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沉降观测的资质 -回复

合集下载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工程实施方案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工程实施方案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工程实施方案1. 背景随着风电行业的发展,风机基础沉降观测成为评估风机运行状况、确保风机安全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风机基础沉降观测工程实施方案,以确保观测实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目标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 对风机基础的沉降情况进行准确观测和记录- 评估风机基础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及时发现并解决风机基础沉降问题,确保风机安全运行3. 实施步骤本实施方案的具体步骤如下:3.1 观测点选取在风机基础周围选取合适的观测点,以确保观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观测点应考虑基础结构的重要部位和潜在问题区域。

3.2 观测设备准备选择合适的观测设备,例如测量仪器和传感器。

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实际需求,确定观测设备的数量和布置方式。

3.3 观测数据采集安装观测设备并定期进行数据采集。

观测数据的采集时间间隔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确保观测结果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采集的数据应包括风机基础的沉降量、变形情况等相关参数。

3.4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使用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计算和评估风机基础的沉降情况,识别潜在的问题和趋势。

3.5 结果报告与建议根据分析结果,编制观测结果的报告,包括风机基础沉降情况的具体值和趋势分析。

在报告中提出相应的建议,例如修复措施或进一步观测的需求。

4. 实施注意事项- 实施观测工程时,应确保安全措施到位,减少人员和设备的风险。

- 观测设备的选择和安装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

- 观测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应严格按照相关方法和步骤进行。

- 结果报告应保持客观、准确,避免主观臆断。

以上为风机基础沉降观测工程实施方案的简要概述,具体实施步骤和细节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100MW风电场项目沉降观测方案

100MW风电场项目沉降观测方案

100MW风电场项目沉降观测方案概述深能高邮东部100MW风电场项目是一项重要的能源工程,旨在为当地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

为了保证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我们XXX负责该项目的沉降观测工作。

本文将介绍我们的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包括沉降基准点的布设、变形监测施工组织、沉降观测中遵循的原则及观测点的保护、安全文明施工和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二、监测目的沉降观测是保证建筑物安全施工和运营的重要检测过程。

通过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跟踪观测,获得准确可靠的沉降数据,了解建筑物的实际沉降情况,为建筑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数据保证。

同时,通过与设计值进行比较,及时反馈监测结果,为合理确定保护措施提供依据;得到监测数据,以充分验证设计理论是否正确,提供设计并修改所需的经验数据,同时还是实现信息化施工的重要手段。

我们的公司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设备和观测技术,保证监测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施工提供放心可靠的技术保障。

三、执行规范我们遵循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8-2016)、《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15)和《工程测量规范》(GB—2016)等规范,确保沉降观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在具体实施中,我们注重沉降基准点的布设、变形监测施工组织、沉降观测中遵循的原则及观测点的保护、安全文明施工和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将为深能高邮东部100MW风电场项目的安全施工和运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T185-2009)和《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2016)是本工程建筑变形测量和水准测量的重要规范。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本工程建筑变形测量的沉降观测等级选用二级。

表001规定了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精度指标及其使用范围,包括地基基础设计为甲、乙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场地滑坡测量、重要管线的变形测量、地下工程施工及运营中变形测量、大型市政桥梁变形测量等。

表002规定了水准测量的仪器型号和标尺类型,包括使用的仪器型号、标尺类型、量级别高差中误差、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等。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任务实施方案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任务实施方案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任务实施方案项目背景风机基础沉降观测任务是为了监测风机基础在使用过程中的沉降情况,以确保风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实施方案旨在明确观测任务的目标、方法和时间安排,以保证任务的有效实施。

观测目标本观测任务的主要目标是测量风机基础在使用过程中的沉降情况,包括沉降速度和总体沉降量。

通过观测,我们可以了解风机基础的稳定性,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维护。

观测方法1. 定点观测:在风机基础周围选择几个固定的观测点,使用精确的测量工具进行观测。

观测点应覆盖基础的各个部分,包括四个角落和中心位置。

2. 定期观测: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观测,建议每个月进行一次观测。

观测时,要确保天气条件适宜,尽量避免雨雪天气的影响。

3. 测量工具:使用高精度的水平仪和测量尺等工具进行观测。

确保工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遵循操作规范进行测量。

观测时间安排本观测任务计划从即日起开始,并持续进行一年。

观测时间安排如下:- 第1个月:进行基础沉降初始观测;- 第2个月至第12个月:每个月进行一次观测;- 第13个月:进行基础沉降总结观测。

数据记录与分析1. 观测数据记录:在每次观测时,将观测数据准确记录下来,包括观测点位置和对应的沉降数值。

2. 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沉降速度和总体沉降量,并绘制相应的图表。

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并进行必要的修复和维护。

风险和安全措施1. 观测过程中,应注意安全事项,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 在观测时,应注意天气条件,避免雨雪天气对观测结果的影响。

如遇恶劣天气,应及时进行延期观测。

3. 观测点的选择应考虑安全因素,避免观测点在风机基础附近,以免影响风机正常运行。

结束本实施方案明确了风机基础沉降观测任务的目标、方法和时间安排,以及数据记录与分析的步骤。

在实施观测任务时,需要注意安全事项和天气条件,并及时采取措施修复任何异常情况。

通过观测任务,我们可以确保风机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风力发电机组风机基础沉降观测报告材料.docx

风力发电机组风机基础沉降观测报告材料.docx

实用文档XXX12MW风电工程风机基础观测分析报告批准审核编写XXX工程项目部2012 年 5 月 28 日目录目录 (2)前言 (2)1.工程概况 (3)2.观测规范及要求 (4)3.观测仪器设备及测量精度 (5)4.确保精度和提高效率的几点方法 (5)5.观测成果及分析 (6)6.观测结论 (9)7.附件 (9)前言近年来 , 随着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不断加重 , 人们把目光逐渐聚集到可替代的可再生能源 - 风能上。

风电场的建设逐渐遍布全国地区 , 从草原风力发展到海上风能的利用,可见风电已逐渐走上成熟之路。

风机基础的施工是风机的关键之处,对整个风机的是否屹立不倒起决定作用,因而风机基础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的沉降观测便显得尤为重要。

风机属于高耸建筑物 ( 1.5MW风机轮毂高度在 60 m 以上 ), 轻微的地基不均匀沉降 , 将使风机产生较大的水平偏差 , 在机舱、叶片风力等荷载作用下 , 产生较大偏心弯矩 , 从而使原先在水平方向未能保持平整度的风机更加倾斜 , 给风电机组吊装及运行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由于风机具有对基础不均匀沉降的较强敏感性 , 对基础是否产生不均匀沉降,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观测分析,便是评定定工程质量是否合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根据本工程各个风机基础现有的观测数据、基础所在的地形地质、施工工艺对其进行进行初步分析。

一、工程概况XXX工程位于浙江XX岛, XX岛形状略似长方形,四面环海,岛中间一带为山岭,将整个岛分成南北两块,岛上以山丘为主,山脊陡峻,山坡坡度一般在20~30°左右,海拔高度多在100~250m之间,最高山峰太平岗,高程249.1m。

安装有 8 台单机容量为 1500kW的风力机组,总装机容量12MW。

风电机组采用华仪风能生产的HW77/1500机组,轮毂高度 61.4m,转轮直径 77m,属于 IEC ⅡA+类,切入风速为 3m/s,切出风速为 25m/s,额定风速为 11m/s,轮毂高度为 61.4m。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要求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要求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要求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风机基础沉降观测一.依据的规程规范《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19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程》(GB/T12897-2006)《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J719-2007)《工程测量成果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标准》(YB/T 9008-199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风电机组地基基础设计规定》(试行)(FD 003-2007)二.一般要求(1)观测单位应具有相应测绘资质。

(2)对每台风机均进行单独的观测,每台风机已设置4个沉降观测点,对这4个观测点均需观测和记录。

(3)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并在一周内报业主,原始观测结果应妥善保存并归档。

三.观测要求1.基准点布置(1)观测基准点可引自施工测量控制网,观测单位应单独设置观测基准点,并负责观测期的维护。

(2)观测基准点应尽量靠近观测点位置,但应在基础沉降影响范围之外,即距风机基础边线至少大于30m(3)观测基准点的设置应以保证其稳定,可靠,不被破坏和方便施测为原则。

(4)观测单位应根据需要设置观测基准点,但风电场总观测基准点数量不应少于4个。

2.测量精度要求风机基础沉降观测采用II等水准测量,II等水准量应采用闭合差,闭合差应小于±0.5Nmm(N为回路测站总数)。

3.观测时间和密度加密观测。

4.记录项目(1)应对每台风机单独制表记录4观测点的观测值;(2)机组安装后的观测还应记录观测时刻的风速,风向数据。

5.终止观测当沉降稳定时,可终止观测,沉降是否稳定应根据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断定,一般的当某一台机沉降速率小于0.002mm/d时,可认为该风机基础沉降已稳定,可终止观测,但总观测时间尚应满足小于12个月的要求。

四.提交的成果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并报业主,发现问题应及时复查,原始观测结果应妥善保存并归档。

风力发电机组风机基础沉降观测报告记录

风力发电机组风机基础沉降观测报告记录
、工程概况
XXX工程位于浙江XX岛,XX岛形状略似长方形,四面环海,岛
中间一带为山岭,将整个岛分成南北两块,岛上以山丘为主,山脊陡 峻,山坡坡度一般在20〜30°左右,海拔高度多在100〜250m之间, 最咼山峰太平岗,咼程249.1m。
安装有8台单机容量为1500kW的风力机组,总装机容量12MW
风力发电机组风机基础沉降观 测报告记录
作者: 日期:
XXX12M风电工程
风机基础观测分析报告
批准 审核 编写
XXX工程项目部
2012年5月28日
、尸,、■
刖言
1工程概况
2.观测规范及要求
3.观测仪器设备及测量精度
4.确保精度和提高效率的几点方法
5.观测成果及分析
6.观测结论
7.附件
、尸,、■
刖言
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不断
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将使风机产生较大的水平偏差,在机舱、叶片风 力等荷载作用下,产生较大偏心弯矩,从而使原先在水平方向未能 保持平整度的风机更加倾斜,给风电机组吊装及运行带来了较大的 安全隐患。由于风机具有对基础不均匀沉降的较强敏感性,对基础是 否产生不均匀沉降,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观测分析,便是评定定工程质 量是否合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将根据本工程各个风机基础现有 的观测数据、基础所在的地形地质、施工工艺对其进行进行初步分析。
状,母岩成分为熔结凝灰岩,厚度一般0.5〜1.5m左右。
强风化熔结凝灰岩(J3x):灰、灰白色,节理裂隙发育,
风电机组采用华仪风能生产的HW77/1500机组,轮毂高度61.4m,转
轮直径77m属于IEC n A+类,切入风速为3m/s,切出风速为25m/s,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要求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要求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一.依据的规程规范《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19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程》(GB/T12897-2006《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 (J 719-2007)《工程测量成果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标准》(YB/T 9008-199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风电机组地基基础设计规定》(试行)(FD 003-2007)二.一般要求(1)观测单位应具有相应测绘资质。

(2)对每台风机均进行单独的观测,每台风机已设置4个沉降观测点,对这4个观测点均需观测和记录。

(3)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并在一周内报业主,原始观测结果应妥善保存并归档。

三.观测要求1.基准点布置(1)观测基准点可引自施工测量控制网,观测单位应单独设置观测基准点,并负责观测期的维护。

(2)观测基准点应尽量靠近观测点位置,但应在基础沉降影响范围之外,即距风机基础边线至少大于30m(3)观测基准点的设置应以保证其稳定,可靠,不被破坏和方便施测为原则。

(4)观测单位应根据需要设置观测基准点,但风电场总观测基准点数量不应少于4个。

2.测量精度要求风机基础沉降观测采用II等水准测量,11等水准量应采用闭合差,闭合差应小于± 0.5Nmm(N为回路测站总数)。

3.观测时间和密度注:当发现观测结果异常时应及时向监理汇报。

当观测结果异常或监理另有要求时,应加密观测。

4.记录项目(1)应对每台风机单独制表记录4观测点的观测值;( 2) 机组安装后的观测还应记录观测时刻的风速,风向数据。

5.终止观测当沉降稳定时,可终止观测,沉降是否稳定应根据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断定,一般的当某一台机沉降速率小于0 .0 0 2 mm/d时,可认为该风机基础沉降已稳定,可终止观测,但总观测时间尚应满足小于12个月的要求。

四.提交的成果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并报业主,发现问题应及时复查,原始观测结果应妥善保存并归档。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要求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要求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要求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风机基础沉降观测一.依据的规程规范《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19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程》(GB/T12897-2006)《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J719-2007)《工程测量成果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标准》(YB/T 9008-199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风电机组地基基础设计规定》(试行)(FD 003-2007)二.一般要求(1)观测单位应具有相应测绘资质。

(2)对每台风机均进行单独的观测,每台风机已设置4个沉降观测点,对这4个观测点均需观测和记录。

(3)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并在一周内报业主,原始观测结果应妥善保存并归档。

三.观测要求1.基准点布置(1)观测基准点可引自施工测量控制网,观测单位应单独设置观测基准点,并负责观测期的维护。

(2)观测基准点应尽量靠近观测点位置,但应在基础沉降影响范围之外,即距风机基础边线至少大于30m(3)观测基准点的设置应以保证其稳定,可靠,不被破坏和方便施测为原则。

(4)观测单位应根据需要设置观测基准点,但风电场总观测基准点数量不应少于4个。

2.测量精度要求风机基础沉降观测采用II等水准测量,II等水准量应采用闭合差,闭合差应小于±(N为回路测站总数)。

3.观测时间和密度观测时间和密度要求(指单台风机)注:当发现观测结果异常时应及时向监理汇报。

当观测结果异常或监理另有要求时,应加密观测。

4.记录项目(1)应对每台风机单独制表记录4观测点的观测值;(2)机组安装后的观测还应记录观测时刻的风速,风向数据。

5.终止观测当沉降稳定时,可终止观测,沉降是否稳定应根据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断定,一般的当某一台机沉降速率小于0.002mm/d时,可认为该风机基础沉降已稳定,可终止观测,但总观测时间尚应满足小于12个月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机沉降观测的资质-回复
风机沉降观测的资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和要求?在该领域,如何进行实地观测并分析结果?本文将以风机沉降观测的资质为主题,逐步回答这些问题。

一、风机沉降观测的资质条件和要求
要进行风机沉降观测,需要具备以下条件和要求:
1.专业知识和技能:首先,观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土木工程测量方法和仪器的使用。

对于风机沉降观测而言,理解风机建设、土地平整和基础建设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准确判断需要观测的位置和要素,是非常重要的。

2.工程测量设备:进行风机沉降观测需要使用相关的工程测量设备,如全站仪、测距仪、水准仪等。

这些设备要保持精度和稳定性,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技术标准和规范:观测人员应熟悉风机沉降观测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这些标准和规范包括测量方法、观测参数的确定、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方面。

4.安全意识和责任心:风机沉降观测通常需要进入工地或高风险环境进行
实地观测,观测人员应具备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观测,确保自身安全和设备的完好。

二、风机沉降观测的实地观测步骤
在进行风机沉降观测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确定观测位置: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观测的风机位置和监测点。

2.测量设备准备:将测量设备调试好,确保仪器精度和测量范围适合观测需求;校准仪器,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3.测量点设置:根据规范要求,通过测量设备在风机底部或特定位置设置各个观测点,保证测点的分布均匀和科学合理。

4.观测数据采集:使用测量设备进行观测,记录下各个观测点的坐标、高程、沉降量等数据。

如果需要连续观测,可以选择自动观测方式进行数据采集。

5.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沉降量的变化趋势和幅度。

可以使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的修正、插值和拟
合等操作,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6.结果评估和报告编制:根据分析结果,对观测数据进行评估,判断风机的沉降情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编制观测报告,将观测结果详细记录和分析,提供给相关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参考。

三、结论
在进行风机沉降观测时,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配备适当的工程测量设备。

观测人员应该熟悉技术标准和规范,具备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在实地观测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观测点设置、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操作。

最终根据观测结果评估风机的沉降情况,编制观测报告,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参考和依据。

风机沉降观测的资质是确保观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只有具备合适的资质和条件的观测人员,才能够有效地进行风机沉降观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数据参考,为工程建设和风力发电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