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计算方法
网络计算的四种形式3篇

网络计算的四种形式网络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计算的方式,其能力和资源可以随时根据需要灵活分配和释放。
网络计算可以分为四种形式: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和功能即服务(FaaS)。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四种形式。
一、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1.定义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是指用户可以租用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基础设施来支撑自己的应用程序和服务。
这些基础设施包括计算资源、存储空间、网络带宽、安全等级等。
2.工作原理IaaS采用虚拟化技术,将云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资源分隔出来供用户使用。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资源:CPU、内存、存储空间、网络带宽、安全等级等。
用户租用这些基础设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快速升级或降级。
3.应用场景对于那些需要快速扩容、需要临时启动的项目、需要应对突发流量的网站或web应用,使用IaaS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同时,对于需要管理自己的硬件的公司,IaaS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
二、平台即服务(PaaS)1.定义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是一种云计算模型,这种模型中,用户可以利用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运行环境和工具开发、部署和运行自己的应用程序和服务。
2.工作原理PaaS采用了与IaaS类似的虚拟技术,将云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资源划分为多个虚拟环境,提供给用户使用。
而与IaaS不同的是,PaaS不仅提供计算、存储资源,还提供一系列的中间件、运行环境和开发工具等。
3.应用场景对于那些已经有应用程序代码,在应用程序部署、测试、开发等过程中需要依赖特定环境的公司或个人,适合使用PaaS。
同时,对于那些想要快速开发web应用程序的人,也可以利用PaaS省去很多部署的工序。
三、软件即服务(SaaS)1.定义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是指用户使用云服务商提供的应用程序和工具,而不是购买和安装在本地的软件。
wifi速率传输计算方法

wifi速率传输计算方法
Wi-Fi理论带宽的计算方式有多种,一种常用的公式为Wi-Fi理论带宽 =(符号位长×码率×子载波数量×空间流)÷ 传输时间。
其中,符号位长指
的是一个Symbol能承载的bit数量,这个与调试有关;码率指的是Wi-Fi
在传输时,根据空口环境的好坏,会加入不同数量的纠错码,用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空口环境越差,纠错码越多,真是数据占比越少,码率越低,反之亦然;子载波数量指的是传输时间,传输时间是传输一个Symbol需要的时间加上一个间隙(GI)。
为了避免Symbol之间的干扰,相邻两个Symbol之间需要有一定的间隙。
不同Wi-Fi标准的间隙也不同;空间流指的是Wi-Fi通过多个天线同时发送数据,从而提高传输速率。
Wi-Fi理论速率的另一种计算方式为Wi-Fi理论速率=编码方式码率最大信
道有效子载波数量单位时间符号传输数量(1/符号传输周期)空间流数量。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书籍或者咨询专业人士了解更全面的信息。
网络计算的四种形式

网络计算的四种形式网络计算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和数据处理的一种计算方式。
它借助网络传输技术,将数据、计算资源和应用程序等分布式地连接起来,实现协同工作和资源共享。
网络计算具有高效、便捷、灵活等特点,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其运行方式和计算资源的共享程度,可以将网络计算分为四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这种模式中,计算资源被集中于服务器端,用户通过客户端发起请求,服务器接收请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这种形式的网络计算相对简单、易于管理,适合中小规模的应用场景。
例如,电子邮件传输和网页浏览就是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式进行的。
第二种形式是“对等网络模式”。
在对等网络中,各个计算节点之间没有明确的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区别,每个节点都可以提供服务和请求服务。
这种模式下,计算资源可以更好地被充分利用,提升整个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对等网络在文件共享、即时通讯和分布式计算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第三种形式是“网格计算模式”。
网格计算是一种将分布在不同地域的计算机资源和数据存储设备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灵活可拓展的计算平台的技术。
网格计算模式强调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处理,能够满足大规模科学计算和复杂数据分析的需求。
例如,气象预测、基因组学研究和高能物理实验等领域都需要利用网格计算模式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和模拟计算。
第四种形式是“云计算模式”。
云计算是一种按需提供计算资源和服务的模式,将计算机、存储设备和应用程序等资源通过互联网进行集中管理和调度。
云计算具有高度的可伸缩性、弹性和可定制性,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快速分配计算资源。
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是常见的云计算部署方式。
云计算已经广泛应用于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
网络计算的四种形式各有特点,可以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式。
它们都借助计算机网络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计算和通信方式,极大地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计算将继续发展壮大,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创新。
网络地址计算(另一种方法)

以下给大家提供另外一种计算子网地址和子网掩码的方法,仅供参考。
例1:IP地址为175.140.136.86, 255.255.224.0的主机所在子网的网络地址是A175.140.128.0B175.140.224.0C175.140.136.64D175.140.136.128解题步骤:1、计算出子网之间的间隔:256-224=32(最大数-子网掩码的最后一个非0数得出子网之间的间隔)2、IP地址所在子网的网络地址:175.140.128.032*4=128 32*5=160(已超出136),所以子网地址为128.(136÷32=4余8,IP地址在175.140.136.86在175.140.128.0这个网段上(32*4=128))本子网的广播地址:175.140.159.255本子网的最后一位主机IP地址:175.140.159.254划分的子网数:256÷32(子网之间的间隔)=8网络位所借位数:3 (23=8)每个子网所能容纳的主机数:213-2(主机位数:5+8=13)例2:一企业分得了一个B类地址150.100.0.0,准备对该网络划分成50个子网。
试写出各个子网的地址、掩码、各个子网的广播地址、各个子网的IP地址分配范围和各个子网的主机容量。
1、最大主机数(子网间隔)=256 除(计算子网数64)256 除以 64 得 4(最大主机数)2、子网掩码256-4=252 所以子网掩码为:255.255.252.03、 0号子网 0.01号子网 4.0广播地址 8.0-1=7.255 最后一个主机地址 7.255-1=7.2542号子网8.0 以此类推4、每个子网的可用主机数=4*256-2 等于 2的10次方-2=1024-2=1022网络号主机起主机末广播地址150.100.0.0 150.100.0.1 ——150.100.3.254 150.100.3.255 150.100.4.0 150.100.4.1 ——150.100.7.254 150.100.7.255 150.100.8.0 150.100.8.1 ——150.100.11.254 150.100.11.255 。
网络承载速度计算公式

网络承载速度计算公式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承载速度是衡量一个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网络承载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着用户的上网体验,也关系着企业的运营效率。
因此,了解网络承载速度的计算公式对于网络工程师和网络管理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网络承载速度计算公式是指计算网络传输速度的公式,通常以兆比特每秒(Mbps)或千兆比特每秒(Gbps)为单位。
在计算网络承载速度时,需要考虑网络的带宽、传输距离、信号衰减等因素。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网络承载速度计算公式。
1. 网络带宽计算公式。
网络带宽是指网络传输数据的能力,通常以Mbps或Gbps为单位。
计算网络带宽的公式如下:带宽 = 数据传输速率×传输通道数。
其中,数据传输速率是指每个传输通道的传输速度,通常以Mbps或Gbps为单位。
传输通道数是指网络中传输数据的通道数量,通常是一个整数。
例如,如果一个网络有4个传输通道,每个传输通道的传输速度为1Gbps,那么该网络的带宽为4Gbps。
2. 信号传输速度计算公式。
信号传输速度是指信号在网络中传输的速度,通常以Mbps或Gbps为单位。
计算信号传输速度的公式如下:信号传输速度 = 传输距离 / 传输时间。
其中,传输距离是指信号在网络中传输的距离,通常以米为单位。
传输时间是指信号在网络中传输所需的时间,通常以秒为单位。
例如,如果一个信号在网络中传输的距离为1000米,传输时间为0.1秒,那么该信号的传输速度为10000Mbps。
3. 信号衰减计算公式。
信号衰减是指信号在网络中传输过程中损失的能量,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
计算信号衰减的公式如下:信号衰减 = 10 × log10(发送功率 / 接收功率)。
其中,发送功率是指信号发送端的功率,通常以瓦特(W)为单位。
接收功率是指信号接收端的功率,通常以瓦特(W)为单位。
例如,如果一个信号发送端的功率为1W,接收端的功率为0.1W,那么该信号的衰减为10dB。
网络计算的三种计算模式

III.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在Client-Server模式,应用被分 为前端(客户端)和后端(服务器 端);
客户部分运行在微机或工作站上, 而服务器部分可以运行在从微机到 大型机等各种计算机上。
客户机和服务器分别工作在不 同的逻辑实体中,并协同工作。 服务器主要是运行客户机不能 完成或费时的工作,比如大型 数据库的管理,而客户机可以 通过预先指定的语言向服务器 提出请求,要求服务器去执行 某项操作,并将操作结果返送
优点:数据存取管理方便、安全性 好;
缺点:系统投资大,维护费用高;
II.以服务器为中心
背景: 个人计算机飞速发展,用户计算机具 有了有限的CPU和数据存储能力; PC机对数据处理的能力不够,促使 了局域网的产生; 局域网使PC机的资源得到了扩展 (文件和打印服务);
主要特点: 属于资源共享模式,用于共享共 同的应用、数据和打印机; 所有的用户查询或命令处理都在 工作站上完成; 利用工作站的能力运行所有应用, 用服务器的能力来作为外设的延 伸,如硬盘、打印机等;
由于客户机端配置了大量的应用逻辑 和业务处理规则软件以及开发工具软 件,而软件的变动与版本的升级以及 硬件平台的适应能力都影响着系统中 所有的客户机,在这种情况下,势必 造成成本的增加和管理维护上的难度。
B/S计算模式的发展
结构
~1997
连接Internet
1997~1998
建立Intranet
➢吉尔德定律
+ 据美国激进的技术理论家乔治·吉尔德 预测:在可预见的未来(未来10年),通讯 系统的总带宽将以每年3倍的速度增长。 随着通讯能力的不断提高,吉尔德断 言,每比特传输价格朝着免费的方向 下跃,费用的走势呈现出“渐进曲 线”(Asympototic Curve)的规律,价格点无 限接近于零。
软考网络工程师常用计算公式汇总

软考网络工程师常用计算公式汇总1.网络带宽计算:
带宽=网络吞吐量/传输时间
2.网络传输时间计算:
传输时间=数据量/带宽
3.网络时延计算:
总时延=传播时延+传输时延+排队时延
其中,传播时延=传输距离/传播速度
传输时延=数据长度/传输速率
排队时延=排队长度/排队速率
4.网络利用率计算:
利用率=传输时延/(传输时延+传播时延)
5.IP地址计算:
IP地址=网络号+主机号
6.网络号计算:
网络号=IP地址&子网掩码
7.子网掩码计算:
子网掩码=网络号位数为1,主机号位数为0的二进制数
8.网络中设备数量计算:
主机数=2^(主机位数)-2
9.平均排队长度计算:
平均排队长度=平均到达率*平均服务时间
10.斐波那契数列计算:
F(n)=F(n-1)+F(n-2)
以上是软考网络工程师常用的计算公式的汇总。
这些公式涉及到网络带宽、传输时间、网络时延、网络利用率、IP地址、子网掩码、设备数量、排队长度、斐波那契数列等方面的计算。
掌握这些公式可以帮助你在软考网络工程师考试和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各种计算问题。
网络带宽需求的计算

网络带宽需求的计算方法1、电信带宽是按Bit计算的,电脑文件是按Byte计算的,1Byte=8Bit,接入光纤的带宽/8=实际使用带宽。
2、浏览网页一次2K,网络游戏、视频是交互式的一般80K就搞定了,QQ或MSN等即时工具也是占10K左右。
3、以20台电脑为例:浏览网页: 20台电脑*2K=40K网络游戏+视频:20台电脑*80K*2=3200KMSN、QQ : 20台电脑*10K=200K40+3200+200=3440K Byte3440*8=2M光纤4、ADSL带宽是非对称的的,电话线路中0~4Khz用来传输电话音频,用26Khz~1.1Mhz频段传数据,并把它以4Khz的宽度划分为25个上行子通道和249个下行子通道,输入的数据经过TCM编码及QAM调制后,送往子信道,所以理论上上行速率可达1.5Mbps, 下行速率可达14.9Mbps,考虑到干扰等情况,实际上传输速率一般为上行640Kbps,下行8Mbps 。
我们常用的2M ADSL实际速率下载约250Kbyte,上传约64Kbyte光纤带宽是对称的,上传和下载均等网络带宽计算方法这里指的是带宽网速的单位计算方式方法及关系。
在计算机网络、IDC机房中,其宽带速率的单位用bps(或b/s)表示;换算关系为:1Byte=8bit1B=8b ---------- 1B/s=8b/s(或1Bps=8bps)1KB=1024B ---------- 1KB/s=1024B/s1MB=1024KB ---------- 1MB/s=1024KB/s在实际上网应用中,下载软件时常常看到诸如下载速度显示为128KB(KB/s),103KB/s等等宽带速率大小字样,因为ISP提供的线路带宽使用的单位是比特,而一般下载软件显示的是字节(1字节=8比特),所以要通过换算,才能得实际值。
然而我们可以按照换算公式换算一下:128KB/s=128×8(Kb/s)=1024Kb/s=1Mb/s即:128KB/s=1Mb/s理论上:2M(即2Mb/s)宽带理论速率是:256KB/s(即2048Kb/s),实际速率大约为80--200kB/s;(其原因是受用户计算机性能、网络设备质量、资源使用情况、网络高峰期、网站服务能力、线路衰耗,信号衰减等多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网络计划技术基本概念二、网络图的绘制:知识点总结与归纳三、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一)、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概念二)、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双代号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既可以按工作计算,也可以按节点计算。
A.按工作计算法所谓按工作计算法,就是以网络计划中的工作为对象,直接计算各项工作的时间参数。
这些时间参数包括: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和最迟完成时间、工作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
此外,还应计算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
为了简化计算,网络计划时间参数中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都应以时间单位的终了时刻为标准。
如第3天开始即是指第3天终了(下班)时刻开始,实际上是第4天上班时刻才开始;第5天完成即是指第5天终了(下班)时刻完成。
下面是按工作计算法计算时间参数的过程。
1.计算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的计算应从网络计划的起点节点开始,顺着箭线方向依次进行。
其计算步骤如下:(1)以网络计划起点节点为开始节点的工作,当未规定其最早开始时间时,其最早开始时间为零。
(2)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可利用公式(3—3)进行计算:EFi-J=ESi-j+Di—j (3—3)(3)其他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应等于其紧前工作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
(4)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应等于以网络计划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
2.确定网络计划的计划工期网络计划的计划工期应按公式(3—1)或公式(3—2)确定。
①当已规定了要求工期时,计划工期不应超过要求工期,即:Tp≤Tr(3—1)②当未规定要求工期时,可令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即:Tp=Tc(3—2)3.计算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工作最迟完成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的计算应从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开始,逆着箭线方向依次进行。
其计算步骤如下:(1)以网络计划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其最迟完成时间等于网络计划的计划工期。
LFi—n=Tp (3-6)(2)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可利用公式(3—7)进行计算:LSi-j=LFi-j-Di-j (3-7)(3)其他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应等于其紧后工作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小值。
4.计算工作的总时差工作的总时差等于该工作最迟完成时间与最早完成时间之差,或该工作最迟开始时间与最早开始时间之差。
5.计算工作的自由时差工作自由时差的计算应按以下两种情况分别考虑:(1)对于有紧后工作的工作,其自由时差等于本工作之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减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所得之差的最小值。
(2)对于无紧后工作的工作,也就是以网络计划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其自由时差等于计划工期与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之差。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网络计划中以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其自由时差与总时差相等。
此外,由于工作的自由时差是其总时差的构成部分,所以,当工作的总时差为零时,其自由时差必然为零,可不必进行专门计算。
6.确定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在网络计划中,总时差最小的工作为关键工作。
特别地,当网络计划的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时,总时差为零的工作就是关键工作。
找出关键工作之后,将这些关键工作首尾相连,便构成从起点节点到终点节点的通路,位于该通路上各项工作的持续时间总和最大,这条通路就是关键线路。
在关键线路上可能有虚工作存在。
关键线路上各项工作的持续时间总和应等于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这一特点也是判别关键线路是否正确的准则。
在上述计算过程中,是将每项工作的六个时间参数均标注在图中,故称为六时标注法。
为使网络计划的图面更加简洁,在双代号网络计划中,除各项工作的持续时间以外,通常只需标注两个最基本的时间参数——各项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即可,而工作的其他四个时间参数均可根据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最迟开始时间及持续时间导出。
这种方法称为二时标注法。
B.按节点计算法所谓按节点计算法,就是先计算网络计划中各个节点的最早时间和最迟时间,然后再据此计算各项工作的时间参数和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
下面是按节点计算法计算时间参数的过程。
1.计算节点的最早时间和最迟时间(1)计算节点的最早时间节点最早时间的计算应从网络计划的起点节点开始,顺着箭线方向依次进行。
其计算步骤如下:①网络计划起点节点,如未规定最早时间时,其值等于零。
②其他节点的最早时间应按公式(3—12)进行计算:ETj=max{ETi+Di-j} (3-12)③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等于网络计划终点节点的最早时间,即:Tc=ETn (3—13)ETn——网络计划终点节点n的最早时间。
(2)确定网络计划的计划工期网络计划的计划工期应按公式(3—1)或公式(3—2)确定。
(3)计算节点的最迟时间节点最迟时间的计算应从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开始,逆着箭线方向依次进行。
其计算步骤如下:①网络计划终点节点的最迟时间等于网络计划的计划工期,即;LTn=Tp(3—15)②其他节点的最迟时间应按公式(3—16)进行计算:LTi=min{LTj-Di-j}(3-16)2.根据节点的最早时间和最迟时间判定工作的六个时间参数(1)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等于该工作开始节点的最早时间。
(2)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等于该工作开始节点的最早时间与其持续时间之和。
(3)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等于该工作完成节点的最迟时间。
即:LFi-j=LTj (3—19)(4)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等于该工作完成节点的最迟时间与其持续时间之差,即:LSi-j=LTj-Di-j (3-20)(5)工作的总时差可根据公式(3—9)、公式(3—19)和公式(3-18)得到:TFi-j=LFi-j-EFi-j =LTj-(ETi+Di-j) =LTj-ETi-Di-j (3-21)由公式(3-21)可知,工作的总时差等于该工作完成节点的最迟时间减去该工作开始节点的最早时间所得差值再减其持续时间。
(6)工作的自由时差等于该工作完成节点的最早时间减去该工作开始节点的最早时间所得差值再减其持续时间。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本工作与其各紧后工作之间存在虚工作时,其中的ETj应为本工作紧后工作开始节点的最早时间,而不是本工作完成节点的最早时间。
3.确定关键线路和关键工作在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关键线路上的节点称为关键节点。
关键工作两端的节点必为关键节点,但两端为关键节点的工作不一定是关键工作。
关键节点的最迟时间与最早时间的差值最小。
特别地,当网络计划的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时,关键节点的最早时间与最迟时间必然相等。
关键节点必然处在关键线路上,但由关键节点组成的线路不一定是关键线路。
当利用关键节点判别关键线路和关键工作时,还要满足下列判别式:ETi+Di-j=ETj 或LTi+Di-j=LTj如果两个关键节点之间的工作符合上述判别式,则该工作必然为关键工作,它应该在关键线路上。
否则,该工作就不是关键工作,关键线路也就不会从此处通过。
4.关键节点的特性在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当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时,关键节点具有以下一些特性,掌握好这些特性,有助于确定工作的时间参数。
(1)开始节点和完成节点均为关键节点的工作,不一定是关键工作。
(2)以关键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其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必然相等。
(3)当两个关键节点间有多项工作,且工作间的非关键节点无其他内向箭线和外向箭线时,则两个关键节点间各项工作的总时差均相等。
在这些工作中,除以关键节点为完成的节点的工作自由时差等于总时差外,其余工作的自由时差均为零。
(4)当两个关键节点间有多项工作,且工作间的非关键节点有外向箭线而无其他内向箭线时,则两个关键节点间各项工作的总时差不一定相等。
在这些工作中,除以关键节点为完成的节点的工作自由时差等于总时差外,其余工作的自由时差均为零。
C.标号法标号法是—种快速寻求网络计算工期和关键线路的方法。
它利用按节点计算法的基本原理,对网络计划中的每—个节点进行标号,然后利用标号值确定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和关键线路。
下面是标号法的计算过程。
(1)网络计划起点节点的标号值为零。
(2)其他节点的标号值应根据公式(3-25)按节点编号从小到大的顺序逐个进行计算:bj=max{bi+Di-j} (3-25)当计算出节点的标号值后,应该用其标号值及其源节点对该节点进行双标号。
所谓源节点,就是用来确定本节点标号值的节点。
如果源节点有多个,应将所有源节点标出。
(3)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就是网络计划终点节点的标号值。
(4)关键线路应从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开始,逆着箭线方向按源节点确定。
例题1:在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中,某项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是指其( )。
A.开始节点的最早时间与工作总时差之和 B.开始节点的最早时间与工作持续时间之和C.完成节点的最迟时间与工作持续时间之差 D.完成节点的最迟时间与工作总时差之差E.完成节点的最迟时间与工作自由时差之差答案:BD。
例题2:在某工程网络计划中,工作M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分别为第12天和第15天,其持续时间为5天。
工作M有3项紧后工作,它们的最早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1天、第24天和第28天,则工作M的自由时差为( )天。
A.1 B.3 C.4 D.8 答案:C。
例题3:在某工程网络计划中,工作M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分别为第15天和第18天,其持续时间为7天。
工作M有2项紧后工作,它们的最早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4天和第26天,则工作M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 )天 A.分别为4和3 B.均为3 C.分别为3和2 D.均为2 答案:C。
例题4:在某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工作M的最早开始时间为第15天,其持续时间为7天。
该工作有两项紧后工作,它们的最早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7天和第30天,最迟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8天和第33天,则工作M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 )天。
A.均为5 B.分别为6和5 C.均为6 D.分别为11和6 答案为B在计算中常用下列符号来表示工作的各种时间参数:——工作i 的持续时间;——工作i 的最早开始时间;——工作i 的最早结束时间;——工作i 的最迟开始时间;——工作i 的最迟结束时间;——工作i 的总时差;——工作i 的自由时差。
单代号网络图的计算也可采用图上计算法或表上计算法,其计算步骤如下:1 .计算工作最早时间(1 )计算工作最早开始工作i 的最早开始时间ES i 应从网络图的起点节点开始,顺着箭线方向依次逐项计算。
a. 起点节点i 的最早开始时间ES i 无规定时,其值应等于零,即:ES i =0 (i =1 )(12-27 )b. 其他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ES iES i =max{ EF h } (12-28 )或ES i =max{ ES h + D h } (12-29 )式中EF h ——工作i 的各项紧前工作h 的最早结束时间;ES h ——工作i 的各项紧前工作h 的最早开始时间;D h ——工作i 的各项紧前工作h 的持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