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基础沉降观测工程实施方案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1工程概况 (1)2编制目的 (1)3编制依据 (1)4水准基点及沉降观测点布设方案 (1)4.1水准基点的布设 (1)4.2沉降观测标的布设 (1)5测量仪器及人员情况 (2)6水准基点及沉降观测点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 (2)7内业数据处理 (2)8观测频率 (2)9水准基点及沉降观测点的保护 (2)风机基础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国投新疆哈密景峡第五风电场A区300MW工程位于新疆自治区哈密市西北约180km。
场址位于东经94°12′~94°56′,北纬41°56′~42°14′之间,东西长约62km,南北宽约32km,场址区地貌为丘陵、戈壁,地势起伏。
本期工程拟开发利用面积约84.95km2,风电场区域高程介于1033m~1228m之间,装机规模为300MW。
场址区有简易公路与工程区相通,交通较便利。
2编制目的为了及时掌握风机基础沉降情况,确保风机基础在风机安装、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与稳定,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中水准测量技术规范及设计图纸中相关技术要求,制定本观测方案。
3编制依据⑴《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⑵《国投哈密景峡五A风电场300MW风机预应力锚栓基础设计》4水准基点及沉降观测点布设方案4.1水准基点的布设根据风电场区周围的地形、地质情况,为满足风机基础的沉降观测,对每台风机进行单独观测,测定四个观测墩与三个基准点之间的沉降。
基础沉降观测墩均布于风机基础平台上,观测墩用4HRBΦ22制作,顶部磨圆,镀铜,外露端头焊接在预埋件中间,观测墩与风机基础钢筋连为一体,。
4.2沉降观测标的布设风机基础沉降观测墩(1,2,3,4)均匀分布于风机基础顶面圆环环上,距承台边缘约为0.05m。
以监测风机基础沉降变化,沉降观测墩布置图如下:国投哈密景峡五A风电场300MW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沉降观测标的布设图5 测量仪器及人员情况仪器采用徕卡DNA03电子水准仪(测量精度每公里高差往返较差0.3mm)配3米条码铟佤水准尺;由一名测量工程师及一名测量工及两名技术人员配合测量,测量及配合人员固定。
风力发电机基础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风力发电机基础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1. 方案背景风力发电机基础沉降观测是确保风力发电机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基础沉降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保证风力发电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专项施工方案,以确保风力发电机基础沉降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 目标和目的本施工方案的目标和目的是:- 确保风力发电机基础沉降观测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及时发现和解决风力发电机基础沉降问题,避免潜在风险;- 提供全面的观测数据和报告,为风力发电机的正常运行提供依据。
3. 施工方案内容3.1 观测设备准备在观测工作开始前,需要进行观测设备的准备。
具体包括:- 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和仪器,并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观测点位,并确定观测的时间和周期。
3.2 观测工作流程本方案的观测工作流程如下:1. 在观测点位设置观测仪器,并进行初始测量;2. 每日按照预定的时间安排进行观测,并记录所得数据;3. 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生成观测报告;4. 根据观测报告,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潜在问题;5. 定期对基础沉降进行重复观测,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安全措施为确保观测工作的安全进行,需要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观测工作前,必须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在观测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以防止他人误入施工区域;- 按照规定的程序操作仪器设备,并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如发现设备故障或观测点位变化,应立即停止观测并进行处理。
4. 施工方案评估本施工方案的效果可以通过以下指标进行评估:- 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报告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对潜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能力。
5.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一份风力发电机基础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通过严格按照方案的要求进行施工,可以确保风力发电机的安全运行和可靠性。
同时,这份施工方案也提供了评估观测效果的指标,以帮助检验和改进工作质量。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任务实施方案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任务实施方案项目背景风机基础沉降观测任务是为了监测风机基础在使用过程中的沉降情况,以确保风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实施方案旨在明确观测任务的目标、方法和时间安排,以保证任务的有效实施。
观测目标本观测任务的主要目标是测量风机基础在使用过程中的沉降情况,包括沉降速度和总体沉降量。
通过观测,我们可以了解风机基础的稳定性,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维护。
观测方法1. 定点观测:在风机基础周围选择几个固定的观测点,使用精确的测量工具进行观测。
观测点应覆盖基础的各个部分,包括四个角落和中心位置。
2. 定期观测: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观测,建议每个月进行一次观测。
观测时,要确保天气条件适宜,尽量避免雨雪天气的影响。
3. 测量工具:使用高精度的水平仪和测量尺等工具进行观测。
确保工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遵循操作规范进行测量。
观测时间安排本观测任务计划从即日起开始,并持续进行一年。
观测时间安排如下:- 第1个月:进行基础沉降初始观测;- 第2个月至第12个月:每个月进行一次观测;- 第13个月:进行基础沉降总结观测。
数据记录与分析1. 观测数据记录:在每次观测时,将观测数据准确记录下来,包括观测点位置和对应的沉降数值。
2. 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沉降速度和总体沉降量,并绘制相应的图表。
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并进行必要的修复和维护。
风险和安全措施1. 观测过程中,应注意安全事项,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 在观测时,应注意天气条件,避免雨雪天气对观测结果的影响。
如遇恶劣天气,应及时进行延期观测。
3. 观测点的选择应考虑安全因素,避免观测点在风机基础附近,以免影响风机正常运行。
结束本实施方案明确了风机基础沉降观测任务的目标、方法和时间安排,以及数据记录与分析的步骤。
在实施观测任务时,需要注意安全事项和天气条件,并及时采取措施修复任何异常情况。
通过观测任务,我们可以确保风机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施工目的沉降观测是指在土地开发、基础工程施工等过程中,为了了解和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沉降引起的工程事故和安全隐患的一种技术手段。
本施工方案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沉降观测,及时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施工条件1.工程地点:选择地势平坦、无地基隐患、无人居住区域的地块进行施工。
2.施工设备:沉降仪、专业测量仪器等。
3.监测点设置:根据工程规模和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保证监测数据的全面和准确性。
三、施工流程1.准备工作(1)确定施工目的,明确沉降观测的目标和要求。
(2)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和工具,确保施工质量。
(3)确定监测点位置,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监测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
(4)制定施工计划,明确各个施工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流程。
2.监测设备安装(1)将沉降仪和专业测量仪器准备好,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准确性。
(2)根据监测点位置,将监测设备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保证设备的稳定和可靠性。
(3)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正确连接设备和电源,进行设备的调试和校准。
3.数据采集与分析(1)在施工过程中,按照预定的监测频率,定期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
(2)采集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相应的数据结果。
(3)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地基的沉降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结果呈报(1)根据监测结果,编写监测报告,详细说明沉降情况和分析结果。
(2)将监测报告提交给工程负责人和相关部门,供其参考和决策。
四、安全措施1.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使用专业仪器和设备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避免设备故障造成的事故。
3.施工现场设置警告标志,提醒相关人员注意施工区域,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环境和降低噪音。
五、质量控制1.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安装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风机基础沉降自动观测施工工法(2)

风机基础沉降自动观测施工工法风机基础沉降自动观测施工工法一、前言风机基础沉降自动观测施工工法是一种用于监测风机基础沉降情况的施工工法。
风机基础沉降是指风机基础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荷载作用、地质条件等因素引起的沉降变形。
为了及时了解风机基础的沉降情况,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采用自动观测施工工法对其进行实时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二、工法特点风机基础沉降自动观测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高精度测量: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技术,可以实现对风机基础沉降的高精度监测,准确掌握基础变形情况。
2. 实时监测:通过自动观测装置的安装,可以实现对风机基础沉降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3. 数据记录与分析:观测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可以通过数据记录仪进行实时记录,并可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4. 自动报警功能:当风机基础沉降超出安全范围时,自动观测装置会发出报警信号,提示操作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适应范围风机基础沉降自动观测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风机基础的沉降监测,包括各种尺度和类型的风机基础,如工业风机、空调风机等。
无论是新建风机基础还是对已有风机基础进行维护和改造,都可以采用该工法进行沉降观测。
四、工艺原理风机基础沉降自动观测施工工法通过安装自动观测装置实时监测风机基础的沉降情况。
观测装置可以利用测量仪器,如测量传感器和光电测量设备,对基础的沉降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计算机进行分析和处理。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如增加支撑、修复沉降等,以确保风机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施工工艺风机基础沉降自动观测施工工法包括以下几个施工阶段:1. 设计方案:根据工程情况,综合考虑基础结构和监测要求,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
2. 安装观测装置: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安装位置,进行观测装置的安装。
3. 数据记录与分析:将观测装置连接至数据记录仪,开启观测装置,实时记录观测数据,并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100MW风电场项目沉降观测方案

深能高邮东部100MW风电场项目风机基础沉降观测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淮安华地勘测有限公司2017年12月28日项目名称:深能高邮东部100MW风电场项目(风机基础)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测量单位:淮安华地勘测有限公司资质证书:丙测资字审核:技术负责:报告编写:绘图:目录第一章概述......................................... 1第二章沉降基准点的布设ﻩ3第三章变形监测施工组织ﻩ5第四章沉降观测中遵循的原则及观测点的保护ﻩ910第五章安全文明施工ﻩ第六章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1)第一章概述一、基本概况表—1基本概况组,总装机容量100MW,配套建设一座110KV升压站。
二、监测目的沉降观测是检查建筑结构可靠性和设计荷载计算安全性的有效手段,同时是保证建筑物顺利施工的重要检测过程.通过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一个时期的跟踪观测,获得建筑物准确可靠的沉降数据,了解建筑物的实际沉降情况,为建筑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数据保证。
根据现场监测所得数据与设计值进行比较,及时反馈监测结果,为合理确定保护措施提供依据;得到监测数据,以充分验证设计理论是否正确,提供设计并修改所需的经验数据,同时还是实现信息化施工的重要手段。
我公司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设备和观测技术,保证监测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获得建筑物准确可靠的沉降数据,为工程施工提供放心可靠的技术保障。
三、执行规范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2)《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15)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6)4)《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T185—2009)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16) 四、本工程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精度指标及其使用范围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沉降观测等级选用二级。
表001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精度指标及其使用范围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002水准测量的仪器型号和标尺类型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本工程将采用精度为±0。
风机基础沉降监测专项施工方案

风机基础沉降监测专项施工方案1.引言本文档旨在提出一种风机基础沉降监测的专项施工方案。
该方案将确保风机基础的稳定性,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沉降问题,以保障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2.施工目标本施工方案的目标如下:- 针对风机基础的沉降进行监测;- 发现并解决风机基础的沉降问题;- 确保风机基础的稳定性;- 保障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3.施工步骤以下为风机基础沉降监测的专项施工方案步骤:步骤一:施工前准备工作- 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并在基础上进行标定;- 安装沉降监测仪器,并进行校准;- 确保监测仪器正常运行。
步骤二:施工过程监测- 每日对监测点进行沉降检测,并记录数据;- 检测数据应及时上传至监测中心;- 定期对监测点进行现场巡视,以确保监测仪器正常工作。
步骤三:沉降问题解决- 若监测数据显示存在沉降问题,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沉降问题解决方案;- 进行必要的维修和调整,修复风机基础沉降问题。
步骤四:施工结束工作- 在施工结束后,对风机基础进行最终沉降检测;- 将最终检测结果与初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估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情况;- 撤除监测仪器,并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
4.安全措施在进行风机基础沉降监测的施工过程中,需遵守以下安全措施:- 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使用符合标准的监测仪器,确保其安全可靠;- 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发生。
5.风险评估在风机基础沉降监测施工中,存在以下风险:- 监测仪器故障导致数据丢失或不准确;- 沉降问题解决方案不当导致风机基础的进一步损坏;- 施工现场安全问题导致人员伤亡。
为降低以上风险,需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规范。
6.总结本文档提出了一种风机基础沉降监测的专项施工方案。
通过对风机基础沉降进行监测和解决问题,可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并保障风机基础的稳定性。
同时,施工过程中需注意安全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风电场风机沉降观测方案

高传高渡卢集风力发电场建设项目风机基础土建工程沉降观测方案编制:审核:批准:华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高传高渡卢集风电场工程项目部一、工程概况:高传高渡卢集50MW风电场项目座落在泗阳县高渡卢集镇境内。
本工程位于泗阳县高渡卢集乡共布置25台机组,本次风电机组基础设计级别为一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混凝土环境类别为二b类,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二、现场实际情况、观测点、基准点的布置工程上对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一般采用水准测的方法,在建筑物上埋设观测点,沉降观测点应依据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地质条件、桩形等因素综合考虑,布设在最能敏感反映建筑物沉降变化的地点。
一般布设在建筑物四角、差异沉降量大的位置、地质条件有明显不同的区段以及沉降裂缝的两侧。
埋设时注意观测点与建筑物的联结要牢靠,使得观测点的变化能真正反映建筑物的变化情况。
在建筑物附近并能躲开建筑物影响的范围外(一般取80m-100m)埋设水准点,水准点可利用已有的、稳定性好的埋石点和墙脚水准点,水准点经过校验是稳定的,利用水准仪测量观测点与水准点之间的高程差,来判断建筑物是否发生沉降。
观测点、水准点应不受环境条件及人为损坏。
对于风机基础沉降的观测,沿风机基础底座周边与基础底座轴线相交的位置布点,每台风机设置沉降观测点不得少于4个,对每个观测点均需观测和记录,水准工作基点应尽量靠近观测点位置,但应在基础沉降影响范围之外,即距风机基础边线至少应大于80m,基准点一般不少于3个。
一般水准测量方法三、沉降观测要求:机组安装后第一年每1-3月观测一次,机组安装后第二年观测2-3次,当发现观测结果异常时或特殊情况(如地震、强台风过后、长期降雨、基础附近地面荷载较大变化等等)时,应加密观测。
当沉降稳定时,可终止观测,沉降是否稳定应根据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断定,当某一台机沉降速率小于0.02mm/d时(指某台机所有测点的平均值)且沉降差控制倾斜率小于0.3%时,可认为该风机基础沉降已稳定,可终止观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工程实施方案
1. 背景
随着风电行业的发展,风机基础沉降观测成为评估风机运行状况、确保风机安全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风机基础沉降观测工程实施方案,以确保观测实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目标
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
- 对风机基础的沉降情况进行准确观测和记录
- 评估风机基础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 及时发现并解决风机基础沉降问题,确保风机安全运行
3. 实施步骤
本实施方案的具体步骤如下:
3.1 观测点选取
在风机基础周围选取合适的观测点,以确保观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观测点应考虑基础结构的重要部位和潜在问题区域。
3.2 观测设备准备
选择合适的观测设备,例如测量仪器和传感器。
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实际需求,确定观测设备的数量和布置方式。
3.3 观测数据采集
安装观测设备并定期进行数据采集。
观测数据的采集时间间隔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确保观测结果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采集的数据应包括风机基础的沉降量、变形情况等相关参数。
3.4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采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使用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计算和评估风机基础的沉降情况,识别潜在的问题和趋势。
3.5 结果报告与建议
根据分析结果,编制观测结果的报告,包括风机基础沉降情况的具体值和趋势分析。
在报告中提出相应的建议,例如修复措施或进一步观测的需求。
4. 实施注意事项
- 实施观测工程时,应确保安全措施到位,减少人员和设备的风险。
- 观测设备的选择和安装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
- 观测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应严格按照相关方法和步骤进行。
- 结果报告应保持客观、准确,避免主观臆断。
以上为风机基础沉降观测工程实施方案的简要概述,具体实施步骤和细节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