那些英雄豪杰卫国的事迹深深感动我,所以满怀爱国激情写下这首诗歌。
五、运用片段:例子一:在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讲座上,演讲者慷慨激昂地讲着英雄们保卫祖国的事迹,台下的同学们听得热血沸腾。
演讲者说:“就像那首诗里说的‘国难当头勇献身,山河破碎意犹真。
’在曾经国家面临危机之时,英雄们是不顾自身危险,勇猛向前的。
而如今,我们也要传承这种爱国精神。
”例子二:在社区组织的庆祝国庆的诗歌朗诵活动中,一位大妈深情地朗诵了《卫国丹心》。
当念到“将士戍边风雨骤,匹夫护国志诚纯。
”的时候,她声音宏亮,眼神坚定,周围的居民都被感染,大家都感受到了那份爱国情怀,仿佛看到了边疆战士的坚守和普通人对国家忠诚的守护。
例子三:在家庭聚会中,爷爷给小孙子讲述过去的故事。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3篇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3篇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关于爱国的古代诗句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欢乐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理想.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11、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13、唐·李梦阳: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4、明·于谦: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15、宋·陆游: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16、三国志: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国诗歌是表达对祖国深厚感情的一种文学形式。
以下是
一些爱国诗歌的赏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杜甫《春望》
杜甫的《春望》描绘了一个动荡的时代,国家分裂、战火
纷飞,诗人身处其中,感受着这种痛苦和无助。
诗歌通过描
写自然景色、战火和家书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
的深深忧虑和关切。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表达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
复杂情感和对国家未来的殷切期望。
诗歌通过描写离愁和落
红等元素,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感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
陆游的《示儿》以一个老人的口吻,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
渴望和未能亲眼见证的遗憾。
诗歌通过描写死亡和家祭等元素,强调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未来的关注。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以边塞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厚谊和保家卫国的决心。
诗歌通过描写边关和战争等元素,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感和对国家安全的关注。
总的来说,这些爱国诗歌都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关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诗歌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